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共25题。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择题满分40分。

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5.蒋延黻写的内容--考查的是需改革的问题,如1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6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一些同学审题能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

如21题问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许多同学不会看图,导致答案出错。

(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积极性不高,试卷存在空白,或只做选择题。

(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中共“二大”共产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等。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一)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试题共分五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二类是组合列举题,三类是辨析改错题,四类是材料解析题,五类是分析与探究。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从执教八年级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差。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优分率不高,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4、6、8、10小题;第二大类的第11题中第(2)(3)小题、第12题中的第(2)小题;第三大类的第13题中的第(1)(3)小题,第14题中的(1)(2)(3)小题;第四大类的第15题中的第(2)(3)小题,第16题中的第(2)(3)小题;第五大类的第17题中的第(1)小题。

(二)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4、6、8、11、14、15、16小题失分较多。

第8题讲的是科技革命和我国搭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学生回答较差的原因,是对科技革命不够了解。

第11题第(2)小题实际上是考查“863”计划。

第14题考查学生改革开放以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第15题是通过材料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16题中第(2)(3)小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不够了解,第17题中的第(2)小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八年级共八个班参加考试,好班:208班及格率62% 平均分62.56分;215班及格率57%,平均分56.85分。

209——214班为平行班,平均分都在43左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

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

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

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

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平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平均得分24.3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平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

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馨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平均得分13.1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平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

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初二历史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初二历史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检测的范围为八年级上册第1—13课单元。

试卷由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材料分析题三大部分组成,系统地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试卷从学生的大体情况来看,选择题的得分率比预期的要低。

其中选择题中的第4题、第10题、第22题、第23题为错误率偏高的题。

组合列举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背诵,偏易,但仍有部分背诵不过关的同学,在这题上失分过多。

材料分析题某些部分设问较为灵活,学生审题能力和理解题意上存在不足,导致知识无法灵活转换和运用。

三、得失分原因分析本次考试各班得分偏低.年级平均分为64。

97分。

各班平均分依次是:122班64。

47分,123班63.32分,124班57。

25分,126班72.97分,127班59。

36分,128班64。

12分,129班73。

78分。

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是做好试卷的前提,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对第1、9、12、14、17、18、19、20、21、24题中的知识点掌握较好,所以这一部分得分率较高。

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试卷得分高低的决定性原因。

本次考试表明学生在理解题干和材料,审清题设角度等方面有待提高。

当然这也与自己在平时只注重知识记忆而缺少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有关。

四、改进措施1。

重视课本,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2、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下手.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态度,改变之前认为的历史只要考前背一背,就可以拿高分的认知。

3、注重温故知新,反复练,练反复,抓好典型题.4、注重课堂趣味性,结合生活实例,将知识点寓教于乐.5、课后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逐个突破.6、针对学生审题能力和知识点运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多启发,多教方法,多训练.7、夯实基础性的知识点,提升分析类知识点运用能力,加强探究题答题能力的训练.8、针对学生试卷失分现象,在今后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解决好已存在之问题,防范于未然。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本试卷题满分100分,难易适中。

涉及八年级上册1-14课内容。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设计问题情景,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重视能力考查,试卷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二、考试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我校参考人数189人,最高分92分,最低分17分,优秀27人,优秀率14.2℅,及格87人,及格率46℅,低于30分27人,相对来说各率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2.从各题来说:(1)选择题,出错最多的是第14题、第15题、第17题、第20题。

第14题“团体”一词加大了题目难度,不少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全,导致失分;第15题主要考时间排序,部分学生记得不准,最后只有胡猜;第20题比较分析题,学生容易记混淆,对A选项把握不准。

(2)非选择题:第22题第2问,学生答案多为戊戌变法,影响很多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但不能准确概括。

这可能与平时老师的教学和学生总结答案的能力有限有关。

第23题的2小题第3问:学生回答不到位,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不到位。

3.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不会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5)教师教学中讲得不到位,出现了一些失误。

三、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哪国?()A.中国B.日本C.英国D.法国2.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战争?()A.甲午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近代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人是()A.魏源B.林则徐C.洪秀全D.李秀成4.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方法,其中杰出代表是()A.道光帝B.魏源C.洪秀全D.张之洞5.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雨果所谴责的两个强盗是()A.英、法B.英、德C.法、俄D.美、德6.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什么条约内容()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谁?()A.左宗棠B.奕C.曾国藩D.张之洞8.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是什么条约内容?()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9.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表现谁的不屈服的精神()A.梁启超B.康有为C.刘光第D.谭嗣同10.什么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百日维新11.辛亥革命开始于什么起义()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金田起义12.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与活动是()A.“自强”、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B.“自强”、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C.“求富”、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D.“求富”、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A.同盟会B.光复会C.国民党D.共产党16.近代,哪一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A.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7.什么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公车上书B.颁布“明定国是”C.同盟会成立D.武昌起义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1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A.禁烟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20.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哪次战争后()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有四大题型,涵盖了第一、二、三、四单元一---第十三课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40分,第一单元占14分、第二单元占12分、第三单元占8分;第四单元占6分。

这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够保证所要考查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在题型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上要求偏低。

第三大题是材料阅读题共60分,第一单元占18分,第二单元占14分,第三单元占12分,第四单元占16本题材料均来自于课本,主要为课本知识的再现与记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分值上第一单元比例过大。

第四大题简答题共10分,第一单元占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条约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从分值分布上讲,第一单元占34分,第二单元占22分,第三单元占24分。

第四单元占20总体上本次试卷对于题型没有大的变动,没能与中考题型很好的联系,未能达到培养八年级学生适应新题型的目的。

整体上本次试卷的难度偏低,考试范围上侧重点不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试卷总分100分,参加考试人数117人,年级平均分64.67分,一班60。

二班71分,三班62分失分原因分析:1、此次考试开卷,试卷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普遍反映考查范围不够全面,过于侧重第一单元,还有由于试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答题时有轻视心态,也是导致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2、就整个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来说,反映的现实是学习的基础上基本可以,但是在对材料分析题方面还是欠缺历练,做题时分析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强。

3.错别字问题仍然很严重,表现在人名、书籍、文件名称上。

例如新民主主义写成新民主义或辛民主义或者不加书名号。

长技写成长计等等。

这有三方面的原因① 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知识整理的系统性。

② 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

③ 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

④ 因为开卷考试,学生在平时对于学习有轻视和侥幸心理。

三、今后教学方式、方法及建议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共有两个大题,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也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学习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0分。

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成绩统计:三存在问题:1 基本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说明学生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尤其是对课本中帮助学习的材料不重视,掌握较差,所以得分率比较低;2 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得分率仅为28%。

3 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中表现尤为突出。

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由于学生不仔细审题,因而失分多,还有就是在作答中,回答不规范。

4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孤立、松散;不会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也不能很好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5 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归纳能力较差,也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处理。

四今后历史教学中的建议和策略1、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指导:初中历史成绩的取得关键要两手抓,一抓书本知识,二抓解题策略即应试能力。

书本是基础,解题是关键。

⑴、是细心审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必须先看清时间、限定词和求答项,尤其是在关键词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⑵、是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错就可能全盘皆输。

语言规范:也就是语言表达要用学科语言,我们应尽可能用书本语言去答题。

要点表述规范:一是强调答案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点而丢了得分点;二是表述必须条理化,不能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历史试卷分析篇一(一)基本情况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二)具体情况分析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

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历史试卷分析篇二一、试卷特点及分析: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

第一题选取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潜力。

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潜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务必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潜力的考查。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试题的命题范围为一、二两个单元,试题的题型与中考完全一致,所出的试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试题涉及面广,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包括一二单元的全部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记忆与掌握。

本套试题共分两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本套试题共分两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包括20个小题,其中考查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包括对历史图片的识别,如选择题的第16小题,历史人物从事的历史事迹,如选择题的第4、7、14小题,重大历史事件也考查了图片,如选择题的第1、15、19小题,本题还侧重对历史时间的考查,如选择题的第2、5、6、8、18题,对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考查的也比较多,如选择题的第三者11、13小题,并且在设计题目时把历史与现实想联系,如选择题第19题,突出了时代气息,得分情况分析,得分率在90%的选择题有3、4、5、9、12、15,得分率在先75% 的选择题有1、2、7、10、18,得分率在先60%的选择题有6、11、13、16、20,得分率在此30%的选择题有14、19。

非选择题第21题连线题得分率为85%。

第22题第(1)问得分率为95%,第(2)问得分率为95%,第(3)问得分率为90%,第(4)问得分率为80%。

第23题第(1)问得第率为95%,第(2)问得分率为75%,第三问得分率为50%,第(4)问得分率为35% 第24题第1小题得分率为95%,第(2)小题得分率为90%、第三小题得分率为45%,第(4)小题得分率为50%,第(5)小题得分率为80%。

第25题第(1)题得分率为65%,第(2)题得分率为60%,第(3)题得分率为30% 从学生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高的主要是一些标志性的事件,这部分内容学生看的多,教师强调的牢固,学生接触的多,印象深刻,所以得分率高,识图题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学生的得分率也较高,平时教学与复习时作了重点的分析与强调,关于列强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有关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得分率都比较高,这与教学中反复的训练与分析是分不开的,失分较多的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复习的不到位,平时教师强调的也不够牢固,导致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不好判断,所以失分比较严重。

八年级上册历史科期中测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科期中测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科期中测试卷质量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科期中测试卷质量分析这次期中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每部分都有错题。

选择题以3、6、7、11、13、题做错的人数较多,审题不清,个别知识点换种方式出现,学生就不会运用;对个别历史事件的时间容易混淆。

第21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答得不错。

第22题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几个历史事件,前两个问题学生还是可以做出来的,第三、四个问题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第23题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这部分学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审题不清楚。

第24题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内容,第2、5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学生失分非常严重。

问题和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次试题基础题占一半,容易题占一半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课本知识掌握不够。

2、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

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进措施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4.日本人在杭州设厂--考查的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一些同学审题能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

如21题问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许多同学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显时间上不对(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积极性不高,试卷存在大量空白,只做选择题,甚至无试卷。

(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长征的起止点等。

三、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为了有效检讨教学得失,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得失,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以便取得好的成绩,现做期中试卷分析如下:一、试卷范围及题型本张试卷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内容,共有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主观题两大题型,试卷共100分,选择题45分,材料题55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及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试卷整体难度较低。

所以成绩较为良好,60分以上733人,及格率79.5%,85分以上506人优秀率54.88% ,平均分76.31.二、试卷成绩评析:与月考相比,各班变动情况较大。

一班同学在期中考试中历史成绩在全校位次下降的有22人,上升的为47人,二班下降的有27人,上升的为40人,三班下降的有20人,上升的为43人,四班下降的有20人,上升的为43人,五班下降的有40人,上升的为27人,六班下降的有36人,上升的为30人,七班下降的有28人,上升的为36人,八班下降的有35人,上升的为27人,九班下降的有35人,上升的为30人,十班下降的有29人,上升的为40人,十一班下降的有41人,上升的为23人,十二班下降的有34人,上升的为27人,十三班下降的有46人,上升的为24人,十四班下降的有42人,上升的为26人,其中上升人数最多的为1班,下降人数最多的是十四班,总的来说一级部进步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二级部历史成绩有所下降。

三、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都没有掌握住,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比如单项选择题考查具有民族精神、爱国精神,难度不大有相当一些同学没做对。

2、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把知识运用到具体解题中不能做到灵活自如,有些题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学生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3、知识总结概括能力不足。

对于那些需要将知识点归纳总结的题,很多学生不能有效组织知识回答,如主观题部分考查,如果以单个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学生可能会答,总结到一起学生就出现错误了。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考试范围?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在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被提及?A. 孔子B. 秦始皇C. 诸葛亮D. 岳飞3.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以下哪个事件是考试的重点?A. 鸿门宴B. 赤壁之战C. 安史之乱D. 甲午战争4. 以下哪个历史时期在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A. 春秋战国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5.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以下哪个历史概念是考试的重点?A. 中央集权制度B. 科举制度C. 节度使制度D. 土地制度二、判断题1.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2.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3.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4.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科举制度是在唐朝时期创立的。

()5.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三、填空题1.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______。

2.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唐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其中最高的考试级别是______。

3.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人是安禄山和______。

4.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官是周瑜和______。

5.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简述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中,唐朝的科举制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本文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包括试题分析和试卷分析,同时提出了教学改进措施。

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设计得比较合理,题型全面,考查面广,难易适中,重点突出,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选择题:选择题共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

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导致失分。

材料解析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最好,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问答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最不理想,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研究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

试卷分析: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

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

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教学改进措施: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答题技巧和审题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他们的答题规范性,让他们能够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科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历史图片是研究历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该重视课本历史图片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识别历史图片,来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历史。

5、总结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及时总结所学的历史知识。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分析李坡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计50分.非选择题计50分,全卷分值100分。

考试总人数270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10分;80分以上50人,占考试人数的18.52%;60分以上174人,占考试人数的64.44%。

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重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

难度较大。

2、试题简评(1)试题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向知识和实践靠拢, 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

其中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史料的引用就涉及诗词、文学作品、时事等,变式较为新颖、丰富。

(2)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样一点从选择题中和非选择题中都可以体现。

如聪明的学生通过几部逻辑思维后才能搞明白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解答。

(3)试题注重联系时事,结合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历史平均分数低的铁律主要由以上原因造成的。

所以此次考试整体来看平均分不高,按学校要求的优秀率也不理想。

二、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1、基本知识薄弱。

试卷中将条约的内容打乱后让学生选出来比较难。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致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三、教学反思1、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对试卷的研究。

由于对历史教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在知识能力的巩固程度上也会有偏差,因此有必要研究试卷,集中大家的智慧总比个人的想法更健全更准确。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考试基本情况本次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本次考试覆盖了八年级上册前半部分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

二、学生表现及卷面分析1.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点,但在第10题和第15题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10题考察的是年代纪年法,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第15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史中某历史事件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2. 简答题:在第2题和第5题中,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导致回答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

在第3题中,部分学生没有将问题中的历史人物与其所处时代相对应,这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材料解析题:在第6题中,部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进行回答。

在第7题中,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准确回答问题。

三、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其历史知识掌握水平。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加强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培养。

3.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加强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考试成绩及优秀生培养本次考试成绩较为稳定,优秀生人数较少。

对于优秀生,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其的辅导和训练,提高其历史成绩。

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体评价及展望本次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静宇一、试卷结构: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

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

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

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

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

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

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问答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

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

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

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

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

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
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

2017年1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