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的宗教思想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14fe1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8.png)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结合休谟的认识论来着重讲述他的思想论证的脉络。
1关于休谟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母都是有学之士。
休谟一家对宗教非常虔诚,尤其休谟的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人,这对年青的休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休谟后来抛弃宗教信仰,大胆怀疑和抨击宗教神学的理论,主要得益于这位思想家对宗教所做的理性思考。
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
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笛卡尔哲学和牛顿学说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
在学习期间,主要受洛克和克拉克学说的影响,他对宗教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这是他后来最终抛弃宗教信仰的开端。
后来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家没能获得学位,但却没有停止学习,回家后专心于自学,主要学习法律和文学,后来转向系统地学习哲学和批判学(即后来的美学)。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以及后来从中拓展出来的《人类理智研究》(或者说《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则研究》,还有《自然宗教对话录》和《宗教的自然史》,以及为我们所熟知的刘仲敬所翻译的《英国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谟的历史是从后往前写的。
2认识论与思想论证的脉络《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
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有一个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它表明了休谟力图将“实验的推理方法”引入到精神科学中来,以建立一门为所有学科奠基的新科学,即“人性科学”。
关于休谟哲学我大体上提炼几个理论,讲清休谟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观念论;第二个是怀疑论;第三个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第四个是自然论;之所以提出这四点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对于理解休谟哲学来讲最有裨益。
大卫休谟ppt课件
![大卫休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7cd0b5bceb19e8b8f6badb.png)
12
13
:
资料查找:周畅、黄赛娣 编剧:丁瑞阳、范一鸣 PPT制作:周畅 讲解:吕亦菲 拍摄:韩晨晨 后期制作:周畅
14
7
———之实践理性
8
实践理性: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些行 为比其他一些行为要来的 “合理”。举例而言,吞 食铝箔片在大多数人来看 是一种很奇怪的举动。然 而休谟否认那种理性在驱 9
———之归纳问题
10
归纳问题: 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
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 “观念的连结”与“实际的真 相”。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 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 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 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 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11
5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恒常连结” (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经常连 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 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 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恒常连结”。因此, 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 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 直“互相连结”
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恒常连结”的理论一般被 认为是休谟所提出的,可能有其他哲学家早在休谟之 前便已提出类似的概念。中世纪哲学家迈蒙尼德 (Moses Maimonides)的著作中便举出了几名同样 不相信“因果关系”的伊斯兰哲学家,他在Guide for the Perplexed一书里这样写道:“简而言之:我们 不应该说‘这个’是造成‘那个’的原因。”从这些 伊斯兰哲学家的角度来看,造物主所创造出的任何东 西都是独立而不相连的,因此这些事物间并没有一定 的连结
1
大卫·休谟 (David Hume, 1711年4月26日 -1776年8月25 日[1])是苏格兰 的哲学家、经济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a188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e.png)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
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创立了经验主义思想,在思维逻辑、认识论、伦理学及信仰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经验主义思想经验主义是休谟哲学的核心思想。
其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经验,人的思维是在感觉和感觉的纯粹感知过程中萌发的,并通过内部心智操作(如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和扩展。
“感觉,而后思考”,这是休谟哲学的最核心的主张,从而对理性主义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产生质疑。
感知的问题休谟认为人类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分为两种,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如同带着一副眼镜的人,他们看到的世界会因为眼镜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就是休谟所说的,外界世界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模样。
如果没有引用过去经验的结果(例如颜色、形状、尺寸等),人们将无法确定他们正在感知的对象。
逻辑推理的问题逻辑推理是判断真假的逻辑基础,是基于自然界的现象和人类的习惯而建立起来的,是人们自我主观意识的产物。
因此,逻辑推理本身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自然界的规律性,或者说世界并不象推理所示那样有条不紊,有序而规律。
权力与自由意志休谟否定了因果力的常见观点,他认为所谓因果力来自于人类的感受而非外在世界本身。
因果的存在是人类感知的结果产生的,人不能以任何方式控制必然的结果,这使得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有自由意志。
此外,休谟还有关于权力的观点,他认为权力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有权利的人可以通过暴力行使权利。
权力是由“惯例”而产生的,靠强制或有约束力的法律来维护,与自然规律没有关系。
伦理学观点休谟对伦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区分了“事实”和“价值”两种不同的思维范畴;他认为,道德行为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人的情感。
他把“情感的道德”视为一种自然倾向,也就是人类的天性。
他还认为,道德行为不能从事实中得出,否则将落入自然主义谬误的圈套。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90c76e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d.png)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约翰· 洛克和乔治·巴克莱建立的经验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思想探索构建出了“温和的怀疑主义认识论”。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休谟把洛克和巴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注释:1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比休谟所给与的打击更为致命。
注释:2我在研究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休谟的怀疑主义认识论,休谟关于“我们心中的因果关系观念不是来源于经验观察”的观点,休谟对于“因果关系问题”和“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的解答不符合客观事实,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一、大卫·休谟著作中的重要哲学概念1、人性(humanity)1732年21岁的休谟开始撰写分为三卷的《人性论》。
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这表明休谟认为知性、情感和道德是人性的三种存在形式。
休谟说:哲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所有科学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性有关,关于人的科学是其它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地解决。
注释:3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体生来具有的生存发展趋势、意识或性质,是哲学从人脑的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的行为中发现、彰显、抽象或产生出来的,具有统帅人脑活动和人体行为的能力,具有两种存在形式和众多语言名称,有别于本体事物和客体事物的主体事物。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人性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中所包含的内容、规定或组成部分,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得以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宰或原因,是哲学在深入全面研究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对象事物时必须研究的主体对象事物。
休谟 观念的关系
![休谟 观念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564fc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3.png)
休谟观念的关系休谟的观念关系可以从他对知识和道德、因果关系、人性以及宗教等方面的观点来进行探究。
在休谟的哲学体系中,这些观念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他的思想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首先,休谟将知识和道德这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
休谟认为人们的知识是通过经验得到的,而不是通过理性推理得出的。
他提出了感知和印象的概念,认为知识的源头是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感觉印象。
休谟并不否认理性的作用,但他将其视为次要的,认为它在知识获取中占有较小的比重。
对于道德观念,休谟同样认为道德是基于人们的情感和感觉而产生的,而不是基于理性推理。
他主张道德判断应该基于人们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基于抽象的道德法则。
因此,休谟将知识和道德紧密关联,认为它们都是基于感知和情感的。
其次,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观念也与知识有关。
休谟认为,人们对外界的经验只是具体感觉的组合,不能从中推断出因果关系。
他提出了随感性和常见性两个因果关系的观念。
随感性是指我们通过经验观察到的两个事件的频繁出现和连续性的关系,而常见性是指我们基于习惯和经验形成的一种预期性思维。
休谟的因果观念颠覆了传统的必然性观念,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主观上的习惯或预期,并不具备客观存在的实体。
休谟的人性观念也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观念之一。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欲望和情感驱动的。
人们的欲望和情感是基于个体的个人利益和欲望,而不是基于任何客观的道德规范。
休谟认为人性是有限和局限的,我们的认识能力和道德能力都受到我们自身情感和欲望的影响。
因此,休谟在人性观念上强调了人的有限性和情感驱动性。
最后,休谟对宗教的态度也与他的观念紧密相关。
休谟对宗教采取了怀疑的态度,他认为宗教信仰主要是基于对一些超自然现象的信念,而这些信念并不能通过理性证明。
休谟认为宗教信仰是基于对外界特殊经验的解释,而这些经验是不可证明的。
因此,休谟认为宗教信仰是主观的和个人的,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
总结来看,休谟的观念在知识和道德、因果关系、人性以及宗教等多个领域相互交融。
休谟思想
![休谟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83701918762caaedd33d4d2.png)
休谟休谟沿着贝克莱的主观唯心经验论的路线继续发展经验论,在批判经院哲学、唯物论、笛卡尔主义和贝克莱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创立了西欧近代哲学史上的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大卫·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十二岁入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学,后来转而研究哲学。
1734—1737年,它在旅居发过期间写成了第一部、也是奠定它的哲学基础的重要著作《人性论》。
该书于1740年在英国出版,但未立即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来,它当过家庭教师和辛克莱将军的秘书,出使过荷兰、奥地利、意大利等国。
在这期间,它将《人性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分别改写为《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先后于1748年和1751年发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1752—1757年,在爱丁堡市图书馆馆长的职务期间,他博览群书,认真研究,撰写了巨著《英国史》。
1763年,他又去巴黎,任英国使馆的秘书,并曾代理公使职务。
在此期间,他和当时发过的许多知名人士交往,结识了卢梭、狄德罗。
霍尔巴赫、杜尔阁、达朗贝等人。
休谟同卢梭过从甚密,当卢梭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而无处安身的时候,1767年他邀请卢梭到英国居住。
他万年在法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他最后一次去巴黎时,受到当时文化界和学术界的盛大欢迎。
1769年辞去英国副国务大臣的职务,1776年卒于爱丁堡。
休谟生活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兴旺发达的景象使他兴高采烈。
因此,他十分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
他于1732年出版的《经济论文集》一书,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贸易自由。
他还提出过著名的“货币数量论”,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
他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老师和朋友。
他的遗著《我的一生》就是由斯密整理出版的。
由于休谟提出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治学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晚年很享受英国政府的器重。
休谟后期还写了专门论述宗教问题的著作,除1757年发表的《宗教的自然史》外,晚年还写了《自然宗教对话录》,死后才出版。
休谟 观念的关系
![休谟 观念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bf8c2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1.png)
休谟观念的关系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思想包含了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他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休谟观念(Humean conception)。
休谟观念是指休谟在认识论领域的中心观点,即对认知和知识的理解。
根据休谟观念,人的认知是基于经验的感觉和印象,而无法通过理性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
休谟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感觉和印象,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感官经验来建立的。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各种感觉印象的联想而形成的,我们只能根据感官经验中的常规性和重复性来推断出一种事件跟随另一种事件的可能性。
基于休谟的认识论观点,他对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基于习惯和惯性的心理倾向,而非来自于对现象和事件本质的理性认识。
休谟认为,我们只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测未来的事件,并没有任何理性的基础来支持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此外,休谟的观念还涉及到对个体和自我认识的质疑。
根据他的观点,个体是由一系列的感觉、印象和想法组成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和恒定的自我存在。
他认为,个体的连续性只是我们对感官经验的记忆和联想的结果,而并非一个真实的存在。
在伦理学领域,休谟的观念也对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道德观念是基于个体的情感和欲望,而非根据理性原则来确定的。
他主张人们的道德判断应该基于对行为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回应,而且道德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它们取决于个体的情感和欲望。
在宗教哲学方面,休谟持怀疑态度,对宗教信仰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宗教信仰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情感,而非理性的推理和证明。
他认为,宗教信仰无法通过感官经验来证明,因此对于宗教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怀疑。
休谟的此一观点对西方的宗教哲学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总而言之,休谟观念是休谟在多个领域的思想观点的综合体现。
其核心观点是认知能力的基础是基于经验的感觉和印象,而非理性思考。
休谟的哲学思想
![休谟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b1bb4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c.png)
第六节
托马斯·里德旳常识哲学
一、生平与著作:
生平(Thomas Reid 1710-1796)
早年曾在阿伯丁大学学习,后任阿伯丁大学和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苏格兰常识学派哲学旳著名代表,对 以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旳经验 论思想进行了批判。
著作:
起源
经验
因果关系 即归纳推理
循环 论证
即,或然推理
休谟本人对归纳难题表述如下:
假如有人问:我们对于事实所做旳一切推论旳本性 是什么?合适旳回复是: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 系上。
假如再问:我们有关因果关系旳一切理论和结论旳基 础是什么?就能够用一句话来回答:“经验”。
但假如我们再进一步追根究竟地问:由经验得来旳 一切结论旳基础是什么?这就包括了一种新问题, 这个问题将更难于处理和解释。
所谓“有关事实旳知识”则指建立 在经验基础之上旳、与外部事物有 关旳知识,因为它们旳真不但仅取 决于观念,所以它们是“或然知 识”。
“多种事实旳背面依然是可能产生 旳,因为它并不会包括任何矛盾, 而且能够一样轻易明晰地被心灵 设想到,正如那复合实际旳情况 一样。”
(三)因果关系旳起源
休谟提出旳难题:
第五节
休谟旳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生平(David Hume 1711-1776)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旳没落贵族之家, 12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后辍 学自学,对哲学情有独钟。 1734年东渡法国,完毕《人性论》; 1763年又赴法国,与卢梭、狄德罗等 人交往亲密。 自1752年起,任爱丁堡苏格兰律师协 会图书馆长,撰写多卷本《英国史》。
纵使我们经验了因果旳作用之后,我们从那种经验 中得到旳结论,也不是建立在推论或任何了解旳过 程上旳。——《人类理智研究》
休谟人性论基本观点
![休谟人性论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cd43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d.png)
休谟人性论基本观点弗朗索瓦休谟(Franois-MarieArouet,1694-1778),他为法国文学大师,也是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人类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一系列的思想,结合了古典哲学、新哲学和新教神学三者的精神,成为被称为“休谟人性论”的一个基本思想。
休谟的人性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基本本质是自然主义的,即唯物论的,不受任何“上帝”或“上帝安排”的束缚。
休谟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政治权力机构和宗教机构的理解,将无形的上帝和有形的政治权力机构分离,突出了人类本质,突破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神的独裁”的传统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主权放在人民身上”的理论。
休谟主张,历史、社会和政治不是被“上帝”预设的秩序,而是由人类社会个体自身活动后产生的结果。
他将基督教传统中“主宰者上帝”的定义改变了,他认为,主宰者是以国家为本位的人民,他们拥有最高权利,在法律框架和道德准则之外,制定有关政治、社会和文化事项的规定。
他将人民的“自由意志”引入他的思想中,强调普世价值的论点,提倡人民的自由、平等、公正、和平的政治秩序,同时也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绝对一元性,指出了政治权力的复杂性。
此外,休谟还阐述了自由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客观自由”。
他提出,客观自由是指那些处于自己主观意志之外的自由行为。
他强调,客观自由是人类真正的自由,也是真正善良的行为,是自然的善行。
他将主观自由和客观自由之间的关系比作一只鸟,它可以自由地在空中飞翔,但它也必须遵守某些客观规则,而这些客观规则正是人们认为应该实施的正义和道德。
休谟认为,人应该以理性自由的思想和行为获得幸福,而理性的本质就在于,人需要拒绝“上帝的”某种固有的、唯一的、绝对的行为守则,而是建立一种新的行为规范,建立在道德规范和发展自己智力的思维基础上。
这种行为规范主要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即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相互的基本权利等。
休谟哲学的影响
![休谟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2ef02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f.png)
休谟哲学的影响:
休谟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挑战了因果关系认识:休谟提出了“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联想”的观点,对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因果关系认识,引发了对于因果关系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提出情感主义伦理观:休谟提出了“情感主义”的伦理观,认为道德并不是基于理性的,而是基于情感的。
这种伦理观对于西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对于道德本质和道德判断的深入探讨。
对宗教哲学的影响:休谟对于宗教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神的存在和神的属性的质疑。
他认为,通过理性无法得出神的存在和属性,只能通过信仰来证明神的存在。
这一观点对于西方宗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对于宗教信仰和理性关系的讨论。
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休谟对于语言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于经验,而非语言本身。
他提出了“关系原则”和“语法原则”,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于词汇之间的关系,而非词汇本身。
这一观点对于西方语言哲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对于语言意义和语言结构的深入探讨。
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休谟的哲学是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标志着英国古典经验论推进到极端从而走向了终结,而且标志着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陷入了困境,从而启发康德走向了批判哲学。
休谟哲学是19世纪在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广泛传播的实证主义思潮的直接先驱,也是现代逻辑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等许多流派的重要思想来源。
《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读后感
![《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f0ca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0.png)
然而,我必须承认,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让我困惑的地方。休谟的观点有时显得过于激进,甚至有些极端。他对于宗教信仰的批判让我感到有些过于激烈,甚至让我怀疑他是否忽略了宗教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它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人们面对困境时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在分析和评论《自然宗教对话录》的结构和语言时,我认为休谟的这些优点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不仅使得他的论点更加有力和引人深思,也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三篇范文
《自然宗教对话录》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部作品。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主要讨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质疑了宗教信仰的合理性。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休谟在书中大胆地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思想观点,对宗教信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休谟对理性思维的重视。他通过四位不同身份人物的对话,展现了宗教信仰的荒谬性和自然宗教的脆弱。他提出,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仅仅是一种习惯和传统,而非理性思考的产物。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因为在我看来,理性思维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我们应该运用它来审视和思考。
这个视角的意义和目的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休谟的这本书,使我们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批判著作。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休谟的思想观点,以及他在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个视角也启发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运用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去审视和改变我们的社会。
休谟的哲学思想_休谟的哲学思想成就
![休谟的哲学思想_休谟的哲学思想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ad9522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5.png)
休谟的哲学思想_休谟的哲学思想成就休谟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近代哲学史上他第一个提出了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对西方的哲学发展非常有意义那么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休谟的哲学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休谟的哲学思想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验论基本原。
也就是说一切存在的有意义的观念其思想来源就是其相应的印象,对于印象和观念他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印象”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我们所听见的,看见的,喜欢的,讨厌的等等。
印象则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就是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心中的最直观的的反应;另一种是反省印象,这是说他们的产生是在我们脑中对相应的观念的产生之前产生,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却来源于感觉印象、第二、温和的怀疑论。
对于感觉的来源问题,休谟是持怀疑态度的,在他看来我们自身所具备的的感觉,其来源是不可知的。
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追寻感觉的来源,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并且在他看来,感觉来源自己是可以解释的。
第三、不可知论。
休谟哲学思想中的不可知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对象同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和经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第四、因果学说。
在研究了经验和因果关系之后,休谟提出推论得出了其相应的来源,在他看来,这就是人的习惯和经验,当然他也将其运用在了自我的哲学思想中。
休谟的哲学思想成就欧洲曾经有一场涉及面很广泛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而大卫·休谟则是这场运动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的历史学家,同时还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西方的哲学史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就现今学者对他的著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他的哲学思想上,其实大卫·休谟是以自己的著作《英格兰史》被人们所熟知的,当时的身份是历史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之初将历史学家的身份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当然这本书也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有六七十年之久。
休谟
![休谟](https://img.taocdn.com/s3/m/f5eb36ef19e8b8f67c1cb977.png)
休谟——真正彻底的经验论者一、哲学地位:休谟和巴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不过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的提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
他的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思想陷入了困境。
二、哲学观点:1.把洛克和巴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称之为“知觉”。
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感觉、情感、情绪、思维等所有的意识活动。
知觉的两种区别:①印象和观念印象:一切比较生动的知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洛克强调一切知识都最终来源于感觉。
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既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
两者的差别在于:强烈和生动程度不同,所以只是量的差别。
也就是感觉和思维的差别。
②简单与复合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复合观念:或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和组合。
2.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实际上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想像自由原则: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所没有的东西。
既然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印象,休谟便以“感觉印象”作为衡量知识的标准。
3.温和的怀疑论既然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那么感觉从何而来呢?在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上,休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
——不可知论者⑴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我们没有了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
⑵批判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唯物主义者主张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心中的知觉是它的摹本或表象,乃是毫无根据也是无法证明的偏见。
⑶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休谟认为,唯心主义者将感觉的来源归结为心灵或是上帝同样没有根据。
【2018最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最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7c691531126edb6f1a109e.png)
【2018最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一、无需再锦上添花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1711—1776年)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他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
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
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
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二、剩下谁呢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
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
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
“不,并非如你所说。
”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个人简介休谟现代学者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仅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将其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80e815a300a6c30c229ff7.png)
休谟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摘要】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他把被理性证实的真理称之为“有关观念关系的东西”,休谟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但他的不可知论并没有彻底否定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只是为人类认识划出了界限。
“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哲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
休谟哲学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非理性主义起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休谟生平;主要哲学思想;后世影响休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与他同时代的一位著名评论家写道:“大卫·休谟是当今英国最有才智的人之一。
有些哲学家,与其说属于他们的祖国,不如说属于由他光辉所照耀着的那个世界。
休谟就像这些哲学家一样……可以被纳入用他们的智慧和作品造福于人类的少数人之列。
”一、休谟生平休谟1711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经学过法律,并从事过商业活动。
1734年,休谟第一次到法国,在法国他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著述活动。
1763年,休谟又去法国,担任英国驻法国使馆的秘书,代理过公使。
1752年至1761年,休谟曾进行过英国史的编撰工作。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和《宗教的自然史》等。
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
休谟在1776年去世后被埋葬在他生前所安排的“简单的罗马式墓地”,地点位在爱丁堡卡尔顿山丘的东侧,俯瞰山坡下他位于城内的老家。
二、休谟主要哲学思想1.休谟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
休谟认为全部哲学可区分为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大部分,而科学的哲学研究法是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自从培根以来,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已经运用这种方法建立起自然哲学的体系。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思想研究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4aac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2.png)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思想研究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思想研究
《自然宗教对话录》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创作的宗教神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9年。
这本书的主题是驳斥当时流行的宗教假设,也就是宇宙设计论,设计论是当时宗教理论的中心支柱。
休谟接受了柏克莱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都以经验为来源,而经验是没有客观内容的。
因此,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觉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
休谟得出这样结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休谟的不可知观点是彻头彻尾的。
他不仅怀疑客观实体在物质上的存在,同时也怀疑它在精神上的存在。
《自然宗教对话录》代表休谟晚年较成熟的哲学思想。
该书一直是讨论有关用来证明上帝存在及其属性特点的证据的性质的经典作品之一。
《对话录》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写成的。
采取这种形式写作学术著作,无疑会受到古代柏拉图等人的影响。
从休谟本人来说,在这部有关哲学和宗教问题的,最晚完成的著作中,之所以采取对话的形式,这也由于他后来认识到,这种写作形式具有自身的优点。
这一认识体现在1751年;3月10日致友人埃利奥特的一封信中。
在这封信中,他在提到已将写完的《对话录》寄给收信人时,还谈到他为什么要采
取对话的方式来写这一著作。
他说,他对此的想法是:运用对话的方式,使得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进行驳难,这有助于人们认识,并避免或克服一些“流行的错误”。
休谟的宗教思想
![休谟的宗教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e24f5d8b9f3f90f76c61b34.png)
收稿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刘厚田(1970-),男,重庆永川人,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法哲学研究;阳渊源(1980-),男,重庆人,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法哲学研究。
休谟的宗教思想刘厚田,阳渊源(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休谟用他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对西方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本体论证明及神迹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人性的考察来考察宗教的起源,褪其神圣之光环开宗教现代性的先河。
关键词:设计论证明;神迹说;崇拜;宗教与人性中图分类号:B56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7)08-0032-03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著名哲学家。
“休谟生活在启蒙时代,在那个时代中思想的杂乱以及社会的动力使18世纪成为现代事物中重要的部分。
”〔1〕(3)当时英国的宗教领域是新旧杂存、教派林立,宗教教义遭遇各方面的质疑,在这样的宗教氛围之中,注定了对宗教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批判特质。
休谟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思想大加批判,甚至断然宣称:“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
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他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分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
”〔2〕(145)休谟宗教思想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剥落了传统宗教的神圣光环;第二,开启了宗教的现代性先河,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他:“以后所有的哲学神学,都不得不考虑休莫的研究。
”〔3〕(101)休谟一开始哲学研究就把宗教问题联系进来,他对宗教问题的兴趣是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中的。
他的目的不是证明宗教教义的权威性和正确性,而是要考察宗教原则和神学证明的哲学根据。
他关于宗教的论述有较多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之处,他不是无神论者,也不一概地反对宗教,他在批判各种宗教理论,抨击宗教迷信的危害的同时,仍承认上帝的存在。
休谟的“真正宗教”
![休谟的“真正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b1cafb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休谟的“真正宗教”中启示自身,那么圣经中就不会允许出现任何含糊和矛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巴特勒却回应,自然同圣经一样,在证明上帝存在上面存在很多含糊和缺陷。
二者都充满疑难,所以无论自然抑或圣经,都不能给予我们有关上帝存在证明的可靠证据。
在我们有限的头脑里,二者都是充满困惑的。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有限的存在者来说,“或然性就是人生的向导”。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通过对自然和启示进行类比,会发现自然和圣经一样充满疑难,启示宗教和自然宗教的困难一样大。
比如针对“来世”这个问题,他做出了如下类比:思考自然界以及它所经历的又未使它毁灭的变迁,与死亡相对照,可能死亡就是一种状态的改变,因为同一种生命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迥异是自然的一种普遍规律。
由于我们在生前拥有感知快乐和痛苦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死后保留这些能力是可能的,尤其是没有人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遵循自然的类比,也可以把死亡看成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我们的诞生。
“它并不是我们以前拥有的功能的中止,也不是我们在母腹中时的生命状态的根本变化,而是两者的延续,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巨大改变····.,,1所以同样地,死亡也可能使我们进入了更加完备的状态,正如我们的出生一样。
通过我们对自身的观察,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许多未来生命的性质。
现世生活是由道德正义控制的,类比地看,则现在生命也是未来生命的道德训练状态。
所以“上帝将因人在此世的行为而奖惩人”这条教义是不容置疑的。
再比如对于“奇迹作为上帝存在的证明",巴特勒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论证说:很多事物可能存在于经验之外,这一点不能作为否认这个事物真实性的依据,因为我们在自然中的体验仅仅是“宇宙之一瞬”,所以我们不应当以圣经所记载的奇迹不像自然进程为理由,而否认奇迹的真实性。
我们仅仅根据自己对表现了一般法则的那部分自然界的体验,就对余下的神秘部分做出结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
休谟的宗教思想
![休谟的宗教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4a6279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8.png)
休谟的宗教思想
刘厚田;阳渊源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7)008
【摘要】休谟用他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对西方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本体论证明及神迹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人性的考察来考察宗教的起源,褪其神圣之光环开宗教现代性的先河.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刘厚田;阳渊源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291
【相关文献】
1.休谟宗教思想的伦理政治意义 [J], 尹景旺
2.略论休谟怀疑论哲学中的非宗教思想 [J], 王廷奎
3.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研究--基于休谟《人性论》的文本考察 [J], 张月
4.论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哲学观 [J], 李高荣
5.开掘休谟思想的富藏和意义──评《休谟思想研究》 [J], 殷晓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休谟宗教观探究的开题报告
![休谟宗教观探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6d3c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5.png)
休谟宗教观探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休谟宗教观探究摘要:休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有着深刻宗教思考的哲学家。
休谟对宗教的态度和观点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
本文通过对休谟的著作进行深入探究,将揭示出休谟的宗教观究竟是什么样的,并尝试解释他的宗教观对于当代宗教和哲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休谟、宗教观、哲学、重要意义引言:休谟作为一位哲学家,对于人类的文明和哲学思考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他的研究领域中,宗教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所含的各种宗教观点,也成为了哲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有必要探究休谟的宗教观,并探讨它对于当代宗教和哲学的重要性。
一、休谟的宗教观休谟在其著作中,对于宗教的态度和理解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其对于神的看法来表现出来的。
休谟没有直接否认宗教的存在,但是却十分怀疑宗教的合理性。
首先,休谟认为神的存在是无法被证实的。
他认为,人们对于神的信仰往往是建立在感性经验、传统、文化等方面上,而非通过理智思考得到。
因此,神的存在是无法被证实的。
其次,休谟认为,即使神的存在被证实,也无法得出其性质。
他认为,无论是通过感性经验、传统和文化的认识,还是通过理智思考得出的认识,都无法准确捕捉到神的性质。
这就意味着,对于神的描述,都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
最后,休谟认为,即使神的性质被捕捉到,也无法通过人类的知识来证明神是否可以干预世界,或者通过神实现各种事情。
他认为,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人类的信仰来获得解答。
二、休谟宗教观的重要意义休谟的宗教观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宗教研究中,休谟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宗教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启示。
其次,在哲学研究中,休谟的宗教观提醒我们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思维,避免受到宗教的情感影响。
最后,在宗教和哲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中,休谟的宗教观可以指引我们如何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和理解宗教问题。
总结:休谟的宗教观虽然存在许多争议,但是它对于当代宗教和哲学的重要意义依然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刘厚田(1970-),男,重庆永川人,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法哲学研究;阳渊源(1980-),男,重庆人,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法哲学研究。
休谟的宗教思想刘厚田,阳渊源(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休谟用他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对西方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本体论证明及神迹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人性的考察来考察宗教的起源,褪其神圣之光环开宗教现代性的先河。
关键词:设计论证明;神迹说;崇拜;宗教与人性中图分类号:B56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7)08-0032-03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著名哲学家。
“休谟生活在启蒙时代,在那个时代中思想的杂乱以及社会的动力使18世纪成为现代事物中重要的部分。
”〔1〕(3)当时英国的宗教领域是新旧杂存、教派林立,宗教教义遭遇各方面的质疑,在这样的宗教氛围之中,注定了对宗教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批判特质。
休谟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思想大加批判,甚至断然宣称:“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
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他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分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
”〔2〕(145)休谟宗教思想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剥落了传统宗教的神圣光环;第二,开启了宗教的现代性先河,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他:“以后所有的哲学神学,都不得不考虑休莫的研究。
”〔3〕(101)休谟一开始哲学研究就把宗教问题联系进来,他对宗教问题的兴趣是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中的。
他的目的不是证明宗教教义的权威性和正确性,而是要考察宗教原则和神学证明的哲学根据。
他关于宗教的论述有较多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之处,他不是无神论者,也不一概地反对宗教,他在批判各种宗教理论,抨击宗教迷信的危害的同时,仍承认上帝的存在。
休谟关于宗教的理论著作主要有《人类理智研究》(An Enquiry Concerning Hu 2man Understanding,1748)的第十章“论奇迹”,第十一章“论特殊的天意和来世”,《宗教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 istory of Reli 2gion,1757),《自然宗教对话录》(D ialogues Concerning Natural Re 2ligion,1779),以及若干篇短论。
一、关于本体论证明及“神迹说”(一)对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的批判毫无疑问,在西方的宗教理论中,证明上帝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最为重要的题目之一,是具有核心和主导性地位的问题。
数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神学家、宗教人士都不遗余力地证明着,安瑟伦、笛卡耳、托马斯・阿奎那……其中,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影响十分广泛,而休谟的批判就是针对其中的第五个证明“从自然界事物的合目的性,推出一个有理智的神圣设计者”来的,即所谓设计论的证明(the argument from design )。
设计论的证明从自然现象的合目的性和与人工制品的类比推出上帝的存在,此为上帝存在的理性证明,是自然神学中的一个流行理论。
休谟从经验论出发,认为“这种教条所根据的圣经和传说,我们如果只当他们是外部的证据看,而且我们如果不曾借圣灵的直接感动来心领神会它们,那它们的明验便没有感官的明验那样强烈,因此,那种教条是和我们的感官相冲突的”〔2〕(97)。
一个聪明人,“即在最终他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以后,那种明验也超不出我们所谓可然性(p robability )”〔2〕(98)。
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可以归纳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人工作品有设计者并不能推出自然作品必然也有设计者。
“假如我们看见一所房子,我们就可以极有把握的推断,他有过一个建筑师或营造者;因为我们所经验到的果与果所从出的恰是属于一类的。
但你却决不能肯定宇宙与房子有这样的类似,使我们同样可靠地推出一个相似的因,或者说这样的类比是完全而又完善的。
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此显著,所以你在这里所推出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关于一个相似因的一种猜想、一种揣测、一种假设。
”〔4〕(17-18)。
拿房子、家具、机器等与整个宇宙比较其实就是在用部分和全体作比,两者差别太大了,没有可比性,这就如同我们不可能从一根头发的生长推断出人全身的生长,无法从一片叶子的生长推出一棵大树的生长一样。
在部分和全体相差很大的前提之下,“我不但决不承认自然的一部分能供给我们关于自然全体起源的正确结论,我并且不容许自然的一部分作为另一部分的法则”〔4〕(21)。
第二,归纳法并不适用于由自然作品到最高造物主神的推23 第8期 NO.8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August .2007 理,因为神是唯一的,我们从未观察过神与自然作品相联系的类似事例。
只有我们看见了两种物象恒常会合在一块时,我们才能由这一个推测那一个;假如所呈现的结果完全是单独的,并不能归在已知的种类中,那就完全看不到,我们关于它的原因能有任何猜想或推测。
在这类推测方面,我们所能合理地依从的唯一指导如果只有经验、观察和类比,则结果和原因一定得同我们所知道并且看见在许多例证中都会合在一块的别的结果和原因相似才行〔2〕(130)。
第三,认为世界是由神的心灵设计的,神的心灵是世界存在的原因的观点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假设。
因为就因果关系而言,精神与物质世界并无两样,如果物质世界必须有个原因则精神世界也必须有,而且我们同样要求寻找这些原因的原因,以此类推乃至无穷。
第四,“当我们从一个结果推断任何特定的原因时,我们必须使原因和结果相称,而且除了恰恰足够产生那个结果的性质以外,我们决不能允许把其他任何性质归于那个原因。
”〔2〕(136)设计者的证明正是犯了这种夸大原因的错误,无限夸大了神的能力和性质,把他变成全智、全善、全能的造物主,这种从有限的结果推出无限的原因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
第五,从有限的人的特质并不能推出无限的神的特质,根据自然作品与人工作品的相似,也不能推断出他们的原因也相似。
从前面休谟的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坚持的是经验论的一个根本原则:从观察经验中不能合理地推出观察经验之外的事实。
就对神的证明而言,“我们的观念超不出我们的经验:我们没有关于神圣的属性与作为的经验”〔4〕(16)。
故从已知的观察经验中推出关于神的存在和性质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合法的。
休谟指出:设计论证明所依赖的类比推理和因果关系都是关于事实的经验推理,经验推理的本性是或然的,他不提供超出经验的必然知识。
当设计论证明用类比和因果推论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性质时,其结论没有逻辑必然性的保证,因此,它只能被当作猜测和假设,而不能当作客观有效的证明。
休谟的批判严重地摧毁了设计论证明的哲学基础,是对这个权威神学理论的沉重打击,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二)批判神迹证明“神迹”一词在英文中通常释做“奇迹”、“奇异的人或事”等。
在宗教里,就是指“由神创造出来的奇迹”,具有神性。
而休谟为神迹给的定义是:“是由于神的特殊意志,或由于某种不可见力量(agent)的干预,对自然法则的破坏。
”〔4〕(115)休谟认为,神迹的证据依赖于经验的推理,它的本性是或然的,神学家们对《圣经》中仅算特殊事实的神迹的绝对肯定是没有根据的,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只能由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来决定。
对“神迹”概念本身,休谟认为它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
他认为,自然法则的存在是神迹存在之前提条件,然而一律的自然法则恰恰又是反对神迹存在的最充分的证据,所以“神迹”概念自相矛盾。
休谟认为,那些所谓神乎其神的“神迹”其实都没有被足够多的有资格的人的证实完全可能是受了人的爱好和相信奇异事情之心的影响,“如果宗教精神和好奇心结合起来,常识就会完结;在这些情况下,人类的证据就称不上有任何权威了”〔2〕(117)。
而从信仰者来看,对主要是愚昧之人才容易相信那些超自然的神奇事件,因为在无知和野蛮的人们中间设置骗局是很容易的,而在科学昌明的社会,那些神奇的事情就很容易被揭穿而难以站稳脚跟。
而且,即使文明人也相信这些神奇的传说,那也是他们从其野蛮的祖辈处继承下来的。
不同宗教间神迹证据各不相同甚至对立也证明了任何神迹的证据都是值得怀疑的。
在神迹方面,任何一种证据都有着和它相反的无数证据,这样,不仅神迹本身可以消灭证据的信用,而且那个证据也能消灭自己。
于是休谟说:“我们可以确立如下一个公理:任何人类证据都没有充分的力量去证明一个神迹,使它成为任何宗教体系的一个正当基础。
”〔2〕(112)然而,休谟的以上论述是在坚持了一个大前提下进行的,就是“上帝是存在的”。
休谟指出,上帝的存在是“明白而重要的真理”,“是我们思维默想中不应一时或缺的惟一原理”〔4〕(2)。
由于他坚持了这一个前提,故无论他对各种神学理论进行怎样深刻的批判,他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二、宗教的产生就宗教的起源问题,休谟认为事实上无可否认,大约1700年以前人类都是多神崇拜者〔5〕(310)。
如果我们考虑社会的进步,从野蛮时期到最文明的状态,多神崇拜或偶像崇拜一定是人类最早的、最古老的宗教。
〔5〕(310)多神崇拜并非源于有理性的人对自然的秩序的沉思,而是来源于对控制着人类生活而又反复无常的物事的不可知的原因的恐惧。
所以休谟认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理性的推理及证明而是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他通过对人性的考察来考察宗教的起源。
休谟排除宗教观念是由于人的本能和对自然的原始感情造成的可能性。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是没有宗教的,后来人类社会由原始的开端到比较完善状态的发展,才出现了宗教形式:多神论或者偶像崇拜,休谟认为,原始人的生活条件是十分恶劣的,他们不过是贫困的动物,总是处于缺吃少穿的状态之下,故他们只关心与自己温饱密切的事情,他们的一切情感也都系念于此。
而此时关于宇宙的构造和变化规则离他们太远,他们不会用心去思考的,“只有人生的普通情感才能对他们发生作用,那就是对幸福的迫切关注,对未来痛苦的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对复仇的渴望,对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欲求”〔6〕(39)。
“在一切已经信奉多神论的民族中,他们最初的宗教观念不是从对自然作品的沉思中产生出来的,而是从对生活事件的关心,从作用于人类心灵的连绵不断的希望和恐惧中产生出来的”,〔6〕(38)而且,起主要作用的是恐惧。
那是由于人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是多种多样、经常对立的,所以原始人认为各种不同的事情是分别由不同的神掌管的,于是多神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