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画》,使学生了解到画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能听懂、读准课文,理解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的作用与价值,表达自己的感受。
4.通过叙事、讲授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来理解画的作用。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要点。
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画的作用。
3.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诗歌《画》中的比喻和意象。
2.能够跳脱现实场景,用心灵的眼睛去感知画的内在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初读《画》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丽、节奏和意象。
2. 导入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诗歌中的“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 集中训练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各自对“画”不同的理解,并对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4. 延伸拓展设计一些与画相关的活动,如美术课、表演课等,丰富学生对“画”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收获,并表达自己对“画”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1.背诵诗歌《画》。
2.完成《画》相关的绘画作业。
3.撰写关于“画”的作用与价值的小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画”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涉及学生情感层面的引导,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感悟人生,培养美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之《画》范文
教案之《画》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画》的基本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2)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
(3)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风格,认识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人、诗词和自己之间的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形成昂扬向上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画》的内容、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的教学。
(2)学生诗歌鉴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意思深层次的内涵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形式,分析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互动引导法在课堂上设定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论诗歌的内容、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流程1. 开课三分钟在开课前三分钟,播放古风音乐,并投放画作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画的艺术和美感。
2. 诗歌赏析(1)师生共读《画》,师生一起感受诗歌情景和情感。
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中自己心中的第一感受和理解。
(2)询问学生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分别在深度上和外延上理解诗歌(3)针对性地介绍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喜好。
(4)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包括象征、比喻、对偶等等,寻找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3. 学生论道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个人的理解和表达,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加学生对文学的认知。
《画》教案
教案《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绘画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教学难点:绘画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欣赏法: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
3.实践法:进行绘画创作实践。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讲授: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欣赏: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绘画的美。
4.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5.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对学生的绘画创作进行评价,看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看是否对绘画艺术有兴趣和爱好。
七、教学资源:1.绘画教材和参考书。
2.绘画作品展示。
3.绘画工具和材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提高绘画技能。
3.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并让他们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绘画创作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图不够合理,色彩搭配不够协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实践,加强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古诗《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画》的作者、背景和主旨。
2. 学习古代文人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绘画的能力,提升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古代文人的绘画风格和意境。
2. 分析古诗《画》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和预习1. 老师介绍古诗《画》的诗人和背景,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
2. 学生通过阅读诗的标题和诗的内容,思考诗的主题和意境。
Step 2:诗歌赏析和分析1. 学生分组阅读古诗《画》,并归纳诗中的意象和表达。
2.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归纳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对比和讨论。
Step 3:古代文人画的介绍1. 老师讲解古代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古诗的关系。
2. 学生观看幅古代文人画作品,并尝试分析画作中的意境和技法。
Step 4:艺术创作1.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人画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古代文人画的理解和想法。
Step 5:展示和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
四、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画的发展和现代艺术形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绘画、写作和其他艺术活动,培养其艺术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了解古代文人画的不同流派和代表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对古诗《画》的赏析和对古代文人画的评价。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估,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肯定。
六、教学资源:1. 古诗《画》文本2. 古代文人画作品图片3. 参观美术馆或画廊的安排和资料4. 创作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和意境,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艺术创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
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导入课题《画》。
(板书课题,书空,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
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画》教学反思1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思考两点:第一,依据社会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老师充当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材料的准备者,在创作中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第二,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质,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用美术表现所见、所感、所想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师生体验表演、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尝试创作并评价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通过教学实践,反观教学的设计、策略、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具体表现如下:一、成功之处1、注重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整个教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师教的较灵活、朴实,传统衷又有创新,学生学的主动、投入、兴趣浓厚。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着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大方的`表演,感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难易适当的作业练习安排,使学生能顺利的体验艺术创造的成功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3、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尝试。
教师没有对造型技能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创设情景、提供思路和条件,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和尝试表现。
从而主动得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4、注重美术教学的艺术直观性。
教师通过板画、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演示、学生作品展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既具有艺术性,又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学科特点明显。
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反思之处1、可减少一些环节。
直接或早些进入撕纸、拼摆的环节。
2、进行拼摆的变化太少。
学生上前拼摆纸块的体验不足,使学生作业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不强。
3、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学缺乏创新,而且评价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强。
是整个教学较薄弱的环节,值得以后多加探索和研究。
4、提供学生撕贴的彩纸太单一。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画,并说明理由。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画的特点和作用;(2)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和感受。
2. 难点。
(1)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画,并说明理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些著名画作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对这些画作的感受和理解。
2.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画》,让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画的特点和作用。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喜欢的画,并说明理由。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 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5. 情感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自由绘画,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画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对画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学生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画》这篇课文。
2.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
2.能够感知绘画的美和灵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画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和表达画的美和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画的情感。
2.如何启发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课文《画》2.教学图片或实物画作3.课堂小组讨论材料教学环境1.教室内放置画作2.保证课堂安静的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课文标题《画》,并问学生:你们知道画是什么吗?你们喜欢画吗?第二步:导读(1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以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畅想画的美和灵性。
第三步:学习(15分钟)1.课文学习和解读,老师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练习(15分钟)1.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老师给出几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些画作的美和自己的感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画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画的看法和感受。
2.自己动手画一幅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画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画》综合资料教案
教学过程的反思
总结词
流程顺畅、时间安排合理
详细描述
本次教学的流程顺畅,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没有出现拖堂或提前结束的 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
学进度。
教学效果的反思
总结词
效果良好、目标达成
VS
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画的相 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教学效果 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 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对未 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进 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画》中的具体情节,谈 谈你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的理解。
结合《画》中的具体情节,谈 谈你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的理解。
拓展题
01
结合其他文学作品,谈 谈你对《画》中主题思 想的看法。
02
探究《画》在现代社会 的意义和价值。
03
尝试对《画》进行改编 ,将其改编成一部短篇 小说或剧本。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实践的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 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 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它主要针对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 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画》综合资料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3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2
4年级美术公开课《卡通画》优秀教案
4年级美术公开课《卡通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卡通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卡通画的定义、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创作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卡通画的风格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卡通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卡通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个性、富有创意的卡通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风格特点、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卡通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卡通画教材、课件、绘画工具、作品展示板。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水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一组卡通形象,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卡通形象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10分钟)(1)介绍卡通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卡通画的风格特点,如夸张、变形、简洁等。
(3)演示卡通画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 实践环节(20分钟)(1)布置创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评价(5分钟)(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卡通形象作品。
(2)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创作更多有趣的卡通形象。
六、板书设计1. 卡通画定义:一种具有夸张、变形、简洁等特点的绘画形式。
风格特点:夸张、变形、简洁、生动。
绘画技巧:线条、形状、色彩。
2. 创作步骤构思:确定卡通形象的主题、性格等。
起稿: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卡通形象的基本轮廓。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章《我们的画》,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分析经典儿童画作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学习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绘画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表达内心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学会运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抹布、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中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分析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学习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演示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2. 内容:(1)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2)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3)绘画实践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快乐家庭”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儿童画。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色彩运用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之间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自主学习: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教学活动
1【导入】托物寄情
导入
观赏舞蹈《岁寒三友》片段
学生思考:舞蹈表现的内容,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2022-12-15《画》说课设计(精选17篇)《画》说课设计篇1《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
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
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
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
《画》教案设计
教学软件
使用专门的教学软件,如绘画软 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增强教学
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画有关的故事,引起 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作,让学 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内容,引导 学生思考画作的主题和意义。
新课教学
知识讲解
课堂氛围的营造
总结词
评价课堂氛围是否良好
详细描述
回顾《画》这一课的课堂氛围,包括 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评价课 堂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教师自我提升
总结词
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详细描述
基于对《画》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词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详细描述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课后作业 ,评估《画》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总结词
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详细描述
反思在《画》这一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等,分析其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讨论法
通过展示真实的画作、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感受,增强对画作 的理解和感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画作 的看法和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
讲解法
教师对画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创作技巧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画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展示画作和相关资料,提高教学
《画家乡》公开课教案
《画家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2.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将家乡的美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图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感受。
3.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4.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自己的绘画作品。
作业安排: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绘画家乡的美景。
第二章:绘画技巧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绘画教材、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2.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将家乡的美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技巧。
作业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绘画技巧,完成一幅家乡美景的绘画作品。
第三章:家乡特色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特色,如民俗、美食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家乡认同感。
教学重点:家乡特色的介绍和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的特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特色物品、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家乡的特色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特色的认知和体验。
3. 教师讲解家乡特色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作业安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家乡特色的展示作品。
第四章:家乡环境描绘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描绘家乡的环境,如自然风光、建筑特色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描绘家乡环境的技巧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公开课说课稿
课程背景介绍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为《画》,是学生初次接触绘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学习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同时学习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目标
•认识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和颜色
•了解绘画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和记忆
课程内容安排
1.课前热身:观察周围的事物,谈论关于画的话题,引导学生对画的认
识和想象
2.导入绘画:向学生展示各种绘画工具和颜色,引导学生熟悉工具的使
用
3.绘画实践:让学生尝试用画笔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练习画
直线和曲线
4.学习习字:引导学生认知汉字“画”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5.创作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对象绘制自己的画作
6.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画作的讨论和分享
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营造和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绘画和交流感受乐趣
•分层次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和情绪反应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品,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想象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和展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能力,同时激发学
生对汉字字形的认知。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绘画技能和美感。
《画家乡》公开课教案
《画家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家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认识。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家乡风景、人物、建筑等主题的绘画创作。
3. 绘画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和家乡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欣赏和评价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2.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展示用的画板、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讲述自己的家乡。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绘画家乡的过程,讲解绘画心得和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画板上,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
6.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课堂内容和收获。
7. 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家乡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绘画过程,评估他们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创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展示作品等,以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3. 学生作品的表现:通过学生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评估学生对家乡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作品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参观,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当地艺术家或摄影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理解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老师上课前给大家出个学过的谜语,看大家还记不记得它的谜底是什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2、对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PPT出示画)。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引入:我们说学好一课的前提是学好生字词,大家想不想学好《画》这一课呢?(想)所以我们要不要学好生字呀?(要)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2、学习生字,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开小火车读,全班齐读。
学生将组的词写在课本上(提示拼拼音时应该注意什么?)
3、学习新偏旁:(写在课本题目旁)
(1)学习“忄”:“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2)“辶”:(三笔)点、横折折撇、捺,(田字格示范写)——为什么叫“走之耳”,点就像是人的头,第二笔像人耳朵的轮廓,最后一笔捺像是人走出来的道路,所以就称为“走之耳”。
三、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大家仔细看看这里面都有哪些景物呢。
提示:我们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顺序,一般有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是从整体到局部或是从局部到整体(手势比划)
诶,老师有个问题,这远和近,整体和局部是什么词呢?(反义词)同学们呐可真聪明,那么聪明的你们肯定也找出来了,画中都有哪些景物,我们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找找吧!
2、指导观察画(由远而近)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你听得到吗?
(4)如果你到有瀑布的地方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哗啦啦····)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应该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过渡句:那么大家都想知道这样美的山和水诗人都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达的吗?
四、朗读指导前两句诗。
1、指名领读,全班读,再大家自由朗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边读边用笔在书本上把它们圈出来。
指名回答。
(远—近,有—无)
2、看,听,你可以用动作做出来吗?那么,我们在朗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如果带上动作就更加形象生动了。
谁来试一下。
山和水,用PPT展示,让学生再次感悟。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两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多整齐。
那我们读能不能也读整齐呢?我们配合着动作一起来。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大家看这两句诗是不是都是五个字的呢?这不符合我们平时说话的习惯,谁能把它翻译成我们平时说的话呢?谁来解释解释这两句诗
五、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2、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3、请一位学生用手扇扇课本上的画,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因为这是“画”)
4、请男生读这两句诗,女生圈出这两句中出现的反义词,再反之。
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前两句我们用画曲线的办法把它读得很优美,那么这两句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也读得优美呢?我们试一试。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解释诗意。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六、找朋友
这首诗我们学到三组反义词,分别是?(生答)那么接下来的字你们都能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它们的反义词都是什么吗?找出后,齐读。
七、写四会字指导。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
要区分短“撇”和“点”。
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
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先撇后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点、撇、撇、捺,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文:点、横、撇、捺。
六:点、横、撇、捺,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区分短撇和点。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谜底是?(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同学们回去也要整齐的美美的读读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