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学 第四版(华东师大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1(1)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

(3)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

(5)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6)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三、请用图形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E命题“商学院的所有学生都不是青年人”为假;
I命题“商学院的有的学生是青年人”为真;
O命题“商学院的有的学生不是青年人”为假。
b.“甲班有的学生是会打桥牌的”是I命题,由它可以推出:
A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是会打桥牌的”真假不定;
E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会打桥牌的”为假;
O命题“甲班有的学生不是会打桥牌的”真假不定。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1.b。
2.b。
p.43练习题
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十、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a
(6)d
(7)a
(8)c
p.77练习题
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命题?为什么?
(1)否。祈使句。
(2)否。祈使句。
(3)是。反问句。
(4)否。疑问句。
(5)是。陈述句。
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如何?
(1)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发 展 中 国 家亚 洲 国 家印 度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2)政 党中国共产党 无产 阶 级先 锋 队(3)亚洲小学生 中学生三好学生工人(4) 直接 经验 知识 间接 经验 知识(5)科研 工作者 教育 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劳 动 者(6) 伟大 的思 想 家 伟大 的文 学家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 (7) 小说戏 剧文学作品(8)(1)集合概念。

(完整word版)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5)不应补上“弱点”,而应补上“缺点”。
(6)改为“学习方法好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九、填空题。
(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或者,不相容)。
(3)全异(或者,不相容)。
(4)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1)有些非正义战争是战争。SI ├ IS。
(2)有些周延的谓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SAP├PIS。
(3)不能。
(4)不犯错误的不是人。SE ├ ES。
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1)错。
(2)错。
(3)对。SEP├PES├PA ├ IP├ O 。
(4)错。
七、填空题。
换质得:该来的都不是已经来的(SEP);
换位得:已经来的都不是应该来的(PES);
换质得:已经来的都是不应该来的(PA )。
(2)“不该走的走了”则等于说“不应该走的都是已经走的( AP)”,
换质得:不应该走的都不是没有走的( E );
换位得:没有走的都不是不应该走的( E );
再换质得:没有走的都是应该走的( AS)。
(2)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凡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
(4)E命题。主项和谓项都周延。(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5)O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I命题。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7)A命题(单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E命题。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6)由SIP为真、SOP为假和POS为假可知,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答案(含原题)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答案(含原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答:这是个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肯定量项省略;"共产党员”是主项;"是”为联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谓项。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答:这是个全称否定命题(E)。

全称量项"任何”;主项"困难”;联项"不是”;谓项为负概念"不可克服的”。

其主项、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

答:这是特称肯定命题(I)。

量项"有些”;主项"图书”;联项"是”;谓项"线装书”。

其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

答:这是个单称肯定命题。

《女神》是主项;"是”是联项;"郭沫若的诗集”是谓项。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

答:这个命题一般理解为O命题: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

"学生”是主项;"刻苦的”是谓项;"不是”是联项;"有些”是量项。

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正确。

因为O与A是矛盾关系,由O真可推知A假。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正确。

因为A与O是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正确。

I与O是下反对关系,由I假可推知O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不正确。

I与A是从属(差等)关系,由I真推不出A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涵或外延?(1)“艺术”的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1)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

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印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2)政党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3)亚洲小学生中学生三好学生工人(4)直接经验知识间接经验知识(5)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劳动者(6)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鲁迅(7)小说戏剧文学作品(8)(3)集合概念。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发 展 中 国 家亚 洲 国 家印 度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2)政 党中国共产党 无产 阶 级先 锋 队(3)亚洲小学生 中学生三好学生工人(4) 直接 经验 知识 间接 经验 知识(5)科研 工作者 教育 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劳 动 者(6) 伟大 的思 想 家 伟大 的文 学家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 (7) 小说戏 剧文学作品(8)(1)集合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版形式逻辑课后题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版形式逻辑课后题答案

形式逻辑答案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P13-14)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

2、(b)第二章概念(P43-49)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六.全部错误。

理由:1、使用了否定;2、循环定义;3、定义过窄;4、循环定义;5、隐喻;6、定义过宽;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七、全部错误。

理由:1、是分解;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3、不是划分;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是分解;7、多出子项;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

3、不相容(全异)、同一。

4、(略)。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三、1、不能,能。

2、能,能。

3、(略)六、(3)正确。

七、1、SOP。

2、真包含于。

3、全同、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肯定。

6、SI P 真。

八、c d d d c d九、de de bc bc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发 展 中 国 家亚 洲 国 家印 度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2)政 党中国共产党 无产 阶 级先 锋 队(3)亚洲小学生 中学生三好学生工人(4) 直接 经验 知识 间接 经验 知识(5)科研 工作者 教育 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劳 动 者(6) 伟大 的思 想 家 伟大 的文 学家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 (7) 小说戏 剧文学作品(8)(1)集合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形式逻辑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形式逻辑答案
3、前提中最多有三个项周延,且必须是A与E组合,结论必否定,大项必 周延,中项再周延两次,小项必不周延,结论必特称;(3分)前提如果少于三 个项周延,中项周延两次,大小项都将不周延,结论必然是特称肯定。所以,,(2分)
4、小前提否定,大前提必肯定;(2分)结论必否定,大项必周延,大前 提已然肯定,必须全称才能保证大项周延,所以,,(3分)
四、
1、结论是有些A是C'或有些C是A”
2、可推出 所有A不是C'或者 所有的C不是A”
3、能,结论是E或O。
4、结论是O,因为前提有特称,有否定。
5、不能。只有EEE式可以使三个项都周延两次。而两个否定句不能推出结 论。
6、结论否定,大项周延,而I的主谓项均不周延。
五、“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中国人生疮。 ”小项扩大。 “中国人生疮,你是 中国人,你生疮。 ”四概念。 “你说谎,卖国贼说谎,你是卖国贼。 ”中项不周 延。 “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不错的。 ”六概念。
六、
1、“与b全异,b与交叉c”分别得出 所有a不是b,有的b是c”可推 出有的c不是a”a与c的关系有三种可能:
真包含于、交叉、全异。
2、 “包含b,c包含b”即“I真包含于a,b真包含于c”,可分别得出 所有b是a,所有b是c”,可推出 有的a是c”。a与c的外延关系有4种可能: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
三、
1、错。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2、错。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否定前件式。
3、对。分号前的话等于 “只要是快车,就不在这一站停车 ”,充分假言推 理,可以用否定后件式。
4、错。是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后件式。
四、
1、他如果能跳过这道沟,就一定是运动员。(他如果不是运真包含S”即“真包含于M'可得出 所有S是M',与 所有M不是P”推出所有S不是P”S与P的关系是: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13练习题⼀、请指出下列各段⽂字中的“逻辑”⼀词的涵义。

1.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看事物的观点。

⼆、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在下列句⼦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活,表现作者⼀定思想感情的⼀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产资料”的内涵:⼈们进⾏⽣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产资料”的外延:⼟地、森林、⽔流、⽣产⼯具、⽣产建筑物、交通⼯具等。

(5)“科学”的内涵:⼈们关于⾃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具。

通常规定⼀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下列句⼦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集合)?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印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2)政党中国共产党⽆产阶级先锋队(3)亚洲⼩学⽣中学⽣三好学⽣⼯⼈(4)直接经验知识间接经验知识(5)科研⼯作者教育⼯作者脑⼒劳动者劳动者(6)伟⼤的思想家伟⼤的⽂学家伟⼤的⾰命家鲁迅(7)⼩说戏剧⽂学作品(8)(1)集合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形式逻辑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形式逻辑答案

形式逻辑答案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P13-14)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

2、(b)第二章概念(P43-49)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六.全部错误。

理由:1、使用了否定;2、循环定义;3、定义过窄;4、循环定义;5、隐喻;6、定义过宽;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七、全部错误。

理由:1、是分解;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3、不是划分;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是分解;7、多出子项;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

3、不相容(全异)、同一。

4、(略)。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三、1、不能,能。

2、能,能。

3、(略)六、(3)正确。

七、1、SOP。

2、真包含于。

3、全同、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肯定。

6、SI P 真。

八、c d d d c d九、de de bc bc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形式逻辑 课后习题 答案(含原题)

形式逻辑 课后习题 答案(含原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答:这是个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肯定量项省略;“共产党员”是主项;“是”为联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谓项。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答:这是个全称否定命题(E)。

全称量项“任何”;主项“困难”;联项“不是”;谓项为负概念“不可克服的”。

其主项、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

答:这是特称肯定命题(I)。

量项“有些”;主项“图书”;联项“是”;谓项“线装书”。

其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

答:这是个单称肯定命题。

《女神》是主项;“是”是联项;“郭沫若的诗集”是谓项。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

答:这个命题一般理解为O命题: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

“学生”是主项;“刻苦的”是谓项;“不是”是联项;“有些”是量项。

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正确。

因为O与A是矛盾关系,由O真可推知A假。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正确。

因为A与O是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正确。

I与O是下反对关系,由I假可推知O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不正确。

I与A是从属(差等)关系,由I真推不出A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答:正确。

E与I是矛盾关系,由E假可推知I真。

6.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真。

答:不正确。

E与A是反对关系,由E假推不出A真。

三、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由已知下列命题的真假,断定同素材的其它三种命题的真1.已知“某单位职工都买了电冰箱”为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答案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P13-14)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

2、(b)第二章概念(P43-49)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见下页)六.全部错误。

理由:1、使用了否定;2、循环定义;3、定义过窄;4、循环定义;5、隐喻;6、定义过宽;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1、2、3、4、5、6、7、8、orA BBDDCABCDAABCCABBCDACBAB CAA BC七、全部错误。

理由:1、是分解;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3、不是划分;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是分解;7、多出子项;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

3、不相容(全异)、同一。

4、(略)。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三、1、不能,能。

2、能,能。

3、(略)六、(3)正确。

七、1、SOP。

2、真包含于。

3、全同、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肯定。

6、SI P 真。

八、c d d d c d九、de de bc bc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十三、分析:“该来的(人)不(是)来(的人)”可推出“来(的人)不(是)该来的(人)”(SEP PES)。

“不该走的(人是)走了(的人)”可推出“不走(的人是)该走的(人)(SAP SEP PES PAS)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P110-114)一、1、第一格AAA式。

2、第三格AAI式。

3、第二格AEE式。

4、第二格AEE式。

二、1、大项扩大。

2、中项不周延。

3、四概念。

4、中项不周延。

5、中项不周延。

6、中项不周延。

三、1、答案不唯一。

2、MIP3、MOP4、PAMMAS MAS SOMSIP SOP SOP四、1、结论是“有些A是C”或“有些C是A”。

2、可推出“所有A不是C”或者“所有的C不是A”。

3、能,结论是E或O。

4、结论是O,因为前提有特称,有否定。

5、不能。

只有EEE式可以使三个项都周延两次。

而两个否定句不能推出结论。

6、结论否定,大项周延,而I的主谓项均不周延。

五、“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中国人生疮。

”小项扩大。

“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你生疮。

”四概念。

“你说谎,卖国贼说谎,你是卖国贼。

”中项不周延。

“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不错的。

”六概念。

六、1、“a与b全异,b与交叉c”分别得出“所有a不是b,有的b是c”,可推出“有的c不是a”。

a与c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真包含于、交叉、全异。

2、“a包含b,c包含b”即“b真包含于a,b真包含于c”,可分别得出“所有b是a,所有b是c”,可推出“有的a是c”。

a与c的外延关系有4种可能: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

七、1、正确。

2、性质命题不是肯定。

3、媒介项不周延。

4、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变得周延。

八、1、结论如果是肯定,小前提必肯定(2分);结论如果是否定,大项必周延,大前提是特称,只有大前提是否定,才能保证大项周延,小前提必肯定。

……(3分)2、第四格里大前提是特称否定,结论必否定,大项必然不当扩大;(2分)小前提特称否定,大前提必肯定,中项必然不周延。

所以……(3分)3、前提中最多有三个项周延,且必须是A与E组合,结论必否定,大项必周延,中项再周延两次,小项必不周延,结论必特称;(3分)前提如果少于三个项周延,中项周延两次,大小项都将不周延,结论必然是特称肯定。

所以……(2分)4、小前提否定,大前提必肯定;(2分)结论必否定,大项必周延,大前提已然肯定,必须全称才能保证大项周延,所以……(3分)5、矛盾的命题肯定否定必相反;(1分)AB肯定,则C必肯定,D必否定;(2分)AB中有一否定,则C必否定,D必肯定,所以……(2分)九、1、“M与P不相容”得出“所有M不是P”,与“所有M是S”推出“有的S不是P”。

S与P的外延关系有三种可能:真包含,交叉,全异。

2、“M真包含于P”得出“所有M是P”,与“有些S是M”推出“有些S是P”。

S 与P的关系有4种可能:全同,真包含(于),交叉。

3、“M真包含S”即“S真包含于M”可得出“所有S是M”,与“所有M不是P”推出“所有S不是P”,S与P的关系是:全异。

十、(1)、(2)、(4)有效;(3)无效(大项扩大)。

十一、1、对称、传递;2、反对称、传递;3、对称、非传递;4、对称,反传递;5、非对称、传递;6、对称、传递。

十二、1、违反对称性关系原理;2、违反非传递性关系原理。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P133-136)一、1、p∧q 2、p∧q 3、p q 4、p q5、p q6、p∨q7、p强析取q8、p q 9、p q 10、p q二、1、真。

2、假。

3、假。

4、否,如选言、假言、负命题。

5、只有能打开,才说明曾使用过。

若甲不能打开,可断定未曾使用过,甲在说谎,收录机不是他的。

三、1、错。

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2、错。

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否定前件式。

3、对。

分号前的话等于“只要是快车,就不在这一站停车”,充分假言推理,可以用否定后件式。

4、错。

是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后件式。

四、1、他如果能跳过这道沟,就一定是运动员。

(他如果不是运动员,就不能跳过这道沟)。

2、如果X大于5,那么X大于3。

(如果X不大于3,就不会大于5。

3、如果畏惧艰险,就不能胜利到达顶点。

(如果要胜利到达顶点,就要不畏艰险。

)4、他如果不会下围棋,就会打桥牌。

(他如果不会打桥牌,就会下围棋)。

五、d d c c b c六、1、小蓝的书包要么是黄的,要么是白的(书包颜色和姓氏不同);(2分)小蓝的书包不是黄的(背黄书包的说话,小蓝回答);(2分)所以小蓝的书包是白的;(2分)小黄的书包是蓝的;(2分)小白的书包是黄的。

(2分)2、由b与c可得(1)“手表不是在宿舍丢失的”;(3分)由(1)与a可得(2)“手表是在校园或大街上丢失的”;(3分)由d与e可得(3)“手表不是在校园丢失的”;(2分)(2)与(3)可推出“手表是在大街上丢失的”。

(2分)3、由c可得(1)“零点时商店灯光灭了”;(2分)(1)与e可得(2)“乙的证词正确”;(2分)(2)结合d可推出(3)“作案时间在零点之前”;(2分)(3)与b可得(4)“甲未盗窃财物”;(2分)(4)与a可推出“盗窃财物的是乙”。

(2分)4、假设C假,则否定了A、B的前件,A、B必同真,不符合题意,假设不成立;所以C真A、B假;所以A、B的后件均假,即“乙是第二,丙是第三”;“甲不是第一”,所以“甲是第四”;剩下的“丁是第一”。

5、由(c)得(1)“S不与P全异”,(1)与(a)可得“P与M全异”,可得(2)“所有P不是M”;由(c)得(3)“S不与P叉”,(3)与(b)可得“S与M不全异”,可得(4)“有S是M”;[当然也可推出(5)“有S不是M”、(6)“所有S都是M”,但(5)与(2)推不出,(6)与(2)可推出“S与P全异”,与(c)矛盾。

](2)与(4)可推出“有S不是P”,S与P是真包含、交叉或全异,结合(c)可得“S真包含P”,可得(7)“有S是P”,(7)与(2)可推出“有S不是M”,所以S与M真包含、交叉或全异,而S与M不全异,所以“S与M真包含或交叉”。

SPMSPM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P152-157)一、1、如果做坏事,就要受到惩罚。

2、如果不通过考试,就不能录取(如果要被录取,就要通过考试);并非不通过考试而能录取。

3、假;真。

4、假;真。

5、假。

6、小王或者不是大学生,或者不是运动员;小王如果是大学生,就不是运动员(小王如果是运动员,就不是大学生)。

7、真;真。

8、他不去。

9、并非p而且q(非p或者非q)。

二、d d a c c d三、de ab ad ad be bc四、abcde acde abe cde五、(1)a.否。

b.是。

c.是。

d.是。

(2)否。

是必要条件。

(3)p∧q假,p∨q真。

(4)甲不去,乙也不去。

(5)不能;能。

(6)小张去,小刘也去。

(7)a不是重言式,b、c是重言式。

六、1、由a与b可得(1)“小张在做习题”,(2分)依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2分) (1)与b可得(2)“小方在读报”,(2分)依据: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2分)最后得“小李在写家信”。

(1分)依据: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分)结论:小张在做习题,小李在写家信,小方在读报。

2、a、b、c可分别写成公式:a. (p∧q) ﹁rb.﹁(﹁r∨﹁s)c. s p﹁(﹁r∨﹁s) (r∧s) r(r∧s) s(s p) ∧s p[(p∧q) ﹁r]∧r﹁( p∧q)﹁p∨﹁q(﹁p∨﹁q)∧p﹁q所以,甲和丙通过了四级考试,乙没有通过。

3、由a得(1)“所有的A是B”,(1)与b可得(2)“有C不是A”;C与A真包含、交叉或全异,所以(3)“C不真包含于A”;(3)与c可得“C真包含A”,即“A真包含于C”,所以可得(4)“所有的A是C”;(4)与(1)可推出(5)“有C是B”,(5)与b可推出C与B的关系是真包含或交叉。

BCCABA第八章归纳推理(P196-198)一、1、简单枚举。

2、完全归纳。

3、科学归纳。

二、(2)、(4)可借助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三、1、“磨擦会发热”,简单枚举(科学归纳)。

2、“销石能溶解于水”,完全归纳。

3、“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出的”,科学归纳(简单枚举)。

四、1、求异法。

2、求同法。

3、剩余法。

4、共变法。

5、求同求异并用法。

第九章类比推理与假说(P205-206)一、b a b b二、类比推理,其中(1)(3)(4)为“机械类比”。

第十章形式逻辑基本规律(P220-224)一、1、同一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