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日喀则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1. (6分) (2017高三·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雅俗观是在王纲解纽、政教分离、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阶段发生的。
虽然以自己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人格为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理念和精英意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倾向,但是,这时的知识分子都仍然将自己的学术和社会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都希望自己的学术成为改造社会政治的指导思想,甚至盼望有君主赏识他们,依靠他们来改良社会政治。
在诸侯们尚无力控制社会力量、需要争取社会支持的情势下,知识分子大都能够“乐道而忘人之势”或“以道抗势”,体现出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理想和社会精神的代表者所具有的人格力量。
然而,一旦统治者们有了掌控社会的政治力量,有了规范社会的统一思想,那些希望借助政治力量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就不得不与统治者合作,为统治者服务,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赴秦前对他的老师荀子所说的一段话表明,他是抱着屈身事主、争取富贵的心态去见秦王的,这与孔子、孟子所主张的处世态度大相径庭,而和韩非主张的尊人主之势的思想是一致的,反映出战国末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当国家需要统一,而统一需要政治权威的形势下,在主强臣弱、“势尊道卑”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要实现文化理想和自身价值,除了依赖于政治权威外也没有其他选择。
于是,知识分子便从幻想中的“为王者师”蜕变为现实中的君王“言语侍从之臣”,文学不再是知识分子文化理念的崇高勋章,而是为天子“润色鸿业”的漂亮花环,精英文学不得不与贵族文学联姻,文化雅俗观也就与政治雅俗观合流了。
如果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用铁血手段粉碎了知识分子坚持文化操守的痴情梦幻,那么,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则用绥靖政策激发了知识分子为政治服务的巨大热情。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大赋正是在大一统的政治语境和“劝百讽一”的文化期待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从大赋的创作来说,它是地道的精英文学;而从大赋的消费来说,它又是典型的贵族文学。
实际上,它是精英文学与贵族文学的联姻,是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依附于政治权力之后的文学新变。
早期的汉大赋还多少保留有一点诗人的讽谕传统,而后期的汉大赋就只剩下“铺张扬厉”的华丽辞藻了。
正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
随着汉代政治鼎盛时期的结束,汉大赋也逐渐式微,以致“少而好赋”的扬雄到晚年悔其少作,以为大赋乃“雕虫小技”,声言“壮夫不为”。
汉大赋的衰微宣告了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政治的破产,却为文学的私人化和情感化开辟了道路,抒情小赋的兴起和文人五言诗的诞生使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加强,而以人格为基础的文化雅俗观便逐渐向以审美为核
心的艺术雅俗观转变。
(摘编自王齐洲《雅俗观念的演进与文学形态的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适逢王纲解纽、政教分离,文化的雅俗观也在此时生出了萌芽。
B . 最早的文化雅俗观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理念和精英意识,在学术与社会政治相联系的情况下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倾向。
C . 知识分子大多能够“乐道而忘人之势”甚至“以道抗势”,依靠的是他们在社会精神和文化理想方面的人格力量。
D . 统治者有了掌控社会的政治力量和思想规范以后,一些知识分子就不得不与君王合作以实现他们的学术主张和人生价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尊人主之势”到战国晚期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其社会原因在于国家统一的趋势下君主政治权威日益强势,有志之士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B . 在国家需要政治权威的形势下,精英文学和贵族文学联姻,文化雅俗观与政治雅俗观合流,知识分子在与权贵交流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C . 秦皇汉武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手段上有强硬和绥靖之分,但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使知识分子丧失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操守的坚持,只能服从于政治权威。
D . 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政治的书面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瓦解,文学不再仅仅是歌功颂德的工具,开始成为个人审美和抒情的有效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早的文化雅俗观为证券标准,孔子和孟子处事态度所体现出的文化理想与文化人格属于“雅”。
B . 李斯与韩非“尊人主之势”的学术思想高度一致,表现在他为争取富贵而屈身事主,也意味着抛弃了士人“为王者师”的幻想。
C . 扬雄从“少而好赋”到声言作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表明旧有的以人格为基础的文化雅俗观渐渐不再为知识分子接受。
D . 汉大赋的“铺张扬厉”辞藻华丽的风格是汉代鼎盛时期“雅文化”的体现,后来其衰落原因在于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文学的破产。
2. (13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
包括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
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
那是下午4点钟。
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这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里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作不了的事。
”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
此后,记者们惦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
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勃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里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
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
B . 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拯救小女孩的性命,体现了人们对青霉素的期待和渴望。
C . 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到挽救生命的机会的喜悦,以及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D . 新闻语言一般是富有感情的,而这篇报道亦是如此,体现了就算是新闻撰写者在生命面前也是那么富有情感。
E . 两个州的警察,焦急的记者,柯里蒂大夫,基弗大夫等人共同出现在路德医院体现了团结协作、尊重生命的主题。
(2)
这篇报道按什么顺序写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这篇报道的社会价值。
3. (1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
《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
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
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
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言其史传之成就,“”,言其文学之成就。
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性质的加强,和“”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材料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
国。
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
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
毋庸质疑,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堆积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
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却有自身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造就了一大批擅长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
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兵家荟萃、群星璀璨的兵法盛世。
兵家思想正是这一时期战争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战争经验,分析、论述了作战原理,提出了军事上许多杰出的命题,揭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普遍性规律。
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还深远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的军事思想。
战争离不开外交。
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人物,被称为“纵横家”。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却往往能取得奇效,纵横家多出身贫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苏秦“悬粱刺股”。
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地600里;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直至完璧归赵。
纵横之士智勇双全,且不乏仁义之辈,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一直被后人敬仰。
(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文学史传
B .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传文学
C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传文学
D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史传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B .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著作。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C . 《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
讽齐王纳谏》出自此书。
D . 《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一大批擅长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这离不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B . 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充满了血腥与计谋,但其中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C . 孙子倡导的诸多军事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与其善于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关。
D . 纵横家在外交上往往取得奇效,他们多出身贫贱,意志坚定,但他们的行为方式为后人所不齿。
(4)与例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A . 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
B .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C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 . 大上海成了孤岛了,一片黑暗笼罩。
群鬼出现,百怪跳梁。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横线词语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群星璀璨毋庸质疑精辟(bì)
B . 完璧归赵流芳千古荟(huì)萃
C . 推崇倍至朝秦暮楚血(xiě)腥
D . 悬粱刺股俯拾皆是滑稽(jì)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A . 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
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
B . 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C . 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D . 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7高二下·南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
父伦,字叙。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
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
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
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
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
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
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
”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
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
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
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
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
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
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
赞死,衍代之。
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
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
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
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
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 .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 .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 .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2)
对文中句子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 . 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 . 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
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 . 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
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 . 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
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 . 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
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
②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①人生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③柳永的《望海潮》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化用陶潜诗句,写词人把酒赏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①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②。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 . 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 . 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 . 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
7. (2分)国家语委推出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有
人为庆祝这一盛会写了一副对联:
雅言传承文明五千年文化滋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对话先贤论说古今普通话沟通你我心灵世界
[1]下联被打乱,分割成以下几句话,请你重新整理,对出下联。
①十三经精华涵养
②书写和谐弘扬正气
③经典浸润人生
④规范字凝聚华夏气魄精神
⑤横平竖直铁画银勾
下联是:________
[2]请给这副对联加横批,体现诵读活动宗旨,不超过8个字。
横批:________
8. (10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配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倒U曲线”,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U曲线”,下图是根据重复次数与效果之间关系形成的“倒U曲线”图。
(1)请你依据上图,概括出效果曲线图的特点。
要求: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2)我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父母或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假如你正面对一位“苦口婆心”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你想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