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摘要]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离不开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能力。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制度创新、确立与核心能力培育发展方向相适合的企业发展战略、加强知识管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购并。
[关键词] 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知识
1引言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着极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增强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实践证明,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较量,企业缺乏核心能力,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也就无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因此,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是我国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和途径。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有影响的企业。
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总体上都缺乏核心能力。
所以,进一步探讨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研究如何培育、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将帮助企业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识别现有核心能力状况,指导企业培育和提升其核心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2.1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点
1990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核心能力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从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在本质上表现为企业特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学识)是以企业内部个体和组织为载体的。
企业核心能力蕴藏于企业的每个层面、每项职能、每步流程和每个员工之中,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与作用,可以描述它,但它不是某种具体的东西,不能把它与核心技术或关键产品等同起来[1]。
一般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为客户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价值。
(2)难以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
(3)可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专长,如同一个能量源能够为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提供能量支持,能够使企业进入各个相关市场参与竞争。
(4)动态性。
在动态环境中任何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组矛盾:一方面开发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另一方面核心能力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
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动态调整能力。
2.2 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制胜之本,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核心能力是企业通过对多种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
它是一种综合能力,而非单一的某种能力。
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历史等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素。
在这些基本要素之中,最能体现核心能力的是开发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其他要素正是通过对这3个要素的渗透和作用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潜在需求)不断开发创新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有效地(包括质量和数量)生产制造出来和理想地销售出去,使企业处在一种不间断的良性循环之中,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核心能力通过对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多种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整合,使企业在开发创新—生产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获得竞争优势[2]。
但是,企业具备核心能力并不是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充要条件。
企业的核心能力分为基础态、亚态、成熟态。
企业拥有核心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但要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拥有成熟态核心能力。
而且,企业要把成熟态核心能力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还要以组织整个系统的完善程度为条件。
所以,企业为了培育持续竞争优势,应该考虑如何通过独特资源的持续积累,不断提升、强化和激活核心能力。
3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的现状是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能力,企业间竞争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简单的价格竞争和资源竞争方面。
而这样的竞争技能不足以参与WTO体制下的全球范围的企业竞争[3]。
第一,企业核心能力整体上严重缺乏。
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才会具有活力,然
而,综观国内众多企业,虽然偶尔也有一些企业闪耀着星光,但绝大多数缺乏企业核心能力,从而缺乏活力。
亏损企业、不景气的企业比比皆是,也正因如此,才造成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严峻的形势。
第二,传统行业的企业核心能力表面占优,而新兴行业中企业核心能力明显不足。
据调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相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业、玩具业等。
表面上看,可以认为该领域企业的核心能力相对较强,实际上,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并非企业培养了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在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依靠低成本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是不会长久的。
新兴行业的核心能力状况更是令人焦虑。
中国电信、汽车、航空、金融等长期受政府关爱的垄断性行业,几乎没有核心能力的积累,在入世后,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行业。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很多,但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不多,其成本往往高于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这就谈不上竞争力了。
第三,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核心能力已经初步发育,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还缺乏培育核心能力的意识。
就企业类型而言,我国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初步培育了自己的核心能力,且深谙培育核心能力的途径。
如春兰、海尔通过技术创新、抓企业文化等来培育核心能力。
相比之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还缺乏培育核心能力的意识。
这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起点低,管理水平差,多数还停留在依靠劳动力成本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以次充好、市场投机、拾遗补阙、强力推销等原始方式来维持企业的生存。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还很缺乏,人才资源相当匮乏,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本的经营能力甚至还不具备,核心能力更无从谈起。
第四,入世后的核心能力培育形势更加严峻。
中国已经入世七八年,入世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意味着与狼共舞的时代来临。
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企业列强,早就觊觎中国的巨大市场。
在中国入世之前,他们很多已通过合资、合作、独资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
入世后的环境更加宽松,行业壁垒大部分拆除,市场透明化,运作法制化,而法制又国际化、标准化。
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外国企业来我国扎根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压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还未建立核心能力的企业。
因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的法宝,缺乏核心能力的企业,其生存将面临直接的危险,如被收购、破产清算。
4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及提升的途径
要想长期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好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工作。
从世界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