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颗粒污泥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好氧颗粒污泥的优缺点

好氧颗粒污泥的优缺点

好氧颗粒污泥的优缺点好氧颗粒污泥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它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现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高含盐度废水及许多工业废水。

培养办法1、配制人工合成模拟废水以乙酸钠为碳源,KH4C1为氮源,KI2P04为磷源,并加入适当微里元素作为补充:初始COD、HM3-F浓度分别为213mg/1左右和12mg/1左右:2、接种污泥采用普通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MLSS为3.0g/L,比重为1. 005, SVI为78ml/g:3、采用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的运行方式,每天四个周期,每周期6h, 进水10min,曝气300min,沉淀25min;排水5min,闲置20min.运行一周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4、逐步提高进水负荷COD、MI3-E农度分别提高至400mg/1左右和30mg/l左右:5、采用进水-曝气-静置+搅拌-=次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的运行方式,运行周期调整为每天三个,每周期8小时:进水5min,曝气150min,静置+搅拌120min, 二次曝气120min,沉淀10min, 排水5min, 其余时间闲置,部分污泥趋向于颗粒化状态,形成具有脱氮功能的颗粒化污泥的雏形,随后的培养中根据情况不断减少沉淀时间,造成选择压,排出沉降性能差的絮状污泥,最终沉淀时间降至5min:初始颗粒内的各种微生物在颗粒内寻找适合自身生长增殖的生态位,并通过竞争与次级增长而衍生出新的代谢互补关系,由此进一步充实了颗粒污泥,形成了结构紧密、外形规则的成熟颗粒污泥。

以上就是有关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办法以及优缺点的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好氧颗粒污泥是9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兴技术,与厌氧颗粒污泥相比,在水处理方面,以其启动周期短、污泥代谢活性高、消化速率快、运行连续性强及出水水质好等,而备受青睐。

但是由于运行条件苛刻,操作复杂等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好氧颗粒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而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实际应用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及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

1 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1.1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及结构好氧颗粒污泥外观一般为橙黄色或浅黄色,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为表面光滑致密、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

粒径一般在0.5~5.0mm。

颗粒表面含有大量孔隙,可深达表面下900um处,而距表面300~500um处的孔隙率最高,这些孔隙有利于氧、基质、代谢产物在颗粒内部的传递。

1.2 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氧颗粒污泥的密度为 1.0068~1.0480g/cm3,颗粒污泥的污泥沉降比(SV)在14~30%,污泥膨胀指数(SVI)20~45mL/g(一般在30左右),而普通活性污泥的SVI在60~205mL/g左右。

颗粒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97~98%。

因而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沉降速度,可达30~70m/h,与厌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相似,是絮状污泥的三倍多。

因此能够承受较高的水利负荷,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1.3 好氧颗粒污泥的代谢活性比耗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简写SOUR)是指单位细胞蛋白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量,反映了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快慢即微生物活性的大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好氧颗粒污泥的异养菌比耗氧速率(SOUR)H 为40~50mgO2/(g MLVSS•h),而普通活性污泥的(SOUR)H为20mgO2/(g MLVSS•h)左右。

Shu-fang Yang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SOUR)H为60~160mgO2/(g SS•h)。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刘琳郝若愚李幸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4期摘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凭借其良好沉降性能、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丰富的生物相等优势,日益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技术。

本文在总结最新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微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SBR 生物相污水生物处理1 引言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凭借其环境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一直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主要技术。

但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容易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对冲击负荷敏感、及容积负荷较低等,而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2 好氧颗粒污泥的概述2005年,世界水协会(IWA)第一届好氧颗粒污泥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明确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定义:好氧颗粒污泥可以理解为一种在较低水剪切力下不会凝聚,沉降速度远快于絮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颗粒状聚合体[1]。

在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与传统絮状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很多优势,主要可体现在4个方面:(1)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一般低于90ml/g,而沉降速度通常可达50-130m/h。

(2)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吸附重金属与有毒物质的能力。

④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能力。

3 好氧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质(1)湿密度和含水率。

好氧颗粒污泥结构通常较为致密稳固。

好氧颗粒污泥的湿密度通常为1.004-1.1g/l,远远高于传统絮状活性污泥(1.002-1.006g/l)[2]。

与厌氧颗粒污泥相似,好氧颗粒污泥的含水率约为94-97%,低于絮状污泥(>99%)[3]。

(2)物理强度。

物理强度可以反映在水力摩擦和颗粒碰撞时颗粒保持完整稳定的能力。

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应用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应用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应用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在好氧环境中形成的微生物聚结结构,它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应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进展,介绍其特性、应用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一、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聚结结构,由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和微粒等组成。

它的表面有丰富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提供了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环境。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种类多样,包括有氧和厌氧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沉降速度和良好的污泥液固分离性能。

二、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除磷、生物脱氮、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能够通过吸附、沉积和释放磷酸盐等方式将废水中的磷去除,从而达到去除磷的目的。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能够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实现去除氮的效果。

此外,好氧颗粒污泥还可以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从而净化废水。

三、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聚结有关。

经过长时间的好氧反应,微生物群落逐渐适应环境,形成完善的代谢系统。

微生物通过产生胞外聚合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和聚结在一起,形成颗粒污泥。

同时,厌氧和有氧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

厌氧微生物能够提供电子给有氧微生物,促进其代谢活动,从而加速颗粒污泥的形成。

四、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展望目前,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性、应用和形成机理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深入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制;其次,可以优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提高其形成效率和稳定性;最后,可以研究好氧颗粒污泥与其他污泥处理技术的结合应用,实现更高效的污水处理效果。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是一种由生物污泥自发形成的颗粒状胶状物,具有优良的底物去除能力和沉降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还会讨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通常可以通过在好氧条件下操作A/O(Anoxic/Oxic)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来培养。

在MBR系统中,碳源和氮源的供应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底物的有机负荷较高、C/N比较低的条件下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此外,污泥搅拌强度的调节也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颗粒污泥可实现高效的底物去除,因为颗粒内部具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外界底物也可以通过颗粒表面被动态地吸附、解吸。

其次,颗粒污泥具有优良的沉降性能,即使在高浓度悬浮物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沉降速度和沉降精度。

这对于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减少投加的化学沉淀剂等意义重大。

此外,好氧颗粒污泥还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复杂的操作条件和负荷波动。

好氧颗粒污泥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颗粒污泥可用于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够显著减少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其次,颗粒污泥能够高效去除底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提高处理效果并降低排放标准。

同时,颗粒污泥还可用于强化生物除硝、厌氧氨氧化等高级氮移除工艺,为污水处理的提标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目前在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内部的微生物组成和作用机制。

其次,颗粒污泥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破碎和泥团损失等问题,这对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困扰。

此外,颗粒污泥的控制和调节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好氧颗粒污泥在污水生物处理汇总

好氧颗粒污泥在污水生物处理汇总

好氧颗粒污泥在污水生物处理汇总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污水的产生和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污水中的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寻求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同时去除COD和氨氮,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好氧颗粒污泥(AG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和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好氧颗粒污泥(AGS)是一种由微生物群体在好氧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在过去的十年中,AGS在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表明,AGS对COD 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且在低温、低溶解氧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此外,AGS还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高的污泥产率。

在AGS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转化为新的生物质和能量。

同时,通过物理作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降下来,使出水水质得到改善。

这个过程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还产生了具有沉降性能的颗粒污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污水生物处理的三大工艺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

生物膜法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小的污水,具有较高的生物量浓度和较低的能耗。

厌氧生物处理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和含氮、磷的污水,具有能耗低、产甲烷等优点。

四、同步去除COD和氨氮的沉降能力和形成标志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同步去除COD和氨氮是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研究表明,AGS具有良好的同步去除COD和氨氮能力。

在AGS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转化为新的生物质和能量。

同时,微生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降下来,使出水水质得到改善。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工程中,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它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环境污染。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基于活性污泥系统,通过改变曝气方式和污泥回流方式,使颗粒污泥在好氧条件下有效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相较于传统的曝气活性污泥工艺,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由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增加颗粒污泥对有机物质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因此可以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浓度。

这一点对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尤为重要。

其次,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减少能源消耗。

由于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沉降能力,可以减少曝气系统对氧气的需求,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与此同时,颗粒污泥在良好氧环境下的活性生物质积累和自身增殖能力也降低了曝气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的运行强度,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消耗。

再次,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对环境污染的减少也具有重要作用。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生污泥的量,并且污泥浓度较高,容易脱水和干化,从而减少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成本。

此外,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还能够减少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推动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现有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需要进行一系列升级和改进。

首先,可以优化曝气系统的设计,控制气泡大小和曝气量,提高氧气的传递效率。

其次,可以加大污泥回流比例,增加颗粒污泥的陶瓷和增殖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聚合物添加剂或利用氧气接触氧化等方法,促进颗粒污泥的初沉、浓缩和脱水。

在实际工程运行中,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例如,由于颗粒污泥较为敏感,工程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污泥流动、曝气以及回流比例等参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废水处理成为每个城市务必面对的问题。

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接受生化池来处理废水,但存在着处理效果不佳、耗能高等问题。

而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出现,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进行深度探究和探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基本原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通过引入氧气和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有机物,最终实现废水的净化。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的内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以及颗粒污泥的沉降等三个方面。

起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通过水力条件和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在水力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连续进入反应器内,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逐渐降解并产生一定的胞外聚合物。

这些胞外聚合物与颗粒表面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污泥。

其次,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发挥作用的核心。

颗粒污泥内部的微生物分为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主要负责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厌氧微生物则进一步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使其完成最终的净化过程。

最后,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是指颗粒污泥在处理过程中的沉降速度。

因为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殊形态,沉降速度较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污泥与水分离,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二、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生化池处理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净化效果好: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废水的COD、BOD等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达到环保要求。

2. 能耗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化学药剂,而且接受了生物降解方法,消耗的能量较少。

3. 运行成本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设备简易,易于运行和维护,相对于传统的生化池来说,运行成本更低。

4. 空间占用少: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废水处理,节约土地资源。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者:周汇张文豪蒋硕颜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4期近几年,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活性污泥技术由于剩余污泥量大等缺点,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随着厌氧可以污泥技术的发展,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克服了剩余污泥量大的缺点,并且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所以逐渐被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现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情况等。

1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成功地应用到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此基础上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结构紧密,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能较好地进行泥水分离。

另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还可以抵抗不良的水利因素和有毒物质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剩余污泥量小,污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在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等设备,所以,该技术有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少等优点。

该技术还能较稳定的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

该技术也引起了國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现状Mishima K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污泥的颗粒化现象被第一次发现。

这种现象出现在连续流AUSB(Aerobic Upflow Sludge Blanket)的反应器内。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技术中污泥的颗粒化形成条件比较苛刻,并且培养出来的当时污泥也不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

清华大学的卢然超等研究了有关SBR反应器中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的沉降性能,在反应器中形成了能够实现同步的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

在该反应器中,污泥对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总磷的去除效率都比较高,同时对水中的氮的去除效率也达到了80%以上,反应器的出水的水质也比较好。

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3.1 进水的基质和有机负荷率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碳源等物质作为培养基质,好氧颗粒污泥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高,很多培养基质如葡萄糖,乙醇等物质都能够成功地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不同的培养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会影响到好氧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的微观结构和微生物的类型。

颗粒污泥好氧污泥颗粒化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污水处理

颗粒污泥好氧污泥颗粒化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污水处理

(1)颗粒污泥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在结构、传质过程、菌群结构等方面具有哪些特征?答:①结构方面:同普通的絮状活性污泥相比,颗粒污泥具有相对规则的外形(类似球形和椭球形的结构),密度大,强度高,结构较为稳定,尤其是沉淀性能较为突出。

②传质过程:传统的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中既有活性污泥本身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絮凝等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过程,也有活性污泥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吸收等生物或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期吸附去除和代谢稳定两个阶段。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是多种功能微生物在各自溶解氧含量适宜的生化池内进行各异的新陈代谢过程而共同合作完成的结果。

如在脱氮除磷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功能微生物有硝化菌(Nitrifiers)、反硝化菌(Denitrifiers)和聚磷菌(PAO)。

对于活性污泥颗粒化后的AGS,其也多被用于处理污水中的碳氮磷污染物。

与活性污泥相比,AGS较大的粒径易引起O2在颗粒内部传质受阻,从而被认为会出现由外到内的好氧/缺氧/厌氧区。

③菌群结构:传统活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主要由厌氧消化微生物组成,颗粒污泥中参与分解复杂有机物、生成甲烷的厌氧细菌可分为三类,主要是水解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后两者是厌氧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种。

好氧颗粒污泥中存在有异养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聚磷菌、聚糖菌等多种微生物。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相种类和分布的因素很多,如循环时间、进水水质等。

在SBR反应器中,当循环时间为4h时,杆菌为优势菌;当循环时间为12h 时,球菌为优势菌。

以葡萄糖为主要基质所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以丝状菌为主要生物相,而以乙酸钠为主要基质所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是以球菌为主要生物相。

(2)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主要的限制性环境因子如何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答:①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分为4个阶段:➢细菌与细菌相互移动并形成接触,细菌的移动受水力学、传质、重力和热力学的影响。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好氧颗粒污泥因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量,具备脱氮除磷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很大,但在其形成机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并未彻底弄清。

本文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如胞外聚合物、水力剪切力、温度等;归纳了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假说,总结了其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及形成机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微生物聚集的形式主要有絮状污泥、生物膜和颗粒污泥3种,其中颗粒污泥由于具有微生物量多、沉降性好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颗粒污泥中,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表面光滑、密度大、沉降性能良好、能够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以及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等优点。

M.Pronk等指出,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总体能耗为13.9kW•h,比荷兰传统活性污泥厂的平均耗能水平低58%〜63%,其出水水质可以达到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出水水质甚至更好。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所需要的体积也比现有的常规活性污泥装置所需要的体积低33%左右,在能耗和土建费用方面均有所减少。

与厌氧颗粒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周期较短,约为30d。

在耗能方面,好氧颗粒污泥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培养,同时在污水浓度方面局限性小,对高浓度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均有良好效果。

污泥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颗粒的分层结构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区域,其结构特征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脱氮除磷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拟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进行总结,并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1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完成的复杂过程,其中既有微生物的作用,也包含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行了长期研究,主要形成以下几种学说。

01微生物自凝聚原理自凝聚是一种在适当条件下自发产生的微生物凝聚现象。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随着生活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水资源的急剧匮乏,废水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氨氮排放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污染之一。

传统的氨氮处理方法采用了生化处理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系统稳定性较差、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种问题,近年来人们对氨氮处理方法进行了多种探索,最为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1. 好氧颗粒污泥的概述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能够同时进行氨氮的硝化和反硝化的微生物体系。

好氧颗粒污泥是由低碳源和低氮源的废水混合而成,通过建立一个特定的系统环境并通过高氧供给来诱导出这种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非常多样化,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关键之一。

2.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可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净化和消除污染的目的。

同时,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因此也是一种非常环保和节能的氨氮处理方法。

3.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是一种生物处理过程,因此具有一些基本特征:1)系统环境应该是具有足够高的氧气含量和合适的水温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要求。

2)系统中的好氧颗粒污泥必须是稳健和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

3)不同微生物群体之间的养分、质量传输需要得到充分保证。

4)系统应以灵敏且准确的监测来控制处理过程中的变量和参数。

4.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一些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1) 氧含量:氧气是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必备条件,适宜的氧含量能够促进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和活动,从而影响氨氮转化速率。

2) 温度: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受到温度影响,因此温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常要求污泥的温度应该在20℃至30℃之间。

3) PH值:对于硝化作用来说,PH值应该介于7.0到8.0之间,而反硝化作用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到7.5之间。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

• • • • •
流体动力 物质扩散力 重力沉降 热力学动力, 如布朗运动 细胞的自我活动
步骤 2: 细胞间相互接触及稳定过程. 促使细胞相互吸引的动力包括:
物理吸引力:
• • • • • •
范德华力
异性电荷吸引力 热动力,包括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 疏水性 丝状细菌的搭桥效应
AR-ngwtt-c 39
AR-ngwtt-c
9
接种污泥的物理外观及形态
光学显微镜 观察结果
电子扫描显微镜
观察结果
AR-ngwtt-c 10
种泥
1星期后
B
3星期后
2星期后
D
C
AR-ngwtt-c
11
2.0 1.5
Size (mm)
350
颗粒尺寸
300 200 150 100 50 0
SVI (mL/g)
250
一个典型的颗粒化过程
使用的接种颗粒污泥性质:
平均直径: 1.28 mm
污泥体积指数: 28 mL/g 耗氧率: 13.4 mgO2/g/h 有机成分含量: 51.2% 储存时间: 3个月
反应器启动
(1) 好氧颗粒污泥使用量2.0 L,相当 于反应器工作体积的5.9%
(2) 实现启动生物污泥浓度为1.03 g/L
接种颗粒和曝气一天 后颗粒的观察比较
24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一些因素
AR-ngwtt-c
25
底物组成: 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影响不敏感 有机负荷率: 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影响不敏感 水力剪切力: 较高的剪切力有利于具有紧凑结构的颗粒形成 沉降时间: 较短的沉降时间有利于颗粒形成 泥龄:维持系统一定泥龄(MCRT)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非常关键 水力停留时间: 应选择一个恰当的水力停留时间(HRT) 好氧营养匮乏: 每个周期内在一定时段的营养匮乏期有利于颗粒的形成和稳定

污泥好氧消化特点

污泥好氧消化特点

污泥好氧消化特点污泥好氧消化是近二十多年来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目的在于稳定污泥,减轻污泥对环境和土壤的危害,同时减少污泥的最终处理量。

它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高,需要的处理设施体积小, 投资较少 , 上清液中的BOD 浓度较低(10 mg/L 以下), 处理后的产物无臭、类似腐殖质 , 肥效较高, 运行安全、管理方便。

但由于需要输入动力 ,所以运行费较高。

污泥好氧消化实质上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其工作原理是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的内源代谢过程。

通过曝气充入氧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自身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气等,使污泥得到稳定。

如果以C5H7NO2 表示细胞分子式,则好氧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氧化作用可以表示为 :C5H7NO2+5O2——5CO 2 +NH3 +2H2O (1)污泥好氧处理对中小型水厂比较适用,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不少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好氧消化处理污泥, 仅加拿大某省就有20 个小型污水处理厂运用此法;丹麦大约有40%的污泥使用好氧法进行稳定化处理。

因此污泥好氧消化工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污泥稳定指标污泥好氧消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污泥稳定的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物(VSS)的去除率和消化污泥的比氧摄取速率(SOUR)。

一些国家对病原菌的去除率也作了相应规定。

当VSS 去除率达到38%时和(或)当消化污泥的SOUR 降低到1.0~1.5mg O2/gVSS·h时,可认为污泥已经达到稳定。

尽管现在还普遍采用这2 种指标,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低温时,由SOUR 的数值无法确定污泥是否达到稳定。

温度和停留时间同其他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一样, 好氧消化的速率受处理温度的影响很大 ,温度高时,微生物代谢活性强,达到要求的有机物 VSS 去除率所需的 SRT短,当温度提高至中温范围(30 ℃左右),SRT =15 d即可完成污泥的稳定。

污水处理的各个生物处理法优缺点比较

污水处理的各个生物处理法优缺点比较

污水处理的各个生物处理法优缺点比较更新时间:09-10-20 16:49生物法处理污水的技术分为: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自然净化处理技术.1 好氧处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首先于20 世初在英国出现, 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该方法自1914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市建成汗水试验厂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已成为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主体,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供氧方式,运转条件,反应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开发了多种活性污泥法新工艺,使得活性污泥法朝着高效,节能的方面发展.以下是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的新工艺: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简称OD)氧化沟是20世纪60年代初荷兰的pasveer 首先研究开发的,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是pasveer于1954年在荷兰的Voorshoten建造的.氧化沟是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处理过程集于一体,间歇运行,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汗水和工业汗水的处理工程中.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特点,在控制适宜的条件下,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共,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取得脱氮效果,同时使得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氧化沟以其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和良好的处理效果等优点正在我国不少工程项目中采用,近几十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沟已以突破只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局限.概括的讲氧化沟有单沟,双沟,三沟,多沟同心和多沟串连等多种布置互形式;有将二沉池与氧化沟分建或合建的;有连续进水或交替进水;有转刷曝气机,转盘曝气机或泵型,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进行充氧搅拌的氧化沟等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写为SBR),又称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在运行中采用间接操作的形式,每一个反应池是一批批地处理废水,因此而得名.70年代末期美国教授R.L.lrvine等人为解决连续污水处理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首次提出,并于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采用SBR工艺进行汗水处理得论著.继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技术人员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研究得深入,人们对该工艺的机理和优越性有了全新的认识.1980年在美国车家环保局的资助下,印第安纳州Culver城投建了世界上第一个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我国第一座应用S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的SBR处理系统于1985年投入使用,此后陆续在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领域得以推广使用,同时,在全国也掀起了研究SBR 的热潮,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SBR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城市污水,工业污水(主要有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工业污水处理),有毒有害废水和营养元素的废水.SB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反应机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同,只是在运行操作不同.SBR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的不同操作,故称之为时间序列上的废水处理工艺,它集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SBR工艺的一个完整操作周期有五个阶段: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SBR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反应和沉淀两道工序放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扩大了反应器的功能,SBR是一个间歇运行的汗水处理工艺,运行时期的有序性,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的一些特性.1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2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4脱氮除磷效果好;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6耐冲击负荷;传统的SBR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进水流量较大时,对反应系统需调节,会增大投资.生物膜法:厌氧处理: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滤池:自然净化处理:稳定塘、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 氧化塘是经过设计施工的、具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处理塘,又称稳定塘、生物塘。

好氧颗粒KONODO

好氧颗粒KONODO

好氧颗粒污泥2020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是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聚集形成的表面光滑、结构密实、沉降性能良好、污染物降解效果明显的微生物聚集体。

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聚集体还有生物膜和絮状污泥等。

好氧颗粒污泥(AGS)因其沉降性能良好、利于维持较高的生物量、易于固液分离、能够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以及实现同步脱氮和除磷、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应用研究热点之一。

一、好氧颗粒的结构和功能好氧颗粒污泥一般呈浅黄色或橙黄色球形或椭球形,粒径一般为0.5-2.3 mm,平均密度约为1.04 -1.05×103 kg/m3,污泥沉降比(SV)在14-30%之间,表面光滑致密、含有大量孔隙。

好氧颗粒污泥粒径一般0.3-4.5mm且结构紧密。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可有效延长污泥在反应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可使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能够通过固定增殖而积累较高的微生物量。

1、结构一般而言,具体的好氧颗粒结构与水背景密切相关。

好氧颗粒污泥在好氧条件下培养形成,由外至内形成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

因为颗粒的溶解氧梯度原因,对参与脱氮的细菌的分布上,亚硝酸菌位于外层,次外层是硝化细菌,反硝化菌位于颗粒内层。

这样的结果中,作为优势菌群的亚硝化细菌完成对氨氮的亚硝化作用,位于其里的硝化菌由于受到高浓度游离亚硝酸和氧的限制,使得硝态氮、亚硝态氮形成一种平衡,即实现亚硝态氮的一定程度积累与转化为硝态氮,分层结构使得反硝化细菌能够在颗粒污泥内部存活,内层的低溶解氧有利于实现反硝化过程。

2、功能如同大分子生物物质和化学物质,结构往往决定其功能。

好氧颗粒的形成与多种复杂性因素有关,对应的结构特征也同样决定了其对应的功能。

如结构介绍中所说明的,其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平衡,以及反硝化功能的实现,其中往往会有短程反硝化现象的存在,这对其生化性能测定结果也会有合理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氧颗粒污泥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它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现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高含盐度废水及许多工业废水。

培养办法
1、配制人工合成模拟废水
以乙酸钠为碳源,KH4C1为氮源,KI2P04为磷源,并加入适当微里元素作为补充:初始COD、HM3-F浓度分别为213mg/1左右和12mg/1左右:
2、接种污泥
采用普通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MLSS为3.0g/L,比重为1. 005, SVI为78ml/g:
3、采用
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的运行方式,每天四个周期,每周期6h, 进水10min,曝气300min,沉淀25min;排水5min,闲置20min.运行一周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4、逐步提高进水负荷
COD、MI3-E农度分别提高至400mg/1左右和30mg/l左右:
5、采用
进水-曝气-静置+搅拌-=次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的运行方式,运行周期调整为每天三个,每周期8小时:进水5min,曝气150min,静置+搅拌120min, 二次曝气120min,沉淀10min, 排水5min, 其余时间闲置,部分污泥趋向于颗粒化状态,形成具有脱氮功能的颗粒化污泥的雏形,随后的培养中根据情况不断减少沉淀时间,造成选择压,排出沉降性能差的絮状污泥,最终沉淀时间降至5min:初始颗粒内的各种微生物在颗粒内寻找适合自身生长增殖的生态位,并通过竞争与次级增长而衍生出新的代谢互补关系,由此进一步充实了颗粒污泥,形成了结
构紧密、外形规则的成熟颗粒污泥。

以上就是有关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办法以及优缺点的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