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合集下载

望岳》《春望》知识点总结

望岳》《春望》知识点总结

望岳》《春望》知识点总结《望岳》1.诗歌的背景:诗人在巫山旅居时写下这首诗,描绘了自己身临其境地欣赏巫山壮丽美景的情景。

2.描写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巫山的壮美景观,如诗中“长江横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揭示出诗人在巫山脚下眺望长江时的壮丽景色。

3.描写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他为巫山的壮丽景观所折服,同时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希望超越一层又一层的高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反映人生境界:诗中的“自怜短小少年时,目送鸿来翻白愁”揭示出诗人对自己短暂有限的人生时光的反思,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希望能够超越时光限制,追求更高的境界。

5.抒发抱负和豪情壮志:诗中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追求,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并留下一段崇高的人生赞歌。

《春望》1.诗歌的背景:诗人身处长安时写下这首诗,描绘了长安春天的景象。

2.春天的景象:诗中描绘了长安春天的景色,如“绿池芳草满春晖”、“官家老尽皆裁缝”的描写展示出春天的繁荣和生机。

3.揭示社会现实: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洞察,他通过描写官家儿女的富贵生活和民间百姓的穷困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4.描写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愤怒之情。

5.反思人生:诗中揭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他在春天的景色中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表达出对人生的迷惘和追求。

6.感叹时光流转:诗中的“百年多是几多时,望尽青丝白也稀”表达出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光宝贵的认识。

7.关注民生: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他通过描写百姓的困苦生活和不公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和呼吁。

通过对《望岳》和《春望》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到这两首诗的背景和描写手法,还能够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两首诗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内诗赏析及答案

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内诗赏析及答案

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内诗歌赏析及答案(一)、望岳1.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高大雄伟的景色。

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拍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4、“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泰山雄伟、高大、神奇的特点,其中“割”好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表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个名句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写出了作者不拍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统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做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7“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8对诗句赏析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头两句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和对泰山高大的惊叹。

B.“割黄昏”的割字用的奇险,形象的写出了泰山高大俊俏的特点。

C.“会当凌绝顶”写的是诗人远望山中云气升腾叠起,不觉心胸激荡。

D.末尾两句形象的写出诗人登上泰山之颠后的真实感受体验。

9.解词(1) 夫:语气词(2)造化:天地、大自然(3)会: 会当、定要(4)岱宗:泰山(5)青:苍翠的山色(6)钟:聚(7)割:分(8) 凌:登、乘(9) 眦: 眼眶(10)未了:不尽10.对这首诗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景而望,距离是由远到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

11.对这首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首联有问有答,写出诗人初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B.“割混淆”的“割”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近望泰山时所感受到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荡雄生曾云”是写诗人远眺山中云气升腾叠起,感到自己腾云驾雾如神仙一般。

《望岳》《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春望》对比赏析引导语:诗人的《》和《春望》中都有一个“望”字,但意境并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比赏析一下这两首诗。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运用比较法赏析《春望》和《望岳》

运用比较法赏析《春望》和《望岳》

出心裁地写出 自己的欣赏体 验—— 在古代齐 鲁两大 国 的国 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 亘在 那里 的泰 山 , 以距 离之远 烘托 泰
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 。“ 造化钟神 秀 , 阴阳割 昏晓” , 写出了泰山的神奇 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 。这是 近 望泰山所见的景象 。“ 荡胸生层云 , 决 眦入归鸟”, 写泰 山中
二、 比较 描 写景 象 的差 异

《 望岳》 中“ 会 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 , 有 一种 哲理美 。它不止是 诗人 要攀 登泰 山极 顶 的誓言 , 也 是诗 人 要攀登人生顶峰 的誓 言 , 它激励 着我 们在 人生 的道 路上 永 往直前 。《 春望》 “ 烽火 连 三月 , 家 书抵 万金 ” 写 出了消息 隔
新课 孑 l 导学 2 F l l 4 . 1
● 教 学 案例 与 评 析 ●
运 用比较 法赏 析《 春 望》 和《 望岳 》
江 西省广 丰 县 实验 中学 周 智 文
在引导 中学生赏析诗歌时 , 如果经 常采用 比较法 阅读 ,
可以调动学生赏析 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 使 学 生 对 诗 歌 这 一 文 学 体 裁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更 加 深 刻 。 在 比较 、 质疑、 析疑 、 释
《 望岳》 首句 “ 岱宗夫如何? …‘ 齐鲁 青未 了” 这 两句是远
望泰山的景象 ; “ 造化钟神 秀 , 阴 阳割 昏 晓 ” 这 是 近 望 泰 山所
集、 整理资料并形成 自己 的观 点的能力 。《 春望》 和《 望岳》
的作者同是杜甫 , 都运用 了寓情 于景 的写法 , 都 运用 了对偶 的修 辞方法 , 但又有一些不同点 , 可作为 引导学 生运用 比较

《望岳》与《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内容讲解】: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评价】: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

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掌握《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望岳》和《春望》两首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和《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对《望岳》和《春望》进行详细解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6. 课后作业7. 拓展延伸推荐杜甫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的意境美。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杜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望岳》和《春望》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

《望岳》《春望》教学案例

《望岳》《春望》教学案例

《望岳》《春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望岳》《春望》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诠释《望岳》《春望》这两首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2.能够掌握《望岳》《春望》这两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句型和修辞手法。

3.能够在阅读、理解《望岳》《春望》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与写作。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朗读《望岳》《春望》两首诗歌,带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歌
①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行阅读两首诗歌,并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感悟与写作
②仿写练习:以《望岳》《春望》为题材,让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展现个人对大自然或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四、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望岳》《春望》这两首经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及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在诗歌朗诵中体会诗歌的魅力与情感,
加深对文学的理解与热爱。

六、课后作业
1.思考《望岳》《春望》这两首诗歌中作者的意图与情感表达,并写
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2.仿写一首以自然景色、生活场景为题材的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
情感与见解。

以上是关于《望岳》《春望》两首诗歌的教学案例,通过深入理解诗
歌文本、分析诗歌表达、感悟与创作,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与理解。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两首经典诗歌中找到属
于自己的心灵驿站。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

(任选一句)(A)阴阳割昏晓。

(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参考答案】:(1)《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己。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问题】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论登高和望岳的异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他的创作多多少少都放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整体。

望岳和登高均出自杜甫之手,然而这两首诗歌给人感觉却不太一样,甚至有些方面迥然不同。

第一首诗歌望岳是杜甫于盛唐时期写的一首诗,正如诗歌的题目登高所说,此诗歌正是杜甫登高望远时所做。

这首诗气势雄浑,写的景物宏大壮观,无时无刻不体现青年人对于未来的憧憬。

诗歌的开篇发问"岱宗夫如何?",马上把诗歌的开篇气势提高了一个高度,随后的齐鲁青未了,照映了前一句的问题:连走到齐鲁的边境都可以看到高高山峰的绿顶。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毫不吝啬的对泰山赞叹了一番,把泰山说成汇聚天下豪杰的地方,甚至在日暮的时候山南和山北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把泰山的高大和灵修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则笔锋一转,把描述的主体转移到作者身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杜甫自己在山中游荡的情景。

环绕在身边的白云,蹭破了眼角才可以看到的遥远的归鸟,不单单写出了泰山的雄奇的特点,还体现出泰山的梦幻色彩。

尾联则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接点明作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写作手法上,纵观望岳,诗歌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是整首诗却和好的表达了望的主题。

时间上,本诗描写了从朝至暮的泰山景象,而在空间上则由远及近地表现泰山的雄浑。

正如国作家普吕多姆所说: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一首诗的确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

杜甫在望岳中很好的验证了这个观点,诗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青未了"把泰山的高耸入云表达了出来,"割昏晓"把泰山的雄浑体现了出来,而"决眦"则借用暗喻,从望归鸟要撑爆眼角来体现泰山的宏大。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望岳》和《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赏析,探讨它们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望岳》这首诗。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高望远时所作,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巍峨的岳山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岱宗夫如何”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震撼和敬畏之情。

在诗人眼中,岳山是巍峨壮丽的,是神圣的存在,他在诗中不断地用“岱宗”、“岳阳”、“泰山”等词语来形容岳山的伟大和壮美,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而《春望》则是杜甫在春天的一个清晨所作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在诗人眼中,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社会风气败坏,这些都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望岳》和《春望》都采用了写景的手法,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有着不同的倾向。

《望岳》以赞美和敬仰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而《春望》则以忧虑和感慨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感慨之情。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使它们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首诗的主题内容。

《望岳》的主题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诗人通过对岳山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

而《春望》的主题内容则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忧虑,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不满和感慨之情。

这两首诗的主题内容各有侧重,但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了表现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望岳》以赞美和敬畏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而《春望》则以忧虑和感慨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感慨之情。

《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赏析诗歌的表达格式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 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 +文义+主旨情感) 4、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 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 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 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 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 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 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任选一句) (2分) (A)阴阳割昏晓。(B)城春草木深。 选( ) 赏 析: 。 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 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 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 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 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 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 作用(情感)

《春望》《望岳》理解性默写

《春望》《望岳》理解性默写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
造化: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美
决眦:睁大眼睛
会当:一定要
《望岳》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泰山峰顶。 大自然把神奇美景都聚集于此, 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激荡出胸中的情感; 翩翩归鸟飞入我赏景的眼眶。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念亲人 心系国事
风格:沉郁顿挫 精巧悲壮
《春望》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 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 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望岳》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志向高远,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诗 句是 2.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诗 句是 3.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4.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答案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4.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春望》理解性默写 1.写国都沦陷,长安春日满目凄凉,诗人忧国伤 时: 2.写诗人忧国思家,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 3.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4.战乱之中,一封家书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答案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第一章:杜甫生平简介1.1 杜甫的生平背景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生平经历。

强调杜甫的生平对于理解其诗歌的重要性。

1.2 杜甫的诗歌创作简述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如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等。

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望岳》诗歌解析2.1 《望岳》诗歌背景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心境和创作动机。

2.2 《望岳》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3 《望岳》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如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等。

强调诗歌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春望》诗歌解析3.1 《春望》诗歌背景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心境和创作动机。

3.2 《春望》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3 《春望》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如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等。

强调诗歌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第四章:《望岳》与《春望》的比较4.1 诗歌形式上的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如韵律、结构等。

4.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比较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其异同。

4.3 诗歌艺术价值的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价值,如意象使用、修辞手法等。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讨论5.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2 讨论问题设计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与文化背景的探讨6.1 《望岳》与《春望》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探讨《望岳》与《春望》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等。

强调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6.2 唐代诗歌文化背景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文学风气等。

分析杜甫诗歌在唐代诗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分析7.1 《望岳》与《春望》的意象分析分析《望岳》与《春望》中的主要意象,如山、春、战争等。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与《春望》的“望”不同表现在:1、《望岳》中的“望”指:游览,观看。

它体现了诗人登山泰山被所看到的美景折服而感叹,情调是快乐的。

2、《春望》中的“望”指:对未来的思考,感想。

它体现了诗人看到国家动荡而感到无限的悲伤,因此他心里难受,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思考。

望岳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八上古诗词赏析 望岳 春望 彩色打印版

八上古诗词赏析 望岳  春望  彩色打印版

八上古诗词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齐鲁青未了。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造化钟神秀,天地间的神奇俊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阴阳割昏晓。

那山南山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决眦入归鸟。

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会当凌绝顶,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站得更高,一览众山小。

俯首一览,啊!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诗史”。

1、本诗中心:热情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也透露了诗人早年远大的抱负。

2、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

泰山高峻雄伟,望不到边际,表现诗人对泰山的仰慕。

3、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4、颈联是写细望之景。

写泰山云气变幻莫测,诗人远望层云迭起,心中激荡,睁大眼睛,那是在目送归鸟入林。

表面写云、鸟,实际表达了热爱泰山,情有独钟。

5、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着笔,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6、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作简要赏析。

“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7、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8、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向远眺望,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年级古诗望岳知识点

八年级古诗望岳知识点

八年级古诗望岳知识点《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原文及译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二、重点字词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2、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大自然。

5、钟:聚集。

6、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7、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8、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9、昏晓:黄昏和早晨。

10、荡胸:心胸摇荡。

11、曾:同“层”,重叠。

12、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13、会当:终当,定要。

14、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1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三、诗句赏析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诗以设问开篇,写远望泰山所见。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以“齐鲁青未了”来形容泰山的绵延辽阔,从空间上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阔,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是近望泰山所见。

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

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

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及赏析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望岳》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望岳》赏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

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望岳》杜甫简介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漂 泊 西 南 时 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 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 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 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 是在这里写就的。
杜甫的这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属 于写景抒情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 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 的主观感情,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 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 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 和寓意,进而感受诗词中情景交融的 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一 读 书 壮 游 时 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 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 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 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 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 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望岳》。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 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望岳》《春望》 诗歌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鉴赏题的考试题型。 2、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 复习重点: 1、诗词鉴赏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2、分清诗词类别,找准切入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3、训练学生的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 复习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
考点归纳,能力要求 1、诗句的理解。 2、意境的领悟。 3、字词的品析。 4、感情的体会。 5、名句、主旨句的掌握。 6、对写景词语的关注。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战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离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 时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期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 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 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 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 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 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二 长 安 十 年 时 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 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 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 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 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 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
《望岳》 《春望》诗 歌赏析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 是自____而____ ,时间是从___ 至____ ,并由望岳联 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 ;"造化钟 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 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美、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 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 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 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 家人的美好心情。
C
二、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 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 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 对 的强烈思念。 抵万金 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 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 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 也溅泪,鸟亦惊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 在何处?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 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 用。 “割”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恰当地描绘 了泰山的高峻奇险,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 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 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 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 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 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两诗比较阅读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 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 ;《春望》 的“望”: 。

《望岳》的“望”: 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 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 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 己。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 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 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 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 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 “诗圣”。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 情感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赏析诗歌的表达格式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 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 +文义+主旨情感) 4、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 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 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 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 作用(情感)
•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 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 分总式)
描绘画面的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 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 形象。
公式: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 修辞(表达)
赏析词语的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 绘了什么内容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 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 (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赏析诗句的妙处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 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 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