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 笔记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好呀,以下是 9 条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1. 你知道吗,古代的音韵和现在大不一样呢!比如“斜”这个字,在古代可是读“xiá”呀,“远上寒山石径斜”,读起来多有韵味啊!
2. 嘿,古汉语的声调那可复杂了,像“平上去入”,就好像音乐里的不同音符一样呢!“春眠不觉晓”这句诗里的字,在古代的声调就有不同哦。
3. 哇哦,古代音韵里还有双声和叠韵呢!“仿佛”就是双声呀,读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想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呀!
4. 哎呀,古人对韵脚那可是很讲究的呢!像律诗里的韵脚都要严格符合要求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韵脚多完美呀!
5. 嘿呀,你瞧,古汉语的声母也是很特别的哟!有些字的声母和现在差别可大了,就像“古”在古代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读呢。
6. 哇,古代音韵的变化可神奇了!就如同一条流淌的河,不断变化着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同时代读音可能就不一样啦。
7. 嘿嘿,古汉语的发音还有轻重之分呢!这就好像跳舞时的节奏,有快有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里面的字轻重读起来感觉也不同哦。
8. 哎呀呀,古代音韵和现在的方言有时候也有联系呢!不是很奇妙吗?有些方言里还保留着古代的读音呢,像“鞋”在一些地方还读“hái”。
9. 哇塞,古代汉语音韵学真的好有趣啊!能让我们了解到汉语这么多年的变化,能感受到古人说话的那种韵味。
我们真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呀!。
音韵学部份知识点梳理
三、 音韵部分
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 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 《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 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 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
(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 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 “宋,读若送”。
喉音
牙音
舌音
齿音
唇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广韵 3பைடு நூலகம் 声母
影馀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来知澈澄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山
章昌船书禅日
帮滂并明
\
\
三十六字母
影喻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
(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 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 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
(1)《切韵》: 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 193 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 响深远。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笔记
(2)材料方言、汉藏语言、对音材料:例:南无(nama),画眉深浅入时无(ma)(3)方法历史比较(高本汉)(西方传入中国)、语言类型学(传统)游牧民族○○○○○○农耕民族○ a.(鸡公、鸡婆——公鸡、母鸡(鸡公、鸡媛)——公鸡、母鸡)○○○ b.萝卜干○ c.商纣王(帝辛)【时间+地域】(4)结果值三、研究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文献(韵书、韵图、韵文、谐声、通假、异文、声训)2.活语言材料(方言、汉藏方言)(二)研究方法1.归纳(例不十,法不立)例:钱大昕:古无輕唇音(伏羲、庖牺)(佛、弼)(蔓菁、芜菁)(匍匐、扶服)2.历史比较《德语语法》(格林定律)——类同变化同例:(p+in—f,b+in—v)清唇化补充:条件同变化同,凡有例外必有解说(例:鸟)3.类型学(生存方式不同,变化不同)4.底层理论(深层痕迹)胶州为东夷人老家,銕(冶铁技术)5.数理统计(定量)王士元(词汇扩散)、拉波夫(与词汇扩散理论殊途同归)世界语言中心:欧洲——美国历史比较、结构主义(描写主义分支)——转换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社会语言学(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例:thanks的发音(θ、s、t)】四、音韵学研究分期远古、上古(先秦,秦汉语言近上古)、中古(隋唐,魏晋南北朝近中古)、近代(宋有近代萌芽元明)、现代【中古为基础,材料丰富】第一章中古音研究第一节韵书韵书的一个功用,就是为写诗歌押韵提供依据。
一.切韵前韵书(三国)二.切韵(标准音)(声调分卷,反切注音)1.音系基础(长安、洛阳、金陵文化中心)争论:a.陆法言(江南陆家,李※《刊误》)b.鲜卑族后人(五胡乱华)现认为基本音可能为洛阳,尚无定论2.分韵细密(22个声母,35个韵母)不同声调,不同韵戴震认为强行分韵,陈澧认为当时韵母很多,尚无定论补充:【韵】韵:韵腹+韵尾+声调;韵部:韵腹与韵尾相同;合口:韵头为[u]或者以[u]为主要元音的(今:合口呼和撮口呼)韵头:开口: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为主要元音的(今:齐齿呼和开口呼)阴声:无韵尾、元音收尾韵尾阳声:鼻音收尾入声:3.单一音系、综合音系高本汉认为单一音系,周法高与其一致(长安话),现尚无定论4.基础音罗常培认为多种基础音,一般不认同此观点;陈寅恪(留学欧洲,旧材料新结论)认为洛阳音为基础音,周祖谟认为是通语。
《汉语音韵学》笔记(龙庄伟编著)
《汉语音韵学》笔记(龙庄伟编著)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对应语音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上古音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近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汉语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3,等呼观念的改变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宋元时代韵图那种把字音按声类和韵类发音的不同区别为两呼四等的分析方法,到明代已不再符合语音分析的实际情况。
明末,“等”的观念完全被“呼”代替。
到清代,就完全用四呼来代替原来的两呼四等了。
两呼四等合流为四呼的大概情况是:开口一二等变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变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变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变为撮口呼。
四、如何利用韵图认识反切韵图的编纂目的,特别是宋元韵图的编纂目的,主要在于展开韵书的语音系统、阐明韵书的反切。
今天查阅字书(如《玉篇》)、韵书(如《广韵》),或者看《经典释文》以及经史诸子的注释,会遇到一些无法由上下字直接切出读音的生僻字。
这种情况可借助韵图。
简单说来,反切上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一直行,但大多数不同图;反切下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图、同一横行。
王力先生称用这种方法查字叫“横推直看”。
在韵图中查字,首先要知道反切下字属于什么韵,这需要一定练习才能记得住。
如果查出的字不认识,可根据同一直行其他声调的字去推。
五、等韵门法1,什么是门法门法是按照反切来查图的方法。
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使用韵图的一些法则和条例。
2,门法的产生早期韵图,如《韵镜》,只有所谓《归字例》,教人怎样查图,怎样根据反切在韵图中找字。
随着韵图大量出现,语音不断发展,利用韵图练音识字渐成风气,韵图的若干问题也暴露出来。
如《七音略》端、知组安排在同一行,精照组也在同一行(《韵镜》亦然),一四等为端精组,二三等为知照组。
但《广韵》四江韵里有一小韵,“桩,都江切”,桩是知母字,都是端母字,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不属于同一个字母。
韵图对这个韵字没有根据反切上字“都”把它列入一等,而是列在二等的位置。
门法就专门解释这个矛盾,称这种情况为“类隔”。
3,门法的发展可以认为韵镜的《归字例》是门法之发端,《四声等子》里的《辨音和切字例》和《辨类隔切字例》是门法的进一步发展。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耳光音节的构成成分答:音韵学对音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把整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二层只对韵母进行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非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位。
答:普通话辅音音位:塞音不送气塞音送气鼻音擦音边音唇音 p p’ m f舌尖中音 t t’ n l舌根音 k k’ŋ x塞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擦音通音舌尖前音ʦʦ s舌尖后音 tʂ tʂʂ r舌面前音ʨʨɕ普通话元音音位:高元音:ï I u y中元音:ə低元音:a各个音位变体如下:/ï/的变体有:[ɿ]:只出现在/ʦ/ /ʦ’/ /s/后面[ʅ]:只出现在/tʂ/ /tʂ’/ /ʂ/后面[ər]: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不与辅音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ʮ/,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ʌ/:用于零韵尾之前/æ/:用于/i/、/y/和/n/之间/ɑ/:用于韵尾/n/、/ŋ/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音环境/ə/的变体有://:用于单独做韵母/e/:用于韵尾/i/之前/o/:用于韵头/u/和唇音声母之后/ə/:用于其它语音环普通话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音不一定和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音: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个种类,合成“五音”。
七音:五音之外,还有半舌音、半齿音,因而有了七音的称号。
汉语音韵学读书笔记
汉语音韵学读书笔记读汉语音韵学的读后感上古音,大致是说秦汉以前至夏商周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的语音状况。
由于语音一直处在演变之中,所以那个时候字的读音跟我们现在差了很多。
透母、泥母,说的是这两个字的声母;幽部说的是这两个字的韵母。
我们通过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归纳构拟出上古音的基本面貌,所以可以推测出一个字在上古时期的读音。
当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归纳,但也有比较通行的,公认度比较高的一种构拟。
“透”和“泥”是用来表示两个声母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是t,一个是n。
这两个声母都是舌尖前音,发音部位相同。
宋代的学者归纳当时的语音状况,得到了三十六个声母,并且分为不同的类别,透和泥都列为舌音,舌音一共有四个:端、透、定、泥。
每一类内部的声母就叫做旁纽。
叠韵就是归为一个韵部的字之间的关系。
韵部,说得最简单,就相当于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类聚到一起而得到的一个 -。
然后我们从每一个 -里选一个代表字来作为这个 -的名字。
所以如果两个字处在同一个韵部,这两个字就是叠韵,也就是说两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韵母,是指主元音和韵尾(如果有)而言的,不考虑介音。
丑和纽都是“幽部”这个 -里面的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丑”字的声母是“透”,韵母是“幽”;“纽”的声母是“泥”,韵母也是“幽”。
这句话的意图是为了论证,“丑”和“纽”在上古读音是相近的。
还有其他问题请补充。
汉语音韵学王力高清扫描版这本书怎么样?《汉语音韵学》,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9月初版。
原名“中国音韵学”。
中华书局1956年7月重版本,略有修订,有新版自序。
著者另有《汉语音韵》一书,中华书局1963年8月初版,比较浅显。
又有《音韵初步》一书,商务印书馆1980年12月初版,讲音韵学最基本的知识。
著者《1980年重版序》说:四十多年来,对音韵学的见解有许多改变。
凡《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不同的,一律以后者为准。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 -是谁NO.1 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 -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绪论、第一章“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音”的六种不同含义:(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
如:“五音”:唇、舌、齿、牙、喉音;“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1)指和谐的声音(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包含不同介音)“音韵”的不同含义“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
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
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第二章魏李登《声类》,最早;晋吕静《韵集》前梁夏侯咏《韵略》南朝宋李概(李季节)《音谱》北齐阳休之《韵略》北齐杜台卿《韵略》《切韵》:隋陆法言撰,书成仁寿元年即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现代汉语学习笔记
现代汉语学习笔记第三节韵母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39个韵母的分类一、按内部结构特点1、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充当的韵母普通话共有10个①舌面单元音韵母横线代表不同高度的舌面,竖线左边是不圆唇,右边圆唇最不响的i,最响的a决定舌面元音的三个因素:舌面的高低、舌位前后、唇形的圆展i üěǎe o②舌尖元音2个–i[ ]舌尖、前、高、不圆唇,在z、c、s后做韵母。
-i[ ]舌尖、后、高、不圆唇,在zh、ch、sh、r后做韵母③卷舌元音er[ ]央、中、不圆唇2、复元音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成的韵母13个①前响复韵母(韵腹+韵尾)ai ei ao ou②后响复韵母(韵头+韵腹)ia ie ua uo üe }二合复韵母③中响复韵母iao iou uai uei 三合复韵母介音(韵头)的发音特点:短而微弱,是韵母的发音起点韵尾的发音特点:短而轻,只代表滑动的方向,并不是实际到达的终点,没有达到舌位高度,发音不完足ai没有滑到i,ia只做了个动作。
ao iao 中的o 实际读作[u] ,之所以写作o,主要是因为如果写成u,就有可能与n发生混淆。
汉语能做介音的有:i u ü本身就很弱,a o e 很强能做韵尾的有:i u n ng3、带鼻音韵母16个由一个或两个元音与鼻辅音n或ng组成①前鼻音韵母an en in ün ian uan uen üan②后鼻音韵母ang eng ing ong iang uang iong ueng二、按韵头分类(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型分类)这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韵母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四呼”,有利于称呼声母、韵母的拼合规律。
①开口呼韵母:凡韵腹不是i u ü或不以i u ü开头的韵母(16个):a o e ěai ei ao an ang en eng ong –i[ ] –i[ ] er②齐齿呼韵母:韵腹是i或以i为韵头的韵母10个:i ia ie iao iou ian iang in ing iong③合口呼韵母:凡韵腹是u或以u为韵头的韵母9个:u ua uo uai uei uan uang uen ueng④撮口呼韵母:凡韵腹是ü或以ü为韵头的韵母4个:üüe üan ün第五节声调声调:音节具有区别意义的高低升降变化。
古代汉语唐子恒音韵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唐子恒音韵学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古代汉语的韵母有三十六个,分为十二个韵脚,每个韵脚下面有三个等级,称为上平、上声和去声。
十二个韵母又分为开口韵和合口韵两类。
开口韵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合口韵只有入声。
二、唐子恒音唐玄宗时期,太音官创作了《太音集》,规定了唐代正音,被称为唐子恒音。
唐子恒音规定了当时汉语的音系,对后来的声韵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古代汉语韵母的变化规律1.声母韵尾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尾多为-n,后来发生了爆裂音韵尾的变化,使得一些韵尾变成了-p、-t、-k等。
2.鼻韵母的分化:古代汉语中的鼻韵母-n、-m后来发生了分化,分化为-n、-m、-ŋ的三种韵母。
3. 口腔韵尾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口腔韵尾发生了相对稳定的变化,如-j、-w、-jw、-jwǝ等。
4.入声的变化:唐代之前的古代汉语中,只有一种入声,后来发生了分化,分化为两种入声:入d声和入t声。
这种变化使得古代汉语的声调系统更加复杂。
四、韵母演变的原因古代汉语韵母的演变主要是由于声调的影响。
声调是通过发音的音调高低来表达意思的。
由于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中存在着多种声调,不同的声调会导致韵母的发音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了韵母的演变。
五、古代汉语韵母演变的影响古代汉语韵母的演变对后来的汉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汉字的读音,也对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代汉语韵母演变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古代汉语韵母演变的研究方法古代汉语韵母的演变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语音标记和对比分析来进行研究的。
研究者可以通过古代文献中的韵书、韵图、韵牒等资料来还原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韵母演变的规律和规律变化过程。
总之,古代汉语唐子恒音韵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汉语韵母演变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唐代之前汉语的音韵系统和韵书、韵图等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并找出其演变的规律和影响,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汉语、古代文献和文化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音韵学 笔记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二、唇音分化(分化成轻重唇) 帮组分化为 帮组、非组 帮组→一、二、三(开)、四等→帮组 帮组→三(合)等(-jw-)→非组
音系规则:P→Pf→f/——V(高,圆唇)
三、齿音合流(知庄章[知照]组合流为一组) 四、见精组的声母细音腭化(北方方言) 见组→洪音→gkh 见组→细音→jqx
精组→洪音→zcs 精组→细音→jqx
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辩证的看。《广韵》基本上反映的是以金陵洛下语言为基础的隋唐时 期的读书音。从以历史比较法的“均变性原则”来看,语音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其实应该 是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
第一章声母第三节中古声母系统
中古音 1、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分为前期后期。前期以《切韵》 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洪音:开口呼、合口呼 细音:齐齿呼,撮口呼
例如:见母:古(洪音) 居(细音撮口呼) 精母:祖(洪音) 煎(细音齐齿呼)
普通话(北京话)“尖”“团”不分 ts 尖音:古代精组的细音字,例酒,津 k 团音:古代见组的细音字,例九,巾 尖团合流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的演变现象: 舌音分化为舌头舌上两类
上古音系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韵学基本知识)【圣才出品】
第5章音韵学基本知识5.1 复习笔记一、中古音的声、韵、调(一)声1.名称声即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名称;自等韵学兴起后,多用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
(1)五音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2)七音七音,是指在五音基础之上,又分立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
(3)三十六字母字母是表示声母的代表字,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用七音来统摄三十六字母,可以列举如下:①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②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③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④牙音见溪群疑;⑤喉音影晓匣喻;⑥半舌来;⑦半齿日。
2.三十六字母与中古音声母中古音的声母通常用三十六字母表示。
(1)中古音依照语音史分期,中古音通常以隋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因为韵书《切韵》产生在这个时期,所有研究中古音的学者都把《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当作核心材料。
而三十六字母产生在唐末宋初,反映宋代的声母系统,不能准确地表示中古声母。
(2)三十六字母的变迁很多学者都潜心研究过《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结论都有出入,但总趋势比较接近:中古的声母有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叙述声母:①唇音:将非敷奉微4母并入帮滂并明4母之中,减少4个声母;②齿音:从照穿床审中分出庄初崇生4母,多出4个声母;③喉音:把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于母、云母)、喻四(也称以母、余母),但同时把喻三与匣母合并,认为喻三与匣母在当时是一个声母;三十六字母的其余字母不变。
这样中古声母总数仍是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很大不同;把中古声母的代表字和拟音列成下表:表5-1 中古声母代表字和拟音表李荣在研究《切韵》残卷时,发现一个俟母;俟母属于齿音庄组,与禅母相对,本表未列,当今多数学者承认俟母。
李荣认为中古不存在娘母,多数学者反对这一看法,本表仍列出娘母;中古声母总数在35(不承认俟母和娘母)与37(承认俟母,不排除娘母)之间。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三、音韵部分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宋,读若送”。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
如“根,音跟”(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
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行修订、补充,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一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广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用韵情况编纂而成,反映了十四世纪我国北方的语音系统,是研究近代音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绪论、第一章“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音”的六种不同含义:(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
如:“五音”:唇、舌、齿、牙、喉音;“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1)指和谐的声音(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包含不同介音)“音韵”的不同含义“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
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
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第二章魏李登《声类》,最早;晋吕静《韵集》前梁夏侯咏《韵略》南朝宋李概(李季节)《音谱》北齐阳休之《韵略》北齐杜台卿《韵略》《切韵》:隋陆法言撰,书成仁寿元年即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
沈献初《音韵学》教学视频笔记1、又声韵学一个音节的声/韵/结构的。
由押韵到韵书,再到音韵学。
音是一切音;言是有意义的音。
韵,音+员声,在古代指的是乐器。
上古时代,重韵轻调;魏晋南北朝,韵调并重。
2音韵学不等同于语音学。
自言日言,论难日语。
多人为语,一人为言。
语言学研究的是语音。
音韵学是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分支。
词出现时间早于字。
词=言+谊义,说文中指语言的内容是谊字,后来用义字代替。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中国的学术在清代,清代的学术在乾嘉,乾嘉的学术在王念孙,王念孙的“因声求义”。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诗经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纪,念其,从土,是坎的意思;堂也从土,有个高台的屋子。
这样难解释,其实枸杞的杞,堂是海棠的棠。
其实是通假中的别字。
3还如,史记中“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日: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一直说到清朝末期“带头的老鼠出来探查,左右看”的意思。
其实是“踌躇”“犹豫”的意思。
逶迤八十三形,崔嵬十有五体。
写法太多,难辨。
再如,望洋:茫洋:茫然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看,去声,则古语“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所以读平声,再如“草色遥看近却无”“闺中只独看”也是如此。
重,当读重量的重。
日薄西山,中薄当读(破音),是指水和草木相接的地方。
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其中薄也当读(破)。
薄(破)促,短暂接触。
在乎=在于,因为古语中于=乎。
鼠,最后一笔是老鼠的尾巴。
4音韵学的变化先秦:孔子《论语》是对话,谁都一听就懂。
但秦朝焚书坑儒后,难懂了。
所以汉代主要做训诂。
音韵学的变化原因:语音发生了变化;因声求义;东汉佛经传入后翻译过程读音发生了变化三国各自方言土音,晋代门阀制度,限制了文人从政的期望,只好著书立说,大造汉语文化;南北朝被一统之后的隋朝,为统一语言,出现《切韵》。
精华资料《音韵学教程》笔记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
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幫,,,,,滂,,,,並,,,,明(重唇音)誹,,,,,敷,,,,奉,,,,微(輕唇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精,,,清,,,從,,,,,,,,,,,,,心,,,,,邪(齒頭音);照,,,穿,,,床,,審,,,,,,,,,禅(正齒音);見,,,溪,,,群,,疑(牙音);影,,,,,,,,,,,,,,,,,喻,,,,曉,,,,,匣(喉音);來(半舌音);日(半齒音).,,,,,,(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王建毅音韵学笔记(一二)
王建毅音韵学笔记(一二)15.先秦,没有iu|ui音。
先秦元音系统:a|i|u|ai|au|ia|ua。
16.东|冬|江:另外一种拟音。
东:dua?;冬:duam;江:gan;赣:江也;汉gan。
17.暴|爆:baud;暴得大名;得,不翻译。
暴得:就是暴,得是尾音而已。
18.屋部:尾音为k(g);沃部:尾音p(b);觉部:尾音t (d);另外一种拟音。
19.等韵学四等:一等,春天;二等,夏天;三等,秋天,四等,冬天。
春天g家族;夏天d家族;秋天z家族;冬天b家族。
中央a家族遍历春夏秋冬。
一等,三等;矛盾关系。
二等,四等,矛盾关系。
奇对奇,偶为偶,是也。
可以肯定:先秦,没有三等,没有去声;没有z|c|s|r|l|h;去声归入声。
20.安,a;地名,安康:aga?。
乌a;乌蒙,ama?。
都,ada。
蜀,ada。
人名,阿衡(伊尹)aga?;阿瞒(曹操)amam;阿斗(刘禅)adau;阿房宫abga?;亚父(范增)ada;小可,可a;不翻译。
萧何:何,a;不翻译。
赞a。
阿爷(父亲)ada。
阿保机abdi;abgi;阿骨打agda。
吐蕃:adba。
思南:asnam。
那霸:anba。
以前合一,后来拆分了。
可(家族相似):可|啊|哥|歌|何|呵。
h,有两个,一个是语气词,无实际意义;一种是h(f);有实际意义,这起源很晚,汉朝以后。
21.一字,分二字,二字生多字,语法在变。
22.变化,变,化,化,变,一字足矣。
两字合用,乃简便之道,交易之道。
根,本,本,根,根本,也如是观。
23.葡萄,不能还原为:葡+萄;马铃薯,不能还原为:马+铃+薯;西红柿:可以还原为:西+红+柿。
有好的还原,也即线性思维。
有不好的还原,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
系统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不能简化为线性思维。
24.名词+名词,组合,比如羊三,三羊。
我的羊,的这个字先秦是累赘,我羊,羊我,即可。
后来随着词汇、语法、语音的变化,才演化为我的羊。
汉语音韵学基础(三)重要知识点
一、《廣韻》及其體例
1、分卷、韻和小韻
《廣韻》層次
分卷:方式
●分卷:《廣韻》標示
卷
●韻:標示
上平聲卷
各韻目錄韻目反切
東韻
●
小韻:東韻中的小韻⑵
同小韻
中小韻
東小韻
●
小韻的含義
音節
聲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
一、《廣韻》及其體例
2、又音
一、《廣韻》及其體例
4、“獨用”和“同用”
“獨用”和“同用
二、《廣韻》調系及其演變
2、《廣韻》聲調的演變(一):平分陰陽
二、《廣韻》調系及其演變
2、《廣韻》聲調的演變(二):濁上變去
二、《廣韻》調系及其演變
3、《廣韻》聲調的演變(三):入派四聲
思考與練習
試運用這幾組字分析中古到現代的歷史音變中聲調發展變化的主要規律。
(1)包(幫母)康(溪母)豬(知母)刀(端母)(2)爬(並母)才(從母)除(澄母)難(泥母)(3)草(清母)古(見母)保(幫母)暖(泥母)(4)皂(從母)件(群母)抱(並母)後(匣母)(5)七(清母)黑(曉母)出(昌母)屈(溪母)(6)竹(知母)得(端母)局(群母)白(並母)(7)雪(心母)尺(昌母)筆(幫母)給(見母)(8)各(見母)麥(明母)物(微母)月(疑母)
❖關於“尖團音
❖關於“分尖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母第二节《广韵》
《广韵》简介
1、由来体例:北宋官修的一本韵书,陈彭年、邱雍在《切韵》《唐韵》等隋唐韵书的基础上
修成的。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公元 1008 年。最早的韵书是三个时期魏人李登著《声类》
收字 11520,失传。晋代吕静编的《韵集》。隋代的陆法言《切韵》。唐代孙缅《唐韵》。所以
记录的不是宋代的声韵系统,而是隋唐的韵书系统。
例:
调(4)
韵(206)
小韵(约 3600)
平
57 东
东,德红切,十七,鸫……
同,徒红切,四十五,仝童……
上
55
去
60
入
34
邵荣芬《切韵研究》归纳 3617 个小韵
2、性质: 它决定中古音的研究方法,决定汉语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关系问题的理解,涉及到整个汉语 史的历史解释。 三种观点:一、《广韵》反映的是一时,一地的单一的音系。 二、《广韵》反映的是杂糅古今,以及各地方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三、《广韵》反映的是吸收了一定的古音和方音成分的读书音系。
第一章声母第四节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在四个部分基础上,以不同的韵分派到不同的声上去。
调(4)
韵(206)
平
57
上
55
去
60
入
34
以韵系声:不同的韵,根据声母不同分为若干小韵
方言材料:闽方言保留中古及更早的汉语,确定这一点是正确的,例:分,饭,晚
二、古无舌上音(钱大昕):没有知组
1、通假异文:孟猪/明都
2、古代注音:冲,读若动(《说文•水部》)
3、声讯材料:《诗经》追,雕也;《说文•田部》田,陈也
4、谐声:登—澄橙证;召—迢笤貂;
(材料只能说明舌头舌上不分)
方言材料:现代音韵学证明。例:猪,竹,长
例:斜读 xie 还是 xia。Xie 在古代属于麻韵三等字,这类字在变化中的规律是 ia 变成 ie 韵。 现代的闽赣吴方言中还有些保持古代麻韵字。
古音研究材料包括:一、历代韵书(音序词典)和韵图(声韵调音节表):最有用的材料, 但是产生时间晚,最早的韵书:隋代的陆法言《切韵》。最重要的:宋代陈彭年等编《广韵》。 二、历代韵文材料。是研究古代语音韵母系统最重要材料。三、谐声材料。形声字材料研究 古音系统。利用形声系统构拟古音有严重的局限性。音类不分占谐声字的绝大部分。四、古 代注音材料。东晋徐邈注音敷。五、异文材料。六、声讯材料。七、对音材料,梵汉对音, 朝汉对音、日汉对音、越汉对音。八、方言材料,比如粤方言保留了-m,-p 舌头舌上不分的 特点,吴方言保留清浊对立的特点。九、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借词,亲属语言。
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辩证的看。《广韵》基本上反映的是以金陵洛下语言为基础的隋唐时 期的读书音。从以历史比较法的“均变性原则”来看,语音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其实应该 是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
第一章声母第三节中古声母系统
中古音 1、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分为前期后期。前期以《切韵》 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2、五音、七音 发音部位。 五音:声母的发音部位把不同声母分为五类:唇舌齿牙喉。(古人的齿和牙代表不同的意思, 牙指大牙臼牙,齿是门齿) 七音: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唇分了重唇清唇。舌音分了舌头舌上,齿音分齿头正齿
3、清、浊 发音方法。 唐代孙缅《切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字有清浊” 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是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次浊是鼻音边音半元音(日部是闪 音或者是一个卷舌半元音)清浊是擦音的区别。 次清表示送气特征,次浊是响音的特征
三、清化鼻音,清化边音(李方桂提出《上古音研究》)
汉字发展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象形字,战国时期的假借字,两汉时期的形声字。
第一章声母第一节三十六字母
声母又称作声、纽、声纽(双声、古音十九纽)。 1、三十六字母 古人声母的分析方法,给每一个声母取一个汉字作为代表,这些声母专用字就叫做字母。
三十六字母表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制定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补调整而成的。注意:溪 读作 qi。並不能写作并,在古代他们的声母不一样。影有学者认为是零声母,有学者认为(李 方桂、白一平)是一个喉塞音。
绪论
释名: 汉语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汉语历史音韵学,是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 况及其发展的学科。
课程包括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现代音韵学在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融入了历史语言学、 音系学语音学、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小学(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是文字学、训诂学的基础。 小学是关于启蒙识字教学的学问 音韵学包含等韵学的内容
广韵有 452 个反切上字,学者归纳出类,但是结果不同。 反切上字的声类可以多于声母的类别。 声类 40 多种,声母有 35 个。
等:等韵学概念。传统音韵学,等表现古代汉语韵腹和介音区别。韵腹开口大的等就高
一
ɑ
二
а
三
ε
四
e
广韵 35 声母,有 37、38 之说
帮滂並明
端透定泥来
知徹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
庄出崇生俟 章昌船书禅 见溪群疑 影喻晓匣 庄组(照二)章组(照三)
2、系联法:一、基本条例 同用:冬,都宗切,当,都郎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声调) 互用: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递用: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二、分析条例 其切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 烘,呼东切;红,户公切(切下字“东公”同韵类,一等) 冬,都宗切;彤,徒冬切(切下字“宗冬”同韵类,三等) 三、补充条例 多,得何切;得,多则切。(切上字多得互用,同类)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切上字都当互用,同类) “东”韵里:涷,德红切;又都贡切。“送”韵里:涷,多贡切(又音东)所以多都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