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以及胺碘酮联合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5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5例。

对照组患者单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稳心颗粒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
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4/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84.53±
3.09)次/min、PR间期为(36
4.35±23.42)ms,对照组心率为(8
5.81±2.89)次/min、PR间期为(368.24±
2.89)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65.63±2.98)次/min、PR间期为(421.42±25.35)ms,对照组心率为(74.53±
3.09)次/min、PR间期为(398.34±39.87)ms,观察组心率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66、2.443,P<0.05)。

结论采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的方式對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能针对该部分患者各方面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胺碘酮;稳心颗粒;老年室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类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存在有较高病发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群体健康。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接诊量较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悸以及胸闷等症状,严重时更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1,2]。

基于药物治疗为当前临床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案,用药方案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本院就针对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实际疗效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任意抽选5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69.33±
5.87)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8.24±5.7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在本次治疗中单使用胺碘酮(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263)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4 mg/次,3次/d;而观察组则辅助使用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26)进行治疗,1袋/次,9 g/袋,3次/d。

两组患者持续接受2个月治疗。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1. 3 观察指标[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率、PR间期。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结合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若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等各方面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比治疗前减少量>90%,则为显效;若治疗后各方面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比治疗前减少量在50%~90%,则为有效;若治疗后,各方面临床症状均未得到缓解,甚至病症严重,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 (24/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 <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PR间期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84.53±
3.09)次/min、PR间期为(36
4.35±23.42)ms,
对照组心率为(85.81±2.89)次/min、PR间期为(368.24±
2.89)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65.63±2.98)次/min、PR间期为(421.42±25.35)ms,
对照组心率为(74.53±3.09)次/min、PR间期为(398.34±
39.87)ms,观察组心率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66、2.443,P<0.05)。

3 讨论
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病症类型,将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若未得到有效纠正,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

采用药物治疗为当前临床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案。

其中以胺碘酮使用率居高,其本质为多通道阻滞剂,可对钠离子、钾离子通道产生作用,并能对α、β受体进行非选择性阻滞,对冠状动脉进行扩张,进而达到改善心肌细胞血液供应的效果,达到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长期使用依旧存在有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4,5]。

在中医理论中,心律失常需要归属到心悸的范围内,主要因气血不充等因素导致,需要从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角度进行治疗。

稳心颗粒中存在三七、黄精、党参以及琥珀等多种中药成分[6-10]。

其中党参在养血生津以及调理气血方面存在有显著功效,兼具备对冠脉供血情况进行改善的作用。

而黄精则存在有健脾益肾、润肺等方面功效,在降血压、降血脂方面同样具备有积极作用。

三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活血化瘀的层面上,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对血液粘稠程度改善的作用。

琥珀则具备安神、镇静的功效,能对植物神经紊乱进行有效调节。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将稳心颗粒以及胺碘酮共同运用于对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4/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觀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84.53±3.09)次/min、PR间期为(364.35±
23.42)ms,对照组心率为(85.81±2.89)次/min、PR间期为(368.24±
2.89)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65.63±2.98)次/min、PR间期为(421.42±25.35)ms,对照组心率为(74.53±
3.09)次/min、PR间期为(398.34±
39.87)ms,观察组心率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66、2.443,P<0.05)。

说明在该治疗方案的帮助下,能有效对部分患者心率以及PR间期进行改善,并保障整体治疗效率,能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的方式对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能针对该部分患者各方面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有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程杰.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21):30,61.
[2] 王俊谊.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72):75-76,79.
[3] 周国强,岳庆丽,杨华,等.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医学综述,2014,20(18):3813-3814.
[4] 王又和.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中国处方药,2015,4(18):69-70.
[5] 张犁.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3):159-160.
[6] 胡芳,彭泽龙.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691-692.
[7] 韩自旺,马金霞.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169-170.
[8] 赵黎.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45-46.
[9] 洪娜娇.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1):68-69.
[10] 丁军,崔卫华,黄通瑞,等.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早搏. 临床误诊误治,2009,2(3):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