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合集下载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小城镇汽车数量快速增长,致使当地小城镇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是一种安全、低碳、舒适,具有生活和休憩氛围的交通方式。

笔者根据小城镇发展慢行交通的特征,对发展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展开初步研究,并提出实施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慢行交通小汽车引言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受到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城镇密集地区、珠江三角洲临近港澳地区的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提升。

迅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小城镇交通带来了诸多隐患。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是解决汽车快速增长导致的各类交通问题最行之有效、经济易行的办法。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才刚刚开始实施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问题严重的小城镇仍然处在被完全忽略的地位。

一、慢行交通的概念和发展概况1.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的理论渊源贯穿于上世纪后期,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城市危机而出现的。

在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缩城市”的理论中,就体现了“慢行”的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tod模式,提倡减少出行者选择小汽车的比例;“精明增长”的10条原则中,有一点是建设步行式社区;“紧缩城市”提倡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可持续综合利用,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效率,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

国外关于慢行交通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全面。

我国慢行交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并颁发的首部《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将慢行交通定义为“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组成,其中特别强调助动车是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12,噪声低,制动良好[2]。

2.慢行交通的发展概况上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鼓励民众骑自行车出行,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

德国人自行车拥有量为81.4%,38%的德国人骑车上班。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车辆事故频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慢交通系统被提出并逐渐引入。

什么是慢交通系统?慢交通系统是一种以非机动交通工具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

它包括步行、自行车、轮滑、滑板等慢速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

慢交通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便利、平安、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原那么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和需求规划慢交通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城市的地形、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特点。

不同城市的规划方案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提供便利的慢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需要提供便利的设施,包括行人和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广场等。

这些设施应该布局合理,连接方便,使行人和自行车能够平安、便捷地通行。

提倡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慢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规划自行车道,还应该考虑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的需求,如行人、轮滑、滑板等。

系统设计时应该鼓励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提供适用于多种交通工具的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为了保证慢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包括交通组织、交通信号设置、平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平安性和效率。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是慢交通系统管理的根底。

规划应该包括慢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原那么、交通信号设置等内容。

规划要兼顾城市的开展需求、人口分布和出行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管理需要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如行人步道、自行车道、停车设施等。

这些设施应该便捷、平安,并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配套设施,如换乘设施、效劳设施等。

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平安性。

慢行系统概况

慢行系统概况

慢行系统概况
背景:一方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慢行交通备受推崇;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小汽车进入我国家庭,导致住区外环境恶化、居民家园感丧失.无论是从宏观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还是从微观的住区外环境,都应当对住区慢行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功能:一,更多的人采用非机动交通,能使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提高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发展慢行交通,可以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和汽车尾气排放,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与城市风貌,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是完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增强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

特点:一,出行成本低,不产生环境污染;
二,占用道路面积少,有利于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三,通过营造优美,人性化的环境,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使人们放慢生活的速度,释放了城市紧张生活的压力,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四,在城市交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安全性较差;
五,易受出行目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六,数量多,管理难度较大。

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慢行网络缺乏系统性、慢行环境质量不高、缺乏与机动性。

协调性不强等方面。

慢行系统需要考虑的方面:从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方面,确立了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然后根据慢行者的生理、心理需求确立了慢行系统的构建,以满足居民有路慢行、安全慢行、便捷慢行、舒适慢行、自由慢行的需求。

慢行系统构建的要素为慢行网络、慢行景观与慢行设施三要素。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动交通系统,可以译为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 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指的是步行或非机动车等以人力为空间位 移动力的交通。 是低碳交通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其中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非机动车具体 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非机动车枢纽换乘图
2.3.2 杭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目标 ① 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② 使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 体验; ③ 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 间安全性; ④ 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的公 正公平; ⑤ 体现杭州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形象。
2、规划内容 ①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 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 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要必须保证其延 续性和畅通性。重要步行通道规划图如下所示:
② 由于步行交通系统是一个面的概念,仅考虑区域性步行网络不足以覆盖整个步行系统,需要根据 步行尺度进行深入规划。本次规划提出按步行适宜尺度(500~800 m)及功能分区不同,将主城区划 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 8种类型步行单元。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步行活动组织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就其中重点步行单 元进行了步行系统规划。
2.4.2 步行系统
(1)人行道 ① 市区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市区道路包括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公共步行通道。 •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是限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不提倡沿路建设连续的人行道系统,两侧功 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 置过街通道,同时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设置; • 市区道路的绿化带应集中设于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 沿同一道路的建筑街墙统一退线,退线空间与人行道应统一标高,形成完整步行空间; • 步行空间应紧邻街墙界面,不被绿化带、围墙和停车场隔开,在可能的条件下步行空间 与绿化带间应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慢行交通的定义和作用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和快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

由于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模式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

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序的引导居民从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形成“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以达到遏制城市资源浪费,减少小汽车出行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门到门”无缝有效衔接的交通模式。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

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 中心商业商务区 • 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 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 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活动中心
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 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 慢行岛
• 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努力打 造快速路与自然分割形成的25 个 安全慢行岛。在慢行岛内,通过 打通低等级道路断头路,通过快 速路、主次干道上的人行设施, 以及少量与主要道路平行的非机 动车专用道,为短距离出行、与 公共交通的接驳出行提供相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立与安全的慢行出行道路空间。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特点
• 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 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 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 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 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 般在10 km/h 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 般小于3 km; • 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 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 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以上海市为例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1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内容简介内容简介2结语结语3慢行交通系统概念慢行交通系统概念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结语
•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小汽车 进入家庭的城市机动化进程突飞猛进,在近10 年我国 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以快速化、机动化为导向的高 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在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支撑、 经济高效运转提高保障的同时,大众群体、弱势人群 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侵犯,城市的邻 里空间、公共空间受快速交通侵蚀、干扰甚至破坏, 并有引起城市族群分离、城市生活品质下降的社会问 题的趋势。 • 积极推进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对打造我国 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慢行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慢行系统建设方案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格式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 析,揭示智慧慢行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效果。
效果评估结果展示和解读
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将效果评估结 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决策者和公 众了解智慧慢行系统的实际效果。
核心技术
系统组成
智慧慢行系统包括感知设备、数据传 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等组成 部分。
智慧慢行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交通信号 控制、路况监测、智能导航等功能。
市场需求分析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 重,慢行交通方式成为缓 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析,明确系统 建设目标。
方案设计(2个月)
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完 成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招标采购(3个月)
完成招标文件和采购计划的制定,完 成设备和服务采购。
施工安装(6个月)
按照实施计划进行现场施工和设备安 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安装调 试等工作。
居民出行需求变化
居民出行需求向多元化、 个性化转变,对慢行交通 方式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提 出更高要求。
政府政策推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 和支持智慧慢行系统建设 ,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
项目目标与意义
提升慢行交通便捷性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智能导航服务等方式,提高慢行交 通的通行效率和便捷性。
数据存储
01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或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处理算法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慢行空间优秀案例

城市慢行空间优秀案例

城市慢行空间优秀案例1.慢行交通系统概述1.1慢行系统的基本特点1、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2、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非机动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电动非机动车速度一般在15--20 km/h 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6km;3、绿色环保健康,不带米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4、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1.2城市慢行系统构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由步行与Ⅱ机动车交通系统构成。

非机动车主要为电动非机动车、自行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等;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和残疾人。

1、非机动车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乍、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年停乍设施构成。

非机动乍道路网:由巾独设置的非机动乍专用路、城市道路两侧的非机动年道、人非混行的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保证非机动车连续交通的网络。

2、步行系统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目的在于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一套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步行路径与网络:通过步行方式可以联系不同地点的路径与网络,步行街、公园景点内的步行专用路及依附于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

步行设施与环境:围绕或分布在步行路径和网络上的各种设施与环境。

步行设施为人行道、过街设施(平面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步行环境为人行道地面铺装、交通设施、街道家具、标识系统、夜间照明系统等。

2.相关规划理念杨·盖尔——《交往与空间》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当所有交通放慢后,街头生活就会由此而兴起,与汽车城市中的景象形成对比,汽车停放的离家门越远,就会有越多的活动产生,因为慢速交通意味着富于活力的城市。

2.1新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是在美国城市大规模郊区化、传统城市中心衰落、城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激增、公共空间衰败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与社区感的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导的城市。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旨在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也为环保和低碳出行提供了可能性。

下面就为大家提出一份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一、市中心区域的改造与提升。

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首先应从市中心区域入手,改造与提升城市中心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共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1. 提高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市中心区域的人流量比较大,需要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宽敞的通行空间,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完善交通设施:增设和改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提高交通安全性。

3. 增加休息区和绿化带: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休息、休闲的场所,同时提升城市的观赏性和生态环境。

二、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还应注重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主要措施如下:1. 完善社区内的步行系统:在社区内建设完善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高出行效率。

2. 建设社区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方便居民在社区内进行活动,减少对外出的需求。

3. 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建设便捷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接驳点,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慢行体系与交通网络的整合。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与城市交通网络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和效率。

主要措施如下:1. 增加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通过增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通行环境。

2.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为非机动车提供独立通行的通道,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性和效率。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慢行交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规范系统化的慢行交通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生活品质、彰显城市活力的途径之一。

基于此,本文就从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必要性1.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慢行交通空间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充斥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无论是商务区、商业街,还是居住社区,慢行交通方式都处于优先地位,这些地方将是展现城市魅力、都市活力的焦点。

具有文化情趣,色彩多变,充满亲切感人性化的慢行空间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窗口。

1.2鼓励低碳生活慢性交通出行方式不仅是低碳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更是有利于出行者身体健康的出行方式。

虽然目前在国人的观念里,小汽车仍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但是仍有大部分长期开小汽车的“受害者”,如果环境良好,他们更愿意骑非机动车出行,以便摆脱长期以来的“颈椎病”“肥胖症”等。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达到较高的层次,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再符合人们的要求,人类最初的“慢生活”受到青睐,“慢”生活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希望通过“慢生活”、“慢运动”方式,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已有的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存问题及原因2.1评价标准体系不统一2.1.1慢行交通评价标准体系①宏观评价体系。

宏观评价体系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城市道路布局特点、就业、居民平均收入、家庭人口组成等对步行出行行为产生的影响,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慢行系统的发展战略层面;②微观评价体系。

微观评价体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步行系统及周围环境中,对步行有影响的因素及细节,如绿化带长度宽度,缓冲带宽度,街灯间距等,微观评价体系主要针对慢行交通系统的实施策略层面。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慢行系统工程,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通过改善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居民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和减少交通拥堵,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行人和自行车设施、交通管理手段等方面,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使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

同时,慢行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慢行系统工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慢行系统工程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建筑布局,合理划分交通区域和保留绿地等措施,可以营造出更加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环境。

例如,建立起城市中心步行区,限制汽车进入,增加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更多的休息点和景观设施,让市民在街头漫步时有更好的体验。

在城市规划中,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使公交车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需要,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促进环保出行。

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是慢行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慢行系统工程的目标,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包括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站点设施等措施,使市民更容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要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行人和自行车设施行人和自行车设施是慢行系统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增加行人过街通道、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等,可以更好地保障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促进他们选择步行和骑行的出行方式。

同时,通过设置步行和骑行的便利设施,也可以提高市民对于慢行系统的接受度,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交通管理手段交通管理手段是慢行系统工程的补充和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促进慢行出行方式的发展。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交通系统规划概述慢⾏交通系统规划概述⼀、慢⾏交通1、概念慢⾏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速交通⽽⾔的,有时亦可称为⾮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般情况,慢⾏交通是出⾏速度不⼤于15 km/h的交通⽅式。

慢⾏交通包括步⾏及⾮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城市的⾮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车交通,慢⾏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及⾃⾏车交通。

2、慢⾏交通的基本特点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落,满⾜居民出⾏、购物、休憩等需求;②短距离出⾏有明显优势。

慢⾏交通以⼈⼒为空间移动的动⼒,⾏进速度低,步⾏速度在— m/s,⾃⾏车速度⼀般在10 km/h 左右;出⾏距离较短,⼀般⼩于3km;③绿⾊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体的功效;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慢⾏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的主要⽅式,是居民实现⽇常活动需求的重要⽅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的主要⽅式,是中、长距离出⾏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式。

以出⾏产⽣点、出⾏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的慢⾏圈的⾼品质建设是保障慢⾏交通权利,提⾼慢⾏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和进⾏着的活动。

慢⾏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

慢⾏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空间和⾮交通性的慢⾏空间,前者⼀般⽤于⾏⼈或⾃⾏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道(sidewalk)、⼈⾏横道(passway)、⼈⾏地道、⼈⾏天桥、⾮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空间(林间步道、⼭)和商业性质的慢⾏空间(商业步⾏街等)。

可分为以下⼏类:采⽤慢⾏作为通勤⽅式、采⽤机动化交通及慢⾏交通组合作为表现出多样化的功能:①交通功能。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摘要】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方式,改善了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其特点包括环保、健康、便利和经济性。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等因素,多采用交通管理、景观设计、交通设施建设等方法。

关键因素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

成功案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网络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步行街示范了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价值和效果。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人口流动,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关键词】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旅游城市、重要性、特点、方法、关键因素、成功案例1. 引言1.1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可以让游客更加方便地游览城市,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慢行交通系统的特点包括便利、环保、低碳、健康等。

这些特点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相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

为了规划一个成功的慢行交通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成功的案例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总结。

通过不断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可以为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在旅游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通过规划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施,可以鼓励人们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减少排放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慢行交通系统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行,增加体育锻炼机会,减少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一、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2、慢行交通的基本特点
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
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以出行产生点、出行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心的慢行圈的高品质建设是保障慢行交通权利,提高慢行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

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行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

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
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前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间步道、山
)和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街等)。

可分为以下几类:采用慢行作为通勤方式、采用机动化交通及慢行交通组合作为
表现出多样化的功能:①交通功能。

是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提供与各种机动化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②活动功能。

主要是各类公共活动、人流聚集,如广场;③锻炼与健身功能。

如林间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绿地步道;④休闲及观光功能。

如风景区、公园、绿地;⑤商业功能。

如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体的联络等;⑥避难功能。

灾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常与绿地步道结合。

三、规划理念
1、用地层面——建设多功能社区
多功能社区集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具有以下作用:
①源头上减少长距离出行,居民可在社区内部完成大部分的活动需要;
②使慢行交通成为社区内的主要出行方式;
③社区重获活力,构建和谐社区。

2、规划层面——引导交通方式结构合理化
在相关专项规划中落实慢行规划的理念,引导以提高人的出行舒适性为目标的慢行系统规划(并非仅是车辆的通行顺畅)。

鉴于高品质的慢行系统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城市更应关注慢行交通的品质建设,最终实现“慢行交通为辅、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出行结构。

3、建设层面——建设和谐慢行圈
慢行圈可分为 3 类:以出行产生点为核心(居住区),打造和谐慢行街区;以出行吸引点为核心(工作单位、学校、商业区等),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慢行空间;以公共交通枢纽站为核心,形成友好的慢行通道。

在慢行圈内给慢行交通充分的优先权,引导居民采用慢行及慢行接驳公交的出行方式,创造良好人居、可步行、亲和的环境。

4、设施层面——融合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
建好慢行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设施,诸如行人无障碍设施,自行车停放、租赁设施,甚至在轨道列车内设置自行车车载位,鼓励居民采用“B+R”(Bicycle and Ride)的出行方式。

5、设计层面——宁静化交通设计
利用设计手段确保机动车在慢行交通活跃的区域降低车速,利用醒目铺装提醒驾驶人将通行优先权给予慢行主体。

6、运行层面——确保慢行过街、慢行通道、慢行网络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对慢行主体这类交通弱势群体给予充分的尊重及人文关怀,尤其应关注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通行的便捷性,确保慢行主体的通行权和通行空间不受侵犯,保障慢行设施无障碍及通行空间的连续性。

三、规划内容
1、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依据城市的地域特征及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城市交通系统特征及慢行系统现状,明确城市慢行系统的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同时,慢行系统的战略规划还应反馈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并指导相关的专项规划及设施建设。

2、布局规划
慢行系统的布局规划即明确城市各慢行圈的规模及功能,引导城市未来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战略规划由节点到通道再到网络的逐步落实,同时布局规划也与居民的各项慢行活动密切相关,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场所的空间体现。

为保障慢行活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还应提出慢行空间的运行组织模式。

3、设施规划
设施规划是针对布局规划中慢行交通的各类节点设施、通道设施、网络设施的新建、改建计划。

例如慢行过街设施、慢行通道(康体绿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网络的可达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