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唱技巧来解析琴歌《阳关三叠》.
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
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作者:麦喜晓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旨在对《阳关三叠》这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文化背景、演唱实践作分析,并在演唱实践當中对该曲的演唱技巧作详细的探讨。
最后总结对该作品的分析,探寻演唱古诗词作品对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阳关三叠;文化背景;演唱探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一、《阳关三叠》的文化背景解读(一)诗的由来《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该曲内容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为王维晚年所作。
王维的晚年正值唐玄宗执政的中后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戍守边关的士兵到了服役年限仍然不能归乡,直至客死异乡。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的朋友元二被朝廷任命去安西,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挚友的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二)《阳关三叠》琴曲的由来有一说法《阳关三叠》出自梨园乐工,也有一说法《阳关三叠》谱曲者是王维,这些说法已无法考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阳关三叠》是创作于唐代的一首琴歌。
琴歌是以古琴为伴奏,边演唱边弹奏古琴的形式,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的功能。
该曲最早期的曲谱记载于《浙音释字琴谱》,在传唱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30多个版本。
(三)何为三叠“三叠”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种曲式结构,它是在主部分“一叠”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叠的整体框架,在框架内对音乐自由、即兴、反复、变奏的一种音乐结构。
叠奏与西方固定的曲式结构不同,但是与西方的“变奏”形式有所类似。
《阳关三叠》中的二叠与三叠,在一叠的框架结构中自由即兴地抒发音乐情感,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二、《阳关三叠》的演唱实践分析(一)演唱的情原诗开篇中的短短四句道出了诗人对挚友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离别的场景和对挚友出使阳关的担心,借由对时空的描写,营造出了挚友间感人的惜别氛围。
一叠,是对故事场景的描写,在歌唱中要做到连贯自然,让情感自然地宣泄,略带伤感;二叠,在前面四句加入了装饰音,装饰音的加入给咬字带来了语重心长的感觉;三叠,节奏逐渐变得密集,特别是“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每个字唱满一个八分音符,表现出了铿锵有力的感觉,“无穷”的拉宽将情绪铺开,歌曲感情在这里形成了最饱满的宣泄。
《阳关三叠》演唱分析
《阳关三叠》演唱分析《阳关三叠》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古旧曲调。
这首曲子是张洪瑞的音乐作品,歌曲的词曲表达了一段痛苦的感情故事,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自曲谱面世以来,不仅在民间广为传唱,也被很多知名歌手翻唱,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歌曲的演唱分析可以有多个层面。
首先,从情感的表达来看,歌曲描绘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歌词中“岁月早晚,情为何物”一句,表达了世间情爱的无常和辗转反侧。
演唱者在歌曲中通过情感饱满的声音,把痛苦和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深情爱恨交织的心情。
演唱者要通过歌曲传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共情共感。
其次,从声音的运用来看,演唱者需要很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感情的起伏。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需要有一位技艺娴熟的演唱者来诠释。
在高潮部分,演唱者要掌握好声音的爆发力,让听众感受到情感的澎湃和迸发。
在抒情部分,演唱者则需要用柔和且细腻的嗓音,来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哀愁。
声音的运用是演唱者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必须做到恰到好处,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此外,从形象的呈现来看,演唱者不仅要有一副好声音,更要有一种饱含深情的表演风格。
无论是在舞台表演还是在录音室中演唱,演唱者都需要投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中去,用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表情动作来诠释歌曲的内涵。
形象的呈现是演唱者与听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需要让听众能够看到演唱者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
总的来说,《阳关三叠》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曲目,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把握好情感的表达、声音的运用和形象的呈现,才能将这首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产生共鸣,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希望每一位演唱者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这首经典之作,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
第21卷第4期2019年8月滁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V o l.21N o. 4A u g. 2019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杨秋兰摘要:钢琴音乐中最能体现出我国音乐特色和风格内容的代表作是《阳关三叠》,出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之手。
他巧妙地将古曲改编成钢琴曲,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更是对艺术的全新解读。
通过对黎英海先生作品背景概述,讨论《阳关三叠》音乐本体的相关内容,阐述《阳关三叠》的演奏技巧,进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曲;《阳关三叠》;音乐分析;演奏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19)04-0063-04作者简介:杨秋兰,亳州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音乐教学理论(安徽亳州236800)。
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gxyq2018113);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7jyxm0599)收稿日期:2019-06-19钢琴传入我国已逾百年时间,20世纪后期在 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
然而,我国的钢琴演奏人 才虽然较多,但钢琴音乐创作人才却寥寥无几,且 钢琴作品数量少、名曲佳作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黎英海先生等人相继创作钢琴曲作品和声乐 作品,借助钢琴传达出我国传统音乐的特殊风韵,从而对钢琴在我国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黎英海 先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简约精致的音乐风 格,通过作品展示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饱含深刻 的文化内涵。
黎英海先生致力于研究复调音乐以 及民族风格问题,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我国 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突破[1]。
―、黎英海创作《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为送别而唱的曲目,又名《渭城 曲》《阳关曲》,在唐代十分盛行,歌词出自唐代文 豪王维的名于天下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关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文学毕业论文从演唱技巧来解析琴歌阳关三叠
从演唱技巧来解析琴歌《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中国古诗词和古琴音乐珠联璧合的佳作,一首有歌词的古琴曲。
它意境古朴悠远、曲调情深意重、歌词凄美深邃、旋律感人,在音韵悠长的古琴和诗意的衬托下,一唱三叹,让人听得荡气回肠。
琴歌《阳关三叠》其歌词采用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宋元二使安西》的七绝诗,诗人借对一位从军朋友哀怨别离之情的抒写,含蓄的反映了在当时不合理的征兵徭役制度压迫下的人民的痛苦。
原诗为四句“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在艺术上以其简朴的手法,通过对送别者的眼前所见景物的精心描绘,制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使人感到了那种依依惜别的情真意切。
此诗从大意上看,似乎就是这样,但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后,就会对他有另外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已近晚年,他的挚友元二受朝廷派遣,即将远赴他乡。
当时的王维,心绪非常复杂,因为他的朋友元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
因此作者心中十分失落。
所以看似别离,实际上可能是永别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又品出了另外一种凄凉。
诗人借助周围的垂柳以及清晨的一场春雨,更加伤感的道出了自己对友人不舍与忧心。
此诗入乐为琴歌后,后人又增添了一些诗句,更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在演唱方面,要唱好这首歌,笔者认为需要一种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凝重、透亮的声音。
作品虽然音域不宽,但是篇幅却不短,三段之中有着细致的变化。
需要唱出层次感,这就要求演唱者在音色、速度、节奏等各方面都要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那些太滞重、不干净以及过于尖亮的声音显然不适合演唱此曲,这不仅技术上难以驾驭,而且风格也完全不一样。
(一)分段处理作品,准确表情达意在歌曲的第一段,作品忧郁、伤感的道出了故人惜别时的场景,音调抒情。
在这一段落,应重点注意“N”的歌唱,如“轻”、“尘”、“新”、“人”、“晨”、“津”、“辛”。
所以,演唱的音色变化要与作品的音乐本身相结合,用明暗、浓淡的音色去表现抑扬起伏的琴歌旋律与歌词的情感、意境。
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及传统意蕴
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及传统意蕴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及传统意蕴艺术歌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阳关三叠》则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为一首多次改编和演绎的传统曲目,它既展示了优秀的演唱技巧,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意蕴。
本文将从演唱技巧和传统意蕴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谈及技巧方面,演唱《阳关三叠》需要演唱者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和演唱功底。
首先,音调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需准确地掌握音高,尤其在传统曲调中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整首歌曲的表达效果。
其次,声音的表现力也是值得注意的。
演唱者需通过腹式呼吸和声音的塑造,合理地运用声音的力度、音色和表情来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当演唱者能够紧密结合歌曲的旋律和词意,在音乐中找到情感共鸣时,歌曲才能真正打动听众的心。
另外,传统意蕴是《阳关三叠》作为一首艺术歌曲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首歌曲早在唐代就有了创作,而经过多次演绎和改编,如今已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的传统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文学和文化。
首先,音乐方面,《阳关三叠》取材于古曲《阳关曲》,并融入了西域舞曲的元素,使得它在旋律上更为独特和富有异域风情。
其次,在文学方面,《阳关三叠》的歌词以描绘西域的美景、传递爱情情感为主题,语言优美动人,意境深远。
最后,在文化方面,《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了技巧和传统意蕴,演唱《阳关三叠》还需要演唱者具备对曲目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该通过对歌曲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理解曲调的特点和情感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出歌曲的魅力。
同时,个人情感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歌词和旋律相融合,达到音乐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只有当演唱者能够深情演绎,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曲目中,才能唱出动人的音乐,真正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在演唱技巧还是传统意蕴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魅力。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古曲《阳关三叠》是中国古代乐曲中的经典之作,由于其传承久远,已经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演唱版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王琳琳和张学友的演唱版本。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演唱技巧、音乐传承等方面,对这两个版本进行比较。
一、音乐风格王琳琳的演唱版本是传统的京剧唱腔,她的声音高亢嘹亮,音色纯正,唱腔清晰流畅,音调稳定。
而张学友的演唱版本则是流行的流派,他的声音较为圆润,音调富有变化,也有较多的跑调和音乐性的处理。
从音乐风格上来看,两个版本各有特点,但是王琳琳的版本更符合传统的京剧唱法,而张学友的版本则更加适合现代听众对于音乐性和艺术感的需求。
二、演唱技巧王琳琳在演唱《阳关三叠》的时候,注重表达唱腔的宏大气势,将歌曲中的高低句、折叠句、连音句处理得非常娴熟,加上她的演唱功力,使得演唱效果十分出色。
而张学友在演唱的时候则强调了音乐性的处理,通过演唱技巧来传达歌曲中的情感,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三、音乐传承古曲《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乐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演绎了这首乐曲,推动了它的传承。
王琳琳和张学友的演唱版本都是建立在前人演绎的基础上,他们的演唱使得这首古曲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性。
从音乐传承的角度看,两个版本都在不断地丰富这首乐曲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综合来看,王琳琳和张学友的演唱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无论是在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还是音乐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喜欢传统的京剧唱腔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大家都可以在不同的版本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欣赏这首经典的古曲。
钢琴曲《阳关三叠》音乐分析
钢琴曲《阳关三叠》音乐分析-音乐论文钢琴曲《阳关三叠》音乐分析文/李虻朱容乐一、曲式分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对音乐主题在重复基础上作局部的、少量的、即兴性的变奏的展衍手法称为叠奏或叠唱。
钢琴改编曲保留了通行版本——清代张鹤编《琴学入门》中《阳关三叠》的基本结构,沿袭了该版本的叠奏手法,由此形成一叠、二叠、三叠三个部分,契合了中国音乐一唱三叹的音乐发展特征,在变奏手法上突出了钢琴的演奏优势和音响特色。
无论是钢琴改编曲还是编配了钢琴伴奏的琴歌,其每一“叠”都以明确的技术手法,按照一定规律和特色对主题进行了整体性的装饰和变奏,应归于具有叠奏性的变奏曲式。
引子仅一小节,由旋律音调、琶音化低音和装饰性高音三行谱表构成。
右手在低音区奏出旋律,模拟古琴醇厚的散音,高音声部通过五-四度音程叠置突出商音,为A乐段的商调式做出预示。
第一叠采用Andante速度,为主副歌的二部性结构,旋律连环相扣,调性在bA宫系统内转换。
主歌为两个3+3对比性乐句,仍由三个声部构成。
钢琴以不同倚音形式模仿古琴充满音高变化的按音,低音以自由变奏的形式模仿主题,增强了声部之间的联系和主题的展衍性,前乐句bb商的结束音突出了商调式音响;第6 小节旋律呼应了第2 小节旋律,增强了乐句之间的联系,结束于bA宫音,产生调式对置的效果。
副歌为f 羽调式,对比性、歌唱性较强,是自由伸缩、展衍的两乐句乐段。
前乐句短小、激越,用羽音的八度大跳和高音声部的呼应模仿,表现演唱时高亢的声腔,并用二度音程衬托旋律,增强了音乐张力,之后用六连音琶音下行突出旋律音调,落于角音。
第10小节与前乐段结束部分的第7小节旋律相呼应,原为演唱间歇的器乐衬腔,通过演奏相同旋律,起到类似合尾的结构作用,增强了主副歌之间的联系。
后乐句改用两行谱表,叹息式动机不断变奏,左手切分节奏与旋律形成节奏对位,外声部用角音的持续强化旋律,大、小二度的对置和四度音程的模进丰富了音响,句末六连音琶音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结束于f羽音。
论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分析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57论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分析王陌萱(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歌曲《阳关三叠》作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以《送元二使安西》作为依据进程创作的。
本文对《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了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为今后研究歌曲《阳关三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阳关三叠》;演唱技巧;歌曲一、引言歌曲《阳关三叠》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有着独特的情感,旋律优美,是经典了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在亲友送别之际抒发难舍难离的情感。
二、歌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阳关三叠》的创作依据是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在送别亲友时表现出来的难舍难离之情。
而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阳关三叠》正是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这首歌曲经过了千百年的不断传唱,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阳关”一词在这首歌曲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因此这首歌曲命名为《阳关三叠》。
在开元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快速发展,由于当时统治者喜爱歌舞,并在民间增加了教坊的数量,从而出现了很多音乐方面的优秀人才。
以李白、王维等一批在诗词上有着卓越成就的诗人文豪,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
而歌曲《阳关三叠》是以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在歌曲中大量使用了王维的经典诗句,表达了离别之际的不舍,其中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在歌曲不断流传过程中被世人所填写的。
[1]三、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一)演唱技巧中的“吟”“吟”类似歌唱中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吟”在现代中的意义则是表示拉长了音调,好像唱歌似的一样读,但是“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其中“唱”是根据谱例进行演唱,节奏和旋律相对比较固定,需要一定的音乐伴奏;而“吟”没有谱例进行依照,节奏和旋律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不需要伴奏。
《阳关三叠》是由七言格律诗组合而成的,每一句诗在吟诵的时候有前四后三上的停顿,体现出的节奏有着前面紧后面舒的特点。
浅析歌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
1 8 I yi S h u P i r  ̄ g j { 0 n
时, 演 唱者还要具 有充足 的气息来 读每个字 及音节 的变
化, 如果这 期 间缺乏 对气 息 的控制 能力 . 只会 让演 唱者 读 到最后 感到气 息 不顺 畅 , 大 脑缺 氧 。当然 , 并 不 是每
绪 上 的装饰 , 将 依依惜别 的情绪传 递 出来 。 而在演 唱“ 劝 君 更尽 一杯酒 ” 的时候 . 演唱 者可 以模仿 “ 吟” 的味道 将 其 刻 画 出来 , 给 听众一 种思考 的感 觉 , 让 人感 受 到歌词 中蕴含着 的不舍之情 。 当然 , 需 要注意 的是 : 演 唱者 在演
换 气等技 巧 。而通过 对大量 文献的分 析与研究 . 作者发
、
歌 曲的情
古人在 唱诗 词歌 曲的时候通 常会采用润 腔的技 巧 ,
因 为 这 个 技 巧 可 以烘 托 出 歌 曲 中 的 情 。 所以, 在演 唱《 阳
现歌 唱中的气息 主要源 自于“ 丹 田” , 合 理地控 制丹 田气
《 阳关三叠 》 是我 国古代 艺术歌 曲的典 型代 表作 品 ,
唱这首 古诗 词歌 曲 的时候还 需要 对 诗词 的本 身有 一 定
歌 词取 于我 国诗人 王维 的《 送元 二 使安西 》 当 中的一部 分, 通 过音 乐元 素和诗 歌 的完美结 合 , 让诗人 的情感 和
思想展 现得淋漓尽 致 。歌 陆主要分为三个 大段 , 也 即是
控 制丹 田气 息 的变化 。 譬如在 唱到“ 劝 君更进 一杯酒 , 西
出 阳关 无 故 人 ” 这 两句 歌词 的时 候 : 演 唱 者 可 以充 分 利
用 自身胸 部和腹部对 气息 的储 存能力 , 控制横膈 膜 和肋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
式 ,张弛有 度 ,轻松 驾驭 ,出色 的表 现出 《 阳关三叠 》作 为古代 琴
歌 的特 点 。
一
、
阳关三叠 的演 唱
是 第一段 的变化与重复 ,并且可 以说是运用相 同的一个 曲调来变化 演唱 ,重复 叠唱三次,故称为 “ 三叠 ” 。 第 一叠主要 以王维 《 送 元二 使安西 》为主题歌 词的音乐 部分 。从 “ 遄 行 ”开始进 入副歌 。音乐 出现八度跳 跃 ,变化 起伏很大 。歌词变为 长短不一 的句 子 。在第 一
歌词在 音韵悠扬 的古琴声 中总是让人荡气 回肠 ,再三 感叹 。 《 阳关三叠 》采 用了 “ 三叠 ”的创作方式 ,让歌 曲变得 更加有 张力 ,更 加吸 引。要 全面解读音 乐,充分感 受作者心 中的情感 ,就要 运用音乐 的方 式将其表达 出来。在音乐 教 学上 《 阳关 三 叠 》 更 加 容 易 让 演 唱者 投 入 情 感 , 声 情 并 茂 的演 唱 , 进 而 改 善 演 唱 者 的演 唱 技 巧 与 能 力 。 文 章 主 要 对歌舞 《 阳关三 叠》进 行赏析,并且分析其演唱 。 关键词 :《 阳关三叠》 ;歌 曲赏析 ;演 唱技巧
而不 弱的情感 。另外 ,演唱者 还应该 与古琴一 同展现丰 富的表现方
二、 阳关三叠) ) 的音乐赏析
目前 所 存 的 《 阳关 三 叠 》 是 王 维 送 别 友 人 前往 关 外 服 役 的 七 言 绝 句 。后 世 乐 师 在 此 基 础 上 配 上 了 乐 曲成 为 了 传 世 佳 作 , 也 成 为 了 友 人惜别 的经典乐 曲。 《 阳 关 三 叠 》 全 曲分 为 三 大 部 分 , 后 面 两 段
叠 中集 中 的 表 现 了 作 者 在 送 别 友 人 过 程 中 的 伤 感 之 情 与 无 奈 情 感 。 第 二 叠 是 第 一 叠 的 变 化 与 重 复 , 其 内部 变 化 不 明 显 , 与 第 一 叠 的 基
多段体琴歌《阳关三叠》研究
多段体琴歌《阳关三叠》研究多段体琴歌《阳关三叠》研究《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首重要的多段体琴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乐构成。
它以其卓越的音乐艺术价值和传承困境,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其历史渊源、音乐结构、表演形式以及意义与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阳关三叠》最早出现在唐代,其创作时间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
这首琴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人民生活艰辛的背景。
曲调中融入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长时间的演唱使得这首曲子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演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阳关三叠》。
从音乐结构上来看,《阳关三叠》是一首多段体琴歌。
这首曲子包括了引子、三段半和结尾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其中,引子是整首曲子的开场,通过简洁明快的旋律引出后续的主题;三段半则体现了主题的曲调发展,情感的起伏;结尾部分则以高亢的音乐表达了曲子的最高潮,将整个琴曲推向了高潮。
在表演形式上,《阳关三叠》以独奏的形式进行。
演奏者通过指法和技巧将琴声娓娓道来,使得曲子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演绎能力。
演奏者需要凭借对琴曲的深入理解和音乐感悟,将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演奏中,使得琴曲具有更加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阳关三叠》在意义与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这首琴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是传承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研究和演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探讨如何将这一传统音乐作品进行传承和创新,使其在当代社会中保持活力。
然而,《阳关三叠》在传承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
由于其琴谱的保存和传承较为困难,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数量有限,并且缺乏系统的传承机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阳关三叠》的研究和记录工作,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同时也需要培养更多的有才华的琴曲演奏者,让他们能够将这一优秀的琴曲传递给更多的人。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古曲之一,源自唐代音乐家李煜的《长亭怨》。
这首曲子以描写人们因离别而感叹岁月无情之苦为主题,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阳关三叠》演唱版本。
我们来分析第一种版本,这个版本是由歌手A演唱的。
在这个版本中,歌手A运用了独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悲伤和凄凉的情感。
她的嗓音深沉而富有穿透力,在高潮部分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歌曲所包含的激情和痛苦。
歌手A还通过细腻的演唱技巧,将歌曲中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得非常准确和感人。
她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能够在歌曲的高音部分展现自己的声音的优势,使整首歌曲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歌手A还在表演上用心,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能够与歌曲的情感完美地融合,使观众更容易被歌曲所打动。
两种《阳关三叠》的演唱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歌手A的演唱版本充满了悲伤和凄凉的情感,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都非常适合这首歌曲,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歌曲所包含的激情和痛苦。
而歌手B的演唱版本则更加温柔和柔和,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和温暖,并通过细腻的演唱技巧传达出歌曲中的情感。
无论是哪一种版本,《阳关三叠》都是一首优秀的古曲,通过不同歌手的不同演唱风格,都能够打动人心。
无论是喜欢悲伤和凄凉的情感,还是温柔和柔和的情感,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希望这篇比较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美妙的古曲。
琴心琴韵 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
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古典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它贯穿了千年的时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谓独领风骚。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琴音和姜嘉锵的高亢激昂的歌声,再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诗意的古代风景。
本文将对这首歌曲进行评析,以探究它的魅力所在。
首先,歌曲以古筝的琴音开篇,犹如一枝梦幻的玉箫,引领听者踏入一个纷繁复杂的古代世界,仿佛可以听到河水的流淌声和云雾的缭绕,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氛围。
琴音穿梭于每一个音符之间,仿佛和自然界融为一体,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紧接着,姜嘉锵的高亢激昂的歌声渐渐响起,她从宏亮的音域中抒发出一种雄浑而激越的情感。
她对每个音符的处理都相当细腻,让人感受到歌曲的深情厚意。
她的声音犹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给人带来一种力量。
在她的演唱下,《阳关三叠》这首歌曲不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
此外,歌曲的歌词也很有诗意,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叹与对人生的思考。
它描绘了一个辞别繁华世界,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人物形象,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放胆架舟去天涯,背脊夜雨踏风揽月”,通过这句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歌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在古代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古代音乐所追求的审美价值。
另外,歌曲的音乐编曲也值得一提。
编曲师精心设置了伴奏部分,通过与姜嘉锵的演唱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效果。
贝斯和鼓的加入让整个歌曲更加动感和激烈,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置身于古代军队的奔袭之中。
这些编曲手法巧妙地结合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这首歌曲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结起来,《阳关三叠》这首古代歌曲展现了姜嘉锵的音乐才华和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阳关三叠》演唱分析
大多数押韵 在同一个韵 脚 “yi”上 ,因此在演 唱 《阳关 三叠 》的时 演唱这几句 时需运用 “揉气”。尾部的开头一句 “噫”,虽然 只有一个
要 注意的是 “yi”字 的演唱与其它字 之间的连接 。…yi’字的韵母是 字但是却需要丰富的情感来演唱,气息仍 然要处在积极 的状态 中。
…i’,演 唱时想着 “e—i”,嘴唇不能发 出 “e”,只能做 出像发 …e’
满 足 了旋 律展 开 的需 要 。在第 三叠 中 “旨酒 ,旨酒 ,未 饮心 已先 好该作品的情 感。
醇”的 “先 ”字上 做了 自由延 长,在演唱时要注意 “rubato”这个表
《阳关三叠 》给 听者 展现 了一个悲 凉的 曲的理解及情 感表达来 自由发挥 。在 “载驰 将渭城 冲洗 得特别干净 ,青 翠欲滴 的杨柳在 风中摇摆 。在渭 水的北
经后 人配曲而成 。为 了使 诗与 曲更好 的结合 ,后人在编入 琴曲后又 “渭城朝雨渑轻 尘 ,客舍青青柳 色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 出阳关
增加 了一些诗句 ,后 加的诗句虽没有原 诗那样规整 ,但都 很押韵 , 无故人 ”这几 句旋律 比较平稳 以级进 的形式进行 ,情绪 比较 柔和 ,
整个乐 句连贯抒情 。古诗词的演唱 注重 字正腔 圆,因此 演唱时不能 果气息运用不 正确 ,再好 的表演也 达不到好 的声音 效果 ,因此要用
一 味 的追求 歌词 的清 晰饱 满而 忽视 了字 与字之 间 的连接 与过 渡 。 内心的情感来带动并且控制气息 。
“行 ”字上 的重音记 号与切分音 的特点 ,描绘 出友人前 行路途之艰
情 术语 进行 演唱。
达 ,最终导致整首歌曲演 唱的失败 。
经 过两 小节 的 间奏进 入第 二叠 。第 二叠 与第 一叠 的不 同之 处
谈古曲《阳关三叠》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
谈古曲《阳关三叠》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导言《阳关三叠》是中国古代传统曲目之一,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曲目特点和声乐教学三个方面,探讨古曲《阳关三叠》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历史文化背景《阳关三叠》最早见于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中,描述的是汉武帝在阳关的悲壮。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关三叠》逐渐演变成了一首感人肺腑,富有文化内涵的古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曲的演唱也体现了古代的审美观念。
曲目特点《阳关三叠》的唱腔清晰、动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曲目结构来看,该曲分为三叠,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
前叠抒发出英雄的豪情壮志,中叠描述士兵之间的情感,后叠则表现出君臣之间的深情厚谊。
从演唱技巧角度来看,《阳关三叠》是一首旋律悠扬、节奏明快的曲目,流畅而平稳的旋律、润滑而婉转的歌词、丰富而变化的情感变化,构成了曲目极具特色的魅力。
声乐教学的启示作为一种古代艺术,古曲《阳关三叠》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为声乐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阳关三叠》的旋律流畅,是学习声乐唱法的极佳范本。
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古曲的音律规律及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熟悉乐曲的情感走向及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和语音表达能力。
其次,《阳关三叠》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是学习艺术表演的好材料。
从曲目三叠的结构上来看,每一叠都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最后,《阳关三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演唱古曲不仅需要技巧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学生体验并传承其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曲,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声乐方面的技能,也可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结论古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的曲目,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和演唱古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技能,展现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古曲《阳关三迭》,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演唱版本方面,有两种常见的主要版本,分别是传统的民歌风格演唱版本和现代化的流行演唱版本。
下面将对这两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传统的民歌风格演唱版本。
这种版本通常在古乐器的伴奏下,由传统音乐团体或个人演唱。
这种演唱方式更加注重对原曲的保真还原,追求古朴自然的效果。
演唱者通常运用咏唱或吟唱的方式,音色比较纯净,不太运用唱腔和技巧。
演唱者力求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这种版本非常适合欣赏者对古乐器和古曲的发展历程感兴趣,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现代化的流行演唱版本则以较为现代的娱乐化方式来呈现。
演唱者通常是当代知名的流行歌手,例如朴树、毛阿敏等。
他们会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如电子合成器、弦乐合奏等,打造出更加华丽、壮丽的音乐效果。
演唱方式更加注重技巧,演唱者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使用各种唱腔和咬字技巧,以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情感。
这种版本更加适合那些习惯了现代音乐风格的听众,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演唱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阳关三迭》这样的古曲,并从中获得一种新鲜感。
总体上,无论是传统的民歌风格演唱版本还是现代化的流行演唱版本,都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传统版本更加注重对原曲的保真还原和情感的真挚表达,更具有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意义,适合对古曲发展历程感兴趣的听众。
而流行版本则通过现代化的音乐元素和演唱技巧,让更多的听众对古曲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不同于传统音乐的创新与活力。
无论是哪种版本,都应该尊重原曲的内涵,不失其本质和传统风格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并为广大听众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
这样,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能通过不同的演唱版本更好地欣赏《阳关三迭》这样的美妙古曲。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阳关三迭》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曲调婉转动听,情感细腻而深沉。
在这首古曲中,有两种不同的演唱版本,分别是男声和女声演唱版本。
本文将对这两种版本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音调来看,男女声的音域存在差异。
男声版本通常较低沉,音域较宽,演唱时能更加凸显曲调的深沉和庄重。
而女声版本则相对较高亢,音域较窄,演唱时更能表现出曲调的婉转和柔美。
不同的音调处理方式,使得同一首曲子在男女声演唱版本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
从演唱风格来看,男女声的表现手法也有所差异。
男声版本侧重于音质的稳定与金属质感的发挥,在演唱时更加注重力度和声音的稳定性。
而女声版本则更加注重音色的变化和细腻的演唱技巧,运用颤音、滑音等技巧来增加音乐表现力。
这使得女声版《阳关三迭》在演唱风格上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男女声版本的感染力也存在差异。
男声演唱版本更加凸显曲调的庄重和深情,在演唱时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而女声演唱版本则以其婉转柔美的音色和巧妙的演唱技巧,更加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男声和女声演唱版本的《阳关三迭》各有特点,在音调、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上都存在差异。
男声版注重庄重与稳定,女声版更加强调柔美与变化。
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正是其独特之处,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音乐体验。
无论是哪一种版本,都能让人享受到美妙动人的曲调所带来的愉悦和情感沟通。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1. 引言1.1 古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源自唐代的古曲,曲调清新优美,词意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据传说,这首曲子是在阳关之地,一名苦短箫师在离别之际吹奏而成,曲名即取自阳关之地。
这首曲子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演绎,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阳关三叠》的背景故事和古老的传说赋予了这首曲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段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情感的精神符号。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演唱版本也相继出现,每一种版本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韵味和表现风格,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更多的生命力和魅力。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唱,可以更好地理解《阳关三叠》这首古曲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探寻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1.2 不同演唱版本的影响不同演唱版本的影响可以说是古曲《阳关三叠》在不同时代和流派中的表现和演绎。
不同的演唱版本呈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感也是各有千秋的,对于听众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
传统演唱版本保留了古曲的原汁原味,注重声乐技巧和传统表达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和气质。
而现代流行演唱版本则融合了更多的新潮元素,采用更现代的声乐技巧和表现方式,更注重音乐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演唱版本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反映在受众群体和受欢迎程度上。
不同的演唱版本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听众,同时也反映了古曲在当今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
在比较中能体现出每种版本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从而进一步探讨不同演唱版本的审美价值和音乐表达上的差异。
2. 正文2.1 古曲《阳关三叠》的传承历史古曲《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其传承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皇帝刘彻曾赋诗《阳关三叠》,其中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人生哲理,激发了无数音乐家和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东汉至唐代的漫长岁月里,古曲《阳关三叠》逐渐成为民间艺人和宫廷音乐家们传颂演唱的重要曲目。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古曲《阳关三叠》二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古曲《阳关三叠》是中国古代独奏曲之一,被广泛传唱,演唱版本众多。
在不同的演唱版本中,有的注重情感表达,有的注重技巧展示,因此不同版本的表现形式也各有特色。
本文将对两种不同的《阳关三叠》演唱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在情感表达和技巧展示等方面的差异。
第一种版本是由著名古琴演奏家启功演绎的《阳关三叠》。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他的演奏风格擅长情感表达和音韵处理,注重琴曲的内涵和意境的表现。
在他的演绎版本中,可以感受到深沉的内心情感和丰富的音韵变化。
他的演奏注重对曲子情感内涵的挖掘和表现,通过对每个音符的处理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内在的情感张力。
齐磊的《阳关三叠》演奏版本在技巧展示方面非常突出,他的演奏中充满了对琴曲结构的理解和技巧的展示,每一个音符都是在展示他丰富的指法和演奏技巧,听众在听他的演奏时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华丽的演奏效果和技巧的精妙。
他对演奏技巧的运用也非常灵活,通过指法的变化和技巧的展示,使得整个曲子在技巧上更具魅力和华丽效果。
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演唱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在情感表达和技巧展示方面的特点。
启功的版本注重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音韵变化和内心情感的挖掘,使得曲子充满了内在的情感张力;而齐磊的版本注重技巧展示,通过灵活运用指法和演奏技巧,使得曲子充满了华丽的效果和技巧的精妙。
这两种版本在不同的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下,都展现出了《阳关三叠》的不同魅力和韵味。
不同的演唱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所在,无论是情感表达还是技巧展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古曲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演唱者在表演中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阳关三叠》演唱版本出现,为这部传统古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题材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意义。
本文对其中的典型作品《阳关三叠》进行艺术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词;声情交融;艺术处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将中国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五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它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的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曲调真挚感人,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共同表达了思念的主题。
歌曲的头四句调性是从e 小调转到D大调,第五句从D和弦开始,引出G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了和声色彩,赋予了这首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
1 作品分析1.1 歌词分析从《浙音释字琴谱》中的“希山曰:是曲也,王摩羯所作,而后人增益之。
”中可以得知,《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为了使诗词和琴曲紧密结合,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将其中歌词进行了增益变化,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原诗容:“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细雨将渭城的浮尘打湿,洗去了路上的灰尘,客栈的青砖瓦在细雨中散发着沉静、清新的土砖瓦味道,依依柳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客栈是游子的暂居之处,柳又是离别的象征,二者的组合让诗歌平添了一份黯然销魂的情调,然而加上朦胧的细雨,却给黯然销魂的情调赋予了一层轻柔明快的靓丽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演唱技巧来解析琴歌《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中国古诗词和古琴音乐珠联璧合的佳作,一首有歌词的古琴曲。
它意境古朴悠远、曲调情深意重、歌词凄美深邃、旋律感人,在音韵悠长的古琴和诗意的衬托下,一唱三叹,让人听得荡气回肠。
琴歌《阳关三叠》其歌词采用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宋元二使安西》的七绝诗,诗人借对一位从军朋友哀怨别离之情的抒写,含蓄的反映了在当时不合理的征兵徭役制度压迫下的人民的痛苦。
原诗为四句“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在艺术上以其简朴的手法,通过对送别者的眼前所见景物的精心描绘,制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使人感到了那种依依惜别的情真意切。
此诗从大意上看,似乎就是这样,但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后,就会对他有另外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已近晚年,他的挚友元二受朝廷派遣,即将远赴他乡。
当时的王维,心绪非常复杂,因为他的朋友元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
因此作者心中十分失落。
所以看似别离,实际上可能是永别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又品出了另外一种凄凉。
诗人借助周围的垂柳以及清晨的一场春雨,更加伤感的道出了自己对友人不舍与忧心。
此诗入乐为琴歌后,后人又增添了一些诗句,更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在演唱方面,要唱好这首歌,笔者认为需要一种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凝重、透亮的声音。
作品虽然音域不宽,但是篇幅却不短,三段之中有着细致的变化。
需要唱出层次感,这就要求演唱者在音色、速度、节奏等各方面都要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那些太滞重、不干净以及过于尖亮的声音显然不适合演唱此曲,这不仅技术上难以驾驭,而且风格也完全不一样。
(一)分段处理作品,准确表情达意在歌曲的第一段,作品忧郁、伤感的道出了故人惜别时的场景,音调抒情。
在这一段落,应重点注意“N”的歌唱,如“轻”、“尘”、“新”、“人”、“晨”、“津”、“辛”。
所以,演唱的音色变化要与作品的音乐本身相结合,用明暗、浓淡的音色去表现抑扬起伏的琴歌旋律与歌词的情感、意境。
但是,这种润色特征的变化、对比不是强烈的,要掌握好平衡,做到恰到好处。
在前四句的演唱上应注意乐句之间的衔接,采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式,使乐句连贯抒情,娓娓道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渲染出一种对友人依依不舍的伤感情绪;后一小段的开始音调为八度大跳,这时音乐情绪略显激动,似乎在告诉友人路途中将遇到的艰难险阻,一路上要历历苦辛,从而告诫友人宜自珍,这部分的演唱应严格遵循作者所设计的力度记号的变化来表情达意,尤其是几处重音记号的表现应做到恰到好处。
一小段间奏后进入歌曲的第二段,音乐在第一段的素材基础上加以变化反复,情绪更加不舍和暗淡。
在第一个“感怀”的“怀”字上做自由延长处理,使那种伤感的情怀得以释怀。
第三段的旋律在第一段的素材基础上又一次变化反复,情绪更加的伤感。
“旨酒”这个八度大跳的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而后节奏稍自由,道出“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这里的“伤感”在演唱时如能略带哭诉的强调,则能更好的起到点睛之笔。
所以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
因此,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的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之为艺术。
” (二)揣摩诗词韵律,力求风格纯正掌握音乐节奏的律动与歌词的韵律组合的特点。
故人有语: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意思是说声音不要被词所限制,而词又不是因为声音而受损。
具体说来就是:“声中无字“即演唱要连贯、婉转;而“字中有声”则是要饱满悦耳,字正腔圆,不
能太“咧着”咬字。
《阳关三叠》出自唐诗,所以咬字还要注意诗的韵律。
例如在第一叠中,“渭城朝雨浥清晨”中的“尘”与“析出阳关无故人”中的“人”押en韵。
所以,在演唱这首歌之前首先要反复朗读诗作,和着曲调的节奏找出其中韵律,然后再去演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