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

合集下载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分类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分类原则

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分类原则一、凡收录进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中的刊物应为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含连续性出版物)。

二、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以CSSCI收录的刊物为基准,并自然地随CSSCI收录刊物的调整而调整。

三、对于少数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但未被收录进CSSCI的学术刊物和连续性出版物,经学院论证、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以收录为B类重要期刊。

四、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分为“A类重要期刊”、“B类重要期刊”、“C类重要期刊”及“D类学术期刊”。

五、“A类重要期刊”目录的认定:(一)A类一级1、凡被SSCI、A&HCI收录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学校认定为A类一级;2、分类依据:教育部已将人文社会学科成果评价体系前移,被SSCI、A&HCI收录论文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高校文科科研水平高底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显示一所高校国际化及与国际接轨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A类二级(23种)1、按CSSCI的学科分类(以国标分类为基础)即: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含国际问题、台港澳问题)、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综合性社科、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人文、经济地理、环境科学、港台澳地区及海外等26个文科学科,并根据学校现有学科设置,拟选定所属一级学科的全国性、权威性综合性期刊23种,认定为A类二级;2、分类依据:该23种刊物是学界及高校公认的一级学科中最具代表性的顶尖刊物,也是反映学校文科整体学术水平及各一、二级学科最具显示度的学术刊物。

例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文学评论、中国语文、法学研究等等。

(三)A类三级(31种)1、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31种刊物,认定为A类三级;2、分类依据:一是主要考虑到目前B类期刊范围过大,水平差别也过大。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5年1月版)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5年1月版)

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4种)二、境外外文期刊1、凡被SSCI、SCI之一收录的期刊,并进入所在学科领域Q1、Q2区(即期刊影响因子所在学科领域排名前50%,若在不同学科领域以最高排名为准)作为“一类重要期刊”;2、3、4、三、境外中文期刊1、境外中文期刊的类别认定,请见《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11年版)》(中大社科[2011]10号)文件。

岭南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导师的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一、论文期刊及篇数规定 理论经济学(学科代码:0201)、应用经济学(学科代码:020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三个学科的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岭南学院中文学术期刊目录(博士生适用)》一类期刊(含一A和一B)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在《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类重要期刊目录》SSCI、SCI收录的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3、在《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须发表在《岭南学院中文学术期刊目录(博士生适用)》二类期刊或SSCI、SCI收录的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期刊上。

两篇论文所在刊物不可同为中山大学出版的刊物。

 二、其它规定 1、发表的刊物范围:不含CSSCI扩展版期刊、不含被《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试行)》(2014年修订)列入黑名单的期刊、不含与本学科不相关的刊物。

 2、学术论文发表的刊物应为正刊,除特别指明外,不包括增刊、特刊、专刊等。

 3、发表的时间要求:中文论文,必须在申请正式答辩前提交已正式发表的纸质版论文;英文论文,必须在申请正式答辩前至少提交论文的Online版本和论文发表的DOI编号。

 4、学校或学院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国(境)外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署名单位排名时,国外导师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中山大学为第二署名单位也认可。

 5、留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同。

 6、本规定从2016级博士生开始实施,对于2016级之前的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照学院原规定执行。

 7、本规定由岭南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负责解释。

岭南学院 二O一八年九月 附:《岭南学院中文学术期刊目录(博士生适用)》 。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姜帆;黄孚【摘要】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的关键一点.本文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成果评价中的标准及导向、评价主体及评价程序和方法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国内外的情况,针对现行的落实分类评价、倡导质量优先、借助第三方机构等做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相关的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两步评价举措建议以及建立稳定支持机制下淡化管理评价的思考.【期刊名称】《研究与发展管理》【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科研管理;两步评价【作者】姜帆;黄孚【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科研评价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是实现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学术成果作为科研评价的核心,其评价对于科研项目等资源的分配、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定向功能.自《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正式颁布以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内容复杂、成果多样、价值实现滞后等特性,其成果评价现阶段仍存在不少争议.清醒地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思考研究,是现阶段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对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学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简单化评价的“懒政”倾向,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形式差异性及学科差异性缺乏足够重视.且不论其具体学科的多样化及差异性,仅从研究类型上比较,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也各有侧重,一个注重学术与创新、文明发展,一个注重应时献策、解决现实问题,这两种成果显然无法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此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在形式上有著作、论文集和研究报告等,目前除了学术论文借鉴自然科学采用数据库的量化评价方式以外,其余成果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简单化的评价标准日益显得不合时宜.不同的评价取向基于不同的初衷和前提,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目标和结果.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中,通常存在两种取向:以学术价值为主导和以对学科发展的学术贡献为主导.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的配置掌握在行政机构中,现实情况中资源配置方(多为政府等行政机构)往往掌握着评价的最终话语权和决定权,从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评审规则的制定、评审的程序到评审专家的遴选等各个环节都有行政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很容易使学术评价活动带上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容易使得评价出现主要服务于科研管理便利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价值需求的倾向,从而出现个别为了争夺职称晋升、奖励称号、业绩待遇等资源而将知识创造过程功利化、学术行政化等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现象[1].为了保障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活动公平公正地开展,选择兼具公信力及鉴别力的评价主体就尤为重要.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及媒体等[2].作为评价主体要求需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语言、方法以及经典文献,以保证有能力对学术成果做出较公允的判断,显然政府等行政机构由于编制等限制,难以提供满足这方面专业化要求的人员.在“行政主导式”评价体制下,行政机构作为科研项目管理方往往成为实质上的评价主体,即使是由行政机构组织或委托的专家组来进行评价,也难以避免行政评价影响或干预学术评价的问题.由政府主导的同行评议存在如下争议.①遴选制度不科学,往往都是项目需要评价时临时组织一批专家,缺乏科学合理的遴选规范,而依赖信息系统的随机遴选容易出现行政人员或外行专家所占比例过多的情况,难以保证真正做到较合适的小同行评议;此外,同一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专家和结题评审专家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常常由重复的人员担任.②专家评价的公信力有争议.现有同行评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匿名评审制度和健全的回避制度,由于专家多数具有单位属性,在评审时往往会较多地考虑单位及个人利益,而中国的人情社会也使专家在评审时会考虑私人因素[3-4],一些由政府主导的各种优秀成果评选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这种僵局,使人质疑评选结果的公平性.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然而现有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评价,在项目结题时即要求对成果做出质量、价值判断;相反,在评职称等情况下,却又常见要求评价申请者近几年产出的成果,这就忽略了成果评价中的时间判断,使得对成果的评价存在时间上的不合理性.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多样性,是独特的和不可复归的[5].其研究成果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这意味着成果更需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其次,学者们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具有主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创新多是共识性的创新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创新在开始阶段常常凸显异类,难以被认可,但并不说明这种“非共识性”成果就不具备价值,今天被看来是错误的思想,也许明天就会成为主流的思潮,因此时间是判断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价值的重要参数之一[3].现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一个很重要的定量指标就是参照自然科学的被引用次数.通过对一定时期内(通常1~2年)学术成果的被引用次数的比较,来评价该成果的价值大小.黄慕萱汇总了15例西方学者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参考文献时间分布的统计文章,结果表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比自然科学成果更常参考10年或10年以上的出版文献[6],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往往不会在一两年的短时间内产生较大影响力,其价值难以很快凸显,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不宜以短期间的被引用次数作为评价指标,否则就患上了“近视症”[3].尽管目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是否需要进行评价、是否应当模仿自然科学引入定量化评价的体系和方法仍然纷争不休[7-8],然而从人文社科管理的角度,即便是在国家近年持续增加科研投入的大背景下,面对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的稀缺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项目管理及资源分配的考虑从本质上要求对其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参考.近年来,针对人文社科评价中的标准与导向、主客体及程序与方法的问题,部分高校出台了新的办法措施进行尝试和改进,尽管不能完全解决成果评价的种种弊端,但对我国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受自然科学以SCI、EI等数据库为主要评估依据的影响,国内不少地方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标准方面也开始移植了SSCI和A&HCI数据库的定量化评估,重论文数量、重影响因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低水平成果重复出现,造成了“有成果但无思想”的局面.而且在早年“与国际接轨”及近年“中国学术国际化”的呼声下[9],以及鉴于理工类的经验教训引起部分学者担忧中国人文社科在国际上患“失语症”的焦虑[10],人文社科学术界在不少地区已经产生了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苗头,在唯恐人后的学术国际化热潮中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类学科的差异性,以及人文学科特有的本土性,导致在评价标准的制订方面出现过度“西化”以及单一化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是一座大森林,在大学科角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较大差异,再细化到具体学科,文、史、哲、经、政、法、社、教育、管理等学科各自独具一格,试图用一柄匠尺度量整个森林势必会损害整个大学科生态系统.过度依赖外方数据库则不利于本土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微观层面的项目、成果评价中,科研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不同学科而有所调整,在目前暂时没有取代定量化或半定量化评价方法的情况下,落实分类评价,建立适应不同学科、不同成果的评价标准,倡导质量优先、鼓励学术创新是弥补现有定量化、半定量化评价方法不足的主要办法.中山大学于2014年召开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讨论修订了《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试行)》(以下简称《原则》),为方便人文社科成果(论文类)的定量评价,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将人文社科分为23个类别,按照类别筛选境内外的期刊为“一类重要期刊”(分一A、一B重要期刊)和“重要核心期刊”两个级别.尽管也部分地移植了CSSCI、SCI、SSCI和A&HCI数据库的分区标准,但并没有盲目采用,而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求特点有所筛选调整.学校将标准制订的部分决定权下放至院系,如《原则》中的“一A重要期刊”类别,对于A&HCI数据库收录的部分,其认定原则为由各院系学术委员会提出推荐名单,提交学校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审议后通过,这就有利于各学科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尽管这仍然未能完全解决“以学术期刊的质量来评判学术论文质量”的缺陷,但在高校科研管理力量捉襟见肘的现状下,仍不失为值得鼓励的改进措施.鉴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同,部分高校在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探索,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4年中山大学颁布了《中山大学关于加强决策研究的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决策研究成果与决策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并将决策研究成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中,建立了与论文类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相对应的决策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探索了针对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的落实.广东省内多所其他高校也制定出台了决策咨询成果的评价办法,通过制定不同层级的标准对成果进行分类,如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暨南大学应用类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试行)》,该办法中除了按照成果被批示或采纳的级别来划分类别外,还可按照应用类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认定其等级,比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成果被认定为A1级,这与获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全国性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制定采纳的成果所认定的级别相同.在职称评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引入“学术代表作制度”,着力建设以成果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学术代表作制度是指在高级职称评审或其他学术评价中实行的以个人代表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学术评价制度[11].较早实行该制度的是复旦大学,为解决少数不符合刚性数量要求但又确实优秀的文科教师的晋升问题,复旦大学在个别院系试点后逐步推广到全校范围,在2012年制定新的《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实施办法》,正式推行“学术代表作”制度,促进学校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复旦大学实施学术代表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值得其他高校借鉴:①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学术评估作用,在办法中仅对申请人业绩条件作原则性规定,而将每个学科的具体评价标准授权给各个院系,这就使院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拔出最合适的优秀人才;②严谨的同行评议制度,学校对申请人代表作实行严格的“小同行”评审,精心挑选外审专家并严格保密,建立同行专家数据库并动态更新;③健全的回避制度,既可以回避申请人提出的可能与自己观点不同或利益冲突的专家,学校又会避免与申请人有关联者参与评审,从而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中山大学也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淡化了对成果数量的要求,以“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为突破口,强调质量,倡导创新.此外,中山大学还出台了《关于在校从事教学科研青年杰出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用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青年杰出人才,可不受聘任年限和现聘职务的限制,允许破格申报相应职务,建立起青年杰出人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绿色通道”.华南理工大学也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2015年修订)》等类似的办法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作为现行评价主体的行政机构,行政评价影响学术评价的弊病以及评价程序存在的不足不容忽视,为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较为成熟的经验[12].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不是项目评估、成果验收的直接组织者,而是资助或者出资者,评估组织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实施,从而保证项目管理的科学合理[13].国内方面,第三方机构评价目前主要在一些科技项目评审上有所采用.2015年12月,经科技部有关部门批准,我国首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正式成立,开展科技成果的技术、效益、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对我国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4].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实施也进行了管理改革,科技部将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15].在人文社科方面,尽管近些年国家、部委、地方行政部门均出台了相应文件进行引导,如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相应研究成果受益者参与的评价机制;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适合由学会承担的,可整体或部分交由学会承担”;2015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高校自我评价与用户、市场、专家等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开放、透明的评价环境,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仍主要停留在政策引导的层面,具体实践应用仍迟迟未能迈开步伐,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第三方评价目前仍存在较多困难,主要难点在于第三方机构资质的认定及监管,即评价者的再评价问题,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及公信力的问题.只要存在评审评估行为,就难以杜绝权力寻租现象,第三方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将政府承担的寻租风险转移至第三方机构,因此现行的第三方机构多为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依然需要借助官方背景为其公信力站台,并未从根源上解决行政干预和权力寻租的问题.如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开招标的项目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进行,但后者实是北京市科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广东省科技厅的招标代理单位是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虽然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省级科技评估机构之一,但其也是直属于广东省科技厅的科研事业单位,依旧是红顶机构. 目前我国各类专业学会、协会数以百计,这些学术团队组织汇集了大部分学术中坚,是现成的各种大同行、小同行组织,这些组织不少处于体制外,受行政力量影响较小,是理想的第三方评审机构雏形.倘若能引导这些组织建立起合适的小同行专家库以及从中选择评审专家的科学的遴选机制,使之成为能提供第三方科研评价的服务单位,这对于解决现有评价体系中行政机构专业性有限、评审专家遴选不合理、评审专家受人情或行政干预影响等问题是大有助益的.这些学术团队在建立同行专家库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在遴选机制的建立方面,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原则性建议[2,8,16],如立项评审专家和结题评审专家不得重复,选取专家要注意回避可能受人情、单位等影响的方面等,这些对于现有的信息技术来说并非是主要的困难所在.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引导以行业学会等非营利学术团体逐渐承担本领域的第三方评估职能,并引导其监管单位如中国科协、社科院等事业单位为再评价主体,建立起对第三方科研评价单位的再评价体系,以此更好地规范、引导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特别是在简政放权、精兵简政的大环境下,政府行政机构应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在较为成熟、有条件的领域逐步采用向这些第三方科研评价单位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其评价结果作为科研项目等的主要参考,既可减轻工作负担,节省部分编制等行政资源,又可以避免角色错位,尽可能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影响.人文社科的项目管理需求与其成果价值滞后体现的矛盾是科研评价的主要难题之一,从规范管理等角度考虑,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约定时限到期一次性评价的管理方式与人文社科成果价值体现的滞后性存在不小的矛盾,而往往越是重大的项目,其成果越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检验.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结合各地科技计划信用的建设,如《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粤科监审字〔2014〕118号),本文建议可探索采取两步评价的办法来协调此中矛盾:①在人文社科项目结题时,先对项目的经费等运行部分进行审计等工作,主要满足项目管理尤其是经费管控的需求,同时对项目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后留存,待三年或五年或若干年后再对项目成果进行学术价值评价;②将项目成果的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激励项目承担单位在延后评价的制度下重视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采取两步评价的办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初期推行时会增加一定的操作复杂度,然而长远来看,将成果延后几年再评价,可以空出一定的时间由学术界自然对成果进行审视与评判,较好地观察成果引起效应和反响,有助于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同时辅以诸如结合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等相应激励制度,有望保证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这方面的难点在于对两步评价规则的详细制订及操作,如对于延后评价时间的科学确定等,对科研管理部门也有较高的要求,于此权当抛砖引玉之见.随着国家在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从2007年的2135.7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6184.9亿元[17],大力的投入为科学研究实现长期稳定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财政部、教育部自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央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福建省于2013年印发了《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与资金管理办法》,河南省于2013年制定了《省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费制度试点方案》,用于支持省属科研院所的在岗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工作.本文认为,在国家日益重视加强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环境下,对于拟稳定支持的领域,管理部门应考虑侧重于立项前遴选,淡化立项后的管理评价,如中央高校可充分自主拿出一部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若干项稳定长周期支持的人文社科项目(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长期支持),可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人文社科领域的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域方向的筛选;在评选项目承担负责团队时,可邀请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知名学者来承担评选工作,侧重立项前评价,挑选出具备研究基础和潜力的项目负责团队,淡化项目结题成果的形式要求,同时可以适当约束项目负责团队的牵头人员在项目研究期内申请其余项目的数量,减轻其聘期考核的指标要求,以保障项目牵头人能在较长周期内潜心治学;项目立项后给予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弱化成果考核概念,延长检查周期;项目结项后,将课题组成果予以公示或发表,借助学术界予以自然评价,淡化乃至取消结题的管理评价.管理部门应对立项前认真遴选的负责团队抱有信心,并允许探索的失败,此举有利于营造宽松、安静、长期稳定的科研环境,鼓励有志学者在重大领域稳坐冷板凳研究,虽不求成果,而成果将自现矣.。

人文社会科学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目录(2012年-2013年)

人文社会科学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目录(2012年-2013年)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0731)85584716
4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
(0531)86182969
41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010)64889446
42
开放时代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020)86464940
43
学术月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021)53069080
44
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45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46
财贸研究
安徽财经大学
47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48
政治经济学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49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50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广东金融学院
51
经济纵横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52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河北经贸大学
5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科学管理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19
软科学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0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
21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2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3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24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25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26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

论文期刊级别分类

论文期刊级别分类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人文、经济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 统计学 统计学 统计学 统计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图书、情报、档案学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评论 外语电化教学 现代大学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经济研究 会计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经济学家 经济学动态 国际贸易问题 金融研究 世界经济 财政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改革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科学 农业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税务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亚太经济 城市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观察 财贸经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世界经济研究 财经研究 财经科学 农业技术经济 上海金融 国际经贸探索 保险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 开发研究 林业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土地科学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0-2011)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0-2011)

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

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目录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山东社会科学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60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人文社科论坛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构建高校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探讨——由《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第十二条引发

构建高校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探讨——由《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第十二条引发

( 决策应用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无据可依 一) 长 期 以来 , 国高 校 和研 究 机 构 没有 建 立 人 文 我 社科决策咨询研究成果 的评价体系 , 因而《 原则》 第 十二 条 才会 参照 重要 学术期 刊发 文 的评 价 方法 作为 决策 咨 询 研 究 成 果 的 评 价 指 标 。 国 内 95高 校 和 8 21 1 高校 认 定 的 国 内“ 要 期 刊 ” 体 分 为 3种 类 重 大
等级 目录 。
[ 关键词】 决策咨询 ; 评价体 系; ; 高校 重要期刊
【 中图分类号】 C4 64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4 62 ( 1) 一 O0 0 6 — 1 2 20 O6 — 3 7 0 0 9
2 1 年 9月 , 山 大学 新 修 订 《 山 大 学 人 文 01 中 中 社 会科 学重 要期 刊 目录原则 》 以下 简 称 《 则 》增 ( 原 ) 加 了有 关 评 价 “ 用 对 策 性 研 究 报 告 ” “ 别 认 应 的 级 定” “ 定范 围” “ 响评 价 ” 、认 、影 三个 指 标 。其 第 十 二 条 规定 :1国家社 科基金 《 果要报 》 () 成 或教 育部 社科
第2 卷 第9 6 期 2 l年 9 O2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uc to a a hi s a c a i n nd Te c ng Re e r h
Vl126 O. o. N 9 Se 201 p. 2
构 建 高校 决 策 咨 询 研 究成 果 评 价体 系 的探 讨 *
型: A类刊 物 , 是指 人 文各学科 的 2 余 种 权威 期 刊 , 0
即每 个学科 一般 只有一 种 ; 刊物 , 指人 文各 学 B类 是 科学 术影 响较大 的约 5 O到 10种重要 期 刊 , 0 即每 个 学科 大约 2 —5种 ; 刊物 , 指 除 A、 期 刊 以 C类 是 B类

中山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中山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中山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第一章总则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鼓励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拓展性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法学院本科生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一、根据《中山大学本科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中大学生[2017]23号),参考其他相关的细则与条例规定,结合本专业特点与教学管理、学生活动等各方面情况,对原《法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2017年版)》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适当修改而形成本方案。

二、本方案的实施,旨在以明晰的内容、明确的程序指导我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工作,以达到内容全面,标准客观,程序规范,结果公正的要求。

三、学生每年的综合测评成绩由平均学分绩点、附加分和扣分(评分标准详见下)三部分组成。

1、计算科目为评奖学年内选读的各门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每名学生的附加分上限为15分,累加后超过15分的按15分计。

加分必须有相应凭证。

附加分和扣分须除以10,再与平均学分绩点相加得到综合测评总分。

四、以教学班级为单位按综合测评成绩高低排名次,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级原则上按照名次评定。

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级不能因综合测评加分而提高二级以上(含二级)。

优秀学生可获中山大学奖学金,名额、金额参照《中山大学本科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五、交换生不能以一个学期的学分参评奖学金,但需参评当年综合测评。

在符合《中山大学本科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参评针对交换生的优秀学生奖学金。

六、凡在评奖学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本学年优秀学生评选,所确定名额由其邻后名次依次递补:1、所选科目中有任一科目不及格者。

2、受到党、政、团通报批评(含院级)及纪律处分者。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者。

4、一年级学生未经批准不参加军训者。

七、学院成立学生资助评审工作小组,负责学院综合测评、奖学金的推荐和初评等工作。

学院学生资助评审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和学生代表等。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2010版)注:▲为权威,黑体为一级,其他为二级管理学(26种)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科学管理研究预测中国行政管理管理学报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科技论坛软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华东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12种)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高校理论战线理论视野哲学(12种)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周易研究宗教学(3种)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语言学(22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当代语言学外语界中国语文▲现代外语中国翻译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方言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科学中国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外语研究汉语学习民族语文中国文学(15种)文学评论▲文艺争鸣(文学版)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文学遗产南方文坛文艺理论与批评鲁迅研究月刊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明清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当代文坛外国文学(6种)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艺术学(19种)▲音乐研究文艺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民族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电影艺术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当代电影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民族艺术研究中国电视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戏剧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文艺争鸣(艺术版)历史学(26种)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抗日战争研究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安徽史学中华文史论丛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文史民国档案历史档案西域研究历史教学史学史研究文献东南文化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考古学(7种)文物考古学报考古考古与文物敦煌研究华夏考古敦煌学辑刊经济学(72种)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评论改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当代经济科学财经科学审计研究财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宏观经济研究当代财经中国土地科学农业技术经济上海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财贸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国农史现代日本经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商业经济与管理税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研究财经论丛经济纵横经济问题探索经济与管理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经济史研究城市问题国际经贸探索金融论坛南方经济财政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经济经纬国际经济合作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经济探讨科技与经济经济问题亚太经济中国经济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农村经济上海金融审计与经济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政治学(39种)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青年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国际观察当代亚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求是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东北亚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际问题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国际论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日本学刊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理论探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新视野妇女研究论丛党史研究与教学党的文献求实南亚研究德国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理论与改革太平洋学报南亚研究季刊东南亚研究探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法学(21种)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知识产权法学杂志法学论坛法学家当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社会学(9种)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社会人口与发展(原:市场与人口分析)南方人口西北人口民族学(13种)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藏学世界民族西北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民族大学学报民俗研究新闻与传播学(15种)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编辑之友新闻记者出版科学当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中国编辑图书、情报与档案学(20种)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情报科学图书馆论坛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教育学(37种)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师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学报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复旦教育论坛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江苏高教中国教育学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特殊教育远程教育杂志高教发展与评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远距离教育大学教育科学教育与现代化体育学(10种)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统计学(4种)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与决策统计与信息论坛心理学(7种)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应用心理学综合性社科期刊(50种)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开放时代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东疆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读书浙江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史哲求索东南学术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习与探索甘肃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学海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东岳论丛北京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学术界云南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山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学术论坛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学术探索中国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家河南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晋阳学刊宁夏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67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北方论丛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文、经济地理(7种)旅游学刊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人文地理旅游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环境科学(5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环境保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其他权威、一级新华文摘▲(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五年一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其他二级西亚非洲中国儿童文学美术观察新美术美术研究古汉语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下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类文章2000字以上人大复印资料。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

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2010版)注:▲为权威,黑体为一级,其他为二级管理学(26种)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科学管理研究预测中国行政管理管理学报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科技论坛软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华东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12种)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高校理论战线理论视野哲学(12种)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周易研究宗教学(3种)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语言学(22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当代语言学外语界中国语文▲现代外语中国翻译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方言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科学中国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外语研究汉语学习民族语文中国文学(15种)文学评论▲文艺争鸣(文学版)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文学遗产南方文坛文艺理论与批评鲁迅研究月刊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明清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当代文坛外国文学(6种)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艺术学(19种)▲音乐研究文艺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民族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电影艺术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当代电影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民族艺术研究中国电视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戏剧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文艺争鸣(艺术版)历史学(26种)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抗日战争研究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安徽史学中华文史论丛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文史民国档案历史档案西域研究历史教学史学史研究文献东南文化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考古学(7种)文物考古学报考古考古与文物敦煌研究华夏考古敦煌学辑刊经济学(72种)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评论改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当代经济科学财经科学审计研究财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宏观经济研究当代财经中国土地科学农业技术经济上海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财贸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国农史现代日本经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商业经济与管理税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研究财经论丛经济纵横经济问题探索经济与管理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经济史研究城市问题国际经贸探索金融论坛南方经济财政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经济经纬国际经济合作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经济探讨科技与经济经济问题亚太经济中国经济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农村经济上海金融审计与经济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政治学(39种)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青年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国际观察当代亚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求是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东北亚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际问题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国际论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日本学刊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理论探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新视野妇女研究论丛党史研究与教学党的文献求实南亚研究德国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理论与改革太平洋学报南亚研究季刊东南亚研究探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法学(21种)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知识产权法学杂志法学论坛法学家当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社会学(9种)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社会人口与发展(原:市场与人口分析)南方人口西北人口民族学(13种)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藏学世界民族西北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民族大学学报民俗研究新闻与传播学(15种)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编辑之友新闻记者出版科学当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中国编辑图书、情报与档案学(20种)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情报科学图书馆论坛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教育学(37种)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师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学报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复旦教育论坛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江苏高教中国教育学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特殊教育远程教育杂志高教发展与评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远距离教育大学教育科学教育与现代化体育学(10种)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统计学(4种)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与决策统计与信息论坛心理学(7种)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应用心理学综合性社科期刊(50种)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开放时代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东疆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读书浙江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史哲求索东南学术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习与探索甘肃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学海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东岳论丛北京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学术界云南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山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学术论坛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学术探索中国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家河南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晋阳学刊宁夏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67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北方论丛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文、经济地理(7种)旅游学刊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人文地理旅游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环境科学(5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环境保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其他权威、一级新华文摘▲(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五年一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其他二级西亚非洲中国儿童文学美术观察新美术美术研究古汉语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下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类文章2000字以上人大复印资料。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

中大社科〔2008〕10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08年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04年,学校制订了《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修订原则》(见中大社科〔2004〕4号),各年度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按照此原则进行自然调整。

目前,《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已成为学校社科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评价文科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随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原有重要期刊目录原则的某些条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

社科处在广泛征集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08年版),经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08年版)一、凡收录进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以下简称:重要期刊目录)中的刊物应为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含连续性出版物)。

二、根据期刊出版地域及语言,将期刊分为三类:境内期刊、境外外文期刊、境外中文期刊。

三、根据期刊的影响,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分为三个级别:“一类重要期刊”、“二类重要期刊”、“三类重要期刊”。

四、“一类重要期刊”的认定原则:(1)对于境外外文期刊,凡被SSCI、A&HCI、SCI之一收录的期刊均为“一类重要期刊”;(2)对于境外中文期刊,由各文科院(系)学术委员会确定,并报社科处提交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3)对于境内期刊,保持现有25种期刊不变。

详见重要期刊目录。

五、“二类重要期刊”的认定原则:(1)对于境外外文期刊,凡被EI、ISSHP、ISTP之一收录的期刊均为“二类重要期刊”;(2)对于境外中文期刊,由各文科院(系)学术委员会确定,并报社科处提交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3)对于境内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同为“二类重要期刊”(要求发表的论文在3000字以上),除此之外,其他均要求属于CSSCI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关于人文社科重要期刊目录一览表(根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调整)

中山大学关于人文社科重要期刊目录一览表(根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调整)
中山大学关于人文社科重要期刊目录一览表(根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调整)
527种
学科
刊名
类别
刊名
类别
刊名
类别
刊名
类别
管理学
30种
管理世界
1
科研管理
3
科学学研究
3
科学管理研究
3
中国科技论坛
3
未来与发展
3
经济体制改革
3
中国软科学
3
预测
3
管理工程学报
3
外国经济与管理
3
南开管理评论
3
经济管理
3
管理现代化
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齐鲁学刊
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
文艺研究
1
人民音乐
3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3
装饰
3*
美术研究
3*
美术世界
2
民族艺术
3
历史学
29种
抗日战争研究
3
清史研究
3
历史档案
3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3
历史研究
1
史学理论研究
2
史学集刊
3
民国档案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期刊黑名单惹骚动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期刊黑名单惹骚动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期刊黑名单惹骚动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12月10日印发的《中山大学关于印发<</span>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试行)>(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首次公布了CSSCI期刊黑名单目录,引起了一些争议和骚动。

18个黑名单期刊目录如下:
1.软科学
2.中国科技论坛
3.系统工程
4.华东经济管理
5.科技管理研究
6.科技进步与对策
7.经济与管理研究
8.经济纵横
9.现代经济探讨
10.经济问题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统计与决策
13.求索
14.江西社会科学
15.北京社会科学
16.艺术百家
17.敦煌学辑刊
18.河北法学。

岭南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博⼠⽣发表学术论⽂的规定-中⼭⼤学岭南学院博⼠⽣发表学术论⽂的规定博⼠⽣发表学术论⽂的第⼀署名单位应为中⼭⼤学岭南学院,博⼠⽣本⼈为第⼀作者(或导师为第⼀作者、博⼠⽣为第⼆作者,导师的第⼀署名单位应为中⼭⼤学);发表的学术论⽂必须和学位论⽂属于同⼀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论⽂期刊及篇数规定 理论经济学(学科代码:0201)、应⽤经济学(学科代码:0202)、管理科学与⼯程(1201)三个学科的博⼠⽣申请博⼠学位必须满⾜下列条件之⼀: 1、在《岭南学院中⽂学术期刊⽬录(博⼠⽣适⽤)》⼀类期刊(含⼀A和⼀B)上发表学术论⽂1篇。

 2、在《中⼭⼤学⼈⽂社会科学⼀类重要期刊⽬录》SSCI、SCI收录的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1篇。

 3、在《中⼭⼤学⼈⽂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2篇,其中⾄少1篇须发表在《岭南学院中⽂学术期刊⽬录(博⼠⽣适⽤)》⼆类期刊或SSCI、SCI收录的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期刊上。

两篇论⽂所在刊物不可同为中⼭⼤学出版的刊物。

 ⼆、其它规定 1、发表的刊物范围:不含CSSCI扩展版期刊、不含被《中⼭⼤学⼈⽂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录原则(试⾏)》(2014年修订)列⼊⿊名单的期刊、不含与本学科不相关的刊物。

 2、学术论⽂发表的刊物应为正刊,除特别指明外,不包括增刊、特刊、专刊等。

 3、发表的时间要求:中⽂论⽂,必须在申请正式答辩前提交已正式发表的纸质版论⽂;英⽂论⽂,必须在申请正式答辩前⾄少提交论⽂的Online版本和论⽂发表的DOI编号。

 4、学校或学院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博⼠⽣在国(境)外发表的学术论⽂的署名单位排名时,国外导师单位为第⼀署名单位,中⼭⼤学为第⼆署名单位也认可。

 5、留学⽣发表学术论⽂要求与普通全⽇制学⽣相同。

 6、本规定从2016级博⼠⽣开始实施,对于2016级之前的博⼠⽣发表学术论⽂要求,按照学院原规定执⾏。

 7、本规定由岭南学院研究⽣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2014年6月修订)依据《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或录用,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博士生必须是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经各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各学科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1. 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

对于在国外、境外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4. 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以在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基础上,制订更高的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理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1. 刊物范围: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确定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目录,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为鼓励对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对发表在高水平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或同等贡献者)情况进行规定。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或正式录用通知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

4. 鼓励博士生选择高难度或攻关性的研究课题。

若博士生所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经认定具有较大创新前景的,在审议学位时可不按上述条件要求。

对于此类学位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应有明确的认定程序和要求,博士生应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申请,经导师书面推荐,培养单位组织专家认定,并在博士生论文答辩之前将认定的相关材料报研究生院公示、备案。

三、医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1. 刊物范围:学术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专业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或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的杂志,或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排序在前400名以内的杂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在校期间的排位),或下列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协和医科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医科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科版、四川大学学报医科版、复旦大学学报医科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山大学学报医科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社科〔2008〕10号
关于印发《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08年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04年,学校制订了《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修订原则》(见中大社科〔2004〕4号),各年度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按照此原则进行自然调整。

目前,《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已成为学校社科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评价文科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随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原有重要期刊目录原则的某些条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

社科处在广泛征集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2008年版),经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
(2008年版)
一、凡收录进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以下简称:重要期刊目录)中的刊物应为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含连续性出版物)。

二、根据期刊出版地域及语言,将期刊分为三类:境内期刊、境外外文期刊、境外中文期刊。

三、根据期刊的影响,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分为三个级别:“一类重要期刊”、“二类重要期刊”、“三类重要期刊”。

四、“一类重要期刊”的认定原则:
(1)对于境外外文期刊,凡被SSCI、A&HCI、SCI之一收录的期刊均为“一类重要期刊”;
(2)对于境外中文期刊,由各文科院(系)学术委员会确定,并报社科处提交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3)对于境内期刊,保持现有25种期刊不变。

详见重要期刊目录。

五、“二类重要期刊”的认定原则:
(1)对于境外外文期刊,凡被EI、ISSHP、ISTP之一收录的期刊均为“二类重要期刊”;
(2)对于境外中文期刊,由各文科院(系)学术委员会确定,并报社科处提交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3)对于境内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同为“二类重要期刊”(要求发表的论文在3000字以上),除此之外,其他均要求属于CSSCI来源期刊。

详见重要期刊目录。

六、“三类重要期刊”的认定原则:
(1)对于境外外文期刊,原则上要求必须是匿名审稿的期刊;
(2)对于境外中文期刊,由各文科院(系)学术委员会确定,并报社科处备案;
(3)对于境内期刊,原则上要求是CSSCI来源期刊,但保留了原有非CSSCI期刊。

详见重要期刊目录。

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及CSSCI来源集刊,原则上暂不列入重要期刊目录。

八、对于少数不属于CSSCI来源期刊,或者属于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但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和连续性出版物,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等级后,报社科处提交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九、重要期刊目录随CSSCI、SSCI、A&HCI、SCI、EI、ISSHP、ISTP目录的调整而自然调整。

各索引新增收录的期刊,将自动列为重要期刊目录的相应类别,其中CSSCI新增期刊将自动列入“三类重要期刊”。

被各索引调整出的期刊,将自动从重要期刊目录中退出。

具体论文类别的认定,以论文收稿或论文发表时各索引收录期刊目录为准。

十、本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电子版刊物,可以列为“三类重要期刊”。

但已有公开出版物的基地,其电子版刊物不再列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