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

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

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

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以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性质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酸碱盐的性质:讲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反应原理。

4. 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应用。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目标和意义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超详细的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八年级化学课程。

通过本教案的使用,教师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册化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八年级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八年级化学上册的所有单元和课时内容,具体如下:第一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1. 1.1 化学的定义与化学的研究对象1. 1.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组成2. 2.1 物质的构造与组成2. 2.2 常见物质的常见组成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分解3. 3.1 再认识化学变化3. 3.2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第四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 4.1 金属的性质4. 4.2 酸碱中和反应第五单元:常见物质的测试5. 5.1 常见物质的测试方法和原理5. 5.2 常见物质的测试实验第六单元:常见物质的提纯6. 6.1 物质的提纯方法与原理6. 6.2 常见物质的提纯实验第七单元:实验操作技能7. 7.1 摸索实验现象与规律7. 7.2 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本教案中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教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作业评价、实验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等。

总结本教案提供了一份超详细的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涵盖了所有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教案的指导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的内容,该单元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类型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此外,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性质、变化等,但尚未系统地学习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5)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反应实验,并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4)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色化学观念;(5)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如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2. 如何理解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反应容器、试剂、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演示等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二、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测量反应速率。

2. 展示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过程。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0分钟)1. 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解释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五、讨论和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一种特定反应的速率?2. 练习: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内容。

七、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思考下节课的学习重点,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反思:1. 实验设计是否足够简单清晰?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环节的表现如何?3.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上教版初中化学6章3节(3)教案

上教版初中化学6章3节(3)教案
组织复习:
思考、回答
情景设置
组织情景题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
一、结晶
1、讲解:象也上过程,我们就叫结晶。
聆听
2、演示实验:P170“活动与探究”
观察、思考
1、定义
问:什么叫结晶?
思考、讨论、回答
2、结晶的方法和原理
1、组织问题:结晶有那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思考、记忆
2、强调并板书:
3、组织看挂图并讲解
观察、思考、记忆
教案【§6.3(3)】【总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三)—结晶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结晶现象;2、了解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结晶方法
能力
能对混合物分离
情感
感受混合物分离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结晶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内容
教师
学生
复习
3、观看有关晶体
组织看图
观察
二、练习
组织练习
同步练习册
三、总结
组织总结
我知教案【§6.3(3)】【总7课时】
活动内容
教师
学生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三)—结晶
一、结晶
1、定义
2、结晶的方法和原理
A、蒸发: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
大的;如氯化钠;
B、冷却热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影响大的,如硝酸钾
反思
附录:
一、复习题: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那些?
2、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二、情景设置题:1、将800C的饱和蔗糖开水冷却到200C,你回观察到什么现象?

初中化学_原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原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及与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关系(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3)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天文学中计量恒星距离,认识到用一种新的标准——12C原子质量的1/12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得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科学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素材板书设计: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2.公式(1)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述原子是怎样构成的?2、为何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的性质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二、自学指导[教师小结]虽然原子的质量很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我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原子的质量(展示)请同学们读一读、写一写、你有何体会和感受?[学生](媒体展示几种原子的质量,学生读一读)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学生]观察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记一记原子的实际质量[教师]你有何体会和感受?[学生]很小,使用不方便[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

国际上是这样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

[教师]投影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大声的读一遍[板书]相对原子质量[教师]能不能根据定义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投影][教师]通过这个形式,可以清楚的看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计算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碳12是什么意思?碳12是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表格式)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表格式)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汁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二氧化碳的制取及验满。

难点实验装置的设计与选择方法理解资料;一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反思小结。

准备投影仪:(1)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2)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大家回忆并总结一下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从是否消耗能源、材料是否经济、操作是否简便以及是否符合环保等方面考虑,合理选取和利用物质,并且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三、挑战新知识(一)【知识链接】在第二单元制取过O2,今天再来探究制备CO2,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资料: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标准状况下,CO2密度为1.977 g·L-1,空气密度为1.293 g·L-1。

3.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二)【基础知识】Ⅰ.自主学习1.阅读:时间:5分钟内容:P113——115结束要点:⑴实验室制CO2的药品和原理⑵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因素⑶P111图6-10实验室制CO2的操作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⑵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⑶操作⑷检验⑸验满(三)【重难点学习】任务一、药品的选择首先出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安全、简单、便于收集、成本低、环保投影、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任务二、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提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选择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通过知识回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固体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气体发生装置液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任务三: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根据给出的简易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四)【拓展提升】对制取装置进行探究,设计最佳实验装置[讨论]制取二氧化碳的两种发生装置的优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单元第三节,在前二课时研究碳的单质的基础上从本节开始研究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和有机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三气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学习能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 C 、CO2 、CO 、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重点.由于内容较多所以分二课时完成.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它还有哪些用途,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觉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意图二氧化碳是继学生学过氧气后需认识的另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有所接触,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还没有构建其知识体系。

所以,本节课明线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打开雪碧饮料冒出的大量气体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对此气体大胆猜想和检验。

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中的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离子化学式中的离子符号、原子量和电价的含义。

3. 掌握离子合并和分解的反应类型,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 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了解离子化合物的共价性质和离子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1. 研究并能够应用化学式中的离子符号、原子量和电价的含义。

2. 掌握离子合并和分解反应的规律,并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

3. 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共价性质和离子性质,并进行实验和计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引发学生对离子化学式的兴趣。

2. 研究:讲解离子化学式中的离子符号、原子量和电价的含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方法。

3. 实验:设计一个离子合并或分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离子合并和分解反应的规律,并归纳总结。

5. 计算:通过一些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离子化合物的共价性质和离子性质。

6. 练:布置一些练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个人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五、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记录和计算题的完成情况。

3. 练题的正确率和答题速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离子化学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实验和计算环节可以更加充实一些,以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初中化学第2节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第2节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第2节教案人教版
科目:化学
年级:初中
课时:第2节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内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安全知识。

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安全知识。

2.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2.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
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安全防护用品等。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入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和实
验后的数据记录等内容。

3.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技巧。

4.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5.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感想,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总结:总结今天的实验内容,强调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动手实验。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也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

部编本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本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本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部编本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掌握金属的特性及其化学反应;2. 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及化学反应;3. 能够描述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及与非金属间的反应;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金属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及化学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及与非金属间的反应。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砂纸等;-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等;- 实验仪器:容量瓶、试管、燃烧器等。

2. 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本八年级化学教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 利用实例引发学生对金属及其反应的兴趣,例如:金属锈蚀、铁样板发黑等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

Step 2:金属的特性及化学反应1.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特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及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

2. 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水、酸等物质反应的原理,并归纳总结。

Step 3: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及化学反应1. 通过比较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 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Step 4: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及与非金属的反应1.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变化的现象,例如:铁锈、铜绿等。

2. 探究金属在空气中变化的原因,并与非金属的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Step 5:实践应用与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业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如:镀银、化学镀锌等)。

五、教学评价1. 利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的教案,旨在提供全册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介绍:第一单元:物质与反应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课时1:物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课时2: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课时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实验1.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课时4: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方法- 课时5:物质的元素组成- 课时6: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理化变化2.1 与燃烧有关的物质变化- 课时1:燃烧与氧气- 课时2:燃烧的条件和剂量- 课时3:金属原子的氧化与还原2.2 与溶解有关的物质变化- 课时4:溶液的基本概念- 课时5: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 课时6:物质的溶解性质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应用3.1 有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 课时1:有机化学物质的分类- 课时2:有机化学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课时3:常见的有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3.2 无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 课时4: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5: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6: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案例第四单元:分子和离子4.1 分子- 课时1:分子及其运动状态- 课时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3:溶液的浓度计算4.2 离子- 课时4:离子的生成和离子方程式- 课时5:离子的检验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6:溶液中离子的反应和电离程度第五单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建立和应用5.1 化学反应的叙述- 课时1: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课时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写法- 课时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5:化学计量计算- 课时6: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案例以上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的精品教案全册内容。

教案中包含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6到8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6到8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6到8单元教案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授课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以及性质的种类。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种类。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种类的掌握。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理解物质的性质种类。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2. 实验演示、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组成及性质1. 引入话题,介绍物质的组成。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3. 学生讨论物质组成及性质,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种类1. 教师讲解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物质的性质种类。

3. 学生展示分组成果。

第三课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2. 教师演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交流学习。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总结当天课程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种类,也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验演示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化学第二课探索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化学第二课探索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化学第二课探索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范本这是一份八年级化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探索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这份教案将以一种整洁美观的格式,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阅读和参与课堂活动时有良好的体验。

教案标题:探索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一、引入(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们喜欢的化学实验或现象(如铁与硫粉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前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1. 化学反应的定义及示例(无需使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多种化学反应的例子,如燃烧、腐蚀等。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结构简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结构。

强调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平衡方程式的重要性。

三、实验与观察(提供实践经验)1. 实验目的和步骤a. 说明实验目的是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并引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b. 介绍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同时培养其实验记录和观察的能力。

2. 实验现象和结论a. 描述实验现象的具体细节,例如反应物的颜色变化、气味的释放等。

b. 结合实验现象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四、化学方程式的编写(理解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示a. 讲解化学方程式中使用的常见符号及其含义,如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b. 引导学生通过示例理解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表示方式。

2. 方程式的平衡性说明化学方程式平衡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添加系数来平衡方程式,展示平衡方程式的示例。

五、练习与拓展(巩固和应用)1. 方程式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平衡方程式并解答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探究以真实世界中的案例,如消化食物、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过程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和方程式。

鲁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册《3第2节 元素》教案 (3)

鲁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册《3第2节 元素》教案 (3)

鲁教版初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鲁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 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原子序数 = 表结构)横行(也叫周期):)纵行(也叫族):目标定向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找到指、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序= )横行(也叫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期。

)纵行(也叫族):元素周期表共有大,电子层数逐六、当64页习题七、反馈检测,质子数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数逐渐增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数逐渐增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
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大。

三、原子序数
必作 课本64-65页习题 课外作
业布置
选作 本节知识点的巩固
教后心得。

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课题: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备课上)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起点,使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体会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所以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从化学视角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懂得保护自然会饿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交流讨论和实验,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化学爆炸发生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涵义和实质,了解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措施,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能够促进或抑制化学变化。

2.通过学习化石燃料燃烧,认识到化石燃料燃烧既有利也有弊。

3.通过学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能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发展变化观。

4.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增强安全意识,了解防火和灭火的常识。

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和深加工产品,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资源。

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国情,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6.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措施第一节燃烧与灭火首先要充分探察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围绕“燃烧与灭火”或“火的利与蔽”主题,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燃烧、灭火、防火、火灾等有关资料。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1)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2、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迁移运用→探究新知→建构新知。

在教师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

教学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三、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议一议】: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CO2的反应,然后请同学们讨论能否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CO2,并说出你的理由.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及理由1不能;制得气体可能不纯可操作性差2不能;制得气体可能不纯可操作性差3不能;条件较难满足4不能;条件较难满足这么多种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都满足实验室制法的条件呢?下面,我们一同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探究信息】: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等。

均能与稀盐酸(主要成分HCl)稀硫酸(主要成分H2SO4)反应生产CO2【演示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碳酸钠粉末、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石灰石、,分别向1、2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分别向3、4试管中加稀硫酸。

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由此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编号反应原料实验现象反应剧烈程度1碳酸钠粉末 + 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太快2石灰石 + 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持续时间长3碳酸钠粉末 + 稀硫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太快4石灰石 + 稀硫酸开始反应有气泡,一会儿就无气泡产生 (反应停止)【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反应是【讲解】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份HCl)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分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4.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一些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屠狗洞”的故事。

你知道屠狗妖是什么吗?
分析:经过科学家研究屠狗妖竟然是二氧化碳,你对二氧化碳知道哪些呢?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体现了什么性质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入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猜想
思考、讨论、代表展示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

带着好奇心观
看、思考激发学
习兴趣。

根据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来引入
新课,符合学生
的心理认知过
程。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讲述: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二氧化碳,完成表格.
1.二氧化碳的密度
提问: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是怎样的?小时候有没有吹过气球?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提问:溶解性是怎样的呢?
设计并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3.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展示干冰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完成表格: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思考方法,回忆吹大的气
球放空气中易下沉。

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向
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
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立即旋
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冰或者干冰
并猜它的成分
让学生学会观
察、表达
联系生活,激发
兴趣,加深印象
让学生分组充分
讨论,确定合理
的实验方案。


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将化学
与生活实际联系
说出其升华的意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解释其用途,并说明原理。

起来的意识。

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的检验--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展示一瓶雪碧,振荡,打开瓶盖,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同学们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气体吗?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吗?
2.CO2的性质-- 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来制造汽水,为什么雪碧等被称之为碳酸饮料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
补充实验1:
取少量雪碧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给学生提供知识点补充,
得出结论:从上述实验中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补充实验2:将补充实验1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小结: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走进生活:雪碧等饮料损坏牙齿。

3.CO2的性质--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
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
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走进生活:屠狗洞解密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由于地势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小组分析,代表展示(将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并思
考检验原理是什么。

一名同学板演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猜想:①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
究,设计实验方案
展示方案
学生讨论,结合学案提示,采用四朵小
花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
H2O == H2CO3
谈感受:健康饮食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
论。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

叙述屠狗洞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创设促使学生主
动探究的学习情
景,使学生在探
究活动中理解化
学知识。

通过实验,创设
问题情景,引导
学生经历“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设计方案,实验
探究,获取结论、
解释交流”这一
探究过程,从而
培养科学探究的
意识和形成科学
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
现象敏锐的洞察
力,并找出细微
的差别进行分
析。

学以致用,从化
学的角度认识生
活中的问题,让
学生体会化学与
低,空气不流通,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贸然进去有窒息的危险。

活动探究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认识灯火实验
学生自己说出二氧化碳最常见的用途,
并分析是由哪种性质决定的。

生活的联系拓展
延伸
培养学生自我归
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有想象的
空间。

回顾反思
1、回顾本节课你在知识、方法及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
2、反思你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疑惑吗?通过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分
析总结、回顾反
思、自我评价的
习惯和能力,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检查课堂效率。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