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背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 4. 主体与背景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学校: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主体与背景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出示ppt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了解本节课需要我们做什么)师:老师要求画《大闹天宫》,小明说:我的画画完了。
小红说:我的画画完了。
请你来说说,谁的画,画完整了,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对比得出:原来小明的画只有主要人物,没有次要人物和背景,可见主体与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背景更能烘托主体,突出主题。
初步感受完整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画面效果。
)(二)、欣赏学习,探讨新知1、欣赏探究:(1)、出示美术书中王有政作品,中国画《悄悄话》,介绍作品。
师: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
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背景。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出示美术书中周思聪作品,中国画《荷塘夏趣》,介绍作品。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做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3)、如何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得出:大小、位置、虚实、色彩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变化。
)2、依次出示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2023秋):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掌握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手法区分主体与背景。
a.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
b.学会使用不同的美术手法区分主体与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主体与背景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a.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
b.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a.增强学生对美术ຫໍສະໝຸດ 热爱和兴趣b.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本节课内容与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4课《主体与背景》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通过实践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觉得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说明实例教学法在此处是有效的。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主体与背景的区分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主体与背景(教案)
在本次“主体与背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大家能积极参与,但回答问题时,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主体与背景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为此,我在新课讲授环节加强了对比手法和画面组织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五章“造型与表现”中的“主体与背景”一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掌握运用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突出主体的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在画面中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及作用。
(3)个性化表现:在遵循主体与背景关系原则的基础上,如何展现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进行创作,培养个性化表现。
(4)审美情趣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解决方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2.教学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使主体更加突出,是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教师示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体与背景的关系,使画面和谐、有层次感。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优秀作品,了解画面组织的原理,提高自己的画面组织能力。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激发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现。
3.美术表现:掌握主体与背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画面组织能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主体与背景的定义:介绍主体与背景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分析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包括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对比和协调。
3. 创作方法与技巧:讲解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主体和背景,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突出主体等。
4. 实践与展示:让学生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并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突出主体,使作品具有层次感和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主体与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关系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主体与背景》2. 内容:包括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关系、创作方法和技巧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突出主体,背景要与主体协调,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关系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
主体与背景的手抄报有前后关系
主体与背景的手抄报有前后关系
在绘画中,主体与背景总体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背景必须配合主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背景的衬托下更为突出,特别要注意的是人物不能与背景环境分离,它们有一定色彩关系的,色系相近,溶于一体,画面才会整体。
绘画中背景描绘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个画面的好坏,特别是在处理背景与主体时,应谨慎严格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使背景与主体和谐统一,使画面的表现更加完美。
例如中国人物画中,背景往往有着烘托主体、补充画面、意境表达的作用,而人物画中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表现。
1主体与背景(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 主体与背景1.1 背景的作用背景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衬托主体,突显主体的形态和色彩,同时也有助于表现画面的情感和气氛。
背景的构图和色彩要与主体相呼应,不能与主体相争。
1.2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绘画中,主体和背景是相互依存的,主体需要背景来显现自身,而背景也需要主体来丰富自身的意境。
当然,在不同的情境下,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主体是背景的衬托,有时候背景是主体塑造的关键。
1.3 主体和背景的选材选择主体和背景的前提是要了解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要考虑到画面所需要表达的思想和氛围。
在选材时,不能在主体和背景中出现重复的元素,要避免视觉上产生冲突。
同样的,在色彩上也要考虑到主体和背景的相互融合。
1.4 设计一个合理的主体和背景在设计画面时,要有整体的构思,首先确定主体和背景的基调和色调,然后选择适当的构图,注意“三分法”和“黄金分割”的运用,使画面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平衡感。
在涉及到人物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和表情,以及人物与背景的比例关系,不能让人物失去画面的主题性。
1.5 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个应用实例:学员需要完成一幅描绘树木和花卉美景的画作。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比较丰富的花卉和树木品种,将它们布置在画面中心部位。
在色彩上,应该运用大量的绿色、红色、黄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以突出画面的生气和富有感。
在构图上,可以将树木以弧形或对称的方式排列,使画面显得有节奏、有层次感。
同时,可以在画面中央或近前方的位置设置一些小花或草丛,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1.6 总结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绘画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合理的选材、构思和运用,才能营造出完美的画面效果。
无论是在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中,都要牢记这一原则。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作品,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提高审美感知;锻炼学生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简化、虚化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作品;激发学生创意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文化理解,了解不同艺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处理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美术学科的综合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识别和强化主体,以及运用简化、虚化等方法处理背景。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作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主体是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观者关注的焦点;背景则是主体周围的辅助元素,用于衬托和强化主体。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对于创作美术作品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名画《星夜》中,梵高是如何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独特的笔触,让星星和村庄成为画面的主体,而背景的夜空则很好地衬托了主体。
-背景处理技巧的应用: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如简化、虚化等处理背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色彩、形状、线条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协调运用这些元素,使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举例解释:在处理背景虚化技巧时,可以展示摄影作品中景深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模糊背景来突出主体。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如使用水彩画技法中的晕染方法,让学生体验如何将背景虚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主体与背景(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视觉元素的对比、大小、明暗、色彩等手法,使主体更加突出,背景得到有效弱化。
-实际操作技能:教授学生如何在实际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构思和表现。
-艺术作品分析:通过分析名画中的主体与背景处理,使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构思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主体与背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形状与空间”单元中的“主体与背景”一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学习如何通过形状、颜色、纹理等手法突出主体,弱化背景;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处理方式,进行创意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通过对比、大小、明暗、色彩等手法突出主体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改变颜色、形状等元素,使主体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主体是画面中想要强调的主要对象,而背景则是主体所处的环境。正确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以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美术主体与背景
• 美术主体与背景的定义 • 主体在美术中的表现 • 背景在美术中的表现 • 主体与背景的结合 • 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实际应用
01
美术主体与背景的定义
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
在美术作品中,主体是占据主导地位 ,最能吸引观者注意力的部分。它是 画面的焦点,也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 主题或情感的主要载体。
05
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实际应用
油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
01
总结词
油画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运用能够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
面更加生动。
02 03
详细描述
在油画作品中,画家通常会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作为主体,通过精细刻 画和色彩的深浅变化,突出主体的重要性。背景则是用来衬托主体,通 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营造出空间感和氛围。
举例说明
例如,一幅描绘梅花的的水墨画,梅花为主体,通过精细的笔墨表现出梅花的娇艳和傲骨 。而留白作为背景,通过笔墨的渲染和留白,衬托出梅花的娇艳和傲骨,同时也营造出清 雅的意境。
摄影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举例说明
摄影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运 用能够突出主题和氛围,使画 面更加具有表现力。
在摄影作品中,主体通常是摄 影师想要表达的对象或主题, 通过构图、光线和影调的变化 来表现。背景则是用来衬托主 体,通过色彩、明暗和虚实的 变化,营造出氛围和情感。
例如,一幅拍摄人物的摄影作 品,人物为主体,通过构图和 光线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态 。而背景则用来衬托人物,通 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营造出 氛围和情感。
现代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
总结词
现代艺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能够突破传统界限,使画面更加具有创意和实验性。
四年级第4课主体与背景
第4课主体与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总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指美术作品中的主要部分;背景,是指美术作品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主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整个作品的气氛与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反之,背景不变,而主体发生变化,作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情分析:过年时学生们外出游玩都喜欢在喜欢的景物前拍照留念,在不同地方照的照片都能引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也能和大家分享游玩时的快乐,也就对于这种主体与背景的奇妙关系有了一定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用剪贴的方式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绘画表现中的二者关系是否和谐是难点五、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生: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1、引入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2、讲授新课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如: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主体与背景
精选课件
1
主体:所占位置突出,所占面积较
大,刻画细致,色彩鲜艳。
背景:衬托主体,烘托画面气氛,
刻画简单概括。
精选课件
2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主体不变,背景变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主体变,背景不变
精选课件
13
背景与主体的关系:
1.主体不变,背景变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体变,背景不变。
精选课件
14
作业要求:
1.创造两个画面,选择一种关系, 进行表现。 2.要求主体突出,画面完整,色 彩丰富。
精选课件
15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四课主体与背景视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四课主体与背景视
在四年级下册美术的第四课中,我们学习了主体与背景视的概念与技巧。
主体与背景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互相支撑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主体的概念。
主体是指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通常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只动物等等。
在绘画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技巧来突出主体,使其更加突出。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背景视的概念。
背景视是指绘画中与主体相对的部分,通常是画面中的次要元素。
背景视的作用是为主体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主体更加突出。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处理主体与背景视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主体与背景视的比例关系,使其相互协调。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主体和背景视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加美观。
最后,我们需要运用光影效果,使主体更加突出,背景视更加丰富。
总之,主体与背景视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行精心设计和处理。
通过学习主体与背景视的概念和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我们的绘画水平。
- 1 -。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教案主题: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 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2. 掌握描述主体与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对主体与背景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图片或文章,作为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和作业;3. 教师准备PPT或白板,用于呈现课堂内容。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幅图片或文章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让学生明确主体是指主要对象或人物,背景是指环境或背景信息。
步骤三: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用于描述主体与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
步骤四:观察和分析实践(15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文章,并针对其主体和背景,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步骤五: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再观察一些画面或文章,并分析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并用课堂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收集一些图片或文章,进行主体与背景的观察和分析;2. 学生可进行小组展示或辩论,讨论不同图片或文章中的主体与背景的特点和关系。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理解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2.通过学习作品,掌握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3.通过绘画实践,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解析作品中主体和背景的关系,理解构图构建原则;2.准确把握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形象特点,掌握其绘制技巧;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和背景在画面中相互作用的关系;2.把握构图原则,使得画面整体具有力量感;3.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呈现出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询问学生对于画中主体和背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简述几段话,描述其中的主体和背景如何相互作用,让学生感受画面氛围,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2.讲解(15分钟)1.讲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告诉学生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和关系。
2.介绍画面构图的原则,主体和背景的比例和位置的设置,以及画面中的明暗和色彩。
3.分享几幅名画,让学生理解画家是如何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优秀艺术品的。
3.实践练习(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画面构图的创作练习,强调主体和背景的平衡与协调。
2.在画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明暗变化和色彩运用,欣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美的构图。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4.展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2.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可以及时表彰。
5.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强调主体和背景在画面构图上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关注这一点,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1.完成一幅以“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为主题的创作作品,语言文本要求形式化,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例外背景下,所产生的例外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作业纸、水彩笔或油画棒、剪刀、胶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
展示优异的绘画作品:请欣赏,画面中画的是什么?谈话引入:A、人物是主体,环境是背景。
B、动物是主体,环境是背景。
出示课题:主体与背景
{设计思路:从欣赏作品中体会到主体与背景的存在。
}
2、讲授新课
A、教师分析图片:教材第6页
同一个主体“背着手”走路的猫。
分析例外背景带来的例外效果。
第一幅:一棵树,蝴蝶,小花。
心情非常好
第二幅:池塘边。
来池塘边看看,“鱼情”怎样。
第三幅:菊花园。
散步。
第四幅:下雪天。
找吃的。
小结:相同的主体在例外的背景下,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体会例外背景下的相同主体,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
B、学生分析图片:教材第7页
师问:主体是什么?
学生发言:一个小男孩。
师问:什么表情?
学生发言:张大着嘴,在呼喊,伸开双臂。
师问:你觉得着四幅背景中,哪幅与这个主体最搭配了?
学生1发言:过山车。
过山车非常刺激,“啊----”。
(大多数同学都同意)
学生2发言:我觉得第二幅。
冲刺胜利了。
(有反对声音)学生3问:那到底哪个好?(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请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到底哪幅好呢?其实这个答案是非常多的,因为添加的背景比较统统,与主体气氛一致的都是好的作品,冲刺胜利的这幅,主体上面也被添加了“汗滴”,大汗淋漓的感觉,就是刚跑完的状态,画面添加的非常统统,背景和主体的关系是统一的,所有这样的作品也是好的。
就是看你喜欢哪个了。
(一致通过){设计意图:理解背景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体会例外背景下的例外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对画面统一的认识。
}
C、学生思考: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景?
D、师展示主体:一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学生讨论:给这个主体配上什么背景。
师展示(野外,草坪,广场,家里)。
师小结:同一主体,在例外的背景下有例外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环境和主体都能产生调和的感觉的,还要看主体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
}E、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1)思考主体要画什么2)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
完成主体。
剪下主体,同桌互换,添加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养成优良的思维习惯。
}4、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作业展示、评价
主体突出,背景统统,背景与主体气氛统一的作品。
6、学生收拾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