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不同穴位对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疗效均显著。
标签:针灸治疗;脑中风
脑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当代醫学研究与争论的焦点。
针灸疗法是一种纯自然的疗法,它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的经络腧穴而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籍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到《针灸大成》都有针刺治疗疾病的记载。针灸治疗作用是针灸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具有多方面、多途径的调整作用。针灸之所以能够防治疾病,正是基于针灸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激发、调整和促进机体的内在因素,从而实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目的。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传统针灸经络学说的角度形成了辩证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等经典选学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阴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的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2 扶下袪邪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偏泻的腧
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3 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心、肝、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失调,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
3.1肝阳暴亢督脉“入属于脑”,水沟属督脉,内关属手厥阴经络穴,可开窍醒神,为治疗中风的主穴之一。三阴交既可疏通经络,又可滋肝肾之不足,为标本兼治之穴,亦为治中风主穴之一。太冲平肝潜阳,清泻肝火。曲池、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
3.2风痰阻络水沟、三阴交、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相配,健脾利湿化痰。余穴疏通经络。
3.3痰热腑实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再配以通便要穴丰隆,共达通腑清热之效。余穴已如前所述。
3.4气虚血瘀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气海、肾俞补益元气,足三里补后天之本以益气行血。若加灸,其效更著。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有助阳止汗的作用。余穴已如前所述。
3.5阴虚风动针用补法,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故以肾俞、太溪补肾阴而治其本。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用心与心包经的原穴祥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余穴已如前所述。
4 中风急性期治疗
4.1风火闭窍督脉“入于脑”,水沟属督脉,刺之可开窍醒神。十宣放血为急救常用之法,可通调十二经脉气血以开关通窍。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心包为心之外卫,既可代心受邪,又可代君行令,心主神明,故针内关可调神开窍,使心神复明。太冲、风池可清肝熄风。
4.2痰火闭窍水沟、内关已如前所述。十宣既可通关窍,亦可泻热。脾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以蠲化痰浊,通便清热;配天突可增强豁痰之效。
4.3痰湿蒙窍针用平补平泻法,十宣点刺出血。水沟、十宣、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三阴交相配可健运脾胃,以温化痰浊。再加丰隆可增强豁痰之功。气海可温通阳气以治四肢不温,又可助脾胃之气而化痰。
脱证: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5 针灸疗法
介入中风患者在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如面瘫、肢体偏瘫、吞咽障碍、失语症、失眠等方面的治疗能取得独特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疗效[1]。5.1针灸对消化道的无能运动,消化腺的排泌,胆道的舒缩功能等均有调整作用针刺卒中患者膻中、天突、合谷和巨阙穴可使正常食管壁蠕动增加、增强,管腔放宽。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等穴可使便秘患者直肠蠕动增加,便意出现。有关研究[2]表明适量的针刺可使麻痹的延髓周围神经运动纤维产生兴奋,恢复舌部的随意运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廉泉治疗“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针灸资生经》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上气,呕沫,舌根缩急,下食难。深刺廉泉可激发舌咽之经气,通利舌咽”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5.2针刺对肾脏泌尿功能、输尿管运动、膀胱运动和尿道括约肌舒缩功能等,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针刺卒中患者的照海、阴谷穴对肾脏泌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卒中患者尿潴留针刺会阳、中膂俞穴最为显著,水道穴次之,委阳、列缺、照海穴更次之。《奇效良方.遗溺失禁》中云“盖心属火、与小肠为表里,气所以受盛,是肾属水,合膀胱表里,水注与膀胱,而泻于小肠,实相交通也,若心肾气弱,阴道衰冷,传送失度,必遗尿失禁。病位在膀胱失“神”之调摄”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刘志顺等[3]采用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研究,研究方法不论是采用针灸单一方法,还是针灸并用配合电针或其他疗法疗效皆优于药物治疗。穴位远取三阳五会之百会,意在醒其神、御其气、升其阳而固摄下元,使膀胱舒缩有权;四神聪为经外奇穴,配合督脉线上的额中线,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调髓海的功效.近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以通调膀胱气血,配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诸穴相配开窍醒神、补肝肾,益髓海、通调气血,使膀胱开阖有度
5.3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大脑,针刺能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②周围神经,针灸对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等治疗,证明针灸对周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