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

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

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

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故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听说读

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观点没错,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具有

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学生母语思维的成熟,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补充

不足和巩固基础的同时,突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审美性与哲理性。具体地讲,

就是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思维与审美等方面的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自我创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教师自己必须解放思想,优化教学目标,

改变教学方法。因为,创新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又要有

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要有很强的智力与能力,又要有独立的人格

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

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的循规蹈矩的教师是培养不出这样的创新

型人才的。为此,教师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课堂教学结构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必须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

教学方式,将“以教师解惑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的

教学方式,教师自己则只做课堂教学的导学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语

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立足于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

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

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语文教学中的创造与创新,主要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而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和自身的整体

素质。

二、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洋溢着文学性、美学性或科学性。学生学习

这些课文时,在增长知识、才干、阅历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同时,也

在不断地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呢?

1、追求和谐,崇尚民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是一种美;民主,是创造美的肥沃土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

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并将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等矛盾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放开学生的手脚,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充满激情和愉悦的教学,必定是充满智慧与哲思的教学,必定是充满创新与审美的教学。

2、坚持以美激趣,打开创新之门。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不论是豪放激昂的《赤壁怀古》

还是慷慨悲壮的《指南录后序》,不论是深沉哀怨的《琵琶行》还是清丽婉约的

《荷塘月色》……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或悲或喜,或嗔或妍,或醉或醒,或

笑看人生或卧听风雨……都极易使学生获得美感享受,进而沉醉于文中的结构之巧、语句之奇、修辞之工、内涵之深、道德之美中,并潜移默化于心。

三、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

误区: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例如,在多元解读的新理念的指

导下,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

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对此,一些教师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加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

们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

先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 多元标准” 。例如,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用个体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统一的标准。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明确: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

千个林黛玉”,但毕竟还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宝钗。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让学生任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我们的

阅读教学将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

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

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

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

建构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

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四、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

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人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

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

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

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总之,创新与审美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如果语文教师不善于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懂得审美艺术,不会“以美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

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教学效率就不会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