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东庆敏经贸学院一.导论:1.政府有机论:将社会看成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是心脏,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阶级国家观。
2.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为实现个人的目标而被人创立的东西,个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主体。
契约国家论3.公共活动的种类: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4,公共部门包括:是公共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二: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一):效率:1,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技术,要素投入下,重新配置资源的结果不可能在不损害一部分利益情况下是其他人状况变好2.社会福利与公平:公平的标准:功利主义标准——边沁:社会福利最大化即平均福利最大化,相同收入罗尔斯标准——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处境最差的那个人3.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但又都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导致公共产品不能有效提供的现象4.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利益或者成本影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原因: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一样(1)边际个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好东西提供的少——正外部性(2)边际个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坏东西提供的多——负外部性自然垄断图示P315.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在签订合同或者从事交易之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而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做出的决策与交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后的一些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合同另一方不希望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6.社会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总量失衡8.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稳定经济市场失效的表现及原因:及相应措施(1)公共产品(搭便车)——-政府提供(2)外部性————————外部性内在化(1,。
对负外部性征税—庇古税,使其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2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使其边际收益=边际社会收益3.对负外部性进行管制)(3)自然垄断——限价,进退出行业管制(4)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各方的承诺,信息发布(5)收入分配不公——政府干预(6)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福利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福利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及其他条件下,公共部门通过对资源进行适当的配置,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0,那么资源市场交易必然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三.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1.庇古模型: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应2.鲍温模型:(1)私人产品的供给:价格是给定的,P不变=MC,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2)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是给定的,每个人都消费相同数量(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3.林达尔模型:最佳条件: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为1考虑了政治因素,找出民主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的合理水平以及如何分担其成本——税收(与政治权利大小有关,讨价还价,协商当两个人的需求曲线相交为一点时4.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P48 均衡条件: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生产边际转换率MRS1+MRS2=MRT6.公共产品提供困难:原因:个人的偏好不易揭示,搭便车严重与囚徒困境相似:公共产品提供需要大家分担成本,如果大家都不合作(坦白),搭便车严重,公共产品就不容易提供,每个人也得不到利益(不能释放减刑),,,大家都合作(抵赖),利益最大化,公共产品有效提供7,公共产品私人提供:捐赠四: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1.定义: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2.研究的方法论:(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政府机械论(2)经济人(3)交易政治(二)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1.直接民主制: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2.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中,只有在所有人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情况下,才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每一个决策者都拥有否定权。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政府的―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即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定义: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区别:两个标准:一是排它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有非。
排他性是指。
竞争性是指。
非排他性是指。
非竞争性是指。
4.政府干预(1)定义:;(2)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5.市场失灵:6.外部效应二、简答和论述7.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8.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持殊的.一般地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9.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指明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指明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市场经济要政府介入,在资源配置中弥补市场的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财政学考试整理笔记
导论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财政的一般概念:1.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和微观主体需要而言的。
特征为一是总体性,是就社会总体而言的,为了维持一定政治经济生活,必须满足由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是共同性,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而不是向某个人或集团服务,是社会共同享有的。
三是不对称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少量的费用简述西方财政学说的形成于发展:第一个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
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1929年一19933年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得出“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结论。
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1•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瑟拉弗3•公共选择学派:以坎南和塔洛克为首的公共选择学者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第一章1,市场失灵:经济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相对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4,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财政学笔记
(2)作用:(1)理论分析
(2)宏观经济总量
4.目前采取的分类 (1)内容:a)按支出的功能分类(26大类) b)按支出的性质的分类(12大类) (2)作用:07年收支科目改革 目标:与世界银行相一致(与国际接轨)
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支出大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迟,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支出较大 *发展中国家在赶超发达国家时 依靠政府支持
二、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背景:垄断情况下市场缺陷暴露) *社会需要:(1)私人需要→私人产品→市场提供 (2)公共需要 纯公共产品→政府公共提供 准公共产品→混合提供 (1)效用是否可分割 区分 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 (2)获取上是否具有竞争性 具有:私人需要 不具有:公共需要 具有:私人需要 不具有:公共需要
三、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1.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1)什么是财政的公共选择:p48 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的异同 (2)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形式 公共选择的形式和原则
直接民主形式→非常态 间接民主形式→常态 Xx多数(1/2投票) 合格多数(2/3投票) 相对多数(
简单: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财政定义 细化: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或满足 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 收入进行强制的、无偿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活 动及结果。它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如何理解和认识: (1)主体:国家(东方)或政府(西方) (2)目的:实现政府职能(通用提法)或满足公共需要(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体系)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 (3)依据(手段):政治权力(←经济分配←要素所有权) (4)层次:包括初次分配(在生产领域凭要素所有权)和再分配(主要是政府财政分配利息) (5)特征:强制、无偿、集中 (6)对象:一部分社会产品或收入→(货币计量) (7)本质: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利益关系的改变) 无政府时:居民、企业通过要素、产品2个市场 相对公平交易。 亚当ˑ 斯密“三位一体” 劳动→工资 资本→利润 土地→地租
财政学研究生_笔记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第四章税收原理第五章税收制度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第七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章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第二节财政职能第三节政府失灵第一节政府与市场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2、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3、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一个名词解释:市场失灵一个简答题: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财政的必要性)⏹名词解释:市场失灵(1)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2)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3)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②外部效应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充分⑤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2、简答题: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主要表现(财政的必要性)(1)概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2)原因: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等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3)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②外部效应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充分⑤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名词解释:免费搭车行为简答题: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物品:(1)概念: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物品和服务(2)特征:非排他(不可能)非竞争(不必要)共同消费提供目的非盈利(3)提供:纯公共物品-政府;准公共物品-政府(提供与监督)、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共同提供。
2)免费搭车行为:(1)概念:不承担任何成本消费和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2)免费搭车者(原因):让别人付钱。
由非排他性造成(3)影响: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政府(提供与监督)和民间2、简答题: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001、2008(1)概念: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2)特征:①不是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
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消费的无差别、非排他。
③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消费的近视无偿性:非竞争。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有资产效应,所以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国债的资产效应和“国债错觉”的概念相联系。
“国债错觉”是指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因而国债的积累和增加相联系。
承认国债的资产效应,也就是否定李嘉图的等价原理。
②国债的需求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国债融资,增加支付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情形是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相当于过去传统体制下的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债务货币化。
它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会产生增加货币供给从而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③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主要注重于它的短期需求效应,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但实际上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而且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
各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国债是具有经济效应的,而其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三点:①弥补财政赤字,这是国债产生主要原因,也是当今各国家的普遍做法。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5)国债市场: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
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
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
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财政?◇财政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的、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财政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保证国民正常生活)形成分配关系一、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劳动者劳动出来的产品,一部分是维持自己的生存,另一部分多出来的称剩余产品。
必要产品:劳动者维持自己生存所要的产品经济变化是财政产生的的经济根源,但生产力发展只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公共需要。
2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政治权利的分配,只有私有制出现以后才可能形成PS:驻有制是经济制度(占有剩余产品)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标志1财政是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它以单位内部分配是不同的。
3财政体现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国家与财政关系)财政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财政经历了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社会主义财政二、财政分配范畴的发展1徭役和赋税形成于奴隶社会是最早的财政范畴2封建社会捐税收入已不满足国家支出,公债这个财政范畴发展起来财政预算的财政范畴出现(封建主义末,资本主义初)3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新的财政范畴比如赤字财政(透支)上世纪1928.1933年通货膨胀等相继出现。
4财政分配形式1力疫(建长城)2实物形态: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以实物形式,强制占有与支配一定的社会产品,这是以自然经济为前提。
3货币形态:国家采用价值形式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是以商品经济为前提的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管理发展封建社会经历了领主经济....两个发展阶段....与地主经济资本主义英、法国都组成了国家预算、税收、公债等环节三、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能(市场失灵是市场调节不到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职能或者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同市场失灵的范畴相适应。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阅读相关的财政学著作,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财政学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涉及到政府如何获取资金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资金来实现各种公共目标。
政府获取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税收、收费、国债等等。
税收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征收,如增值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政府的支出则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国防、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
这些支出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例如,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培养人才;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能够保障民众的健康,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财政政策是财政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政府则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
财政政策的运用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这需要政府对经济运行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
公共财政的职能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部分。
资源配置职能,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将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地区,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机制可能无法有效提供,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则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手段,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环节。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制度。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确保政府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财政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第一节财政学对象1.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Public finance 财政通常也称为国家财政。
2.财政是经济与政治的“二元”结合体,必须强调从国家治理角度研究财政问题。
第二节财政职能(四个职能、机制和手段)1、资源配置职能(名词解释):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题)(1)明确政府职责。
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4)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名词解释)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简答题)•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实行转移性支出。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运用特殊的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稳定目标。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运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量平衡。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
•财政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定环境。
第三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核心问题•完整的市场系统•家庭•企业!!•政府•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名词解释)是指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一部分人福利改善的同时并未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没有更多帕累托改善的余地。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必需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市场失灵(含义考名词解释)含义: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财政学考试笔记
财政学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财政学: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2、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3、外部性(externalities):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通过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4、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5、市场功能缺失:因市场功能不完整而力不能及的经济现象。
6、优值品(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7、劣值品(dis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8、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调节社会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及其关系,从而达到实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的。
(结果公平)9、免征额:是指所得税并非针对全部所得进行征课,而只是就纳税人将规定的项目从所得总额中减掉之后的应税所得额进行征税。
10、调控经济职能:是指财政进行宏观经济调节,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11、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12、财政支出分类,是指从不同角度出发,按照不同依据,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13、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为实现国家各种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14、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政法机关和外交机构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
15、国防支出:指财政用于军队建设和其他国防建设的支出按照中国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分类,国防支出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经费、招兵事业费和专项工程经费等具体项目。
财政学总结笔记
导论⒈古典财政理论①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国家职能:充当“守夜人”的作用。
财政收入:提出以受益者负担为中心的收入理论。
公债:提出了“公债有害论”,不主张发行。
税收:提出了“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的赋税原则。
财政支出:应允许存在:国防费、司法费、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王室费。
严格限制:为束缚和干涉商业社会自由经济活动而设置的支出。
②大卫•李嘉图的财政理论赋税总论:最好的赋税是负担最轻的赋税。
赋税各论:主要研究了当时主要税种的转嫁、归宿问题及各项赋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地租税、利润税、农产品税)③瓦格纳的财政理论ⅰ思想基础:国家职能理论:国家的职能应与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国家的职能应不断扩大。
社会政策思想:共同经济组织的活动应服从这样的目的,即建立有计划的经济秩序,公平分配,对贫困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ⅱ瓦格纳具体的财政理论:提出财政支出膨胀法则。
公债:在一定限度内是有益的,可以允许发行。
在财政收入方面,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赋税”的观点。
累进税制。
建立了自己的赋税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要保证税收的充足性。
国民经济原则:正确选择税种、税源。
公正原则:课税的均等性。
税务行政原则:课税明确化、便利化、最少课税费用原则。
④庇古的财政理论ⅰ庇古对财政理论的研究根源于他的社会福利经济学说。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的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在个人间的分配越是均等,社会的经济福利就越大。
ⅱ关于财政收入:提出税收最小牺牲原则。
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社会纯产值的部门——重税;反之,低税或免税。
累进税制。
ⅲ关于财政支出:主张对某些社会有益的产业予以补贴;增加用于失业人员、贫困家庭补助的社会性福利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⒉当代财政理论的发展①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ⅰ改变税收体系和税率。
A 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不利于资本的增加,主张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分配差距。
B 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的波动,税收总额也会正常变动,起着抵消经济波动的作用。
财政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第三节财政职能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第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因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第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自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所谓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所谓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每一个纳税人,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一)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指具有产权上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 in property rights)和消费时的竞争性(rivalness in consumption)的产品与劳务。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需要。
公共物品: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其它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的产品和劳务。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第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标准。
(2)第二个标准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私人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公共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具有不可分割性。
(2)具有非排他性。
(3)具有非等价交换性。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公共需要的层次(1)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2)半社会公共需要(3)满足再生产条件的需要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一、学习财政学为什么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起两种资源配置系统:市场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问题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p21(一)市场与市场效率1、市场: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是一种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规则2、效率的含义1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2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领域。
通过对相关著作的研读,我对财政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财政学首先让我明白了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这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项目中,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等,市场可能无法有效配置资源,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引导资金投入。
在收入分配方面,财政学揭示了政府如何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税收政策可以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税款,而社会保障体系则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则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通货膨胀。
财政收入是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税收作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其种类繁多,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等。
不同的税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所得税直接针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征收,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流转税则在商品和服务的流转环节征收,具有征收效率高的特点。
此外,公债也是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来源,它可以为政府筹集资金,用于特定的项目和支出。
财政支出同样具有多样化的形式。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转移性支出则主要通过社会保障、补贴等方式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运行。
在财政预算方面,它是政府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预算的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既包括年度内的平衡,也涉及长期的平衡。
财政体制的研究让我了解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财政学,这门研究政府如何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学科,对于理解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公共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最近研读了相关的财政学书籍,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财政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是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
它强调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比如国防、法律秩序等。
这些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提供,因为私人部门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成本,这就需要政府介入。
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多种多样,其中税收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不同的税种,如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等,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例如,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流转税则对商品和服务的流通环节征税。
合理的税收制度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要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过度的抑制作用。
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需要在众多领域进行投入。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如交通、能源等,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政府还需要在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投资,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等因素,并且要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政府预算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重点,也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监督。
预算的编制应当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开性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同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也至关重要,要防止预算超支和资金滥用等问题的发生。
陈共·财政学笔记
一.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你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个别人需要……)1.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混合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桥梁)(三)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所满足的社会需要,公共物品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从需求方面表达。
1.特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单个公众无差别享用的、也要付出代价、是政府的指责。
(四)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该是公共财政,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性财政提出的。
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
(五)市场失灵: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形1.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六)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互补,并非替代,来弥补市场失灵。
1.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与物品3财政手段2.弊端: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或失误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七)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核心是效率问题,机制与手段有:(1)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与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经济增长。
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李克强总理十八大体现出:民生情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去行政化。
财政职能分为分配和调节,分配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调节包括增长和稳定。
但是,效率和公平,稳定和增长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财政——财商=智商+情商+胆商爱因斯坦说计划经济(公平之心,集合全部资源后分配的动机;客观,信息不对称,分配的不一定是人想要的)失败的根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幸福(公平)而放弃困难常存的幸福(效率)过去的不好(原有税收制度)衬托现在的好(税收立法法)理想状态、实际增长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常态是波动的增长,崇尚增长而非稳定(沿途带来的问题如小政治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不能阻止增长的脚步,领略苦难才能享受困难,这种经历苦难的增长才是中国需要的,日本发展稳定,中国却给它带来了压力)一个没有稳定的增长比没有增长的稳定更有价值。
共和国三十多年的增长,应该让我们有感恩之心,而发展曾是比增长更高的目标。
目前鼓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打压房地产,鼓励人们去买股票,争取股权,因为美日等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购买中国股权。
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市场为主,限制政府行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终点不一定公平,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持经济稳定最终是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需求稳定器是社会保障和累积税率减税是为了刺激资本市场政府财政性支出是为了刺激消费,原来是大吃大喝,高档奢侈消费品的直接支出(虚胖)现在是社会保障支出,因为老了有保障,所以现在老百姓愿意消费了。
国家政策:稳重求进银行定向宽松政策,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不同于原来一旦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就放弃而不是咬牙坚持,在现在改变经济结构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经济繁荣,征税多,投资少,稳定了经济经济凋敝,征税少,投资变多,促进了经济税率具有自动稳定性财政收入机构:资本积累(祖父辈省吃俭用留下的)以及外贸资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称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收入三大根本性问题F<M<N F财政收入 N国民收入 M/N是客观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量出为入原则:理性的根据开支来收钱,根据需要支出多少再决定收入多少政府是强势,群众是弱势群体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产业高端制造业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要固定,政府要有约束性,权力要有边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是财税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基础理论课。
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
由于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据的分配活动,是政府为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直接经济基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因而财政分配直接、间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广大企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财政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财政理论学习,对财税专业的学员而言,可为学习《税收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政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财经类专业而言,是学员经济学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充足财税专者,是不合格的经济管理者。
学好《财政学》,对自考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课程结构看,《财政学》包括财政的共性、社会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管理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重点:财政的职能。
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
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
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我国的主要税种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11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
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
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点把握。
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
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
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
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国际税收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
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
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
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
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
来源: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财政支出及其效果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
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支出的三大原则。
搞清在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之间,我国为何选择了前者;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中包含哪些重要的需安排的比例关系及如何安排。
关于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即效益问题,主要在于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内容。
来源:难点:公共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之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把握其主干步骤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所在,如多层次多类型的成本、效益的含义及具体化,其中对无形成本与效益如何测算;对若干年的成本及效益为何先须贴现,才能汇总出该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及效益;机会成本分析的必要性等。
关于财政支出的目标,把握各目标地位及主要内涵;对内在于财政支出的公共支出,掌握其基本概念。
第八章建设性财政支出重点之一: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的联系、区别及换算方法。
之二:衡量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宏微观投标及提高其效果的途径。
之三:我国财政流动资金支出供应方式的演变。
之四: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发展农业资金间关系。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之间的换算。
在弄懂了二者含义后看其换算公式似乎不难掌握,但若把二者换算关系置于连续纵跨数年的投资项目中来考查,则容易出错。
此外,用于衡量基建投资效果的指标,衡量流动资金周转的指标都有其计算公式,不排除出计算或其他题型的可能性。
关于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方式、基建投资分类、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途径、农业投资支出的含义、方式及内容应扼要把握、第九章消费性财政支出本章重点之一也是相对而言的难点:社会集团购买力。
弄清其含义,并进而弄清社会集团购买力主要指向高档消费品,直接形成消费需求,成为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集团购买力膨胀会推动消费需求膨胀,所购买消费和价格上涨,消费结构畸形,并引导生产结构也出现畸形发展的态势。
应找到其症结所在:集团购买力的资金来源,并严格控制管理。
重点之二是对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
关于文教科卫支出,了解其概念、性质,同时依据社会公共需要的核心意义,把握政府及社会对该种支出资金来源的分担情况;关于行政管理支出,把握其概念、内容、性质及管理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关于国防支出,主要了解其概念及性质。
第十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重点之一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二者在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掌握二者各自具体内容。
财政补贴的不同分类及其正负效应既是重点,又可视为本章难点。
关于其分类问题,仍应以对划分依据及被划分类型含义的理解为基础,把握易出客观题的这部分内容。
关于财政补贴的正负效应,是对其含义、类别、运用机制的一个深化,不管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与财政补贴对价格体系的影响、改变密切相关,进而再波及到其他各方面。
结合我国改革进程,如何合理控制、有效管理财政补贴?把握转移性支出概念、主要类别,了解西方国家转移支出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把握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重点:国家预算的编制;复式预算。
预算的编制政策性很强,需符合一些基本原则性要求,进行准备工作,具体编制由财政部门负责,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审核通过后才算完成。
对于复式预算,把握其概念、编制原则、管理以及在我国实行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我国复式预算的两个组成部分: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各自的收支内容及要求。
来源:此外,应把握: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国家预算区别于国家财政其他范畴的主要特征,国家预算的双重职能,我国预算体系的设置状况,预算法的三种不同侧重的类型,预算局部调整的四种情况,我国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执行截止期等。
如果说难点的话,本章大知识点不少,小知识点很多,尤其是第二节,应在把握主线、要点的基础上,看是否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扩展。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管理重点主要是:分别与财政分配其他形式、银行信用相比,国家信用所具有的特点;国债的弥补财政赤字等三大功能,把握各功能内涵及地位;关于加强国债流通的必要性;国外借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国债规模、结构管理所包含的相应内容。
难点一是国债负担的转移问题。
是否存在代际转移主要取决于国债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方向的不同。
当然,国债对当代的资源配置及投资、消费会产生相应影响,可能延及后代。
难点之二在于把握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单就国债本身来看,不必然导致通胀,但若与一定外部条件结合,国债规模结构不当,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还应该把握国债概念、产生发展的主线、国债的形式结构及特征如种类、发行方法、偿还方法,及外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之处。
第一章财政与财政学的对象其重点主要是财政的概念问题。
这一概念从财政的主体、特点、客体、目的及本质五方面作了表述,这不仅与本章其他内容的学习联系紧密,也是本课程的基本问题。
通过与公共财政的异同对比,公共产品的相关介绍,进一步深入了对国家财政概念的理解。
其难点主要是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问题。
首先应把握财政与其他分配区分的根本标志,其次要充分理解弄懂其他分配范畴各自的内涵及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握好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工资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的联系制约关系及区别之处。
对于财政的产生,主要需区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条件及形成标志;对于其发展,把握不同社会形态中财政所呈现的独特内容;关于财政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其创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突破性进展;此外,一般性了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财政的收入和支出重点:财政收支的规模问题,尤其是财政收入在量上的客观界限。
由这一公式涵义推断出其影响因素及适度财政收入的确定原则、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难点之一,虚假财政收入问题。
明确其产生可能性根源即财政收支的货币化之后,再进一步把握商品货币价值与实物价值分离运动从而导致部分财政收入虚假的机制、后果及对策。
之二,财政支出的多重分类及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
以多角度多层次对财政支出的类别划分对其记忆造成较大难度,应凭借对不同划分依据的理解掌握各类别及涵义。
对于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应能判定其在不同角度划分的支出类别下所能纳入的多重归属。
对于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需关注采取不同形式的权力依据的差别及基本含义。
关于财政收入的源泉问题,主要理解c、v、m相互制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现实中财政收入源于c、v的可能性。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重点:财政的职能。
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