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政治文化中心》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政治文化中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ca93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b.png)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课后作业:布置与政治文化中心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政治文化中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文化中心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还包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判断题:判断以下城市是否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b.选择题:选择正确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
c.简答题:简述政治文化中心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讲解政治文化中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政治文化中心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认为政治文化中心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b.请举例说明我国其他城市是否有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政治文化中心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特征。他们对政治文化中心的认识可能还较为模糊,但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能够对政治文化中心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兴趣,但可能对政治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fa5e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a.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1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对我国首都北京的深入了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北京在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北京,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其在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京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北京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北京的具体案例,如名胜古迹、城市规划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文化内涵。
4.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京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北京的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查阅关于北京的资料,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
地理:8.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地理:8.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9bacb5ddcc1755270622082e.png)
地理:8.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北京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和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预习内容: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生阅读分析课本23-24页:①“北京市略图”,②“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及文字;地理图册P4页寻找北京的位置;P20页页③“北京市全图”,讨论并归纳出下面问题:1、海陆位置——_______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海,与______省和______市接壤经纬度位置——北京大致位于北纬______度,东经______度;相对位置——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2、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北京的气候类型,回忆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夏___,春秋____,冬季_______,夏季________。
3、北京的地势特征是西部和北部______,东部和南部______.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4 找出北京的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等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 北京是新中国的_____,是全国的______ ______中心,也是____________中心. 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
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
2 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
北京的_____最多、_____机构最多、_______馆最多 __________团体最多……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北京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北京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和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预习内容:三、历史悠久的古城1 请学生阅读教材“历史悠久的古城”和阅读资料,并思考两个问题:北京的旧城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2 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又为它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在从古至今北京的发展中,自然环境一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看一看水源对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的影响._________是造成历史上北京城市不断向北迁移的原因3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先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4 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的利用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利用”与“保护”的“度”四、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1 指导学生阅读图“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城市空间以___为中心向____扩展,兴建了许多______,还建设了一批_______.由_____和_______组成的_______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2 ①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②北京不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发达的公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快捷、方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89b9e7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首都北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北京作为国家、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北京城市职能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北京作为国家、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作为国家、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天安门、故宫等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回顾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作为国家、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下《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下《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009e2f976a20029bd642db1.png)
人教版地理八下《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地理位置的评价;2.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教材分析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因此说,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的未来发展趋向。
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
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作为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
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9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9](https://img.taocdn.com/s3/m/399fb37d43323968011c92b0.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29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29](https://img.taocdn.com/s3/m/495acf4ce87101f69e31956e.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起伏,,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有关北京的景观图片,如鸟巢、故宫等。
提问:图中的这些景观位于我国的哪一个城市?学生答:北京。
承转: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二、自然环境“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地理环境。
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fdf7a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2.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我国首都北京的全面介绍,使学生了解北京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对北京作为政治、文化、教育、科研中心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北京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京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难点: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教育、科研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北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城市职能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特殊地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京的发展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资料。
2.准备北京地理位置、城市职能等的相关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特殊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析北京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发展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8ab4a0b1c59eef8c7b4da.png)
八年级地理《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教学设计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教材选择以北京为例,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地理位置范围的认识,同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是能够利用资料说明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这来两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二、本节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建设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的成就。
2.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点,并尝试多角度的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对城市职能的认识;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而言,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在利用表面信息挖掘更深的隐性知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方法,特别是在利用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总结等方面,显得尤为薄弱。
全面地概括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二、教法提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不以单纯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强调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的建立,重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北京及其2008年奥运会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帮助学生养成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认知习惯,培养处理各种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_30](https://img.taocdn.com/s3/m/d4d50e57aa00b52acfc7caae.png)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北京)
二、新课讲授
(一)政治中心
1、城市符号
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2、北京概况(面积、人口)
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
4、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城市职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2f77ceee06eff9aff807e7.png)
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5.的交通
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公路密度是全国最大的,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归纳: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为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未来的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请大家阅读图6.1“市略图”“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有意识的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地图上信息的提取、认定和加工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从感性上认识的悠久历史和的现代化。 让学生明确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加深对首都的热爱。
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元、明、清各代在此建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因此说,北京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
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
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
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
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学思考题: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8、北京猿人早在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9、北京最早称为。
10、北京旧城形成于、两代,建筑排列成状,城市格局成“”字轴线形。
11、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
12、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有:、、、、等教学过程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板书)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1.填空(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2.判断(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答案:1.(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华北(4)40°N 116°E2.(1)×(2)×(3)×(4)×(5)×3.(1)C (2)CD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提问,学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