《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概要: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各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环节。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才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当中,以情境引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与时政热点相融合,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和高素质的人才。
应试教育多年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其影响下,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对
知识教育与成绩的提升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很多家长与老师认为,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为核心,道德与法治教学只能被放在次要位置,导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受到限制。
长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忽视了本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其中很多内容与学生
的生活密切关联。
小学阶段的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推动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但局限于理论层面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较低,不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水平。
各个学科的教学都要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检验学习成果,而这一环节也是激励和
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现阶段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忽视了考核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讲与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使这一学科的教学流于表面,过于简单的考核形式不利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当中。
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
不断为之努力,小学阶段要树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要求《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将核心素养培育贯彻落实到教学目标当中。
制定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课堂这一关键教学阵地着手,创建价值观培育的平台,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先要做好教学内容分析,树立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在价值观培育方面,要让学生产生对我们生存的家园的敬畏感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而在行为
引导方面,要让学生时刻保持爱国热情,懂得维护祖国的利益,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和理解教材知识,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以情境引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以此为前提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学生生活与道德法治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我们的守护者》这一单元时,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法庭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庭中的各个人物,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感受法律的威严。
将情境引导转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可以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将核心素养与时政热点相融合。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时代性特征明显,在2019部审人教版教材中融合了很多时政热点内容。
诚然,时事热点内容是所有学生和老师都要密切关注的部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利用好时政素材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基于此,教师先要了解时政、关注时政,然后再带动学生关注时政。
网络时代背景下,获取时政新闻的途径多种多样,借助电视、电脑、电子报刊等多种途径都能轻易获得信息。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针对时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对时事政治有深刻的了解和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诚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将时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感动中国”短片,让学生学习“感动中国”的人物是如何承担好公民的义务,树立榜样力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核心素养。
第四,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
正如前文中所分析的,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过于简单和不足的问题。
因此,要制定层次化的課程评价体系,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在实施反馈与更新中调整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现阶段常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包含小组互评、诊断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师要融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大对考核环节的重视力度,让考核环节发挥激励与督促作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各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环节。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才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当中,以情境引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与时政热点相融合,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和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18(12):33.
[2]庄志端.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89):121-122.
[3]刘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