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全~过秦论文言文现象整理~!!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过秦论》文言知识总结
4.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5.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 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 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亦作“连衡”。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因利乘便
四、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三)状语后置句 1.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四)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
象郡 2.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 倔起(于)阡陌之中 4. 聚之(于)咸阳
(三)动词使动 1.约从离衡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却匈奴七百余里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 6.流血漂橹
(四)动作名 追亡逐北
(五)形容词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 2.以愚黔首
(六)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尊贤而重士
(七)形容词作名词
《过秦论》 文言知识总结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假字
1.约从离衡 2.合从缔交 3.倔起阡陌之中 4.赢粮而景从 5.百有余年 6.陈利兵而谁何 7.孝公既没 8. 威振四海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因河为池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以致天下之士 5.才能不及中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一路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当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巩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巩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结实,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意外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丧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衰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衰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谋,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抵达、取得,动词〕8.之①不爱保重视宝肥沃之地〔的,构造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失利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丧失,动词〕13.爱①不爱保重视宝肥沃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保护,尊重,动词。
必修三《过秦论》文言现象
《过秦论》文言现象一.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通“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合从.缔交“从”通“纵”:相与,共同、一道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问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锄櫌.棘矜“櫌”通“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百有.余年矣“有”通“又”:还有召.滑“召”通“邵”:姓氏二.一词多义1.固○1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3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2.因○1因遗策:沿袭○2因利乘便:趁着○3因河为池:凭借,依据○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2追亡逐北:逃亡○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4.制○1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制服5.兵○1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2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6.策○1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2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7.致○1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2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8.之○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结构助词,的○2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3商君佐之:代词,他,指秦孝公○4聚之咸阳:代词,指“天下之兵”○1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2及至始皇:到,等到10.北○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2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11.度○1内立法度:制度○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1因遗策:遗留下来○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13.爱○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2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三.古今异义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2.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5.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一种工具6.因河为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7.而迁.徙之徒也古义:征发今义:迁移搬家8.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9.皆明智..而忠信古义:聪明智慧今义:通达事理10.秦人开关..延敌古义:打开函谷关今义:开启和关闭,电子元件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景:像影子一样○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6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7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2.名词作动词○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做窗户;枢:当做门轴○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3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4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6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7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亡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1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相斗○2流血漂.橹漂:使······漂浮○3吞二周而亡.诸侯○4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5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6约从离.衡离:使······离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崤函之固.∕自以为关中之固.∕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2因利.乘便利:有利的形势○3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贤才2.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弯五.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人,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倒装句1.定语后置伏尸百万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2.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崤函之固,自若也3.介词短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余威震于殊俗省略句委命(于)下吏身死(于)人手威振(于)四海士不敢弯弓(射箭)而抱怨聚之(于)咸阳以(之)为桂林、象郡蹑足(于)行伍之中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使……变弱
依仗
凭借 护城河
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可靠的 精锐
盘诘查问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坚固的城池
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
不同的风俗,此指边远地区 窗户
门扇开关的枢轴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译文:_秦__孝__公__占___据__坚__固__的__崤___山__和__函__谷___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崤__函___”__的__定__语___“__固__”__后___置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_是__子___孙__做__帝__王___的__万__代__的___基_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判__断___句__,__“__也___”__表__判__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文:况__且__天___下__不__是__变___小__变__弱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判__断___句__,__“__非___”__表__否__定__判___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
扑”。]( √)
《过秦论》文言知识整理
《过秦论》文言知识总汇一、重点字词1.务.耕织(致力于)2.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
因:沿袭。
)3.西举.巴蜀(攻取)4.东割膏腴..之地(肥沃)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6.以致.天下之士(招纳)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控制。
弊:弱点。
)8.奋六世之余烈.(功业)9.焚百家之言.(著作)10.以愚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11.隳.名城(毁坏)12.销锋镝.(箭头)1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窗户)14.氓隶..之人(下层人民)15.才能不及中人..(平常人)16.非銛.于钩戟长铩也(锋利)1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18.然秦以区区..之地(形容词,少、小)19.一夫作难.(起事、首事)二、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
)2.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百有余年(“有”通“又”。
)三、古今异义而迁徙之徒也(古义:征发。
今义:迁移,搬家。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用席子那样;包:像用包布那样;囊:像用口袋那样)2.内立法度(内:对内。
)3.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对外。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争割地而赂秦(争:争着。
)6.南取百越之地(南:向南。
)7.北筑长城(北:向北。
)8.南下而牧马(南:向南。
)9.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
)10.赢粮而景从(景:像影子一样。
)B.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过:指出……的过失。
)2.瓮牖绳枢(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笞: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过秦论》文言知识、句式整理 PPT
3、之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 结构助词)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 代词)
4、制 (1)……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 (3)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
5、亡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
掉,动词) (2)追亡逐北(逃亡的士兵,名词)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四、一词多义
1、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
势,名) (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坚定、
坚决,形)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
• 2、因 • (1)因遗策(沿袭,动词) • (2)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 (3)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迁徙之徒也 •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 3、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被动句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三、定语后置 1、铸以为金人十二
2、金城千里
四、介词结构后置
• 1、余威震于殊俗 •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 3、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3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省略介词2子孙帝王于万世之业也3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2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因河为池 古:黄河;今:泛 指河流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山东省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 古:把… …作为: 今:认为 4、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把… …做成 今:认为
3.《过秦论》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3.《过秦论》原⽂+重点字词、⽂⾔现象+翻译2020-2021学年⾼⼆语⽂⽂⾔⽂知识梳理过(名动,指出过失)秦论贾谊⼀、原⽂秦孝公据(占据)肴函之固(险固地势),拥雍州之地,君⾂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像席⼦⼀样)卷天下,包(像包裹⼀样)举宇内,囊(像布袋⼀样)括四海之意,并吞⼋荒之⼼。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对内)⽴法度(规章、制度),务(致⼒于)耕织,修守战之具,外(对外)连衡(同“横”)⽽⽃(使……相⽃)诸侯。
于是秦⼈拱⼿(两⼿合抱,指毫不费⼒)⽽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武、昭襄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向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割(割占)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谋弱(使……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合从(同“纵”)缔交,相与(帮助)为⼀(⼀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宽厚⽽爱⼈(古今,爱护别⼈),尊贤⽽重⼠,约(结)从离(使……离散)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之众。
于是六国之⼠,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类⼈)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类⼈)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忌、廉颇、赵奢之伦(⼀类⼈)制(统帅)其兵。
尝以⼗倍之地,百万之师,叩(攻打)关⽽攻秦。
秦⼈开关延(迎战)敌,九国之师,逡巡(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前进)⽽不敢进。
秦⽆亡(丢失)⽮遗镞之费,⽽天下已困(困窘)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制(制服)其弊(同“敝”,困乏),追亡(动作名,逃亡的敌兵)逐北(动作名,败北的敌兵),伏⼫百万(定语后置),流⾎漂橹。
因(凭借)利(形作名,有利的形势)乘便(形作名,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分裂河⼭。
强国请服,弱国⼊朝。
延及孝⽂王、庄襄王,享国之⽇浅,国家⽆事。
及(到)⾄始皇,奋(发展)六世之余烈,振(挥舞)长策⽽御(统治)宇内,吞⼆周⽽亡诸侯,履(名动,登上)⾄尊⽽制(统治)六合,执敲扑⽽鞭笞(名动,⽤鞭⼦打、⽤⽵竿打)天下,威振(同“震”,震动)四海。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篇章。
下面是《过秦论》的知识点整理:1.内容概括:《过秦论》主要探讨了秦国崛起的原因、君主制度的优劣以及君臣关系等政治问题,旨在告诫当时诸侯国君主,引导他们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2.秦国崛起原因:通过分析历史,荀子认为秦国能够崛起主要原因是其推行法治,实行君主集权,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
3.君主制度的优劣:荀子认为君主制度的优劣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君主个人的品德和才能。
他主张君主要具备仁德、明智、明辨是非、遵循道德法则,而不是任性妄为、专横无道。
4.君臣关系:荀子提出了儒家以外的一种君臣关系观,认为君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君主应该履行主宰责任,臣子则应该忠诚、尽责,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5.政治理想: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认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他主张建立法治国家,以法律原则来规范君主和臣民的行为。
6.人性的本恶论:荀子在《过秦论》中阐述了他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贪婪的,只有通过教育和法律的引导才能约束人性的恶,使之符合道德标准。
7.政治手段与权术:荀子在《过秦论》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政治手段和权术,如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善用间谍情报、巧妙运用奸计等,以达到巩固君主权力和稳定国家的目的。
8.对于他国的批评:荀子在《过秦论》中对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风俗做出了一些批评,他批评了部分国家君主任性妄为、无法无天,导致政治混乱以及社会道德的败坏。
总结起来,《过秦论》主要包括秦国崛起的原因、君主制度的优劣、君臣关系、政治理想、人性的本恶论、政治手段与权术以及对其他国家的批评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以及荀子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过秦论(文言现象归纳)
过秦论(文言现象归纳)
秦论是中国古代文言讲论文体之一,表达严肃、古拙,其特点体现在语言文字上,旨在表达礼教观念,给出道德指南。
一种文言形式,秦论博大含蓄,用以表达崇尚礼法、主张正气的文字表征,既有自身的说理表达结构,也有道德范畴的丰富内容,用以回应时代的社会变革。
一如秦论,其言谈是首要的,强调“礼让正义”的建议,清明朴实的文字讲解,给出正义的掂率,启迪古代式的智慧,并拘守行礼传统,在当时最受到崇尚,被传诵而传宗派给今天。
秦论受《礼记》影响深远,开拓“道义文体”,内容以宣扬礼义与主持正道为主,严肃深沉,夸张加斜体,以图成虚假暗示,让议论叶叶其兴,当今古学家为之赞叹不已。
秦论将平易近人、励志感激、礼法和义天要法相结合,完全叙述,而礼仪的内容也反映出思想境界,关于古代礼制的遵循。
秦论的特点在于它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倡导意味,既把法规视为公义真理的发掘,又将正义建立在礼节基础上,令人深思。
在道德上,秦论有其古老的智慧,勉励之以行善、以克己礼三者正义,自告奋勇,ID呼吸之。
(完整版)《过秦论》文言现象整理
《过秦论》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同“连横”,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策略。
2.合从缔交“合从”同“合纵”,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的策略。
3.孝公既没“没”同“殁",死。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同“敝”,困乏.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同“呵”,呵斥盘问。
6.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同“崛”,崛起。
7.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像影子一样.8.百有余年矣“有”同“又",还有。
9.召滑“召”同“邵”,姓氏.二.古今异义:1.以窥周室伺机夺取 2、务耕织致力于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承接4、因遗策沿袭5、因利乘便趁着6、因河为池依凭7、修守战之具兵器 8、孝公既没已经9、西举巴、蜀攻占 10、北收要害之郡占据,城邑1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12、以致天下之士招纳13、合从缔交盟约 14、相与为一援助15、宽厚而爱人爱惜人民 16、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一类人17、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一类人,宣传,主张18、赵奢之伦制其兵一类人,军队19、叩关而攻秦攻打20、秦人开关延敌打开函谷关,迎击 2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22、于是从散约败在这种情况下 23、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24、分裂山河划分 25、享国之日浅统治26、国家无事国家和家族,没有战争 27、奋六世之余烈发扬,功业28、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鞭子29、以为桂林、象郡把(它)划为30、铸以为金人十二把(它铸)成 31、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把(它)作为32、百越之君部落首领3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六国的遗民34、于是废先王之道思想体系 35、焚百家之言著作36、铸以为金人十二铜 37、金城千里坚固的38、然后践华为城依仗 39、因河为池黄河40、因河为池护城河 41、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华山,黄河42、而迁徙之徒也……的人 43、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44、赢粮而景从担着 4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46、行军用兵之道指挥,战术 47、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不能48、致万乘之势四匹马拉一辆车 49、序八州而朝同列统辖5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普通百姓三、一词多义:外连衡而斗诸侯表承接,来转而攻秦表承接,就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表修饰,地1.而赢粮而景从表修饰,可不译逡巡而不敢进表转折,却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表转折,可是皆明智而忠信表递进,并且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便尝以十倍之地凭借2.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来然后以六合为家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关隘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相与为一成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替4.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划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因遗策沿袭5.因因利乘便趁着因河为池凭借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6.亡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7.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多余的8.余余威震于殊俗余存的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因遗策前代的9.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珍贵的10.重尊贤而重士重用北收要害之郡向北11.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在北方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内立法度制度12.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13.爱宽厚而爱人爱惜致万乘之势权势14.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形势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15.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因遗策策略16.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以致天下之士招纳17.致致万乘之势获得然后践华为城这18.然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然而秦人开关延敌迎击19.延延及孝文王延续拥雍州之地的20.之杜赫之属为之谋这杜赫之属为之谋他们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21.弱弱国入朝弱小的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弱弱国入朝朝拜22.朝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聘囊括四海之意意愿23.意乐毅之徒通其意主张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24.振威震四海使……震动北收要害之郡占据25.收收天下之兵收缴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过秦论指责……过失 2、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进军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作,用绳子系6、将数百之众带领7、序八州而朝同列统辖(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般,像包裹般,像口袋般2.内立法度对内 3、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7、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回声、影子)一样(三)使动用法: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倒下,使……漂浮。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总结《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文章通过对秦由盛而衰、从兴到亡的历史总结,指出秦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政治见解,在文言知识方面也有诸多值得学习之处。
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指连横政策。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指合纵政策。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斥、盘问。
5、“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兴起。
二、一词多义1、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追亡逐北: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3、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4、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防御工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5、度内立法度: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6、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7、因因遗策:沿袭。
因利乘便:趁着。
8、及非及向时之士也:比得上。
及至始皇:等到。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瓮做、用绳子系。
3、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逃亡的军队、溃败的军队。
4、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5、形容词作名词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
《过秦论》文言现象整理
《过秦论》文言现象整理
《过秦论》是先秦的重要文献,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氛围,以及反抗秦政权的
思想势力。
这部著作全部采用文言文表达,传递出许多宝贵信息。
《过秦论》表达了阻抗暴政、寻求自由自主的渴望,其中敏锐而刻薄的文字咬合着历
史矛盾,甚至影响了后世社会发展。
《过秦论》以“天子之上,天下莫明”开宗,深刻反映了当时天子无助、苍生无处可
容的社会现实,藉此向人们唤起对封建制度的反思并预见未来的变革。
“释放苍生,民不动”对比着秦王的霸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自由追求的认可和肯定。
作者着重提出,民意能够催生君上,公正天下,而非采取昏庸暴政、抑制人民追求自由的
方式。
余则曰:“今之国家,值君何在?备以委伯,坐积累酹”提出了建立和谐的统治机制,强调服从官僚制度,对知识、勤劳等民众展示礼仪,让老百姓追求自己的幸福心愿。
“大以弗刑,民不若病;惟以应诏,易节无擅”提出,应当以政令、行礼、法令的实施,建立限制人民层面的执政机制,以保证民众有自己的运动自由,又不影响秩序稳定。
总而论之,《过秦论》表达出当时敢于反抗苛政猛制的民众的心声,直接反映出封建
统治下苍生所经历的压迫,号召民众抗争暴政,实现自由自主的渴望。
绝对全~过秦论文言文现象
过秦论文言整理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2、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败“从”通“纵”,合纵;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喝问;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二、一词多义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固守的据点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之地,坚固的屏障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靠、就着,介词北①追亡逐北动作名,溃败的军队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作状,在北面延①秦人开关延敌引进,迎击②延及孝文王延续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以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来②尝以十倍之地介词,凭借③以弱天下之民连词,来、用来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行军用兵之道军队②收天下之兵兵器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失去②追亡逐北动作名,逃跑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使……灭亡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使……灭亡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及①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介词举①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②西举巴、蜀攻取,动词利①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三、古今异义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黄河;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⑤流血漂橹;“橹”:盾牌⑥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⑦迁徙之徒也;“迁徙”:征发;⑧赢粮而景从;“赢”:担负、背负;四、词类活用㈠使动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3、约从离衡使……离散4、流血漂橹使……漂5、分裂河山使……分裂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8、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9、以弱天下之民使……弱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11、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㈡形作名1、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形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坚固的屏障4、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㈢形作动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减弱㈣名作动1、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3、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5、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6、序八州而朝同列给……排序7、过秦论指出过失㈤名作状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国外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4、南取百越之地向南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面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㈥动作名1、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五、文言句式有颜色的表示一句含多种句式㈠判断句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㈡被动句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㈢倒装句宾语前置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㈣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1、余威震于殊俗2、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3、非铦于钩戟长铩也4、非抗于九国之师也㈤倒装句定语后置1、铸以为金人十二㈥省略句省略介词1、委命于下吏2、聚之于咸阳3、蹑足于行伍之间4、而倔起于阡陌之中5、身死于人手㈦省略句省略宾语1、以之为桂林、象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以之为固七、课文理解、赏析以及文学常识过秦论中“过”,是指出过失之意;“过秦”的含义是指出秦灭亡的过失;贾谊,西汉着名的政论家、辞赋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政论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为着名;本文属于史论文,语言上带有赋的特点,气势恢宏;本文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不施行仁义,并且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本文借古讽今,委婉地劝告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写作特点:1、用叙事来说理;2、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文章主旨;纵向对比——秦朝与秦国对比;横向对比——秦国和六国、陈涉和秦国、陈涉和六国3、语言上明显带有赋的特点,句式整齐,气势恢宏,错落有致;4、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夸张,使文章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力;。
《过秦论》文言知识、句式整理
1、合从缔交 (通:“纵”:
战国时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孝公既没 (通:“殁”,死)
3、约从离衡 (通“横”)
4、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起)
5、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 样)
72、021/6/陈7 利兵而谁何(通“呵”)
3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 像席子一样
(2)包举宇内 像包裹一样
(3)囊括四海之意 像口袋一样
(4)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5)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2021/6/7
4
6、南取汉中
向南
7、西举巴、蜀
向西
8、东割膏腴之地 向东
9、北收要害之郡
向北
1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2021/6/7
5
2、名词活用为动词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2021/6/7
12
5、亡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2)追亡逐北(逃亡的士兵,名词) (3)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
2021/6/7
13
6、及
(1)才能不及中人 (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2)延及孝文帝
(到,介词)
2021/6/7
14
文言句式
• 一、判断句 1、……, ……, ……也
2021/6/7
9
• 2、因
(1)因遗策(沿袭,动词) (2)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3)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2021/6/7
10
3、之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3)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过秦论词类活用整理全部
过秦论词类活用整理全部
“过秦论”是一篇李斯所作的著名政论文,文中提到了许多词
类的活用。
在这篇文章中,李斯运用了丰富的辞藻和修辞手法,以
表达他对秦始皇的统治和改革的看法。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
用了大量的动词,如“变法”、“削藩”、“焚书”等,这些动词
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活力和力度。
同时,李斯还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如“法家”、“百家争鸣”、“典章制度”等,这些名词的使用丰
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其更加具体和生动。
此外,作者还使用了一些
形容词和副词,如“残暴”、“严厉”、“痛苦”、“殷鉴不远”等,这些词语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的来说,李
斯在《过秦论》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词类,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政治观点和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批判。
过秦论中的文言知识梳理
过秦论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政治文献,是汉代刘向所撰的著作。本文将从文言知识的角度对过秦论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文言的基本特点、典故、古诗词和典籍引用等方面。
一、文言的基本特点
文言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基本特点包括古今不同、繁简不同、音韵不同、用词句法繁难等。在过秦论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言表达,需要读者对文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六、思想的深刻
通过对过秦论中的文言知识的梳理,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非常深刻,对当时社会和政治情况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他对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也是过秦论被后人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对当代的启示
最后,通过对过秦论中的文言知识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这部经典著作,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当代的启示。比如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修辞的运用、典故的引用、历史典籍的理解等,这对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思想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典籍的引用
在过秦论中,作者还引用了不少古代典籍,比如《诗经》、《左传》、《孟子》等。这些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多才,也为文章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
五、语言的修辞手法
在过秦论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让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总之,通过对过秦论中的文言知识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典故的运用
在过秦论中,作者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作者引用了《史记》中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典故,用以说明人的成功需要顺势而为,抓住时机。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收天下之兵(兵器)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
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失去)
②追亡逐北(动作名,逃跑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使……灭亡)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使……灭亡)
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4、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㈢形作动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减弱)
㈣名作动
1、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3、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
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
5、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
6、序八州而朝同列(给……排序)
7、过秦论(指出过失)
㈥动作名
1、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五、文言句式(有颜色的表示一句含多种句式)
㈠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㈡被动句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㈢倒装句(宾语前置)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以(之)为桂林、象郡
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以(之)为固
七、课文理解、赏析以及文学常识
《过秦论》中“过”,是指出过失之意。“过秦”的含义是指出秦灭亡的过失。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辞赋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政论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为著名。本文属于史论文,语言上带有赋的特点,气势恢宏。
二、一词多义
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固守的据点)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之地,坚固的屏障)
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靠、就着,介词)
北
①追亡逐北(动作名,溃败的军队)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作状,在北面)
㈤名作状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国外)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4、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5、乃使蒙恬北筑长)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⑤流血漂橹。“橹”:盾牌
⑥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
⑦迁徙之徒也。“迁徙”:征发。
⑧赢粮而景从。“赢”:担负、背负。
四、词类活用
㈠使动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3、约从离衡(使……离散)
4、流血漂橹(使……漂)
5、分裂河山(使……分裂)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引进,迎击)
②延及孝文王(延续)
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以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来)
②尝以十倍之地(介词,凭借)
③以弱天下之民(连词,来、用来)
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
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行军用兵之道(军队)
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8、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9、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11、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㈡形作名
1、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形)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坚固的屏障)
㈣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1、余威震于殊俗
2、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3、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4、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㈤倒装句(定语后置)
1、铸以为金人十二
㈥省略句(省略介词)
1、委命(于)下吏
2、聚之(于)咸阳
3、蹑足(于)行伍之间
4、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㈦省略句(省略宾语)
《过秦论》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败“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喝问。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
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本文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不施行仁义,并且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本文借古讽今,委婉地劝告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
写作特点:1、用叙事来说理;
2、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文章主旨;(纵向对比——秦朝与秦国对比;横向对比——秦国和六国、陈涉和秦国、陈涉和六国)
3、语言上明显带有赋的特点,句式整齐,气势恢宏,错落有致;
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举
①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②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利
①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三、古今异义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
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