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22017沪科版3
沪科版生物高一第一册-4.2 光合作用过程 课件
(3)经过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最终转化为贮藏在有机物 中的 稳定的。化学能
(4)影响右图所示过程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CO2浓度和温度。
糖类转变成其它物质
1、大部分从叶绿体运输到叶肉细胞中转变成 蔗糖,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O2、ATP、NADPH 光能 → 电能 → 活跃化学能
(1)水的光解(类囊体腔中) (2)ATP的形成 (3)NADPH的形成 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
*光反应本质
(1)水的光解: H2O→H++O2+e (2)ATP形成: ADP+Pi+能量→ATP (3)NADPH形成: NADP+ + H+ + e- →NADPH
2、也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淀粉 3、还有一部分参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质的
合成
学习训练2:思考题1
1、光反应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D )
A.外膜 B.内膜 C.基质 D.类囊体膜
思考题2
2、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
能的反应是发生在( A )
A.光反应中 B.暗反应中 C.光反应和暗反应中 D.光反应或暗反应中
反应式
O2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光能
6CO2 + 12H2O 叶绿体 C6H12O6 + 6H2O+ 6O2
八、作业布置
《练习册》P13 第6题 第7题
第7题光合作用示意图
光解水
类囊体
光 反 应
基质 暗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三碳化合物
反 应
五碳化合物
CO2固定
学习训练1:填写A、B、C、D物质名称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2《光合作用》教案
4.2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研究史& 叶绿体及其色素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2、知道叶绿体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知道叶绿体色素的散布及其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认识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初步学会实验法,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2、经过认识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思想过程。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精神及科学思想方法。
二、教课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表现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
(2)叶绿体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光合色素的散布、分类和选择汲取光谱特征。
2、难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表现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光合色素的散布、分类和选择汲取光谱特征。
三、教课过程设计:教课环节与时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间分派:一、引入:每年的 12 月 10 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以学生熟知的诺光合作用于诺世人都会将眼光聚焦要性。
贝尔奖惹起学生贝尔奖在瑞典,诺贝尔奖的兴趣和关注,同1 分钟颁奖典礼正在那边举时表现光合作用行。
到当前为止 , 共有的重要性。
8 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所摘取。
光合作用也被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计和发展的基础。
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反应的呢?让我们一同穿越到过去,认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光合作用公元前 3 世纪,古希研究历史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依据经验推断得出结论:“ 植物的物质累积根源于土壤”。
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植物生长所增添的重量应当等于土壤1、赫尔蒙特损失的重量。
柳树实验1642 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苗 +干燥土壤,称重后栽在密封的桶里,上边用铁盖封上,水能够流入但土壤不流失。
结论:植物生长的养分不只根源于土壤,还根源于水。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光合作用教案2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设计思路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级主题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阐述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借助视频和课件,将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通过对光反应课件的观看,由学生描述光反应的过程,并掌握其物质和能量变化.随后利用暗反应研究资料的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和进行思维探究,由学生推导出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归纳物质能量变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理解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推理方法,认识光合作用过程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2.尝试对光合作用研究过程的分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四、教学技术与资源利用光反应视频,光合作用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入居里夫人说过:“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来说,比得到核能还重要.”光合作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经过20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名师精选教案(3)沪科版
第2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
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
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比较两个过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它涉及了大量的抽象的化学变化的过程,这在初中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
与老教材相比,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的内容中,它对于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反应的场所,变化中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最后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质的描述等。
特别是对于“ATP生成”的这一内容,它利用了“化学渗透假说”来解释,而这是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3、教学策略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动态显示、图表等,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最终得出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这些都要求我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过程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可采取图解、表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这可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
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比较。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沪科版第一册
暗反应
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涉及两个反应。 首先是个依赖于ATP的反应,反应在3-磷酸甘油 酸激酶催化下,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1,3-二磷酸 甘油酸。 然后,1,3-二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的作用下被NADPH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在磷酸 丙糖异构酶作用下,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 酮之间可相互转换。精品课件Fra bibliotek暗反应
丙糖磷酸重新生成RuBP: 3-磷酸甘油醛进入三个不同的分支途径,并且 在磷酸化的四、五、六和七碳糖之间进行转换, 这些转换过程是由不同的异构酶、差向异构酶、 醛缩酶、磷酸酶和转酮酶催化的。最后一步反 应在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催化下核酮糖-5-磷酸被 ATP磷酸化生成核酮糖1,5-二磷酸。
精品课件
暗反应
精品课件
暗反应
(三)CO2固定的调节
叶绿体中调节Calvin循环关键酶的光诱导变化包 括: 1、基质的pH改变 2、还原力的产生 3、Mg2+从类囊体腔外流
精品课件
暗反应
精品课件
光呼吸和C4途径
三、光呼吸和C4途径
(一)核酮糖二磷酸加氧酶反应:光呼吸
RuBisCO就象它的全名(核酮糖1,5-二磷酸 羧化-氧合酶)表示的那样,它不仅催化核酮 糖1,5-二磷酸的羧化,而且也催化核酮糖1,5二磷酸的氧合,这两个反应是竞争性反应, CO2 和O2竞争RuBisCO的活性部位。
精品课件
暗反应
(一)CO2固定
CO2被固定转化为有机产物的第一步反应 是由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ibuli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催化的。
精品课件
暗反应
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42 光合作用(同步测试题)
6. 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42 光合作用(同步测试题)
7. 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C.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2)曲线b 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
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42 光合作用(同步测试题)
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______用于CO2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料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______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___________较高。
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5. 如图示两种植物的叶片结构(局部),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4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a
i
b、g点: 净光合速率=0(总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a
i
b~g点:净光合速率>0(总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a
i
c~e下降的原因:
温度过高,蒸腾失水过多,气孔大量关闭, CO2吸收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
时间
下图中打圈的各点分别 对应上图中的哪些点?
时 间
净光合 速率影响 空气中CO2的含量变化直接受________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 变),理论上推测,图中m值的变化和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m值________,a点________,b点_______,c点_______。
总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 净光合速率
(变小)
(变大)
(变小)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表 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 变),理论上推测,图中m值的变化和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下移 。 变小 下移 右移 ,c点_______ m值________ ,a点________ ,b点_______
(1)“光饱和点”的移动只和光合有关,跟呼吸无关。 (2)判断“光饱和点”的移动方向,关键字:ADP+Pi、NADP+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表 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 变),理论上推测,图中m值的变化和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变小 下移 右移 ,c点_______ 左下移 。 m值________ ,a点________ ,b点_______
【合作】2017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
【关键字】合作§4.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1)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的原料不仅仅来自于。
(2)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可以。
(3)英格豪斯实验:证明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
(4)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5)1880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1941年,鲁宾和卡门的实验:通过(方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叶绿体的结构①光学显微镜下能否看到叶绿体?,呈形,在电镜下可看到叶绿体由、、、(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堆叠而成)组成的。
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分别是怎么增大的?②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③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2)叶绿体的功能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溶剂)中,可以用其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分离原理:不同色素在中不同,的随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这样的分离方法叫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往研钵中加入绿叶后,先后又加入三种物质,①少许,作用是;②少许,作用是③ml作用是。
研磨时要、;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层)中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原因)。
(2)制备滤纸条:取枯燥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的长与宽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_____(目的),在距离这一端_____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线(画出的滤液细线要),待枯燥后再画一两次(原因)。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试管口。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
(原因)。
(5)结果与分析:其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最慢的是。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4.2《光合作用》 课件 (共23张PPT)
说出下图中A~J的过程或物质名称,并完成表格:
总过程
【整体】 【有序】 【关联】
A-光反应,B-暗反应; E-ATP,F-ADP+Pi; G-NADPH,H-NADP+;
C-H2O,D-O2; I-CO2, J-(CH2O)等
阶段名称 光反应
暗反应(暗下也进行)
区别: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重要条件
★粗略比较不同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若一次实验,选用不同材料,如:不同植物的叶片,同一植 物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不同季节的叶片等,提取并分离色素。
若要准确测定叶绿素的绝对含量,则还需特定仪器。
B.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设计实验验证之。
研磨时,液泡破裂,释放出呈酸性的细胞液,H+会取代Mg2+, 使叶绿素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
和能量转换
二、光合作用(2个实验) 1、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2、叶绿体及其色素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作用研究史
●赫尔蒙特的柳树试验 ●普里斯特利的小鼠试验;
英格豪斯的小鼠试验 ●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 ●鲁宾和卡门的放氧实验 ●卡尔文的暗反应循环实验
而不用滤纸?
①色素分子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 ②滤纸吸附能力强,会降低色素浓度;
※叶绿体色素是脂溶性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脱脂棉可减少色素的流失。
3、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外膜和内膜 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不消耗O2
再生
供氢,供能
暗反应过程(卡尔文循环)
光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概览
最终电子供体是水; 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纵坐标为合成量)
( A)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 需要的条件?
叶绿体
光照
物质变化是怎样的?
将CO2和H2O转变生成糖(有机物)并释放O2
能量变化呢?
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 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 需要的条件?
原料
H2O
CO2
物质变 ①水的光解,产生O2
化
②ATP的合成
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最终生成糖,
③NADPH的合成
储存能量
能量转 换
光能→
ATP、NADPH中活跃的 →糖中稳定的化学能
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TP 和 NAD;PH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 Pi 和 NADP+ 。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 《光合作用的过程》
2020/8/18
植物的那点事------光合作用
绿叶 叶片中的叶肉细胞
叶绿体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
叶肉细胞 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 酶
在基质中也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 酶。
类囊体
④
和 色素,
外膜
①
基粒
⑤
内膜
暗反应,又叫卡尔文循环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e
叶绿素a
e
氧化态叶绿素a 供氢
2C3
CO2
O2 H+ H+ H+ H+
NADPH
H2Oe、H+
ATP合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2《光合作用》ppt课件(2)
3、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的 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时, 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高中生物课件
萨克斯的实验
在暗 处放 置24 个小 时
暗处理
光照 曝光一半, 遮光一半
滴加碘液
热酒精脱色
高中生物课件
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3. 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 4. 这个实验的说明什么问题?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课件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H2O
B
C
光
A
D
F CO2
G
E+Pi
J
H
I
①图中A是__色_素___,B是___O__2 __,它来自于___水___的分解。
②图中C是___[H__]__,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_基__质___部位,用
陆成为可能
高中生物课件
课堂练习
1、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A为 光能 ,B为叶绿体中的色素, C为 [H] ,D为 CO2 ,E为 C3 ,F 为 C5 ,G为 (CH2O) 。
高中生物课件
(2)B存在于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其 吸收的光能,一方面将水裂解为_O__2和__[_H__] , 另一方面用于合成 ATP 。
高中生物课件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这 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4400
亿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4.2《光合作用》(共18张PPT)
光反应的能量变化: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CH2O)、ADP、NADP+等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
【2012年真题】 光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光合作用、 物质代谢、植物的生长等均有调控作用。 ([ ]内写编号, 横线上写文字)
(1).图23所示的结构是_叶__绿__体__,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图 23中的[② ]。
(2).光质主要通过影响图24中的反应__Ⅰ__(反应I或II)而 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24中反应II发生在图23中的[ ③ ]。
(类囊体堆叠而成)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吸收光谱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类胡萝 主要吸收 卜素 蓝紫光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光合作用课件(4)沪科版
德国植物生理学家 萨克斯
植物对象 紫苏 1、放暗处12小时 2、叶片部分遮光处理,使部分 照不到光 3、叶片光照一段时间 4、用酒精去除色素
5、碘液染色,出现蓝紫色物质
有淀粉的产生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来自 于co2还是H2o呢?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同位素标记法 C18o2 +H2oo218o 2
光反应 :类囊体
光反应的物质产物:ATP、NADPH、氧气 能量变化: 最终会储存在ATP、NADPH中、能量有光能变成化学能
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比较项目 发生场所 条 件 物质变化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能量变化 原 料 产 物 联 系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比利时 范赫尔蒙特 观点:根从土壤中吸收了养分 5年后,柳树增加74、47千克 土壤只损失了0、06千克 得到观点:养分来源于水
英国化学家 普里斯特利 小鼠+密闭钟罩内 小鼠死亡 小鼠+密闭钟罩内(薄荷) 小鼠不 死亡
观点:必须在光照条件下:
放出的是氧气
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Co2 +H218o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于水
1、结构
外膜 内膜 基粒 基质
由10-100个片层结构(类囊体) 重叠呈圆柱体。分布着与光合作 用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是 “光反应”的场所。 呈液态,含暗反应有关的酶, 是“暗反应”的场所
光镜下呈扁平椭圆成球形。
色素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三、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 英格豪斯
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 实验,又有何新发现?
植物体只有在光 下才能更新污浊 的空气。
甲
乙
英格豪斯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什 么成分吗?为什么?
不知道,受到当时化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人们尚不知道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 么气体。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认为只
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
的原料。
二、1771年英国的科学家 普利斯特利
结论:
植物可以 更新污浊 的空气。
普利斯特利(J.Pristly)通过植物和动物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实验,第一次成功
地应用甲化学方法研究乙植物的生长。
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 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中,光能哪里去了?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
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四、1864年德国的植物学家 萨克斯 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进行实验
萨克斯, J.von Sachs (1832~ 1897)
提出问题: 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到底来自 二氧 化碳还是水?
1、需要标记什么元素?C18O2、H218O 2、怎样设计对比实验?
C18O2+H2O CO2+H218O
C18O2
? CO2
?
H2O
H218O
第一组
第二组
预测1:第一组为O2,第二组为18O2,来自H2O; 预测2:第一组为18O2 ,第二组为O2 ,来自CO2; 预测3:两组既有18O2、也有O2,来自两者。
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 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 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 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 45 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问题: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何处?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观点:植物体由“土壤汁”构成,即植 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一、1627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
五年后
柳树的质量 干土的质量
开始 2. 27kg
90kg
5年后 76.7kg 89.9kg
实验前后的差值 +74.43kg -0.1kg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
2 、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叶部分遮光
暗处理 光照
滴加碘液
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 光 合作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五、1939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 (S.Ruben )和卡门( M.Kamen )利 用同位素标记法 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 、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 、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
1 、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C18O2
O2
CO2
18O2
H2O
H218O
第一组
第二组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六、1948年美国的科学家 卡尔文 (M.Calvin)等人的实验
他用14C标记的CO2 追踪了光合作用过 程中碳元素的行踪,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 光合作用中复杂的 化学反应。
卡尔文及其同事用来研究光合藻类CO2固定的仪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