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狂人日记1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a1bb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8.png)
《狂人日记》赏析
今天是个奇怪的日子,我感到自己像个疯子一样。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也许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感到厌倦,对人们的虚伪和自私感到厌恶。
我看到了很多人,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而我却觉得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我不愿意参与其中,我不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我开始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让我感到一丝安慰,好像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
我不再感到孤独,因为我知道我的日记会永远陪伴着我。
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疯狂。
我开始怀疑一切,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狂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疯子。
但我也发现了一些真理,我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开始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我开始感到自由,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或许我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个寻找真理的人。
我会继续写下去,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领悟。
我相信,通过我的日记,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1884e0e058f5f61fb7366690.png)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学要点: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导入: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继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
”今天,鲁迅先生逝世已有70周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聆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凝望,从而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人日记》(板书)。
二、解题: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第四卷第5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我们知道,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来的集子。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三、分析课文: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小说的内容。
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由2-3个学生回答并给以评价)——教师总结: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就顺路去看望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作者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d8ade1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0.png)
《狂人日记》鲁迅《狂人日记》鲁迅正文:第一章:疯狂的世界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一个疯狂的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虚伪和愚昧进行了批判。
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展示了整个社会的疯狂和荒谬。
第二章:我的同辈们这一章节中,作者以讽刺的手法描述了自己的同辈们,对于当时青年一代的境遇进行了剖析。
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和自私现象。
第三章:心理独白这一章节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于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和对于自己内心的揭示,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第四章:无味的人们这一章节以主人公的眼睛看到了社会中的无味和愚昧。
通过对于身边人们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麻木和漠视,以及对于真理的无知。
第五章:黄金的王国这一章节中,主人公梦见了一个黄金的王国,这个王国象征着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物质的诱惑。
通过这个梦境,作者对于现实的贪婪与荒诞进行了批判。
第六章:虚构的小说和诗这一章节中,主人公提出了他对于现实文学的看法,并且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文学创作方式。
通过对于文学的探讨,作者希望唤醒人们对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第七章:游戏与猜谜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游戏和猜谜的形式,探讨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逃避。
通过解读游戏和猜谜的过程,作者希望让人们认识到现实中的困境和反思自己的生活。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虚伪:指言行不真实,掩盖真实意图或事实。
⒉愚昧:指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低,缺乏知识和见识。
⒊青年一代:指年轻一代人,通常指20岁至40岁之间的人。
⒋社会虚伪:指社会上人们在言行和表达上显示的一种假象,与真实思想和行为相背离的现象。
⒌自私:指个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忽视他人的需要或权益的心态或行为。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dc16bf3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8.png)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
正文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陈果夫的心理变化。
他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学者,但逐渐被社会逼疯。
他开始感到自己变得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产生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怀疑。
第二章
第二章通过主人公的叙述,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他观察到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丑陋的现象,例如腐败、贪婪、无知等。
他对这些现象感到无力改变,逐渐产生了对社会的厌恶。
第三章
第三章描述了主人公陷入疯狂的过程。
他开始变得冷漠、疏离,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失去了兴趣。
他开始产生了一些离奇的想法,例如自杀、毁灭等。
第四章
第四章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对周围人物的观察和批判。
他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们都是虚伪、自私的。
他对于社会的
不满不断加深,他开始渴望改变一切,但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和途径。
第五章
第五章是主人公的疯狂达到顶峰的阶段。
他开始表现出一些疯狂的行为,例如破坏公共财产、攻击他人等。
他的思维越来越混乱,无法分辨现实和幻想。
第六章
第六章描述了主人公陷入绝望后的心理变化。
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他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疯子,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附件:
●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贪婪:指人的贪欲过大,追求个人利益的欲望无止境。
2.自杀:指个人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高二语文狂人日记
![高二语文狂人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4746afb7dd3383c4bb4cd23b.png)
(三)狂人的形象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 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 战士的形象。
(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辛亥革命后所摄1鲁迅 一岁与五十岁
百草园
这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及鲁迅的老师滕野严九郎
1927年1月至9月底,鲁迅在广州期间,先住在 中山大学“钟楼”,后迁居白云路“白云楼”。
鲁迅的心路历程
• 绍兴 为父病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四处忙
• 南京 • 仙台
•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 传统(题叙、第1——3段)
• 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
• 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 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 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 • 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 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 新旧文化的对照。
•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 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 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 识流向
• 更有真实感 • “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
• 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 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 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 实写人物 —— 用的是现实主义 —— 构成 小说的骨架、血肉 • 虚写寓意 —— 用的是象征主义 —— 构成 小说的灵魂 •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狂人日记》课文
![《狂人日记》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c1ef0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d.png)
《狂人日记》课文一、课文原文。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
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
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
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
忍不住大声说,“你们告诉我!”他们可都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小孩子,有什么仇?我一个人,有什么好议论的?我便要哭出来。
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你生在那种人家,真是运气不好!”她眼睛却看着我。
我想:“她是在说我么?”便用眼睛瞪她。
她却不敢说了。
我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可不要吃我。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63f67a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8.png)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
今天又是一个无聊的日子,我在这个破败的城市里游荡,看着人们匆忙的脚步,仿佛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追逐时间而存在的。
我不禁感到厌倦,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任何值得我留恋的东西。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我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它充满了欺骗和虚伪。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甚至产生了对生活的厌倦。
我试图寻找一些可以让我忘却这一切的事物,但徒劳无功。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到愤怒,我想要摧毁一切,让这个虚伪的世界彻底毁灭。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仍然想要尽我所能去做。
或许我已经变成了一个狂人,但这个世界就是需要疯狂的人来改变它。
我愿意成为这个世界的狂人,哪怕最终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疯子。
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我至少曾经努力过。
明天,我将继续我的疯狂之举,我要让这个世界知道,我就是那个狂人。
狂人日记全文+赏析_读书笔记
![狂人日记全文+赏析_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c99ba2fe45c3b3566ec8b5e.png)
精心整理狂人日记全文+赏析_读书笔记狂人日记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翁一样,脸色也铁青。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
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晚上总是睡不着。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伽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久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
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
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
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
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
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
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
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73ea2e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1.png)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
今天,我又看到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他们像一群愚蠢的羊一样被统治着。
他们被教条和偏见所束缚,一切的思想和行为都被限制在了狭小的框框之中。
我不禁感到愤怒和悲哀,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探索,不愿意去改变?他们宁愿选择安逸和安稳,而不愿意冒险和挑战。
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决定要做一个狂人,一个不受世俗束缚的狂人。
我要用我的行动和言辞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让他们看到真相,让他们追求自由和真理。
我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和艰辛,但我愿意承担一切。
因为我相信,只有通过我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们变得更自由和平等。
明天,我会继续我的狂人之路,我会用我的力量和智慧去改变
这个世界。
让那些愚昧的人们看到,狂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理的
光芒是不可抵挡的。
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狂人,为自由和真理而战!。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b83e5f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6.png)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
今天又是一个无聊的日子,我像个行尸走肉般地度过每一天,
毫无意义,毫无激情。
我看着周围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好像是一场
无休止的闹剧,我感到厌倦,感到恶心。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曾经有过梦想,但现实的残酷让我放弃了一切。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
角落,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理解。
我想要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这种无聊的生活。
但我知道,无论
我走到哪里,我还是我,我无法逃离自己。
我感到绝望,感到孤独,感到无助。
或许我真的是一个疯子,一个被社会排斥的狂人。
但我不在乎,因为我已经厌倦了这个世界,厌倦了一切。
我宁愿做一个狂人,也
不愿做一个被动地接受一切的庸人。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我要做出改变。
我要找到属
于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狂人,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狂人。
狂人日记原文(1)
![狂人日记原文(1)](https://img.taocdn.com/s3/m/ed4ad7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f.png)
狂人日记原文
目录
1.狂人日记原文
2.导言
3.第一章
4.第二章
5.第三章
6.第四章
7.结论
8.参考文献
导言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读者呈现《狂人日记》的原文,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章
我从不敢奢望有什么真正的学问,我只羡慕那种以病态的形式显露奇特伟大智力的教授阶级。
受过很精熟的教育的人,假若一不开动脑筋,二不发疯,学他的样是决不会的。
他们所依靠的完全是《开物赞》一书;他们虽然也发狂但比较一点的办法是住在阁楼上。
第二章
整个世界都发疯,孩子们,你们要有好好地保重自己才有神,不指望有什么救世主,我们连救世主都没有。
怪人宗教也不相信。
老子怪人的佛教也不相信。
怪怪的中国教也不相信。
第三章
医生说,他一个月之内必死。
但我认为,我不但会比他活一个月,而且比他活一年,总觉得他是了不起,这种病不过似乎是我才有的。
第四章
凡有知识的人,必是病态的人。
必有性无能症。
至于情绪这种因素对于搅拌一下下,或康复的个人的人身莫识把。
要是由情绪因素发病,那确是病了。
结论
《狂人日记》以鲁迅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虚伪和病态。
通过讽刺和批判,鲁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呼唤着真正的变革。
他的文章犀利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参考文献
•鲁迅.《狂人日记》.北京出版社,1990。
狂人日记 课文
![狂人日记 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9841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7.png)
狂人日记课文
《狂人日记》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篇小说以一个精神错乱的人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展开,主人公是一个被人们视为“狂人”的人。
他生活在一个封建家族中,但却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密谋害他。
他看到了社会的虚伪、愚昧和不公,感受到了人性的丑恶和扭曲。
《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和摧残,呼吁人们觉醒和反抗。
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平等、民主的向往。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狂人日记全篇解读
![狂人日记全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24a3d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d.png)
狂人日记全篇解读《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至今整整100年了。
鲁迅的这篇小说收在他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狂人日记》发表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以文学作为投枪冲击封建礼教,无情揭露其“吃人”本质,鲁迅无疑是第一人。
《狂人日记》主人公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日记译文及注释
![狂人日记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2f49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c.png)
狂人日记译文及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沈从文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白。
沈从文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放弃理想和自由的普通人,在自己的狂人日记中,他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生活的不安和迷茫。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部小说的译文及注释。
狂人日记自我——不过是几粒白砂,众人近来踏得席地一片以后,却觉得那边柔软了一些倒就了。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沈从文对自我的理解,他认为自我只不过是一些琐碎的事物,当众人踩踏之后,才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
寻思何曾做了志大才疏梦梁之言,何曾作了真命天子拣亲的词句,何曾碰着上将军参谋的了事兴师动众的大计策。
注释:沈从文在这里嘲讽了自己的平凡和庸俗,认为自己从未说过一番有远见的话语,从未做过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生平好,你看我的忽忙、无能与失望,设说他俱有本地的,也只不过抵我们总属宣统六年这点地面;坏,你看我的失望‘忙似我一贯;最有限。
注释:这段话中主人公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了自省,认为自己一直在忙碌中度过,并且一事无成,感到无能和失望。
他们的心眼,是唯利是图的。
于西洋古今小说,原本也有‘勇猛女子生平伶俐——’注释:这里主人公批评了人们的唯利是图的心态,认为这种心态是西洋小说中常见的,但也只是虚构的。
如果我生在斯其无灾无体的时代,要在造道衍学,决不能不先测量有无一珍奇,所库穷是没有。
故我这天生是要贫穷的。
注释:主人公认为自己生于没有灾难的时代,依旧会贫穷,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贫穷。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独白,表达了对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不满和迷茫。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狂人日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鲁迅对现代社会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
以上是对《狂人日记》的译文及注释的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这部小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考,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启示。
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与解析
![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fb08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7.png)
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与解析《鲁迅文集》是一部包含多篇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的文集,其中《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本文将对《狂人日记》的原文进行全文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著名的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一篇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来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讽刺性散文。
该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呈现,主要通过狂人的思想和日志来反映社会现实。
文章开篇,狂人批判了时局和民众的愚昧无知,以及对科学与进步的抵制。
狂人首先抨击了国人对于知识的敌视心态,他坚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将国人形容为“进化的断层”,并揭示了国人渴望进步却又拒绝改变的矛盾心理。
他指出了国人依赖迷信和陈旧的观念,对科学与现代文化的抵制。
狂人在日记中记录了一系列的事件和思考,以此来批判社会不公和人性的缺陷。
他通过嘲讽的笔调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现象和人们的行为,暗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他讽刺了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和盲目崇拜,他形容了社会虚伪与无知的双重面貌。
狂人在故事中遇到了一位退休官员,这个人原本有才华和道德,但在得到官职后,却变得贪婪和自私。
狂人通过这个人物,揭示了官场腐败和人性的弱点。
他认为这个人物的变化是社会环境和制度对个体的扭曲,而他自己则试图通过怀疑和思考来保持自己的理智。
在整篇文章中,狂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逐渐认识到自己身处一个逆反世界。
他在日记的结尾,表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绝望,他感到自己的理智和意志逐渐崩溃。
通过对《狂人日记》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和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洞察。
文章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对于知识、进步和正义的抵制与迷失,对社会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同时,狂人的形象也代表了那些在逆境中奋斗,试图保持理智的人们。
总之,《狂人日记》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散文,通过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揭露,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这篇文章具有鲁迅先生一贯的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社会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c13dbe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7.png)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
今天,我又看到了那些虚伪的笑容和虚伪的言辞。
他们总是装
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却在背后说三道四。
我真是受够了这种伪善的
社会。
我觉得我已经无法融入这个世界了。
我不愿意去迎合那些虚伪
的人,也不愿意被他们所左右。
我只想要做自己,不受任何束缚。
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独处。
在寂静的夜晚,我可以好好地思考
自己的人生,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我觉得这种独处让我更加清醒,
更加理智。
我知道,我的想法可能会让别人觉得我疯狂。
但是我并不在乎,因为我只想要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我不想被社会的规则所束缚,我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或许,我真的是狂人吧。
但是我愿意做一个狂人,一个坚持自
己内心真实的狂人。
我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也不会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这就是我,一个狂人的日记。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199c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4.png)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15篇)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
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狂人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狂人日记》1对于鲁迅,我们还能说什么?我们还需要说什么?他那艰涩的文章,或许有人不喜欢;但对于这个人,却都保持着绝对崇高的敬意。
他是我们的民族魂。
每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前,都会先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启蒙运动拉开了资本主义大革命的帷幕;而新文化运动,则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带来了一丝燃尽愚昧的星星之火。
我们站在历史面前,看到鲁迅那干瘦干瘦的身躯扛着新文化运动的大旗艰难地前进,于是便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这才是时代的弄潮儿,走在历史前方的真的猛士。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为脊梁,便要责无旁贷地扛住闸门,以放跑未吃过人的孩子。
但我时常怀疑这干瘦干瘦的老人能支撑多久呢?佛说:扛不动,就放下。
那么多强壮的人活在衣冠冢里,徒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为什么偏偏是他要肩负这责任?然而他还是扛住了,在恶意和同情的诸多目光中,至死。
然后化为碑,在时间的流逝中,让所有人铭记、感动,并致以崇敬。
《狂人日记》2《狂人日记》是一篇象征性和寓意很强的小说,当时,鲁迅对中国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颇感痛切。
对现实的失望是鲁迅感到了唤醒人民觉醒的困难,他经常在绍兴会馆里以抄古碑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鲁迅对中国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着急,这就是他的这篇小说体现出深厚的忧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密切相关。
这篇小说也采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过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人内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正是由于“狂人”对外界的极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够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状态下无法感受到的东西。
在这些看似可笑的言语中,隐含着小说深刻的寓意。
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礼教对中国的长期统治,这句话也暗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对人们反抗的压制。
狂人日记-专业文档!
![狂人日记-专业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0182c2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狂人日记关于狂人日记狂人一直觉得自己很棒,如果不是生意失败。
如果不是兜里缺了那东西。
如果不是欠了一屁股的债。
日子没有给狂人留下喘息的机会。
一晃便要了三十多年。
狂人的老婆常常的看不起他,狂人不介意,他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走到绝路。
还有振作的一天。
狂人相当孤独。
他想问题的时候总和别人想不到一块儿去。
以上的是日记的序。
今天是开始。
招生是一个极繁琐的工作。
狂人招了十几个学生。
学校原本说要安排狂人的工作的。
狂人等了两个月。
他不能不等。
店子卖了。
踏上了这条路。
狂人很想有事可以干。
忙上那么一段时间。
忙时便可以忘了很多东西。
建老婆一天给他最少打四个电话。
狂人又烦又羡慕。
狂人老婆从来没有主动给他打电话。
打了也是狂人打,互相听着话筒音。
着实也不知要说甚么。
建老婆忙得要命,难为她还能抽出时间来打电话。
狂人老婆也很忙,她要画画,她要想小说如何写。
那是正当的工作,不能怪她,狂人这样想。
周失踪了一夜。
周老婆打了七次电话找狂人。
是狂人叫周上深圳的。
狂人的同学开了一间厂。
有一系列的产品要销售。
狂人签下了合同,粵西地区的代理。
狂人想在那产品身上找些日用。
周走的那晚,学生打架了。
其中有狂人的学生。
为了一个篮球。
狂人的学生和其他三个学生打蓝球。
不巧蓝球烂了。
听说蓝球是68元。
四学生凑钱陪了。
蓝球是602班的。
全班同学说要一百元。
四学生不给。
便打了起来。
打伤了狂人招来的一个学生。
学生问狂人:学校不给处理。
我不读了。
狂人很烦。
建父亲说要过来,狂人其实只想静一静。
然而不能。
建父亲其实为了工作。
狂人夫妻互相疏远着对方。
狂人尽量不去想这问题。
老了的英雄。
褪毛的鹰。
感情枯萎了?狂人不敢说。
因为感情是两方面的事,或者从未有过也说不定。
狂人习惯了孤独。
一个人走。
2007。
10。
26狂人六点钟便起来了。
"你的体质看起来不行。
"关校说。
狂人也感觉到这情况。
包括生命的短暂。
卢叔走了。
狂人一个人。
宿舍很静。
不知为什么狂人老婆来了几个电话。
狂人不想接。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446411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d.png)
《狂人日记》鲁迅《狂人日记》鲁迅第一章:狂人日记1.1 患病的表象1.2 主人公与家庭关系的变化1.3 主人公对现实的独特见解1.4 对精神病的描述和思考第二章:我与地坛2.1 主人公对地坛的痛恨和厌恶2.2 地坛与主人公内心呼应的表达2.3 对传统观念和思维的批判2.4 主人公独自思索,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第三章:花边文学3.1 主人公对现实文学的嘲讽和讽刺3.2 对时代精神的反思和拷问3.3 主人公对“活人”和“死人”的区别和评价3.4 对文人的嘲讽和讥讽第四章:藤野先生4.1 主人公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观察4.2 藤野先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4.3 主人公与藤野先生的碰撞和对比4.4 对社会偏见和虚伪的揭示和批判第五章:火葬5.1 主人公对火葬的观点和评价5.2 对传统观念和仪式的批判和解构5.3 火葬场景的描写和意义5.4 主人公的人生观和生命态度的转变第六章:城市6.1 对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的观察和思考6.2 主人公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憎恶6.3 城市的灰暗和腐败的揭示6.4 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总结第七章:现代知识分子的病态7.1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责任的思考7.2 主人公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和讽刺7.3 主人公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觉醒和自省7.4 对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和矛盾的观察和反思第八章:抢救8.1 主人公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8.2 主人公对抢救活动的冷漠和厌恶8.3 对个人命运和社会习惯的思考8.4 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度剖析第九章:行动与忏悔9.1 主人公的行动和对现实的反抗9.2 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9.3 主人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忏悔9.4 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总结附件:1.鲁迅相关篇目参考阅读2.狂人日记相关研究文献3.鲁迅相关影视作品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精神病: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包括各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2.火葬:指将尸体置于火中进行燃烧的处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教学要点: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导入: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继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
”今天,鲁迅先生逝世已有70周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聆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凝望,从而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人日记》(板书)。
二、解题: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第四卷第5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我们知道,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来的集子。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三、分析课文: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小说的内容。
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由2-3个学生回答并给以评价)——教师总结: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就顺路去看望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作者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
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叙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是在他生病之前没有发生或者不敢想象发生的现象,于是在极度的紧张和恐慌下开始疑神疑鬼,在梦魇中胡言乱语……作者在回去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狂人日记》。
2、梳理课文,重难点分析:从结构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统:(1)作为整理者的文言文题叙系统,在这里,交代了狂人发病的始末和这本日记的由来;(2)整理过后的白话狂人日记系统,这里记录了狂人在病中的种种独特的发现、思想挣扎和心灵感受。
本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一部分。
课下让大家预习这篇小说,我想问一下,在文章中,最能够直刺你的心灵,引起你震撼甚至触目惊心的是什么呢?——“吃人”。
这是作者在文字中所发出的最为振聋发聩的声音,也是“狂人”透过层层的历史和现实的烟云的独到而深刻地发现。
(有种说法就是:“对于疯子,他一定是看见了常人所没能看见的事理,或者在他疯之前,或者是他在疯之后。
”)狂人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吃人”这一现象,那么,是什么诱使他发现这一现象的呢?(我们可以在第一节的文字中寻找一下。
)——“月光”:明亮、皎洁、烛照万物。
它是引发狂人发狂的契机。
在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时代,月光其实是有所指的,应该是一种启蒙主义者所获得的思想武器。
月光照亮了狂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使他有所觉悟,然后引起了精神的愉悦,开始发病了。
在现实意义上,他是被众人认为“发了疯了”,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由此觉醒,成为一个启蒙者。
(“一个人一旦真理在握,就有资格去教育别人,启蒙主义者就是大众的教师”。
)但狂人却由此而害怕。
在不觉悟的时候,尚可浑浑噩噩、昏昏沉沉地过活,视“吃人”为正常,可一旦觉悟,看清了周围环境险恶的真相,他就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恐慌和紧张了。
可以这样说,狂人感到恐慌和紧张的根源是对“吃人”这一现象的发现。
我们可以在文中寻找一下,狂人从身边和历史上看到了哪些让他感到震惊的事实呢?——1、身边的见闻感受。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出了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了心肝来,用油煎了吃,……”(“狼子村”?——狼子野心,象征了一种野蛮的部落,具有现实的代表性。
)狂人在路上的种种遭遇:大家看着我的眼光和窃窃私语;赵家的狗(?百家姓上第一家,是当时皇族权威的象征。
);街上女人指桑骂槐的打孩子;家里人的表现如此等等。
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没有年代?——整个狂人所见的历史都是这样,故无须具体的某一年代,这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现象。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自己也遭受了种种潜在威胁并敏锐地感受到了,在寻根究底的深思中层层剥笋,追溯到了历史的源头。
)3、对历史追本溯源。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突出狂人思维的无绪和慌乱)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吃……”“……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易牙-桀纣,不同的历史时代?精神震惊后的极度慌乱和紧张以致思维故障,“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还是一直从前的事。
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迟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有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
”(把历史和身边的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在。
在课文里,还写到狂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哪两次呢?——(1)狂人所遭遇的“吃人”的威胁和对将要“被吃”的恐慌,而这也就是他所真正生病和发狂的原由。
对于狂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家都把他看作是一个疯子,一个发了狂的人;但在理想的层面上,他却是一个无比清醒的“新人”,一个受到新思想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影响过的时代新青年。
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上高度清醒的觉悟者,一个新思想的启蒙者,他是改变社会现实的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叛逆的改革者却要遭遇被吃的恐慌和紧张。
而吃掉了他,就等于吃掉了民族的希望之光,也灭绝了民族前进的动力。
(2)已经吃过了的妹妹。
她是一个孩童,是社会新生的接班人,吃掉了她,等于吃掉了民族的未来。
以上是对“被吃者”的分析。
而“吃人”这一动作包括“被吃者”和“吃人者”,大家再思考一下,又是哪些人在吃人呢?——1、大哥。
这是一个主谋者,他吃了自己的妹妹,又打算吃自己的兄弟。
狂人其实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他在反思中害怕自己也曾吃过人,尤其是曾经参与吃过自己的妹妹!因为“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狂人的怕:怕狗〈狗咬人〉—怕人—怕大哥—怕自己〈自己也可能存在“吃人”的历史〉)2、陈老五和何先生。
帮凶。
3、他们。
被压迫者。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侯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这里面,对“他们”的发现,是最让人惊悚了。
可以说,他们是无意识的一群,是被启蒙者,在社会上处于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地位,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却也念念不忘要吃人,真是令人悲愤而苦闷。
(联系《药》)故此群众的极度不觉悟就成了革命者发狂的真正根源。
鲁迅也说:“群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对于将要被吃的人,这些吃人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1、仁义道德的表面文章,这是社会上吃人的方法。
2、愚民思想中的孝悌观念,这是家庭伦理中吃人的方法。
3、巧立名目找口实:“发了疯了”。
一个社会和家庭都能够接受的妙法。
4、历史的因袭,毫无原因,无须原因,只是有前例。
“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这可说是统治者更为厉害的“国粹”,即强权的专制主义原则。
鲁迅: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可恶罪”)文章中,有这许多的活生生的“吃人”现象,是否可以由此得出观点:“吃人”的内涵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呢?联系以往所学思考一下。
——很明显地,“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性含义。
虽然,文章中确也提到过人吃人的事例,但这只是皮毛的理解。
在以往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譬如他的《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药》中的夏瑜,华老栓一家……他们都成了“被吃者”,因此“吃人”的内涵就深刻的多了:(1)礼教吃人;(2)制度吃人;(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4)深刻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文化吃人……(这里各要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是交叉存在的的,而不是单一的内涵。
在《狂人日记》里,各方面都点到了一些,这第一部小说具有一种总纲的性质。
鲁迅后来的作品实际上都按照这里提出的思路写下去的。
)四、总结“吃人”的意义:——至此,吃人的含义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残害。
荼毒生灵最终的指向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以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想中的沉睡,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
他们不仅残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了那些优秀的觉悟者和启蒙者,象夏瑜等人(铁屋子中的呐喊者)。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
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五、“救救孩子……”文章结尾处,狂人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很显然地,在这里,鲁迅或者狂人的喊声是另外的意思。
我们知道,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那些小孩,他们——也同那些成年人一样,是充满罪恶的,在他们身上,存在邪恶的因子,那么在这个时候必须给他们不断换血,在新思想的不断熏陶之下,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邪恶的因子,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的救赎。
在这个时候,我们想想,这里是不是熔铸了鲁迅的思想呢?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和悲天悯人的愿望……六、小结:狂人所处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了,但狂人所思索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人类的普遍经验。
在毕淑敏的《红处方》中:“我希望您能在一个清风拂面的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傍晚合上书本之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家医院,返回到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正如那句话,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七、作业: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拯救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小公主”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