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综述_何明珂
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概况研究(一)行业基本情况1、汽车物流概况(1)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信息等资源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需求的过程。
其中运输、仓储、装卸和搬运环节属于传统物流业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属于增值物流业务。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物流企业可以分为通用型物流企业和专业服务型物流企业。
前者可以提供跨行业的物流服务,涉及物流产品的种类较多;后者则是基于某行业产品的特性,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IT 物流、钢铁物流、石化物流等。
(2)汽车物流简介汽车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分支,是一个复杂程度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人才与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型行业,其涵盖汽车制造链条中的零部件、整车、售后配件以及废旧汽车循环等各个环节的实体流动过程。
汽车物流按运输产品类别可以划分为零部件物流和整车物流,其各自的特点和市场竞争情况如下:汽车零部件物流中,采购物流(入厂物流)和生产物流(厂内物流)是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体,售后备件物流目前处于成熟期,规模较小。
在整车制造厂商实行JIT 生产模式的情况下,整车制造厂商的零部件仓储环节由物流商或供应商执行。
为提高配送服务效率,物流服务商在进行零部件配送服务过程中,通常被要求直接将零部件运输至整车生产线边或指定消耗点,而零部件生产物流主要从事厂内生产线边和消耗点间零部件的配送、调配和整理。
因此,JIT模式下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联系紧密,功能交叉,公司在提供采购物流服务同时承担部分生产物流职能。
从市场规模来看,零部件采购物流和整车销售物流占比较高,但两者在运输复杂程度、货物类型和时效性要求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前者对管理和技术的要求要高于后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国外物流企业逐渐拓展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国内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也在多年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摸索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运作经验。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分析本文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销订货、仓储供货等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大众解决问题的相关物流管理策略,指出实现订单生产、单件订货、引入第三方物流、优化供货方式等先进的物流管理策略对提升大众公司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标签:单件订购排序供货第三方物流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体系汽车物流业务运作主要包括零部件的采购物流、入厂物流、整车与备件的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四大环节。
尤其是零部件入厂物流,既要与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节奏相匹配,又要协调庞大的供应商群体,最能体现汽车物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本文探讨的正是上海大众物流供应链环节中零部件入厂、物料上线部分。
目前,上海大众物流部门负责管理的零件品种达20000种,涵盖了POLO、SANTANA、SANTANA3000、GOL、PASSAT、TOURAN等六大类几十种车型,涉及到几百家配套厂供货商。
面对竞争空前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物流新技术,上海大众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并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就必须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发掘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原有物流体系问题分析1.产销沟通不畅,无法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尽管成立了合资的销售公司,但销售体系原来主要面向公务车用户,不能适应私人购车越来越多的市场环境;其次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存在向经销商压库现象。
当前客户购买汽车的个性化要求日益增多,而上海大众生产与销售的沟通协调问题,使得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偏离销售实际需求,各个销售点出现整车库存量居高不下的现象,同样各个整车生产厂附近也必须设立较高的零部件安全库存,这不仅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柔性。
2.CKD零件台套订货,缺乏灵活性,订货周期长由于上海大众的CKD(进口)件订购当时采用台套订购方式,只能以台套为单位订货,是以台套中库存量最低的零件为参考,无法兼顾所有零件的库存水平作出最优决策,造成同一台套中其他零件的高库存甚至产生呆滞物资,致使生产筹措阶段和运输周期变的很长,并占用大量库存资金、仓储面积,产生大量仓储费用、集装箱堆场费及滞箱费。
物流相关概念的综述
物流相关概念的综述作者:潘瑞玉来源:《物流科技》2009年第06期在国外,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至今已30多年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从各个角度探讨物流问题的文章很多。
由于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边缘学科,又是一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新型产业,导致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向和观点。
而所有专题研究的基础都是对物流相关概念的界定。
因此本文对近期国内外物流相关概念进行评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促进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物流物流概念的理解上,国内外物流学界普遍认为,所谓的物流活动古已有之,并非现代社会的新鲜事。
但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直到现代社会才出现。
物流概念自诞生以来,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多次变化。
物流形成的原因,国际学术界基本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产生的,即起源于人们对协调经济活动中物流及其相关活动的追求。
阿奇·萧(Arch Shaw)被认为是最早提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
他在1915年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
”这里,明确地将企业的流通活动分为创造需求的活动和物流活动。
第二种观点认为物流概念是因为军事原因而产生的。
1905年,物流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军事中被明确地解释。
詹姆士·约翰逊(JalYles C.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 F.Wood)认为,“物流(Logistics)一词首先用于军事”。
以上两种观点中所说的物流,其所出文献中使用的是不同的表述。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1] 何明珂. 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市场与电脑, 1999,(11)[2] WTO后的中国物流业[J]. 软件世界, 2002,(03)[3] 唐友三. 2003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回顾[J]. 电子商务世界, 2004,(Z1)[4] 王之泰,赵杨,张涵. 中国物流概览[J]. 软件世界, 2001,(08)[5] 余平. 共同的使命[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6)[6] 余平. 继往开来[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1) [7] 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 互联网周刊, 2002,(35)[8] 传统物流面临5大挑战——联邦快递谈中国物流[J]. 信息系统工程,2004,(08)[9] 会展信息[J].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6,(02)[10] 中国首届物流与采购行业新闻大赛在京揭晓本刊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新闻宣传贡献奖[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01)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1] 李苏剑. 钢铁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综述[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8(04)[2] 宋纪伟. 中小企业销售物流模式选择分析[D]. 昆明理工大学 2006[3] 韩影. 春雨公司汽车销售物流模式改进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1[4] 王福生. 天脊集团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与改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5] 李立伟. 制造业销售物流精益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07[6] 许钢. 宝钢销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东北大学 2008[7] 侍青发. 浅论驰骋集团销售物流[D]. 内蒙古大学 2007[8] 殷志宏. 钢材销售物流市场主体功能定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9] 邴吉云.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销售物流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10] 许炜琳. N公司烟草销售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1] 潘瑶. 低碳销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2] 赵道致,蒋宁. 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 2007(09)[13] 梅书荣. 对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14] 白思俊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5] (美) 多纳斯 (Donath,B.) 等,着.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6] 邱菀华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7] 陈荣,吴金南.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J]. 经济管理. 2005(09)[18] 杨艳玲,张远利.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 物流技术. 2004(07)[19] 张炜,张玉明,邵峰,张勇,孙泽.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方式的探讨[J]. 河北冶金. 2001(02)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499.15-18[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5(1):37-53.[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4[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5[1]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一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邓风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消除物流冰山 :获取利润之第三源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朱道力,龚国华,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7]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和物资管理,1998,(3): 20-24[8]高建兵,企业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明,物流科技,2000,(1):30-31[9]贺继红,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J],经济广场,2001, (2)[10]王怡、王莉,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方法一全面成本法[J],管理现代化,1998, (4 ) : 11-13[11]贺鸿鸣,物流成本的黑洞[J],现代物流,2002, (1): 20-21[12]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13]张珊,章文芳.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探析.财会通讯,2011,(1):136-137[14]沈波涛,张珍妮.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商业文化,2012, (4) :34-35[15]张佩璐.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高教论述,2011,(30):79-80[16]薄建军.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6. 9:33-34[17]吴晓靖.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 12:22-27[19] Dejonckheere,Measuring and avoiding the bull whip effect: A control theoretic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20] Richard Metters,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Journal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1997,15.[21]陈丹.基于供应链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一体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06[22][日]汤浅和夫.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孙玉生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6[23]陆薇.基于供应链的汽车物流改善.《物流技术》.2003,11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6[1] 崔介何.物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2]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9-56.[3] 许建平.对培育广州物流市场的再思考[EB/OL].[4] 深圳新闻网.“入仓即予退税”新政策助推物流发展[EB/OL].[5] 吴德群.“入仓退税”适应国际采购商全球配送[N].深圳特区报,2006-01-23.[6] 徐晓阳,饶欠林. 深圳盐田港出口监管仓的现状与发[DB/OL].,20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8]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 2005-12-06.[9] Wei Liu,Wenshun Li,Wendy Huang.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GDP growth in China[DB/OL].[10] Deng Mingran,Wang Hua. A government guarantee system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2006.[11] Goh,M,Ling,C.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 ,2003.[12] Chen Siyun,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antian port logistics[DB/OL].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7[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
物流系统网络化原理
Principles of Network of Logistics
原理的理解 1.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出发点是供应链的要求 1.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出发点是供应链的要求 供应链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资源组合体,本身就是网 络,供应链上的所有要素都必须形成网络,所以物流系统 要素也必须以网络方式存在,否则,无法与商流系统、信 息流系统、资金流系统等配合起来形成供应链。 2.物流系统化的对象包括所有物流系统要素 2.物流系统化的对象包括所有物流系统要素 供应链物流系统网络由经营网络、管理网络、业务运 作网络、设施设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共同组成,所有物 流要素都要以网络方式存在并发挥功能。
物流系统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01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48学时,2004.9.13.开始,每周3课时,西325教室
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好处
Advantages for Network of Logistics
1.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1.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通过物流系统网络化过程,将物流系统要素都组织成网络,就可 满足这一要求,物流网络支持生产和营销网络,并成为生产和营销网 络的一部分。 2.提高网络效率 2.提高网络效率 以点状存在的要素组成网络后,每个要素的功能都得以放大,整 个网络的功能大大强于各个孤立要素功能的总和。 3.提高要素的收益 3.提高要素的收益 同样的要素组成网络以后的功能更加强大,提高了要素的劳动生 产率,因而整个网络的收益更大,这同时也就提高了要素的收益。 4.抵御要素的风险 4.抵御要素的风险 企业的物流要素形成网络以后,就象组成了一条供应链,供应链 的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比独立的企业要强得多。
浅谈汽车零部件物流供应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面对进入者的增加,汽车行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也日益严峻。
JIT准时化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己被多数的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制造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零部件的创新改造也是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汽车物流一直被公认为物流行业最专业、最复杂的领域,包括从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四个部分。
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物流作为整个汽车物流的源头,在整个汽车物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影响着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和质量,还会涉及到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最终关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汽车物流按其所处不同环节可大体上分为零部件物流和整车物流。
零部件物流按照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流通顺序,又可将其分为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零部件售后服务物流。
在汽车所有成本中,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所占比例较高,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2,,因此,能否降低物流成本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制造业者的命运。
汽车被认为物流领域里最复杂的行业,在汽车物流所涉及的四大模块(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中,零部件供应物流,由于涉及的供应商和零部件数量较多等因素,控制实施难度也就最大,因此,如何突破现有模式,降低零部件的供应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汽车制造业在提升竞争力过程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与优化物流来获取利润。
供应物流作为汽车物流系统能够得以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如何优化供应物流来应对市场的挑战,成为各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基于JIT理论研究本文提出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方案对上万种汽车零部件如何组织有效的供应物流运作模式,突破现有运作模式,保证汽车生产线JIT的需求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汽车制造业在提升一竞争力过程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传统的商业模式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1 ($20,000,0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预测
制造 采购
经营 风险
供应链物流的需求
Logistics Requirements of Supply Chain
1.供应链的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 2.延迟制造导致供应链重心下移:B2C配送
3.零售商管理库存转向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4.降低供应链成本(Activity-Based Costing, DPP) 5.客户关系管理(CRM) 6.流程重组(Procedure Re-engineering, ERP,DRP) 7.持续补货策略(CRP)
传统储运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及其策略
对企业发展物流的建议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China
观念要先行,规划要配套,投资要慎重
鼓励多种治理方式的竞争(1→2 → 3 → m)
鼓励厂商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完善第三方物流发展所需的环境
一个工厂直送少数门店群 From one factory to few outlets directly A
多个工厂直送多个同样的 门店群 From several factories to same multiple outlets directly B
多个工厂通过配送中心送给多个同 样的门店群 From several factories to same multiple outlets via distribution centre C
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
第12卷第3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Vol 12No 32010年6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Jun 2010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10)03006510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王珍珍1,陈功玉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文章从灰色关联模型入手,计算了199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及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物流业各衡量指标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货运量的大小、国家线路运输总长度与制造业的发展关联程度较大。
制造业各衡量指标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最大。
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存在时间演化的趋势,从1995-2007年总体上存在M 型的波动趋势,由不协调往趋于协调又回到不协调状态。
制造业不同行业应该不断协调其与物流业的关系,做到物流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匹配。
关键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关联度;灰色关联收稿日期36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山大学年度笹川优秀青年奖学基金博士生创新项目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珍珍(),女,福建泉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功玉(),男,安徽滁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合作都表明当前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然而,制造业与物流业成功联姻!的案例在业内并非十分普遍,许多物流企业还在苦苦!等待制造业抛出的为数不多的橄榄枝。
那么当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发展对物流业都提出哪些需求?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的关联度和协调度进行测算,从动态的角度总结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为后期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一、论文题目:乌鲁木齐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二、课题研究意义: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认为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的“第三利润源泉流”.通过对物流的发展规划研究,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收入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毕业论文以乌鲁木齐市物流状况出发,对物流的利弊进行阐述,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着重研究,并对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要包括:1、乌鲁木齐市物流概述:描述本市物流的背景,概述其发展现状以及特征。
2、物流SWOT分析包括其在成本、价格方面的优势;管理水平不够,缺乏品牌效应方面的劣势;国内外市场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等方面的分析3、乌鲁木齐市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
与国内较发达地区相比,乌鲁木齐相当数量的物流企业没有现代物流的.观念,对物流业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搬运等范畴大部分企业都未使用高新物流技术,未能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
乌鲁木齐的总体物流成本和全国较发达地区相比较高。
4、乌鲁木齐物流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通过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综合物流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物流。
四、课题进度计划:20__年5月21日---5月23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题目,初步确定论文写作方向。
20__年5月24日---20__年6月1日: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0__年6月12日:提交开题报告。
20__年6月15日---6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
五、参考文献:1、《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马丁·克里斯托弗、何明珂、崔连厂、郑媛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01出版)3、《管理运筹学(第2版)》,韩伯棠主编,高教版。
4、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5、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__6、林荣清杨华俊,《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20__特刊P52-547、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研究.8、《应用统计学(第二版)》,作者:耿修林,谢兆茹编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分析
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分析张彤;于澎田【摘要】在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中引入第三方物流,是对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并协调优化,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为运营管理主体的供应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根据汽车生产的需求,通过对供应物流运作方式的重构,实现零部件运输合理化、库存最小化和上线准时化.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整车厂对零部件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避免一律采用准时制配送从而造成效率背反现象;整车厂要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结成战略联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高度互动协作,以防商业机密外泄;建立多方共享的信息平台,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0(024)007【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作者】张彤;于澎田【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100029;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9.22汽车零部件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有机结合的纽带。
[1]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汽车零部件物流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售后物流组成的,其中供应物流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被公认的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最关键环节。
一、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的体系结构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是指为迎合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将零部件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商运送到汽车生产厂家,为了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是集现代运输、存储、分拣排序、包装、产品流通及相关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管理。
[2]由于汽车制造企业所采取的是外协零部件、装配生产的模式,即一个整车或一个总成是由几个或几千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大部分来自于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供应的国产件和国外进口的散装(CKD)件,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体系是一个以汽车生产企业为主导,原材料厂商、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供应商的供应链系统。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进出口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进口现状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高端技术零部件、先进制造设备和配件等。
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进口零部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并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进口零部件还可以加速本土厂商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壁垒。
目前,高端技术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限制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其次是成本压力。
进口零部件通常价格较高,这增加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最后是贸易壁垒。
一些国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出口。
二、出口现状然而,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和品质问题。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中国的技术和品质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中国出口零部件的高端市场份额。
其次是国际贸易摩擦。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国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采取了限制措施,使得中国企业面临更大的出口压力。
三、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
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高端市场份额。
2.转型升级。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冲击,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降低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的风险。
3.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吸取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规范制定,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总之,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行业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技术升级、转型升级和国际合作,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典型入厂物流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概述 • 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类型 • 零部件入厂物流操作流程 • 零部件入厂物流优化策略 • 零部件入厂物流发展趋势 • 零部件入厂物流典型案例分析
01
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概述
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零部件入厂物流 是指将汽车零部件从供 应商运输到汽车制造工 厂的过程,包括零部件 的采购、运输、仓储、 分拣、包装、配送等环 节。
自营物流模式
总结词
可控、灵活
详细描述
自营物流模式是指汽车制造企业自己管理和运营零部件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物流过程 ,确保零部件的及时到达和质量控制。但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和运营能力,可根据生产计划灵活调整物 流计划。
03
零部件入厂物流操作流程
订单处理与计划制定
01
订单接收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存储和取货效率。
绿色物流理念的应用
01
02
03
环保包装材料
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 保包装材料,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运输方式和运输 路线,减少能源消耗和排 放,实现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
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零部件 和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 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 依赖。
06
零部件入厂物流典型案例分析
供应链协同
加强与供应商、制造商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的紧密 配合,提高物流效率。
05
零部件入厂物流发展趋势
供应链协同与整合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
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 效率。
A汽车公司入厂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A汽车公司入厂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逐渐加深,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形成。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与价格优势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企业的物流成本受到普遍广泛的关注,各大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优化物流结构、降低物流成本。
而入厂物流关系到主机厂上万种零件的供应,关系到主机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关系到供应成本的降低,因此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本文主要以A汽车的入厂物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实证和分析,以此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入厂物流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作业时间和周期,增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明了汽车入厂物流、入厂物流模式、路径规划和运输方式等理论概念;其次,通过针对A汽车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建立高效的入厂物流体系,使企业实现对汽车供应链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其中包括:仓库布局、库存管理;零件成本中物流费用分离;包装标准化:仓库布局优化等等方面。
本文的研究是在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旨在为A公司入厂物流体系优化,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A公司的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1、范围2、引用标准3、基本概念术语4、物流作业术语5、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术语6、物流管理术语前言物流是个传统行业,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已赋予它更新、更深的内涵和全新的概念,使物流业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阶段。
本标准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收入并确定了物流领域当前己基本成熟的145条术语及其定义,旨在规范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以适应物流业迅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内贸易局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海福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明珂邬跃牟惟仲何铁夫王耀球吴润涛张明刘志学李继东刘建新1.范围本标准确定了物流活动中的基本概念术语、物流作业术语、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术语、物流管理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亦适用于相关的法规、文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基本概念术语3·1物品Article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3·2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3物流活动Logisticsactivity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3·4物流作业Logisticsoperation实现物流功能时所进行的具体操作活动。
SGM入厂物流管理(MILK_RUN实施具体细节)v
车间内库示意图 外部仓库 不同的汽车厂商的外部仓库的功能和管理方式差异很大。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数供应 商距离汽车生产厂的距离决定的。上海通用的外部仓库只保持国产小零件和全部进口零件, 国产小零件库存大约在 2-7 天, 供应商按照上海通用的 E-schedule 系统发布的 PUS 单规定 的时间和地点交货。 而一汽大众则设立了具有 VMI 功能的中转仓库, 供应商可以租用其中 一块区域, 一汽大众会确定一个最大库存和一个最小库存, 供应商自行管理自己的库存数量, 而零部件在运送到一汽大众的生产车间之前所有权依然为供应商所有。 上海及附近的江浙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轿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上海通用公司 80%的
4
事实上,按照上海通用的经验,如果计划调度员能够严格坚持启发式规则,达到第二 个目的并不是特别困难。可以推测,丰田所以投入巨大精力来开发 AI 也是有企业政治因素 在内。毕竟系统自动作出的排序是很难被别的部门所指摘的。 以上 2 个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厂商的入厂物流规划,然而这 2 个因素又是 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当这 2 个因素有了很大变化后,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入厂物流系统 以提高企业绩效。 1.2 上海通用的入厂物流规划 上海通用的物流环境 上海通用的物流环境经过了 2 次大的改变,随之入厂物流系统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 这 2 次物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是赛欧车型的导入和烟台工厂的建立。 在 1997 年最初成立时上海通用只有一个车型,当时的线旁缓冲区和车间内库的面积 并不紧张, 零部件调入方式全部是采用 MRP 计划的方式。 随后上海通用导入了 GL8 商务车, 由于 GL8 和君威的底盘部件基本通用,因此并没有给物流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此时的物 流流程见图: 国外供应商 海关 成品库存
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精益智慧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企业员工可能对新的物流系统和流程存在抵触心理,导致执行不力或配合不足。对策:加强内部沟通 与培训,让员工了解新系统的优势和必要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适应变化。
CHAPTER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物流系统优化方案
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物流运作的自动化、信 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CHAPTER 06
优化方案实施的效果预测与 评估
优化方案实施的效果预测
提高物流效率
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设备和系统 ,优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运作的准确性
和效率。
增强供应链协同
通过与供应商、生产商等上下游企业建立 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
业,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降低库存成本
物流配送与运输
通过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选择高效 运输方式等手段,提高物流配送效 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精益物流的优越性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精益物流追求流程的简化和优化,通过消除 浪费和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库存等方式,降低企业 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提高质量
增强灵活性
精益物流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有助于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精益物流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供应商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采购流程等 ,实现供应商端到端的精益管理, 提高采购效率和成本控制。
库存管理
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如实时 库存跟踪、需求预测等,实现库存 水平的合理控制和有效降低。
生产计划与排程
运用精益生产理念,优化生产计划 和排程,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
东风日产——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
4.1调达物流主要流程图
4.2两种调达物流模式
• 调达物流主要包括两种物流模式:供应商同步供货和循环取货。
供 应 商 同 步 供 货 模 式 针对距离主机厂8公里以内的供应商。即零部件在供应商处按照东风日产的生产顺序
——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
将供采应购 商•、同取步货供、货运:输牵、引交车货和组、专织空用容卡好器车回。入收等厂所有物都流纳入,交货可管控以,落大实幅责任度,从缩而加短强了产对品风险生的控产制力周度期,降、低了降货损低率。物流成 本、提高供应 链 1调、达你物认流为信的物息流平敏行台业捷系怎统样性:?和 柔 性 , 已 成 为 汽 车 企 业 增 强 供 应 链 竞 争 能 力 的 重 要 环 节 。
东风日产
——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
一、东风日产
公司全称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简称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简介
东风日产Logo
东风日产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 日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创立于2003年6
月9日,拥有广州花都、襄阳和郑州三个工厂,总部位于广州花都,年生产汽车100
万辆,员工人数接近10000人。
4、风险控制力度较差 针对距离主机厂8公里以内的供应商。 供应商同步供货:牵引车和专用卡车。
调即达委物 托流第信三息方平物东台流系公风统司:上日门取产货再柔送货性。 生产的诸多物流要素,如零部件需求量、到货时间、需求频次、 主风机险厂 控要制面力运对度众增输多强的,与仓货库损配,率配降送送低管、理难空度大容,配器送效的率较循底,环及时利性较用差。等构成了零部件入厂物流复杂的供应体系。东风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会长:何黎明常务副会长:戴定一专职副会长:崔忠付(兼秘书长)周林燕任豪祥兼职副会长(按姓氏笔划)马士华王佐王宗喜叶伟龙龙军生刘秉镰冯耕中任兴洲朱道立何明珂陈文玲陈功玉陈宏李厚圭李雄汪鸣沈绍基宋则宋远方张锦吴瑜章吴耀华杨赞洪水坤海峰翁心刚黄有方缪立新鞠颂东李凯中国物流学会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全国性物流学术研究组织,由承担物流教学、研究任务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自愿组成。
总部设在北京,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学会是国内最早开展物流研究的学术团体,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经济理论、物流管理科学和物流科技现代化,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为主要工作内容。
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和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物流研究会,2001年更为现名。
学会更名以来,顺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形势,在学术研究、政策建议、人才培养、行业标准、规划咨询、科技创新、新闻出版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等活动,以及《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和《中国物流课题报告》等出版物,已形成定期“品牌项目”。
学会牵头组建了“全国物流研究机构协作网”,聘任了“特约研究员”,与各级政府物流工作主管部门、物流企业和园区、相关的行业协会,以及物流教学、研究、新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具有多方面的工作网络和较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学会与美、欧、日、韩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同行有经常性学术交流机制,与许多国际物流组织有广泛联系与合作。
何黎明简历何黎明,男,满族,黑龙江人,1954年1月生,1972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高级经济师。
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统计系,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MBA)。
历任国家物资部人事司副司长、国内贸易部人事司副司长、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总经理、诚通集团东方金属分销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综述□现代物流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7期何明珂,张屹然(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048)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与价格优势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企业对物流成本越来越关注,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开始致力于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持续改进。
而入厂物流关系到主机厂上万种零件的供应,关系到主机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关系到供应成本的降低,因此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理论研究(模式、网络模型、信息技术应用)和案例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建立研究体系,对近年来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领域的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相关科研及从业人员更为清晰、深入地了解该领域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入厂物流;综述;汽车;零配件中图分类号:F2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1)07-0031-06一、引言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汽车工业始建于1953年,1992年突破了100万辆的规模,2001~2008年平均每年跨越一个百万辆台阶,发展迅速。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从容应对,汽车产销进入月均超过100万辆的全新阶段,突破千万辆大关,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根据目前的趋势进行分析后认为,汽车产业在未来十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1]随着汽车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及价格优势成为每个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企业对物流成本越来越关注,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开始致力于自身物流系统的优化和持续改进。
而入厂物流关系到主机厂上万种零件的供应,关系到主机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关系到供应成本的降低,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2.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定义关于入厂物流的定义,被广泛认可的是波特(Michael E.Porter)1985年对入厂物流的定义:入厂物流是连接(一级)供应商与装配企业之间物料供应的重要活动,是企业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中是增值的五大主要活动之一,被定义为“接收、存储并为生产提供资源的相关活动,包括物料的搬运与存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及物料容器返回供应商等活动”。
[2]3.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在汽车制造这条供应链上,汽车制造企业处于核心地位,扮演整个供应链的支配角色,而零件入厂物流则扮演支持的角色,因此研究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时不能将该阶段完全独立出来进行研究,而是应该在汽车制造企业制造理念、生产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优化。
目前在汽车制造业,被认为最理想、最有效率、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以准时制(Just In Time,以下简称JIT)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模式。
JIT一词最早由丰田公司的领导者大野耐一提出,随着丰田汽车的最佳实践被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所关注,JIT精益生产模式也被汽车企业所广泛使用。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的劳动与浪费,在市场竞争中永无休止地追求尽善尽美。
JIT十分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视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对物流的控制,主张在生产活动中有效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
JIT 以订单驱动,通过看板,采用拉动方式把供、产、销紧密地衔接起来,使物资储备、成本库存和在制品大为减少,提高生产效率。
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的浪费,进而暴露出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汰淘、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与提高控制的目的。
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准时生产。
[3]二、文献来源与分析1.文献资料来源为了研究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领域最新的成果及趋势,本文选取了《汽车工程》、《汽车技术》、《中国物流与采购》、《工业工程》、《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与管理》、《软科学》、《管理世界》等八种核心期刊中的相关文献并以此作为研究起点。
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核心期刊中关于该领域的文献较少,但在非核心期刊中仍有一些被引用较多的相关文献及硕士博士论文。
因此,本研究的文献资料选择了国内核心期刊、文献引文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共55篇。
这些文献大都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代表了当下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
文献检索的时间跨度为11年,从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
2.文献时间分布特征将所选取的55篇文献按照发表时间进行统计,显示了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的发展特征(见图1)。
由图1可以发现,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2000~2003年,随着汽车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使该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
2004~2005年为一个平淡期。
2006~2009年,随着汽车产业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该领域又进入显著增长期,文献数量连续三年超过历史最高纪录。
到2010年,文献数量有下降趋势。
3.文献来源分布特征将所有文献按照来源进行统计(如图2所示),在55篇文献中,有31篇来自学术期刊,占56%;有24篇来自硕士和博士论文,占44%。
进一步分析,其中有核心期刊文献13篇,一般学术期刊文献18篇,硕士论文23篇,博士论文1篇。
可以发现,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献较少(如图3、图4所示),因此认为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质量还不够高,没有受到学者们应有的关注。
但从图5可以看到,在研究该问题的硕士博士论文中,除一篇外均来自“985”、“211”大学,且作者多为曾经在汽车制造企业实践过的学生。
综上,由于该问题涉及的对象(汽车制造厂入厂物流)具体而复杂,因此该问题更容易受到有汽车制造企业实践经验的研究人员的重视。
三、研究分析为了对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本文建立了该领域的研究体系。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入厂物流的模式研究、网络模型研究和技术研究,而其中模式研究又包括供应链驱动方式研究、物流主导方研究及具体入厂物流运作方式研究三个方面,网络模型由该网络的路径及仓库或中转中心组成,即由“线”和“点”组成。
如图6所示。
1.入厂物流理论研究在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研究中,多数文献对零件入厂物流的理论进行了研究。
研究大多以供应链管理理论、网络规划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对入厂物流的模式、网络规划及信息技术进行研究。
(1)入厂物流模式研究较早提出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模式并被广泛引用的是哈森(Harrison A.),他于2001年通过对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沃尔沃、雷诺—尼桑、通用—菲亚特等汽车公司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了几种主要的入厂物流运作模式:第一种,供应商送货,运输费用、成本、保险等均包括在产品价格中;第二种,主机厂自行从供应商处集货,然后送到联合中心,用拖车送到主机厂;第三种,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把从供应商处集来的货物送到中转仓库,然后按照主机厂的要求进行喂料;第四种,链式物流,主要适用于挂车进行的远距离运输;第五种,供应商园区,即在主机厂附近建立供应商仓库;第六种,组件运输,即供应商不是提供单件产品,而是在工厂组合生产后运输到主机厂。
图2文献来源分布硕士博士论文44%学术期刊56%学术期刊硕士博士论文文章数量252015105图3文献来源构成核心期刊一般学术期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108642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639993471图12000~2010年国内研究发展特征引用数量4文章数量图6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体系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供应链驱动方式物流主导方具体运作方式路径(“线”)仓库(“点”)模式网络模型技术图4期刊来源构成企业导报汽车与配件商场现代化物流技术与应用上海汽车汽车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技术经济企业物流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技术汽车工业研究中国储运商业时代工业工程文章数量6543210图5论文来源学校分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文章数量43210近年来研究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模式的学者较多,在哈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入厂物流模式,包括供应链驱动方式、物流主导方及具体入厂物流运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4]、[5]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入厂物流模式研究进行综述。
第一,供应链驱动方式研究。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JIT 精益生产模式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应用,为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减少库存,汽车制造企业由原来的面向库存生产(Made to Stock ,MTS )转变为面向订单生产(Made to Order ,MTO ),因此基于需求拉动的供应链驱动方式的研究成为主流。
1983年,蒙登(Monden ,Y.)在丰田生产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中,结合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实践,首次提出了面向订单生产。
[6]马蒂亚斯(MatthiasHolweg)于2002年研究了订单拉动的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系统,提出尽管拉动式的入厂物流系统运输成本较高,但却使供应链总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7]、[8]、[9]、[10]目前,几乎所有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论文所提到的汽车零件入厂驱动方式都为主机厂需求拉动。
但根据供应链相关理论,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各成员运营管理能力及难度不同,完全的拉动式供应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石国强于2009年提出的。
他认为,采用汽车主生产计划产生物流需求计划,再加上看板生产产生物流需求,两者共同预测物流需求,指导原材料采购规模和数量的推拉混合驱动方式,可使入厂物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更低的成本及更高的质量。
[11]第二,入厂物流主导方研究。
传统的入厂物流模式是一种多方参与、条块分割的非整合模式。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料计划,将送货要求发给各个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送货,并将运输费用包含在物料的采购价格中,即采用到岸价。
上线部分传统上属于厂内物流,一般都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的物料搬运部门在缓冲区接收并存放,由各短驳车队送来的物料,在生产线需要时送到线边。
这种传统的方式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仓储、运输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低。
[12]2003年以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同时传统的入厂物流模式成本很高,效率较低,因此一些文献提出,汽车零件入厂物流应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