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俊学校高中化学 (知识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二单元第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泉州民德市追俊学校第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的概念、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一、可逆反 1.概念
在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方向进行的反。
如:N 2+3H 22NH 3。
2.特点
(1)同一条件下,正反和逆反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不能进行到底,反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体系中,与化学反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体系。
(4)反达到限度时,反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含义
在一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速率相时,反体系中所有参加反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
2.特征
①逆:可逆反 ②:v 正=v 逆 ③:物质恒
④动:动态平衡,反没停止 ⑤变:条件变,平衡移动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看v (正)与v (逆)是否相。
2.看体系中的各物质是否保持恒。
知识点一 可逆反
1.下列反属于可逆反的是( )
A .H 2和O 2点燃生成H 2O 的反与H 2O 电解生成H 2和O 2的反
B .CuSO 4吸水形成晶体蓝矾与蓝矾加热失去水分生成CuSO 4
C .Cl 2溶于水
D .Na 2O 溶于水 答案 C
解析 A 、B 项的反不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不属于可逆反;D 项反能进行到底,不属于可逆反;同一条件下,Cl 2与水反生成HCl 和HClO ,同时,HCl 和HClO 反生成Cl 2与水,属于可逆反。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X 2(g)+Y 2(g)
,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
、
0.3 mol·L -1
、0.2 mol·L -1
,在一条件下,当反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 为0.3 mol·L -1
B .X 2为0.2 mol·L -1
C .Y 2为0.4 mol·L -1
D .c (X 2)+c (Y 2)+c (Z)=0.55 mol·L -1
答案 A
解析 可逆反中,反体系中各物质一共存,如果B 、C 选项中的数据存在,则Z 的浓度为0,这是不可
高温、高压 催化剂
能的,A选项符合题意;又因为该反是总体积不变的反,达到平衡时,不论X2、Y2、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改变,总浓度也不会改变,即:c(X2)+c(Y2)+c(Z)=0.6 mol·L-1。
知识点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
3.能够说明一个可逆反H2(g)+I2(g)2HI(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H—I键形成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
C.1 mol I—I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I—I键形成
答案D
解析断裂反物的化学键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都表示正反,断裂生成物的化学键和形成反物的化学键都表示逆反,只要抓住反方向相反和物质的生成和消耗量符合反方程式,问题便可解决。
4.在一条件下,反:2NO+O22NO2在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该反为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在容容器中,建立平衡的过程会有压强的改变、总分子数的改变、颜色的改变,一旦这些可变量不变了,则证明平衡建立了,而总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化。
5.在一温度下,反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C
解析该反是体积反,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证明为平衡状态。
平均式量不随时间变化也不能证明为平衡状态。
如果不是体积反,则这两种情况都能证明为平衡状态。
练基础落实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条件下开始反,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存在
答案D
解析该反是可逆反,正反、逆反同时存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发生时,18O存在于SO3中,逆反发生时,SO3中的18O又可以转化到SO2中。
2.可逆反a A(g)+b B(g)C(g)的正、逆反速率可用各反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
式中能说明反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av正(A)=bv正(B) B.bv正(A)=av逆(B)
C.av正(C)=cv正(A) D.av正(A)=bv逆(B)
答案B
解析当正反速率于逆反速率时,可逆反达到平衡状态。
正、逆反速率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若用同一物质表示:v正=v逆;若用不同物质表示v逆∶v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A、B、C间的计量关系,可知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bv正(A)=av逆(B)表示正、逆反速率相。
3.可逆反2HI(g)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c(H2)与c(I2)保持相
答案C
解析该反为体积不变的反,总分子数不变、压强不变不证明平衡已建立,H2、I2都是生成物且计量数相,二者浓度相也不能证明平衡已建立。
4.可逆反:2NO2+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5.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N2+3H23,从反开始到平衡过程中,
不可能出现的是( )
A.2 mol NH3 B.0.5 mol NH3
C.0.9 mol N2 D.H2和NH3物质的量相
答案A
解析可逆反不可能进行到底。
当生成2 mol NH3时,N2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0,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练方法技巧
6.在一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
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
思路: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判断反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和反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2)物质的状态及反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A(s)+2B(s)+D(g)是反前后气体体积相的反,不管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不变,不是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
7.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条件下发生反:A+3B2C。
若维持
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L ③反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④反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设起始A和B的体积分别为a、b
A +3
B 2C
起始的体积(L) a b 0
转化的体积(L) 0.05V 0.15V 10%V
平衡时体积(L) a-0.05V b-0.15V 10%V
a-0.05V+b-0.15V+10%V=V
a+b=1.1V
8.已知尾气无害化处理反为2NO(g)+2CO(g)N2(g)+2CO2(g) Δ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的逆反速率降低
B.反达平衡后,CO的反速率保持不变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逆反速率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反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此反的正反是放热反,升高温度,正、逆反速率都增大,但平衡逆移,故A错;加入催化剂,能同程度地提高正、逆反速率,故C正确;平衡时,各成分的反速率保持不变,但不为0,故B正确;消耗CO为v(正),消耗N2为v(逆),当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均换算为CO的反速率,得v(正)=v(逆),达平衡,故D正确。
练综合拓展
9.在200 ℃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I2(g)+H2(g)
2HI(g)。
(1)反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c(I2)=______,而c(HI)=______,所以化学反速率____________
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的进行,反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 (H 2)______,c (I 2)________,而
c (HI)__________,从而化学反速率v 正____________,而v 逆________;
(3)当反进行到v 正与v 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_。
答案 (1)a V mol·L -1
b V
mol·L -1
0 v 正 v 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3)相 保持不变
10.有A 、B 、C 三种气体,若起始时取1 mol A 与2 mol B 发生反:A +2B
,达到平衡时,c (A)、
c (B)、c (C)之比于v (A)、v (B)、v (C)之比,则达到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答案 0.5 mol
解析 根据反的化学方程式知,v (A)∶v (B)∶v (C)=1∶2∶2,则c (A)∶c (B)∶c (C)=1∶2∶2,此时可判断c (B)=c (C),因为此反中B 的消耗量于C 的生成量,又于B 的剩余量,则B 消耗了原来的一半,即1 mol ,同时A 消耗了0.5 mol 。
11.将一量的SO 2和含0.7 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2SO 2+O 23(正反放热)。
反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 溶
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状况下的体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填字母) a .SO 2和SO 3浓度相 b .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 .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
e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 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 .向装置中再充入N 2
b .向装置中再充入O 2
c .改变反的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3)求该反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 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答案 (1)bc (2)b (3)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催化剂 △
0.7 mol-5.6 L
22.4 L·mol-1
=0.45 mol
反的n(SO2)=0.45 mol×2=0.9 mol,生成的n(SO3)=0.9 mol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21.28 L
22.4 L·mol-1
=0.95 mol 反前SO2的物质的量为:0.95 mol
SO2的转化率:0.9 mol
0.95 mol
×100%=94.7%
(4)在给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不会产生BaSO3沉淀,因此m(BaSO4)=0.90 mol×5%×233 g·mol-1=10.5 g
解析(1)由义判断b正确;由于恒温下的非体积反,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达平衡,
c正确;由ρ=m
V
中m和V都是值,故ρ也始终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e错误;SO2和SO3的浓度大小关系不能作为平衡判标志,a错;d中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任意时间点都相,d错。
(2)由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可知:下充入N2不改变反混合物各成分浓度,平衡不移动;充入O2则增大了反物O2的浓度,提高了SO2的转化率;催化剂不改变平衡,无法影响SO2的转化率;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SO2的转化率。
(3)由信息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0.7 mol-5.6 L
22.4 L·mol-1
=0.45 mol;②反达平衡时SO2和SO3的总
物质的量为:21.28 L
22.4 L·mol-1
=0.95 mol,因为SO2和SO3的消耗和生成关系为1∶1,所以初始SO2的总量也是0.95 mol;③反的n(SO2)=0.45 mol×2=0.9 mol,生成的n(SO3)=0.9 mol。
所以α(SO2)=0.9 mol
0.95 mol
×100%=94.7%。
(4)在给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m(BaSO4)=0.9 mol×5%×233 g·mol-1=10.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