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某地区从本地区的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说明我们行动的依据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发展的观点C、认识的无限性D、矛盾的观点2.“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4.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了幼师、数控、机电、电子商务、高铁乘务等专业,并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规模,这样做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5.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6.科学的本质是( )A.创新B.发明C.思维D.创造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A 本质离不开现象B 现象离不开本质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9.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成语中能够表现从客观本质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D)A.自轻自贱B.自知之明C.自不量力D.量力而为2.新事物的出现不必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必定都是(A)A.切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盛和完美的C.汲取了往事物的精髓D.有新的名称和旗帜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馆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时机,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相关专家指出,这顺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丛林!专家们的见解表现的真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C.事物是广泛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只需你对着飞奔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梦想就能实现。
”这类说法(D)A.必定了联系的广泛性和多样性B.揭露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应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5.人们常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喧闹。
”这里的“门道”和“喧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全部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相同是行进性与波折性的一致,这句话是说( B )A.人的发展有时是行进的,有时是倒退的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涨的,而是一个顺序渐进的波折发展过程C.人生发展只有上涨,没有降落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可以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行防止的两种境遇是:(B)A.行进新与波折性B.顺境和窘境C.行进与落伍D.进步与退后9.“揠苗滋长”的寓言故事劝告我们,想问题、做事情(A)A.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以尊敬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停地发现、揭露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行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 ﹚A.事物自己包括既对峙又一致的关系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峙关系C.事物之间或许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挤的关系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受“姓氏鄙视”。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只要你对着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单选题]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揭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2.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单选题]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3.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单选题]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正确答案)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假象多于真象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4.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性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5.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单选题] *能够改变环境有心理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正确答案)能反映外部事物6.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单选题]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正确答案)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7. “流水不腐、户驱不蠧”主要说明() [单选题]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正确答案)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过程8.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也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
这启示我们 [单选题] *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矛盾(正确答案)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9. 从哲学的角度看,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单选题] *新出现的都是新事物,原来存在的都是旧事物形式新颖的都是新事物,形式陈旧的都是旧事物凡能用电脑代替的都是新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是新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正确答案)10.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的有?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单选题] *①②①②③④(正确答案)①②③④⑤③④1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正确答案)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2.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1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1《哲学与人生》测试卷1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B ).A. 物质是运动的B. 运动是绝对的C. 运动是相对的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 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C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AA. 按照规律办事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4.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A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 ①②B. ③④C.①②③D. ②③④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6.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2)恰当的行动方法3)行动的条件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 [单选题] * 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分别是() [单选题]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3、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单选题] *A.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B.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正确答案)C.对社会有益,对己无利D.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单选题] *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 [单选题]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答案)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够性发挥的程度6、农历丁家年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这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单选题]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正确答案)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单选题]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正确答案)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8、专家指出,人们随手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单选题]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答案)9."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单选题] *A.适度(正确答案)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D.主动热情10、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单选题]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自身条件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1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单选题] *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正确答案)D、能反映外部事物12、规律是可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单选题] *A、能动地改选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答案)D、能动地消灭规律13、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单选题]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答案)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14、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 [单选题]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正确答案)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15、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单选题]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B.用电子计算机算命质量发展阶段C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正确答案)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6.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三机网络;手材机的体积越来越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C.对世界观的看法问题D.物质决定意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物质决定意识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①人类智慧的结晶,伟大的认识工具②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③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对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彻底否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①树产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掌握理论,能系统的给别人讲③有助于正确认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④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物质不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个物质定义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①物质决定意识②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6.近代科学产生之后,科学幻想层出不穷。
这种科学幻想是()A.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歪曲的虚幻的反映B.根据已知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的想象C.人脑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D.产生正确意识的源泉7.下列属于意识的是①生产力②生产关系③邓小平理论④宪法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⑥山川河流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⑤D.③⑤⑥8.“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9.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话说明()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10.“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陆续发射成功,说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D.人是可以创造规律的11.下列说法蕴涵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③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序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1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C.矛盾普遍和特殊性的统一 D.理想和现实的统一14.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化在中国的土壤上”,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B.从科学理论出发的表现C.重视矛盾普遍性的表现D.善于抓重点的体现15.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出卷人:审核人:一、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10 分)1.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
3.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 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5.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6. 思维创新的任何课题都来自于。
7.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8.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的矛盾。
9. 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10..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
1.“实事求是”中的“是”是指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3.在人类现代航天史上,由飞机到火箭、到卫星、到太空飞船、航天飞船、火星探测器,无不体现人类自觉能动性的伟大力量,这表明A.规律的客观性和强制性的作用越来越小B. 人既能认识规律,也能改造规律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人需要有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4.德国诗人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
”因此,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要认识到A.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B.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C.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D.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努力和周边人保持一致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说明A.人的发展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坎坷C.内因和外因都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6.我国选出的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共同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面貌。
这表明A.不同的现象总是表现不同的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和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个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7. “人有悲欢离合”,这表明A.人生不可避免有顺境和逆境两种境遇B.人生来痛苦,不会有幸福C.人生遭遇逆境不可避免D.逆境阻碍人生发展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句话说明A.事物都是对立的B.事物都是统一的C.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事物自身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9.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当有人提出地球是圆的时,遭到了大家的嘲讽。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2、“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人具有自觉能动性B、人的自觉能动性受物质条件制约B、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反映客观事情3、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说明()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B、客观条件制约着自觉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倍功半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4、“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坏事可以变好事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双方互相依存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A、内容B、基础C、标准D、方法6、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法B、事实归纳法和理论归纳法 D、经验主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据此回答7--8题。
7、创新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8、我们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军,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必须()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多搞一些小发明和小创造C、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D、尽快掌握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9、“志当存高远”是诸葛亮的教子名言,它的意思是()A、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B、有钱要放在远方C、人要走出去发展D、有志气的人能走很远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A、人类的实践活动B、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1、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认真读书,掌握科学知识B、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C、发挥自觉能动性D、积极投身社会实践12、下列有关理想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B、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C、理想和信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D、理想是人的一种能力13、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A、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B、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C、对社会有益,对自己无利D、是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14、下列关于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义和利水火不容B、义和利不可兼得时应舍义取利C、义和利不可兼得时应舍利取义D、做人应坚持见利忘义,以利益为重的原则15、有学生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古怪的衣服等,认为这是一种个性,但学校的纪律不允许。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年级:班级:姓名:考号:一、判断题1.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的(x)2.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v)3.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v)4.人可以孤立的存在和发展(x)5.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v)6.人生可以是一成不变的(x)7.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v)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v)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v)10.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v)1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v)1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v)1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1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v)1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v)1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1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v)1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v)1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v)2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A、人际和谐的重要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D)。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C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的总和D、追求自由7、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1014,1015,1019,1001,1005)一、判断题(正确的打“√”,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4、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5、成功与失败是势不两立的,有我无他。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20分,可多选)1、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A、平等相处;B、宽松的人际环境;C、相互真诚信任;D、友善和关爱2、逆境有什么作用:()A、磨炼人的意志;B、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C、积累人生的经验;D、打击、让人一蹶不振3、中职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A、热爱生活、关注生活;B、只信理论,不去实践;C、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D、相信书本,不质疑权威4、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A、鼓舞作用;B、约束作用;C、鞭策作用;D、教育作用三、名词解释(第小题5分,共计30分)1、人际关系:2、矛盾:3、现象4、本质5、真象6、假象四、思考问答(共计35分)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7分)2、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怎么做?(8分)3、“你看到的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0分)4、在复杂的社会中,是非善恶并没有黑白分明的标签贴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我们怎么明辨是非呢?。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形式2.发展3.矛盾4.实践5.社会性6.创新7.情感8.生产关系9.劳动10.自由二、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
2.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哪些条件?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3.如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需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
4.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美好的人生。
5.人的自由有哪些限制?人的自由受到法律、道德、社会惯、他人权利和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三、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请阐述人的社会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使个体能够通过交往和合作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
同时,社会性也是个体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支撑,个体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促进。
2.请谈谈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人的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需要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
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遵守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其自由的重要条件,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3.请谈谈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认识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只有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中的实践重要性。
15.成功的关键在于A.天赋B.机遇C.努力D.人脉16.人生的意义在于A.追求物质享受B.追求精神满足C.追求权力地位D.追求名利17.人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最重要的是A.放弃B.坚持C.逃避D.抱怨18.成功的人都具备的品质是A.自私B.自卑C.自律D.自满19.人生的价值体现在A.个人的物质财富B.个人的社会地位C.个人的人格魅力D.个人的权力地位20.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A.追求成功B.追求幸福C.追求成长D.追求名利C.现象和本质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D.现象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来3.关于价值观的正确表述是A.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B.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C.价值观是绝对的,不受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D.价值观是主观的,只是个人的看法和选择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物质生产D.文化传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简单的、线性的B.复杂的、循环的C.随机的、无规律的D.不可预测的、偶然的6.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物质和意识没有关系7.下列哪个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社会化B.历史性C.客观性D.主观性8.哲学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世界B.什么是人C.什么是真理D.什么是价值9.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政治制度B.人口数量C.科技水平D.生产力水平10.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抽象性B.具体性C.主观性D.唯一性17C8B18A9D19B10C20C三、阅读理解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章主要讲述了“大国工匠”们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博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9—2020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终测试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C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实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目前无能为力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3、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栽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4、下列选项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①生辰八字决定人的命运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③彗星、地震预示国家的衰败④唇亡齿寒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5、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A、顺境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7、央视的一段公益广告把FAMILY(家)解读为:小时候父母(Father And Mother)为我(Ⅰ)操劳……长大后,父母渐渐的衰老,该我们承担起责任、为父母遮风挡雨了。
FAMILY(家)就是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这段温馨的公益广告对我们建立和谐家庭的哲学启示是()①父母与子女在责任面前的角色是相互转化的②父母与子女只有统一没有对立③父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一切听父母的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与被爱是相互促进的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德育测试题(哲学与人生)
1、“实事求是”这句话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3、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
D、主动热情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0、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3、要改变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
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14、.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15、《论语》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它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16、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观察得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一致的的()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6、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还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18、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9、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规律是客观的,有些自然规律无法掌握。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
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
利。
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二、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x 10X1=10分)
1.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从社会上索取了多少财富()
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的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
3.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理想是信念的前提,信念是理想的支撑( )
4.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体现了社会理想()
5.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些民族英雄决定的()
6 .归纳法和演绎法属于创新思维( )
7.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8.失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没有永远的成功者()
9.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中,兔子撞树而死是必然现象()
10.健康就是指身体没有毛病()
三、案例简析(本题共30分)
1、小何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他就干不下去了,原来是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忍不住发火,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到了这份工作。
⑴、你从小何的工作经历中获得了什么启示?(5分)⑵、案例中是如何体现联系是复杂多样的?(5分)
⑶、我们该怎样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5分)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在科学的大道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机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⑴、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5分)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
⑵、给我们有哪些人生启示?(10分)
四、论述拓展(本题共20分)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对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和成功人士分别做了一次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具有成功的潜力?答案出奇地相似。
也许我们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也许有时候自己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去做。
时间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遗憾,而当遗憾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我们还能用“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安慰自己吗?成功不是靠别人的帮助,也不是靠机会的垂青。
⑴、你想成功吗?(5分)⑵、在成功欲望的驱使下,我们作为学生现在该怎么做?(7分)
、
⑶、学习了《哲学与人生》,你认为这门课对你的人生有些什么帮助和启示?(8分)
13、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