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
方法技巧
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 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 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 都要落实到气温和降水上。
误区警示
(1)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 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 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加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 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 (2)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 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 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的具体对策
图说考点
结构网络图分析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针对训练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读图文资料, 2.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后发达国家能否继续按议定书减排模式承 担减排义务是南非德班会议的关键。 材料二 据报道,过去50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气温不 断升高,上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0.9 ℃, 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1)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应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 责任”,其中共同责任是指各国都应采取减排措施,减排 是指________;有区别的责任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家应承担不同的责任,你认为发达国家还应承担的责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和 北纬10°~ 亚洲印度 风带的季 热带季 北回归线大 半岛、中 节移动, 风气候 陆东岸 南半岛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北回归 线~南北纬 热带沙 30°之间的 漠气候 大陆内部和 西部 撒哈拉沙 漠、阿拉 伯半岛、 澳大利亚 中西部 副热带高 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 制
中国的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
Part Three
中国气候变化的表现
气温变化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导致中国气温普遍升高
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高温、干旱、洪涝等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变暖,夏季变热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差异显著,如西北地区气温升高明显,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变化 较小
降水变化
降水量:中国年平 均降水量约为630 毫米,但地区差异 较大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与气候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中国的气候区划
Part Three.
中国气候变化的表 现
Part Four.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 因
Part Five.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的措施
Part Six.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的挑战与机遇
Part Five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
施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 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森林和植被:通过保护森林和 植被、推广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碳 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推广节能技术等方式减少能 源消耗。
降水季节:中国降 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水较少
降水类型:中国降 水类型多样,包括 雨、雪、冰雹等
降水变化趋势:近 年来,中国降水量 总体呈增加趋势, 但地区差异较大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事件的类型: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台风等 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经济活动等产生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加强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气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气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6.1 地质时期古气候变迁的研究方法一、主要方法1、总述:地质时期的气候体现了大气圈、岩石圈、冰冻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气候系统的综合变化。
因此,这个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生物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古地理等研究方法。
2、生物学方法这是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各种古生物(包括喜冷、喜暖、喜干和喜湿的古植物和古动物)的生存范围、分布区域以及随时间的变化,都可以为古气候研究提供极好的证据。
比如应用极广的微体古生物(包括植物孢粉、微体动物象介子生物的化石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微体古生物的数量、分布范围等,来研究气候变迁。
3、地质学方法包括通过研究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地层沉积相的变化,恢复沉积环境,并与现代的气候条件比较(将今论古),以确定古气候状况。
这里沉积作用指的是固体物质从空气或水体的悬浮或融解状态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如黄土是一种风积物,从粉尘物质的产生、搬运、沉降到发育微黄土的全过程中,一直暴露于地表空间,受到当时大气圈及区域生物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
这样可以通过分析黄土——古土壤层中粉尘颗粒的大小,来确定当时的风速大小、气候干燥度等。
通过分析孢粉等含量可以知道当时古生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知道气温、降水等的变化。
4、冰川学方法(1)气温序列的建立:冰盖是降水积压形成的,其本质上是水构成的。
水分子中的氧同位素含量与降雪的温度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氧同位素来推算古代温度。
一般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下降1ºC,δ18O(氧同位素的变化值)约降低0.7‰。
(2)定年:利用冰盖中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确定气温序列,但这一序列是什么年代的,则需要定年。
积雪的物理状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使冰盖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明显的层状结构,每年一层,就如同树木年轮一样,这样,在冰盖表层就可以用肉眼直接分辨年层。
但在冰盖深层(时间比较早的冰层),由于冰盖的分层越来越薄,则就需要借助仪器分析,比较可靠的是利用δ18O,因为δ18O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地球气候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球气候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水、陆地和生物等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在不断地相互影响和调节,形成了地球的气候。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的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在长期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等,而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工业化、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
比如,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加剧。
这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了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对于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可能导致海岸线后退、海岛消失等问题。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气候变暖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物种灭绝。
这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其次,各国加强了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此外,各国还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并不容易。
首先,各国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和利益的差异,导致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长期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球气候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中国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中国的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因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和亚洲大陆的西部,地跨东、中、西三个气候带,因此其气候呈现出多样性。
中国的气候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带:北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
北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气候寒冷,冬季较长而且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南温带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和,春夏秋三个季节较为明显;北亚热带位于中国的南方,热带风暴频繁,降水量较多;南亚热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温暖。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气候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即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的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聚集,会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从而引发许多气候变化的问题。
中国也不例外,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和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首先,中国的气温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上升的趋势。
长期气温的上升导致了冰川的融化,高山流域的水源减少,引发干旱灾害的风险增加。
其次,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
另外,极端天气事件也变得更加频繁,如暴雨、洪水、台风等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其次,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低碳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产业模式。
另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并力争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然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中国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中国的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面积的国家,其气候多样性令人瞩目。
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气候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是世界上最受影响的国家之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经历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酷热夏季、严寒冬季、强降雨和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中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主要呈现出典型的亚洲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亚洲季风气候是指中国在冬季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气温较低,而夏季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较高,同时伴随着强烈的季风。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中国南部地区湿润多雨,而北部地区则较为干燥。
高山气候则是指中国西部的地区,如青藏高原,气温较低,气候寒冷,降水较少。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气候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气温上升是中国气候变化的一个明显特征。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温上升了0.24摄氏度/10年。
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很小,但它在气候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问题。
其次,中国的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些地区面临着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其他地区则面临着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配对中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中国的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的升高和海洋酸化的加剧,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另外,海洋的升温还导致了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海洋暴风和台风,给中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在面对这些气候变化的挑战时,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中国也加大了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
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其气候系统的运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地球上的气候系统以及气候变化进行探讨,旨在增加人们对这一重要话题的了解。
一、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是指大气、海洋、陆地和冰雪等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特征。
其中,大气是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大气层大气层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层。
它由不同层次组成,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
而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也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层次。
2.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
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
3. 循环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了水循环、热力循环和气候带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等。
热力循环是指地球上能量的传递和辐射,主要通过大气的辐射传导进行。
气候带循环则是地球上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分布。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的长期变动,主要有以下原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
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会导致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变化。
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的灰尘和气体,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
人类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同时,森林砍伐、城市扩张等活动也对气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水等,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同时,温度升高还加速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全球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陆性气候 间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 北纬 50° ~北极圈大 冬长严寒,夏短温 叶林气候 陆 暖,降水较多
苔原气候 北极圈附近沿海
冬长严寒,夏短温 射弱,气温低; 暖,降水较少 受极地气团和冰 洋气团控制
苔藓、地 衣等低等 生物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冰原
三、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地理位置判读气候类型。 纬度位置 如下图: 温度带 ,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降水热点。
气候类型分布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根据气温与降水量) 步 骤 依 据 因素变化 结 论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气候
第一步判断南 北半球,以 “高”定球
6、7、8三个月气 最高(或最低) 温最高 气温月份 12、1、2三个月气 温最高 最冷月均>15℃
第二步判断所 属温度带,以 “温”定带
最冷(热)月 均温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大气环流 气压带
重点记住两个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时间(7月北移,1 月南移)
(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气流上升,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重点记住两个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时间(7月北移,1月南极) 风带 信风带和西风带 注意:风带不一定带来降水,注意是看是从海洋过来的 (湿润),还是从陆地过来的(干燥)。
第四节 全球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考点一 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一、影响气候因素 (1)热带:最冷月均>15 ℃ (2)亚热带:最冷月均>0℃ (3)温带:最冷月均< 0℃(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0℃。) (4)亚寒带:最热月均< 10℃ (5)寒带:最热月均< -5 ℃ (1)大陆东岸还是西岸,决定了所受风向和洋流 性质,决定了降水量的多少。 (2)位于沿海还是内陆,决定了偏海洋性还是偏 大陆性,决定了降水量的多少。
中国的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表覆盖,影响了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等, 进而影响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区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加剧了气 候变暖的趋势。
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科技创新:加大气候变化领域的 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应 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保护和 修复,提高农业、林业、渔业等 行业的抗灾能力,降低气候变化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 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的气候分区
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以畜牧业为主 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西南高山峡谷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气候分区特点与差异
东部季风区:气 候湿润,降水主 要集中在夏季, 受季风影响显著。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气候干燥, 降水较少,主要 集中在夏季,大 陆性气候明显。
青藏高原区:气 候寒冷,降水较 少,高原气候特 征明显。
西南高山峡谷区: 气候多变,垂直 差异大,降水主 要集中在夏季, 地形对气候影响 显著。
气候区划的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布局
预测气候变化趋势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 策
促进可持续发展
温室气体排放
森林砍伐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
人为因素
温室气体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
工业生产活动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不仅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格局带来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涵盖了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一、环境影响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全球温度的上升,引发了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这导致了沿海地区的威胁,许多岛国面临淹没的危险,而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其次,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带动物和植物的迁移,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一些地区的植被变得稀少,而一些地区则出现了过度繁茂的情况。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二、经济影响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首先是农业和食品安全。
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等,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全球的粮食供应面临压力,导致粮价上涨,进而危及全球食品安全。
其次是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
随着气候变暖,极地冰层融化加剧了对北极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地下矿藏的挖掘也面临着更多困难。
此外,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受到了推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社会影响气候变化对社会结构造成了显著影响。
首先是人口流动和迁移。
随着一些地区变得不再适宜居住,人们被迫离开并迁移到其他地区。
这导致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对社会稳定和基础设施产生了挑战。
其次是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加剧。
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均衡地影响着不同的地区和社会群体。
贫困地区往往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富裕地区则更有资源来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四、政治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国际合作的加强。
面对共同的挑战,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签署《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协议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各国通过减排行动、技术转让等方式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 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 3~4题。
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 界 (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解析:读图可知,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有11种),其次是亚洲(10 种)。 (5)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 南极洲以外的六个洲) 。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 控制);
植被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
夏季受东南季 风控制 冬季受西北季 风控制 地中 亚热 夏季受副热带 带大 高气压带和冬 海 陆西 季受西风带交 气候 岸 替控制
夏季炎 亚热带 热干燥, 常绿硬 冬季温 叶林 和多雨
三、温带气候类型 7.温带季风气候 8.温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气候类型的判断 (2)根据气温、降水的特点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气候类型的三步法 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先定南北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
重难点2
步骤 第一 步: 判断 南北 半球 第二 步: 判断 所属 温度 带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P50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 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是导致气候变化和产生异常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例: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Elnino”,原意是“圣子”,最初用来表示每年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海岸出现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海流。后来科学上用此词表示在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尺度为几千公里的东赤道太平洋上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它的起始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认为:当南半球东南信风盛行时,在南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为冷洋流(见图6-33),在离岸风的作用,使沿岸一带冷水上翻,沿岸水温特别低,洋面的东西坡度增大,赤道逆流的强度减弱。南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受冷洋流影响处于瓦克环流的下沉区,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而南太平洋西岸及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为向风海岸,又有暖洋流经过,所以这儿的气候是,暖湿多雨的。
间冰期
第二次大冰期
间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6亿年前
距今2.3亿年前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元古代震旦纪
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读右图,完成: 1. 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2.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个年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何特点? 3. 归纳地质时期气候的特点。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主要是通过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来影响气候的;其次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一部分大气的组成成分,增加了空气中的微尘、杂质和二氧化碳等的含量,影响了大气对辐射能的收支,改变了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导致气候发生变化;再次,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大量消耗能源,产生愈来愈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导致气候变化
水角石
大叶藻
亨顿虫
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模拟
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模拟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模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日益显现,准确预测和模拟气候变化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气候系统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气候模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模拟的挑战和前景。
地球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由大气、海洋、陆地和冰雪覆盖等多个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能量、物质和动量的交换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整体。
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运行机制对于气候变化模拟至关重要。
气候模拟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气候系统的变化。
气候模型基于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理论认识,将其抽象成一系列方程和参数,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推演气候系统的行为。
气候模型一般分为大气模式、海洋模式和陆面模式等多个子模块,再以耦合方式组合而成。
这些模型需要考虑诸如大气辐射传输、陆面生态过程、海洋混合过程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态过程,因此其建模和计算难度极高。
气候变化模拟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行为,如云的形成和变化、陆地表面变化等。
这些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行为增加了气候模拟的难度,使得模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响应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气候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地球气候系统涉及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非常巨大,数据采集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往往成为制约气候模拟的瓶颈。
此外,还有气候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如对某些影响因素的处理可能并不完善,以及模型参数的选择也可能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气候变化模拟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气候模型的精度和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气候模型的不断演进和验证也将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气候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气候变化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重要的是,气候模拟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气候模式与气候变化预测
全球气候模式与气候变化预测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科学家们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模拟。
本文将介绍全球气候模式以及它们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应用。
全球气候模式是一种复杂的数值模拟系统,它综合考虑了大气、海洋、地表和冰雪系统等多个要素,以模拟地球的气候系统。
这些模型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本方程,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求解。
通过模拟地球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系统的运作规律。
全球气候模式分为大气模型、海洋模型和陆地模型等多个组成部分。
大气模型模拟大气运动、辐射传输和云与降水等过程,海洋模型模拟海洋的热量和盐度分布,并考虑了海洋环流和混合作用,陆地模型模拟陆地的能量收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过程。
这些模型之间相互交互作用,形成完整的全球气候系统。
通过全球气候模式,科学家们可以进行气候变化的预测。
他们会首先根据历史气候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和调整,以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再现过去的气候变化。
然后,他们会利用模型进行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通过改变模型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输入,比如温室气体排放和太阳辐射强度等,科学家们可以探究不同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涉及许多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部分由于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另一部分是由于对未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预测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会对不同的模型进行集成,通过多个模型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减小单个模式的误差。
此外,还会对模型进行不断改进和验证,以提高预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全球气候模式在气候变化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模拟和预测,科学家们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未来气候变化的参考信息。
例如,他们可以预测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预测有助于指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科普探索地球的气候带与气候变化
科普探索地球的气候带与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带与气候变化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行星,其气候是由地球自身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地球的气候可分为若干个气候带,每个气候带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的气候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探索地球的气候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赤道气候带赤道气候带位于地球的赤道附近,其特点是温度高、降水充沛。
这个气候带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气候带的年平均气温通常在25摄氏度以上,气温变化较小。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热带雨林植被生长茂盛。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赤道气候带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对于住在赤道气候带的人们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增加,赤道气候带的雨林面积越来越小,物种灭绝的速度也在加快。
二、副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气候带和温带气候带之间,是一个气候过渡带。
副热带气候带的主要特征是温暖干燥,降水相对较少。
在副热带气候带中,有多种气候类型存在,如地中海气候、西风带气候和亚热带干旱气候。
然而,副热带气候带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副热带气候带的干旱程度逐渐加剧。
这导致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加剧,并且给该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
三、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副热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之间,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宜。
在这个气候带中,有多种气候类型存在,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
然而,温带气候带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水、暴风雨等。
温带气候带的生态系统也在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威胁,例如冰川的消融、海洋生物的灭绝等。
四、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地球的两极附近,其特点是气温极低、降水较少。
在这个气候带中,寒带冰河气候和寒带草原气候最为典型。
寒带气候带的气温很低,极寒的环境条件限制了生物的生存。
地理学中的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
地理学中的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气候区划则是对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的方法。
气候变化则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趋势。
本文将探讨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气候区划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分类和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规律。
气候区划主要依据的指标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以及气候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域,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区划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气候区划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的气候区域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种植,了解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特征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
其次,气候区划也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建筑设计、供暖、通风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结构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气候区划还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了解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区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对气候区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气候变化研究成为了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气候区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气候区划的调整和重新划分。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原有的气候区划可能不再适用,需要对现有的气候区划进行修订和调整。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气候区划的研究方法和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气候区划主要依据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他因素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也需要考虑进来。
气候带与气候变化
气候带与气候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多样而复杂,从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到寒冷干燥的极地冰原,从湿润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到干旱酷热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些不同的气候区域被称为气候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正悄然影响着这些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
气候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温度和降水这两个关键因素。
热带地区靠近赤道,阳光直射强烈,终年高温,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等。
这里的气温常年较高,降水分布不均,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温带则处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在这里较为常见。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相对较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温带季风气候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寒带位于地球的两极,气候极为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极地气候。
这里的温度极低,降水稀少,生存条件极为严酷。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正给这些气候带带来显著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
这导致了冰川和冰盖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不仅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和人类居住环境,也对整个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热带地区,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热带雨林的减少和退化。
原本湿润的地区可能变得更加干旱,影响着众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
温带地区可能面临更加极端的气候事件,如热浪、暴雨和干旱。
冬季的气温波动可能更加剧烈,对农业生产和能源需求带来挑战。
原本适应温和气候的农作物可能受到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可能增加。
寒带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影响了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
同时,海洋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寒带的海洋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气候带的移动。
一些原本属于温带的地区可能会变得更接近热带的气候特征,而寒带的范围可能会有所缩小。
这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也会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带__季__节__移__动__
分明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 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南北纬
D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 _2_5_°__~__3_5_°
气候
之间的大陆
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副热带高气压
_3_0_°__~__4_0_° 带和西风带交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集训查漏点]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 “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年均海冰范围与年平均CO2浓 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纬度高,太阳辐 全年严寒,
射弱,受极地气 降水少
团控制
F_冰__原__气候
南北半球_极__地__ 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 降水少
[深度解重难]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热量带 位置
0°~30°为热带,30°~40°为亚热带, 40°~60°为温带(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影 响,实际分布略有差别,如我国的亚热带与温带 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约34°N,而日本的 为40°N)
D.①②④⑤
2.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C.⑤地
B.④地 D.⑥地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 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 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 征。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 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第2题,由 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 ℃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 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 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B 2.C
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 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正确。第6题,西雅图属于温 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 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第7 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 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 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5.A 6.C 7.B
气候与气候变化
基础考点(一)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全面理主干]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归纳基础知识。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G_热__带__雨__林_ 南北纬10°之
气候
间
E_热__带__草__原__ 南北纬10°至 气候 回归线之间
H_热__带__季__风_ 气候
北纬10°至北 回归线之间大 陆东岸
A_热__带__沙__漠__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30°之间的大 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__赤__道__低_气__压___带 控制,盛行上升 气流
全年高 温多雨
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带_和 _信_风__带__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湿季明 显交替
海陆热力性质差 全年气温高,
异和_气__压__带__、__风__ 旱、雨两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面积呈 波动减少趋势,非逐年减少,A错。北极年均海冰面积2007~ 2012年先增加后减少,C错。北极年均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年平 均CO2浓度呈增加趋势,二者大体呈负相关,故B正确,D错 误。第2题,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是海 冰减少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上冰面 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与大气作用关系不大。 答案:1.B 2.A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 ()
解析:第3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 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可判断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 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 水量大于400 mm,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第4题, 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 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 气团控制而少雨。 答案:3.D 4.B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读气候类型的步骤及方法: ①根据温度确定所属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形(凹形)
②判断其所属热量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最冷月 均温值
>15 ℃
0~15 ℃
最热月 均温值
气候 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热 带草原气 候、热带 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 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 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 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 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 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季风性湿 润气候和 地中海气 候
温带 <0 ℃
>15 ℃
温带季风 气候、温 带大陆性 气候
亚寒带
<10 ℃
亚寒带 大陆性 气候
寒带
<5 ℃
苔原气 候、冰 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但依然属于温 带,其判读时注意最热月均温在20 ℃以下,即气温的年较差 小,可将其与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分。
I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 南北纬40°~ 全年受_西__风__带_ 全年温和
气候
60°的大陆西岸
控制
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 北纬50°~北 林气候 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 冬长严寒,
陆,全年受极地 夏短凉爽
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 近的沿海
D.减少使用煤炭,优先使用天然气资源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该时段从1880年开始到2015年截 止,为近现代时期。该时段气温波动上升,会对人类活动产生 一定影响(但不大),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地区降水量。第 6题,限制耕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林、牧业不现实,A错;加 快城市化进程,但要控制城市规模不会减缓全球变暖进程,B 错;发展核电及部分清洁能源如水能等不产生温室气体,故大 力发展核能发电,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会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 少,从而延缓全球变暖,减缓全球海洋表面温度上升速度,C正 确;天然气资源的使用依然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D错。 答案:5.D 6.C
基础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全面理主干]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干湿变化。 2.将不同时间尺度与其气候变化特点正确连线。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 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海陆 位置
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大陆西 岸;季风气候仅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2.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区域自然特征主要受气候类型影响,如典型植被、典型 动物、水文特征、土壤等。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只分布在 地中海气候区,再如斑马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平时要注 意知识的积累。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从文字材料或气候资料图中获取气温和降水的相关信 息进行判断,其判读关键是从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读出最热月 和最冷月的气温及降水。
5.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
D.洛杉矶
6.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
7.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D.人口、产业外迁,用水量减少
4.色林错面积持续增大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
()
A.洪涝灾害多发
B.湖区航运价值提高
C.湖泊流出水量增大 D.湖区周围降水量增多 解析:第3题,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补给类型为高
山冰雪融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多,故面积
增大。泥沙淤积减少,不会导致色林错面积增大。地壳下陷,
③以水定型:
类 型
指标
雨林 气候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草原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