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拓展延申 大家设想一下,当巴特勒读到雨果的这封信的
时候,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假设你就是巴特勒 本人,从两个句式任选一个,试着说一说。 句式① 我真__________,我竟然______________ 句式② 我真__________,雨果竟然_____________
第二组句子正话反说,即反语(反讽),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反语就是反讽,咱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 刻的运用反语的句子?
比如:鲁迅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写清国留学生的头 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研读课文:
二、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 1.画句子,读画面。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3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绘 圆明园的句子,用波浪线划 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2.书信要给具体收信人阅读,也许收信人可能并不了解 圆明园的价值。
三、雨果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誉
请阅读下面两则补充材料,结合文章相 关语句,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雨果。
补充材料 1.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贯 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被后人赞 誉为“法国的良心”。 人道主义:一种关怀全人类幸福的博爱 的世界观、价值观。 2.圆明园1860年被毁,雨果1861年写下 这篇文章,而他,正处于流亡生活的第 十年。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 元瓷器等,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
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物馆。
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 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
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63张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63张PPT)

辞,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真的会给
予他赞美吗?
今天,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举步断壁残垣之间,叩响历史沉重的回
音,去聆听遥远的国度震憾人心的质问。



巴 特 农 神 庙
希腊巴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经历了两千多年后,雅典 守护神雅典娜高达12米的巨大金像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46根高 达10米的那多立斯式圆柱坚守在那里,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欧洲。”
以漫画的形式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 勾结的丑恶嘴脸、 肆意掠夺的卑鄙行 径,讽刺力强。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细读感悟
在雨果心目中,圆明园具有的地位
世界奇迹 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 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各国人民而建 亚洲文明的剪影
……
2.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 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 荡然无存,更能揭露英法联军的罪恶,激起人们对 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作者先交代了写作缘由,然后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 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 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 有怎样的地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 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整体感知
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
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
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 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 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于 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的信》,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 献突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巴 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等。
恍如(huǎng) 琉璃(liú) 惊骇(hài) 瞥见(piē) 晨曦(xī) 缀满(zhuì) 规模(mó) 给予( jǐ)
当堂检测
3、反语,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D(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 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 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深入探究
1、文中第一自然段,作者把远征行为形容为“体面” 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深入探究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该句运用了什么 手法?表达了什么效果?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对 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 对塞两满个了强腰盗包的,所另作一所个为装,满作了者箱持箧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 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展营康 现,雍 在一乾十 我座等八 们辉数世 的煌代纪 面的帝的 前“王中 。万的国
园苦历 之心经 园经了 ”
屈仅浩 辱留劫 的下却但 历几使随 史根这之 。石座而
柱名来 来园的 见化一 证为场 这灰巨 段烬大

的今了这 愤 一 这天正一 怒 位 封就义暴 谴 伟 这 《让的行 责 大 时 给我呼, 这 的 候 巴们声义 两 文 , 特一,正 个 豪 欧 勒起举词 国 站 洲 的来世严 家 出 有 信读震, 制 来 》雨惊发 造 。果。出 的
从本文内容来看,属于一封回信。也就是对来信的问 题或要求做出回应。
写信的缘由——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写信的对象—— 巴特勒上尉 写信的目的—— 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书信的格式,给文章划分层次
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正文(2—9):对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愤怒谴责。 结束(10):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主要内容: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
是怎样看待的?
2、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
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3、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
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
算怎么做呢?
“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 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 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第9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圆明园被毁前图片
圆明园被毁后图片
预 一、字·词


箱箧( qiè )

眼花缭乱(liáo )
赃物(zāng )
瞥见( piē )
珐琅( fà )( láng) 惊骇( hài ) 晨曦( xī ) 劫掠( jié )
预 二、多音字

检 查
( jiǎo)角落 角
(juè )角色
( pēn )喷泉( 喷
习 目 标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 “万园之园”。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 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 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 积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皇宫 的建筑面积)。始建于1709年,历时 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
的 “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例
句 (p30的第6-7行)
……
讽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以至于荡然无存。”(第五段
刺 的5-7行)
的 例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第五段的倒数第四行)
句 ……
课 文
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 生的一切成就
)喷p香èn
预 三、词语及解释


赃物: 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制裁 :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课 四、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第9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6张PPT)

第9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6张PPT)

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 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 无存。
②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 功伟绩!收获巨大!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④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 意,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
品 质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 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雨果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 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1.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 思路。 2.理解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体会 其表达效果。
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 作者的立场:赞美圆明园,批判英法联军远征中 国焚烧圆明园的行为。
• 作者的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 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 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家雨果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观点和立场。
①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对圆明 园总的印象。
效果: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巧用反语, 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愤 怒与批判。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 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机具嘲讽和批判意味。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 “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 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 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 “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雨果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雨果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 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 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雨果爱国的表现。 其二,雨果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 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雨果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 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 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0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3张ppt)

0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3张ppt)

语段研读 2、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描摹圆明园的美?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 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 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 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 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 以脂粉;
书信格式
一、称呼:顶格写,称呼前可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 的”“尊敬的”等。 二、问候语: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 直接接下文。 三、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四、祝福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 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 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五、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福语下方一至两行处 右侧。另起一行在署名的正下方写日期。
作者发挥想象,运用排比的句式,将圆明 园描绘得如诗如画,形象地表现了圆明园 无法形容的艺术美,流露出对圆明园的赞 美与喜爱。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 特农神庙,埃及有金 字塔,罗马有斗兽场, 巴黎有圣母院,而东 方有圆明园。
作者运用对世界建筑史上的艺 术价值与地位,盛赞圆 明园,侧面突出英法联 军洗劫圆明园是对整个 人类的犯罪。
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
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
了额尔金等人对巴农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
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语段研读 3、作者认为圆明园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①作者认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 期劳动,是人类世世代代劳动的结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ADD TITLE HERE PLEASE
中军英
国远法 ?征联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 年 8 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 台,进占天津,9 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
清军,直攻北京。10 月,英法联军在
汉奸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
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
封要为 信写什 ?这么
01
理清思路
ADD TIT快LE速HE默RE读P课LE文AS,E 找出雨果对这件 事的看法。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 窃,有两名窃贼。
雨果先生是从哪些方面回复巴特勒上尉 的信的?
议论文的观点 就是要鲜明、 准确、简洁。
抓过渡句 抓总结句
02
文本探究
ADD TITLE HERE PLEASE
17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 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18
•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绘画, 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 图书馆、博物馆,可以说,圆明园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 艺术的精华。
19
圆明园的珍宝 20
讨论思辨
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够爱国?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 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 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04
走进圆明园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 是清代名园之一。
15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 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 占地5,200余亩。
16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 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4.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D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 于荡然无存。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 满了箱箧。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 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 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 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 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 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 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3、 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 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揭露英法联军的罪恶,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建党100周年 缅怀丰功伟绩增强使命担当
词语解释
①段:交代写信的缘由。② —⑥段: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调, 盛赞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并叙述圆明 园被毁坏的经过。⑦ —⑩段:作者以明确的态度表明自 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这是一次“偷 窃”,法兰西政府是强盗。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分析结构
整体感知这封信主要表达 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 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 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 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先交代了写作缘由,然后从描摹、 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 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1张PPT)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1张PPT)

1.巴特勒征求雨果的看法,目的是 什么?
想借雨果大文豪的名气对这次侵略 加以赞美,突显自己的功劳和英国 的国威。
2.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 么?请在文中画出来。
重点文章第8、9段内容
3.从雨果的信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行径的的愤怒、批判, 也有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圆明园被烧毁的痛惜。
第1-2段:交代写信缘由, 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 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3段: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 煌灿烂
第4-8段:揭露英法联军的滔 天罪行,谴责无耻行径。
第9-10段:呼应开头,表达对 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1.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 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 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 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
4.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 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达 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 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 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 明园的叙述上来。
中国晚清政府朝政腐败,致使国力 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 这才会有圆明园的悲剧。这是历史的耻 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 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 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 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 命力,一雪前耻,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 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由笺 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笺文(信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内容包括寄 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问候、对话、祝颂等。书信在写法上比较灵活, 但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一是必须合乎规范;二是必须言之有物, 通情达理。

九上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3张ppt)

九上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3张ppt)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 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 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 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 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 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 对创造世界奇迹的中国人民的敬重,及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 切同情。
练习:致敬雨果,写书信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雨果有了进 一步的了解,请你写一封信给他,表达你对他 的敬意。(不少于100字。)
第三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表达作者对英法联军 侵略行径的憎恶与批判。
练习: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第二课时
速读课文,探讨交流:
1.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 位;接着,又以比喻及反语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 园的罪行揭露出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谴 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观点。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 “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速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回复巴克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 国"的看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22完美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22完美版

题解
分析语言 明确写法
从标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本文的体裁是书信
沟通的双方是雨果和巴特勒上尉
沟通的话题是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
看法。
公开信 标题形式

对文

象种
就……致……信
活动1 从文中画出能表明两人对远征中国的看 法的词语。
巴特尔上尉
体面的、出色的、 光荣、胜利、希望 得到赞誉
雨果
抗议
谴责、愤怒
“干干净净”是友好、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 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的,但前提是中国国力 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只有强盛的国家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堂练习
1.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 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 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 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 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造句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 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 儿××、父××、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 “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宜。
·导学建议·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能对课本的写作背景不太熟悉,教师 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引导学生切身体会这段屈辱史打下情感基础。
背景介绍: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 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取得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 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从人类良知的角度,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 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 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对 自己的掠夺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导学建议· 播放纪录片《圆明园》,投影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包括圆 明园的设计、圆明园的收藏、圆明园的养雀笼及圆明园的生肖 喷泉等),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投影被英法联 军洗劫后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两相对比后,让学生感受当 时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 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 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3)对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 出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a、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解析:“强盗”一词,运用了比喻,将英法联军比作强盗,形象地突出了他们掠夺的丑恶行径。
b、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因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解析:反语,“更彻底”、“更漂亮”,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深度之深,说明了他们的行为的 丑恶。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积累
赃zāng物 制裁cái 恍若huǎng 珐琅fà láng 瞥piē见 缀 zhuì满 惊骇hài
箱箧qiè 给予jǐ 琉璃liú lí 眼花缭liáo乱 劫jié掠 绸chóu缎 晨曦xī
多音字
wéi 为难
jǐ 给予


wèi因为
gěi 交给
mó 规模
劫掠jié lüè抢劫掠夺。 赃物zāng wù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完 全失去,不存在。 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伟大的功绩。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解析:反语,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 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谁文明,谁野蛮,不言而喻。辛辣的讽刺尽在 “野蛮人”创造文明,“文明人”践踏文明中。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_____。”
谴责、嘲讽
--在文质彬彬的一声“先生”里,一个看似褒义的 “赞誉”中,却是满腔的谴责与嘲弄,雨果先生的 这种含笑地怒骂,辛辣地讽刺,比金刚怒目式的谩 骂杀伤力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快速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2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学.科.网zxxk.组卷网 3
4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 是清代名园之一。
13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 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 占地5,200余亩。
14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 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32
写 给 火 烧 圆 明余 园秋 的雨 额《 尔文 金化 勋苦 爵旅

——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站阵 决胜负于城下
33
奋发图强,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15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 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 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 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 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 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 博物馆。
16
17
18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 为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 的圆明园,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 年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 走,10000多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 能拿走的全部毁掉,3500名强盗手持 火把到处焚烧,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 天,余烟一个月都没散去,圆明园只剩 残垣断壁。“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 恨迹”。学.科.网zxxk.
22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23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24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25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26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27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34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
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
怀博大。 31
• 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 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 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 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 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 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 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 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
28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 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 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笑面人》 《九三年》等。
29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 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30ຫໍສະໝຸດ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 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 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充分表现了 他的正直、公正、人道、
19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流失的文物仅就绘画而 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 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 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 器方面,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 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 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 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 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 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 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20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 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 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 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 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 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 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学.科.网
21
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