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听课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树林和鸟》听课笔记
23.《父亲、树林和鸟》
第一课时
一、课题激趣,
发现联系
师:我们一起走进《父亲、树林和鸟》。

(板书课题)谁读读课题?
(生读)
师:你读出了停顿。

大家边齐读边想象。

(生齐读)
师:大家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父亲和鸟在树林里。

生:父亲在树林边看着树上的鸟。

师:有没有发现文中有句话表现出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联系?
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大家齐读。

(生齐读)
二、走进自然,
驻足观察
师:大家自由朗读,看看作者怎样描写父亲、树林和鸟,圈画关键词句,反复读读。

(生朗读并圈画)
师:小组内交流,用文中词语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父亲、树林和鸟,并把关键词句写在词卡上。

(生交流)
师:父亲突然站定后,在干什么?
生:寻找鸟的踪迹。

师:树林是怎样的?
生: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师:写下这个短语的同学把词卡贴在黑板上。

(生贴词卡)
师:你感受过“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是怎样的吗?
生:黑漆漆、朦胧。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了黑漆漆?
生:幽深。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了朦胧?
生:雾蒙蒙。

师:大家齐读,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生齐读)
师:这个短语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个形容词。

师:是的。

作者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树林的黑漆漆,还让我们感受到朦胧之美。

大家齐读这个短语。

(生齐读)
师:文中是怎么描写父亲的?
生:(读)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父亲寻到鸟了吗?
生:“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生:因为父亲生怕惊动鸟。

师:从哪个词可以发现父亲的声音很小?
生:喃喃。

师:父亲觉得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呢?
生:(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这句话很像一首两行的小诗,谁读读?
(生读)
师:在这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感觉自己也融入了这片树林。

大家继续读。

生:(读)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我”怎样望着?
生:茫茫然地望着。

师:说明什么?
生:“我”正在仔细观察鸟的踪迹。

师:大家什么时候有过茫茫然的表情?
生:发呆时。

生:迷茫时。

师:“我”茫茫然地望着父亲,此刻,父亲是怎样的?把词卡贴到黑板上。

(生贴词卡)
师:看词卡,大家齐读。

生:凝神静气。

师:“凝神静气”的近义词是——
生:全神贯注。

生:聚精会神。

师:为什么作者偏偏用“凝神静气”?
生:“静”字让我特别有感觉。

师:静时可能会怎样?
生:或专注,或发呆,或浮想联翩。

师:静能生慧。

父亲凝神静气地把自己融入这片歌唱的鸟的树林。

“静”字体现出父亲的专注和投入。

三、运用联系,
品味语言
师:作者为什么把父亲比作树?
生:说明父亲是一动不动的、挺拔的。

生:因为他高大,站得笔直。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我联系“兀立”这个词,得知父亲的站姿像树一样。

师:很好。

还记得父亲一生最喜欢什么吗?
生: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谁能也运用联系的方法说说作者为什么把父亲比作树?
生: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非常对,你学会了联系。

作者用“像树一般兀立”形容父亲,如此自然、妥帖。

大家齐读、感受“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生读)
师:这就是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父亲。

于是,“我”开始提出问题,父亲解答。

(出示,生读)
师:是的,这就是“我”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父亲。

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我”只闻到了什么样的草木气息?
生:浓浓的苦苦的。

师:我们发现作者用形容词连用的方法进行描写,大家再品一品“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生读)
师:“我”只闻到了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父亲却闻到了鸟的气味。

我们继续想象,父亲可能闻到了怎样的鸟味?
生:香香的鸟味。

师:你是懂他的。

可能在别人的鼻子里是异味,但在父亲的鼻子里却是香香的,因为他——
生:很喜欢鸟。

师:实际上是怎样的鸟味?
生:热腾腾的鸟味。

师:非常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联系了上下文——“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上下文。


师:是的,这位同学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热腾腾的鸟味还可以怎么表述?
生:热热的。

师:大家刚学了形容词连用,谁能活学活用?
生:父亲却闻到了热腾腾的淡淡的鸟味。

师:你很棒!这么大的树林,淡淡的鸟味都被父亲闻到了,说明他——生:观察仔细,嗅觉灵敏,热爱鸟,懂鸟。

师:这就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父亲。

于是,“我”和父亲开始了一段对话。

“我”好奇地问———
生:“鸟也有气味?”
师:父亲笑着说----
生:“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父亲又说——
生:“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父亲还说——
生:“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描写了什么?
生:“我”和父亲的对话。

师:我刚刚在对话中加了——
生:提示语。

师:为什么文中没有提示语?
生:因为前几个自然段的后面没有后引号,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才有。

师:你真善于观察。

父亲为什么一口气说这么多?
生:他对鸟了解很多。

师:是的,父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这样还需要提示语吗?生:不需要。

师:女生读问句,男生读答语,一起感受父亲对鸟的特殊情感。

(生合作读)
四、放飞想象,
体悟真情
师:大家找到哪些和鸟有关的词语?
生:热腾腾、歌唱、呼吸、舒畅。

师:很好,把你写的贴在黑板上。

还有谁找到了?
生:快活。

师:父亲说——
“鸟要准备歌唱了。

”大家继续往下读。

(出示,生读)
师:大家一起听鸟的歌唱。

(播放音频)仔细听,它们在唱什么?生:在唱“我真快活”。

生:在唱“春天来了,我要出去玩了。


师:鸟可能在干什么?
生:准备去捕捉食物。

生:在高大挺拔的树上搭窝。

生:飞到父亲肩上,逗父亲玩。

师:这就是爱父亲的鸟啊。

树林会干什么?说什么?
生:张开臂膀拥抱鸟。

生:替父亲和鸟开心。

生:抖动树叶,给鸟伴奏。

师:此时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是父亲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美好。

父亲会说什么?
生:会说“我很快活,因为树林和鸟也很快活”。

师:大家刚才边读边放飞丰富的想象,体会到父亲、树林和鸟都是快活的,而“我”此时真高兴。

文章写的是父亲,却反复出现“我”,为什么?
生:让“我”更好地融入其中。

生:为了更好地表现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师:是的。

通过“我”的衬托,更加凸显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我”真高兴,高兴什么?
生:父亲不是猎人。

师:父亲在“我”心中是怎样的人?
生:是懂鸟、爱鸟的人。

师:父亲在“我”眼里就是——
生:鸟的守护神。

生:鸟的天使。

生:鸟的朋友。

师:是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父亲。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我”为什么高兴?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