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之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典型理论

大众传播典型理论

“把关人”理论内容: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历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

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

使用与满足理论内容: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历史:7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一些传媒研究学者强调应该对媒体消费的各种动机或寻求的各种满足(Gratification Seeking)和人们是否得到满足(Gratification obtain)这两个不同概念加以区别。

研究者经常发现,寻求满足和实际获得的满足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在媒体消费的行为中产生变化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

菲利普·帕尔姆格林认为只有在稳定不变而且缺少选择,传媒体系缺乏相应变化的的环境里,人们想要的满足才与所得的满足相一致。

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对传媒的种种满足与许多传媒带来的效果有关。

这些效果包括知识水平、对传媒的依赖性、人们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议程设置、讨论以及不同的政治效果变量。

1981年,温达尔提出"使用与效果"模式,呼吁将效果研究和使用与满足研究结合在一起。

在使用与满足的媒介效果中,"对媒介的依赖"受到人们关注。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数字传播时代)2.大众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即传播)就是其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是在传播学一般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系统的大众传播(包括现象、规律与问题)所做的集中探讨3.四大先驱1、拉斯韦尔 (1902-1978,Harold Dwight Lasswell)政治学领域专家1927《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为传播学奠基之作对传播学的意义:5W 理论Who——传播主体——控制分析Says What——传播内容——内容分析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媒介分析To Whom——传播对象——受众分析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效果分析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三要素理论:说话人——说话内容——听话人拉斯韦尔对人类传播活动功能的概括:“环境监督、社会协调、文化传承”赖特补充——“提供娱乐”拉斯韦尔对社会结构的看法:“设法保持内部的平衡,用这种平衡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这种内部平衡的机制作用的发挥就依赖于传播功能的实现。

社会结构包括那些用来支持整个社会体系的传播。

”提供了传播研究的方向与典范。

2、卢因(Kurt Lewin,1890-1974,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A: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研究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E)贡献:“群体传播”一节介绍B:"把关人"理论(gatekeeper)把关即控制,执行把关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

3、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rld,1901-1976,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对大众传播学的贡献:A.两级传播理论(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信息——意见领袖——大众information--opinion leader--mass)1940,美国总统大选的社会调查1948,《人民的选择》认为大众传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人际间的影响。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析:文献阅读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并研究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先前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真实的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对大众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了解。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调查、观察和统计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出大众传播的现象、规律和影响等。

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大众传播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单选、多选和主观评价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获取受访者对于大众传播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人为的操作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影响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不同处理或介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大众传播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理论构建提供支持。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大众传播学课程

大众传播学课程

大众传播学课程大众传播学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大众传播现象的学科。

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口碑营销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理论模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信息在大规模人群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这种传递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研究大众传播现象,我们可以了解信息如何从传媒到受众,以及受众如何接受和解读信息。

二、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媒体、受众和传播内容。

媒体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受众是接受和解读信息的个体或群体,他们的特征和行为对信息的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传播内容是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新闻、广告、宣传等。

三、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模型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向模型。

传统线性模型认为信息是从媒体传递给受众,受众passively 接受信息。

双向模型强调受众的反馈和互动,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多向模型则更加关注受众的主动参与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四、大众传播学的实际应用大众传播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领域。

广告是大众传播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设计有效的广告策略。

公关是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研究受众的态度和反馈,制定有效的公关策略。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大众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交媒体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影响。

总结:大众传播学课程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口碑营销等诸多领域。

通过研究大众传播现象,我们可以了解信息如何从传媒到受众,以及受众如何接受和解读信息。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媒体、受众和传播内容。

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向模型。

大众传播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领域,包括广告、公关和社交媒体等。

通过大众传播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传播环境中的挑战。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美国电视在20世纪50~60年代选择节目的原则 LCD(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最小公 分母原则,又称雅俗共赏原则,即节目应尽可能简 单明了,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欣赏口味,尽量少设 置障碍; LOP(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ming),最 低反对原则,即节目不能引起任何争论、任何麻烦 。
Q1:如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
两个方面的研究: 说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怎么说
一、大众传播内容
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
具体的说,就是媒介的各种产品,如新闻报道 、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等。 抽象的说,就是经过符号再现的信息。
信息 人类能够接受和使用的信息 大众传播的信息
1、信息的概念
信息构成传播内容的基本要素。信息 译自英文“information”,中文意思 是音讯、通讯、消息、通知、情报等 ,是一切消息、讯号、知识的总称。 传播过程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在 传播中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信息的传播依赖物质,信息的贮存也 只有借助于物质才能实现。信息是不 能脱离物质尤其不能离开媒介而独立 存在的。
娱乐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指的是大众 传播媒介为广大受众传播的、以消遣 和娱乐为目的的信息 。 服务性信息:服务性信息是指大众传 播媒介为社会各界、为社会广大公众 提供的各种服务类的信息,包括天气 预报、交通状况报道等。 服务性信息:服务性信息是指大众传 播媒介为社会各界、为社会广大公众 提供的各种服务类的信息,包括天气 预报、交通状况报道等。
西方大众传播内容:
1、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传 播内容只是媒介能够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 择而不是全盘加以反映的抽样。因此,传播内容所 反映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世界。 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 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他们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 中和增进人们对重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 力。 3、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因此在内 容上是通俗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 传播意义不明确,可能被误解的复杂的材料。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05讲-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05讲-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符号互动论的核心观点:
• 1)人类是符号使用者。动物的符号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他们彼此之间能够运用符号来 表达并进行交流。 • 2)符号沟通。传受双方的沟通建立在共同理解和传 达同一符号意义的基础上。 • 3)互动与角色扮演; • 4)互动、人类及社会。
• 核心观点:人类以符号为纽带,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 传播,形成社会。
信息衍化而来,因而具备信息的各种特点,且新闻的 最终目的仍在于传递信息。 •
区别:另一方面,新闻和信息之间也不能简单
地划上等号。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其主要特点 有:时效性、新鲜性、接近性的等。
信息的特征:
1 、可加工性,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使信息更符合 传播的目的和要求; 2、可转换性,指信息的载体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 一种形态 3、可传递性,指信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一直传递 下去 4、可储存性,指信息可以保存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你好”)
• 音调-指嗓音的高或低。一般男性-低(有力量的),
女性-高(无助的、紧张的)。通过变化音调可以表 达我们的情感或提高听话者的兴趣;
• 音量-大声的程度,通常反映的是感情的激烈程度。
(说话大声-被视为具有攻击性或是傲慢专横,说话 柔和-被看作是温顺而有礼貌)
• 音频-指说话的速度。


为什么要了解符号?
• •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 说即交流精神内容。 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 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达出来, 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 •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 号解读的过程,而后才是理解 、思考。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大众传播_重点总结

大众传播_重点总结

⼤众传播_重点总结⼤众传播重点总结1、传播的定义:是指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类信息交流的⾏为和活动。

传播学史研究⼈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

(共享,传输,互动)2、传播的类型:⾃我传播、⼈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

3、⽂化⼯业: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规模复制、传播⽂化产品的娱乐⼯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乐等各种⼤众⽂化和⼤众媒体。

4、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其三⼤来源是⾏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最早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5、传播学形成的历史条件:a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传媒的兴起,政治与战争的需要,新闻学的发展;b 传播学产⽣的学术基础:学术渊源,⾏为科学,社会学,⼼理学,社会⼼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类学,语⾔学,符号学等,以及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6、传播学的四⼤奠基⼈(施拉姆认同):A、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理学家1912——1961 耶鲁学派毕⽣研究⼈的⼼理对⼈的⾏为的影响,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式、技巧和能⼒等。

他是将实验⼼理学引⼊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

1953年出版《传播与说服》⼀书。

B、哈德罗—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世界⼤战中的宣传技巧》C、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模式。

这⼀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法论D、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法论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影响和独到见解,属于经验学派。

提出两级传播论,并于1948年出版《⼈民的选择》⼀书。

舆论领袖破除魔弹论。

两级传播论:是指在⼤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公众的两级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20世纪70年代,主张批判吸收;
1982年,媒介素养教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重视,欧美等国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开始形成规模;主要目的是培育公民对媒介 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1999年起,加拿大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媒 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了课堂,和语文数 学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目前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发展成为系统的 教育体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德等国 也先后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 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启示:做了坏事尽可能不被媒介知道和宣扬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 2.社会化 3.知识教育 4.文化传承和交流 5.环境监测 6.社会协调功能 7.提供娱乐
1.社会交流和沟通
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有关情况,使单 个人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认识阶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培育公民的媒介批评能力;即公民 将媒介放置于社会的情境中进行批判性 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培育公民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利用 能力以及传播能力;
3、提高公民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反省和 抵御能力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各国的具体内容不同。 公认三大模式: 1、英国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保卫精英文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特的 补充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2.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传播起什么作用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李彬《传播学引论》笔记、考研真题和典型题详解(控制分析:谁-说什么)【圣才出品】

李彬《传播学引论》笔记、考研真题和典型题详解(控制分析:谁-说什么)【圣才出品】

第五章控制分析:谁—说什么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大众传播概览1.大众传播概念大众传播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属于点对面的传播。

其英文原文是mass communication。

这里的mass指:(1)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2)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3)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

2.反馈(1)包括信息的反向传播及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2)大众传播的反馈的特性:迟缓,模糊,微弱。

3.控制分析(1)就传播者控制传播过程而言的,它包括:①控制主体即“谁”;②控制手段即“说什么”。

(2)围绕传播者的控制可分为:①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②从宏观方面审视传播活动的潜在的控制因素。

二、把关人与把关1.把关的概念(1)卢因最早提出这一概念。

(2)把关: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3)把关人:人在传播活动中不可能保持纯客观,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而这种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守门),有这种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守门人)。

2.怀特的把关研究图5-1该图5-1公式表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怀特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成的必然性与社会性。

3.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图5-2这个模式中的(见图5-2)c1、c2、c3、c4、c5等都是把关人,S为信息。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乃至在整个信息流通的网络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而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是对怀特单一把关说的修正与发展。

4.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图5-3(1)在巴斯看来,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在新闻媒介中,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新闻媒介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与新闻媒介相比其他的把关因素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2)巴斯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所谓双重行动就是针对这两部分而言的。

①新闻采集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

《传播学》第五章控制分析

《传播学》第五章控制分析
2. 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 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如果说人际传播属 于点对点的传播,那么大众传播就属于点对面的 传播。
反馈
反馈就是信息的反向传播(从输出向输入),或叫信息的部分 倒流。目的:更好地调节系统的输出状况。
反馈概念的通用意义:信息的反向传播; 特定意义: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三、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新闻传播过程中,乃至在整个信息流通的网络中,往往存在 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四、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Nhomakorabea 新闻媒介重要观: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在新闻媒介中,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新闻媒介
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与新闻媒介相比,其他把关因素都处于 次要地位。
二、怀特的把关研究
输入信息 - 输出信息 = 把关过滤信息
怀特理论的最大缺陷: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 成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把关不仅要受到媒介组织及其规范的约束,都程度 不同地受到客观必然性的钳制。
怀特理论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探讨打开门路,一系列修正完善的把关学说, 既充实了传播的内容,也深化了对把关问题的认识,使把关说成为传播学 的一大理论板块。
交流中的主要网络,在传播活动中作用巨大。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在新闻事业的早期阶段,封建专制势力还占 据着统治地位,他们对新闻事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垄断。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源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体现着自由资 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主张对新闻事业不加任何限制,允许传播媒介自由 行事,随意去报道一切事实。(代表人物:弥尔顿、卢梭、杰斐逊、约翰•穆勒)
1. 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
2. 从宏观方面审视传播活动潜在控制因素。

大众传播选择题

大众传播选择题

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习题1、在研究方法上,拉斯维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2、传播的五大构成要素分别是: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效果3、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研究的学者是(霍夫兰)4、下列属于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差异的是1)经验学派主张定量分析,而批判学派主张思辨式的价值判断2)经验学派依靠实证经验,而批判学派主张人本主义的批判3)经验学派只立不破,而批判学派只破不立4)经验学派着重探索传播规律,而批判学派着重探索的是传播意义。

5、按照传播的四分法,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6、著名的“耶鲁学派”创始人是(霍夫兰)7、请简述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8、请简述传播学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9、请简述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主要贡献。

第一章1、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的三大类有:1)线性模式2)控制论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2、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申农-韦弗模式)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德福勒模式)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反馈5、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收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传播单位)6、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影响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传递的因素2)强调信息流动过程的各方面影响因素3)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全面地看待传播7、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准确性)、(适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8、简述拉斯维尔的5“W”模式,并简单地分析该模式。

9、请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述异质性心理策略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二章1、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的三大类有(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2、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申农-韦弗模式)。

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德弗勒模式)。

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反馈)5、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收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传播单位)6、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影响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传递的因素2)强调信息流动过程的各方面影响因素2)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全面地看待传播7、从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传播过程的模式为(赖利夫妇模式)8、与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控制论传播模式的主要贡献在于:1)突出了人类传播的双向性。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复习范围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1、综合调查:综合调查指的是新闻研究或受众研究机构对某一地区的受众接受各种媒介信息的情况或对某一媒体的受众接受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

2、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以文化时尚为传播内容的文化样式。

3、万能效果论:万能效果论主要指的是魔弹论,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称机械的刺激反应理论,这是西方最早产生的一种传播效果模式,一种典型的媒介传播强效果论。

这一理论假定,媒介自身具有无可抗拒的力量,受传者除了无条件接受和信服媒介的传播外,绝无反抗力。

4、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

5、全球化: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上不同部分渐增的联结,这样的过程产生复杂的互动与相互依赖的形式。

6、长期效果论:长期效果论,是与短期效果论相对的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与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众传播的影响,于是很多研究者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群体效果问题上,而且多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而这类效果往往是长期的、延缓的、非控制的。

7、受众调查:受众调查是提高大众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各阶层受众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反应。

它是一种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收集、整理、统计、报告受众意见,测定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

8、个体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这汇总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9、美联社: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

最初由6家纽约市报纸为共同采访外地新闻而联合组建的合作性新闻通讯机构,以后又有更多的报纸相继加入该社而发展成现今美国最大的通讯社。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导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导论,以帮助读者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媒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媒体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研究范围涵盖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接受、解读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来分析数据。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另一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探讨和解释研究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梳理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论证理论观点。

四、研究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阶段。

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可行的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文化指标研 究
❖ (三)“培养分析” 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
结果。
❖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 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 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 中。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 ”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确认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知觉模式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 显著性模式 优先顺序模式
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个人议题 谈话议题 公共议题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 (二)效果观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
效果和影响。 传播媒介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社会上意见分
布状况的如实反映,而一般社会成员对这种分布又 处于“多元无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媒提示 和强调的即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 数意见”来认知 。 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 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
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 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世界及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建构”。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 意义: ❖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
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 2.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

第八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第八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18


二、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1、既省钱又省时 2、保险系数大 3、可以研究在一个长时期中所发生的过程 4、研究对象不受打扰 5、研究过程可重复:即针对同样的议题, 按照同样的类目和抽样方法,可以对不同的 媒介进行研究。 6、非结构化程度高
19
三、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1、只局限于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 研究 2、不适合对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 等深层概念进行研究 3、编码过程容易产生误差 4、不适合进行解释性研究
48



按照新闻框架理论,类目的种类可分为“说 什么”(what is said)与“如何说”(how is said)两种类目,并分属实质(substance) 与形式(form)两种。 在“说什么”类目中,共可区分为“主题类 目”、“方法类目”、“特性类目”、“主 角类目”、“权威类目”、“来源类目”、 “目标类目”、“标准类目”、“方向类目” 与“价值类目”十种类目。(王石番)
38



第二阶段:抽取研究日期。 这是进行抽样的第二个步骤,在确定了分析 媒介以后,就要确定研究的日期,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研究日期的起止(比如研究的是 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之间的媒介 内容; 二是确定具体日期的抽样方法。一般都采取 等距抽样法(比如选择2008年1月1日到2008 年12月31日之间,每个星期天的媒介内容进 行研究。)
10

2、二战期间拉斯韦尔等人组织了一项名为 “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 的报纸、电台播放音乐为分析对象,获取了 许多军政机密情报; 3、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 《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 分析法的地位。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群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根底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群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穿插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异。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响。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种刺激的不同反响。

〔交流说〕用语言进展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事、*物、*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根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展。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众传播者
(一)特征
1、传播者具有政治倾向
2、传播者控制了大众传 播的过程
3、传播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4、传播者大都受过专业训练
5 、传播者有机会对成千上 万的人产生影响
6、传播者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
7、传播者能获得特殊的双重报酬
8、传播者的工作紧张程度较高
(二)大众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 受众控制
1、信息反馈 受众通过信件、电话、 访问等手段,直接表达自己 对传播活动的意见、建议和 批评。
2、结成受众团体,以 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 加影响。
3、诉诸于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 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四)社会文化控制
1、社会价值标准体系 2、文化开放程度
(五)媒介组织内部控制
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 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
布里德研究
论文《新闻编辑室里的社会控制》
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 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 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 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 的过程。
传播媒介担负着社会控 制的职能。
媒介组织内的控制网络 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控制体系 的折射。
阜新日报社关于加强合同制记 者管理的规定 阜新日报社关于报纸差错处罚 的补充规定
2、麦克内利的把关理论及其模式
这个模式试图描述在新闻 事件和最终的接受者之间存在 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
这个模式中的 C1 、 C2 、 C3 、 C4 、 C5 等都是把关人,把他们 分别看作: 通讯社的驻外记者 外国分社的编辑 总社的编辑 国内分社的编辑 报社的电讯编辑等。
他们相继处在新闻事件 与新闻受众之间,对通过他 们的众多新闻稿依次进行筛 选、过滤和加工,从而发出 S1、S2、S3、S4等各不相同 的信息。
1、怀特的把关研究及其模式 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 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 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 被筛选的。
(2) 模式
怀特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 过分强调把关人的个人权限, 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成的必然 性和社会性。
另外,他只注意到了一 个把关人,实际上各种把关 人大量存在于信息的流动渠 道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如限制或禁止某些信 息内容的传播。
2、政策控制 政府制定有关的政策条例, 明确规定新闻传播所必须遵循 的基本原则,如有违反,就加 以行政干预或给予相应的惩罚。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3、制度控制 政府建立相关的制度和 机构,以加强对新闻事业的 管理、检查与领导。
阜新日报社关于整顿作风、严 肃纪律的规定
(六)个体自我控制
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 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 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四、媒介控制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也 称权威主义。这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 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 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 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 维方式。
控制的两层意思: 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 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 纵。(施控)
2.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 会的制约,屈从于外界施加在 自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 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从 而成为某种传声筒、吹鼓手。 (受控)
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2.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3.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
极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 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 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 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 关系。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 统治的理论,它的最大特点, 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 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 务。
主要内容包括: 1 、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 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 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 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第五章
传播控制分析
任何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 与控制机制相联系,不管是主 动地施控,还是被动地受控, 传播者都命定处于各种控制网 络的交汇点。
控制分析有微观与宏观之 别。
微观研究侧重于传播主体 在具体传播活动中的特点、规 律及方式。
宏观研究侧重于传播主 体与社会背景(空间)和文 化传统(时间)二者的关联 。
——梅尔文·德弗勒
三、控制的手段 (一)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 制,集中地表现在政府部门 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
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 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 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 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 的实现服务。
1.法律控制
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令, 约束、管理、监督新闻结构及传 播内容,以防止其危害国家、人 民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1、权利 (1)采访权
(2)传送权
(3)编辑权
(4)发表权
(5)著作权
(6)安全权
2、义务 (1)保护国家利益
(2)遵纪守法
(3)遵守社会道德
(4)忠于客观事实
(5)保护信源秘密
二、把关理论及模式 (一)卢因的把关概念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 就叫做把关人。
如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008年3月6号《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1 2 3 4 5 6 7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8年3月19号《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1 2 3 4 5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 力的控制。
经济控制的关键在媒介的 所有权上,即谁拥有媒介、谁 掌握媒介、谁自然就拥有支配 传播的权力,谁就有权选择传 播什么与不传播什么。
3、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信息流通中,最关键的 把关人是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 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 关人主要有记者。 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 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这就是巴斯所说的“双重 行动”。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 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 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 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 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 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 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 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