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四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知识能力提升:文化常识:对年龄的称呼 全国通用
文化常识:对年龄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tái背之年—90岁期颐之年—100岁Come on,baby!0-1岁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岁髫tiáo年幼童时期。
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8岁童龀chèn、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黄口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
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
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岁(女) —金钗之年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13岁(女) —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
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pīng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3-15岁(男) —舞勺之年谓古代儿童学文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14岁(女)——“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miǎn 鬟huán鬓bìn低。
传统文化 古代称谓及古人名字号
如称的即 :之延表. 为伸字意 “。意 延这为义 伸种名相 式情字延 ”况意 。可思的
5
:
如何称呼 名和字
古代特别重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十分讲究。人际交往 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 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平辈间,相互称字,则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 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长辈的名,更是提都不能提, 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 制度。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 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 上所使用的符号 。 在上古,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 外丙、雍己、盘庚、武丁等,都以干支为名,可能与当时重视 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前进,语言文字发展,意识观 念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要对其所包 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 《左传· 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
古代谦辞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 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 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 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 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 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叔梁 (he),孔子的父亲, “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 “孟明”是字;姓为 “百里”。
辈分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辈分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辈分称谓作为其中重要的元素,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层级和家族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辈分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社会规范和家族秩序的表现。
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来说,辈分称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辈分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层级和家族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人们根据年龄和亲属关系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称谓。
比如,对于兄弟姐妹,年纪较长的称为“哥哥”、“姐姐”,年纪较小的称为“弟弟”、“妹妹”;对于父母亲,称为“爸爸”、“妈妈”;而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也都有着相应的称呼。
这种辈分称谓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家庭中能够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形成了良好的家庭秩序。
同时,这也体现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延续和传承。
其次,辈分称谓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尊重长辈和懂得与同辈之间的称谓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使用辈分称谓,人们可以展示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并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同时,辈分称谓也有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和谐,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和位置,避免了家庭中的混乱和矛盾。
此外,辈分称谓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长孝道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孝顺父母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
辈分称谓的使用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于长辈的尊重和孝敬。
通过正确地称呼长辈,人们能够表达出对长辈的敬意和关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
这种尊长孝道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已久,并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辈分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家族秩序的表现。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传承辈分称谓,可以维系家族关系,确立社会层级,传承亲情、爱情和友情。
同时,它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长孝道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辈分称谓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称谓文化
唐后宫:
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 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 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
谢谢观看!
尊称
谦称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多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 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 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 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 常,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 夫、老汉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 君为寡君。 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 “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古代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通常都有三个以上的称谓,可见他们 对取称谓有许多方式
。
一、“令”: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 爱:对别人儿女的敬。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亍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亍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亍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 寿:用亍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亍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 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 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亍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亍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传统文化里古代年龄不同的称谓
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
•是 的年龄到了
。花信:开花时期,
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 是指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
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
年”。
•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
事”。因以“始室”指
。
正当壮年。古代
八十杖于朝。”
指。
•人在七十岁之后,就远离朝堂,告老归田。 。
80 岁。
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 “七十七”,故得此名。
dié
•古代指
的年纪,泛指老年。《左传·僖
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
拜。
•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姥[mǔ]: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 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是指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
故言赤子。”
,邀亲友吃汤饼。
•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 。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 锡余以嘉名”。
牙牙/周晬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
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 是指
,亦作“孩抱”。
均指
。
。
• 古人
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鲐背:鲐是
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
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
“冻梨”。
九十岁为上寿。 。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面的“一” 字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 九十九岁为“白寿”。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二、知识梳理(一)根本称谓1、称名2、称字(1)字的来历。
(2)字与名间的关系。
3、称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初级仕宦、著名文士等还有谥号(人死后获得的封号)。
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XXX曰武,XXX执义曰穆”),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如“杀害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
除皇帝外,谥号多数用两个字。
【室号、斋号】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XXX的书室号为“聊斋”,XXX被称为聊斋先生;XXX的书室叫“饮冰室”。
5、称绰号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
6、称籍贯7、称郡望8、称官名9、称爵名10、称官地(二)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三)古代谦辞1【愚】【鄙】【敝】【卑】【窃】【臣】【仆】【敢】【拙】【小】【家】【舍】【老】帝王自称:朕、孤、寡、不谷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四)古代敬辞1、对帝王的敬称有、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6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1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教师资格证 中国传统文化——古语称谓 试题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古语称谓复习建议:出题频率不高,难度一般,建议对《综合素质》中此部分作简单了解。
20.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12上幼)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答案】A【解析】古代汉族礼仪总称。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故选A。
21.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
(17上小)A.19:00——21:00时B.21:00——23:00时C.23:00——(次日)1:00时D.(次日)1:00——3:00时【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民间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为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
属于三更的是23—1点,故选C。
此外,23—1点还是子时。
24.“韦编三绝今知命,黄娟初裁好著书”是一副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16下小)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年龄的表述方式,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题目中,贺寿主“知命”,可知“知命”为50,故选C。
2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14上小)A.教育界B.医学界C.文学界D.艺术界【答案】B【解析】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语)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英·李约瑟)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4.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官职制、姓名称谓2017概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 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 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 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
)
A: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B:用于对人表示尊敬和敬仰。 C:用于介绍或作传。 D:自称姓名或名。
答案:B
2.号
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 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 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 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 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工部
文职 官员)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2、官职变动词语 1.授官: 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
2.升官: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3.兼任: 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官 职 4.调官: 转、调、迁、徙、改、出、入 变 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动 5.辞官:
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 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主持、主管) 巡(巡视) 劝(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 按(巡视,巡行) 案(考察,核实,巡行,巡视) 劾(弹劾,检举) 构(构害,诬陷) 党(偏袒,结党) 短(进谗言,说坏话) 收系(逮捕)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
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
中国古代对人的称呼极为复杂,涉及到各种身份、地位、年纪、性别和家庭关系等等。
首先要说两个最常用的古代称呼,即“父”和“母”。
“父”和“母”是古代最常用的称呼,毕竟他们是家庭的领导人,给孩子教导道德,所以传统礼仪中,要求众人尊敬父母。
其次,古代常用的一个称呼是“大人”,通常用来称呼
前辈,特别指年长者、师长、知识分子和名人,象征着尊敬和孝心。
另外,古代常用的一个称呼是“小人”,通常用于年轻人,是一种有礼貌的对待对方的方式,表明尊重对方,又不显得太过盛气凌人。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大多数
家庭都有专属的称谓,比如文人称谓“先生”,历史上的法官称谓“太守”,读书人称谓“太学人”,爵士称谓“宗室”,流浪汉称谓“外地人”,上皇称谓“万岁”等等。
简而言之,古代对人的称呼种类繁多,不仅要根据身份
地位使用,还要结合当下的文化背景,考虑年龄、性别、家庭关系等等来使用不同的称谓。
总而言之,称谓表达出我们面对子孙后代时那种爱和尊敬,在很多年前,古代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无私慈爱之情。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XXX: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XXX、XXX: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XXX: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并称“XXX”的是XXX和XXX,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XXX(XXX)、XXX (大苏)、XXX(XXX)。
4、豪放派词人:XXX、XXX,并称“XXX”;婉约派词人:XXX(女词人)5、XXX:XXX、XXX。
XXX:XXX、XXX。
6、XXX: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XXX名丘,字XXX,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XXX”,XXX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XXX”。
8、XXX称赞XXX“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XXX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XXX,XXX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人人:XXX、XXX、白朴、XXX。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XXX。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涉及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雨说"愁予【九年级上册P8】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九年级下册P180】3.垂髫:也指童年。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八年级下册p16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想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 àn〕兮。
〞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八年级下册P164】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八年级下册P164】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礼记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八年级下册P164】7.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八年级下册P164】8.而立之年:30岁。
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
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之年:60岁。
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7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