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 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调(4)
韵(206)
小韵(约 3600)

57 东
东,德红切,十七,菄鸫……
同,徒红切,四十五,仝童……

55

60

34
邵荣芬《切韵研究》归纳 3617 个小韵
2、性质: 它决定中古音的研究方法,决定汉语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关系问题的理解,涉及到整个汉语 史的历史解释。 三种观点:一、《广韵》反映的是一时,一地的单一的音系。 二、《广韵》反映的是杂糅古今,以及各地方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三、《广韵》反映的是吸收了一定的古音和方音成分的读书音系。
第一章声母第四节上古声母系统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例:斜读 xie 还是 xia。Xie 在古代属于麻韵三等字,这类字在变化中的规律是 ia 变成 ie 韵。 现代的闽赣吴方言中还有些保持古代麻韵字。
古音研究材料包括:一、历代韵书(音序词典)和韵图(声韵调音节表):最有用的材料, 但是产生时间晚,最早的韵书:隋代的陆法言《切韵》。最重要的:宋代陈彭年等编《广韵》。 二、历代韵文材料。是研究古代语音韵母系统最重要材料。三、谐声材料。形声字材料研究 古音系统。利用形声系统构拟古音有严重的局限性。音类不分占谐声字的绝大部分。四、古 代注音材料。东晋徐邈注音敷。五、异文材料。六、声讯材料。七、对音材料,梵汉对音, 朝汉对音、日汉对音、越汉对音。八、方言材料,比如粤方言保留了-m,-p 舌头舌上不分的 特点,吴方言保留清浊对立的特点。九、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借词,亲属语言。
广韵有 452 个反切上字,学者归纳出类,但是结果不同。 反切上字的声类可以多于声母的类别。 声类 40 多种,声母有 35 个。
等:等韵学概念。传统音韵学,等表现古代汉语韵腹和介音区别。韵腹开口大的等就高

ɑ

а

ε

e
广韵 35 声母,有 37、38 之说
帮滂並明
端透定泥来
知徹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
庄出崇生俟 章昌船书禅 见溪群疑 影喻晓匣 庄组(照二)章组(照三)
三、清化鼻音,清化边音(李方桂提出《上古音研究》)
2、系联法:一、基本条例 同用:冬,都宗切,当,都郎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声调) 互用: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递用: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二、分析条例 其切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 烘,呼东切;红,户公切(切下字“东公”同韵类,一等) 冬,都宗切;彤,徒冬切(切下字“宗冬”同韵类,三等) 三、补充条例 多,得何切;得,多则切。(切上字多得互用,同类)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切上字都当互用,同类) “东”韵里:涷,德红切;又都贡切。“送”韵里:涷,多贡切(又音东)所以多都同类。
第一章声母第二节《广韵》
《广韵》简介
1、由来体例:北宋官修的一本韵书,陈彭年、邱雍在《切韵》《唐韵》等隋唐韵书的基础上
修成的。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公元 1008 年。最早的韵书是三个时期魏人李登著《声类》
收字 11520,失传。晋代吕静编的《韵集》。隋代的陆法言《切韵》。唐代孙缅《唐韵》。所以
记录的不是宋代的声韵系统,而是隋唐的韵书系统。
2、五音、七音 发音部位。 五音:声母的发音部位把不同声母分为五类:唇舌齿牙喉。(古人的齿和牙代表不同的意思, 牙指大牙臼牙,齿是门齿) 七音: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唇分了重唇清唇。舌音分了舌头舌上,齿音分齿头正齿
3、清、浊 发音方法。 唐代孙缅《切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字有清浊” 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是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次浊是鼻音边音半元音(日部是闪 音或者是一个卷舌半元音)清浊是擦音的区别。 次清表示送气特征,次浊是响音的特征
绪论
释名: 汉语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汉语历史音韵学,是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 况及其发展的学科。
课程包括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现代音韵学在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融入了历史语言学、 音系学语音学、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小学(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是文字学、训诂学的基础。 小学是关于启蒙识字教学的学问 音韵学包含等韵学的内容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在四个部分基础上,以不同的韵分派到不同的声上去。
调(4)
韵(206)

57

55

60

34
以韵系声:不同的韵,根据声母不同分为若干小韵
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辩证的看。《广韵》基本上反映的是以金陵洛下语言为基础的隋唐时 期的读书音。从以历史比较法的“均变性原则”来看,语音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其实应该 是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
第一章声母第三节中古声母系统
中古音 1、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分为前期后期。前期以《切韵》 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方言材料:闽方言保留中古及更早的汉语,确定这一点是正确的,例:分,饭,晚
二、古无舌上音(钱大昕):没有知组
1、通假异文:孟猪/明都
2、古代注音:冲,读若动(《说文•水部》)
3、声讯材料:《诗经》追,雕也;《说文•田部》田,陈也
4、谐声:登—澄橙证;召—迢笤貂;
(材料只能说明舌头舌上不分)
方言材料:现代音韵学证明。例:猪,竹,长
汉字发展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象形字,战国时期的假借字,两汉时期的形声字。
第一章声母第一节三十六字母
声母又称作声、纽、声纽(双声、古音十九纽)。 1、三十六字母 古人声母的分析方法,给每一个声母取一个汉字作为代表,这些声母专用字就叫做字母。
三十六字母表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制定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补调整而成的。注意:溪 读作 qi。並不能写作并,在古代他们的声母不一样。影有学者认为是零声母,有学者认为(李 方桂、白一平)是一个喉塞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