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级赋分excel设计创新研究
新高考招生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
新高考招生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新高考招生制度的实施。
新高考招生制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级赋分制成为新高考招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的意义、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等级赋分制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并给予相应分数的评价方法。
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中,一般采用分数制,只有分数高于一定线的学生才能被高校录取。
而等级赋分制则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等级赋分制不仅考核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包括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等。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分数较低,但在其他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仍然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录取机会。
这种评价方法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实施等级赋分制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应该突出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核心要素,并与实际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
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公正合理,既能考核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也能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评价应该注重多样化,既包括考试评价,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平时表现、综合素质考核、实践能力评价等多种方式。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使学生的发展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动。
然而,等级赋分制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
需要从各方面收集数据,进行专业评估和验证。
其次,要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评价标准是否一致,如何防止评价标准的变动和滥用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再次,实施等级赋分制需要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和评价方式,这涉及到对相关政策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最后,师资力量的保障也是实施等级赋分制的重要因素。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有效实施等级赋分制评价方法。
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excel
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excel
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公式excel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计算自己在新高考中的等级和分数。
这个公式采用了一种新的等级制度,包括了A、B、C、D四个等级。
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
分数,A等级最高,D等级最低。
这个公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变量,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班级平均分、科目的难度系数等等。
这些变量的不同组合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等级和分数。
为了方便学生使用,这个公式已经被编写成了一个Excel表格。
学生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其他相关信息,就可以快速地计算出自己的等级和分数了。
由于这个公式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考试管理和评估中。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和分数的计算,教师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帮助。
- 1 -。
新高考等级赋分excel操作
新高考等级赋分Excel操作【前言】本设计是目前网络尚未出现先例的原创作品,该作品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指核心,对公式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原始公式以便复制粘贴,零基础实现等级赋分excel制作的完成与优化,适合全国目前公布的各个新高考赋分方案。
本设计是针对很多省份新高考改革后,各学校迫切需要对选择性科目进行赋分评价而设计。
完全切合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及学校教学管理者进行新高考赋分及综合素质合格性评价的操作需要。
是学校进行周测、月考、联考赋分模拟统计的最佳利器。
通过对该框架设计,excel公式运用的深入浅出式解读,让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能轻松掌握等级赋分统计模板的制作及运行。
本设计实现了各省市新高考要求及具体班级、学科、学校评价的需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新高考选择性科目的赋分和合格性考试的评价模板。
下图为3+1+2模板赋分后的输出效果。
一、新高考等级赋分的原理(初步了解过程就行,操作步骤中有详细说明)1、根据《各省市新高考赋分办法》的比例,将考生分数分成A、B、C、D、E五个等级(或8个等级、21个等级);选科模式及赋分比例统计如下:按各省的规定,确定每个等级总体赋分区间【左端,右端】的端点值;如以湖南等5省为例:2、将某学科的所有分数按比例分成5个等级,记住将原始分为”0”的赋值为”0”(这个设计完美的解决考试分为0分或缺考科目很难赋值或运行出错或者错误赋值为”30分”的问题。
);可用公式模块“=IF(K2>0,LOOKUP(IF(K2>0,RANK(K2,K$2:K$1001))/COUNTIF(K$2:K$1001,">0"),{0;0.15;0.5;0 .85;0.98},第二公式!$D$2:$D$6),IF(K2=0,0))”,说明:{0;0.15;0.5;0.85;0.98}是各等级前几个等级累积和,可根据各省具体比例修改。
3、通过组合公式:“=MIN(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MAX(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求出每个学科等级中所有分数的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第一公式”与”第二公式”是两个多功能模块工作表(相互链接),在”第二点中的具体操作”中会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汇总及等级评价模板
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汇总及等级评价模板每当学期结束,需要汇总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教务处和班主任都会忙得头晕脑涨。
而这个工作总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乃至每个班级都要做的事情,成为对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实行考核评定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计算每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总分,并排出名次,还要统计每一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在给学生填写成绩报告单时,只填等级(A、B、C、D、E等),不填分数。
用手工计算起来,甚是麻烦。
不过这些工作都能够让Excel替我们自动完成,我们所要做的,仅仅输入学生的各科考试分数。
输入成绩时,还能够让多位教师同时实行,协同操作,因而,复杂繁重的工作也能够变得轻松起来。
具体步骤如下(这里仅以某校七年级两个班为例):1.成绩分析表雏形新建一个工作薄,插入工作表,使工作表个数要比班级数多出两张,其中一张是“年级汇总”,一张是“成绩分析”,把各工作表标签依次改为1班、2班、年级汇总、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表雏形如图1所示,并将其保存为“通用模板”,方法是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单击保存类型下拉按钮,选择“通用模板”,输入文件名(学生成绩汇总)后单击“保存”即可。
以后用的时候,只需打开“Excel”,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单击“本机上的模板(Excel 2003)”,选择“学生成绩汇总”即可。
2.1 将1班第一行分别复制到“2班”及“年级汇总”工作表中的第一行。
单击1班工作表标签,假设各班人数为50人,单击j2单元格,输入公式:=IF(D2:I2<>"",SUM(D2:I2),"")IF函数功能介绍:执行真假值判断,根据你指定的条件实行逻辑判断的真假而返回不同的结果。
函数格式: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其中logical_test表示任何一个可评价为true或false的数值或表达式;value_if_true表示当logical_test为true时的返回值,假如忽略则返回true,if函数最多能够嵌套七层;value_if_false表示当logical_test为false时的返回值,假如忽略则返回false。
EXCEl中“学生等级成绩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EXCEl中“学生等级成绩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者:李建银文章来源:本站原创[内容摘要] Microsoft EXCEL是教师们所熟知的软件,应用EXCEL来编制学生成绩自动统计系统,实现分数到等级的自动转化、实现学生成绩的自动排序、实现各等级人数的自动统计等,将大大提高成绩统计的工作效率。
许多事实证明:尽管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同样也可达到上述目的,但从教师的熟知程度和对软件的灵活应用程度上看,选择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函数来实现上述功能,将具备更多的优越性。
本文试述用Microsoft EXCEL编制“学生等级成绩统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同时探讨如何增强系统通用性。
[关键词]教育反馈、等级转换、自动统计、Microsoft EXCEL一、问题提出成绩统计是教育反馈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宜昌市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考评价也一改以前的分数评价为等级评价,评价改革的实验范围也从去年仅在城区试点扩展到今年众多周边县市。
新的评价制度,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了。
同时教师在成绩统计时的工作量也明显加重了,出错机率也明显增多了:教师不仅要输入分数,还要把各科转换成等级,同时还要分别统计A、B、C、D、E、F六个等级的人数和百分率,而以前只需统计高分率和及格率等。
按原有的成绩统计方法,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
虽然此类功能的软件目前也存在,但多用高级语言编写,教师对其数据的操作很受程度本身的限制。
而教师对Microsoft EXCEL 却比较熟悉,应用EXCEL 的函数可方便地实现等级成绩转化和统计,教师可对EXCEL表的输出格式可自由调整,使整个系统更具灵活性。
二、设计思想Microsoft 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涉及统计、数学与三角函数、查找与引用、逻辑、文本、信息、数据库、财务、日期与时间等九大块功能函数,完全可以满足等级成绩统计系统的编制需求。
虽然Microsoft EXCEL中还提供宏的支持,但从应用角度上看,不使用宏的系统在教师具体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少,不少系统的防火墙可能会禁止宏的运行,也有许多宏语句需要系统插件支持。
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方案设计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仲进 ,中学高级教 师,江 苏省 东 台市唐 洋 中学。江 苏盐城 ,224233。仲 夏 阳,讲 师 ,苏 州技 师 学 院 江 苏苏 州,
215009。
74 ....—— ----—
—
高考选考科 目等级 赋分 方案设计 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平 ,又与选 考科 目群 体 的总 体 实 力 、内部 的竞 争 激 烈 是 当年 广 东 选 考 科 目的标 准 分 ,还 是 现 在 浙 沪方 案
程度 有关 ,这 一特 征 与标准 分相 同。
选 考科 目赋分 ,只 有在 各 自的 科 目中 比较 才有 意义 ,
高 中物理 是 高 校 理 工 科 专 业 学 习 必 备 的基 础 , 跨 选考 科 目常模 被认 为是 在所 有 选 考科 目中最 能有 效 (或赋 分 )不 具有 可 比性 。将 不 在 同一 常模 团体 中不 传 递学 生认 知 能力 的 信 号 而 备 受 高 校 青 睐 ,选 考 物 具 有可 比较 性 的各 选考 科 目分 数转 换 为 同一 常模 团
1.浙 沪选考科 目赋 分性 质 及 其 负 面 影 响 与“』 ‘ 东标 准分 ”相似
浙 沪两地 高考 选考 科 目等级 赋 分 制 没计 的细 有 所不 同 ,但 都遵 循 “原 始 分 数一百 分 比例一 等 级一 转 化分 数 ”的路径 。从计 分 过 程不 难 看 出 ,选 考科 l1 的原始 分对应 的等级 和 赋 分取 决 于 原始 分 数 在该 选 考科 目中的百 分 等 级 ,而 考 生 取 得 选 考 科 目 分 等 级 的高低 ,既取 决 于 考 生 学 习 该 选 考 科 目的能 力 水
一 、 现行 的选 考科 目等级 赋分 制存 在 的问题
Excel等级赋分计算方法程序 比例可修改 空值不赋分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11152E+11 111152200552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51152E+11 1.5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1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1.21152E+11
511 *** 931 *** 836 *** 543 *** 729 *** 1135 *** 906 *** 1021 *** 831 *** 1231 *** 1029 *** 615 *** 1116 *** 921 *** 525 *** 1232 *** 828 *** 1001 *** 703 *** 606 *** 1205 *** 303 *** 631 *** 1033 *** 1107 *** 917 *** 516 *** 709 *** 833 *** 628 *** 1004 *** 914 ***
切分线 100 98 96 92 89 86 80 74 69 64 59 54 49 44 40 32 25 19 16 13 0
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及算法实现策略分析
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及算法实现策略分析概述: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其中,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选拔和高中教育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高考制度下,等级分数的转换模型及算法实现成为了关键的一环,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策略分析。
一、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的背景与意义新高考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摆脱传统高考只看分数的评价方式。
在这一制度中,等级分数的转换模型成为了高校录取和学生选拔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等级分数的准确转换,可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加全面地考量进来,从而提高高考制度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二、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的设计策略1. 多元评价维度新高考制度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因此等级分数转换模型需要考虑多个评价维度。
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学科成绩、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和学校评价等维度纳入考量,通过权重的设定,为每个维度赋予相应的分值。
2. 等级分数的划分标准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需要设定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
一方面,要确保等级之间具有适当的差距,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差异;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等级之间的重叠,以保证等级分数的准确性。
可以考虑采用正态分布或百分制的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确定最合适的划分标准。
3. 等级分数转换公式的建立等级分数转换模型需要建立相应的转换公式,将原始成绩转化为等级分数。
公式的建立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合适的公式形式和参数。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评价维度的权重和学科差异,建立相应的权重调整机制。
三、新高考等级分数转换模型的算法实现策略1. 数据采集和样本构建为了建立准确的等级分数转换模型,需要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校评价、考试成绩等途径,收集到各个评价维度的相关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样本规模和分布进行构建。
2.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两种等级赋分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9年11月育测量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赋分方式的不同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学生学习、高校招生录取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目前已经公布的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中,其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如第一批试点的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实行21个等级和11个等级;第二批试点的山东省实行8个等级,北京市和天津市实行21个等级,海南省实行标准分;第三批8省市则均采用5个等级。
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赋分方式已经在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第二批和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目前尚未进行招生录取。
此外,全国还有部分省市暂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鉴于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赋分方式目前存有较大的争议,针对等级赋分方式展开研究,无论是对已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还是对暂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2][3]本研究对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8省市公布的两种等级赋分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模拟,给出不同方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了赋分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一、两种等级赋分方式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8省市公布的新高考总体方案框架和关键内容基本相同,即在总分合成上,考生总成绩由必考原始分数、选考原始分数和选考等级分数合成。
必考原始分数为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数之和;选考原始分数由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或历史分数组成;选考等级分数为学业水平考试4个选考科目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和地理中由考生选择的2个科目的等级分数组成。
因此,8省市新高考方案中,等级分数主要针对选考科目而言。
表1给出了8省市公布的两种等级赋分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等级比例和等级分数范围略有不同,其中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使用方式一,广东省使用方式二。
从表1可知,两种等级赋分方式的单科赋分等级相同,起始赋分相同,转换后的等级分数相同,两种方案的总分合成方式和学科总分也相同,这为两种赋分方式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如何进行等级赋分
新⾼考等级赋分表如何进⾏等级赋分
赋分制就是将选考科⽬的考试成绩,按照从⾼到低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数所占⽐例分别约为A等级15%、B等级35%、C等级35%、D等级13%和E等级2%,对应赋分区间分别为:A等级86—100分;B等级71—85分;C等级56—70分;D等级41—55分;E等级30—40分,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组合的⼈数。
新⾼考等级赋分表
新⾼考怎么计算成绩
实施新⾼考之后,⾼考总成绩并不会发⽣变化,但是其计算⽅式不再是将各个科⽬的卷⾯成绩直接相加,⽽是调整为4科为卷⾯成绩,2科为等级分。
假设考⽣⼩梦政治考了88分(原始分),在全省排名前13%,该区间⾥所有考⽣的原始分介于85-100,那么她的原始分对应的赋分等级就是A。
根据上⽂中的等级分换算参数表,A等级的赋分区间为100-83分。
按照等级分转换公式计算后,⼩梦的计⼊⾼考成绩的政治科⽬的等级分应约等于86.4分,四舍五⼊为87分。
新高考等级赋分excel操作
新高考等级赋分Excel操作【前言】本设计是目前网络尚未出现先例的原创作品,该作品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指核心,对公式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原始公式以便复制粘贴,零基础实现等级赋分excel制作的完成与优化,适合全国目前公布的各个新高考赋分方案。
本设计是针对很多省份新高考改革后,各学校迫切需要对选择性科目进行赋分评价而设计。
完全切合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及学校教学管理者进行新高考赋分及综合素质合格性评价的操作需要。
是学校进行周测、月考、联考赋分模拟统计的最佳利器。
通过对该框架设计,excel公式运用的深入浅出式解读,让教学工作者都能轻松掌握等级赋分统计模板的制作及运行。
本设计实现各省市新高考要求及具体班级、学科、学校评价的需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新高考选择性科目的赋分和合格性考试的评价模板。
下图为3+1+2模板赋分后的输出效果。
一、新高考等级赋分的原理(初步了解过程就行,操作步骤中有详细说明)1、根据《各省市新高考赋分办法》的比例,将考生分数分成A、B、C、D、E五个等级(或8个等级、21个等级);选科模式及赋分比例统计如下:按各省的规定,确定每个等级总体赋分区间【左端,右端】的端点值;如以湖南等5省为例:2、将某学科的所有分数按比例分成5个等级,记住将原始分为”0”的赋值为”0”(这个设计完美的解决考试分为0分或缺考科目很难赋值或运行出错或者错误赋值为”30分”的问题。
);可用公式模块“=IF(K2>0,LOOKUP(IF(K2>0,RANK(K2,K$2:K$1001))/COUNTIF(K$2:K$1001,">0"),{0;0.15;0.5;0 .85;0.98},第二公式!$D$2:$D$6),IF(K2=0,0))”,说明:{0;0.15;0.5;0.85;0.98}是各等级前几个等级累积和,可根据各省具体比例修改。
3、通过组合公式:“=MIN(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MAX(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求出每个学科等级中所有分数的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第一公式”与”第二公式”是两个多功能模块工作表(相互链接),在”第二点中的具体操作”中会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excel赋分计算的公式
excel赋分计算的公式
在教育评估、考试评分以及绩效考核等领域中,赋分计算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方式。
而在使用excel进行赋分计算时,有一些公式可以使用,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赋分。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excel赋分计算公式:
1、总分计算公式
SUM(A1:A10):将单元格A1~A10中的数值相加,得到总分。
2、平均分计算公式
AVERAGE(A1:A10):将单元格A1~A10中的数值求平均值,得到平均分。
3、转换分数计算公式
ROUND(A1*B1,0):将单元格A1中的数值乘以单元格B1中的数值,并四舍五入取整,得到转换分数。
4、百分比计算公式
A1/B1*100%:将单元格A1中的数值除以单元格B1中的数值,并乘以100%,得到百分比。
5、等级计算公式
IF(A1>=90,'A',IF(A1>=80,'B',IF(A1>=70,'C',IF(A1>=60,'D','F' )))):根据单元格A1中的数值,判断所得分数对应的等级。
例如,如果A1中的数值大于等于90,则返回“A”,否则判断A1中的数值是否大于等于80,以此类推。
以上就是一些excel赋分计算的常用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赋分和统计分数等数据。
2021年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2021年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
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 A、B、C、D、E 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第二步,将 A 至 E 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第三批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江苏省A 15% 100-86
B 35% 85-71
C 35% 70-56
D 13% 55-41
E 2% 40-30
转换公式:
其中:Y表示原始分(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 表示转换分(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举例说明,某同学的卷面分是80分,第一步按照总人数及排名得出学生的所在等级是B。
原始的区间也就是16%到50%区间内分数上限和下限为81-60.解T≈84.该考生转化分为84分。
单元格等级赋分
单元格等级赋分一、引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而单元格等级赋分就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
通过给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格赋予相应的等级分数,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单元格的重要性和贡献度,进而对表格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决策。
二、单元格等级赋分的基本原理单元格等级赋分是一种给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格赋予等级分数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单元格的内容、位置和相关指标等因素,综合考量单元格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分数。
通过对表格中的所有单元格进行等级分数的计算,可以对表格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
三、单元格等级赋分的应用场景单元格等级赋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表格数据的分析和决策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领域:对于财务报表、投资组合等数据,可以使用单元格等级赋分来评估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和风险度,为投资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市场营销:对于市场调研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可以使用单元格等级赋分来评估市场细分、用户群体以及市场机会的潜力和竞争力。
3. 人力资源:对于员工绩效考评、薪酬福利等数据,可以使用单元格等级赋分来评估员工的贡献度和价值,为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的优化提供支持。
4. 教育领域:对于学生成绩、考试分析等数据,可以使用单元格等级赋分来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能力,为教学改进和学生评价提供依据。
四、单元格等级赋分的方法和指标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进行单元格等级赋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4.1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最常见的单元格等级赋分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为每个单元格设定权重,将单元格中的内容与权重相乘,然后对所有单元格的得分求平均得到最终的等级分数。
4.2 区间划分法区间划分法是将所有单元格的值进行排序,然后按照一定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划分的方法和等级个数。
4.3 相对排序法相对排序法是通过将单元格的值与相邻单元格进行比较,根据大小顺序来确定单元格的等级。
2022年赋分裸分对照表
2022年赋分裸分对照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6个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考试科目,成绩按照等级进行赋分。
等级赋分:100分为满分,40分为最低分,根据选考人数划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差3分,科目排名前1%的学生是100分,2%的学生是97分,按照排名依次类推进行赋分。
通俗的讲就是把考生考的卷面成绩进行排名,按照等级区间赋予相应等级的分数。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举个例子,某次考试:学生A历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100分。
学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76分。
也就是不论分数论档位,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
此等级赋分制只针对新高考制度下的选考科目,统考科目(语、数、外)仍按卷面分计算。
高考赋分制的好处:极大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高考改革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们从小全面发展;以兴趣为引导,利于人才的成长培养,也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促进教育公平等等。
其弊端的出现,就在于选择同一考试科目的人数多少。
因为选考科目是“自由恋爱”,选择得分相对容易的“白富美”、“高富帅”科目的人数就多,反之,选择“土肥圆”、“矮矬穷”科目的人数就少。
用“白富美”、“高富帅”、“土肥圆”、“矮矬穷”来形容这些科目貌似并不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对更多的人而言,政治、历史、地理学起来轻松些,得分更容易,物理、化学、生物学起来就难一些,不容易得分。
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下,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就会更少。
从最先试点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的实践来看就是如此。
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大津新高考实行5等21级的等级赋分制,但学校日常考试小可能甸次都是全市统考,如何将日常学校考试中学生的原始分数进行转换,既符合等级赋分制规则,又能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所接受是大津新高考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新华中学高三考试评价中做r 有益的尝试:首先,以标准分代桥原始分;其次,将z分数转换为T分数;第三,创新提出A"=A分十修正值,使得高三日常考试成绩更加符合等级赋分制。
研究结论与建议:教学管理者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用标准分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进行监控和管理更具科学性;以A分代桥原始分,使学生分数更加贴近赋分制规则;以A分代替原始分宜从高三开始关键词:天津新高考;等级赋分制;成绩管理;标准分一、研究背景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
上海和浙江作为第一批改革省市率先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天津作为第二批改革省市之一,在2020年迎来第一届新高考。
天津从2020年起,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俗称“高考‘3+3 "'。
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成绩采用“等级赋分规则”。
高考总分=语数外原始分+选考等级赋分。
这一规则是诸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权衡利弊后得出的最佳方案。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天津采用的是5等21级的赋分方案。
具体如下: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人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由5等细化为21级,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具体如表1所示。
二、等级赋分制的优势和问题“旧高考”采用的是所有科目原始分相加进行排名的做法,重点在分数。
“新高考”选考科目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赋分制是按照学生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重点在位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等级赋分设计创新研究广东教育东城中心胡广【前言】本设计是目前网络尚未出现先例的原创作品,该作品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指核心,对公式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原始公式以便复制粘贴,零基础实现等级赋分excel 制作的完成与优化,适合全国目前公布的各个新高考赋分方案。
本设计是针对很多省份新高考改革后,各学校迫切需要对选择性科目进行赋分评价而设计。
完全切合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及学校教学管理者进行新高考赋分及综合素质合格性评价的操作需要。
是学校进行周测、月考、联考赋分模拟统计的最佳利器。
通过对该框架设计,excel公式运用的深入浅出式解读,让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能轻松掌握等级赋分统计模板的制作及运行。
本设计实现了各省市新高考要求及具体班级、学科、学校评价的需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新高考选择性科目的赋分和合格性考试的评价模板。
下图为3+1+2模板赋分后的输出效果。
一、新高考等级赋分的原理(初步了解过程就行,操作步骤中有详细说明)1、根据《各省市新高考赋分办法》的比例,将考生分数分成A、B、C、D、E五个等级(或8个等级、21个等级);选科模式及赋分比例统计如下:按各省的规定,确定每个等级总体赋分区间【左端,右端】的端点值;如以湖南等5省为例:2、将某学科的所有分数按比例分成5个等级,记住将原始分为”0”的赋值为”0”(这个设计完美的解决考试分为0分或缺考科目很难赋值或运行出错或者错误赋值为”30分”的问题。
);可用公式模块“=IF(K2>0,LOOKUP(IF(K2>0,RANK(K2,K$2:K$1001))/COUNTIF(K$2:K$1001,">0"),{0;0. 15;0.5;0.85;0.98},第二公式!$D$2:$D$6),IF(K2=0,0))”,说明:{0;0.15;0.5;0.85;0.98}是各等级前几个等级累积和,可根据各省具体比例修改。
3、通过组合公式:“=MIN(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MAX(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求出每个学科等级中所有分数的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第一公式”与”第二公式”是两个多功能模块工作表(相互链接),在”第二点中的具体操作”中会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如下图:4、根据学生考试的实际分数所在的区间【左端,右端】,利用新高考规定的等级等比例公式进行赋分,公式如下:学生的学科本次赋分值=总体等级赋分区间左端+(实际分数-学科等级赋分区间左端)*(总体等级赋分区间右端-总体等级赋分区间左端)/(学科等级赋分高档-学科等级赋分区间左端)。
5、最后通过公式:“=IF(X2>=86,"A",IF(X2>=71,"B",IF(X2>=56,"C",IF(X2>=41,"D",IF(X2>=30,"E","0") ))))”,赋值学科等级;“=IF(K2=0,"0",IF(K2<>0,RANK(K2,K$1:K$1001,0),))非零式排名,与条件计数公式实现“等级”及“人数”、“学科名次”显示等。
二、具体设计步骤(非常重要):(一)新建Excel文档(2007以上),在文档中再插入1个工作表,连同原有的3个共有4个工作表,分别进行重命名:“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学生成绩赋分输出”、“第一公式”、“第二公式”。
如下图:(二)在工作表”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内的第一行输入以下栏目,成绩分数随意输入(建议凑齐1000人,方便后面公式模块的识别)。
(三)设置工作表”学生成绩赋分输出”1、在工作表”学生成绩赋分输出”中,输入与”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相对应的栏目,注意顺序不能乱;如下图:2、然后将”学生成绩赋分输出”中的A-J列全部链接成“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中的数据,后面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原始会”也类似链接成“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中的相应数据(不能搞乱顺序);也是凑齐1000人,方便公式模块识别。
(四)设置工作表”第一公式”1、第一行的栏目设置成以下内容,并将A-N列的数据链接成”学生成绩原始分输入模板”的相应数据(注意也是凑齐1000人);(五)设置工作表”第二公式”,输入”等级”等信息,其中各学科”区间左端与区间右端”暂时空白;如下图所示:(六)”第一公式”核心模块运用1、在第一公式化学左端单元格O2中输入以下确定5个等级的区间范围:=IF(K2>0,LOOKUP(IF(K2>0,RANK(K2,K$2:K$1001))/COUNTIF(K$2:K$1001,">0"),{0;0.1 5;0.5;0.85;0.98},第二公式!$D$2:$D$6),IF(K2=0,0));在第一公式生物左端P2中输入:=IF(L2>0,LOOKUP(IF(L2>0,RANK(L2,L$2:L$1001))/COUNTIF(L$2:L$1001,">0"),{0;0.1 5;0.5;0.85;0.98},第二公式!$D$2:$D$6),IF(L2=0,0));在“政治左端”Q2中输入:=IF(M2>0,LOOKUP(IF(M2>0,RANK(M2,M$2:M$1001))/COUNTIF(M$2:M$1001,">0"),{0;0.1 5;0.5;0.85;0.98},第二公式!$D$2:$D$6),IF(M2=0,0));在地理左端中R2输入:=IF(N2>0,LOOKUP(IF(N2>0,RANK(N2,N$2:N$1001))/COUNTIF(N$2:N$1001,">0"),{0;0.1 5;0.5;0.85;0.98},第二公式!$D$2:$D$6),IF(N2=0,0))2、然后选中以上四个,往下填充就好了;以上的赋分比例及人数确定就由该公式确定(适合各省的赋分比例)。
(七)“第二公式”中的学科区间的左右端点确定(公式中已设置成1000人,其实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人数,但所有工作表中必须是都是一样的人数)1、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F2中输入: =MIN(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2、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G2中输入: =MAX(IF(第一公式!O$2:O$1001=$D2,第一公式!K$2:K$1001))3、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H2中输入:=MIN(IF(第一公式!P$2:P$1001=$D2,第一公式!L$2:L$1001))4、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I2中输入:=MAX(IF(第一公式!P$2:P$1001=$D2,第一公式!L$2:L$1001))5、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J2中输入:=MIN(IF(第一公式!Q$2:Q$1001=$D2,第一公式!M$2:M$1001))6、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K2中输入:=MAX(IF(第一公式!Q$2:Q$1001=$D2,第一公式!M$2:M$1001))7、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L2中输入:=MIN(IF(第一公式!R$2:R$1001=$D2,第一公式!N$2:N$1001))8、在第二公式的单元格M2中输入:=MAX(IF(第一公式!R$2:R$1001=$D2,第一公式!N$2:N$1001))然后选中以上8个单位格,向下进行填充;如下图:特别提醒:此时若回车后以上端点值为0(很多老师不会处理),则只需单击该单元格,把光标放在上面的显示栏中公式的最后同时按下:shift+ctrl+enter,即可正常显示;(八)”第一公式”中的赋分确定:该公式非常复杂,是由多重条件语句构成。
1、在第一公式的单元格S2中输入:=IF(O2>0,ROUNDUP(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1,0)+(K2-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3,0))*(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2,0)-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1,0))/(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4,0)-VLOOKUP(O2,第二公式!$D$2:$Q$6,3,0)),0),IF(O2=0,0))2、在第一公式的单元格T2中输入:=IF(P2>0,ROUNDUP(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1,0)+(L2-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5,0))*(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2,0)-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1,0))/(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6,0)-VLOOKUP(P2,第二公式!$D$2:$Q$6,5,0)),0),IF(P2=0,0))3、在第一公式的单元格U2中输入:=IF(Q2>0,ROUNDUP(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1,0)+(M2-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7,0))*(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2,0)-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1,0))/(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8,0)-VLOOKUP(Q2,第二公式!$D$2:$Q$6,7,0)),0),IF(Q2=0,0))4、在第一公式的单元格V2中输入:=IF(R2>0,ROUNDUP(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1,0)+(N2-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9,0))*(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2,0)-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1,0))/(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10,0)-VLOOKUP(R2,第二公式!$D$2:$Q$6,9,0)),0),IF(R2=0,0))然后,选中以上4个单元格,然后往下填充至1001(共1000个学生);在第一公式中会显示以下内容:(九)完善工作表“学生成绩赋分输出”1、首先将工作表中的“化学赋分、生物赋分、政治赋分、地理赋分”链接成“第一公式”的相应赋分值,记得向下填充;2、在单元格L2中输入:=IF(L2>=86,"A",IF(L2>=71,"B",IF(L2>=56,"C",IF(L2>=41,"D",IF(L2>=30,"E","0"))) ))3、在单元格Q2中输入:=IF(P2>=86,"A",IF(P2>=71,"B",IF(P2>=56,"C",IF(P2>=41,"D",IF(P2>=30,"E","0"))) ))4、在单元格U2中输入:=IF(T2>=86,"A",IF(T2>=71,"B",IF(T2>=56,"C",IF(T2>=41,"D",IF(T2>=30,"E","0"))) ))5、在单元格Y2中输入:=IF(X2>=86,"A",IF(X2>=71,"B",IF(X2>=56,"C",IF(X2>=41,"D",IF(X2>=30,"E","0"))) ))6、在单元格N2中输入:=IF(K2=0,"0",IF(K2<>0,RANK(K2,K$1:K$1001)))7、在单元格R2中输入:=IF(O2=0,"0",IF(O2<>0,RANK(O2,O$1:O$1001)))8、在单元格V2中输入:=IF(S2=0,"0",IF(S2<>0,RANK(S2,S$1:S$1001)))9、在单元格Z2中输入:=IF(W2=0,"0",IF(W2<>0,RANK(W2,W$1:W$1001)))最后将以上单元格分别往下进行填充就大功告成!读者通过实践几次就能感悟到以上公式的具体作用,如确定“等级”、“学科排名”等;其中比较难的是的赋分公式,需要一定的感悟能力,它是计算机扫描寻找条件符合后回到第二公式中的某个值,看懂了这个公式,其它公式就是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