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结果分析及血液成分选择_徐静
8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
8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张静;刘婷婷;李平【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病种分布特征及不同病种的抗体和补体类型,并探讨DAT阳性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典试管法对608例患者标本进行DAT初步筛查,DAT阳性标本做进一步抗体和补体分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8例患者标本主要来自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产科及其他内科.其中检出DAT阳性86例,阳性率为14.14%.86例DAT阳性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6.7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占18.60%,其他血液病占15.11%,干燥综合征占13.95%,新生儿溶血病占5.81%.DAT阳性患者标本分型结果显示,IgG+C3d类型阳性率最高,占61.73%,其次为单独IgG型和单独C3d型,阳性率分别为19.75%和18.52%.结论对DAT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背景进行分析,并进行抗体类型的检定,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07【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自身免疫【作者】张静;刘婷婷;李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输血科,江苏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输血科,江苏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输血科,江苏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 ect Ant igl obul in Test,DAT)是检测红细胞膜表面是否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结合的经典实验,反映红细胞在体内的致敏性。
抗人球蛋白与致敏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或补体结合,可使红细胞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即为DAT阳性。
DAT主要应用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药物诱发型溶血病的诊断、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以及实验室中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和交叉配血不合分析等[1]。
23例输血反应分析
23例输血反应分析1.2、输血试验:所有受血者输血前常规采用西班亚戴安娜微柱凝胶技术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均为同型输注。
表1 各种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1.3、方法: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经临床紧急处理结束后,由经治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护士送到输血科。
表2 不同血液成分发生输血反应分布2、结果2.1、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不良反应率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4年度全院受血者共计为16239例,发生输血反应23例,发生率为0.14%。
所发生的输血反应中以红细胞和血浆为主,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较少,全血和洗涤红细胞暂未发现有输血反应发生。
2.2、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从表2可以看出,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过敏反应。
通过各种血液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可以看出,发热反应17例,主要以输注红细胞引起,占所有发热反应的58.8%;过敏反应6例,主要以输注血浆引起,占所有过敏反应的66.7%。
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其它输血反应发生[1]。
3、讨论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入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症。
当前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由于血液自身特殊的不可替代性,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及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等。
在2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其中发热反应17例,占74%,发生率0.10%。
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1)血液制品中有致热源。
(2)受血者多次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后,诱导机体发生抗人类白细胞抗体,此抗体与供血者白细胞发生作用,产生凝集反应,凝集的白细胞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后,释放出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
(3)由于血液保存时间的延长,使白细胞分解产生的细胞因子,也可引起发热。
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栾自槐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前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但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偶尔会出现的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情况发生,使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问题面临困难和挑战,为了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处理能力,本研究就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遇到的交叉配血不相合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对减少或预防患者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共3128例次,其中交叉配血不相合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d至83岁,平均年龄为58岁。
所有供血者血液均来自文山州中心血站,患者血样标本均未抗凝。
1.2试剂:ABO血型试剂(抗-A/抗-B标准血清)、谱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广谱)、单克隆抗IgG、单抗C3、筛选细胞及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Ac、Bc和Oc)均来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Rh(D)血型试剂、凝聚胺盒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0.9%氯化钠注射液和IgG致敏细胞为本实验室自制。
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对供血者血样采用试管法ABO血型正反定型复查;对患者血样用试管法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
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进行输血。
配血不相合,则进行复查,如仍然配血不相合,复核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加强与临床沟通,进一步查找原因。
2结果3128例患者中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不相合18例,凝聚胺法不相合25例。
其中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15例,缗钱状假凝集3例,红细胞被致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引起的凝集4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3例。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临床研究
经验交流108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 方法临床研究尹雄,全健,柴方秀 (中国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贵州安顺 561000)摘要:目的 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48例)进行分析,所有参加者接受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DAT阳性、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分析交叉配血不合格处理结果。
结果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中W+-2凝集97.92%。
ABO阳性和阴性血型不一致占79.17%;红细胞自身血清总含量占60.42%;通过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确定血型为A型、B型、O型、AB型的Rh阳性依次为12:11:8:8例。
所有参照者配血不合格38例,其中主、次侧均为阳性反应19例,主侧阳性和次侧阴性反应12例,主侧阴性和次侧阳性反应7例。
配血不合格原因为冷凝集有15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7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有17例。
接受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交叉配血相合31例,交叉配血不合7例。
结论 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均可作为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鉴定方法,为直接抗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血型鉴定奠定了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临床交叉配血相合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交叉配血;血型鉴定输血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治疗失血过多、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
输血前,临床要对每个患者的抗筛、血型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完成配型血选择,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
但在临床配血中,直接抗蛋白质实验阳性的患者由于存在自身抗体,一般会出现与所供血液样本凝集的现象,进而导致配血困难,同种抗体鉴定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1]。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配血成功率,直接进行抗球蛋白实验检测及血清学特性检测的研究非常必要[2~3]。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3 27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对比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输血反应情况。
结果:33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1.01%,其中男10例,阳性检出率为0.55%(10/1 811),女23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3/1 461),女性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e、抗-Lea、抗-Fya、抗-Jka检出率最低,均为0.03%;抗-Ce检出率也较低,为0.06%;抗-M检出率最高,为0.21%;抗-E检出率次之,为0.18%;再次为抗-Ec,为0.15%;抗-D、自身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均为0.09%。
不规则抗体的Ig类型:IgG共22例(66.67%),IgM+IgG共5例(15.15%),IgM共6例(18.18%)。
47例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以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占大部分比例,其中发热/心率异常7例,溶血/血常规异常14例。
血制品类别分布:悬浮红细胞7例,血浆21例,血小板17例,冷沉淀2例。
7例有妊娠史,12例有输血史,14例有输血合并妊娠史。
356例输红细胞制剂患者为无效输血,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占无效输血人数的4.21%。
结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会影响输血安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选、鉴定有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无效的发生,保障输血安全。
标签: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不良反应血型为人类的遗传性状之一,不同人种、不同个体的血型抗原分布差异较大,异体输血可产生不规则抗体,从而造成交叉配血困难,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指的是红细胞抗体以外的抗体,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群体更易产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新生儿溶血病、输血不良反应等,所以输血前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对于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目的探讨对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实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检查结果,并总结检查临床意义。
方法输血前患者2000例,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两种辅助检查,分析结果以及研究性别、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对结果的影响。
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查阳性率为0.2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阳性率为1.05%;既往输血史或者妊娠史是影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输血,避免溶血反应,临床上对患者安全以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标签:输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凝胶法现阶段的文献资料显示引起溶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ies)[1,2],而不规则抗体产生原因不一,可能是妊娠免疫产生,也可能是多次以及大量的输血产生[3],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因缩短了红细胞存活时间,严重的导致威胁生命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目前对输血患者要事先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查以及筛选,以此保证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性[4]。
实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目的是验证不完全抗体是否导致了红细胞过敏[5],而DAT的工作原理是体内由于不完全抗体(或补体)引起红细胞致敏因此发生凝集。
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的配血将会难度增加,国外的实施方法微柱凝胶技术已经广泛使用[6]。
本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输血前患者共2000例,检查方法具体为微柱凝胶法,具体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DAT两种辅助检查,检查结束后对结果显示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实施抗体特异性鉴定检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輸血前患者共2000例,其中男1102例,女898例,年龄1~87岁,中位年龄(56.45±6.29)岁;包括643例孕产妇、手术需血712例、住院部治疗645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处理及血液成分的选择
2010:75 95.
[4] 陈祥 生.我 国 性 传 播 疾 病 流 行 现 状 及 防 治 策 略 EJ].国 际 流行 病 学 传 染 病 学 杂 志 .2009,35(2):673—771.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011年 12月 第 8卷 第 24期 Lab Med Clin,December 201l,Vo1.8,No.24
· 3033 ·
阳 性 输 血 患 者 ,年 龄 2 d至 82岁 ,男 45例 ,女 22例 。其 中 血 液 肿 瘤 12例 ,其 他 系 统 癌 症 15例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8 例 ,新 生 儿 溶 血 病 6例 ,肾脏 疾 病 18例 ,内分 泌 疾 病 2例 ,药 物 引 起 的 疾 病 6例 。 1.2 材 料 1.2.1 仪 器 吉 林 长 春 博 研 有 限 公 司 BYL血 型 血 清 学 多 用 离 心 机 、免 疫 微 柱 孵 育 器 。 1.2.2 试 剂 与 仪 器 配 套 的 单 克 隆 抗 体 正 反 定 型 检 测 卡 、 ABO 反定 型红 细胞 、抗 人 球 蛋 白检 测 卡 、筛 检 红 细 胞 、6 牛 血 清 蛋 白 、2一ME。 1.3 方 法 DAT 阳性 患 者 引 起 的 疑 难 配 血 主 要 有 以 下 两 种 情 况 。 1.3.1 交 叉 配 血 主 侧 阳 性 、次 侧 阳性 这 种 情 况 下 患 者 血 清 往 往 含有 自身抗 体 且 伴 有 不 规 则 抗 体 的存 在 。(1)用 自身 红 细 胞 进 行 吸 收试 验 ,去 除 患 者 血 清 中 的 自身 抗 体 。 (2)取 吸 收 去 除 自身 抗 体 患 者 血 清 做 不 规 则 抗 体 筛 查 和 特 异 性 鉴 定 ,选 与不 规 则 抗 体 相 对 应 抗 原 阴性 的 红 细 胞 做 交 叉 配 血 试 验 的 主 侧 试 验 。 (3)患 者 红 细 胞 做放 散 试 验 ,用 放 散 掉 自身 抗 体 的 红 细 胞 做 交 叉 配血 的次 侧 试 验 。 1.3.2 交 叉 配血 主侧 阴 性 、次 侧 阳性 这 种 情 况 下 患 者 往 往 是 红 细 胞 被 自身 抗 体 吸 附 或 致 敏 ,而血 清 中无 同种 不 规 则 抗 体 的存 在 ,可 先 用 患 者 红 细 胞 做 放 散 试 验 ,用 放 散 掉 自身 抗 体 的 红 细 胞 做 交 叉 配 血 的次 侧 试 验 。 1.4 输 血 时血 液 成 分 的选 择 以患 者 是 否 存 在 临 床 溶 血 分 为 溶 血 性 贫 血 和 非 溶 血 性 贫 血 两 类 。 1.4.1 溶 血 性 贫血 分 为 自身 溶 血 性 贫 血 和 新 生 儿 溶 血 病 。 自 身 溶 血 性 贫 血 选 择 洗 涤 红 细 胞 输 注 。新 生 儿 溶 血 病 选 择 重 组 血 ,ABO 血型 所 引起 的 新 生 儿 溶 血 病 选 用 0 型 红 细 胞 和 AB 型 血 浆 重 组 血 ,Rh血 型 所 引起 的 新 生 儿 溶 血 病 选 用 抗 体 对 应 的 Rh抗 原 阴 性 的 0 型 红 细胞 和 AB型 血 浆 重 组 血 。 1.4.2 非 溶 血 性 贫 血 患 者 选 择 同 型 悬 浮 少 自 细 胞 红 细 胞 输 注 。 2 结 果
实验7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洗涤红细胞
将红细胞洗涤多次, 去除血浆中的干扰物 质。
进行实验
将抗人球蛋白血清与 洗涤后的红细胞混合, 观察反应结果。
结果判定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 的反应结果,判断是 否为阳性或阴性。
02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
01
试管
用于混合和离心处理。
02
移液管
用于精确测量溶液。
03
离心机
用于分离血清和红细胞。
04
显微镜
05实验总结与展望Fra bibliotek实验总结
实验原理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IgG和IgM)的 实验。这些不完全抗体可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溶血性贫血。
实验步骤
实验包括洗涤红细胞、加抗体、离心和观察结果等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阳性结果表明存在不完全抗体,阴性结果表明不存在不完全抗 体。
阳性结果
若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为阳性, 则表示样本中存在针对红细胞抗原的 抗体,即红细胞抗原已被致敏。
结果解读
阴性解读
阴性结果通常表明患者未发生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但 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阳性解读
阳性结果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需要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同时,阳性结果也可能出现在某些生理 或非免疫性因素导致红细胞抗原暴露的情况下。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实验试剂
抗人球蛋白抗体
用于检测红细胞上的抗体。
盐水
用于清洗红细胞。
缓冲液
维持实验体系的pH值。
标记抗体
用于标记红细胞上的抗体。
实验样本
患者血清
含有待检测的抗体。
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简介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机体内特定抗体(抗人球蛋白抗体)的水平和活性。
通过这一试验可以评估机体对人球蛋白的免疫反应情况,是许多研究和临床诊断工作中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实验原理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
人球蛋白是一种外源蛋白,当人体受到人球蛋白的免疫刺激后,机体会产生抗人球蛋白抗体。
通过将待测血清与标准人球蛋白溶液混合反应,通过测定溶液中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程度,进而评价该血清中抗人球蛋白抗体的水平。
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标准人球蛋白溶液、待测血清、辅助试剂等。
2.取等量的标准人球蛋白溶液和待测血清,混合均匀。
3.将混合溶液孵育一段时间,促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4.添加特定试剂,使未结合的物质沉淀或产生其他特定反应。
5.通过光密度仪或其他检测仪器测定光密度值,计算出抗体水平。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以光密度值或其他测量指标呈现,一般抗体水平较高的样本对应较高的光密度值。
通过比较待测样本的结果与标准曲线或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该样本中抗人球蛋白抗体的水平及活性。
应用领域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在免疫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效评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该试验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在药物疗效评价方面,可用于监测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论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对人球蛋白的免疫反应水平。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为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24例检测结果分析
2 16 ・
山 西 医 药 杂志 2 0 1 3年 2月 第 4 2卷 第 2期 上 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o 1 .4 2 , N o . 2 t h e F i r s t
・
医学 检 验 ・
2 . 2 WB确 证 试 验 带 型结 果 : 结果显 示 g p 1 6 0 、 g p l 2 0 、 g p 4 1 、 p 6 6 、 p 5 1 、 p 2 4 条 带 出现 的百 分 率 都 在 9 6 以上 , 其中g p 1 6 0 、
g p 4 1 、 p 6 6 、 p 2 4为 1 0 0 , g p l 2 0 、 p 5 1为 9 6 / O / o 。P 1 7为 7 5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 2 4 例检测结果分析
山 西省 肿 瘤 医 院( 0 3 0 0 1 3 ) 李续亮 昊 晓 英 人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h u n 2 a n i mm u n o d e i f c i e n c y v i r u s HI V) 感 染 可 通 过检 测 HI V特异性 抗体 、 抗 原 核 酸 或 病 毒 分 离 培 养 加 以确定 。常 规使 用 的标 准 诊 断 项 目是 血 清 学 抗体 检 测 。 H I V 抗 体 检测 包 括 筛 查 试 验 、 复 检 试 验 和 确 认 试 验 3个 部 分 。我 院 属肿 瘤 专 科 医 院 , 来我 院就诊者多 以卡波 肉瘤、 淋
巴瘤 、 颈 部 肿 物等 为 症 状 。2 0 0 4年 4月 至 2 0 1 2年 4月 , 我 院 有逐 年 年 轻 化 趋势 ; 农 民、 工 人 和 自由职 业 者 比 为 1 4:3: 7 ;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液输注
使用柱凝集试验(例如:凝胶检测)进行DAT不需 要洗涤红细胞,因为血浆蛋白不中和红细胞与 检测抗体的结合反应。(经适当的离心作用,红细胞可以进 入柱体,而血清或血浆仍留在柱体上方)这种方法可能更利 于低亲和力IgG抗体的检出。
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的来自析仅DAT阳性不能诊断溶血性贫血。对DAT结果阳性的解释需要了解患者的诊断、 近期用药史、妊娠史和输血史、造血干细胞移植史,以及是否存在获得性或无法解 释的溶血性贫血。保持与临床医生沟通非常重要,需要将患者临床情况与实验室结 果相结合,来对DAT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大多含IgG阳性且很弱,一般≤1+或±; 有近期输血史且输血效果未达预期(2周以内); 血浆颜色异常(黄、褐色、深褐色、甚至酱油色);
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 性 患 者 血 液 输 注
2、发现直抗阳性导致 的次侧凝集怎样发血?
临床信息支持; 血清中抗体与酶处理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经洗涤后直抗强度下降; 镜下凝集异常。 (注意:必须使用相应的药物才能确认存在药物抗体)
结合实验室的结果、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资料,有助于将所涉及 的问题分类。
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的分析
3、放散
(1)存在免疫性溶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有近期输血史的患者血清检测结果阴性或不确定。 (3)怀疑HDFN,但母亲血浆中未检测到同种抗体。
。大部分输血前 DAT结果阳性的标本放散液却是阴性的,DAT阳性通常与血清球 蛋白增高有关。
凝集,加温至37℃凝集又会散开。 一般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冷自身抗体,效价低于64,在室温和37℃环境
下几乎不影响血型血清学试验,属于生理性冷抗体。病理状态下的冷自身 抗体往往因为某些病理原因引起抗体效价升高,会给血型鉴定、抗体鉴定 和交叉配血带来干扰。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精准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宁夏医学杂志2021年2月第43卷第2期Ningxia Med J,Feb.2021,Vol.43,No.2-139-Doi:10.13621/j.1001—5949.2021.02.0139•临床研究・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精准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柳斌",王伟",樊瑞军",朴文花―2[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输血患者行个性化输血方案,实现精准化输血。
方法对输血患者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再行特异性抗体鉴定,创建阳性者数据库。
结果10155例患者中筛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为0.32%;其中特异性抗体23例(71.87%),涉及5个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15例(46.88%),含抗-Ec抗体9例、抗-D抗体5例及抗-Ce抗体1例;Duffy血型系统3例(9.38%),含抗Fya抗体1例,抗Fyb抗体2例;MNSs血型系统2例(6.25%),含抗-M抗体和抗-S抗体各1例;P血型系统2例(6.25%),含抗P1抗体2例;Kidd血型系统1例(3.12%),含抗Jkb抗体1例;非特异性抗体9例(28.12%),含自身抗体9例(排除冷凝激素2例的干扰)。
20例患者进行了精准输血治疗的干预,均未发生输血不良事件。
结论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患者输血的风险;输血科应创建阳性患者数据库,迅速准确地选择匹配的血制品,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快捷。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精准输血[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screening in the precise transfusion management LIU Bin',,WANG Wei i,2,FAN Ruijun1,2,PIAO Wenhua1,2.1.People 勺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an,Yinchuan, 750021,China;.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Yinchuan75000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PIAO Wenhua,Email:wenhuapiao@[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dividualized blood transfusion scheme for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antibody blood transfusion,so as to realize accurate blood transfusion.Methods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s,and specific antibody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on positive patients in order to create a database of positive patients. Results Among10155patients,32cases were positive for irregular antibody,the positive rate was0.32%.Among them,23cases (71.87%)of specific antibodies involved5blood group systems:15cases(46.88%)of Rh blood group system contained9cases of anti-Ec antibody,5cases of anti-d antibody and1case of anti-Ce antibody.3patients(9.38%)with Duffy blood group system contained1anti-Fya antibody and2anti-Fyb antibody.There were2cases(6.25%)of MNSs blood group system,including1case of anti-M antibody and1case of anti-S antibody.2patients(6.25%)with P blood group system contained anti-P1antibody. 1case(3.12%)of Kidd blood group system contained anti-Jkb antibody.9cases(28.12%)of non-specific antibodies contained autoantibodies(excluding2cases of condensation hormones).Among them,20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curate blood transfusion,and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Conclusions Dynamic management of positive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can larg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and reduce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database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and blood type inform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so as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elect the matching blood products to ensure the safety,effectiveness and rapidi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Key words]Blood transfusion;I rregular antibody;P recise blood transfusion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不服从兰德斯坦纳法则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抗-A抗体和抗-B抗体不包含在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分析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
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5例DAT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并予以交叉配血。
结果:DAT阳性患者极难配血,选取DAT阴性患者的洗涤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
结论:为DAT阳性患者输注DAT阴性患者的洗涤红细胞,可确保输血安全。
需注意的是,DAT阳性患者交叉配血应当首先考虑Rh血型,做好血常规检查,避免不良反应。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交叉配血在临床抢救大量失血、危重症患者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一种抢救手段,输血治疗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输血前通常需要检验抗体、血型,并以此作为配血依据,保障患者输血治疗安全。
临床检测血液配型过程中,DAT阳性患者本身携带抗体,血液配型时极易与血液样本凝集,增大配血难度,同时还无法监测相同的抗体,严重影响着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1]。
因此,本研究尝试了交叉配血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观察对象为5例DAT阳性患者,选取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纳入,其中包括3例男性和2例女性,年龄26-44岁,均龄(37.6±5.4)岁。
1.2方法采集红细胞悬液50ul,在悬液之中置入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验卡(C3d+IgG),而后离心5min,若是悬液结果呈阳性,则予以检验分型,全方位抗C3d分型、抗C3d+IgG分型、抗IgG分型。
若是与正反定型都不相符,则无法交叉配血,可考虑水浴观察,与此同时,鉴定IgM谱细胞。
2.结果DAT阳性患者的血浆之中携带抗体,与血液样本凝集,交叉配血程度不强,较自身血液更低,血液输注治疗过程中,注入DAT阴性洗涤红细胞,可防止血液样本凝集,此研究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通过输血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无一例正定型不符、反定性不符者。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分析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9T15:00:42.8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期作者:刘友迎龚国忠王远杰(通讯作者) [导读] 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
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
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
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胆红素;血红蛋白;输血疗效【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87-0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在体内已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的红细胞,常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输注不相合血液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检测[1]。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测不合的临床常见原因,文献报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在贫血待查患者中达到60.4%[2]。
给临床输血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本文通过观察输血前后胆红素及血红蛋白变化分析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安全性和疗效。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操作规程
XXX医院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操作规程1.目的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2.适用范围XXX医院输血科。
3.职责输血科具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负责本院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但只对该单份标本负责。
4.相关文件试剂采购、保存和使用管理程序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程序消毒与清洁管理程序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报废管理程序5.相关记录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维护记录仪器的温度记录恒温水温箱的换水和消毒记录消毒液的配置记录清洁消毒记录试剂采购、使用记录标本交接和报废记录6.实验原理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是测定结合在红细胞上的抗体和/或补体的主要方法。
直接Coombs试验是检测体内已被抗体和/或补体致敏的红细胞。
间接Coombs试验时通过血清与细胞的孵育,证实抗体和/或补体在体外的结合。
抗体分子和补体成分都是球蛋白。
用人球蛋白免疫动物使其产生抗体即抗人球蛋白。
抗人球蛋白试剂可凝集被人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剂可以和致敏在红细胞上的人球蛋白反应,通过桥梁作用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呈现阳性反应。
7.仪器设备玻璃试管(75X12mm)、玻片、记号笔、一次性塑料滴管、显微镜、交叉配血专用离心机、试管架、恒温水温箱、试剂保存冰箱、标本保存冰箱。
8.试剂生理盐水、抗D(IgG)试剂(效价≧1:8),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C3d),均为有合格证件的正品。
9.试剂保存和性能指标9.1.保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C3d)应置于2~8℃冷藏保存,切勿反复冻融。
储存条件下有效期为24个月。
9.2.性能指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C3d)为多特异性试剂。
外观:应澄清透明,无杂质;灵敏度试验:分别与强抗体[抗D(IgG)],中等强度抗体(抗Jka)和弱抗体(抗Fya)致敏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阳性。
效价:与IgG(抗D)致敏细胞凝集效价≧1:4;与C3致敏细胞凝集效价≧1:1。
特异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与加入AB血浆的Rh(D)阳性细胞反应,结果为阴性;阳性对照试验——与抗D(IgG)致敏细胞反应,结果为阳性。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关系分析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关系分析发布时间:2023-07-20T11:43:46.6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俞彤[导读]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关系分析俞彤(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本文观察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间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本院直接抗人球蛋白(DAT)试验阳性输血者64例病历资料,统计输血者科室/疾病类型、DAT试验阳性分型、输血后疗效,并探究DAT直抗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间关系。
结果:不同DAT抗体阳性分型输血显效率差异明显(P<0.05),其中IgG+C3d与C3d、多抗体,IgG与多抗体间显效率差异明显,均为前者高于后者。
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确定输血患者DAT试验阳性类型预测输血情况,改善预后。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输血效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可通过检测红细胞上致敏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诊断机体溶血性贫血严重程度,帮助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溶血免疫基础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型[1]。
溶血性贫血常见类型及诱因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器官移植及输血反应等[2]。
由于DAT阳性者体内造血速度不及RBC破坏速度,因而需输注红细胞治疗,但输血效果既往研究差异性较大。
为深入DAT阳性分型对输血效果的影响,研究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DAT试验阳性输血者64例以观察二者间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直接抗人球蛋白(DAT)试验阳性输血者病历64例,患者男/女比~35/29,年龄16-83岁,均值(60.45±5.67)岁。
所有患者输血期间均未伴不良反应,且排除持续失血、大量补液、丢失体外循环、机械损坏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结果分析及血液成分选择
徐静
(赣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处理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
方法: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中2例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21例为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
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的为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宜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滤白洗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的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宜选择滤白洗涤红细胞;药物导致的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滤白悬浮红细胞。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疑难配血;血液成分
中图分类号:R45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79(2012)06-0875-02
在输血前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发现不相容,究其原因是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给治疗带来困难。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是利用抗人球蛋白血清与体内已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的试验。
这些患者血清中往往含有自身抗体,当这些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自身抗体或同种抗体给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和血液成分的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3 9月23例DAT阳性患者,年龄21 73岁,其中男12例,女11例,其中血液病7例,肾脏疾病6例,自身溶血性贫血1例,骨髓移植1例,外科使用头孢类药物引起的疾病8例。
1.2材料
—
578
—
1.2.1仪器与试剂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TD-3A型(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及孵育器FYQ型;微柱凝胶卡(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筛检细胞、反定型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提供)。
1.3方法23例DAT阳性患者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使用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相同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试验。
2结果
2.1交叉配血结果抗筛阳性、主次侧均凝集2例,抗筛阴性、主侧阴性,次侧凝集21例。
2.2输注血液成份23例DAT阳性患者中1例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例骨髓移植患者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13例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选择滤白洗涤红细胞;8例药物诱导非溶血性贫血患者选择滤白悬浮红细胞。
输血后,血红蛋白均有所提升,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引起DAT阳性疾病很多,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癌症、药物诱导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患者血清中往往含有自身抗体,且同时伴有不规则抗体存在,致使交叉配血更是难上加难[1]。
能不输血时尽量不输,必须输血时应选用凝集最弱的血液成分输注,输注速度要慢,且严密观察。
我院1例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选择输注凝集最弱的的滤白洗涤红细胞。
输血后,贫血症状得到缓解,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微柱凝胶法中的柱中试剂内含抗IgG、C3d的溶液可与人红细胞上的TgG及补体结合,血浆中的蛋白质非特异性的吸附到红细胞表面,使得患者红细胞被致敏,在体外凝集。
本院23例DAT阳性患者大多为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反复多次输血且接受的是同型不同人次的献血者血液而产生抗体吸附在患者的红细胞导致交叉配血中次侧均有凝集。
滤白洗涤红细胞特别适用于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
选择输注滤白洗涤红细胞后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且血红蛋白有所提升。
在外伤手术的治疗上,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药物。
大量使用头孢菌素等药物由于药物结合到细胞表面使得红细胞膜改变而形成新的抗原。
使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非已抗原,此外药物抑制T细胞功能,允许B细胞产生过多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2]。
药物导致DAT阳性在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通过我院8例没有输血史、妊娠史、因使用头孢类药物的DAT阳性患者中交叉配血中次侧均有凝集。
因血源紧缺时血液供需矛盾,供血机构不能常规提供滤白洗涤红细胞常常需要预约,只能常规供应滤白悬浮红细胞。
滤白悬浮红细胞因其已去除90%血浆成分,每个单位的滤白悬浮红细胞残余白细胞数<2.5ˑ106,可以很好的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适用范围广泛且保存期限长,红细胞保存完好。
可以有足够时间根据患者情况交叉配血进行选择性输注。
本文8例没有输血史、妊娠史的DAT阳性患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患者后,携氧情况得到改善,无输血反应不良发生。
根据对本院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我们认为疑难配血的目的就是对标本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选择适合用于患者的血液成分,且输入的血液成分与受血者血液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并能在患者体内存活并发挥其作用,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缩短抢救病人时间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姚文.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
[2]刘凌,李流娇,莫水群,等.疑难交叉配血分析和对策[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4):64-65.
(收稿日期:2012-09-30)
—
678
—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