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2014,2016,2017年考研真题
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生态学》(808)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1. 外来生物入侵会可能对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主要包括()。
A.生物多样性降低 B.生境退化 C.病害频发 D.原有生态系统崩溃2. 海洋中主要分解者生物的类别有()。
A.细菌 B.微型食植者 C.有机凝聚体 D.后生动物3.种群调节因素可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属密度制约的有( )。
A.捕食B.竞争C.共生D.传染病E.温度4.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主要有( )。
A.年龄结构B.性比C.出生率、死亡率D.多样性指数5.海水中溶解有机物DOM的来源主要有( )。
A.径流输入B.植物细胞释出C.动物代谢排泄D.POM分解二、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1.大洋中海洋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比值是恒定的。
…………()2.分解作用的生物化学过程正好与光合作用相反的过程。
…………………()3.一个种群其种群密度越大,对其自身的生存越有利。
………………………()4.一个群落,各个种占的相对比例越均匀,则该群落的异质性程度越大。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二者基本无联系。
……()6.一个物种的适应能力与其遗传多样性高低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7.一个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的群落其系统必然比物种多样性水平低的系统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8.POC是指颗粒有机碳,POM是指溶解的颗粒有机物。
……………………()9.新生产力反映真光层营养物质循环的效率,取决真光层之外所提供的N。
()10.大洋区表层和次表层的POC数量高于下层,而在深洋水中一直保持着相对恒定的低含量状态。
…………………………………………………………………()三、名词解释(40分,每小题4分)1.生态因子2.关键种3.临界深度4.温室效应5.持续产量6.耐受性定律7.光周期现象8.有效积温9.异株克生现象10.同化效率四、简答题(56分,每小题8分)1.为什么说食物链本质上是生态系统地能流途径?能流有何特点?2.试述海流有哪些生态作用?3.什么叫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4.什么是赤潮?赤潮有什么危害?5.试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6.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7.试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五、分析题(34分)1.何为浮游生物,简述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海洋生态学》试卷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八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20分)1、种群调节因素可分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两大类,也可将它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
2、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包括营养关系、竞争与进化关系、原始协作关系、共生关系。
3、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4、大洋区分为5层,分别是:上层、中层、深层、深渊层、超深渊层。
5、河口湾类型根据水循环和分层现象可分为高度分层的河口湾、局部混合或适度分层的河口湾、完全混合或垂直均质的河口湾。
6、总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和再生生产力之和。
7、中国近代渔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稳定发展时期、生产徘徊时期、捕捞过度时期.8、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物质、海洋生物农药肥料五大类.9、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包括: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10、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法律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方面。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1、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2、现存量(standing crop)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某一空间范围内存有的有机体的量,即个体数量乘以个体平均质量。
它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物所形成的产量扣除该段时间内全部死亡量后的数值。
3、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生态效率就是指从一个特定营养级获取的能量与向该营养级输入的能量之比。
实际上就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或转换)效率,可以用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来表示。
4、海洋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作用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消除,达到自然净化的能力。
5、粒径谱(particle-size spectra):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
《海洋生态学》试卷习题三答案
《大海生态学》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说(每题2分,共16分)1.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往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鸟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广盐性生物:关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耐海水盐度的强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域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品与营养物质,等)的抢夺。
4.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必定地理地区或自然生境里的各样生物种群所构成的一个会合体。
会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样形式的、密切程度不一样的互相联系,而且共同参加对环境的反响,构成一个拥有相对独立的成分、构造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重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粒径谱:把粒度级按必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类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散布就称为粒径谱。
.生物沉降:滤食性动物经过摄食活动去除水层中的POM,使之作为粪球被沉降到堆积表面的过程。
污介入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样反响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二、选择填空(每空分,共12分生物发光种类主要有(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共生细菌发光)。
2.海水水体按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
3.内源性要素指调理种群密度的原由在种群内部,即种内关系,如(行为调理)、(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理)。
在重生产力研究中,新氮的根源包含(上涨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给)、(大气沉降或降水)、(固氮生物的固N作用)。
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过程:(生产)、(花费)、(分解)。
大海资源按开发利用程度可分为(枯竭的渔业资源)、(过分利用的渔业资源)、(充足利用的渔业资源)、(未充足利用的渔业资源)。
群落的构造包含(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构造)、(群落的营养构造)。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1、 简要回答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浮游生物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2)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3)浮游动物既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影响和控制初级生产力,其动态变化又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4)浮游生物在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2、 什么是赤潮?赤潮赤潮现象有哪些危害?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海洋灾害之一,其危害的主要方式是:(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3)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
如链状膝沟藻(Gonyaulax catenella)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4)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3、 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海洋食物链平均可达4-5个环节,而陆地通常仅2-3个环节。
这是因为海洋的初级生产者和食植性动物多为小型种类,所以大型动物多是肉食性种类,比陆地的大型动物处于更高的营养级。
4、 K—对策者和R—对策者各有哪些生态特征?举出海洋动物中这两种对策者的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人们必须更加重视K—对策者资源的保护工作。
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容纳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
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
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海洋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先给出名词的英文名称,然后解释,每题2.5 分,共30 分)1、生态系统2、群落净生产力3、生态平衡4、生态对策5、生态因子6、生物地化循环7、边缘效应8、海洋生物泵9、生物学零度10、补偿深度11、生态等值12、高斯假说ecosystem: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境),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ne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是指在生产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内未被异养者消耗的有机物质的储存率ecological equilibrium: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Bionomic strategy: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ecological factor:环境因素,生态学上将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子biogeochemical cycle: 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或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通常具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较高的种群密度,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Biological pump: 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称生物泵Biological zero: 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一定界限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界限称为”生物学零度”,即启动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compensation depth: 在某一深度,植物24h 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全部用以维持其生命代谢的消耗,没有净生产量,这个深度为补偿深度Ecological equivalent: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的生物称为生态等值。
2007-2008海洋生态学试卷B及参考答案
优选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座号 -装-订-线-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1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海洋生命 学院《海洋生态学》课程试题(B 卷) 共 1 页 第 1 页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文具(或本课程为开卷考试,可携带 文具和 资料),满分为:100 分。
一、 名词解释(4×8=32) 1、 生态系统 2、群落净生产力3、生态平衡 4、生态对策 5、海洋生物泵 6、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 7、生态等值8、生物多样性 二、 简答题(5×8=40) 1) 按粒径大小可以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重要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2) 海洋新生产力与初级生产力概念有何相通和不同之处? 3) 什么是共生?海洋生物间的共生现象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4) 海洋浮游生物有哪些适应于浮游生活的特点 5) 根据本课程的学习,写出6个能代表海洋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的名词。
三、 论述题 (28) 1) 试述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13) 2) 什么是赤潮?说明赤潮的成因、危害及主要防治方法(15)。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4×8=32)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境),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2、群落净生产力:在生产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内未被异养者消耗的有机物质的储存率,即:群落净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异养呼吸消耗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4、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5、海洋生物泵: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称生物泵6、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补偿深度:这个深度之上,平均光强等于补偿光强;临界深度:在这个深度上方整个水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其呼吸消耗的总量。
2007-2008海洋生态学试卷A及参考答案
优选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座号 -装-订-线-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1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海洋生命 学院《海洋生态学》课程试题(A 卷) 共 1 页 第 1 页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文具,满分为: 100 分。
一、 名词解释 (4×8=32) 生态系统、群落演替、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生态平衡、海洋新生产力和f 比、海洋生物泵、阿利氏规律 二、简答题(38) 1. 什么是限制因子?说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区别 (8)。
2. 简述高斯假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两个例外(8)。
3. 什么是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简述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8)? 4. 什么叫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饱和增长)?写出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微分形式。
说明提出这个模型的出发点(设想)和描述的机制(8)。
5. 根据本课程的学习,写出6个能代表海洋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的名词(6)。
三、论述题 (2×15=30) 1. K—对策者和r—对策者各有哪些生态特征?举出海洋动物中这两种对策者的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人们必须更加重视K—对策者资源的保护工作(15)。
2. 什么是赤潮?说明赤潮的成因、危害及主要防治方法(15)。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境),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2、群落演替: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定向变化,这一现象称生态演替。
3、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即没有种间竞争的种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实际生态位小于基础生态位4、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补偿深度:这个深度之上,平均光强等于补偿光强;临界深度:在这个深度上方整个水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其呼吸消耗的总量。
《海洋生态学》试卷-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答案《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一、填空(14分)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沉积包括(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匍匐动物)。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非生物因素)和(种间关系)。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所有个体直接计数)、(取样调查方法)(鱼类种群的相对密度)9、海洋具有纬度梯度、深度梯度、水平梯度等三大环境梯度二、词解释(15分)1、生态等值: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生物,通称为生态等值。
2、阿利氏规律:生物种群的最适密度。
3、“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份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4、高斯假说或竞争排斥原理:即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
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
5、生态阈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生态阈限。
三、改错(10分)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错,关键种改为优势种。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错: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海洋生态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4、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5、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7、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以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大意义?()8、简要说明大陆边缘沉积与深海沉积类型的差别?()9、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11、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得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12、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13、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14、为什么说浮游植物辅助色素对利用太阳光有重要作用?()15、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应用生命表可以分析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16、为什么沿岸浅海区含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17、海洋生产力的有关概念()18、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19、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20、什么叫微型生物食物网?微型生物食物网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何重要作用?()21、什么叫湿地?海洋湿地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湿地是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22、影响海岸带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哪些?它们有哪些适应方式?()23、河口区的主要环境特征包括哪些方面?河口区的生物组成有何特征?()24、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海洋生态学习题集及答案
海洋生态学习题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环境梯度不属于海洋的重要梯度( )A 、纬度梯度B 、经度梯度C 、水平梯度D 、深度梯度2、以下各项不属于深海沉积物的是( ) A 、红黏土软泥 B 、钙质软泥 C 、硅质软泥 D 、有机质软泥3、下列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 、赤道海区 B 、北纬30°海区 C 、南纬60°海区 D 、北冰洋4、不属于集群现象优势的行为是( ) A 、交配 B 、防御 C 、运动 D 、隐蔽5、鲸鱼的存活曲线类型是图中的哪条( )A 、aB 、bC 、cD 、d6、甲、乙两物海洋生物的生态位如图所示,其最终的结果不可能是( )A 、乙被淘汰B 、甲被淘汰C 、甲的生态位变窄D 、甲乙和谐共存7、以下不属于导致灭绝漩涡原因的是( )A 、数量波动B 、遗传漂变C 、资源溢出D 、近交衰退8、根据洛特卡—沃尔泰勒的种间竞争模型,物种甲和乙长期和谐共存,则( )A 、K 1>K 2/β,K 2<K 1/αB 、K 1<K 2/β,K 2>K 1/αC 、K 1<K 2/β,K 2<K 1/αD 、K 1>K 2/β,K 2>K 1/α9、以下各项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A 、有机个体小B 、生活史简单C 、多样性低D 、生态位狭小10、下列各项属于珊瑚礁生态群落特征的是( )A 、物种贫乏B 、食物链短C 、生产力低D 、净生产力低11、下列食物链不是经典食物链类型的是( )A 、牧食食物链B 、微型生物食物链C 、植食食物链D 、碎屑食物链12、以下各区哪个位于陆架区( )A 、陆坡B 、潮下带C 、海沟D 、海脊13、下列哪种生物很难生活在河口区( )A 、广温性生物B 、狭盐性生物C 、淡水源生物D 、海洋源生物14、以下特征为r-选择生物的特征的是( )A 、生长率高B 、性成熟慢C 、扩散能力低D 、生命周期长15、根据洛特卡—沃尔泰勒的种间竞争模型,当( )时,出现不稳定的平衡。
海洋生态学大题
海洋生态学大题(简答5x6,论述20)1.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生态系统的能源来自太阳,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成为进入生态系统可利用的基本能源(初级生产量)。
这些能量在生态系统各成分间不断地流动转移,使得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过程得以正常运行。
从生态系统的能流过程看,食物链是把绿色植物(和某些营光合作用的细菌)固定的太阳能经过多次取食的有序环节,使一种形式的化学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化学能的过程。
特点:(1)热力学第二定的能量流动是非循环性的,由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部分能量消散为不能利用的热能,因此没有任何能量(如光)能够百分之百有效地自然转变为潜能。
(2)生态系统能流过程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环节不可能很长。
2、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和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
当生物死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
生辰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经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 2)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3.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由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其中各种生物种群)在其生态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生活环境对人类产生的服务功能就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1)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
(2)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
(3)自然生态系统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4.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要意义?(1)由于海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氮、磷等无机盐都以适合于浮游植物吸收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便于浮游植物的直接吸收。
海洋生态学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1、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绿色植物,它们具有光和色素,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比0 和无机营养盐类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用于木身的生产,此外,还有包括光合细菌合化能合成细菌。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营养阶层(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
5、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
6、碎屑食物链:从动植物死亡尸体分解物开始。
7、能量不会倒转,保持正金字塔形。
8、生态效率: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9、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10、反馈机制:生态系统用来实现其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的方法。
反馈: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决定其输出。
正反馈: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路线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作用。
负反馈:输出反过来起消弱合减低输入的作用。
11、生态平衡:输入和输出在较长的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调节恢复到原处的稳定状态。
12、补加能量:指除太阳直接辐射的能量外,其他能减少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维持消耗,从而增加可转化为生产力的任何能量。
13、按能量来源和能流特征划分为生态系统:(1)自然无补加的太阳供能系统;(2)自然补加的太阳供能系统;(3)人类补加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4)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生态系统14、Gaia假说:是一个(在生物圈水平上的)控制论系统,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在生物圈规模上相互作用的稳态。
15、生态國限: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做“生态阈限”16、消费者:指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所以称为异养生物。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态学试卷
一、选择题(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种群是指A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 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会D 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2、阴性植物相对于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D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低3、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A 稳定型B 增长型C 衰退型D 混合型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 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5、植物群落演替所导致的无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作用的结果A 气候的季节变化B演替系列的作用C 顶极群落的作用D动物类群的变化6、在群落演替中,先锋群落的大多数种群具有以下特征A 产生大量后代B快速发育成熟C 种群间竞争激烈D生长速度快7、下列各项属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的为A 增长过程中种群增长率是常数B 随密度增加增长率成比例下降C 环境对种群有一最大负载量D 负反馈效应产生有一过程E 环境资源无限8、不同类型海区初级生产力大小一般有以下规律A 沿岸>上升流>外洋B 上升流>沿岸>外洋C 沿岸>外洋>上升流D 上升流>外洋>沿岸9、补偿光强所在位置的深度即补偿深度,下列可影响补偿深度的因素有A 纬度B 季节C 波浪D浊度10、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有A 一般食物越丰富,生态效率越高B 大洋群落食物链的平均生态效率比沿岸上升流区低C 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高于恒温动物D 海洋生态系统平均生态效率通常比陆地的高二、填空(20分)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甚至生物圈作为研究对象。
2、支持海洋新生产力的新氮主要来源包括上升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应(如径流);大气沉降或降水;N2固定(某些原核浮游植物的固N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鸟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2.广盐性生物:对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受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区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3.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物与营养物质,等)的争夺。
4.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5.新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
6.粒径谱: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
7.生物沉降:滤食性动物通过摄食活动去除水层中的POM,使之作为粪球被沉降到沉积表面的过程。
8.污染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二、选择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生物发光类型主要有(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共生细菌发光)。
2.海水水体按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
3.内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种群内部,即种内关系,如(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4.在新生产力研究中,新氮的来源包括(上升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应)、(大气沉降或降水)、(固氮生物的固N作用)。
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过程:(生产)、(消费)、(分解)。
6. 海洋资源按开发利用程度可分为(枯竭的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渔业资源)、(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
7.群落的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营养结构)。
改错(每改错为正1分,共12分)1.热带海域上层水初级生产力维持较低而稳定水平的原因是由于浮游植物数量较少(存在恒定的温跃层)和悬浮颗粒下沉所产生的碳输出所引起的(造成营养盐供应不足)。
(2处错误)植物24hr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没有净产量(P=R),这个水深称为临界深度(补偿深度)。
(1处错误)
3.磷循环属于气体型生物地化循环(沉积型生物地化循环),磷是随着水循环由大气(陆地)到海洋,进入海洋后很多磷沉积到海洋底部离开了循环,因此,磷循环是完全循环(不完全循环)。
(3处错误)鱼类的年龄时,通常将鱼群中相同年龄的个体,称为同龄鱼。
在统计中,把这些同龄鱼归在一起,称为同龄组,如当年出生的鱼称为1(0)龄组。
出生第二年的鱼称2(1)龄组,出生第三年的鱼称为3(2)龄组,依此类推。
一个鱼群,同一年或同一季节出生的全部个体,称为强盛世代(同一世代)。
(4处错误)生物化学需氧量是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它可以度量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
通常采用10℃(20)条件下,10d(5)的生物化学需氧量。
(2处错误)
四、简述(每题6分,共30分)
1. Gaia假说的基本论点?
(1、大气中活性气体的组成、地球表面的温度及地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是受地球上所有生物总体的生长和代谢所主动调控的。
(2、当上述环境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条件的各种干扰而发生变化时,地球上的生命总体就会通过改变其生长、活动和代谢来对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缓和地球环境的这些变化。
也就是说,生物总体极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能够对抗不适和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继续生存发展和进化。
2. 简要说明海洋环境的污染和净化指标。
A、生物化学需氧量:20℃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化学需氧量:是用强化学试剂在化学氧化被测废水所含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
C、总需氧量:指废水中有机物彻底燃烧氧化的总需氧量。
一般在900 ℃条件下。
D、总有机碳:测定方法同TOD:950 ℃条件下,高温燃烧水样,测定排出气体中的CO2含量,从中扣除碳酸盐等无机碳元素的含量(低温150 ℃燃烧获得),即为总有机碳。
E、固体物质:总固体(TS);悬浮固体(SS)、溶解固体(DS);挥发性固体(VS)、非挥发性固体(FS)
F、含氮化合物:
有机氮(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尿酸、偶氮燃料等)、无机氮(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等);
G、pH值、水温、色度、硫化物、盐度等指标:
H、生物污染指标:
细菌细胞总数、大肠菌群数。
3. 简要说明洛特卡-沃尔泰勒(Votka-Voterra)的种间竞争模型。
dN1/dt=r1N1(K1-N1-αN2)/K1
α:物种甲的竞争系数
αN2:表示在K1的空间中,除物种甲利用外,物种乙也同时占用。
dN2/dt=r2N2(K2-N2-βN1)/K2
β:物种乙的竞争系数
βN1 :表示在K2的空间中,除物种乙利用外,物种甲也同时占用。
四种可能结果:
1). 甲胜乙汰:K1>K2/β, K2<K1/a
2). 乙胜甲汰: K2>K 1/a, K1<K2/β
3). 甲乙共存: K1<K2/β,K2<K1/a
4). 不稳定的平衡:K1 > K2/β, K2>K 1/a,甲胜或乙胜。
说明大气中DMS对气候的影响。
1. DMS可以和空气中的OH原子团反应生成SO2,在海气界面的SO2不论是气态还是液态均可被快速氧化为硫酸盐(非海盐硫酸盐和甲基磺酸盐),因为硫酸盐挥发性很差,所以它们在空气中大部分是以气溶胶颗粒的形式存在。
在大洋海区,大部分云凝结核(CCN)是以这种气溶胶形成的。
由于CCN对云层的形成很灵敏,所以海洋DMS大量进入大气后,会直接增加CCN的密度,形成更多的云层,从而增加太阳辐射的云反射,使地球温度降低。
故认为海洋生物产生的DMS具有控制或调节气候的作用,并称之为DMS-气候链。
2. DMS的氧化产物如二氧化硫、甲基磺酸、硫酸等还是酸雨、酸雾的重要贡献者。
说明海洋自净能力及海洋自净的途径和方式。
海洋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作用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消除,达到自然净化的能力。
海洋自净过程包括:
物理净化:通过稀释、吸附、沉淀、气化、光降解等作用而实现的自然净化。
其中海流的输送和稀释扩散是快速净化的主要途径。
化学净化: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分解、交换和洛合等化学反应实现的自然净化。
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类群的代谢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五、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海洋生物泵对于改善气候温室效应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生物泵: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
海洋吸收大气CO2的原理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CO2、CH4、H2O等气体。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允许可见光和红外线透过,而阻碍紫外线透过,但是可见光和红外线到达地面和植物体后,又反射回大气层,此时大气层中的CO2和水蒸气却像温室顶上的玻璃一样阻碍热的再扩散,于是象温室能提高室内温度一样,大气温度因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而有所升高,从而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结果是气候变暖、海面上升,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海洋吸收大气CO2的原理:海水中的碳是大气中的50倍,海洋直接与空气接触,且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大,海洋从大气中吸收的碳比释放到大气中的碳要多,通过海洋生物泵的作用,将可能使海洋表层水体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颗粒有机碳,并有相当部分下沉,使海洋表层CO2分压低于大气CO2分压,实现大气中CO2向海洋的转移,完成海洋对大气CO2含量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的海洋农牧化生产及其意义。
海洋农牧化生产:
就是类似在陆地上栽培粮食、菜、水果和饲养家畜家禽以放养牛羊一样农业化和牧业化生产方式,就是通过围塘、滩涂、浅海养殖和在海里苗种增殖放流、设置人工鱼礁、围栏放牧养殖等方式来大幅度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方法:A农业式:滩涂养殖、礁盘养殖、池塘养殖、浮筏养殖、网箱养殖;
B牧业式:放流增殖、人工鱼礁、围栏养殖;
C保护式:渔业资源保护区。
A、开发海洋的紧迫需要B、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C、近海渔业面临的困难D、目前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E、主要岛屿海区综合开发的需要
3.论述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是概括性的术语,通常认为有四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经济价值
(1)消耗性使用价值:如薪炭、饲料、野味并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价值。
居住在那些地方的人们常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资源来维持生计,这些物品的价值并不反映在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中。
(2)生产使用价值: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