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中的疗效对
比研究
孙兴奎
【摘要】目的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泵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胸闷咳喘、反复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具有起效迅速与疗效显著等临床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7(007)010
【总页数】4页(P56-58,71)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血氧饱和度【作者】孙兴奎
【作者单位】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儿科,广东海丰 51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中常见呼吸道慢性疾病,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反应疾病,发病患儿均存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不但明显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也会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存在较高临床风险[1]。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
的不断变化,该疾病发病情况越发严峻,小儿因持续伴随局部炎症,需长期用药来缓解临床症状并控制疾病进展,而雾化吸入可显著提升用药效果。
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它不仅仅可以将痰液稀释,消除炎症,同时,它也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解除支气管的痉挛,不断改善通气等优点[2]。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雾化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优缺点也
各有不同,如何选择合理的雾化吸入方法是治疗小儿哮喘的关键。
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均为当前临床雾化吸入治疗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寻小儿最佳治疗方案,将两种不同方式治疗患儿的预后效果开展了统计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血气分析、痰液涂片与胸部X线检查获得证实;病程<6d,
均为初治;均符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
在患儿家属知情且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对照组: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为2个月~8岁,平均(2.9±0.3)岁;病程为1h~5d,平均(3.21±0.24)d。
病情程度中轻度35例,中24例,重度21例;观察组:男患儿44例,女患儿36例;年龄为1个月~8岁,平均
(2.6±0.3)岁;病程为1h~6d,平均(3.71±0.33)d。
病情程度中轻度32例,
中度23例,重度25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均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抗炎等常规基础治疗措施。
对照组患儿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应用仪器为凯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压缩泵雾化器,药物选用氯化钠溶液(安徽双鹤药业,H20090034),1mL/次;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AB,H20090903),1~2mg/次;吸入硫酸沙丁胺醇
(葛兰素史克公司,万托林,0.01~0.03mL/kg/次)。
上述药物均匀混合后放置
雾化器中连接压缩泵并开展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儿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仪器选用凯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氧驱动雾化器,应用药物种类与剂量同对照组,氧流量设置为6~8L/min。
治疗期间持续观察患儿呼吸道畅通情况,及时调节吸入速率,结束后迅速完成漱口与洗脸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胸闷咳喘、反复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疗效标准
依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判定治疗效果[3]。
显效:经临床治疗后小儿各项症状
与体征全部消失或显著改善,活动时无喘息表现;有效:经治疗后各项症状与体征均有所减轻,仍需持续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aO2比较
两组治疗前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O2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小儿支气管哮喘主要为诸多细胞参与影响所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4],发病患
儿通常均具有严重的咳喘、胸闷及呼吸困难等气道相关症状,由于疾病症状长期反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程度均会受到严重危害[5]。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控
制气道痉挛来减轻疾病危害,而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可将药物有效转化为微小颗粒,在呼入过程中分散于气道与肺部中,能够发挥药效直达病灶的临床优势,使得其应用效果较为乐观,从而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6-8]。
众多循证医学证据已显示,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控制和远期预后,而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最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是各年龄儿童急性喘息症状的首选缓解药,常用的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9-14]。
它主要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上皮细胞纤毛功能,缓解喘息症状[15]。
氧驱动雾化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均为当前临床常见的雾化治疗方式,空气压缩泵采用空气动力模式,经压力泵作用将药物雾化,有效转化为雾状分子后直接发挥药效,氧驱动主要应用氧气动力模式,药物在氧气流作用下形成雾状分子而完成雾化吸入
治疗。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利用氧气气流迅速将药液气化,通过吸入的方式使患儿充分吸收药液,以此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全程系统化护理具有规范性与高效性两大特征,该项护理措施通过为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向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密切的监测患儿的身体情况,有效的提升了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依从性;通过对患儿实施雾化前、雾化中及雾化后护理,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不同方法治疗患儿的预后情况开展了全面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现氧驱动雾化方式能够迅速发挥药效,显著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可充分减轻小儿痛苦程度。
同时,氧驱动雾化吸入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亦明显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患儿,进一步证实该种治疗方式具有更为显著的预后改善价值。
综上所述,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具有起效迅速与疗效显著等临床优势,更适宜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65-1166.
[2] 陈育智.儿童哮喘的治疗及其进展[J].中级医刊,1998,33(1):13016.
[3] 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2-304.
[4]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26(12):747.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6] 程丽.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12):73-74.
[7] 柴方平.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对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6):75-76.
[8] 艾美莲,花响岭,胡新和.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3,33(11):11-13.
[9] 赵维笑,周雪梅,黄兰珍,等.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大家健康,2013,7(1):131-132.
[10] 夏文芬.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8):903-904, 909.
[11] 李园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7,11,38-39.
[12] 胡礼慧.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2):144-145.
[13] Allen DB.Efects of inhaled steroids on growth,bone metabolism andadrenal function[J].Adv Pediatr,2006,53:101-110.
[14] Bacharier LB,Boner A,Carlsen KH,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thma in childhood:a PRACTALL consensus report[J].Allergy,2008,63(1):5-34.
[15] Brand PLP,Baraldi E,Bisgaard H,et al.Definition,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wheezing disorders in preschool children: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J].Eur Respir J,2008,32(4):109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