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初一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初一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例如:3是正整数, -5是负整数,0.25(即(1)/(4))是有限小数属于分数,0.3̇(即(1)/(3))是无限循环小数属于分数。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还有无理数)。

-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2,就是在原点右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

3. 相反数。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 例如:3和-3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 绝对值。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a|=a(a > 0) 0(a = 0) -a(a < 0)- 例如:|5| = 5,| - 3|=3。

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 a|≥slant0。

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如:比较-2和-3,| - 2| = 2,| - 3| = 3,因为2<3,所以-2>-3。

6. 有理数的加减法。

- 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2)+(-3)=-(2 + 3)=-5。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5+(-3)=+(5 - 3)=2,-5+3=-(5 - 3)=-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b)。

整理单据知识点总结

整理单据知识点总结

整理单据知识点总结整理单据是指将公司或个人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检索等工作的过程。

整理单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归档:将各种各样的单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日后的查找和使用。

2、检索:通过整理单据的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3、资料保存:通过整理单据的工作,可以保证公司或个人的各种重要资料和信息得到妥善的保存,不会丢失或损坏。

4、信息管理:通过整理单据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合规要求:根据法律和税务法规的要求,对各项单据进行整理归档,确保公司的合规经营。

二、整理单据的种类整理单据主要包括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采购单据:包括采购订单、采购合同、采购发票等相关单据。

2、销售单据:包括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销售清单、收款凭证等相关单据。

3、财务单据:包括各种财务报表、财务凭证、银行对账单、费用报销单等相关单据。

4、人事单据:包括聘用合同、工资单、社会保险证明、离职证明等相关单据。

5、法律文件:包括公司章程、法律文书、合同协议等相关文件。

6、其他单据:包括公司内部审批单据、行政文件、办公用品清单、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

三、整理单据的步骤1、收集单据:将公司或个人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

2、分类整理:对收集到的单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按照时间、内容、部门等方面进行分类。

3、归档保存:将整理好的单据进行归档保存,可以采用文件夹、盒子、柜子等方式进行保存。

4、标注索引:对归档保存好的单据进行标注索引,方便日后的查找和使用。

5、定期清理:定期对已归档保存的单据进行清理,清理过期的单据,保持档案的整洁。

6、安全保护:对整理好的单据进行安全保护,避免丢失、损坏或泄露。

四、整理单据的注意事项1、遵循规定:在整理单据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公司或个人的规定和流程,确保整理的规范和准确。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知识整理是一种将信息和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和梳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加深理解和促进创新思维。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知识整理方法:1.分类法:将知识按照相似性或相关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主题,可以使用树状图、思维导图或分类表格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框架。

2.时间顺序法: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或知识的发展历程进行整理,可以使用时间线、时间表格或时间轴等方式进行时间顺序整理。

时间顺序法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3.归纳总结法: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归纳,提取共性和规律。

可以通过总结提炼关键概念、制作摘要或写下笔记等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比较对照法:将相似或对立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和对照,揭示其异同之处。

可以使用对比表格、对比图或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比较对照。

比较对照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5.逻辑关系法:将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连接,形成逻辑链条。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或概念图等方式进行逻辑关系整理。

逻辑关系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推理。

6.故事叙述法:将知识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加强记忆和理解。

可以通过编写故事、制作动画或演讲等方式进行故事叙述。

故事叙述法有助于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有趣的叙事。

7.行动实践法: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来巩固记忆和理解。

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开展实验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行动实践。

行动实践法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经验。

8.映射关系法:通过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可以使用概念地图、关系图或树状图等方式进行映射关系整理。

映射关系法有助于形成全局性的知识结构。

9.反思回顾法:在学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和回顾,总结经验和教训。

可以通过写日记、做笔记或进行小结等方式进行反思回顾。

反思回顾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是由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水战。

以下是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背景: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想要征服南方,统一中国。

他率军南征,但受到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阻挠和抵抗。

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地区展开了一场决战。

2.赤壁地区:赤壁位于现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上,地形险要。

曹操决定在此集结军队,并且筑造战船,准备展开进攻。

3.双方力量对比:曹操的军队号称有80万人,实际兵力可能在20万左右。

而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只有5万人左右,兵力明显劣势。

4.张昭与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向孙权建议采用火攻的计策,利用南风和干燥的天气,发动一场大火,烧毁曹军的战船。

而张昭则建议曹操尽快派兵渡江,以避免受到火攻的威胁。

5.北风阻挡:赤壁战场当地北方的山势较高,北风较为常见,曹操的军舰主要依赖风力推进。

而火攻所需的南风并不常见,这使得曹操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失去了优势。

6.黄盖自投火海:孙权派遣将领黄盖投降曹操,但黄盖借机装病,带着船只献给了曹操。

曹操相信了黄盖的病情,没有细心检查其船只。

而孙权和诸葛亮安排的火攻船正隐藏在黄盖的船队中,黄盖在战斗中纵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

7.南风火攻:在火攻之后,孙刘联军利用南风变天,再次发动火攻。

大火烧毁了曹军的大部分船只,使得曹操无法继续北上进攻,只得溃败而回。

8.结果: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曹操虽然未亲自参战,但损失惨重,战败后只带领着残余的部队匆忙撤退。

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却在此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彻底阻止了曹操的南征计划。

9.影响: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场战役展现了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合作和统一抗敌的决心,也表明了曹操武力手段的局限性。

赤壁之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勇气、智慧和谋略的象征,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

10.赤壁题材的文学作品:赤壁之战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笔记的力量:高效整理知识点

笔记的力量:高效整理知识点

笔记的力量:高效整理知识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

无论是学校里的课程,还是工作中的项目,我们都需要整理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而笔记,作为高效整理知识点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为什么需要整理知识点?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然而,这些知识点通常是零散的,没有条理。

通过整理知识点,我们可以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1 知识点整理促进思维与理解当我们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关系。

这种整合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思维和理解。

此外,通过整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逻辑,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知识点整理提高记忆效果研究表明,通过整理知识点,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

当我们进行知识点整理时,我们需要不断回顾和复习,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反复回顾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 如何高效整理知识点?2.1 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在高效整理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非常重要。

常见的笔记方式有手写笔记、电子笔记和思维导图等。

手写笔记可以提高记忆效果,电子笔记可以方便修改和整理,而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

2.2 制定整理计划在进行知识点整理之前,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整理计划。

整理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知识点,提高整理的效率。

制定整理计划时,可以根据时间和优先级来安排整理的内容。

将知识点分成小的模块,每次集中处理一个模块,而不是一次性整理所有的知识点。

这样做可以提高整理的效率,避免信息过载。

2.3 分类整理知识点在整理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类别来分类整理。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将各个知识点按照不同的章节和概念进行分类。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字母:26个字母的大小写2.语音:元音的发音五个元音字母:AEIOU12个单元音:前元音:[i:] [ɪ] /e/ [æ]中元音:[ɜ:] [ə]后元音:[ɑ:] [ɒ] [ɔ:] [u :] [ʊ] [ʌ]双元音(8个)Ⅰ.合口双元音(5个)[ai] [ei] [au] [əu] [ɔi]Ⅱ.集中双元音(3个) [iə][εə][uə]3.词汇:词汇量,近反义词4.句子:大小写,标点符号第二部分:语法知识一.名词:名词单复数,名词的格(一)名词单复数1.一般情况,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2.以s. x.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5.不规则名词复数: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不可数名词的复数就是原型: paper, juice, water, milk, rice, tea(二)名词的格(1) 有生命的东西的名词所有格:a) 单数后加's 如: Lucy's ruler my father's shirtb) 以s 结尾的复数名词后加'如: his friends'bagsc) 不以s 结尾的复数后加's children's shoesl并列名词中,如果把's加在最后一个名词后,表示共有, 如:Tom and Mike's car 汤姆和迈克共有的小汽车l要表示所有物不是共有的,应分别在并列名词后加'sTom’s and Mike’s cars 汤姆和麦克各自的小汽车(2)表示无生命东西的名词通常用“ of +名词”来表示所有关系:如:a picture of the classroom a map of China第三部分:语法知识二.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种类:(1)不定冠词:a / an a unit / an uncle元音开头的可数名词前用an :an egg / an apple / an orange / an eraser / an answer / an ID card / an alarm clock / an actor / an actress / an e-mail / an address / an event / an example / an opera / an houran old man / an interesting book / an exciting sport / an action movie / an art lesson /(2)定冠词:the the egg the plane2. 用法:定冠词的用法:(1)特指某(些)人或某(些)物: The ruler is on the desk.(2)复述上文提到的人或物:He has a sweater. The sweater is new.(3)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The boys aren’t at school.(4)在序数词前:John’s birthday is February the second.(5)用于固定词组中: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不用冠词的情况:(1)专有名词前:China is a big country.(2)名词前有定语:this , that , my , your , some, any , no 等:This is my baseball.(3)复数名词表示一类人和事:Monkeys can’t swim. They are teachers.(4)在节日,日期,月份,季节前:Today is Christmas Day. It’s Su nday.(5)一日三餐前:We have breakfast at 6:30.(6)球类棋类运动前:They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class. He plays chess at home._ 但乐器前要用定冠词:I play the guitar very well.(7)学科名称前:My favorite subject is music.(8)在称呼或头衔的名词前:This is Mr Li.(9)固定词组中:at noon at night by bus第四部分:语法知识三、代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主格宾格第一人称单数I(我)memy(我的)复数we(我们)usour(我们的)第二人称单数you(你)youyour(你的)复数you(你们)youyour(你们的)第三人称单数he(他)himhis(他的)she(她)herher(她的)it(它)itits(它的)复数they(他们/她们/它们)themtheir(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一)、形容词的比较级1、形容词比较级在句子中的运用:两个事物或人的比较用比较级,比较级后面一般带有单词than。

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个人整理)

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个人整理)

一、?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应用:〔1〕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3、三角形的外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二、全等三角形1、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判定:SSS、SAS、ASA、AAS。

方法总结:1、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结合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2、全等三角形,是说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说明时①要观察待说明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②分析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

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有对顶角,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④大角与大角对应,长边与长边对应。

三、线段中垂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判定]四、尺规作图1、根本作图主要有4类:〔1〕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2〕作一个叫等于角;〔3〕作角的平分线;〔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尺规作图的步骤:①写出、求作;②分析图形该怎么画;③写出做法,要保存作图痕迹;④写出结果,即哪个为所求。

注意:④容易忽略,此步骤必不可少。

二、?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相似三角形1、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注意①相似比的顺序性;②记三角形相似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

物品分类整理的知识点总结

物品分类整理的知识点总结

物品分类整理的知识点总结物品分类整理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物品分类整理,可以使物品更加有条理,方便查找和管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物品分类整理的知识点。

一、物品分类的目的1. 提高物品存储的效率:通过物品分类整理,可以使物品更加有序,方便存放和取用。

2. 方便管理: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让管理更加便捷,节省时间。

3. 优化空间利用:通过分类整理,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使空间更加充分利用。

二、物品分类的标准1. 功能分类:根据物品的功能进行分类,例如衣物、厨具、文具等。

2. 材质分类:根据物品的材质进行分类,例如纸质、塑料、金属等。

3. 尺寸分类:根据物品的尺寸进行分类,例如大件物品、小件物品等。

4. 使用频率分类: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例如常用物品、偶尔使用物品等。

5. 色彩分类:根据物品的颜色进行分类,例如红色物品、蓝色物品等。

三、物品分类整理的步骤1. 清理整理:首先需要对物品进行清理和整理,对于一些不需要的物品可以进行分类处理。

2. 分类整理:按照上述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标签、盒子、袋子等方式进行分类。

3. 标识标注:对分类好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标注,方便查找和管理。

4. 存放归纳:将分类整理好的物品依照规则进行存放归纳,使其更加有序。

5. 维护整理:定期对物品进行维护整理,保持物品的整洁和有序。

四、常见的物品分类整理方法1. 衣物分类整理:可以按照季节、颜色、用途等标准对衣物进行分类整理,采用衣柜、挂钩、抽屉等进行存放归纳。

2. 厨房用具分类整理:可以按照功能、材质、使用频率等标准对厨房用具进行分类整理,采用厨房收纳架、收纳篮等进行存放归纳。

3. 文件资料分类整理:可以按照文件类型、重要程度、存放地点等标准对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文件夹、文件盒等进行存放归纳。

4. 家居杂物分类整理:可以按照材质、尺寸、使用频率等标准对家居杂物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收纳盒、收纳篮等进行存放归纳。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整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整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整理如下:一、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形式上以五言为主,为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道路,表达方式上以叙事为主。

二、词类活用1.“伤”,为动:为...哀悼,如“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名词“五里”作动词:飞五里,如“五里一徘徊”。

3.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如“三日断五匹”。

4.名词“名”作动词,取名,如“自名秦罗敷”。

5.名词“马”作动词,骑马,如“府吏马在前”。

6.名词“车”作动词,坐车,如“新妇车在后”。

7.动词“煎”使动用法,使……受煎熬,如“逆以煎我怀”。

8.形容词“贫贱”作名词,贫穷、没地位的人家,如“贫贱有此女”。

9.名词“理”作状语,按道理,如“理实如兄言”。

10.名词“槌”作动词,敲,如“槌床便大怒”。

11.形容词“便利”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如“便利此月内”。

三、文化常识1.“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2.时间词:黄昏晚上7—9点、人定晚上9—11点、鸡鸣早上1—3点。

3.床:古代坐具。

4.年号:汉末建安中,年号始于汉武帝。

5.卿:敬称;夫妻互称;自唐代时君主称臣民;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古代高官。

6.丞:封建官僚机构中最高官职,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如府丞、郡丞、县丞。

7.主簿:太守的属官,是各级主官的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8.谦称:妾,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

9.大人:老父,称老人家。

10.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11.结发:束发,男子十五岁,表示成童;结婚时的礼节;妻子,指原配。

四、重点字词1.会不相从许(6段):许,答应。

2.便可白公姥(2段):白,告诉,禀告。

3.徒留无所施(2段):徒,白白地。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 整理版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 整理版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整理版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众路线、阶级斗争、人民战争、农村包围城市等。

2.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提出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了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民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1.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毛泽东思想坚持阶级斗争是历史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等原理。

2. 毛泽东思想的重点内容毛泽东思想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群众路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

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强调党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推动群众、为群众服务方面的原则。

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思想认为,中国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农村。

它强调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推翻国民党政权,实现真正的革命胜利。

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强调武装斗争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必要手段。

它提出了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的组合作战方式,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统一战线:毛泽东思想提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各个阶级、各个政治力量团结起来,实现革命的胜利。

它还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工农兵学相结合等原则。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圆的学习知识点(资料整理)

圆的学习知识点(资料整理)

第三章圆一.与圆相关的概念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和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2.①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等于半圆的弧叫半圆.②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等弧的长度相等,所含度数相等(即弯曲程度相等).等弧也可以通过它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弦来进行判断,具体地说:a.在同圆或等圆中,所对的圆心角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

b.在同圆或等圆中,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

c.在同圆或等圆中,所对的弦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

:半圆是弧,半圆形不是弧;弧的度数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3.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一条弦对着两条弧,对着两个圆心角(选择题),一般让求“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指的是“弦所对的小于180°的那个圆心角”(填空题);一条弧对着一条弦,对着一个圆心角】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上,角的两边与圆周相交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AOB的取值范围是0°<∠AOB<360°】5.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6.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但圆有无数个内接三角形】以下图为例O 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温馨提示:锐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在它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在它斜边的中点上(R=2c);钝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在它的外部. 7.内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温馨提示: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圆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附注:①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设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有a 63r,外接圆半径R=33a ②直角三角形内切圆设Rt △ABC 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内切圆半径为r ,则有)c b a (21r -+=或cb a ab r ++=,其中四边形IDCB 为正方形,边长ID=r. 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比较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OA=OB=OC(即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1.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2.OA 、OB 、OC 分别平分∠BAC 、∠ABC 、∠ACB.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它的内切圆半径之比为2:1(如图1)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它的内切圆半径之比为2cb a :2c -+=)c b a (:c -+(如图2)等腰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虽然不同,但都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求法h2ab=R 【即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两边的乘积除以第三边上的高所得的商】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的求法 ∵r )c b a (21++=ABC S △ ∴cb a 2r ++=ABCS △二.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一般将来时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般将来时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般将来时的知识点归纳整理1. 构成: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will/shall +动词原形”构成。

例如:I will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我今晚将去看电影。

)2. 否定形式:在助动词will之后加not构成否定句。

也可以使用缩写形式won't(will not的缩写)。

例如:They won't be late.(他们不会迟到。

)3. 疑问形式:将助动词will置于主语之前形成疑问句。

例如:Will you join us for dinner?(你会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吗?)4.表示将来时间:(1)用于表示计划、安排或意图的动作、活动。

例如:They will visit Beijing next month.(他们下个月将访问北京。

)(2)用于表示预测、推测或判断的动作、现象。

例如:It will rain tomorrow.(明天会下雨。

)(3)用于表示预测、推测的事实或客观存在。

例如:He will be a great musician in the future.(他将来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5. 时间状语:一般将来时通常与一些表示将来时间的状语连用,如tomorrow(明天)、next week(下周)、in the future(将来)等。

例如:She will start her new job next Monday.(她下周一将开始新的工作。

)6.与其他时态的关系:(1)过去将来时:在过去的其中一时间,表示在那个时间将来发生的动作。

例如:When I saw Tom, he said he would help me.(当我看到汤姆的时候,他说他会帮助我。

)(2)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即将发生的动作。

例如:We are leaving for Paris tomorrow.(我们明天动身去巴黎。

)7.注意事项:(1)一般将来时不能用于表示客观真理、永久性事实或习惯性动作。

怎么梳理知识点,如何整理知识点

怎么梳理知识点,如何整理知识点

怎么梳理知识点,如何整理知识点1、整理书上的知识要点我们在一个行业工作,可能会接触到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

所以我们可以把书上写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的整理出来,然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点拿出来自己做测试了。

这样或许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快速记住并掌握书中所写的知识点。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掌握书中的这些内容。

有些人因为基础薄弱或者时间紧,可能无法把书上的知识全部总结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记笔记来整理一些重要的知识:如果你用比较快的方式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那么你一定要记住重点、难点、知识点、记忆重点是怎么记录的。

2、将书上内容分解成重点知识点如果是你在课堂上看到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你在学校看的某本书,或者是你在某个教程里看到的某个知识点,你要在课堂上找到对应的重点内容,然后分解成几个知识点。

当然,分解下来,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

因为你很难掌握这些知识点,所以这一步实际上会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总结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知识点是有关联的。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这种逻辑关系,通常在学习的前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的引导自己消化吸收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能够真正运用到我所学的相关领域做准备。

4、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做题思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规律的东西是需要坚持去做的。

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自己明明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不出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你写完题以后,感觉自己已经做过很多次题了,但是还是做不出题目中给你提示的点,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分析问题之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给出解题上需要怎么做呢?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难发现:其实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思考这一类的题目。

因为平时训练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懂要仔细去分析、去总结的题目。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小学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字母:26个字母的大小写2.语音:元音的发音五个元音字母:AEIOU12个单元音:前元音:[i:] [ɪ] /e/ [æ]中元音:[ɜ:] [ə]后元音:[ɑ:] [ɒ] [ɔ:] [u :] [ʊ] [ʌ]双元音(8个)Ⅰ.合口双元音(5个)[ai] [ei] [au] [əu] [ɔi]Ⅱ.集中双元音(3个) [iə][εə][uə]3.词汇:词汇量,近反义词4.句子:大小写,标点符号第二部分:语法知识一.名词:名词单复数,名词的格(一)名词单复数1.一般情况,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2.以s. 某.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某-bo某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5.不规则名词复数: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不可数名词的复数就是原型: paper, juice, water, milk, rice, tea(二)名词的格(1) 有生命的东西的名词所有格:a) 单数后加's 如: Lucy's ruler my father's shirtb) 以s 结尾的复数名词后加'如: his friends'bagsc) 不以s 结尾的复数后加's children's shoesl并列名词中,如果把's加在最后一个名词后,表示共有, 如:Tom and Mike's car 汤姆和迈克共有的小汽车l要表示所有物不是共有的,应分别在并列名词后加'sTom’s and Mike’s c ars 汤姆和麦克各自的小汽车(2)表示无生命东西的名词通常用“ of +名词”来表示所有关系:如:a picture of the classroom a map of China第三部分:语法知识二.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种类:(1)不定冠词:a / an a unit / an uncle元音开头的可数名词前用an :an egg / an apple / an orange / an eraser / an answer / an ID card / an alarm clock / an actor / an actress / an e-mail / an address / an event / an e某ample / an opera / an houran old man / an interesting book / an e某citing sport / an action movie / an art lesson /(2)定冠词:the the egg the plane2. 用法:定冠词的用法:(1)特指某(些)人或某(些)物: The ruler is on the desk.(2)复述上文提到的人或物:He has a sweater. The sweater is new.(3)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The boys aren’t at school.(4)在序数词前:John’s birthday is February the second.(5)用于固定词组中: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不用冠词的情况:(1)专有名词前:China is a big country.(2)名词前有定语:this , that , my , your , some, any , no 等:This is my baseball.(3)复数名词表示一类人和事:Monkeys can’t swim. They are teachers.(4)在节日,日期,月份,季节前:Today is Christmas D ay. It’s Sunday.(5)一日三餐前:We have breakfast at 6:30.(6)球类棋类运动前:They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class. He plays chess at home._ 但乐器前要用定冠词:I play the guitar very well.(7)学科名称前:My favorite subject is music.(8)在称呼或头衔的名词前:This is Mr Li.(9)固定词组中:at noon at night by bus第四部分:语法知识三、代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主格宾格第一人称单数I(我)memy(我的)复数we(我们)usour(我们的)第二人称单数you(你)youyour(你的)复数you(你们)youyour(你们的)第三人称单数he(他)himhis(他的)she(她)herher(她的)it(它)itits(它的)复数they(他们/她们/它们)themtheir(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一)、形容词的比较级1、形容词比较级在句子中的运用:两个事物或人的比较用比较级,比较级后面一般带有单词than。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最新整理)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最新整理)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计算公式:.其中f——频率,n——振动次数,T——振动时间。

Tn f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 ,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2.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典型例题1.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2.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3.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幅度_。

4.(1)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2)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高振幅大,则响度大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甲的频率低,音调低;乙的频率高,音调高。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在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有所帮助。

一、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以确保和谐、友善的相处。

这些准则包括:1. 做一个守时的人。

我们要准时到校、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2. 学会感恩。

要感谢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不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3. 勤奋努力。

要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

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4. 尊重他人。

要尊重老师和同学,不欺负弱小,不歧视他人。

5. 爱护公共设施。

要保持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整洁与安静,不乱扔垃圾。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公民,我们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行使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

1. 人权与尊严。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保护的权利,无论种族、性别、宗教或残疾状况如何。

2. 教育权利。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

3. 健康与环境权利。

我们有权享受清洁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4. 公民义务。

我们作为公民,应该遵守法律、遵守学校和家庭的纪律,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5. 公平与正义。

我们应该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获得公平与正义的对待。

三、法律与法治了解法律和法治原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学会遵守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1. 法律的意义。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而制定的。

2. 法律的种类。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每种法律都有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3. 法治的原则。

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公民和政府都要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

4. 法律意识与法治教育。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

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方法、多思考、注重记忆、理解、定期总结,查漏补缺

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方法、多思考、注重记忆、理解、定期总结,查漏补缺

来自: zd山笑 > 《初中政治》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

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

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再者,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

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

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

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

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

据研究,过度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

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方法、多思考、注重记忆、理解、定期总结,查漏补缺、抓关键词(目录、知识点的名称和问题的名称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记忆: 即先找出能 统领识记内容的关键词语 进行记忆,然后,再通过关键词扩展记忆内容。

例如:关于“法律”的概念,如果我们先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宾语)“制定或认可”、“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然后再扩展记忆:“是制定或认可的”,“由什么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这样就容易记住了。

开卷考后不等于都不用记忆、不要背诵了,因为一些基本的原理、概念、观点要想运用自如,离开了记忆是谈不上运用的。

所以,课后多想,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记忆一些基本观点,会使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

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整理期末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整理期末

第⼀章1.社会关系对⼈的塑造作⽤(P13—14)任何⼈都是处在⼀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

社会属性是⼈的本质属性。

每⼀个⼈都从属于⼀定的社会群体,都同周围的⼈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的本质。

⼈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

(正是在⼀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们⾯对各种各样的境遇,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通过现实的⽣活逐渐地感悟⼈⽣,形成了相应的⼈⽣观。

2.个⼈与社会的辩证关系(P14—15)(1)个⼈与社会是对⽴统⼀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2)个⼈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是个⼈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需要的集中体现,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的根本利益和⻓远利益,是个⼈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利益的实现。

(3)⼈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的发展。

3.⼈⽣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回答的⼈⽣问题(P16)⼈⽣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的、⼈⽣态度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的是⼈⽣观的核⼼,决定着⼈⽣道路、⼈⽣态度和⼈⽣价值选择。

⼈⽣⽬的回答⼈为什么活着,⼈⽣态度回答⼈应当如何活着,⼈⽣价值回答什么样的⼈⽣才有价值。

这三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个有机整体。

4.⼈⽣的⾃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者的关系。

(P18)⾃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的⽣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所具有的价值。

⼆者关系:⼈⽣的⾃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价值的⽭盾统⼀体。

⼀⽅⾯,⼈⽣的⾃我价值是个体⽣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价值的前提。

另⼀⽅⾯,⼈⽣的社会价值是实现⼈⽣⾃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的⾃我价值就⽆法存在。

估算知识点总结整理

估算知识点总结整理

估算知识点总结整理一、估算的概念估算是指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和推理,来得出未知量的大致数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估算往往要求快速、精确,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出结果。

因此,估算方法一般是依靠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来进行的。

对于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可以运用四则运算、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等来进行。

在生活中,估算方法经常使用在购物、出行、装修等方方面面。

在数学学科中,估算则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复杂的问题中进行初始的估计,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打下基础。

二、估算的应用1.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价格的估算来判断商品的价值;在出行时,通过对时间和距离的估算来选择最优的路线;在装修时,通过对材料和面积的估算来确定需要的材料数量;在做饭时,通过对食材的估算来确定食物的份量等等,都是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估算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在数学学科中,估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的解答进行初步的评估,在更复杂的问题中进行初步的估计,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打下基础。

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快速了解问题的大致数量,为后续的计算和推理提供方向。

在数学学科中,估算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数学问题的解答、推理和证明等方面。

三、估算的基本原则1. 合理性原则:估算过程应该是合理的,即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应该是合理有效的,结果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2. 精确性原则:估算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地了解问题的大致数量,因此不要求结果十分精确,但是估算的结果应该尽可能的接近实际值。

3. 灵活性原则:估算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避免因固定的计算方法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4. 经验性原则:估算方法往往要求依靠经验和逻辑判断来进行,因此在估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经验知识。

四、估算的方法1. 精确数近似法:精确数近似法是指使用已知的精确数来近似估算未知数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物质的物理属性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5•知道材料的分类,知道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6•了解导体、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导体、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知识梳理】考点1物体的质量(1)质量及其测量①概念: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②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吨⑴、克(g)、毫克(mg)等•单位换算关系: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③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④测量工具:天平(学生天平、托盘天平、秤)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2)天平的使用①会认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是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是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一般为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感量”至“称量”就是天平的测量范围.②会调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调节横梁平衡.③会放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右盘.④会读右盘内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⑤会记测量结果由测量数据和单位两部分组成•(3)测物体质量:①测一般固体的质量;②测液体质量:应先测出空容器质量,再加入液体,测出总质量液体质量=总质量一空容器质量•③测特殊物体质量:积少成多法: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先测出100张邮票总质量,用总质量除邮票的张数,就得到一张邮票的质量•【关键点击】(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2)托盘天平使用方法: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使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砝两盘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调游码•砝游之和是读数•如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复习策略】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过程、探究物体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有无影响等,是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内容•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考点2密度及其测量(1)密度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P来表示密度.(2)密度的公式及单位①公式:尸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②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它们的换算关系:1kg/m3= 10「3g/cm3(3)密度的测定由公式尸^^可知,要测出某物质的密度,必须先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测量工具为天平和量筒•有些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不能直接测出,便有了一些特殊方法测量物质,如:①积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②积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体积;③等效替代法测物体的体积;④等效替代法测量物体的质量;⑤压入法或悬垂法测不沉于水的物体体积;⑥对于溶于水的物质,可以先制成这种物质的饱和水溶液,再测量体积•在遇到特殊情况应认真思考对策,尽量选择减小误差的合理方案.(4)密度的应用:①根据密度鉴别物质;②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③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④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⑤鉴别物体是否是空心【关键点击】(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其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或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根据公式尸£而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如把一铁块切去一半,剩下一半密度不变.(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由于所用烧杯和量筒在盛装液体的过程中,它们的内壁往往都沾有液体,这会造成测量时的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①便于操作;②有利于减小误差.【复习策略】(1)复习这个考点,要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真正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要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等,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2)考查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但最终思路都是相同的,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代入公式尸m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常规测量法、等量代替法、弹簧测力计法、浮沉法等•在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用自选器材完成实验,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将是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和趋势.考点3材料及其物理性质(1)材料: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我们将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四大类.(2)材料的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延展性等.①弹性:材料受力会产生拉长、压缩或弯曲等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往往又自动回复,这就是弹性.②硬度:是描述材料坚硬程度,即阻止其被刮破、刮伤或产生凹陷能力的物理量.③延展性: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可以被锻打成片、拉成丝,不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易破碎、断裂•大部分金属材料都具有延展性,常见的玻璃、陶瓷等材料没有延展性.④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等.(3)新材料及应用①半导体:有一些元素,如硅、锗,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比金属差,比非金属强,被称为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有: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声控电灯、光控电灯等•半导体特点: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它的性能影响较大•②超导体: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变为零,这就是超导现象,用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做成的导体叫超导体,主要应用有超导输电线、磁浮列车等. 9③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 m,利用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的一种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碳纳米管、能杀死致病细胞的“机器人”、纳米导线、量子磁盘、纳米不粘锅、纳米玻璃等•【关键点击】⑴材料的弹性是有限度的.(2)在探究不同的材料的硬度或材料相互刻划时,凹痕越大越深的,硬度越小.(3)导电性能好的材料,一般导热性能也好,如金属.(4)对于同种规格、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并非数量增多,其抗挤能力增强,实质上它的硬度增大.【复习策略】本考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材料问题又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参与应用,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在复习中要会自主发现信息、处理信息、从中巩固加深理解.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等•杠杆的平衡问题不能只看动力、阻力的大小,而且还要看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在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问题时,弄清力臂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了正确地分析有关杠杆的问题,要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然后正确地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考点2滑轮及滑轮组(1)滑轮:周边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称为滑轮.(2)定滑轮: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①实质:一个等臂杠杆.②作用: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动滑轮:工作时中心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①实质:一个省力杠杆.②作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①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②滑轮组的省力效果:滑轮组的省力效果取决于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竖直情况下使用时,有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几分之一.【关键点击】(1)怎样确定承担重物绳子的股数N的方法是:①先确定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②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数一下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几段,N就等于几.(2)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若物体升高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N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和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的关系为v = Nv 物.【复习策略】复习本考点,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因为滑轮的知识是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所应用的杠杆原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抽象能力.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多举些实例,增加感性认识.考点3功(1)功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简称功,用W表示.(2)功的两个要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即计算公式为W= Fs.(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1 J= 1 N m.(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关键点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了功,必须同时满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力就没有做功.常见的没有做功的情况有以下三种: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静止不动没有移动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这叫“不动无功”;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说做了功,这叫“不劳无功”;③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或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这叫“劳而无功”.【复习策略】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或“做工”不同.物理学中的功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利用公式W= Fs计算时,要注意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要对应.考点4 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用字母表示.W(2)公式:P=-.其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功率一瓦特(W) , W—功一焦耳(J), t —时间一秒(s).(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 W = 1 J/s•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1 kW = 103 W.【关键点击】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决定,物体所做的功一定,时间越短,功率越大.因此功率的大小不能片面地只根据时间或做功的多少来判断.【复习策略】复习本考点要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利用功率的公式P=W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功率与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做功所需要的时间之间的关系.考点5机械效率(1)有用功(W有):利用机械做功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即不用机械所做的功(2)额外功(W额):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3)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总功,即W总=W有+ W额,即使用机械所做的功.(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一一W有(5)计算公式:用W总表示总功,用W有表示有用功,用n表示机械效率,则n= W总x 10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有用功不变时,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②额外功不变时,增大有用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关键点击】(1)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性能好坏的一个物理量,机械性能好的机械效率高;(2)在使用任何机械时,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永远小于100%.由于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所以没有单位.【复习策略】复习本考点要注意区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弄清它们的含义.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要动手操作,参与探究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有利于掌握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专题十机械能、内能和能源1.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知道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3.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4.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内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5.能用文字或口头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6.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知识梳理】考点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跟质量和高度有关.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位置越高的,重力势能越大;当物体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重力势能越大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关键点击】(1)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高度判断要注意所选的参照面,通常我们选地面为零势面;(3)所谓“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外力时会发生形变,外力消失后,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复习策略】有关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知识比较简单,但也是掌握的重点.在分析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时,首先要清楚分别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再结合具体过程,明确在过程初态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过程末态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即可判断其能量转化情况.考点2内能(1)内能:物体内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内能越大,温度不一定越高.如冰化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3)改变内能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温度一般会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内能会减小b.热传递: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c.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可用热量来度量.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就减小.【关键点击】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有关,另外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所以在考虑物体的内能多少及其是否改变时,要考虑全面,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复习策略】对内能的考查在各省市中考中出现率很高,主要集中在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的改变与温度的关系这三点上•因此解题时应注意:(1)正确区分机械运动和热运动,机械能和内能.内能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与物体机械运动的情况无关.(2)比较两物体内能大小时,不能只考虑温度一个因素,还应考虑物体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通过做功,也可能是通过吸收热量.考点3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 C所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G).(2)热量的计算:由比热容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cm At,其中,c为此种物质的比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A为温度的变化值.【关键点击】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吸热的多少无关;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强弱.【复习策略】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是关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应会举例.在利用公式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时,关键是要弄清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还要注意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考点4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1)燃料的热值: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J/kg.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公式为Q二mq.(2)热机: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统称为热机.(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并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组成,分别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曲轴和飞轮均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5)热机效率:热机工作过程中,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是热机的效率.在使用热机过程中,我们应提高热机的效率,减小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关键点击】(1)热值的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没有关系.(2)内燃机工作时,只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的相互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损失;采用先进技术;注意保养等•【复习策略】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热值的概念,计算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烧过程与吸热过程的综合,判断内燃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根据热机效率的意义,寻求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对于热机冲程的判断,关键是看清气门的开闭情况、活塞(曲轴)的运动情况.要掌握冲程中能的转化.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试卷中时常出现相关试题,复习时应注意.考点5能量和能源(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②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能源的分类:①按能源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a.一次能源:指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化石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三种)b.二次能源:指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酒精、汽油、煤油等.②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的情况可以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a.常规能源是指现阶段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b.新能源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即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③按是否可再利用可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a.可再生能源:指可能在短期内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b.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核能、化石能源等【关键点击】(1)能量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其中要注意的是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2)我们利用的能源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能形成的.【复习策略】本考点经常考查的是物体具有的能量形式、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情况,以及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判断某一过程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移或转化,首先要明确消耗和获得的分别是什么能;然后确定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一般是消耗的能量形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形式.若能量的形式不变,必须弄清能量由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专题^一电路初探1.知道摩擦起电的本质及电荷时间的作用规律.1.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2.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3.能识别常见的串联、并联电路,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4.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5.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6.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7.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知识梳理】考点1电荷、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摩擦后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2)正负电荷的规定:正电荷: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上带的电,叫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上带的电,叫负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物体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库仑(C).(6)元电荷:最小电荷e=1.6X 10-19库仑(7)电性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对外显示的电作用完全抵消的现象(8)电荷守恒:电荷不能消失,也不会创造,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关键点击】(1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