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和器官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新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新
医学免疫学
本科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 中枢免疫器官 • 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 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 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 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 疫网络
中枢免疫器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胸腺 • 骨髓
–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
Glick F. and Charlie Chang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 淋巴结 • 脾脏 • 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的功能
• 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 • 过滤作用
• 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分泌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 – 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 淋巴细胞归巢
–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 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 特定区域 – 归巢受体与血管地址素介导
通过免疫网络,免疫细胞能及时到 达机体各脏器及皮肤粘膜的病原微 生物入侵部位,又能将机体各部位 的抗原成分经抗原递呈细胞携带至 相应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活化T淋 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 疫应答功能。
(一)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1)是造血干细胞生成、分化发育的场所 (2)是功能性B细胞分化成熟的唯一场所 (3)提供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 胸腺: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 •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
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和造血细胞组成。
(1)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 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于分化 发育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二)脾脏的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B细胞占脾淋巴细胞总数的60%, T细胞占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脾是机体针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 答的主要场所,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在机体的防 御、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地位。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等。
4.过滤作用:脾脏也是全身血液的一个重要滤器。体内90% 循环血液流经脾脏,红髓中MΦ和网状内皮细胞负责清除血 液中的外来抗原以及发生突变和衰老的自身细胞。
谢谢
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场所: A.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摄取 输入 淋巴管 淋巴结 *
游离抗原 淋巴液 淋巴结 巨 噬细胞吞噬 *
(二)骨髓的功能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是发生再次 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记忆性B细胞在外周免 疫器官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随后经淋巴液和血 液返回骨髓,在骨髓中分化成熟为浆细胞,缓慢 地、持久地产生大量抗体(主要是IgG),释放至 血液循环,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因此,骨 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 1.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淋巴
小结、上皮间淋巴细胞和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 巴细胞等,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 物感染。由:
M细胞: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免疫学4-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学4-免疫组织和器官
脾脏( 脾脏(spleen) )
淋巴结与脾脏的免疫学功能
成熟T 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 细胞定居的场所; 过滤和清除异物; 过滤和清除异物; 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 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淋巴结针对来自淋 巴液的抗原;脾脏针对来自血液的抗原; 巴液的抗原;脾脏针对来自血液的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脏具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脾脏具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胸腺微环境与T 胸腺微环境与T细胞分化示意图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1)阳性选择:是指发育中的胸腺细胞表达的 阳性选择: TCR同自身 TCR同自身MHC分子结合,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 同自身MHC分子结合 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 分子结合, 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通过此选择, 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通过此选择, 保证成熟T细胞对MHC分子 分子保证成熟T细胞对MHC分子-抗原肽复合体发生应 阳性选择( selection)决定T 答。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决定T细胞对抗 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 限制性。 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 2)阴性选择: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阴性选择:阴性选择( selection) 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 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的 指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的 TCR 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凋亡或无能,即自身反应 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凋亡或无能, 性T细胞克隆的清除或无反应性的过程。阴性选择 细胞克隆的清除或无反应性的过程。 决定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决定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胸腺基质细胞 微环境构成 细胞外基质成分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组织和器官

由于血清抗体的发现,以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 体液学说。
Ehrlich
五、补体的发现
继抗毒素发现后,很快又发现了免疫溶菌 现象。Pfeiffer(1894)在免疫豚鼠腹腔内 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溶菌现象,Bordet (1895)重复了Pfeiffer现象,并发现如将 新鲜免疫血清加热到60℃,30min则丧失 溶菌能力,从而证实了补体的存在。
动脉
白髓
2.淋巴结(Lymphoid node)
• 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 • 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 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 或称淋巴小结。 •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 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 • 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 作用: • 有利于识别抗原, • 促进细胞间的协作, • 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
行免疫应答, • 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
动性的统一体
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 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 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
• 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 (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 巴.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三节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分子 4. 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 胸 腺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 和胸腺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一 淋巴结(lymph node) 广泛分布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或其他病变
(一)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 淋巴滤泡
(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B细胞
初级淋巴滤泡:静止B细胞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殖分化B细胞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B 60%,T 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补体,ck 等 4.过滤作用 90%循环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组织和器官PPT课件

免疫组织和器官PPT课件

周围组织 抗原肽
淋巴结
B细胞---T-B---→浆细胞
淋巴结
3.参与淋巴细胞再)脾的结构
ppt课件完整
22
ppt课件完整
23
(一)脾的结构 1.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少量Mφ、DC 脾小结--B细胞、少量Mφ、FDC
边缘区:T细胞、B细胞、 较多Mφ
→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再循环→肠 黏膜固有层→浆细胞→IgA
ppt课件完整
29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
αβ +T细胞:40%--派氏集合淋巴结→血液\淋 巴循环→肠上皮
γδ+T细胞:60% 不参与淋巴再循环
应激抗原病毒或细胞内细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转 化细胞
①CD1\MICA\MICB
②热休克蛋白 ③ CD1-脂类抗原
ppt课件完整
2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ppt课件完整
5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部位。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 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 中枢免疫器官。
ppt课件完整
①未成熟T细胞(85%~90%) ②胸腺上皮细胞(胸腺抚育细胞、皮质胸腺细胞) ③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ppt课件完整
12
ppt课件完整
13
2.髓质 较成熟的胸腺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DC
胸腺小体
ppt课件完整
14
(二)胸腺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2 肝脏
肝脏不仅是排毒器官,还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调控。
3 皮肤和粘膜
皮肤和粘膜是体外环境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界面,起到防御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淋巴结和脾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
结构
淋巴结和脾脏都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淋巴管、淋巴滤泡和淋巴细胞。
2
功能
淋巴结和脾脏在体内过滤毒素和病原体,同时发挥生成和激活免疫细胞的重要作 用。
3
相互配合
淋巴结和脾脏共同协作,确保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免疫应答的有效性。
胸腺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胸腺位于胸腔,由两个叶片组成。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简介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是一本权威的医学教材,深入探讨了免疫学的重要概念和 原理。本书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 坚实的基础。
免疫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器官:
包括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帮助生成和调节免疫反 应。
次要器官:
包括扁桃体、盲肠和嗅觉上皮等。它们虽然不是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但仍然具有 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功能
淋巴细胞
在重要作用。
巨噬细胞
在免疫器官中作为免疫细胞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吞噬和清除病 原体。
树突状细胞
在免疫器官中起到抗原呈递和激 活免疫应答的关键作用。
胸腺是免疫细胞生成和分化的重要场所,对免疫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扁桃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结构
扁桃体是位于口咽部的一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 和腺样组织。
功能
扁桃体是体内首要的防御屏障,帮助预防口咽部感 染和保护呼吸道。
其他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CH2 免疫组织和器官

CH2 免疫组织和器官
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缓慢持久地产生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外周免疫器官?
(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2.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 CD34 (2) CD117 (3) Lin-细胞 3.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二、胸腺(thymus)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学习目标: 1. 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 2. 熟悉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重点:
1.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关键词:
1. 中枢免疫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 3. 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MALT的组成
1.肠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 病原微生物感染。
(1)M 细胞(图) (2)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
40%为胸腺依赖性,由αβ+T细胞组成
IEL的细来源
60%为胸腺非依赖性,由γδ+T细胞组成
上皮细胞
M细胞
sIgA
巨噬细胞 Th
IgA
B
浆细胞
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 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ф和DC。
(一)、MALT的组成
2.鼻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 管上皮下,滤泡中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常 增生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
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免疫学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学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1.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和腔上囊;
2)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其它免疫相关细胞;
3.免疫分子:
1) 可溶性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溶菌酶、补体、抗体等; 2)膜结合的分子:黏附分子、CD分子、抗原识别受体等;Biblioteka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 骨髓(bone marrow)
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二 胸腺(thymus)
T细胞在此分化成熟
三 腔上囊(鸟类)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一 淋巴结(lymph nodes)
过滤清除异物、产生免疫应答
二 脾脏(spleen)
血液过滤作用;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
三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SALT)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
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 定的区域
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

第02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02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引流淋巴管
肠粘膜淋巴组织的结构
小肠绒毛细胞 M细胞
生发中心
粘液层
浆细胞
B细胞 T细胞 输出淋巴管 肌肉层
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
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
表面积约400 M2,人 体约50%的淋巴组织 存在于粘膜系统,是
阑尾
局部特异性免疫应 答的主要部位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小结
共同的功能:成熟的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
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其它各自特有功能:
淋巴结:过滤、清除异物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 脏:血液滤过作用 产生补体等活性物质 粘膜免疫系统,主要包括: ⑴、鼻相关、支气管相关、肠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淋 巴组织; ⑵扁桃体、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阑尾等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总面积约占人体总淋巴组织的50% 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髓:造血功能(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腔上囊:鸟类B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T淋巴细胞约 占外周免疫器 官淋巴细胞总 数的 65%~75%
B淋巴细胞约 占外周免疫器 官淋巴细胞总 数的 10%~15%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A、外周免疫器官 B、淋巴结 C、骨髓 D、胸腺 E、法氏囊 F、粘膜免疫系统
1、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为: 2、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最主要场 所是: 3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在: 4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在:
第二章 免疫器官 与组织

)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PPT)

)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PPT)

第四页,共五十七页。
第一节 中枢免疫(miǎnyì)器官和组织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chéngshú)的场所。
胸腺
骨髓(ɡǔ suǐ)
鸟类的腔上囊〔法氏囊〕
骨髓
第五页,共五十七页。
一、骨髓(ɡǔ suǐ)
●骺、短骨、扁骨中
红骨髓终生 存在 (zhōngshēng)
第六页,共五十七页。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yìyì)
➢ 促使淋巴细胞有更多时机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 胞接触,有利于产生(chǎnshēng)初次或再次免疫应 答;
➢ 从循环池中及时补充和更新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 胞;
➢ 使机体所有的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有利于免疫信息的传递。
胸腺上皮细胞为主 胸腺基质(jī zhì)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
第九页,共五十七页。
〔一〕胸腺结构(jiégòu)
皮质:大量未成熟胸腺细胞,少量胸腺上皮细胞 髓质:少量较成熟胸腺细胞,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胸腺小体〔哈氏小体〕
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 内,由上皮细胞呈
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 成,是胸腺结构的 重要特征。胸腺发生(fāshēng)
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第二节 外周免疫(miǎnyì)器官和组织
➢ 淋巴结 ➢脾 ➢ 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xiāngguān)
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和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
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
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一、淋巴结
〔一〕淋巴结的根本结构
皮质 浅皮质区:是B细胞(xìbāo)定居的场所。
始B细胞〕
●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活化 成熟B细胞〔初级淋巴小结〕→活化B细胞〔次级淋巴小结〕→浆细胞/记忆性B细胞〔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索,致密,聚集B细胞和浆细胞。
15
皮质层 副皮质区 髓质区
输入 淋巴

B淋巴细胞
生发中心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初级滤泡
生发中心
B淋巴细胞 淋巴组织动脉
淋巴组织静脉
输出淋巴管
毛细血管后微 静脉切面
16
淋巴结的功能: • ① T 、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 ④对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有过滤
三个功能: • 从感染部位捕获抗原 • 将抗原提交淋巴细胞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 在抗原清除后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存
和免疫记忆的维持提供必要的信号。
10
1.脾脏: • 脾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 • 白髓:分T细胞聚集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B细
胞聚集区—淋巴小结(又称初级滤泡)。 经抗原激发后成为次级滤泡,中间出现生 发中心(GC)
11
小梁 窦状小管
红髓
静脉
初级滤泡
边缘区
动脉周 围淋巴 鞘 生发中心
动脉
白髓
12
• 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为边缘区,内 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Mφ)。
• 红髓有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为索条状组 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Mф和DC.
13
小梁 窦状小管
红髓
静脉
初级滤泡
边缘区
动脉周 围淋巴 鞘 生发中心
1
第三节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分子 4. 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2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 胸 腺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免疫系统
3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 和胸腺
4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也是这些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 答的部位。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 相关的淋巴组织。
20
• 作用: • 有利于识别抗原, • 促进细胞间的协作, • 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
行免疫应答, • 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
动性的统一体
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 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 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
21
• 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 (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 巴.
5
6
7
一、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心脏和大血管之 上,双叶状 分化T淋巴细胞(简称T 细胞) 终生均可产生T细胞.
8
骨髓: • 主要功能:造血干细胞向各种血液细胞分化
的造血器官。 • 为淋巴祖细胞向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分
化提供条件。
9
二、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 织。
动脉
白髓
14
2.淋巴结(Lymphoid node)
• 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 • 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 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 或称淋巴小结。 •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 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 • 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25
二、菌苗的发明
• Louis Pasteur • 1880年用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养物给鸡
注射,发现鸡会因此而不得病,再用新 鲜培养的鸡霍乱杆菌给鸡注射,它们仍 不发病,但未注射过陈旧培养物的对照 鸡多数发病死亡。
• 研制出了鸡霍乱杆菌菌苗。 • 1881年用高温培养法制成了炭疽菌苗。 • 研制了狂犬病毒的减毒疫苗,在对狗的
27
四、毒素和抗毒素的发现
• P.P.Emile Roux和A.E.J.Yersin(1888) 发现白喉菌能产生外毒素。 • 在此基础上,Emil A.Von Behring(1890)等 人将白喉外毒素注射给动物,发现在该动物血清中存 在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他们称之为抗毒素。 将具有抗毒素的免疫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可使后 者同样对白喉毒素有抵抗力。 • 他们以同样的方法,用这种免疫血清成功地治 愈了一罹患白喉病的女孩。 • 把血清中与细菌或毒素起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 体(antibody)。
作用。
17
• 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指其抗原受体能特 异性地识别该抗原)因抗原激发而活化、增 殖、分化,表现出一定效应功能 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 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 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 如扁挑体、阑尾及派 氏集合淋巴结等。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一、天花疫苗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 宋代:种痘术 • 明朝:人痘法有了重大进展。 进行减毒
24
• 18世纪时,欧洲流行 天花,就连牛羊也不 能幸免。
• Jenner证实人患的牛 痘浓液少许,注射到 一个8岁男孩臂内, 消退了天花症状。
• 牛痘代替了人痘
实验中获得成功。
• 1885年他给一个被疯犬咬伤过的9岁男童 迈斯德尔进行多次免疫,结果成功了。
• 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开辟了广阔的 前景。
Louis Pasteur:
26
三、吞噬现象的发现 • 在探讨机体保护性免疫机理时,俄国
学者Elie I.I.Metchnikoff于1883年发现了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认为这是机体免疫 功能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细胞免疫”的 学说。
• 成员: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及支 气管淋巴组织。
• 功能 ①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②产生分泌型 IgA。
19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 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 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 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 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 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 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 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 淋巴液可通过胸导管进入左侧锁骨下静脉, 回入血循环.
• 上述途径为淋巴循环的主要途径.
22
• 滤过淋巴液: 淋巴液内的异物或细菌,进入淋巴结内,
迂曲走行,流速缓慢;内部巨噬细胞可将其 吞噬而清除。
清除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对细 菌的清除率一般为99%而对病毒和癌细胞较差。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