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山合水易: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和教育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亲子农业“成为农业与亲子教育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模式,诸如农业嘉年华、亲子采摘、农业教育课堂模式等应运而生。

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一系列旅游及休闲农业政策的出台、2.5天等带薪休假制度的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也令亲子游得到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将大多数儿童的休闲乐趣被禁锢在室内或者虚拟世界,忽略了大自然带来的教育。

而亲子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过程中开发兴趣、学习知识,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到儿童的兴趣所在,给予儿童发展正确的引导。

这对于农业产业转型和儿童教育的开展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欧美的亲子农业园,更像是大自然学园、农业乐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基地。

台湾亲子农业的精耕细作、对文化要素的挖掘、对资源优势的发挥利用,使其成为亚洲亲子农业的典范。

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亲子农业起步较晚,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欧美和台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本文剖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发达国家亲子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案例,从而为我们发展亲子农业提供一些参考。

◆欧美亲子农业发展现状:欧美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

他们认为,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真真实实将农业生产经营好,如果将农业生产表演化,那就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

欧美亲子农业的发展比较成熟,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租赁模式——亲子开心农场;森林幼儿园模式——自然教育法;融合发展模式——绿色假期;乡村博物馆模式——历史大课堂;农业创意节庆模式;乡村休闲娱乐模式。

◆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日本人多地少,国土可居住面积比例小,城市与农村之间距离很近。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都市的压力和疲惫,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直都是该地区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经验。

1.景区运作模式景区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运作中,通常会采用独立运作模式。

景区将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包揽在一起,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把景区、游客和社会进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旅游中加入特色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元素,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通常采用示范农场、休闲农庄和生态农场的模式,主要包括多种单项农业体验和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3.特色主题村落模式特色主题村落是以某一特殊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建设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设施,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特色主题村落是将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1.发挥地方特色和文化台湾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它独有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其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并通过精心的规划和管理,将其变成乡村旅游的竞争品牌。

如:茶园、樱花园、柿子湾等主题乡村旅游,都是通过深挖当地资源和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2.利用扶贫资源优势台湾的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和旅游,实现了扶贫的目的,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台湾基层农业合作社以及乡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都是利用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发展的例子。

3.创新营销手段在台湾的乡村旅游中,除了各种电子媒体广告,活动宣传、线上线下结合等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定制化服务,打动游客的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浅议中国台湾现代农业特点及对内地的启示

浅议中国台湾现代农业特点及对内地的启示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中国农业信息/ 2013.08应中国台湾新竹县农会的邀请,于2012年9月1~8日赴中国台湾进行了现代农业参访考察。

先后参访了新竹县农会、金勇DIY 番茄农场、中埔乡农会等地通过考察,对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现介绍如下。

1 中国台湾农业基本概况中国台湾四面环海,面积3.6万km 2,海岸线1500km ,岛内多山,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盛产稻米,一年有两熟,米质好,产量高。

经济作物以甘蔗、茶叶、烟草为主。

水果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柑橘、橙、龙眼等几十种,近年来,莲雾、释迦、木瓜等品种发展较快,水果生产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蔬菜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甘蓝、番茄、竹笋、芦笋等,蔬菜及其制品出口在农业中居有重要地位。

养殖业以家禽、猪、牛为主,所占比重逐渐变小。

海洋渔业比较发达,渔业产品是台湾岛内的大宗出口品,外销高价值的石斑鱼、鳗鱼、对虾、罗非鱼等特色品种。

台湾的农业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农业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民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中国台湾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2.1农业管理服务体系高效,农会作用显著中国台湾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运行规范的农民组织,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十分健全。

所到之处,各县、乡都成立有农会,这些农会根据台湾农会法,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

农会承担的任务繁多。

农会承担的任务达20多项,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从事新技术的辅导、推广和农民培训教育;二是农产品销售,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有些农会还承担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加工等职能;三是农民的借贷保险业务,会员的金融业务均由农会办理,同时也接受委托办理农业保险事业;四是承办农村的文化、医疗、卫生、福利及救济事业等。

2024年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年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田缘线”的美化观光农业园里农田、道路两侧或与其他景观交接的边缘地带,简称“田缘线”。田缘线是游人最直接的观赏部分,是观光农业园路径和
区域的边缘地带,直接影响游客对农业园景观质量的评价。对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田缘线的设计,采取加强田缘线景观细致度与空间层次性的设计方法。首先,用多层的垂直景观布满道路或田缘,保持一定水平的郁闭度,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庇荫条件,形成浓郁的乡村气氛。
台湾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原因首先是由于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超过80,农民收入与市民收入之间差距缩小,人们的旅游需求迅速增加。但受地理条件限制,城市中的户外休闲游憩的空间不能成比例地增加。因此,旅游市场产生缺口。这就为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的转型提供了一次市场契机;其次,台湾的农业成本偏高,农业面临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而生产性的、初级的农业在台湾的发展空间也己被缩小,特别是谷类粮食作物农业受到很大影响。消费和独具地域特色的台湾生态观生产两方面的需求,也推动了农业的转型。
园区内组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景观结构,各要素组合井然有序、脉络清晰、标志鲜明,与涪江水域天际优美的轮廓线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活动的便利和视觉的快感。道路节点上突出文化符号运用,将精致的农耕细节,平武的多民族文化点缀在细节设计,营造节点的文化场所感。通过整合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线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置格局,增加园区的景观观赏特性和景观视觉的观赏感。
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3
防护区防护区是保护观光农业园环境免受外界影响所设立的线状或片状区域,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小气候环境。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防护区平行九环线,沿滨河区呈线形布置,同时限制游客进入隔离屏障区。

台湾农业

台湾农业

引言农业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衣食来源。

农业作为提供食物、衣料的生产部门,无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的国家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农业在两岸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两岸的共同目标。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积极促进两岸的农业技术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大陆对台湾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使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有效的结合,不仅对提升两岸农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会为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注入活力。

大陆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和优越,这些都为台湾的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一章台湾农业概述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坐落在东经119º18´03〞,北纬20º45´25〞至25º56´30〞的区域内。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台湾2/3以上是高山和丘陵,平原不到1/3,农业总耕种地面积为89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1/4,其中水田47.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53.6%;旱地面积41.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4%。

另有林地面积18.6万公顷。

畜牧用地1.4万公顷,渔场养殖面积7.6公顷。

台湾实行土地私有化,全岛无农业税,农业用电用水优惠。

水稻实行全程机械作业,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水平高,台湾水果和种苗享誉全球。

台湾的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高,仅占4%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达到400多万人。

台湾农业农户总数超过80万户,占总人口数的18.97%。

农业就业人口近9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48%;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

50余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

①1.1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1)种植业发展现状。

台湾的主要农作物为稻、麦、豆、薯、花生等。

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1 . 民俗 民宿 .3 2
这些 国家普遍 萎缩 的农业寻找到 了新 的发展生 机 , 被誉为 “ 惫农村 为疲 注人的强心剂 ” 我 国台湾农业在 2 世纪 8 年代后出现衰退 , 。 O O 为农业寻 找新机 , 几乎成为农民与农 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 。99年 4 台湾“ 18 月 行 政院农委会” 举办 了第 一次“ 发展休 闲农业 研讨 会”提 出发展休 闲农 业 , 的经营新观念 ,90年台湾“ 19 农委会” 正式倡导发展休 闲农业 , 并将其列 为农业施政的重要方针之一 。 可以说 , 突破农业 困境 , 寻找农 业新生机是推 出休 闲农业发展 的最 根本原因。随着经济 的发展 , 早在 2 世纪 7 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人 已 O O 经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 ,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由劳动型转向休 闲型 。 对观光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 为休闲农业 的发展提供 了可能。 与此 同时 , 城市人 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公 园绿地休 闲活动 空问与设备 不足 , 工 业化与机械化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闯增 多 ,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 增加 。 加上道路交通 的改善 , 公共运输 及私人车辆 的普遍 化 , 都促进 了台湾 休
变化来 的等活生生的教材 ,人们 在休闲 的同时还学到 了不少 有用 的知
识。
1 . 旅 游胜 地 .5 2
休闲胜地是 利用 名川胜景 , 经过规划设计开发而成 的旅 游胜地 。同
19 年 , 90 台湾“ 农委会 ” 改 善农 业结构提 高农 民所得方 案》 在《 中设
立了“ 发展休 闲农 业计划 从 技术 、 费 、 , 经 宣传 等方 面加 大 了对 休闲农 业 支持的力度。19 年 ,农委会 ” 发 了“ 闲农业 区设 置管理办法” 92 “ 颁 休 ,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概述: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小型岛屿,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并在农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农业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兼顾农业产出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方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现状:1. 农业资源分布:台湾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土壤质量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2. 农业结构:台湾地区农业结构多样化,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

生态农业在水稻和有机蔬菜种植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3. 生态农业政策: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生态农业认证:台湾地区设立了生态农业认证机构,为农民提供认证服务,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优势:1. 环境友好: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农产品品质高:生态农业采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和化肥,农产品品质较高,更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3. 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生态农产品,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

4. 提供农民收入: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四、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压力:台湾地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需要更多耕地,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

2. 农业技术水平不均:台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不均衡,部分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农业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旅游,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台湾各地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不同,但都以独特的农场或农村景观为特色,如茶园、花海、果园等。

还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体验活动来丰富旅游产品,如制作茶叶、果酱、手工艺品等。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与农民的合作。

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核心力量。

台湾政府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帮助农民共同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民参与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重视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离不开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支持。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中,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修建乡村道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供农家乐住宿和餐饮设施等。

这样能够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宣传和推广。

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旅游展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在推广中,突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政府还加强与各地旅行社和旅游协会的合作,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主要包括特色化和个性化、与农民的合作、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和宣传推广等方面。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本文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台湾政府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做法及特点,探讨了启示与借鉴的方面。

要转变观念,以大农业观念开发农业休闲功能;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化建设,重视休闲农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加强休闲农场品质评鉴,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树立社区经营理念,加快休闲农业的提质转型。

标签: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经验借鉴据台湾2000年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模式。

[1]该内涵界定一直延续至今。

不难看出,休闲农业就是融合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场景和农民生活情景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业态,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农业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

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开放成熟期的果园,当时只是为了减少劳动力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进而逐步发展成观光果园。

现行文献基本认可1980 年首先在台北市开办的53户观光茶园,将其视为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发端。

[2]2、初创期由于之前台北市由普通茶园迅速发展为广受欢迎的观光农园的发展经验和需求导向趋势,为了鼓励观光农园的进一步发展,于1981年底《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颁布并开始执行,且由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

研究文献表明,从1982到1989年,这期间观光农园迅速扩散,涉及14县42 乡镇22 种作物,面积超过了1000hm2。

[3]3、发展期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普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效果进一步显现。

在台湾农委会1990 年确立的《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休闲农业是台湾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这标志着休闲农业开创引领了台湾农业新的发展趋向。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摘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休闲农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了台湾休闲农场的独特特点。

随后分析了休闲农场在台湾的现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最后讨论了台湾休闲农场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概况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旅游业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场、台湾地区、发展概述、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影响与意义、发展前景、经济与文化促进、建议与展望。

1. 引言1.1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当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农场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提供农业体验、乡村游玩和农产品购买等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休闲农场的兴起源于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远离喧嚣都市,寻找一片安静的乡村风光,享受农耕乐趣和自然风光。

休闲农场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休闲方式。

在台湾,休闲农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台湾的休闲农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台湾休闲农场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乡土文化,打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场,深受游客喜爱。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休闲农场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 正文2.1 休闲农场的起源与发展休闲农场起源于欧洲,在19世纪兴起。

最初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逃离城市喧嚣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乡村环境中放松身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逐渐增加,休闲农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它将乡村的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和农业体验结合起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观光与参与式体验的机会。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台湾的旅游业态,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以期为地方政府和农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乡村旅游的特点与模式乡村旅游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旅游,更多地强调的是对农村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深度体验和参与。

乡村旅游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景观优美:乡村地区往往风景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环境,如山水、田园、红树林、湿地等,能够为游客带来一种清新、自然、悠闲的体验。

2. 农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还强调对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风情、学习农村手工艺等,感受农民的朴实和勤劳。

3. 传统文化传承:乡村地区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平台,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上,中国台湾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田园休闲度假村:这类度假村主要以乡村自然风光为主要卖点,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服务。

比如在台湾的日月潭地区,就建有一些以森林、湖泊、自然景观为背景的休闲农庄和度假村,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农业体验类:这类乡村旅游以农业体验和农事活动为主题,游客可以参与农田劳作、采摘水果、饲养动物等,感受农村生活的田园气息。

这种模式在台湾的南投、嘉义等地也比较常见。

3. 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也可以围绕当地的传统文化、庙会、农耕文化等展开,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和民俗活动。

台湾的乡村文化旅游主要以深澳、宜兰等地为代表,这些地方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摘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旅游形式,结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随后探讨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主要特点,包括生态环境优美、农业体验项目丰富等。

然后分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结论部分探讨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可以预见,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农村经济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起源、特点、现状、趋势、影响因素、未来发展前景、农业产业、地位、社会经济、影响。

1. 引言1.1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概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是指以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场,是一种集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台湾地区休闲农场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农业产业的新亮点。

休闲农场的兴起源于台湾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通过开发休闲农场,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促进地方农业旅游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特色农业产品、休闲娱乐设施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各种农业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未来,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有望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台湾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台湾休闲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台湾因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休闲农场的雏形。

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条发展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条发展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条发展经验台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领先于大陆各省,在创意、文化、技术、品种等方面值得国内借鉴,现小编精选7条台湾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如下,希望能够对从事这个领域的朋友有所帮助。

1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2持续创新,创意缤纷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3融入感情,彰显个性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4深度体验,其乐融融台湾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1102018年7月下半月刊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雷 扬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早,成功案例多。

本文在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先进经验,总结其共同特征与规律,以期带动其他区域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乡村旅游,在台湾称之为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农园景观、农业文化、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就已逐步出现,开始萌芽。

迄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以产业类型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民宿和农村文化活动等。

二、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经验(一)主题鲜明,特色创意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因而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刻意追求项目规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做精做深。

在台湾,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几乎都具备有极富个性的鲜明主题。

经营者们非常注重精细管理,有意识地培植特色,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为体现特色,不少休闲农业项目甚至选择单一主题,不一定非要开发多大的面积规模,种植多少作物,养殖多少动物,获得多高产量。

一看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名字,就知道其所经营的主要项目内容。

如“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的;“胜洋水草”,以水草为主;“养蜂人家蜂采馆”,以蜜蜂产业为主;“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以草莓为主的。

(二)就地取材,精深加工在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相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以前往休闲观光的旅游者为市场,对自有农副产品、特产进行开发设计,精深加工,从农作物产品鲜食、储存保鲜、制炼干果到深度提取有效成分生产护肤美容品等衍生产品,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开发技术,一应俱全。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当前台湾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面对台湾农业的成功,本文从其农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近几年有利于台湾农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业;现状;分析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自1945年起,经历了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1,目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台湾农耕面积占全岛土地面积的1/4,全岛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

2012年全省GDP为5215.58亿(约14.04兆新台币),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

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3。

1.种植业现状台湾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素有我国“海上粮仓”的美称。

主要经济作物有蔗糖、茶、蔬菜、水果、花卉等。

其中蔬菜的种植品种接近百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

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1,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花卉蔬菜现已成为台湾农业重要的产业部分。

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

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主要有香蕉、菠萝、柑桔、芒果、柚子、柿子、释迦等。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3.75亩,农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较大。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作者:张昌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12期近年来,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回顾性分析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台湾乡村旅游景点模式种类、主要经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4点启示。

引言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该行业目前在国际上走在前沿,是台湾经济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相比城市,台湾的乡村更具吸引力。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期,笔者到台湾考察,亲自感受到了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特点和模式,认为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台湾在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大陆一样,也是基于农业,积极发展工业,并且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因为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农业生产经验规模过小,农民的收入偏低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这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同时又能解决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后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台湾省开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于是,以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主要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台湾迅速兴起,并不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了观光农园。

之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牧场、花园和渔场等业态相继面向游客开放。

20世纪80年代末,观光农园更向着内容异常丰富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农户提供土地,以供市民参加农田耕种的市民农园也开始在台北等地出现。

1999年9月大地震后,台湾结合灾后的重建工程,以资金补贴方式,鼓励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形式,成为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水岭。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与典型案例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与典型案例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与典型案例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单纯农业观光演变为结合农业体验和休闲度假的形式。

以下是台湾休闲农业的几个典型案例:
1. 石门地区:石门是台湾的著名休闲农业区域之一,以山脉、水库和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带有农业体验的活动,如果园采摘、乳制品制作等,同时还提供住宿、用餐和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2. 南投鱼池:南投鱼池地区以茶园和农田为主,拥有优美的田园风景。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经营茶叶采摘、茶叶制作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并品尝新鲜的茶叶。

此外,鱼池还开设了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参与传统的农耕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

3. 苗栗头份:苗栗头份地区以稻田和农村景观为主要资源,发展了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稻田体验、田园小车、水稻美食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与稻田的管理、收割等工作,并品尝到以稻米为原料的美食。

以上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几个典型案例,它们通过结合农业体验、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和乡村风情。

这些休闲农业场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融合自然和休闲的场所。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是指以乡村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和休闲活动为主导,将农村空间、资源、文化、民俗、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旅游活动,并满足游客对自然环境、农村风情、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主要包括了田园风光游、生态农庄游、农家乐、林场游、慢旅行、农村康养等几种方式。

田园风光游是通过规划、开发、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具备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风景区,推出各种农事体验、自然生态观赏、传统文化参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生态农庄游则是以农场、园区、林场和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依托,提供生态农庄、林场旅游、农村生态体验和农庄生活体验等产品和服务。

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田园特色餐饮、农庄特色住宿、生态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来到农庄享受农业与自然生态的乐趣。

农家乐则是以农民家庭为依托,通过提供传统农家餐、住宿、体验、购物等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农村休闲、康体养生、品质生活和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

林场游是指以林业资源和林业景观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森林旅游、林业生态体验、林业生态会议、林业科普教育等。

慢旅行则是以步行、自行车、观光车、船舶等慢速交通工具,在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人文历史进行深度游览和体验。

农村康养是指利用农村空旷天地和清新空气,提供农村康体养生、理疗调养、健身养生、食疗保健等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在农村享受健康、养生和康养。

二、发展状况在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得相对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体系。

以台湾南投县为例,南投县是台湾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区之一,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是台湾著名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区。

南投县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

南投县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包括田园风光游、生态农庄游、农家乐、林场游、慢旅行、农村康养等多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台湾休闲农业是农业结合观光休闲服务业的农企业。

2009年在台湾当局精致农业战略推动下,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

台湾休闲农场和民宿设计规划主题鲜明,以体验经营为核心经营模式,通过休闲农场、民宿以及农作物标章认证制度,提升品质,与国际市场接轨。

秉持绿色乐活永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农业从生产朝向生活产业发展,增进民众健康饮食、维护产业永续经营、保障农民福祉、建设生态家园。

标签:台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乐活台湾休闲农业是农业结合观光休闲服务业的农企业。

台湾休闲农业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和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特点。

2009年在台湾农业委员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推动下,台湾农业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以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认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

目前,台湾休闲农业深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为我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可借鉴意义。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政策1.起步阶段(1971年至1989年)1945年到1970年,台湾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

伴随着70年代工商业的突起以及80年代半导体科技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滞后。

1984年,台湾农发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台湾农业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除了主管农、林、牧、渔、粮食等第一产业外,对于地方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宜亦有指示、监督之责。

1989 年4 月农委会与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方贵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

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人们开始强调慢节奏生活,利用休闲时间外出游玩,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当人们有了这样的需求,必然促使一个新的行业发展,从而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于是休闲农业在当今社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进一步了解休闲农业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1 台湾经济状况等条件分析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

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

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随着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必然要求该地区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用图来表示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如下图∶2发展情况根据台湾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将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一、萌芽期(1980年以前)——观光农园草创期萌芽期从1965年成立第一家观光农园开始。

此时期多是以观光农园之型态经营,完全是农民自发性的尝试。

其实农民开放农园供人采摘果实,目的在节省自己采收的劳力,尔后发现此举又可吸引游客的兴趣,而达到增收的目标,一时创造了旅游的风潮,为农家创造了不少的利润。

二、成长期前段(1980至1989年)——休闲农业探索期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这是政府推广休闲农业的肇始。

紧接着1982年台湾省政府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最具有指标效应的是彰化县农会东势林场、台南县农会走马濑农场、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在本期内相继设立营运。

台湾休闲农业在此三大农场的带动下,树立了一种可借镜的经营模式。

台湾对休闲农业的定位与走向,在此时期都仍然在探索、磨合、适应之中。

本阶段9年期间,休闲农业场家数增至141场。

三、成长期中段(1989至2000年)——休闲农业倡导期本阶段的开端系1989年农委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系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会中确定“休闲农业”的名称,这对于休闲农业的定位与走向,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农委会同时颁布实施“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森林旅游。

四、成长期后段(2000至2003年)——休闲农业茁壮期2000年农业发展条例增订休闲农业的基本规定,显示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从政策面提升到法律面。

休闲农业法规随之也重订,同年订定“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放宽申请休闲农场的面积到0.5公顷的规定,奠定休闲农业在本阶段蓬勃发展的基础。

五、发展期(2004年迄今)——休闲农业发展期休闲农业发展到此,己达到了千家的高峰,故本期不再追求量的增加,而是企求质的提升。

《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在2004、 2006年,先后修订两次,主要精神在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稳定发展。

诸如:休闲农场评选、休闲农业区评鉴等措施都开始执行。

鼓励创意开发,参加国际旅展,其目的无非都在带动提升质量。

3 发展趋势当今台湾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量到质的变化。

如今台湾注重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与当地民俗文化、文史资源、自然景观等相结合。

具体发展如下∶3.1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台湾地区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列出规划休闲农业区的条件,除了具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资源外,必须要有“丰富之田园及自然景观”和一定的面积(属于非都市土地的面积在 50-300公顷之间,属于都市土地的在10-100公顷之间)。

休闲农场可分设“农业经营体验区及游客休憩区”。

“农业经营体验区”作为“农业经营与体验自然景观、生态维护、生态教育之用”;在区域内只能“搭建无固定基础之临时性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建筑物。

休闲农场面积在 3公顷以上的非山坡地或10公顷以上的山坡地,除可设立农业经营体验区外,还可设置游客休憩区,但面积限制在农场总面积的10%范围内。

休闲农场的设施应符合经营休闲农业的目的,以“无碍自然文化景观为原则”,建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10.5公尺,不超过三层,对住宿设施,建筑物设计等均有规定。

这些限制都是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休闲农场有一个美好宁静的田园景色,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身心安宁,融入自然。

因此规划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自然美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恰到好处地开发当地文史资源提升知名度。

文化和观光结合是开发休闲观光事业的源泉。

休闲农业结合文史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

充分利用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将过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提升休闲农业的品位。

如屏东结合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和农渔特产,在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特色的旅游,推行农业休闲观光活动。

在宜兰将农业休闲、海上休闲和文化结合,举办节庆活动,使休闲和生活、产业相联结,更具活力。

目前,宜兰的童玩节,花莲的石雕节,屏东的黑鲔鱼节,苗栗的木雕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各地的名胜特产带动休闲农业达到各具特色。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渔特产、构建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

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以提高休闲农业的社会排名。

特产和特色观光相结合,推动休闲农业、休闲渔业。

屏东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有名的风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

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

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台东特产的旗鱼,能加工成多种食品,台东县计划将产业、观光、餐饮、民宿等业者结合起来,举办旗鱼节,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借游览胜地,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

嘉义以阿里山带动周围山区营造观光环境,同时辅导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以降低入世后的冲击。

嘉义地处北回归线,宜于产茶,但优质茶名称不一,有梅山茶、竹畸茶、番路茶等等,为了创品牌、保质量、促外销,嘉义借用“阿里山”这三个字的无形资产,把这个地方产的茶统称为阿里山高山茶,并与航空公司联合,提供给头等舱客人,以此来提高身价开拓外销。

着力打造、发展农舍民宿,规划步行小道。

民宿是拓宽休闲农业服务的方式之一。

发展观光民宿一方面可满足休闲客在农村度假休息的要求,另一方面向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文化等服务,增加在农村的消费,有助于农民致富和农业转型。

农舍民宿和宾馆旅店不同,主要是民居农宅为住宿方式。

自然简朴,舒适宁静,使来客置身于农村田园风光之中,品尝农家饭菜,了解乡野趣事,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农家乐,这是沟通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桥梁,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02年台湾省有关部门公布了《民宿管理办法》,规范民宿经营。

由一般农舍办民宿需要适当改建,增添消防安全设备,农民必须先投入,增加了经营风险。

2003 年初,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还推出八家民宿办音乐餐,希望休闲客在音乐声中享受农村的乐趣。

音乐选用当地传统的音乐资源和大自然的流水风声,鸟鸣虫叫,与远方来客共享。

远足旅行,亲近自然,了解生态,了解农村社会生活,避免快节奏、噪声和污染,有益健康,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到岛内社会的重视。

台湾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8%,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部门发展休闲农业,利用山区护林打猎小路,串联名胜古迹,如抗日战场、抗荷遗址、文化古寺;特别生态环境如候鸟保护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农宅民宿等,供人们休闲远足健身之用。

步道将分散的村落、休闲产业、民宿和自然文化景观联成网络,可以向休闲客提供度假、住宿、餐饮等整套服务,对带动休闲产业非常有利。

步道不完全设在林区,在农区可利用乡间小路,田埂渠旁,规划小道,这样既可保持农村环境又可使城市来客散步田野,悠然自得。

3.2 创意和行销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注意到市场区隔,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因而创办出具有独特内容和风貌的休闲农业(场)成为首要任务。

统一做到资源化行销。

休闲农业关系到客人在休假期间衣、食、住、行、文化和娱乐。

休闲农业区(场)应通过媒体和信息网络向公众介绍有关资讯,如交通路线、文化特色、农渔特产、日程、民宿、旅馆、价格、地址、联系办法等等。

目前,在台湾东部的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已形成一条观光纵谷,形成有名的风景区。

台东部三个县(宜兰、花莲、台东)拟联合组成东部观光休闲联盟,共同开展休闲事业,借以达到三赢。

参考文献[1]颇具特色的台湾休闲农业[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