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合集下载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湿疹经验集锦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湿疹经验集锦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湿疹经验集锦1 ⽥素琴⽼中医⽤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疹经验中医称湿疹为湿疡,是由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营卫失调,⽓⾎不和所致的⼀种疾病,症见肌肤起丘疹,红斑,⽔疮,脓疮,甚者溃烂滋⽔,结痂成⽚,⽓味腥臭。

该病好发于头⾯及四肢部位,不仅影响⼯作和学习,⽽且也有失美容,病者⼗分痛苦。

对此病的治疗,⼀般⽅法很难奏效,笔者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意在清肝胆之热,祛湿解毒,每获良效。

余在临床,曾治疗⼀⽼翁,因过⾷鱼腥,⽽致头⾯红肿,数处滋⽔不⽌,瘙痒异常,⼤便燥结,⼩便短⾚,⼼烦不安,不思饮⾷,双眼睑⽔肿,垂闭不开。

经多⽅医治,效果不显,邀余诊视。

视其⾆质红淡,苔⽩,⾆边有齿痕,诊其两脉⽞滑⽽数。

余认为此证素体肝胆热盛,饮⾷不节,湿停热蕴,结于中焦,复感风邪,风热上饶,则有上述脉证。

随继以龙胆泻肝汤治之。

越4⽇复诊,头⾯红肿尽消,滋⽔全⽆,⼤便通畅,⼩便量多,病情基本痊愈。

继⽤前⽅9剂,患者痊愈⾄今未发。

治疗此种疾病,龙胆泻肝汤尤其独特的疗效。

其理,我认为是治疗肝胆之本,其次,以外治法,中药煎汤冷湿敷,也不可忽视。

内外合⽤⽅能奏效迅速。

2 ⽯志超教授治疗顽固性⽪肤病经验顽固性⽪肤病是指临床⽪损严重,缠绵不愈,反复发作,极难调治的⼀类⽪肤病。

包括银屑病、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炎、天疙疮等等。

⽯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出⾝于五代中医世家,从医30余年,以擅治疑难杂症⽽著称,尤其是对从 “毒 ”⽴论治疗顽固性⽪肤病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地领悟,今撷精粹其精粹⽽论之。

从毒⽴论顽疾皆由毒作祟“毒 ”的概念⾮常⼴泛,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都程度不同地与 “毒 ”有着密切的联系,⽽“毒 ”作为⼀种特殊的致病因素则格外引起古今医家的⾼度重视。

就⽪肤病⽽⾔,其病因除病毒如丹毒、梅毒直接侵袭外,⼤多数是由六淫等外邪侵袭,留恋肌表所致。

因此治疗⼀般性⽪肤病多采⽤疏风解表等⽅法使病邪从表散⽽解。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试试民间偏方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试试民间偏方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试试民间偏方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很多人都深受其害,这是一种易反复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层人群的疾病。

不少人在患上湿疹之后,采用一些偏方进行治疗,但是这些偏方治疗湿疹是否真的有效?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湿疹有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分,什么是湿疹最佳治疗方法?名老中医强调:湿疹的治疗要根据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验方如下:1.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

冶慢性湿疹效佳。

2.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3.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4.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

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3次。

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5.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6.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纱布包扎,1日1次。

7.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8.滑石、炉甘石各50克。

冰片lO克,艾叶15克。

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9.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

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

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

香油调搽。

10.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

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

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11.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t0分钟。

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12.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

6.温阳除湿水剂
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艾叶15g,大风子20g,威灵仙30g,红花15g,地肤子20g,苦参20g。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0ml,温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双手忌直接接触食物和各种洗涤用品。
“湿性重浊黏腻”,“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之,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掌跖失于温润,湿邪因而停滞,局部气血瘀闭,肤络不畅.肌肤失养而成本病。故以温通经络、除湿润肤为治疗大法。方中牛川乌、生草乌、艾叶、大风子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其中川草乌、大风子还有除湿作用;威灵仙通行卜二经络且祛风湿;红花活血通络;地肤子、苦参除湿止痒。诸药相配,则阳气至,经络通,气血畅,湿邪除,肌肤自然润泽。
根据湿热、脾虚、湿阻、血虚风燥、瘀毒积聚等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三焦湿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共辅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使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马齿苋、甘草等均有抗过敏作用。诸药配合起到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相得益彰,疗效稳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治疗慢性湿疹,这张中医好方只做两件事!做完了,病就好了

治疗慢性湿疹,这张中医好方只做两件事!做完了,病就好了

治疗慢性湿疹,这张中医好方只做两件事!做完了,病就好了(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本文理论依据:《中国药典》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到了夏季令很多人备受其苦的湿疹。

不过,我们要说的,专指慢性湿疹。

闲言少叙,先把一张好方告诉你。

通过此方,我们可以了解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湿疹治疗的独特理念——准备生黄芪15克,当归、赤芍、丹参各12克,人参、苍术、白术、茯苓、桃仁、红花各9克。

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即可。

每日一剂。

服用前最好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列位看官,此方针对的是慢性的湿疹患者。

那么,慢性湿疹患者是什么表现呢?一般来说,就是皮肤粗糙变厚,患处和其他部位的皮肤界限明显。

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反复抓挠,皮肤表面已经出现了抓痕、血痂。

这样的患者,比较适合用上面这张方子。

其实,说起来,湿疹发展到这一步,也真真让患者们受罪了。

皮肤表面影响美观不说,瘙痒之苦更是难以忍受。

具体来说,这种情况的形成,就是导致湿疹的湿热之毒蕴集在皮肤表面,日久耗伤阴血所形成。

为了调理,我们需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把湿热之毒化掉。

第二,养血、活血并凉血,从而让患处有新血滋生。

只有这样,病情才能有转机。

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上面这张方才展开了一场工程浩大的去湿疹、活气血、救皮肤之业。

第一步,去湿热。

怎么去?我们看到黄芪、人参、苍术、白术、茯苓五味药。

经常看我们“精诚名医汇”的朋友应该了解,这苍术和白术,都是健脾、助运、化湿的能手,经常在一起联手,起化解中州湿邪的作用。

茯苓则擅长泻脾湿。

这三味药从健脾燥湿和利湿的角度入手,注重将产生热的根源——湿邪化解。

湿邪既去,热则无以生。

这一点,对湿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而黄芪和人参的加入,功在益气和养阴。

而且,两者都入脾经,可以配合前面的几味药来产生作用。

有了足够的气做推动,湿热才有化解的动力。

这一点,想必看官是不难理解的了。

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_儿童保健

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_儿童保健

湿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该病给很多患者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不便,为了治疗这种顽固湿疹,患者需要有耐心以及信心。

那么,中医怎么治湿疹呢?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1、黑鱼头:用黑鱼的鱼头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后用麻油拌了涂在患处,效果挺好的。

2、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

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

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3、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5、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6、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7、取轻粉,密陀僧,冰片,雄黄,硫黄,蛇床子,黄柏,地肤子,苍术,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

适用于顽固性湿疹。

8、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陈6克、黄芩6克。

水煎服。

每日一剂。

9、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10、全虫方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大黄)15克。

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

湿疹的原因1、环境因素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患有湿疹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患上湿诊后不仅影响外貌,同进还会出现瘙痒的病症,对于患者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所以大家都相快速的治好湿诊。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中医治疗湿诊的一些药方,同时也希望给患者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湿疹中药治疗一、湿疹中药方-血热外感湿疹病症: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那么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那么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用法:浓煎,分三次服。

三剂为一个疗程。

疮愈后那么停服,未痊愈可续服三剂。

如经数月或一年后再发时,可照方再服湿疹按语: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败毒而消肿;生地、黄苓、黄柏、连翘清热凉血泻火,并能燥湿;土茯苓、白藓皮祛风除湿;蝉蜕、荆芥疏风散热。

二、湿疹中药方-胃经积热湿疹病症: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枯槁,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本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

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喻文球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荟萃

喻文球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荟萃

Ch e n Pa n
Xu Xi a o g a n g
Ya n Z h a n g r e n 。
Wa n g T i n g Yi J u n
( 1 . T h e T h i r d S u r g i c a l D e p a r t me n t o f t h e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CM,Na n c h a n g 3 3 0 0 0 6;
光明 中医 2 0 1 4年 6月 第 2 9卷 第 6期
C J G MC M J u n e 2 0 1 4 . V o l 2 9 . 6
・1 1 4 9・
【 薪 火传 承 】
喻 文 球 教 授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经 验荟 萃
王 万春 张世 鹰 陈 盼 徐 小港 严 张仁 王 婷 易 军 摘要 : 文章对名老 中医喻文球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借鉴现代研究进展、 心理疏导、 饮食调护等
Cl i ni c a l Ex pe r i e nc e o f Pr of e s s o r Yu W e nq i u’ s o n Tr e a t i ng W i t h Ch r o ni c Ec z e ma
Wa n g Wa n c h u n‘ Zh a n g Sh i y i n g
喻 文球 教授 为 全 国第 三 、 五 批 老 中 医药 专 家学 术 经验 继 承工作 指 导 老 师 , 从 事 中 医外 科 临 床 、 教学 、 科
循经 外 发 , 搏 于肌 肤而 发 ; 或 因情 志 内伤 , 肝 气郁 结 , 肝 脾不 和 , 肝胆 疏泄 不 畅 , 脾 胃运化 失 职 , 湿热 邪毒 内生 ,

名老中医苏忠德丹栀逍遥散治疗湿疹的经验

名老中医苏忠德丹栀逍遥散治疗湿疹的经验

健 脾 、止血 ;地榆 炭 凉血 止血 ;旱 莲草 养肝 益 肾 ;仙鹤 草 收 敛止 血 ;陈皮 、木 香 、甘 草健 脾行 气兼顾 其本 ;酸 枣仁 养 心益 肝 、敛 汗 ,诸 药合 用具 有标 本 兼治 的作 用 。
作者 简介 :苏 敏 (1982一 ),女 ,回族 ,河南 周 口人 ,河 南 中医学 院 ()7级研 究生 。 (本 文 校 对 :马 春 芬 收 稿 日期 :2009—08—20)
仁 8g,防风 lOg。6剂 ,每 Et 1剂 ,水煎 服 。2009年 7月 达 皮 毛 ,浸 淫 肌 肤 而 发 病 。 方 用 丹 栀 逍 遥 散 加 钩 藤 以
10 日复诊 ,诉 药 后皮 肤 瘙 痒 现 象 减 轻 ,大便 两 日一 次 , 泻 肝 热 ,熟 地 滋 阴 补 血 ,白 鲜 皮 、地 肤 子 、路 路 通 、土 茯
病 ,反 复 发 作 ,缠 绵难 愈 ;津 血 同源 ,血 虚 则 津 液 亏 乏 , 苔薄 黄 ,脉 沉 弦 。证属 肝脾 血 虚 ,治 宜 疏肝 健 脾 。方 用
肠道 无 以 滋 润 ,则 大便 干 结 ;肝 具 有 调 节 血 量 的作 用 , 丹栀 逍遥 散 合保 和 丸 化 裁 。处 方 :当归 1以致 肝 郁 血虚 ,脾 失健 运 。肝 主 意则 身上 发痒 ,本 次又 出现手 掌 脱皮 发 痒 ,纳 差 ,挑 食 ,
藏 血 ,肝 血 不 足 ,血 虚 风 躁 ,湿 热 内 蕴 ,袭 于 肌 肤 而 发 不喜 欢 吃青 菜 ,二 便 尚正 常 ,睡 眠不 安 ,流 涎 ,舌 质 红 ,
皮肤 湿 疹 ,以手 掌 及 手 臂 上 皮 肤 为 主 ,红 斑 成 片 ,皮 肤 皮 lOg,炒 栀 子 lOg,熟地 15g,钩 藤 lOg,白鲜 皮 lOg,

阴囊湿疹久治不愈 老中医推荐一验方

阴囊湿疹久治不愈 老中医推荐一验方

阴囊湿疹久治不愈老中医推荐一验方*导读:笔者曾患阴囊湿疹多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后经一位老中医推荐一则验方,只用药几天就收到明显疗效,在此推荐给大家。

具体方法是:……
笔者曾患阴囊湿疹多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后经一位老中医推荐一则验方,只用药几天就收到明显疗效,在此推荐给大家。

具体方法是:取干紫苏叶共150克,其中100克水煎取液,浸洗患处;剩余50 克在铁锅上炒干,研为细末,涂擦患处,每日1~2次。

一般用药3~5天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可获痊愈。

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属中医肾囊风范畴,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皮肤病。

此病瘙痒严重,渗出流滋,常反复发作。

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

饮酒吃辣或睡眠不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湿热与风邪外袭及阴部不洁等所致。

冶宜清热祛湿,祛风止痒。

方中紫苏叶又名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叶含有挥发油、脂肪、维生素B.、紫苏醛、精氨酸、丁香油酚等成分。

其味辛,性温,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清热解毒,外洗可散热止痒,收敛除湿。

故治疗阴囊湿疹可收到较好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用荮液洗浴后,局部皮肤应擦干,保持
清洁干燥,并卧床休息O.5~1小时,仰卧位屈膝两腿分开,并将阴囊抬高,充分暴露,保证充足睡眠,勿过劳,禁用手搔抓、热水烫洗或用刺激性洗涤物,戒烟酒,忌食辛辣、牛羊肉、鱼虾等食物。

(萧旭)。

慢性湿疹的中医治验 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慢性湿疹的中医治验 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慢性湿疹的中医治验
湖南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医语】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皮肤起疹、瘙痒、溃烂、流水反复发作,常年不断,病程几年或十数年,患者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脾主湿,肝主风,因此,治疗此症应从脾、肝着手。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一】
案例一:苏某,男,9岁。

自出生3个月起一直患慢性湿疹,皮肤溃烂流水,长年中西医治疗不愈。

察其舌淡苔白,脉细弦。

夏远录教授予以: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刺蒺藜、防风、生首乌、木鳖子、乌梢蛇、狼毒、当归、生地、赤芍、乌梅等中药煎服两月后,皮疹消退,溃烂、流水症状消失而愈。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二】
曾某,女23岁,慢性湿疹十年,以面部、右手小指掌处全是渍烂较多,皮烂流水不断,亦经多处中西医治疗.同样用上述中药疏风祛湿方治疗三个月而愈。

中医名家温阳健脾治湿疹医案

中医名家温阳健脾治湿疹医案

中医名家温阳健脾治湿疹医案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数患者都会感觉到瘙痒和不适。

中医经验认为,湿疹是由于人体体液代谢失调、脾胃功能不佳、气血运行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因此,治疗湿疹需要温阳健脾、理气活血的方法。

以下是中医名家温阳健脾治湿疹的医案:
患者李某,男性,26岁。

反复发作湿疹已有5年之久,瘙痒难忍,多次用药效果不佳。

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气血淤滞。

治疗方案为温阳健脾、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药方:当归、黄芪、山药、炙甘草、白芍、川芎、红花、桃仁、木香。

用法:将以上药材浸泡于适量白酒中,密封放置一个月以上,每日饮用一次。

治疗期间,李某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寒凉食物,多食用温性食物。

同时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一个月后复诊,湿疹症状消失,皮肤逐渐恢复健康。

以上是中医名家温阳健脾治湿疹的医案,希望对患有湿疹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但是请注意,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1 -。

耿立东教授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耿立东教授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70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8月第8期I n 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82019总的来说,脑卒中后眩晕以大气不足,内陷于下,清阳不能出上窍,气虚不能运行血脉,气虚血瘀导致。

气虚与血瘀互相影响,使病情反复,缠绵不解。

2升陷汤升陷汤是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的代表方剂,方药组成为“生箭英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方中以黄英为君,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张氏认为黄英“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有“与胸中大气同气相求之妙用”,其补气之力虽不及诸参,但常于补气升阳,补肺健脾以助大气;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为少阳经引经药,能引下陷的大气自左上升;升麻味辛甘,性微寒,主入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能引下陷的大气自右上升;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经,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行。

柴胡、升麻、桔梗三味药配合君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恢复大气斡旋气机的功能,使清阳出于上窍,气行则血行,瘀去络通。

方中黄英用量犹大,“气有余便是火”,于是佐以甘寒凉润的知母以防气壅生热%全方虽只有六味药,但寒温并用,补升同用,意在药简力专升提大气,恢复其斡旋气机的功能。

3典型病案鲍某,女,62岁,主因“眩晕间作1年,加重1月”于2017年10月5日就诊。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口眼嚅斜、语言不利症状,遂就诊于某医院,査颅脑MR示:新发梗死灶。

诊断“脑梗死”。

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出院后眩晕间作,余无不适,1月前无明显诱因眩晕症状加重,为寻求中医治疗故来就诊。

刻诊症见眩晕,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口干口渴,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无口眼嚅斜、饮水呛咳等症,纳少,寐欠安,二便调,舌暗苔薄.脉沉。

复查颅脑MR示:陈旧性脑梗死,无新发梗死灶。

颈椎正侧位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大气下陷,气虚血瘀证。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湿疹验案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湿疹验案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湿疹验案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因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主要治疗方式多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及口服抗组胺剂药物等。

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标签:慢性湿疹;名医经验;黄永生Professor Huang Yongsheng’s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Jia Yun-luo1,Li Zheng1(1.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2.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黄永生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国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

黄永生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慢性湿疹中遵循“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治疗原则,运用四物汤加减养血润燥,辅以祛风止痒药治疗慢性湿疹每获良效,现将典型医案分享如下。

1 医案一李某,男,38岁,就诊日期:2016年11月1日。

主诉:双下肢丘疹瘙痒10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红色丘疹,瘙痒,红肿伴渗出,反复发作,每于季节更替加重。

1个月前,上症加重,皮肤瘙痒剧烈伴局部皮肤增厚,抓伤后有渗出。

易怒,微怕凉,偶耳鸣,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尖红,体青紫瘀暗,苔薄,脉弦细。

既往史:乙肝10年(小三阳);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毒疮,血虚风燥证。

名方治湿疹

名方治湿疹

名方治湿疹重症湿疹好心烦,苍滑汤方服之安方药:苍术15克滑石15克泽泻10克黄柏10克白芷10克蝉蜕10克??主治:适应于湿疡(类似于湿疹)加减:1,皮肤痒甚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2,滋水流溢较甚加重苍、滑、泽用量;3,红肿较甚重用黄柏。

??尝记四年前,一老病人来诊所,急迫问余:''湿疹能治否’’余答:'能。

’问其情况,病人云其侄儿因湿疹甚是严重,住市某家大医院治疗岡效反愈发弥重,余嘱带来看看。

翌日家人陪其来诊,观其男孩年仅十八岁,体重却超二百二十斤,幼年至今曾犯湿疹数次,易反复,今入院治疗月余,药用美能(甘草酸苷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米等等,愈发加重。

刻诊:头面胸腹四肢遍布丘疹,其痒剧烈,连合成片,滋水流溢不止,头面肿甚,极为痛苦。

余嘱其停止所有西药治疗,开甘老经验方六付,告其忌辛辣油腻之品。

??六日后患者来诊,病去六七,其母甚喜,又予中药加减十二付,痊癒。

?前几日其母因病来诊,述其子四年前服药至今再无复发,目前正在减肥。

余用苍滑汤,凡见湿热蕴结之皮肤病皆可加减应用,屡用屡效,甘老不欺我也。

一、桃红四物汤笔者近日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一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良好。

蒋某,女,55岁。

2012年11月2日就诊。

全身散发湿疹20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诊见:全身散在湿疹,双下肢和脚尤重,有液体渗出,痒,畏寒,舌黯苔薄,脉细弱。

脉症合参,辨证属患者久病不愈而致营卫不和,久病多瘀,加之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肌肤所致。

治疗上予以温阳固肾,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

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制附片10克(先煎),桂枝10克,生地60克,苍术2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紫草15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乌梢蛇6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30克,淫羊藿30克,炙甘草10 克,鲜生姜4片,大枣10枚。

水煎服,日1剂。

15付中药治好20年皮肤病湿疹(麻黄加术汤)倪海厦弟子医案

15付中药治好20年皮肤病湿疹(麻黄加术汤)倪海厦弟子医案

15付中药治好20年皮肤病湿疹(麻黄加术汤)倪海厦弟子医案皮肤病湿疹姓名王xx 姓别男出生年 65岁来诊日期2008.12.29来诊原因:冬季痒,湿疹,腰带附近大腿内外侧不固定有红疹,晚上更明显,得到此病已经近二十年了。

问诊:1.睡眠:因湿疹痒,夜尿2-3次,从无法一觉到天亮,睡眠质量不太好2..胃口:好3.大便:每日条便4.小便:清淡黄(白天尚好,晚上夜尿)5.口渴:无(3-5小时忘记喝水),喜冷饮,常喝茶6.问汗:出汗少(大量运动才会大量出汗)7.手足温度:脚温 8.掌额温度:9.体力:好 10.身体寒热:不怕冷诊断:里湿甚,皮下水多,无法汰旧水,换新水==>麻黄加术汤,五苓散加减针灸处方:中药处方:麻黄3 杏仁4 炙甘草2 桂枝2 白术4 荆芥3 茯苓3 猪苓2 泽泻3 细辛1 乌药3连翘3 金银花2 蝉蜕0.55付,6 → 2 早晚饭前平日多食四神汤,饭后甜点加蔗糖/黑糖,不要用白砂糖解说/备注:1. 1/7吃8付后明显改善(洗完澡不会痒,半夜不会痒,一觉到天亮)3. 1/13来电吃完15付,好了95%老师评论 :ㄧ般如果是西医皮肤科专科医师遇到这种皮肤病时,在使用其他药物没有治疗效果之后都会使用类固醇类药物,这样做只会越治越坏,上面这位病人得病已经超过二十年以上,我保证西医一定有给他用过类固醇,读者可以从这一案例就知道,完全是无效的。

这位病人经过我的学生使用经方治疗后,病人恢复的速度可以如此之快,就已经证明经方的疗效有多快,因为世上只有经方才是真正正确有效治疗疾病的医学,上面案例中的麻黄加朮汤与五苓散就是出自经方,传之千年以上的方剂,使用过上亿的人身上,至今仍然有效,这还需要去鉴定吗? 请问谁又有资格来做鉴定呢? 由无法治病的医师来替已经将病治好的方剂做鉴定,这是合理的吗? 根本就是不要脸的行为,我这一位优秀的学生,读者光是看他的诊断与治疗速度就知道,他非常优秀。

经方必须传世,这是我辈的责任所在,读者认为该如何呢?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于台北2009年01月20日。

赵炳南全虫方辨治慢性湿疹

赵炳南全虫方辨治慢性湿疹

赵炳南全虫方辨治慢性湿疹全蝎9 g,皂角刺12 g,猪牙皂角6 g,刺蒺藜30 g,炒槐花20 g,威灵仙20 g,苦参6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加减血虚风燥型:病程日久,皮损以干燥、增厚、粗糙、脱屑、苔藓样为主,剧烈瘙痒。

伴口干心烦,夜寐不安,大便干结。

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基础方加当归20 g,丹参20 g,鸡血藤30 g增加养血活血之功。

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30 g;皮损潮红灼热,渗液流汁,加苍术15 g;夜寐心烦,辗转难眠者,加莲子心10 g。

脾虚湿困型:湿疹反复发作,以丘疹、疱疹为主,或轻度糜烂渗液,纳差,怠倦少力,大便稀溏,舌质淡或伴齿痕,苔白腻,脉细弱。

治以健脾利湿止痒,基础方中加入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以补脾益气渗湿。

皮损肥厚粗糙,浸润明显者,加郁金15 g,地骨皮15 g。

病例:李某,女,46岁,于2014年6月16日初诊。

以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不适3年为主诉来诊。

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皮疹伴瘙痒,抓挠后有黄色液体渗出,曾在当地按“皮炎”服用扑尔敏及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后好转,但很快复发,渐至全身,缠绵不愈。

1年前曾按“湿疹”住院治疗,使用激素药物半年,仍未治愈。

患者自觉皮疹处瘙痒难耐,心情烦躁,夜寐不安,纳食一般,小便利,大便干结。

查体腋下、肘部、腹部、双下肢皮肤粗糙,角化皮肤纹理增厚,呈深褐色,局部有明显抓痕血痂。

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属血虚风燥。

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法治疗。

处方:全蝎9 g,皂角刺12 g,猪牙皂角6 g,刺蒺藜30 g,当归20 g,丹参20 g,鸡血藤30 g,赤芍30 g,苦参6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30 g。

取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6月27日):经上诊后,患者瘙痒、心烦较前减轻,腹部、肘部皮损面变薄,仍有夜寐不安,守上方加莲子心10 g。

取15剂,水煎服,日1剂。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国家级名医赵炳南《全虫方》【组成】全虫(全蝎)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30g,炒槐花15~30g,威灵仙12~30g,苦参6g,白鲜皮15g,黄柏15g。

【功效】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属风湿内侵,结为湿毒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物,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

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伐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

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苦温,祛风“治诸风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

【加减】限局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大黄)9~15g。

【点评】本方对于慢性顽固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

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症)不宜用,除非患者素来体质健康,外受风邪,复因搔抓,皮肤苔癣样变,瘙痒无度者,尚可加减使用。

运用本方时,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者加用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

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

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

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

水煎服。

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

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

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

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

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

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

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

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

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

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

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

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

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用清热逐风汤: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当归10克,泽泻lO克。

若皮肤发痒作痛,滋水淋漓,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湿与热蕴结所致,治宜苦寒清热,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用分消湿热方:银花15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3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5克,苫参15克,地肤子15克,藿香1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茅根30克。

若皮肤搔痒难忍,蔓延游走,甚或皮肤津水浸淫者,属风湿俱盛,宜祛风除湿法,用祛湿除湿方,防风l0克,薄荷3克,蝉衣6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5克,蒲公英30克,银花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法半夏10克,苡仁15克,猪苓10克。

若内服药一时未能生效,可外用湿热清洗汤:黄柏30克,地肤子60克,苦参30克,川椒30克,薄荷叶15克,大枫子30克,蛇床子60克,千里光30克,冰片1克(分2~3次用,洗前加入),用水煎至3大碗左有,再加温水适量,淋洗患部。

慢性温疹之治,宜辨清血虚生风或气血不足兼湿热阻络。

前者宜养血祛风,选用四物汤加防风、僵蚕、蝉蜕、丹参、鸡血藤等;后者宜补益气血兼清热除湿通络。

选用黄茂、党参、白术、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地肤子、苦参、僵蚕、蝉蜕、茯苓等。

临床运用上述各法治疗湿疹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周国雄
湿疹一证,究其因,内责之心脾两经,外责之风、湿、热邪侵扰。

在施治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送行施治。

(1)急性湿疹,具有发病急,范围广,皮疹形态多,皮疹与正常皮肤边界不清,易感染化脓等特点。

严重者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

常伴有便秘或便搪,搜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象。

治分二型:
①热重于湿者,皮疹局部颜色渐红,发热而痒,不渗液或很少渗液,治以清热利湿,宗解毒泻心汤及龙胆泻肝汤意,药用:黄芩10克,黄连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

水煎服。

外治法:银花、野菊花各20克,马齿苋、生地榆各30克。

布包水煎,待温时洗患处约30分钟,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
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炉甘石10克。

上药共研细末外用。

渗液不多时,可用水调涂。

|
②湿重于热者,皮疹局部红肿多不明显,而搔痒重,渗液多。

舌苔白腻,脉缓。

治以健脾胃,除湿邪。

用平胃散与益黄散化裁:苍白术各lO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猪获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0克。

水煎服。

外治法: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药皮各30克,川椒10克。

布包水煎,待温时湿敷皮诊处。

每日洗30一60
分钟,然后再外撤湿疹散(自拟方):黄柏4.5克,黄芩3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黄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

上药共研细面,薄薄涂于患处,能除湿止痒。

待渗液基本消失后。

可加适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软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湿,又能保护皮肤。

(2)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衍变而来,易于局限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四弯、手背、耳廓、尾能、双小腿等。

皮损粗糙,肥厚、边界清楚,阵发奇痒,病程长可数十年不愈,发于小腿的湿疹,常伴静脉曲张,感染溃破后治疗困难。

皮疹干燥,肥厚者、治以养血祛风,以本院经验方润肤丸加减,生热地各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元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黄芩10克,丹皮12克,乌梢蛇10克,僵蚕10克。

水煎服。

日2次。

若发于双下肢呈静脉曲张型湿疹.伴感染渗液者,可以本院苦参九加活血通络之品:苦参12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鸡血藤20克,山栀12克,热大黄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

水煎服,日2次。

外治法:皮疹无渗液者可涂黄连膏:黄连12克,苍术6克,黄柏6克。

上药共研细面,以凡士林150克,调均外涂。

如下肢静脉怒张,胀痛,皮疹有感染渗液者,外用苦胆膏(自拟方):生南星面30克,生半夏面30克,鲜猪胆汁25克,老醋250克,文火熬3小时左右,放凉成膏后外用。

二天后用软坚膏(自拟方):连翘60克,威灵仙60克,山豆根60克,冰片6克。

共研细面,以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涂。

两膏交替外涂。

苦胆膏外涂对慢性湿疹衍变成的慢性溃疡,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结核性溃疡疗效更佳。

软坚膏对静脉炎引起的病痛及静脉怒胀之胀痛最宜。

二方交替使用,可达解毒利湿,活血通络,促进溃疡早期愈合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