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

合集下载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从出生到青年前期,也就是出生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习题】:1、广义的心理发展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一)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二)认知发展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推理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的变化或稳定性。

(三)社会性发展情绪、意志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what首要任务)(2)揭示儿心发展的原因和机制(why\how)(3)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4)揭示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基本方法(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规律)】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这是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且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2.心理发展时间上的不平衡性指的是心理各机能的成熟并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总体来说,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平稳发展,到老年期开始下降。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在时间上稳定性与否的问题6.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7.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国外和本教案的划分:(1)产前期(2)婴儿期(出生—3岁)(3)童年早期(3-6岁左右)(4)童年中期(6岁—11、12岁)(5)青少年期(11、12岁—17、18岁)(6)成年早期(17、18岁-35岁左右)8.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问题发展关键期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机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发展心理学第4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发展心理学第4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 • 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 指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 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 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 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 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如问题解决和思 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 维的功能。
二、心理发展观
•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 理结构。
维果斯基认为:言语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言语可以使 儿童获得他人掌握的知识。同时,言语有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知的工具,帮 助儿童认识世界。此外,言语又是控制和反映儿童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心理发展观
果跳 一 跳 就 能 摘 到 苹
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D2=儿童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D2-D1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 发展区” 。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 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现有的发展 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 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学支架
• 教学支架: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 长时撤去帮助。
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 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 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表现: •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 觉引发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 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2(第三、四章)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心理学理论通常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来研究和阐述人的心理。

简单说,心理过程就是指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

在儿童风情展心理学中,学术界倾向于从认知、情感和社会化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这次辅导我们涵盖第三和第四章内容,也就是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

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以上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的说,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为我们提供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本身形成认识。

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认识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时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人们一般都认为新生儿和婴儿软弱无能,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婴儿在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等方面具有很多非凡的能力,一些能力甚至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发挥功能了。

1.触觉、味觉和嗅觉:新生儿的触觉、嗅觉和味觉都已经非常敏感了。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版】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版】
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是新生儿的神经系 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髓鞘是神经纤维的绝缘体,没有它,神 经传导会互相干扰。例如,婴儿的髓鞘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很容 易引起全身抽搐。个体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 的重要条件
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 吮吸反射 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 眨眼反射 定向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从头至脚(头尾原则) 从中心向外周(近远原则) 从大动作向小动作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种系发展的意义;个体发展的意义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阶段: 0-3m:没有明确的手的动作,紧握拳头, 或散漫杂乱的手部动作; 3-5m:无意识的手的动作; 5-7m:有目的的手的动作(随意抓握动 作); 7m以上:双手协调动作;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咿呀发音向词汇过渡 在咿呀发音阶段向说出真正的词汇 过渡的过程中,婴儿会发出一些自己发 明的“词”,用来表示一类意思。例如, “dada”表示要东西,“ayi”表示所有的 人。这种“词”被研究者成为“原型词” 或“准词”。“原型词”常常伴以一定 的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快速吮吸技术—— 另一个缺点是不适合4个月以上的婴 儿。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条件性转头范式—— 向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声音刺激;当 声音刺激发生变化时,婴儿的另一侧出 现一个会动的玩具;婴儿很快就学会听 到声音变化就转头;利用这个条件反射 可以测查婴儿对声音的辨别。 这种技术适用于5-12个月的婴儿。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A非B错误
(二)前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表象性思维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2、不可逆性思维 3、思维的直觉性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获得守恒性 2、思维的去中心化 3、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4、类包含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中介缺失 产生缺失 利用缺失
记忆策略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 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第五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标志
1周岁左右,出现的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将整 个口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期 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理论
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认知发展论(斯金纳的强化说) 环境和学习论
对化; (4)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 (5)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认识到越轨
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研究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 道德发展阶段:三阶六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认知和情感因素,如观点采择、亲社会 道德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思维的基本单元 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
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8 -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4、15岁)
(一)感知运动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客体永久性”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四、胎儿的生理 胚芽期是最早也是最短的阶段,以系统化的细胞分裂和受精卵 着床于子宫壁为特征。
• 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胚胎期(3——8周)
• 组织和组织分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胚胎发育成三 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脑、脊髓; • 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结缔组织和循环、生殖、泌尿
系统 • 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肝脏,呼吸系统
胎儿期(9——40周)
• 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 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科,探究从出生到成年的儿童各个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一、感知与认知发展1.感官发育:- 视觉发育- 听觉发育- 味觉和嗅觉发育- 触觉发育2.运动发展:- 大运动发展- 细运动发展- 手眼协调发展- 空间意识发展3.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发展- 认知过程发展- 认知能力的阶段- 执行功能发展二、情感与社会发展1.情绪发展:- 高兴和悲伤- 害怕和安全感- 焦虑和压力- 情绪调节能力2.人际关系发展:- 父母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社会承认和认同- 自尊和自我概念3.社会认知发展:- 他人的意图和思维-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三、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1.性别意识与性别认同:- 社会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的变化2.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 - 语言与性别差异- 行为表现与性别角色- 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 学校教育与性别3.性别身份认同的困惑: - 性别认同障碍- 异性恋与同性恋认同- 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关系四、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1.道德发展阶段:- 行为规范的学习- 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2.道德教育和家庭教养: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养与道德发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环境对道德发展的影响3.价值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 个体差异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情感的关系五、发展障碍与干预措施1.发展障碍的分类:- 智力发展障碍- 学习障碍- 沟通与语言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2.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教育干预的方法- 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个体差异与干预个性化-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支持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大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发展障碍与干预等方面的复杂而又琐碎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目录
注意概述 学前而 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一节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概述
观察并思考: 请你仔细观察 右图的服装,并围绕此服装 说一段话。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一)注意的含义和特点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 比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的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三)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生活中如打字员,司机等职业都需要较大的注意广度。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 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 (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 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 成任务。
1.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也多动。 2.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 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 3.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儿童行为较幼稚,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手脚不灵活,剖宫产和 早产儿患多动症的概率更高。 4.其他因素: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
力不集中。
(三)目的要求不明确
案例三:
今天上午张老师在家生气了,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绘 画课的时候也没有心情讲课了,于是随便就给小朋友说小 朋友们今天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活动室里大乱。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指人们如何获得、 存储、转换、运用以及沟通信息的过程。 广义地说,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 觉、学习、思维和记忆。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和记忆。
第一节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维果斯基的理论、信息加 工理论)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感知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 第五节 小学儿童的思维 第六节 小学儿童的想象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1.最近发展区
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
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靠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水平, 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在现有发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 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三)评价
优点: 1.创立了认知发展领域,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研 究结论。 2. 理论影响广泛,带动了成千上万的研究者开展 认知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 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缺点: 1.理论表述的问题。 2.研究方法的问题
(四)皮亚杰的理论对(小学)教育 的启示
1.教育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儿童思维 的过程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 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上的特征。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人的神经类型和习惯
二、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1.无意注意的发展 2.有意注意的发展 (1)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

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义务,是 狭义的学习。
一、学习的一般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动机的发展

(二)学习态度的发展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1、道德评价标准带有明显的“他律”的特点,道德评价
对 象首先是他人而不是自己。
2、 道德评价只注重道德行为的结果。
3、道德评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4、 通过告状以获得老师的赞许和喜爱。
三、亲子关系的发展
小学儿童,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 *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
⊙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无 条件地信任教师,崇拜教师,而是带有选择性地评价教师对 自己的爱。
⊙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爱的体验更加复杂。
2. 对班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的儿童相互间的关系还不是集体关系。 同学间的关系常常受一些偶然因素决定的。
发 展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真正看到比较有组织
儿童的自我描述反映其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从比较具体的 外部特征的认识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的认识。
但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自己的认识都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和绝对性。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发 展 心 理 学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 发展,但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时期。
2、记忆监控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老师)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老师)

⼉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师)⼉童发展理论复习提纲和练习第⼀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种旧结构向⼀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种变化,是⼀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 发展理论的任务:①描述⼀个或⼏个⼼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②描述⼏个⼼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只有充分研究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地把握⼼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及作⽤:发展⼼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柱,在学习⼉童⼼理发展理论时最核⼼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童观,树⽴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提⾼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

具有(1)组织信息。

(2)指导研究的作⽤。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理的实质②量变与质变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

④理论⾃⾝的建设附练习:第⼀章绪论⼀、名词解释:发展⼆、思考题: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个意思吗?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3. 请结合⾃⼰的经验说明任何⼈⽆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进⼀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

第⼆章成熟势⼒说⼀、选择题:1.格塞尔既重视⼉童的⾏为模式,还重视什么?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A、遗传B、成熟C、环境D、训练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种发展⽔平向另⼀种发展⽔平发展的?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4. 格塞尔把⼉童机能⼀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A、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主导性原则5. 格塞尔认为⼉童⾏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具有什么样特性?A、冲突性B、周期性C、⽭盾性D、⽅向性⼆、填空题: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问题:一、先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二、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三、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孩子学会走路、说话,都是在这个时期。

随着儿童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加扩大,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增加。

同时,他们也能够主动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

1-3岁,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会自如地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考,爱提问,爱模仿,要游戏,有了自己极原始的“逻辑”,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物的要求。

最突出的就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由此,孩子的行为变了,情绪复杂了,成人感到孩子难带了,变得顽皮、不听话了。

这一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达85厘米,3岁可达93厘米左右,比初生时增加近1倍。

体重增长速度更可观;3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4倍,重13公斤左右。

先学前儿童的骨骼还在继续骨化,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

大肌肉已经发展,但耐力仍很差,易疲劳;小肌肉远未发展起来,因此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精细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动作。

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

正常婴儿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3岁时,心率已降为每分钟100次,但与成人相比仍然很快,因此仍不宜作剧烈运动,以免过分加重心脏负担。

总之,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各方面虽然仍很柔嫩,不能耐劳,不宜作过分剧烈的活动,但已能保证儿童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仍在继续发展。

脑重不断增加(3岁已达1000克),神经纤维不断增长,突触联系不断加多,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迅速进行,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巩固程度也不断提高。

先学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上。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一。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就是具有使用价值。

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与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那么,什么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与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

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的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的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行为主义的领袖---斯金纳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

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

于就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

"行为主义就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就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

"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与它的局限性。

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的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 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就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与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视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视觉的发展
23
• 写字姿势的矫正 • 教育无小事! • 习惯成自然
• 1.了解儿童光的觉察、双眼视觉、颜色视觉 的发展概况。
• 2.什么是视敏度?儿童视敏度发展大致情况 如何?怎样保护儿童的视力?
• 3.观察你身边儿童(幼儿多画画少写字)小 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帮助纠正他 们的错误写字姿势。
• 1-视频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美林校区八个好 习惯之5:写字姿势正.mp4
12
四、视敏度 • 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
力,也即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 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 新生儿眼球天然焦距是17cm左右,易看清近处 的刺激。视敏度差,意味新生儿知觉细线条时 会看成模糊灰色。 婴儿视野狭窄,0--5个月婴儿在客体位于中线左 右25-30度,视线上下10度,距离小于90cm时, 最可能看到该客体。
16
儿童视力的保护
• 1、提供足够的营养(如维生素A、D 等),不让眼睛伤热,不揉眼睛,防止 眼病。
• 2、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学习任务不 宜过多。
• 3、尽可能给儿童提供纸质书籍,印刷 良好,文字和图片要大一些,而且要清 晰。
• 4、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眼睛不要离书 本太近,不要躺着看书。 避免疲劳导致姿势变形。
• 红色特别能引起婴儿兴奋,4-8个月婴儿 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 不喜欢波长短的冷色,喜欢明亮的颜色, 不喜欢黯淡颜色。
10
• 2岁左右婴儿已能认识一些颜色; • 2.5岁儿童正确匹配各种不同颜色正确率
达95.8% ; • 3岁左右则开始说出颜色的名称。 • 教育和早期干预婴儿颜色认知发展过程
版社,2007. • 6.[美]罗特伯·费尔德曼(Feldm,Ra.)n 著.发展心理学[M].苏彦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两篇)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两篇)2024

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主题,通过整理笔记,进一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发现,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相关问题的探讨。

正文内容:一、儿童认知发展1.感知与注意力发展:儿童在感知上的发展与认知能力息息相关,注意力的发展对于儿童能否正确地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2.记忆与思维发展: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思维方式也逐渐从具体、运用观察和操作的知觉观念发展为抽象、运用逻辑推理的概念观念。

二、儿童情绪发展1.情绪识别与表达:儿童从幼儿期到儿童期,逐渐学会辨认和表达基本情绪,掌握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2.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儿童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这些技能对于儿童良好的社交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三、儿童社会发展1.人际关系发展:儿童通过与家庭、同伴和社交界面的互动,建立起重要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儿童的社会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社交技能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培养对于儿童的社交互动和适应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培养儿童的情商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儿童身体发育: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儿童教育与发展1.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笔记整理,我们了解到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和身心健康发展是相互关联的,这些发展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二、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三、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四、跨通道知觉的发展五、对知觉发展的解释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1、视觉偏爱法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3、诱导电位法4、高振幅吮吸1、视觉偏爱法: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

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取婴儿知觉发展的相关信息的方法。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兴趣下降从而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刺激发生变化,兴趣恢复引起反应增加的现象。

婴儿能够对各种刺激物——图像、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摸表现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在此意义上,此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的有效方法。

3、诱导电位法①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通过记录他们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②做法: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头部插上数个微电极。

如果婴儿觉察到我们给的特定刺激,其脑电波的形状将会出现变化,表现出诱发电位。

如果没有觉察到刺激,脑电活动就不会出现变化。

③由于两种不同的刺激会诱发不同的脑电活动方式,因此,采用诱导电位法我们甚至可以知道婴儿能否分辨不同种类的图像或声音刺激。

4、高振幅吮吸①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儿,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

②做法: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记录婴儿吮吸频率的基本值。

以基本值为标准,每当婴儿吮吸频率加快,吮吸强度增加时,就会触动奶嘴里的电路,与电路相连的能够提高感觉刺激的幻灯或者录音机就会启动。

二、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1 触觉是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的途径。

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怕冷不怕热。

对疼痛也非常敏感。

试探性的嘴咬现象在第一年的中间发生最为频繁,之后逐渐减弱。

在紧随着让位于用手全面细致地感知世界的方式。

触觉和视觉的配合,对婴儿早期认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味觉新生儿喜欢甜味。

新生儿面部表情显示能够区分好几种味道。

甜食——表情放松,酸——嘴唇紧缩;苦味——张开嘴,作出痛苦的怪相。

这些与生俱来的反应对生存有重要意义,因为对新生儿来说最理想的食物是略带甜味的母奶。

3 嗅觉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的。

4 听觉关于婴儿听觉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检测(婴儿能听到什么):婴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新生儿的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到50分贝。

婴儿对高频声音的听觉发展早于对低频声音的听觉。

有研究发现,胎儿期即已产生听觉。

怀孕第25周对声音可能表现出反应。

28周胎儿对呈现于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声音刺激的反应是紧闭眼睛;若不能以此做出反应,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辨别(婴儿能知觉到什么声音差异)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之间的差别;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为1%);在4000-8000赫兹范围内音高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Olsho, 1984)。

辨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定位(婴儿对声音的空间定位能力)“U”字形发展曲线从出生起,婴儿便表现出某种初始的声音定位能力。

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5分钟内已经表现出这一能力。

然而到2或3月时,这一反应却近乎消失,到4或5个月时又再次出现。

因此声音定位的发展表现出“U”字形发展曲线。

三、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1 视觉的一般发展视觉的产生新生儿的眼睛已能辨别光线的明暗。

婴儿也能察觉到视野内物体的运动,当移动速度较慢时,喜欢用眼睛追随视觉刺激。

视觉的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周,眼睛不能根据物体的距离来进行视觉调节。

只有大约相距8英寸的物体才能看得最清楚.(2)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3)颜色视觉婴儿已具备颜色视觉。

研究者采用习惯化方法研究婴儿视觉能力的发展发现,新生儿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但在区分蓝、绿、黄以及白色上存在困难。

然后婴儿颜色知觉能力发展迅速,在2-3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够分辨所有的基本颜色。

4个月以后,能把各种颜色归于红、蓝、黄、绿四个范畴,这和成人的红绿蓝三元色已相当接近。

2、空间知觉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婴儿的空间知觉进行了大量研究。

空间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对物体远近、深浅的知觉。

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引导人的运动活动非常重要。

视崖(吉布森和沃克)①实验装置:一块大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

板的一侧玻璃上铺有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差不多,看起来似乎像个“浅滩”。

在中央板的另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造成一种错觉,这里像“悬崖”。

研究表明:2个月的婴儿已能分辩出视崖的两边。

当他们探寻视崖的深侧一面时,通常表现为心率变慢,这说明年龄小的婴儿对深侧一面不是感到害怕而是感到好奇;当婴儿的年龄稍大(6、7个月),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形状知觉】婴儿喜欢看什么?(范茨)结果发现,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的形状了。

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也对那个混乱的人脸图感兴趣,对黑白鸭蛋图最不感兴趣。

后续研究发现新生儿更喜欢看高对比、明暗部分有明显的分界线,以及有弧度的中等复杂图案。

形状对比性:指图形上可用于对比深色和浅色部位的数量多少。

如果婴儿能区分出两个图形的对比性不同,他们一般偏爱对比性大的图形。

这个原理提示,年轻父母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买玩具时,就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不要总是给孩子买形状非常简单的玩具,这样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视觉刺激的需求。

【视觉发展里程碑】出生~1个月1 能看出简单的、具有强烈对比性的物体特征2 喜欢看大的、粗线条的图形3 表现出形状的恒常性4 能对运动深度情境作出反应2~3个月1 眼睛的聚焦能力接近成人2 能认出光谱中的全部颜色3 出现双眼深度视觉4 视觉的对比敏感度的发展导致婴儿喜欢看图形的细节5 对图形内部的形状特征感兴趣6 能发现整个形状的结构4~5个月1 能像成人一样对颜色进行归类2 出现双眼深度视觉3 初步形成视觉的大小常性4 当物体运动时,能把该物体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6~8个月1 视敏度从出生时的20/660发展到20/100,已接近成人2 能以平稳、细腻的眼动跟踪运动的物体3 能看出图形的边界4 即使物体不运动,也能根据其特征把它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9~12个月能提取出一个完整图像的信息【跨通道知觉的发展】:多感觉通道相结合的知觉就是跨通道知觉。

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景象、声音和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体验。

跨通道知觉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婴儿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可预测的生活环境大世界。

虽然我们说婴儿的跨通道知觉是天生的,但这只是说,他们天生就具有把不同的感觉通道同时加以利用的倾向,并不是说他们对任何不熟悉的事物都能天生地用跨通道知觉进行感知。

实际生活经历对他们也非常重要。

这些研究提示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应该抱着孩子多多地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环境,给他们的容量巨大的感知觉仓库里,存储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早期教育。

第二节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一、皮亚杰对婴儿认知的研究1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看作活跃的探险家,他的思维在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少年,儿童要依次经历4个阶段,其中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年龄大约是0-2岁。

智力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

智力是“所有认知结构趋于平衡的状态”即头脑中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有一个目标,在思维过程和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认知平衡,而达到这种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之为平衡)。

一个人内部的心理图式(已有知识)和外界环境的不匹配能促进认知活动和智力发展。

图式是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

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儿童组织和理解经验的方式——随年龄发展变化。

他把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称作图式。

认知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图式的变化包括两个过程:适应和组织2 感知运动阶段新生儿和2岁儿童的差异很大,感知运动阶段分为6个时期或亚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发展:感知运动的各个亚阶段及其典型的适应性行为1. 反射图式(0-1个月)新生儿反射2. 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表现出关于自己身体的简单动作习惯;对事件进行有限的预期3. 次级循环反应(4-8个月)儿童的行动有意重复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有趣的影响;模仿熟悉的行为4. 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表现出有意的或目标导向的行为;对事件的预期改善;模仿与自己以前的行为稍有不同的行为;客体永久性(AA寻找)5. 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用新方法作用于物体,探索客体的属性;模仿陌生的行为;能在几个地方寻找藏起来的物体(AB寻找)6. 心理表征(18个月-2岁)对物体和事件进行内部表征,能解决感知运动问题,能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延迟模仿,玩假装游戏二、婴儿期客体概念的发展1、客体或客体永久性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指的是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

客体的存在和行为,均从根本上独立于我们与它们之间的知觉和运动联系。

2、皮亚杰关于客体概念的论点客体概念非先天,而是后天获得的;客体概念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感知运动阶段;这一过程有一个普遍而固定的发展顺序,在不同发展阶段,婴儿获得该概念的各个不同方面。

3、客体概念发展变化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客体概念的发展与感知运动发展相对应,因此将客体概念的发展变化分为六阶段。

新近研究表明,年幼婴儿的客体知识似乎远远高于皮亚杰的估计,但这种认识并不足以使婴儿表现出适应性行为,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婴儿期的其他认知成就感知运动发展的新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婴儿表现出许多认知能力的时间比皮亚杰说的要早。

新生儿使劲地吮吸奶头,以产生有趣的声音和事情。

这种行为就像皮亚杰所说的次级循环反应,表明婴儿在4~8个月前就能探索和控制外部世界。

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婴儿的能力,因为他没有采用今天成熟的实验技术。

在新近对信息加工和感知运动发展的研究中,操作条件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已经灵活地用于考察婴儿知道了哪些东西。

对感知运动阶段的评价0~2岁婴儿认知发展的成绩能预期事件的发生,主动寻找藏起来的物体,灵活地改变感知运动图式,能做假装游戏等,这些能力出现时间和皮亚杰说的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