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PPT教学课件
●典例剖析 (2014·试题调研)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元素的电子得失标反;B项也是元素的电 子得失标反;D项电子转移方向弄反,即箭头指出标反。
【答案】 C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 mol Cu参加反应,则该过程转移的电子是 ________mol。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
①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升高 降低
②从化合价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有__元__素__化__合__价__升__降_ 的化学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
①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②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是_有__电__子__转_移__(_得__失_或__偏__移__) ___的化学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1)基本概念和实质 ①基本概念。
得到
偏向
失去
偏离
还原
氧化
②实质:电子的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③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反应中概念间的关系
①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降__低____→具有__氧__化____性→被 __还__原____→生成__还__原____产物。
②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___升__高_______→具有__还__原____ 性→被__氧__化____→生成__氧__化____产物。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共35张PPT)
探究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问题探究
1.已知氧化性:Cl2>Fe3+>I2,将少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哪种离子首先被
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
活泼非金属单质:Cl2、O2 等
Ca 等
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易使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如
H2SO4(浓)、KMnO4、HNO3、MnO2
H2、C、CO 等
等
非金属离子(含较低价态元素 某些高价态的金属离子,
的化合物),如 S2-、I-、Br-等 如 Fe3+、Cu2+、Ag+等
2.在Cl 、Fe 、Mg、H O、Cu 中,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只能作
还原剂的是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
解析: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靠。Cu 中铜元素处于最高价,
只能作氧化剂;Mg中镁元素处于最低价,只能作还原剂;Cl 、Fe 中氯元
素和铁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而H O中氢元素处
④含较低价元素的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等;
一、常见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⑤部分非金属单质:H2、木炭(高温下)。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氧化剂自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通常只有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弱氧化剂只有与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在生
活、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及其变化PPT(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
解析:选 B。CuO 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
栏目 导引
2.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
A.Fe
B.Cu
C.Si
D.C
解析:选 D。A.Fe 与 O2 反应生成 Fe3O4,但 Fe3O4 不能与水反
应,故 A 错误;B.Cu 与 O2 反应生成 CuO,但 CuO 不能与水
碱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碱+酸―→盐+水 碱+盐―→新盐+新碱
3.盐的化学通性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盐盐+盐―→新盐+新盐 较不活泼金属的盐+较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 盐+较不活泼金属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 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 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 SiO2、CuO 等 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 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 1.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 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
质类别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 相互转化。
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酸的化学通性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物理性质: 不需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讲授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课堂讲授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温度从低到高
红棕色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无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无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课堂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 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本课结束,谢谢!
课堂讲授
3、钢铁的融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产生变化 状态、形状产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产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产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归纳总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视察、实验为方法,从不 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 化和规律,估计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讲授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课堂讲授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温度从低到高
红棕色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无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无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课堂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 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本课结束,谢谢!
课堂讲授
3、钢铁的融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产生变化 状态、形状产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产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产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归纳总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视察、实验为方法,从不 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 化和规律,估计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课件(1)
理科倾向学考复习
第二年级第二学期
分散质粒子大 小/nm 溶液 小于1
外观特征
能否通 过滤纸
均匀、透明、 能 稳定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 能 透明、较稳 定 浊液 大于100 不能 不均匀、不 透明、不稳 定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 电的化合物。
例 1.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 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例题2.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3O+、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 共存: 如Ba2+和SO42-、Ag+和Cl-、 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 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C O 32-,HCO3-,SO32-, 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 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OH-、CH3COO-, 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 子不能大量共存。
第二年级第二学期
分散质粒子大 小/nm 溶液 小于1
外观特征
能否通 过滤纸
均匀、透明、 能 稳定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 能 透明、较稳 定 浊液 大于100 不能 不均匀、不 透明、不稳 定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 电的化合物。
例 1.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 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例题2.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3O+、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 共存: 如Ba2+和SO42-、Ag+和Cl-、 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 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C O 32-,HCO3-,SO32-, 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 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OH-、CH3COO-, 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 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必修一PPT课件
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蒸发操作
*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溶液
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
上加热至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温使滤液蒸干。
*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要垫 上石棉网。
粒子符
号 C
Fe
H2sO4
h20
Na+
物质的
式量
12
56
98
每个粒子的质 I摩物质含有 1摩物质质 量(g/个) 的1 粒子数(个) 量(g)
1.993X1023
二 m 9.032X1023
56
1.628X1022
Na 98
18
2.990X1023
23
3.821X1023
% 18
Na 23
OH-
17
火灾处理方法 :防止火势扩展 :移走可燃 物 ,切断电源 ,停止通风。扑灭火源 :酒
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 ,用
湿布或沙子盖灭 ,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 灭。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
学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与蒸发操作
过滤操作
过滤的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Vm=V/n, 常用单位:L/mol。 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 4L/mol , 这是在特定条件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0
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应注意:a、条件:标准状况;人 单位:L/mol;c、适用 范围: 气体;d、数值约为22.4L/mol
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蒸发操作
*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溶液
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
上加热至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温使滤液蒸干。
*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要垫 上石棉网。
粒子符
号 C
Fe
H2sO4
h20
Na+
物质的
式量
12
56
98
每个粒子的质 I摩物质含有 1摩物质质 量(g/个) 的1 粒子数(个) 量(g)
1.993X1023
二 m 9.032X1023
56
1.628X1022
Na 98
18
2.990X1023
23
3.821X1023
% 18
Na 23
OH-
17
火灾处理方法 :防止火势扩展 :移走可燃 物 ,切断电源 ,停止通风。扑灭火源 :酒
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 ,用
湿布或沙子盖灭 ,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 灭。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
学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与蒸发操作
过滤操作
过滤的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Vm=V/n, 常用单位:L/mol。 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 4L/mol , 这是在特定条件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0
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应注意:a、条件:标准状况;人 单位:L/mol;c、适用 范围: 气体;d、数值约为22.4L/mol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答案] C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 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 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溶_液__、__胶__体__、__浊__液________。其中浊液分为___悬__浊__液__、__乳__浊__液____。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OH3胶体 散剂的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不同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 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 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溶_液__、__胶__体__、__浊__液________。其中浊液分为___悬__浊__液__、__乳__浊__液____。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OH3胶体 散剂的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不同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变化》PPT课件
胶体能发生电泳及稳定的原因:在外加电 场作用下,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电泳现象,这 是因为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 吸附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同一胶 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这是胶 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3.聚沉: 阅读《优化设计》P28
4.胶体的应用: 请大家联系实际举例,讨论。
作业:P25.第4题
C.NaOH溶液
D.天然气
作业
3.下列各组,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A.烧杯、烧碱、燃烧、烧瓶 B.酒精、酒精灯、水、盐酸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H2、HCl、NaOH、NaHC03
4 .阅读课本P21第4-17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的科学方法?
能否通过
滤纸
能
能
不能
光照
能否通过 半透膜 实例
可通过无光 路
能
蔗糖水、 食盐水
可通过形成 光路
不能
蛋白溶液、淀 粉溶液
透光性差有光路
不能 石灰乳、油 水混合物
【科学探究】:
1、去三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 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 煮沸至溶液呈红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得 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化合反应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物
氧
酸
碱
盐
3.聚沉: 阅读《优化设计》P28
4.胶体的应用: 请大家联系实际举例,讨论。
作业:P25.第4题
C.NaOH溶液
D.天然气
作业
3.下列各组,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A.烧杯、烧碱、燃烧、烧瓶 B.酒精、酒精灯、水、盐酸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H2、HCl、NaOH、NaHC03
4 .阅读课本P21第4-17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的科学方法?
能否通过
滤纸
能
能
不能
光照
能否通过 半透膜 实例
可通过无光 路
能
蔗糖水、 食盐水
可通过形成 光路
不能
蛋白溶液、淀 粉溶液
透光性差有光路
不能 石灰乳、油 水混合物
【科学探究】:
1、去三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 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 煮沸至溶液呈红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得 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化合反应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物
氧
酸
碱
盐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变质
是否可行?
先滴加几滴酚酞,再滴加过量硝酸 钙溶液?
想一想: 氢氧化钠变质了吗?
已经变质
存在Na2CO3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如何验证一瓶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 请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剂。书写化学方程式
1.酸
稀盐酸
稀硫酸
2.可溶碱 Ca(OH)2溶液 Ba(OH)2溶液
3.可溶盐 Ca(NO3)2溶液
↓
↓
过量,确 保完全除 去碳酸根 离子
几滴
2、先滴加硝酸钙再滴加氯化铜
部分变质:Na2CO3和NaOH 全部变质:Na2CO3
可以选择Ca酚C酞l2过溶溶量液液C和aC酚l2酞溶液溶液。 酚酞溶液
碱性 红色
Ca2+Cl- Cl-
OH–
Cl- Na+
Ca2+Na+
Cl-
Na+
CO32-
CaCO3
中性 无色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之旅
不能与CO32-离子共存的有哪些离子?
H+(气体和水)、Ca2+、Ba2+、 Mg2+ 、 Al3+、 Mn2+、 Zn2+、Fe2+、 Fe3+、Cu2+、 Ag+
不能与OH-离子共存的有哪些离子?
H+(水)、 NH4+ (气体)、 Mg2+ 、 Al3+、 Mn2+、 Zn2+、Fe2+、 Fe3+、 Cu2+ 、 Ag+
BaCl2溶液
是否可行?
先滴加几滴酚酞,再滴加过量硝酸 钙溶液?
想一想: 氢氧化钠变质了吗?
已经变质
存在Na2CO3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如何验证一瓶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 请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剂。书写化学方程式
1.酸
稀盐酸
稀硫酸
2.可溶碱 Ca(OH)2溶液 Ba(OH)2溶液
3.可溶盐 Ca(NO3)2溶液
↓
↓
过量,确 保完全除 去碳酸根 离子
几滴
2、先滴加硝酸钙再滴加氯化铜
部分变质:Na2CO3和NaOH 全部变质:Na2CO3
可以选择Ca酚C酞l2过溶溶量液液C和aC酚l2酞溶液溶液。 酚酞溶液
碱性 红色
Ca2+Cl- Cl-
OH–
Cl- Na+
Ca2+Na+
Cl-
Na+
CO32-
CaCO3
中性 无色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之旅
不能与CO32-离子共存的有哪些离子?
H+(气体和水)、Ca2+、Ba2+、 Mg2+ 、 Al3+、 Mn2+、 Zn2+、Fe2+、 Fe3+、Cu2+、 Ag+
不能与OH-离子共存的有哪些离子?
H+(水)、 NH4+ (气体)、 Mg2+ 、 Al3+、 Mn2+、 Zn2+、Fe2+、 Fe3+、 Cu2+ 、 Ag+
BaCl2溶液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教学课件
答案:A
练后感悟
1.关于分散系的“两个”大小比较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稳定性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2.关于分散质的“两个”只有 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透过; 只有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浊液和胶体不能透过。
作业:1、教科书P121-4
2、《解析与测评》课时练
感谢聆听
(3) 能 够 与 酸 反 应 的 氧 化 物 一 般 为 金 属 氧 化 物 , 如 CaO + 2HNO3===Ca(NO3)2+H2O、K2O+H2SO4===K2SO4+H2O。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摆放都是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 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不妨把自己书架上的书分类摆放,这样寻找 起来极为方便。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知识网络
[预习新知]
一、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__性__质____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 ___元__素___的同素异形体。 2 . _金__刚__石 ___、__石__墨__和__C__60__ 是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 形 体 ; ___氧__气__和__臭__氧__(_O__3)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与酸反应 碱与某些盐反应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2N_a_O_H__+__C_O__2=__=_=_N_a_2_C_O__3+__H__2O
2Na_O_H__+__H_2_S_O_4_=_=_=_N__a_2S__O_4_+__2_H2O 2KO_H__+__C_u_S_O__4=__=_=_K_2_S_O__4+__C__u_(OH)2↓
练后感悟
1.关于分散系的“两个”大小比较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稳定性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2.关于分散质的“两个”只有 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透过; 只有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浊液和胶体不能透过。
作业:1、教科书P121-4
2、《解析与测评》课时练
感谢聆听
(3) 能 够 与 酸 反 应 的 氧 化 物 一 般 为 金 属 氧 化 物 , 如 CaO + 2HNO3===Ca(NO3)2+H2O、K2O+H2SO4===K2SO4+H2O。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摆放都是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 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不妨把自己书架上的书分类摆放,这样寻找 起来极为方便。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知识网络
[预习新知]
一、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__性__质____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 ___元__素___的同素异形体。 2 . _金__刚__石 ___、__石__墨__和__C__60__ 是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 形 体 ; ___氧__气__和__臭__氧__(_O__3)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与酸反应 碱与某些盐反应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2N_a_O_H__+__C_O__2=__=_=_N_a_2_C_O__3+__H__2O
2Na_O_H__+__H_2_S_O_4_=_=_=_N__a_2S__O_4_+__2_H2O 2KO_H__+__C_u_S_O__4=__=_=_K_2_S_O__4+__C__u_(OH)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ppt
色透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把实验问题与离子反应 知识融合,在有关物质推断中融入更多有关离子反应知 识应是今后高考的新趋势。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②________________ (2) 非 电 解 质 : 在 ③________ 状 态 下 都 不 导 电 的 ④________
①水溶液中或熔融 ②化合物 ③水溶液中和熔融 ④化合物 ⑤电离 ⑥不电离 ⑦全部 ⑧强酸 强碱 大部分盐 ⑨部分 ⑩弱酸 弱碱 少 ⑪水溶液中 熔 融状态 ⑫=== ⑬Ba2++2OH- ⑭ H++HS- HS-
H++S2- ⑮ Fe3++3OH- ⑯Na++H++SO24- ⑰ Na++HSO- 4 ⑱Na++HCO- 3 ⑲ H++CO23-
互动训练1 (2012·淮阴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 进行化学实验,按照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 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是强电解质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 D
考点二
例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均填 序号);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
①氨气 ②氨水 ③盐酸 ④醋酸(CH3COOH) ⑤硫酸钡 ⑥氯化银 ⑦氯化钠溶液 ⑧二氧化碳 ⑨ 醋酸铵 ⑩氢气
解析 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其在水溶液中能 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指的是化合物。氨气 (NH3)、二氧化碳(CO2)本身不电离,又是化合物,所以 是非电解质;氢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质;氯化钠溶液、氨水、盐酸都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 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所以 醋酸(CH3COOH)、硫酸钡、氯化银、醋酸铵都是电解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ppt
(保证)
要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要 掌握:强酸、强碱和可溶性 盐要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的 物质、气体、水、单质及氧化 物等要用化学式表示。必须 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3、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氧化剂 具有 氧化性 发生
生成
还原反应(被还原)
还原产物
(得电子物质) (得电子能力) (得电子变化,化合价降低)
C.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FeCl3溶液中通入Cl2:Fe2++Cl2D=2Fe3++Cl一
B.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O32-+2H+=CO2↑ +H2 O C. 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a2++CO2+2OH-=CaCO3↓+H2O D.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Ag++Cl一=AgCl↓
强酸
强电解质 强碱
电解质
绝大多数的盐 弱酸
化合物 (按是否电离分)
弱电解质
弱碱 水
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分散系的种类及胶体的性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
<10一9m (1nm)
均一、透明
10一9m ~ 10一7m (1~100nm)
基本均一、透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一7m (100nm)
不均一、不透明
(1)离子之间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沉 淀)、挥发性物质(气体)、难电离物质(弱 电解质)、或离子之间能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就可以发生,这些离子在水溶液 中就不能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类一般步骤:
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3、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 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 实现高效
酸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也可分成 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 HNO3、氢硫酸、H2SO4制一张交叉分类图。
化合物
酸
碱
盐
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氧化物
CO2 CaO
练习:请列出化学反应的分类
从反应物、生成物形式分: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课堂小结:
1、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图什图 书么书 ?你馆
能里 够有 很许 快许 就多 找多 到的 你书 需籍 要, 的为
长河购物广场
你超 能市 够里 迅有 速成 挑千 出上 你万 所种 需商 要品 的, 商为 品什 ?么
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
数目太多。方便查找。
目前,人类已知的化学物质的种类约 3000多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 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为了更好地认识 和学习它们,你有何良策?
对化学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思考:分类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常见的分类法有哪些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来自前提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交叉分类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 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练习: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单质
化学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酸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2)树状分类法
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 分类的分类法。
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 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
盐酸(HCl) 硝酸(HN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The End Thank You !
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3、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 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 实现高效
酸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也可分成 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 HNO3、氢硫酸、H2SO4制一张交叉分类图。
化合物
酸
碱
盐
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氧化物
CO2 CaO
练习:请列出化学反应的分类
从反应物、生成物形式分: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课堂小结:
1、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图什图 书么书 ?你馆
能里 够有 很许 快许 就多 找多 到的 你书 需籍 要, 的为
长河购物广场
你超 能市 够里 迅有 速成 挑千 出上 你万 所种 需商 要品 的, 商为 品什 ?么
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
数目太多。方便查找。
目前,人类已知的化学物质的种类约 3000多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 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为了更好地认识 和学习它们,你有何良策?
对化学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思考:分类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常见的分类法有哪些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来自前提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交叉分类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 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练习: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单质
化学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酸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2)树状分类法
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 分类的分类法。
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 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
盐酸(HCl) 硝酸(HN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The End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