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压轴题动点

一次函数压轴题动点

一次函数动点1.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3.如图①,过点(1,5)和(4,2)两点的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有个(请直接写出结果);(2)设点C(4,0),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3)如图②,请在直线AB和y轴上分别找一点M、N使△CMN的周长最短,在图②中作出图形,并求出点N的坐标.4.已知如图,直线y=﹣x+4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y=x相交于点P.(1)求点P的坐标;(2)求S△OPA的值;(3)动点E从原点O出发,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F的坐标为(a,0),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使AB边落在x轴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经过点C,且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交x轴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6.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求出点P的坐标;(4)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A的坐标为(﹣6,0),P(x,y)是直线y=x+6上一个动点.(1)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OPA的面积为,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过P作EF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C、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COD≌△FOE?若存在,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不要求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x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P交x轴于点P(p,0),交y轴于点A(0,a),且a、b满足.(1)求直线AP的解析式;(2)如图1,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R(0,2),点S在直线AQ上,且SR=SA,求直线RS的解析式和点S的坐标;(3)如图2,点B(﹣2,b)为直线AP上一点,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C在第一象限,D为线段OP上一动点,连接DC,以DC为直角边,点D为直角顶点作等腰三角形DCE,EF⊥x轴,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2DP+EF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你选择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定值.10.如图,已知直线l 1:y=﹣x+2与直线l 2:y=2x+8相交于点F ,l 1、l 2分别交x 轴于点E 、G ,矩形ABCD 顶点C 、D 分别在直线l 1、l 2,顶点A 、B 都在x 轴上,且点B 与点G 重合.(1)求点F 的坐标和∠GEF 的度数;(2)求矩形ABCD 的边DC 与BC 的长;(3)若矩形ABCD 从原地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 (0≤t≤6)秒,矩形ABCD 与△G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11.如图,直线1l :y kx b =+平行于直线1y x =-,且与直线2l :12y mx =+相交于点(1,0)P -. (1)求直线1l 、2l 的解析式;(2)直线1l 与y 轴交于点A .一动点C 从点A 出发,先沿平行于x 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2l 上的点1B 处后,改为垂直于x 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1l 上的点1A 处后,再沿平行于x 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2l 上的点2B 处后,又改为垂直于x 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1l 上的点2A 处后,仍沿平行于x 轴的方向运动,……照此规律运动,动点C 依次经过点1B ,1A ,2B ,2A ,3B ,3A ,…,n B ,n A ,…①求点1B ,2B ,1A ,2A 的坐标;②请你通过归纳得出点n A 、n B 的坐标;并求当动点C 到达n A 处时,运动的总路径的长.12.在ABC △中,AC=BC ,90ACB ∠=︒,点D 为AC 的中点.(1)如图1,E 为线段DC 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结CF ,过点F 作FH FC ⊥,交直线AB 于点H .判断FH 与F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E 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33+-=x y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A 两点.将射线AM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AN.点D 为AM 上的动点,点B 为AN 上的动点,点C 在∠MAN 的内部.(1) 求线段AC 的长;(2) 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求△BCD 的面积;(3) 求△BCD 周长的最小值;(4) 当△BCD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且BD=523时,△BCD 的面积为 . (第(4)问只需填写结论,不要求书写过程)H F 图2图1H F EB C DA E DBC A。

有关一次函数地动点问题(例题)

有关一次函数地动点问题(例题)
(1) 参照图 (2), 求 a、 b 及图 (2) 中 c 的值 ; (2) 求 d 的值 ; (3) 设点 P 离开点 A 的路程为 y1(cm), 点 Q到 A 还需走的路程为 y 2(cm), 请分别写出动点 P、 Q改变速度 后 y 1、 y 2 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 x(s) 的函数关系式 , 并求出 P、 Q 相遇时 x 的值 ; (4) 当点 Q出发 _______s 时 , 点 P、点 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 25cm.
DQ
C
S1(cm2)
40
20
B
(1)
O a 8 c x( 秒) (2)
O
22 x( 秒)
(3)
5、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5, P 为 CD 边上一动点,设 DP 的长为 x , ADP 的面积为 y ,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12.如图 1,在直角梯形 ABCD中,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C, CD 运动至点 D 停止.设点 P 运动的路程
y A
y A
y A
O
Bx
O
Bx O
Bx
① 点 A 坐标为 _____________,P、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
② 当 t=2 时, S△OPQ ____________;当 t=3 时, S△OPQ ____________;
③ 设△OPQ 的面积为 S,试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 ④ 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 y 轴上能否找一点 M ,使得以 M 、P、Q 为顶点的三角形
实用文档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1 如图,直线 l1 的解析表达式为 y 3x 3 ,且 l1 与 x 轴交于点 D ,直线 l 2 经过点 A, B ,直

初二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全部题型)

初二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全部题型)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例题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练习题如图,以等边△OAB 的边OB 所在直线为x 轴,点O 为坐标原点,使点A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OAB 边长为6个单位,点P 从O 点出发沿折线OAB 向B 点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点Q从O 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折线OBA 向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①点A 坐标为_____________,P 、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②当t =2时,S △OPQ ____________;当t =3时,OPQ S △____________;③设△OPQ 的面积为S ,试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④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y 轴上能否找一点M ,使得以M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Rt △,若能找到请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简单说明理由。

x yOAB xyOAB xyOAB例题如图,在Rt △AOB 中,∠AOB=90°,OA=3cm ,OB=4cm ,以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设P 、Q 分别为AB 、OB 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 、O 向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秒,设P 、Q 移动时间为t (0≤t ≤4)(1)过点P 做PM ⊥OA 于M ,求证:AM :AO=PM :BO=AP :AB ,并求出P 点的坐标(用t 表示)(2)求△OPQ 面积S (cm 2),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3)当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4)证明无论t 为何值时,△OPQ 都不可能为正三角形。

(完整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完整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1.模型介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大致内容如下:古希腊一位将军,每天都要巡查河岸侧的两个军营A、B,他总是先去A营,再到河边饮马,之后再去B营,如图①,他时常想,怎么走才能使每天的路程之和最短呢?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如图②,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位置.请你在下列的阅读、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1)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接AC′,BC′,B′C′,∵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CB=,C′B=∴AC+CB=AC+CB′=.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归纳小结:本问题实际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的同侧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C为AB′与l的交点,即A、C、B′三点共线).本问题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2)模型应用如图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求EF+FB的最小值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F,则EF+F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的长度,EF+FB的最小值是.如图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点C与点D分别为线段OA,AB的中点,点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 的最小值,并写出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2.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3,5)和点B(﹣4,﹣9)两点,①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若点(a,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试求a的值.③若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C,点P(m,n)是图象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设△POC的面积是S,试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3.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4,3)且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平行,点B(2,m)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和m的值?(2)若在x轴上有一动点P(x,0),到定点A(4,3)、B(2,m)的距离分别为PA和PB,当点P的横坐标为多少时,PA+PB的值最小.4.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为该一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点A为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若S=2,求点P的坐标.△OAP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k2x+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1)已知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为直线l1,求过点P(1,3)且与已知直线l1平行的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2)设直线l2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求l1和l2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若Q为OA上一动点,求QP+QB的最小值时Q点的坐标为.(4)在x轴上找一点M,使△BMP为等腰三角形,求M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6.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相互垂直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直线为l1,一次函数y=k2x+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1,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相互垂直,现请解答下面的问题:已知直线l与直线y=﹣x﹣1互相垂直,且直线l的图象过点P(﹣1,4),且直线l分别与y轴、x轴交于A、B两点.(1)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动点,求线段OC长度的最小值;(3)若点Q是AO上的一动点,求△BPQ周长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若点P关于BQ的对称点为P′,请求出四边形ABOP′的面积.一次函数动点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1.模型介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大致内容如下:古希腊一位将军,每天都要巡查河岸侧的两个军营A、B,他总是先去A营,再到河边饮马,之后再去B营,如图①,他时常想,怎么走才能使每天的路程之和最短呢?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如图②,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位置.请你在下列的阅读、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1)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接AC′,BC′,B′C′,∵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CB=CB',C′B=C'B'∴AC+CB=AC+CB′=AB'.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归纳小结:本问题实际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的同侧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C为AB′与l的交点,即A、C、B′三点共线).本问题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2)模型应用如图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求EF+FB的最小值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F,则EF+F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度,EF+FB的最小值是.如图⑤,已知⊙O的直径CD为4,∠AOD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在直径CD上找一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是2;如图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点C与点D分别为线段OA,AB的中点,点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 的最小值,并写出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解答】解:(1)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接AC′,BC′,B′C′,∵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CB=CB',C′B=C'B'∴AC+CB=AC+CB′=AB'.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故答案为:CB',C'B',AB';(2)模型应用①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F则EF+F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度,EF+FB的最小值是.在正方形ABCD中,AB=AD=2,∠BAD=90°∵点E是AB中点,∴AE=1,根据勾股定理得,DE=,即:EF+FB的最小值,故答案为:DE,;②如图⑤,由圆的对称性可知,A与A'关于直径CD对称,连结A'B交CD于F,则AE+EB的最小值就是线A'BE的长度,∴∠AOD=∠A'OD=60°∵点B是的中点,∴∠AOB=∠BOD=∠AOD=30°,∴∠A'OB=90°∵⊙O的直径为4,∴OA=OA'=OB=2,在Rt△A'OB中,A'B=2,∴BP+AP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2,③如图⑥,由平面坐标系中的对称性可知,C与C'关于直径y轴对称,连结C'D交y轴于P,则PC+PD的最小值就是线C'D的长度,∵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2,0),B(0,4),∴C(1,0),D(1,2),∵C与C'关于直径y轴对称,∴C'(﹣1,0),∴C'D==2,∴PC+PD的最小值为2,∵C'(﹣1,0),D(1,2),∴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P(0,1).2.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3,5)和点B(﹣4,﹣9)两点,①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若点(a,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试求a的值.③若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C,点P(m,n)是图象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设△POC的面积是S,试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①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依题意,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②将点(a,2)代入y=2x﹣1中,得2a﹣1=2,③由y=2x﹣1,令y=0得x=,∴C(,0),又∵点P(m,n)在直线y=2x﹣1上,∴n=2m﹣1,∴S=××|n|=|(2m﹣1)|=|m﹣|.3.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4,3)且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平行,点B(2,m)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和m的值?(2)若在x轴上有一动点P(x,0),到定点A(4,3)、B(2,m)的距离分别为PA和PB,当点P的横坐标为多少时,PA+PB的值最小.【解答】解:(1)∵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4,3)且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平行,∴,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当x=2时,m=x﹣1=2﹣1=1,∴m的值为1.(2)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点P,此时PA+PB取最小值,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2,﹣1).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ax+c,将(2,﹣1)、(4,3)代入y=ax+c,,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2x﹣5.当y=0时,2x﹣5=0,∴当点P的横坐标为时,PA+PB的值最小.4.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为该一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点A为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若S=2,求点P的坐标.△OAP【解答】解:(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把(﹣2,3)、(2,﹣1)分别代入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当y=0时,﹣x+1=0,解得x=1,则A(1,0),设P(t,﹣t+1),=2,因为S△OAP所以×1×|﹣t+1|=2,解得t=﹣3或t=5,所以P点坐标为(﹣3,4)或(5,﹣4).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k2x+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1)已知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为直线l1,求过点P(1,3)且与已知直线l1平行的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2)设直线l2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求l1和l2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若Q为OA上一动点,求QP+QB的最小值时Q点的坐标为Q(0,).(4)在x轴上找一点M,使△BMP为等腰三角形,求M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解答】解:(1)根据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为直线l1,设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x+b,把P(1,3)代入得:3=﹣1+b,即b=4,则过点P(1,3)且与已知直线l1平行的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x+4;(2)过O作ON⊥AB,如图1所示,ON为l1和l2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对于直线y=﹣x+4,令x=0,得到y=4;令y=0,得到x=4,∴A(0,4),B(4,0),即OA=OB=4,∵△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4,且ON为斜边上的中线,∴ON=AB=2,则l1和l2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2;(3)找出B关于y轴的对称点B′(﹣4,0),连接PB′,与y轴交于点Q,连接PQ,此时QP+QB最小,设直线B′P的解析式为y=mx+n,把B′和P坐标代入得:,解得:m=,n=,∴直线B′P的解析式为y=x+,令x=0,得到y=,即Q(0,);故答案为:Q(0,);(4)如图2所示,分三种情况考虑:当PM1=PB时,由对称性得到M1(﹣2,0);当PM2=BM2时,M2为线段PB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直线PB的解析式为y=﹣x+4,且线段PB中点坐标为(2.5,1.5),∴线段PB垂直平分线解析式为y﹣1.5=x﹣2.5,即y=x﹣1,令y=0,得到x=1,即M2(1,0);当PB=M3B==3时,OM3=OB+BM3=4+3,此时M3(4﹣3,0),M3(4+3,0).综上,M的坐标为(﹣2,0)或(1,0)或(4﹣3,0)或(4+3,0).6.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相互垂直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直线为l1,一次函数y=k2x+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1,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相互垂直,现请解答下面的问题:已知直线l与直线y=﹣x﹣1互相垂直,且直线l的图象过点P(﹣1,4),且直线l分别与y轴、x轴交于A、B两点.(1)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动点,求线段OC长度的最小值;(3)若点Q是AO上的一动点,求△BPQ周长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若点P关于BQ的对称点为P′,请求出四边形ABOP′的面积.【解答】解:(1)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l与直线y=﹣x﹣1互相垂直,∴﹣k=﹣1,解得k=2,∵直线l的图象过点P(﹣1,4),∴﹣k+b=4,即﹣2+b=4,解得b=6,∴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2)如图1,过O作OC⊥AB于点C,此时线段OC的长度最小,在y=2x+6中,令x=0可得y=6,令y=0可求得x=﹣3,∴A(0,6),B(﹣3,0),∴OA=6,OB=3∴AB==3,∵AB•OC=OA•OB,∴3OC=3×6,∴OC=,即线段OC长度的最小值为;(3)如图2,作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连接BP″交y轴于点Q,过P″作P″G ⊥x轴于点G,则PQ=P″Q,∴PQ+BQ=BQ+QP″,∵点B、Q、P″三点在一条线上,∴BQ+PQ最小,∵P(﹣1,4),∴P″(1,4),∴P″G=4,OG=1,∴BG=BO+OG=4=P″G,∴∠OBQ=45°,BP″=4,∴OQ=BO=3,∴Q点坐标为(0,3),又BP==2,此时△BPQ的周长=BP+BP″=4+2;(4)由(3)可知∠OBQ=∠OQB=45°,∴∠PQA=∠P″QA=45°,∴PQ ⊥BQ ,如图3,延长PQ 到点P′,使PQ=P′Q ,则P′即为点P 关于BQ 的对称点,过P′作P′H ⊥y 轴于点H ,由(3)可知PQ=QP′=,∴QH=HP′=1, ∴OH=OQ ﹣QH=3﹣1=2,∴S 四边形ABOP′=S △AOB +S △AOP′=×6×3+×6×1=12,即四边形ABOP′的面积为12.。

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函数,它是最基础的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例析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动点与函数问题例1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点P自点D出发沿D→C→B的路径匀速移动(到点B后就停止).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析由于点P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可能在DC边上,也可能在边BC上,故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1,当点P在DC边上(0≤x≤4)时,y=12.AD.DP=12×4x=2x;如图2,当点P在BC边上(当4<x≤8)时,y=12.AD.PQ=14×4×4=8.所以y=() () 2,04 8,48 x xx⎧≤≤⎪⎨<≤⎪⎩二、动点与距离问题例2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为直线y=2x+3上的一个动点.问当点A运动到何处时,点A到y轴的距离为1,求出点A的坐标.解析根据点A到y轴的距离为1,可以得到点A的横坐标的绝对值等于1.故点A的横坐标等于1或者-1,即x A=±1.当x A=1时,代入y=2x+3,得到y=2x1+3=5,故点A的坐标为(1,5);当x A=-1时,代入y=2x+3,得到y=2×(-1)+-3=1,故点A的坐标为(-1,1).所以点A的坐标为(1,5)或者(-1,1).三、动点与最值问题例3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2),B(2,3),点M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点M运动到x轴上何处时,MA与MB的和最短.解析点A和点B在x轴的同侧,在x轴上的确定点M的位置,根据最短路径问题的思路,想到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作点A(-3,2)关于x轴的对称点A'(-3,-2),连结A'B交x轴于点M,则有MA+MB=MA'+MB=A'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此时的MA与MB的和最短.设经过点A'(-3,-2)、B(2,3)的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kx+b.根据题意,得方程组32 23k bk b-+=-⎧⎨+=⎩解得11kb=⎧⎨=⎩,∴y=x+1.把y=0代入y=x+1,得x=-1,所以点M的坐标为(-1,0).所以,当点M运动到(-1,0)时,MA与MB的和最短.四、动点与面积问题例4 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N是直线y=-2x+4上的一动点.若AON的面积等于△AOB面积的二分之一,求点N的坐标.所以点N的坐标为(1,2),(-1,6).五、动点与不等式问题例5(2013年河北中考题)如图6,A(0,1),M(3,2),N(4,4),动点P从点A出发,沿y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上移动,且过点P的直线l:y=-x+b也随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当t=3时,求l的解析式;(2)若点M,N位于l的异侧,确定t的取值范围;(3)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点M关于l的对称点落在坐标轴上.t=2时,落在x轴上.六、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问题例6(2013龙岩中考题)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解析如图8,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x相交于点C1.∵A(0,2),B(0,6),∴AB=6-2=4.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的交点为C2,C3.∵OB=6.∴点B到直线y=x的距离为6=∵,∴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没有交点,所以,点C的个数是1+2=3.。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例1: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y =-x +b 过点B ,且与x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BC 的表达式.(2)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沿折线AB -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2.分析运动过程0 < t < 8CA 4s4s8s B (2/s ) Q :A(1/s ) P :C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当04t <≤时,21122S t t t =⋅⋅= 当48t <<时,211(8)422S t t t t =-=-+221(04)214(48)2t t S t t t ⎧<≤⎪⎪=⎨⎪-+<<⎪⎩8-t t82-2t E P Q xy A BCOt Q P E 2tt 445°42424445°y=-x+4y=x+4xyAB C Oxy A BC O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OD 的中点,连接CD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B →D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设△PE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6t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Q PxO y A CD B (E )xO y ACD BxO y ACD B2. 如图,直线y =-x +42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 =x 交于点B . (1)求点B 的坐标.(2)判断△AO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D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D 作DC ⊥x 轴,交线段OB 或线段AB 于点C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矩形ODCE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EDAO C x ByyBx O AyBxO A3. 如图,直线33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3y x =交于点C .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F 从原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 -C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F 运动时间为t 秒.(1)设△EOF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24t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O yA CBxO yA CBx O yA CB【参考答案】1.2210222241618 462tt S t t t t ⎧<⎪⎪=<⎨⎪⎪-+<<⎩≤≤()()()2.(1)(2222)B ,(2)△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3)22023161624tt S t t t ⎧<⎪=⎨-+-<<⎪⎩≤()()3.(1)2233024133232 24420 42+23t t t S t t t t ⎧-+⎪⎪⎪+⎪=-++<⎨⎪⎪<⎪⎪⎩≤≤≤≤()()()(2)存在,t 的值为2,31+或23(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完整word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完整word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2分别交两坐标轴于A、B
两点,M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设M的横坐标为x,三角形OMB的面积为S;
(1)写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若△OMB的面积为3,求点M的坐标;
(3)当△OMB是以O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它的面积。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点P从B点运动到C点,设PB=x,四
边形APCD的面积为 y,
(1)写出y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2)当x为何值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等于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
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ABC的面积。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4、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多少秒(结果保留根号)
5、如图,A、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p)在第一象限,直线PA交y轴于点C(0,2),直线PB交y轴于点D,S△AOP=6.
(1)求△COP的面积
(2)求点A的坐标及P的值
(3)若S△AOP=S△BOP,求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例1: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y =-x +b 过点B ,且与x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BC 的表达式.(2)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沿折线AB -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2.分析运动过程0 < t < 8CA 4s4s8s B (2/s ) Q :A(1/s ) P :C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当04t <≤时,21122S t t t =⋅⋅= 当48t <<时,211(8)422S t t t t =-=-+221(04)214(48)2t t S t t t ⎧<≤⎪⎪=⎨⎪-+<<⎪⎩8-t t82-2t E P Q xy A BCOt Q P E 2tt 445°42424445°y=-x+4y=x+4xyAB C Oxy A BC O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OD 的中点,连接CD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B →D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设△PE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6t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Q PxO y A CD B (E )xO y ACD BxO y ACD B2. 如图,直线y =-x +42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 =x 交于点B . (1)求点B 的坐标.(2)判断△AO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D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D 作DC ⊥x 轴,交线段OB 或线段AB 于点C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矩形ODCE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EDAO C x ByyBx O AyBxO A3. 如图,直线33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3y x =交于点C .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F 从原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 -C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F 运动时间为t 秒.(1)设△EOF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24t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O yA CBxO yA CBx O yA CB【参考答案】1.2210222241618 462tt S t t t t ⎧<⎪⎪=<⎨⎪⎪-+<<⎩≤≤()()()2.(1)(2222)B ,(2)△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3)22023161624tt S t t t ⎧<⎪=⎨-+-<<⎪⎩≤()()3.(1)2233024133232 24420 42+23t t t S t t t t ⎧-+⎪⎪⎪+⎪=-++<⎨⎪⎪<⎪⎪⎩≤≤≤≤()()()(2)存在,t 的值为2,31+或23(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初二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全部题型)

初二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全部题型)

初二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全部题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例题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 (1)求点D 的坐标; (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 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练习题 如图,以等边△OAB 的边OB 所在直线为x 轴,点O 为坐标原点,使点A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OAB 边长为6个单位,点P 从O 点出发沿折线OAB 向B 点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点Q 从O 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折线OBA 向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① 点A 坐标为_____________,P 、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② 当t =2时,S =△OPQ ____________;当t =3时,OPQ S =△____________;③ 设△OPQ 的面积为S ,试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④ 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y 轴上能否找一点M ,使得以M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Rt △,若能找到请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简单说明理由。

xyOAB xyOAB x yOAB例题如图,在Rt △AOB 中,∠AOB=90°,OA=3cm ,OB=4cm ,以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设P 、Q 分别为AB 、OB 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 、O 向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秒,设P 、Q 移动时间为t (0≤t ≤4)(1)过点P 做PM ⊥OA 于M ,求证:AM :AO=PM :BO=AP :AB ,并求出P 点的坐标(用t 表示)(2)求△OPQ 面积S (cm 2),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3)当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4)证明无论t 为何值时,△OPQ 都不可能为正三角形。

第六章一次函数(动点、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压轴)(原卷版)

第六章一次函数(动点、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压轴)(原卷版)

第六章 一次函数(压轴题专练)一、动点函数问题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A B C D A ®®®®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提示: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点P 到DC 的距离始终等于AD 和BC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PCD V 的面积为y ,如果y 与x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9C .15D .182.已知动点H 以每秒x 厘米的速度沿图1的边框(边框拐角处都互相垂直)按从A B C D E F -----的路径匀速运动,相应的HAF △的面积 ()2cm S 关于时间(s)t 的关系图象如图2,已知8cm A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动点H 的速度是2cm/s ;②BC 的长度为3cm ;③b 的值为14;④在运动过程中,当HAF △的面积是230cm 时,点H 的运动时间是3.75s 和1025s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1,四边形ABCD 中,90DAB ∠=︒,AB CD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路线A -B-C -D 运动.设P 点的运动时间为ts ,PAD V 的面积为S ,当P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PAD V 的面积为A .7B .7.5C .84.如图,在长为形ABCD 中,5cm 16cm AB AD ==,,点3cm 4cm AM AE ==,,连线C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运动到点A 即停止运动,连接MP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1)如图1,线段CE = cm ;当10t =时,线段EP = cm ;(2)如图1,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的过程中,连接EM EP ,,当EMP V 是以E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请求出对应的时间的值;(1)求线段OC的长;(2)若点E是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求(3)已知y轴上有一点P,若以点标.(1)求n和b的值;△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2)若ACP∠=∠,求点P的坐标.(3)当PBE BAC(1)求点D的坐标;(2)点E是线段CD上一动点,直线BE与x轴交于点i)若BDFV的面积为8,求点F的坐标;ii)如图2,当点F在x轴正半轴上时,将直线接FM,若1OF MF=+,求线段MF的长.(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已知点D为直线BC上第三象限的一点,连接AD,设点D的横坐标为t 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256S=,点D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E,点F在第一象限直线。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一、 框架套路和标准动作动点问题的特征是速度已知,主要考查运动的过程. 1. 一次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①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背景图形的信息; ②分析运动过程,注意状态转折,确定对应的时间范围; 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征,设计解决方案. 2. 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两点:①路程即线段长,可根据s=vt 直接表达已走路程或未走路程;②根据研究几何特征的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动点的运动情况,又要结合背景图形信息.二、 例题解析(1)读题标注,整合信息(即研究背景图形)由直线AB 的表达式y +()(400A B -,,, 即4OA OB ==,8AB =,∠BAC =60°.又由∠ABC =60°, 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AB =BC =AC =8,OA =OC =4. 如图:(2)分析特征,有序思考,设计方案(分析运动过程): 分析运动过程,核心是运动过程的四要素:①起点、终点、速度;②时间范围;③状态转折点;④目标.具体操作:①起点、终点、速度;动点P 从点A 沿AC 向点C 运动,可以确定点P 的起点(点A )、终点(点C ),速度为1/s ;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可以确定点Q 的起点(点C )、终点(点A ),速度为2/s ,图示如下:AQ :BC (2/s)(1/s)A P :②时间范围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公式s =vt ,已知动点的速度,结合基本图形中线段长的研究,可以确定动点的运动时间.例如:动点P 的速度是1/s ,AC =8,故动点P 由A 到C 共经过8s ;动点Q 的速度是2/s ,CB =BA =8,故每段各走4s ,共8s ,综上0≤t ≤8.图示如下:AQ :B C4s(2/s)(1/s)(0≤t ≤8)A P :③状态转折点状态转折点即点的运动发生变化的点,常常为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是动点的速度发生改变.例如:动点P 从点A 到点C ,速度和方向均未变化,故点P 没有状态转折点;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在点B 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点B 为状态转折点,由状态转折点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段.图示如下: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④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正确高效解题的保证,是有序操作的重要一环.本题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用t 来表示△APQ 的面积S .图示如下:△APQ S (t )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 (3)根据方案作出图形、有序操作(分段作图,求解)作图需要充分借助动点的运动路线图,利用运动路线图可以确定每段时间范围内点的位置. 例如:①当04t ≤≤时,点P 在AO 上,点Q 在CB 上,连接AQ ,PQ ;要求△APQ 的面积,先从表达开始,可以表达动点的已走路程,得到AP =t ,CQ =2t 。

初二数学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动点P 从A 点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由A→B→C→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 APD的面积为S(cm2),S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 在AB 上运动时间为s,在CD 上运动的速度为cm/s,△APD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cm2;(2)求出点P 在CD 上运动时S 与t 的函数解析式;(3)当t 为s 时,△APD 的面积为10cm2.2、如图1,等边△ ABC 中,BC=6cm,现有两个动点P、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终点B 移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其中一点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图2、图3 备用)(1)填空:B Q= ,P B=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当x 为何值时,PQ∥AC?(3)当x 为何值时,△ PBQ 为直角三角形?3、如图,矩形ABCD 中,AB=6,BC=8,点P 从A 出发沿A→B→C→D 的路线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路线为x,△ PAD 的面积为y.(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2)求当x=4 和x=18 时的函数值.(3)当x 取何值时,y=20,并说明此时点P 在矩形的哪条边上.4、如图1,在矩形ABCD 中,点P 从B 点出发沿着四边按B→C→D→A 方向运动,开始以每秒m 个单位匀速运动,a秒后变为每秒2 个单位匀速运动,b秒后又恢复为每秒m 个单位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BP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如图2 所示.(1)求矩形ABCD 的长和宽;(2)求m、a、b 的值5、如图1 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DC,∠B=90°.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梯形的边由B→C→D→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把y 看作x 的函数,函数的图象如图2 所示,试求当0≤x≤9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6、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12cm,BC=6cm,点P 从A 点出发,沿A→ B→C→D 路线运动,到D 点停止;点Q 从D 点出发,沿D→C→B→A 运动,到A 点停止.若点P、点Q 同时出发,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 的速度为每秒2cm,a 秒时点P、点Q 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c(cm).如图2 是点P出发x秒后△ APD 的面积S1(cm2)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图3 是点Q 出发x 秒后△ AQD 的面积S2(cm2)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根据图象:(1)求a、b、c 的值;(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1(cm),点Q到点A还需要走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写出改变速度后y1、y2 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 与Q 相遇时x 的值.动点答案1、解:(1)点P在AB上运动的速度为6÷6=1cm/s,在CD上运动的速度为6÷3=2cm/s,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APD 的面积S 最大,最大值是×6×6=18cm2;(2)PD=6﹣2(t﹣12)=30﹣2t,S= AD•PD= ×6×(30﹣2t)=90﹣6t;(3)当0≤t≤6 时,S=3t,12≤t≤15 时,90﹣6t=10,t=,所以当t 为(s)、(s)时,△APD的面积为10c△ APD 的面积为10cm2,即S=10 时,3t=10,t= ,当m2.2、解:(1)根据题意,B Q=x,P B=6﹣2x;(2)若PQ∥AC,有,即,解之得:x=2;(3)当∠BPQ=90°时,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知BQ=2BP,∴x=2(6﹣2x),解之得:x= ,当∠BQP=90°时,2BQ=BP,即6﹣2x=x,解之得:x= .3、解:(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此时AP=x,AD=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y= •AD•AP= ×8×x=4x,当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面积不变;当点P 在线段CD 上,运动时,DP=6+8+6﹣x=20﹣x,AD=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y= •AD•DP=×8×(20﹣x)=80﹣4x,∴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当x=4 时,y=4x=4×4=16,当x=18 时,y=80﹣4×18=8;(3)当y=4x=20,解得x=5,此时点P 在线段AB 上,当y=80﹣4x=20,解得x=15,此时点P 在线段CD 上.4、解:(1)从图象可知,当6≤t≤8 时,△ A B P面积不变即6≤t≤8 时,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且这时速度为每秒2 个单位∴CD=2(8﹣6)=4∴AB=CD=4(2 分)当t=6 时(点P运动到点C),S△ABP=16∴AB•BC=16∴×4×BC=16∴BC=8(4 分)∴长方形的长为8,宽为4.(2)当t=a 时,S△ABP=8=×16即点P 此时在BC 的中点处∴PC= BC= ×8=4∴2(6﹣a)=4∴a=4(6 分)∵BP=PC=4∴m=BP÷a=4÷4=1,当t=b 时,S△ABP=AB•AP=4∴ ×4×AP=4,AP=2∴b=13﹣2=11(9 分);5、解:由题意知:BC=4,DC=9﹣4=5,AD=5…(3 分)…(5 分)当0≤x≤4 时,…(8 分)当4<x≤9 时,…(9 分)6、解:(1)观察图象得,S△APQ=PA•AD=×(1×a)×6=24,解得a=8(秒)b= =2(厘米/秒)(22﹣8)c=(12×2+6)﹣2×8解得c=1(厘米/秒)(2)依题意得:y1=1×8+2(x﹣8),即:y1=2x﹣8(x>8),y2=(30﹣2×8)﹣1×(x﹣8)=22﹣x(x>8)又据题意,当y1=y2 时,P 与Q 相遇,即2x﹣8=22﹣x,解得x=10(秒)∴出发10 秒时,P 与Q 相遇.。

每日一题经典题型一次函数动点

每日一题经典题型一次函数动点

一次函数动点的经典题型!!1、已知如图,直线y =−√3x +4√3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33x 相交于点P 。

(1)求点P 的坐标; (2)求S △OPA 的值;(3)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沿着O-P-A 的路线向点AE 分别作EF ⊥x 轴于F ,EB ⊥y 轴于B 。

设运动t 秒时,F S 。

求S 与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1+=x y 与343+-=x y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

2cm 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cm,∠BAD=60?,E为CD边的中点,点P从点A开始沿AC方向以每秒3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B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

当点P在线段AO上运动时,(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OP的长度;(2)若记四边形PBEQ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点D 与原点重合,对角线BD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x y 43=,AD=8,矩形ABCD 沿D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同时点P 从点A 出发做匀速运动,沿矩形ABCD 的边经过点B 到达点C ,用了14秒。

(1)求矩形ABCD 的周长;(2)如图所示,图形运动到第5秒时,求点D 的坐标;(3)设矩形运动的时间为t ,当60≤≤t 时,点P关系式。

5、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A —B —C —D 的路线运动,到D 点停止;点Q 从D 点出发,沿D —C —B —A 运动,到A 点停止。

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点P 的速度为每秒1厘米,点Q 的速度为每秒2厘米,a 秒时点P 、点Q 同时改变速度。

有关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例题)

有关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例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1如图,直线 l1的分析表达式为 y3x 3 ,且 l1与 x 轴交于点D,直线 l 2经过点A,B,直线 l1, l2交于点C.(1)求点 D 的坐标;(2)求直线l2的分析表达式;(3)求△ ADC 的面积;(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 C 的另一点 P ,使得△ADP 与△ 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2如图 ,以等边△OAB 的边 OB 所在直线为 x 轴,点 O 为坐标原点 ,使点 A 在第一象限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中△OAB 边长为 6 个单位,点 P 从 O 点出发沿折线 OAB向 B 点以 3 单位 / 秒的速度向 B 点运动 ,点 Q 从 O 点出发以 2 单位 / 秒的速度沿折线 OBA 向 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 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 .y y yA A AO B x O B x O B x①点 A 坐标为 _____________,P、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②当 t=2 时,S△OPQ____________当;t=3 时,S△OPQ____________;③设△OPQ的面积为 S,试求 S对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④当△OPQ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 y 轴上可否找一点 M,使得以 M、P、Q 为极点的三角形是Rt△,若能找到恳求出 M 点的坐标,若不可以找到请简单说明原因。

3如图,在 Rt△AOB 中,∠ AOB=90°,OA=3cm, OB=4cm,以点 O 为坐标原点成立坐标系,设 P、Q 分别为 AB、OB 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 A、O 向 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 秒,设 P、Q 挪动时间为 t (0≤t ≤4)(1)过点 P 做 PM⊥OA 于 M ,求证:AM:AO=PM:BO=AP:AB,并求出 P 点的坐标(用t表示)(2)求△OPQ面积 S( cm2),与运动时间 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 t 为什么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 3)当 t 为什么值时,△OPQ为直角三角形(4)证明不论 t 为什么值时,△OPQ都不行能为正三角形。

八年级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八年级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例题精讲一】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2.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 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4、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1)求证:△AOG△△ADG;(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例题精讲2】1、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C在x轴上,AB交y轴于点H,AC交y轴于点M.已知点A(﹣3,4).(1)求AO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达点C终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MB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求S的最大值.2、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3)△设点P的坐标为(1,b),试写出b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变量t的取值范围.△求出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OC解析式为y=x,△求点C的坐标;△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m(m>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3x+n(n>m)的图象,点P是两直线的交点,点A、B、C、Q分别是两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用m、n分别表示点A、B、P的坐标及△PAB的度数;(2)若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且CQ:AO=1:2,试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D,使以A、B、P、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I )如图4,等边△ABC 内有一点P 若点P 到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PB = ,由于P A ,PB 不在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 绕顶点A 旋转到△ACP ′处,此时△ACP ′△ .这样,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将三条线段的长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 的度数.(II )(拓展运用)已知△ABC 三边长a ,b ,c 满足2|62|24144620a c c b -+-++-=.(1)试判断△ABC 的形状 .(2)如图1,以点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接出点B ,C 的坐标 ;(3)如图2,过点C 作△MCN =45°交AB 于点M ,N .请证明AM 2+BN 2=MN 2;(4)在(3)的条件下,若点N 的坐标是(8,0),则点M 的坐标为 ;此时MN = .并求直线CM 的解析式.(5)如图3,当点M ,N 分布在点B 异侧时.则(3)中的结论还成立吗?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BC边上的G处,E、F分别在AD、AB上,且F点的坐标是(2,4).(1)求G点坐标;(2)求直线EF解析式;(3)点N在x轴上,直线EF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M、N、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2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动点P从A出发沿射线AO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B出发沿OB的延长线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一个单位长.连接PQ交直线AB于D.(1)求A,B两点的坐标;(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试求△PBQ的面积S与t的关系式.(3)过P作PE△AB与E,DE的长度是固定值还是不确定的?直接写出你的判断结果不必说明理由.【例题精讲3】1、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 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12OBOA,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1)求直线y=kx+3的解析式;(2)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的面积是6;(3)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直线y=﹣43x+4与x轴和y轴分别交与B、A两点,另一直线经过点B和点D(11,6).(1)求AB、BD的长度,并证明△ABD是直角三角形;(2)在x轴上找点C,使△AC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C点坐标;(3)一动点P速度为1个单位/秒,沿A﹣﹣B﹣﹣D运动到D点停止,另有一动点Q从D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D﹣﹣B﹣﹣A运动到A点停止,两点同时出发,PQ的长度为y(单位长),运动时间为t(秒),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并把△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ABD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1、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点D 与原点重合,对角线BD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x y 43=,AD=8,矩形ABCD 沿D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同时点P 从点A 出发做匀速运动,沿矩形ABCD 的边经过点B 到达点C ,用了14秒。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一)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一)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一)1.一次函数y=ax+b (a 为整数)的图象过点(98,19),交x 轴于(p,0),交y 轴于(0,q ),若p 为质数,q 为正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一次函数的个数为_________个。

2.过点P(-1,3)作直线,使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这样的直线可以作_______条 3、一次函数y=ax+b ,若a+b=1,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_______________7.当-1≤x ≤2时,函数6+=ax y 满足10<y ,则常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4.在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 为整数,当直线y=x -3与y=kx+k 的交点为整数时,k的值可以取_____________5.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6.已知:不论k 取什么实数,关于x 的方程1632=--+bkx a kx (a 、b 是常数)的根总是x =1,试求a 、b 的值。

7.如图,在一次函数3+-=x y 的图象上取点P ,作PA ⊥x 轴,PB ⊥y 轴;垂足为B ,且矩形OAPB 的面积为2,则这样的点P 共有多少个?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 (0,5),B (5,0),C (0,3),D (3,0)且AD 与BC 相交于点E 求△ABE 的面积9、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59544y x =+平行,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并且经过点(-1,-25),则线段AB 上(包括端点A 、B )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________________10、如图,直线31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ΔABC ,∠BAC=90° ,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12),且ΔABP 的面积与ΔABC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值 yxA OB PyxPO B A11、如图,直线L :221+-=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C (0,4),动点M 从A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移动。

有关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例题)

有关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例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之蔡仲巾千创作1 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 如图,以等边△OAB 的边OB 所在直线为x 轴,点O 为坐标原点,使点A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OAB 边长为6个单位,点P 从O 点出发沿折线OAB 向B 点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点Q 从O 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折线OBA 向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① 点A 坐标为_____________,P 、Q 两点相遇时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② 当t=2时,S =△OPQ ____________;当t=3时,OPQ S =△____________;③ 设△OPQ 的面积为S ,试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④ 当△OPQ的面积最大时,试求在y 轴上能否找一点M ,使得以M 、P 、Q 为x yOAB xyOAB xyOAB顶点的三角形是Rt△,若能找到请求出M点的坐标,若不克不及找到请简单说明理由。

3 如图,在Rt△AOB中,∠AOB=90°,OA=3cm,OB=4cm,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设P、Q分别为AB、OB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O向B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秒,设P、Q移动时间为t(0≤t≤4)(1)过点P做PM⊥OA于M,求证:AM:AO=PM:BO=AP:AB,并求出P点的坐标(用t暗示)(2)求△OPQ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3)当t为何值时,△OPQ为直角三角形?(4)证明无论t为何值时,△OPQ都不成能为正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动点经典题型
例题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 3x 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点D的坐标;(2)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的面积;
(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
△ADP与△AD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
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5个平方单位?
24
2、如图,直线y kx 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点E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
(2)若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7
(3)探究: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8
练习题
1、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点M在x轴上,并且使以点A、B、M为顶点的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有()。

A.3个B.4个C.5个D.7个
2、直线与y=x-1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 x 1与y 点C,点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B,C的坐标.
(2)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的坐标.
3
x 3交于点A,分别交x轴于点B和4
5、如图:直线y kx 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B不重合的动点。

(1)求直线y kx 3的解析式;
(2)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的面积是6;(3)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OB3
,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OA4
四、自我检测:
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和y=-2x+6,动点P(x,0)在OB上移动(0<x<3),⑴求点C的坐标;
⑵若A点坐标为(0,1),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它的坐标是什么),AP+CP最小;⑶设△OBC中位于直线PC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2,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匀速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 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