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89ce1237cd184254b3535bd.png)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
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
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
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
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脉细无力,舌苔白,质淡。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22568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3.png)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脑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针灸可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改善肌肉功能;补阳还五汤则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减轻症状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治疗机制探讨部分指出,针灸和中药的综合应用可能通过多途径影响神经修复和再生过程。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 补阳还五汤, 脑中风, 偏瘫, 临床疗效, 安全性观察, 治疗机制, 评价,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中风偏瘫,又称脑卒中偏瘫,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言语障碍等症状。
脑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脑中风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或残疾。
而偏瘫是脑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目前,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偏瘫方面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脑神经及脊髓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温阳健脑、祛风除湿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脑中风偏瘫。
综合运用针灸和中药治疗脑中风偏瘫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1.2 治疗需求脑中风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导致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但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各种副作用。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99140dd15abe23482f4dea.png)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
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偏瘫属于中风的一种后遗症,会导致中风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相关研究中指出,在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时,常用方式有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两种方式。
但是由于单纯应用某种方式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有一定欠缺,所以临床上常会联合两种方式治疗。
本文探讨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主要分析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1.1 研究的资料搜集2015年10月份~2016年9月份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单治组患者单纯行康复治疗,联合组则在单治组的治疗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
单治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60岁~86岁,平均年龄(72±3.02)岁。
联合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1岁~86岁,平均年龄(73±2.84)岁。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接着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康复治疗: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肢体实施康复的运动,使得患者肌肉可以有效的活动,每次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天需要运动一次,防止发生肌肉萎缩与血流不畅的情况。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穴位,实施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为:对于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有明显肾亏临床症状的患者,基本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滋肝补肾,实施针灸的主穴位为肝俞、肾俞、太溪以及三阴穴位,配穴位为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以及梁丘。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3c3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png)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https://img.taocdn.com/s3/m/38efb22a647d27284b73516c.png)
针灸治疗中风(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
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
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
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
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
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 教学案例
![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 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91af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c.png)
主题: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教学案例内容:1. 背景介绍中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风后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介绍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病例信息病例:患者,男性,65岁,中风后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入院时间:xxx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
3. 诊断及分析患者属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主要症状为左侧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
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护理。
4.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针灸疗法和康复训练两部分。
具体如下:(1) 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手法,选用阳明经和少阳经穴位进行针刺,结合毫针和电针疗法,以激活患者受损的脑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康复。
(2) 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言语康复训练、认知训练等,通过系统而有序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5.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肢体动作有了明显改善,能够勉强站立和行走。
言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与人交流。
患者情绪改善,精神状态良好。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我们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6. 结论结合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功能障碍和言语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更多的临床中风治疗案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7.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机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这一治疗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更多的中风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治疗服务,努力提高中风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们了解了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效果,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的中风患者尽早康复,重返美好的生活。
中风偏瘫临床针灸治疗的体会
![中风偏瘫临床针灸治疗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ab548d3eff9aef8951e0652.png)
中风偏瘫临床针灸治疗的体会我国脑中风的患者发病率一般是每719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病,中风发病后一周的患者当中约有80%的患者都会出现偏袒的问题。
75%左右的人行动出现困难,46%的患者难以正常立坐。
中风疾病給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
因而如何尽快的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并改善患者生活状况,这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文章对中锋偏袒的临床针灸治疗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字】中风;偏袒;临床针灸Experience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troke hemiplegiaSUN Hai-yan(Tonghua County Fujiang Health Center,Jilin Tonghua 134100,China)很多神经学家认为在中风的早期进行康复性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进而大大的缩短康复期,与此同时也能避免了很多废用综合征。
这一要素对于肢体关节和肌肉挛缩等的恢复过程来说,疗效甚至超过了药物。
针灸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在中风开始的急性期就进行针灸治疗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理论上来说,急性脑卒中患者当其生命体征稳定且病情不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就可以在48 h内进行针灸治疗。
有关的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病灶走位的脑组织缺血情况,进而促进循环建立,促进组织对于血肿的吸收。
所以中风早期进行及时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组织病情发展,强化自我恢复功能,为功能恢复带来比较好的基础。
1 选择适当的刺法古方认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首先需要辨明阴阳,然后从逆从方面来进行得失的检验。
也有古方认为阳气虚弱的时候如果十分愤怒,就会让气萦绕在额头上。
有古方认为如果人富贵而且很胖,鼻梁上方就很容易得病。
这些都十分针对的说明了疾病要进行针灸治疗首先就必须要分辨清楚阴阳,还有施针顺序的重要性。
这些古方都说明,中风是虚实间隔,将本来是虚的东西体现在人身上的病症,所以临床针灸的时候要分辨清楚虚实标本,这对于刺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785ea8b71fe910ef12df8f2.png)
引诸药直达病 所。 高渗糖具 高渗性 ,能提 高组 织渗透压 ,防止 肉芽水肿 ,缓解局 部 肿 胀 ,抑制细 菌生 长 ,减轻炎性物质渗 出 ;同时利用其营养性 ,改善 静脉瘀血而 引起 营养障碍 ,刺激 肉芽生 长 ,从而加快病变组 织的再生 修复 ,促进创 口愈合翻 。 对于 溃疡创面的愈合 ,以往的观点是尽 可能使创面干燥 、脱水 、 结痂 ,从 而达到痂下 愈合 的 目的 。在2 世纪9年代初  ̄Wi e首先提 0 0 nr t 出了湿 润环境更有 利于创面愈 合的观点嗍 徐荣 祥教授也提 出了湿润 烧伤 技术 ,即认为创 造一个湿润 的愈合环境 ,更有利于创面 的毛细 】 血管增 长 ,防止组织脱水 与细胞死亡 ,加快坏死组 织及毛细血管周 围 纤维蛋 白套的溶解 、吸收 ,促进生长 因子与靶 细胞的结合 。而且湿润
【] Wit D. rm t no es a n eV t o i ei 4 n e G F o ai f h c b a d t ae f p t l r o t h e h a
Lia in o u e fca o n si h k ft ey u om si z to fs p r il u d n te s i o o ngd i w n h e tc
占 6%;显 效 8例 ,占 2 %; 效 6 ,占 1%;无 效 2例 , 占 5 0 O 有 例 5 %,总 有效率 为 9%;对照 组 4 例 中,痊 愈 1 , 占 3%;显效 l , 5 O 2例 O 6例
占 4%;有 效 4例 , 占 1%;无 效 8 ,占 2 %,总有 效率 为 8%。观 察 组总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0 O 例 0 0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e5e5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1】【摘要】目的中风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临证治疗中风病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
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
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关键词】中风针灸疗法1 方法1.1 开窍针刺法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病的针刺治疗,由来已久,历代名家对该病均进行过深究精探,总结出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指导并参与临证治疗。
笔者在临证中将中风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2小时~10天)、稳定期(11~20天)、恢复期(21~90天)、后遗症期(91天~12个月)。
各期针灸治疗有别。
急性期、亚急性期力倡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越早越好,极力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1],以头针体针为主。
取穴以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行醒脑开窍针刺法。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中风之为病,多因体内阴液不足,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所致,阴阳失衡为其本质。
单纯选取阳经诸穴,未免过于片面。
根据“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当为阴阳两经结合,二者兼顾,方为周全。
此外根据“阳缓而阴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从整体观出发,阴阳两经结合,合于理论,利于临床。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针刺治疗尤为重要:痉挛期时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临床又形象地称之为“硬瘫”。
在此期进行针刺治疗时,如果针刺过深或手法过重,经常会引发局部肌肉抽搐,导致滞针、弯针甚至断针,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使患者遭受痛苦,本能地拒绝针刺治疗,长此以往,还会使患者痉挛的程度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
浅谈针灸治疗中风病
![浅谈针灸治疗中风病](https://img.taocdn.com/s3/m/4fe74b17fc4ffe473368ab90.png)
浅谈针灸治疗中风病【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病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65-02针对一般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缺陷与不足,临床采用针灸,火针,水针及按摩能使脑血栓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针灸治疗急性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脑萎缩等效果都非常明显。
作为偏瘫康复首选当属物理疗法,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进行针灸之后,微循环血流量会显著增多,因此用头针治疗早期脑血栓不仅可以治疗脑休克,还能激发肢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所以,早期使用头针,体针和药物同时使用,效果非常显著,痊愈后致残率低。
1 针灸介入中风病的时间出血性中风,俗称脑溢血是常见的中风,而脑溢血中高血压导致的脑小动脉破裂出血则是概率最高的。
根据数据可知,高血压患者中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脑溢血。
而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溢血具有发病急、发展速度快以及损伤程度大的特点,极易造成患者的伤残甚至死亡。
此外,其他脑溢血的诱因还有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
采取针灸治疗脑溢血时,可以在患者的内关、三阴交以及患处肢体进行针灸,以平补平泄为原则,选择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留针半小时,针刺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笔者没有贸然采用针刺水沟穴的原因是,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十分明显,刺激性过强。
此外,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正常3-7天后,对患者进行针灸辅助治疗,可以发现患者的血压波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综上,使用针灸法早期介入治疗脑出血时,医师应当对患者血压变化的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同时为了保证针灸的效果,应当待患者的病情稳定3天以上再行针灸的早期介入治疗。
缺血性中风,也成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也是中风病的一种,形成此病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死亡的案例很多。
脑栓塞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栓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入侵血液循环之中,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阻塞脑动脉,造成供血区的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而产生脑梗死。
中医专长毫针技术治疗中风病范文
![中医专长毫针技术治疗中风病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b9086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9.png)
中医专长毫针技术治疗中风病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1. 中风病的定义。
中风病,又称中风瘫,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肌肉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c2285569dc5022abea0018.png)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中风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所处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机制也有所不同,故针灸治疗过程中不应采取相同的、单一的取穴方法,应倡导临证分期治疗,针对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标签:针灸;中风;分期治疗中风又被称为“卒中”,临床上包括脑梗死与脑溢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风的发病人数增多,发病人群由老年化转向年轻化,并且根据病变位置与范围的不同,中风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1]。
现代康复技术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传统医学治疗中风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确实,值得肯定。
近些年针灸医家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并且通过临床实践,在中风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笔者就近3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的进展综述如下。
1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病临床上习惯将中风病分为3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1 中风急性期刘竞雄[3]将60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等张0.9%氯化钠输液,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在此基础上取患侧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病灶同侧颞三针,并配合四神针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对照组仅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2组治疗持续2周,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
通过美国国家卫生院脑中风量表、功能独立量表脑中风生存治疗量表等量表指标及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量等仪测指标等评价标准对比2组疗效,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说明此针灸方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疗效确凿。
毕立平[4]选择112例中风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并根据情况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取穴:人中、神庭、天池、百会、阳池等穴)联合汤药治疗。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评分提升水平作为疗效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该针灸配合中药联合疗法对中风急性期有确实疗效。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3862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b.png)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一、概述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发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中风后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科学评价和机制研究尚显不足。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缺乏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推动针灸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2. 中风病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使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的80以上。
这种疾病通常发病急骤,症状多样,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127a5ea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0.png)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失眠脑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我国发病率最高、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患有失眠的后遗症,国外的报道中也显示,有60%以上的急性中风患者会患有失眠。
中风后的失眠不仅会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影响,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加重病症。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我国中医中的针灸治疗法在中风后的失眠上有较好效果,且操作简便,没有副作用,目前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毫针疗法1.1头针目前国内很多医学研究人员都对中风后遗症的失眠进行了研究,在针灸方面也研究出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
选取了60例脑卒中失眠症状患者,将其分为2组,针刺组选取了百会、神道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定片作为药物进行治疗,两组的人数都为30人,治疗周期为4周。
在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
利用针刺百会穴的方式,能够调节患者脑部神经运行状态,能起到安神益智的效果,促进患者睡眠,加强患者记忆力。
1.2头体针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针刺组的患者采取针刺“十三鬼穴”的方式,对患者少商、水沟、大陵、申脉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次数、深度、频率都有严格要求,针刺的顺序按照头、上肢、躯干、下肢为主;对照组依然采用口服安眠药的形式。
作为对比,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
“十三鬼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通过对不同穴位的针刺,能够打通患者五脏六腑的血气,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
1.3头体针配合耳穴我国部分医护学者采用了“三才”的方式,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失眠患者,在该方式运用的过程中,配穴为双侧头皮针胃区;在耳朵的穴位上选取神门穴,体穴选取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照组服用安定类药物。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三才”组在脑中风抑郁症的治疗方面,治疗效果达到79%,在失眠上的有效率达到了97%;作为对比,对照组的数据分别是40%和73%。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https://img.taocdn.com/s3/m/a969b91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2.png)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针灸联合患侧功能活动治疗脑中风30例
![针灸联合患侧功能活动治疗脑中风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5f3b8c0bde80d4d8d15a4f71.png)
床痊 愈 ; 疗 1 治 ~2个疗 程后 每天 能睡 4 , 他症 状 ~5h 其 减轻 为有效 ; 疗 I 治 ~2个 疗程 后 睡 眠 情 况无 明显 改 善 或反 而加 重者 为无效 。 治疗结果 : 本组治 疗时 间最短 1个疗 程 , 最长 6个疗 程, 痊愈 8 6例 , 有效 2 例 , 2 无效 8 , 例 总有效率 为 9. %。 31
总属 阴盛 阳衰 , 阳失交 。百会 、 阴 神庭 为督 脉经 穴 , 故取 诸 阳之会百 会 、 神庭 逆督 脉循 行 方 向 而刺 以制 阳 , 到 起 醒脑 开窍 、 宁心 安神 之功 效 ; 门 为心经原 穴 , 神 可清 心 中 郁热 、 心 阴、 养 益心 气 ; 柱 导气 下 行 ; 三 里 为 阳 明之 天 足 穴, 升清 降浊 , 调理 气机 , 泄热 清心 。《 经 》 “ 足 三 类 日:手 阴三 阳之脉 皆入 于耳 中 。按摩 穴 位能调 节 自主神 经 , ” 具
治疗 脑 中风 3 0例
巩 万 林
( 肃 省 天 水 市 秦 州 区天 水 军 分 区 门诊 足 4h者 。
治 疗 方 法
笔者 2 0  ̄2 1 年 采用平 衡针 灸配 合患 侧功 能活 08 01
动治 疗脑 中风后 遗症 3 0例 , 与对 照组 对 比观察 , 效 并 疗
确切 , 报道如 下 。 现
一
采 用 针刺 、 位 按 摩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日 1次 , O 穴 每 1 日为 1个疗 程 , 息 2天后 进行 下一疗 程 。 休 1 .针刺 : 取穴 百会 、 神庭 , 穴 神 门 、 配 天柱 、 三 里 。 足 操作 方法 : 患者 安静 仰 卧 , 位 常规 消 毒 , 百 会 、 庭 穴 取 神 穴, 逆督 脉循行 方 向刺 入 0 3 . . ~0 5寸 , 速 捻 转 , 部 快 局 有胀 感后 留针 , 再取 神 门 、 天柱 施 以轻 度泻 法 , 足 三里 取 施 以补法 , 日针 刺 1次 , 每 留针 1 n 其 间 进 行 手 法 5mi,
张闻东针灸治疗脑中风临床经验总结
![张闻东针灸治疗脑中风临床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a306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11期 -69-张闻东针灸治疗脑中风临床经验总结Clinical experience of Zhang Wendong in treating brain stroke by acupuncture赵建军1张闻东2*陈赟2于溪2杨梦娇1苏星星1(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11-0069-证型:BGD【摘要】张闻东认为脑中风的病因病机为元气虚衰,痰、瘀、毒阻于脉络,元神失司。
在诊治脑中风方面以“通调”为原则,灵活运用“通督脉调元神”以醒脑开窍、“通三焦调脏腑”以培元泄浊、“通气街调经络”以舒筋活络的“三通三调”针刺法,标本同治,虚实并理,整体辨治,以复脑之功能。
【关键词】脑中风;通调;督脉;三焦;气街【Abstract】Zhang Wendong believes tha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stroke is Xushuai (虚衰) of Yuanqi (元气), Tan (痰),Yu (瘀) and Du (毒) are in the veins.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the principle of Tongtiao (通调) is applied Tong Dumai Tiao Yuanshen (通督脉调元神) to refresh the brain, Tong Sanjiao (三焦) to adjust the viscera to Peiyuan Xiezhuo (培元泄浊). Acupuncture of Santong Santiao (三通三调) is applied, to promote brain function recovery.【Keywords】Brain stroke; Tongtiao; Dumai; Sanjiao; Qiji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1.025脑中风已成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及生活质量重大疾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不同穴位对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疗效均显著。
标签:针灸治疗;脑中风脑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
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
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问题。
也成为当代醫学研究与争论的焦点。
针灸疗法是一种纯自然的疗法,它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的经络腧穴而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籍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到《针灸大成》都有针刺治疗疾病的记载。
针灸治疗作用是针灸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具有多方面、多途径的调整作用。
针灸之所以能够防治疾病,正是基于针灸的调整作用。
是通过激发、调整和促进机体的内在因素,从而实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目的。
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
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传统针灸经络学说的角度形成了辩证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等经典选学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
经络闭阴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
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的功能活动失去平衡。
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
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千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2 扶下袪邪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
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
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3 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
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
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心、肝、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在本为阴阳失调,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
3.1肝阳暴亢督脉“入属于脑”,水沟属督脉,内关属手厥阴经络穴,可开窍醒神,为治疗中风的主穴之一。
三阴交既可疏通经络,又可滋肝肾之不足,为标本兼治之穴,亦为治中风主穴之一。
太冲平肝潜阳,清泻肝火。
曲池、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
3.2风痰阻络水沟、三阴交、内关已如前所述。
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相配,健脾利湿化痰。
余穴疏通经络。
3.3痰热腑实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再配以通便要穴丰隆,共达通腑清热之效。
余穴已如前所述。
3.4气虚血瘀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气海、肾俞补益元气,足三里补后天之本以益气行血。
若加灸,其效更著。
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有助阳止汗的作用。
余穴已如前所述。
3.5阴虚风动针用补法,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故以肾俞、太溪补肾阴而治其本。
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
用心与心包经的原穴祥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
余穴已如前所述。
4 中风急性期治疗4.1风火闭窍督脉“入于脑”,水沟属督脉,刺之可开窍醒神。
十宣放血为急救常用之法,可通调十二经脉气血以开关通窍。
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心包为心之外卫,既可代心受邪,又可代君行令,心主神明,故针内关可调神开窍,使心神复明。
太冲、风池可清肝熄风。
4.2痰火闭窍水沟、内关已如前所述。
十宣既可通关窍,亦可泻热。
脾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以蠲化痰浊,通便清热;配天突可增强豁痰之效。
4.3痰湿蒙窍针用平补平泻法,十宣点刺出血。
水沟、十宣、内关已如前所述。
足三里、三阴交相配可健运脾胃,以温化痰浊。
再加丰隆可增强豁痰之功。
气海可温通阳气以治四肢不温,又可助脾胃之气而化痰。
脱证: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
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
足三里可益气养血。
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5 针灸疗法介入中风患者在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如面瘫、肢体偏瘫、吞咽障碍、失语症、失眠等方面的治疗能取得独特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疗效[1]。
5.1针灸对消化道的无能运动,消化腺的排泌,胆道的舒缩功能等均有调整作用针刺卒中患者膻中、天突、合谷和巨阙穴可使正常食管壁蠕动增加、增强,管腔放宽。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等穴可使便秘患者直肠蠕动增加,便意出现。
有关研究[2]表明适量的针刺可使麻痹的延髓周围神经运动纤维产生兴奋,恢复舌部的随意运动。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廉泉治疗“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
”《针灸资生经》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上气,呕沫,舌根缩急,下食难。
深刺廉泉可激发舌咽之经气,通利舌咽”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5.2针刺对肾脏泌尿功能、输尿管运动、膀胱运动和尿道括约肌舒缩功能等,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针刺卒中患者的照海、阴谷穴对肾脏泌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卒中患者尿潴留针刺会阳、中膂俞穴最为显著,水道穴次之,委阳、列缺、照海穴更次之。
《奇效良方.遗溺失禁》中云“盖心属火、与小肠为表里,气所以受盛,是肾属水,合膀胱表里,水注与膀胱,而泻于小肠,实相交通也,若心肾气弱,阴道衰冷,传送失度,必遗尿失禁。
病位在膀胱失“神”之调摄”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刘志顺等[3]采用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研究,研究方法不论是采用针灸单一方法,还是针灸并用配合电针或其他疗法疗效皆优于药物治疗。
穴位远取三阳五会之百会,意在醒其神、御其气、升其阳而固摄下元,使膀胱舒缩有权;四神聪为经外奇穴,配合督脉线上的额中线,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调髓海的功效.近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以通调膀胱气血,配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诸穴相配开窍醒神、补肝肾,益髓海、通调气血,使膀胱开阖有度5.3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大脑,针刺能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②周围神经,针灸对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等治疗,证明针灸对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近年来临床报道[4-5]针灸治疗中枢性面瘫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最常选用的穴位是合谷穴。
“面口合谷收”明确记载于“四总穴歌” 面瘫此穴“能上能下,能开能阖,能补能泻”百会灸可通络补阳,补络脉之虚,扶机体之正气,标本兼治。
治疗效显著。
5.4自主神经系统针灸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太冲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
用原穴祥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
中风患者常因形体功能的改变而焦虑。
针刺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
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且经济安全,易为广大患者接受[6],可用合谷透劳宫,外关透内关,太冲透涌泉,长针快刺秩边,足三里调理阴阳,调畅气机。
治疗焦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
5.5中醫认为脑卒中后致患者肢体感觉障碍是神机失用病机当属内伤,或气血虚弱,脉络空虚,或风、痰、湿邪乘虚所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治疗以头穴针刺或头穴埋线等[7],通过羊肠线在头皮下的生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和能量传入颅内,以达“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治疗目的。
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感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以浮针疗法通过增强对皮部、经筋的刺激,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
根据“针致病所,”“以痛为腧”的理论,浮针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周围,针体运行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且留针时间长,能振奋皮部和经筋之气,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行气活血,活血通络、滑利关节、通络止痛的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承淡安在《运针不痛心法》一文中写到“刀割针刺,人皆知痛,病者临针,已存畏心,先为解释,以安其惊”,强调“移减其心灵之专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8]。
6 护理6.1生活起居护理。
6.2情志护理家人应体贴同情体谅患者“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化郁为畅,疏泄情志。
建立豁达乐观的心胸使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6.3饮食调护多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腹痛者饮食宜节制。
6.4运动注意相因相宜①以动为恒,《吕氏春秋》……②身心并重,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身心并重。
动可强筋壮骨,滑利关节,行气活血,疏气通络,动静结合,形神兼备;③相因果相宜。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个人爱好,及客观环境,选适宜运动时间运动方法和运动量。
适可而止,切不可操之过急。
贵在坚持,重在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医疗法已经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重视。
针灸疗法在医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证明了它的奇特疗效和彰显出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证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不可忽视。
针灸治疗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中不断发挥它的奇特优势。
中风患者也将在不断进展的疗效中树立信心,逐渐克服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1]张女卓,李璞.中风知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6.[2]胡雨华,何晓华.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疑难杂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31.[3]刘志顺,王杨,徐海蓉,等.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尿失禁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42(2):73-75.[4]李珍,陈劲.针刺治疗外伤性中枢性面瘫12例[J].甘肃中医学院报,2004,21(4):42-43.[5]方晓丽,郑魁山.“温通针法”“针刺合谷、风池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面瘫”[J].中国针灸,2006,26(SI):6-7.[6]何林丽,蔡定均,等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忧郁共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4):294-298.[7]王国富.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500-502[8]承淡安,承淡安针灸师承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