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标准版)
浅谈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
浅谈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对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
景观设计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格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现在很多景观设计由于是照搬照抄而过于单调、死板,没有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景观设计没有地方文化底蕴。
因此,要想造就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景观设计思路,将地方文化特色及风俗习惯融入其中。
以下是笔者总结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标签:景观设计地方文化融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现在很多景观设计死板、单调,没有生机,其主要原因是景观设计没有地方文化底蕴。
尤其是,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支撑在景观背后的文化根源;注重从感官上取悦民众,过多的强调现代技术及高档材料的运用,而忽视景观给予人们情感与精神上层面的感受。
这样的景观设计显然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也就是说脱离地方文化底蕴的景观设计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要想创造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优秀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该从场地本身出发,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特点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将其特点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1 地方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地方文化是指当地人们在当地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并不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当地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当地人们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升华。
它包含地方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艺术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
园林景观本来就应该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的实体,它更能体现当地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性、思想意识、精神需求等。
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应不同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紧密结合。
2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思路2.1 注重“形、神” 相结合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园林景观的形式、形态,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设计,首先在形式上就应该地方化。
尽管构成园林景观的要素不外乎水体、地形地貌、植被、建筑等,但是不同的景观设计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不尽相同,这都与当地的人们的审美取向、文化风俗等密切相关。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1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9T07:00:50.78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月第10期作者:王静[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王静阿克苏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市 8430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因此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品质符合民众的要求,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基于此,设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设计水准,彰显特有的设计风格。
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全面促进地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创新与传承。
本文简单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期望能够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应用1地域性建筑简述一个地区的人文、地貌、历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对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的风格文化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比如,目前所流行的仿古风,就是把古代的楼台风格与现代化的琉璃瓷砖等现代建筑融合起来,又或者是利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材质仿制古代的东西,比如拱桥等,基本都属于仿古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仿古的前提,就是要对其有着全面的、深入的认知,不然两者配合起来,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要充分表达对传统的热爱和追求,必须要熟悉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精神,然后在设计上做出一些改变,让环境既保留古色古香的韵味,又有现代的繁华气息。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累积和沉淀而形成的物质精华,也是长久以来凝结出的精神结晶。
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当地的科技、宗教、文化以及风俗等内容,充分展现自身特有的当地文化,启发民众的生活行为。
对于地域性建筑来说,通过特色性的装修和设计,加深当地文化特征,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并在其中加入创意元素,让人能够更加沉浸地体验到当地的文化氛围。
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2.1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区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周围的地理环境为依托,把物质和精神财富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当地特有文化。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在建筑领域,地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地域文化元素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探索一种有效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为建筑设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理论分析,明确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建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生活、工作和思考的基石。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
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设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2 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现状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1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的人们在当地的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生活,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精神能力和物质成就。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独特的生活环境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地的地理环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当地各方面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生活习俗、宗教、艺术、文化风格等方面的不同[2]。
由于建筑是一种艺术品,能表达出各地生活习俗的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建筑特点更直观地体会到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区别,包括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地域传统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建筑材料等,这些差异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城市风貌。
2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风貌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历史建筑在高耸的现代建筑群中渐渐丧失了地域气息,更多的是以单体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无法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3]。
盲目地大拆大建使得建筑中的地域元素逐渐减少,导致城市失去个性、千城一面。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可以总结为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性。
正因如此,建筑师们开始以地域性和现代建筑设计有机融合为新的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摆脱外来文化的干扰,获得其精髓。
当今的建筑设计界中,如何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作品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3.1注重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与建筑相融合,不仅要体现地域文化在建筑外观上设计的联系,还要注重设计师的情感表达。
不能刻意运用各种符号和强加各种元素,避免建筑物的整体外观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数量和建筑设计团队数量的增加,给我国各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缺乏个性、脱离地域性等现象逐渐显现。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由于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特色。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丧失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哈密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浅谈景观桥梁美学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浅谈景观桥梁美学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洪兆远;幸芊;牛牟;柏湘;刘成章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3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城市型社会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实现城市振兴的动力引擎。
在此背景下,城市桥梁被赋予了除交通跨越功
能以外的更多意义,一座座景观桥梁或成为亮丽的城市地标,或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
如何将桥梁结构、美学与文化完美融合,成为我国实现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
重要一环。
在对桥梁美学理论发展和构成要素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以淄博市高
新区生态廊桥为例,将淄博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生态廊桥的美学设计中,从桥梁方案
的创作过程中寻求结构、美学与文化的联系与结合,旨在为城市景观桥的方案创作
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88-91)
【作者】洪兆远;幸芊;牛牟;柏湘;刘成章
【作者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2.5
【相关文献】
1.浅谈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传承
2.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以巫溪马镇坝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3.桥梁建筑美学设计中的地域
文化内涵——以南昌市桥梁为例4.景观桥梁设计中地域文化与桥梁美学的融合研究5.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桥梁美学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探索研究[摘 要]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玉林云天文化城等标志性建筑为研究对象,细致考察了壮锦图案、铜鼓元素等壮族文化标识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革新性运用策略,揭示了这一跨文化对话如何在视觉美学提升和文化意涵深化之间架起桥梁,且证实了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践,不仅重现和弘扬了丰富的民族遗产,而且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壮族文化;建筑装饰设计;文化传承;美学实践;装饰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1-002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鹏宇,李海燕,林闵恩.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天工,2023(31):25-27.李鹏宇1 李海燕1 林闵恩2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湖南省安化县闵家完小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教科研〔2023〕2号)“广西龙胜地区干栏式民居装饰语言的数字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3KY1246)。
作者简介:李鹏宇(1990—),男,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李海燕(199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林闵恩(1990—),女,汉族,湖南安化人,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肌理,也是文化传递的纽带和生态环境的反映。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建筑设计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
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更是设计理念和社会责任的升级。
建筑设计师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如何将绿色理念与实际设计相结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角色也愈发凸显。
一座建筑,如果能在环境的友好度上下功夫,同时又能在文化传承上扮演好角色,它就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生命、一个世界。
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路径(全文)
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路径(全文)摘要:地域文化是行政区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该地区的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的总和,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创新,可以逐步构建起具有设计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该文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湖北省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探索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湖北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必须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加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使学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1]。
将思政教育贯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创新,可以逐步构建具有设计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格局。
一、设计学科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有关高校和教师应紧紧围绕国家及湖北省的发展需求,结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培养高素质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互为支撑的设计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将教育教学作为高校工作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之一,深入发掘设计学科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和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相关道理,增长学识和见识,形成优秀的品格,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艺术设计与政治、文化存在重要的联系,艺术设计专业应当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传承与利用好具有历史、人文、艺术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创新,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传承民族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能力,全面弘扬和传播优秀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将思政教育贯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进而逐步构建起具有设计专业特色的协同、立体、有效、有力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不仅仅受到技术、材料的影响,且设计的风格与其的地域性也有着明显的联系。
地域性原则的影响是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上,其对建筑工程的风格、形态、立面的影响是在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且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性原则的概念,表现了地域性原则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原则;建筑风格1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用全方面的眼光去进行作品设计。
由于建筑工程一般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受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还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的考虑其功能、结构、元素及相互关系等各方面要素。
在建筑工程综合性设计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对其中的各个局部细节进行推敲,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作品的功能完整、整体优美和细节精细。
1.2 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件建筑工程设计作品,无论多么优秀,最后的服务对象还是人,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下地域性建筑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计主要利益关系对象是甲方、使用者以及施工单位。
①建筑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甲方对设计作品的功能、美观及经济性的要求;②建筑工程设计也必须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能承受的区间价位;③还要考虑施工单位的利益,结合地域性的特点,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便利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当前新型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表现2.1 建筑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建筑工程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并不是想象的建筑技术越先进越好,而最先考虑的是应符合当地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地域性传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承受水平,使得地域性原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还要重点性保护其地方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建筑技术,在保护建筑文化的同时为我国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受到地域、文化、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外国建筑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未来发展,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被广泛用于祭祀、住宅和宫殿等不同场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建筑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是用木材、泥土和竹子建造的。
这些建筑大多是用于祭祀和住宅等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建筑通常以天井和庭院为主要特点,以及一些装饰性的瓦片和石雕。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对砖和瓦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开始使用砖和瓦代替木材和泥土来建造建筑物。
这种技术改进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牢固和耐久。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装饰更加精美。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发了新的技术,如斗拱和飞檐,用于支撑大型屋顶。
同时,建筑物的装饰也变得更加精致,以满足富人和贵族的需求。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1年):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更加注重装饰和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的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来建造建筑物,并注重建筑物的装饰性。
浅析现代社会中国地域文脉的人文建筑表达
浅析现代社会中国地域文脉的人文建筑表达摘要对于当今中国城市现代化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认识。
本文主要讲述怎么去对地域性文脉融入到城市空间中,人对城市生活的的精神需求的地域化倾向的分解,怎么进行更加合理的表现地域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现代社会地域文化建筑表达Abstract: For present modern Chinese citi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ulture require is cogniz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get local culture into the regional context of urban space ,and people's spiritual needs of city life of the tendency of the locality, how to be more reasonable performance a regional cultural is significance and usefulness.Key words: modern society local culture architecture expression1.前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各个地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性,这是中国古文化经过5千年的沉淀的结果。
各地区的地域性的独特民俗艺术与风俗习惯直接孕育出了各式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社会文化的国际性与前瞻性有跨越式的提高,所以中国国力的日趋强大,中国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上,在设计艺术领域也有所突破。
中国与世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这也为国内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交流也使得区域性文化特征并不像原来那么明显,当一种文化尚未完全为人所接受,又被更新的文化所取代。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摘要:岭南建筑与中华传统建筑一脉相承,是黄河中下游古代中原建筑的重要分支。
岭南建筑在延续中原传统建筑形制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岭南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性特色,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
本文主要分析了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关键词: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地域性1、岭南建筑的风格岭南建筑的风格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表现出了其不同的地方特性,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影响岭南建筑发展的关键。
岭南建筑风格总体概括有三大部分:(1)与自然融为一体;岭南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气候潮湿,建筑在设计时都会充分利用山、水等大自然环境,顺应环境优势而建造,让建筑的整体与自然充分融合为一体。
让人有身临其境、感悟万千的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2)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岭南建筑在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建筑群体相互呼应、统一和映衬。
(3)兼收并蓄的开放建筑风格;岭南地区的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当代建筑风格,因此,在岭南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园林、建筑。
岭南建筑对于创新非常重视,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让岭南建筑深受影响,形成很多新的花样,如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创新的重要典型。
2、岭南地域特色岭南地处中华大地南部,以南岭山脉为界与中国广阔土地间隔开来,倚南岭而面南海,自古就为闷热潮湿之地。
岭南也因远离中原大地,建筑设计上较少受到传统法制和等级制度的约束,日常生产与活动的功能性便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考量因素。
因此,自岭南建筑诞生之日起,使用者结合自身感受,解决潮湿与闷热问题便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
遮阳、通风与防潮是岭南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而建筑文化则是建筑师通过建筑这一媒介来体现特定时期的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文化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篇1试谈建筑文化【摘要】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民族建筑文化是这种财富的代表之一。
建筑作为一种实体但却表达着文化意义,建筑活动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为谋求生存的活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建筑;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层面――指城市、乡村、建筑物、园林、道路等人为的空间环境实体;2精神层面――指通过物质(即空间环境实体)体现出来的建筑理论、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哲学观等。
现代建筑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然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现代绘画讲究变形、讲究表现画家个人的情感,这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就可发现;现代艺术重视抽象的形体美,抽象绘画、抽象雕塑兴盛一时,成为现代艺术的象征,而在中国在晋代文人士大夫就开始了对抽象形体美的重视,中国画中的泼墨山水画、园林中的孤山假石都带有抽象艺术的意味。
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莱特就把前述的《道德经》上的话作为自己建筑设计的座右铭,他的“有机建筑”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波特曼所倡导的“共享空间”旋转餐厅是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及“步移景异”设计思想的变异。
中国传统空间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间”,由“间”组成“幢”,再由“幢”组合成庭院,“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无论是皇宫、庙宇还是一般的民居,庭院都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也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和延伸。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邻里关系的很好体现,讲究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
中国传统的“大”建筑不是庞然大物,而是虚实相间的建筑群,设计时既要考虑实的部分也要考虑虚的部分,组合方式十分自由灵活,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感和导向性;而西方的传统建筑多是砖石结构的,其建筑内部空间要求越多,建筑的体量也就越大,室内外空间相对独立而缺少联系,建筑形式着重于形体各部分比例的和谐和形式美。
论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论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原意与艺术形态有关,后来规范为方案性的构思计划,中文的解释有设想与计划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包括很广的范畴和门类,如现代建筑、工业造型、环艺艺术、平面设计等。
设计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的生存目的、生存环境、生存行为与生存条件的协调关系,这些关系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即被称为“文化”。
一、文化影响设计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的背景而独自运行,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的限制。
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设计的发展,它决定了设计的方向,设计的风格,设计的观念等内容。
要在设计中恰当体现产品的文化特征,就不能生搬硬套。
而文化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或符号,是不断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物质和精神体系,具体体现为它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变化与发展。
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差异和相似性,也就自然融人了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设计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地域性文化对设计风格的影响,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凸显了各个国家都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
例如,日本,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使用。
日本设计一方面采用大量传统的、东方的元素(比如和服、茶道、书法、道法等)融入设计中,另一方面也有非常现代简约的设计(例如,无印良品)(图三),总体来说,日本的设计风格:短小、轻薄、高科技。
同样在中国也是有地域特色的设计丰富多彩。
例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情結,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图四)。
饭店建筑外形具有中国传统古典风格,所以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图案为基本形,经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有秩序的经纬穿插,表现出王府饭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含义。
在细节处理上,作者在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意在描绘“井”字寓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
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
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
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谈景观设计的中西融合
梧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景观设计的中西融合——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作者:陆亚丙学号:200800508606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系部:艺术系指导老师:戴继明景观设计的中西融合——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摘要中国现代景观的形式较传统园林有了很大改变,但转型并不意味着割裂,只有传承,基于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
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发展中积极借鉴相对成熟的西方现代景观中优秀的设计方法。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要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气质,既要与周围建筑取得协调,又要融入周边环境,从而达到环境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由此,本文以苏州博物馆新馆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空间营造、布局构图等方面对其景观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融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方面的成功之处。
从整体系统入手,考虑人、建筑、环境的综合利用,分别从立意——引申建筑概念,布局——延续建筑肌理,细部——提炼建筑语言等方面阐述公建周边景观融合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景观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融合与创新建筑AbstractThe form of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than traditional garden had the very big change, but does not mean that separate the transformation, the only inheritance, based on history, they can bette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in developing positive reference relatively mature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go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is concerned, its biggest characteristic is both showed his unique temperament, and to achieve harmony and architecture, but also can harmony with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 suzhou the new museum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overall layout, space construction, layout composi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discuss its i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and the fusion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 aspects of the successful place. From the whole system of consider peopl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ception, the architectural language to refine the aspects of surroundi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Keywords:modern landscap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Fusion and innovation Architecture绪论一、中国园林与西方现代景观(一)、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5)(二)、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 (5)二、解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一)、博物馆概况 (6)(二)、博物馆格局 (7)(三)、苏州博物馆的形象 (7)(四)、中西方融合中的体现 (11)(五)、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文化性 (12)(六)、景观设计的现代化 (14)三、结语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7)在从传统园林向现代景观的过渡中,中国由于起步比较晚,目前其发展还不如西方景观成熟完善,向西方借鉴,也就成了一种趋势。
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融合设计研究——以青普土楼文化行馆为例
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融合设计研究——以青普土楼文化行馆为例摘要: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一定的历史因素下形成的,由于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精神文化等各不相同,多以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民宿,指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当今乡村民俗与地域性融合较差,从而使得民宿与地域性无法取得一个充分的融合,各个地区民宿无法表达其地域性特点,在模式上更偏向于都市模式,导致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民宿、地域性文化、设计1.乡村民宿内涵价值乡村民宿这一词语是由乡村和民宿在这两个词语组合而成,民宿是小型的住宿设施,而与乡村结合则加入了一丝地域性的特点,主要指根据当地的文化、建筑而形成的小型住宿设施,它并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以及建筑,更多的是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一个诠释,而使得旅客能够有一种全身心的体验感。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镇病”越来越强烈,在各个方面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其精神家园的迷失也越来越严重。
“城镇化”大量的人进入到城市中,造成的乡土文化的危机是十分严重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
所以乡村民宿的发展能够让人们更好的进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之中。
1.乡村民宿与地域性的联系2.1地域性是乡村民宿的内在核心放眼全国各式各样的乡村民宿现在有非常多,而如何体现乡村民宿的特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是乡村民宿,那么乡村这个词就显得非常重要,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
乡村民宿的一大特点就是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地域性所代表的就是风土人情,所以对于乡村民宿的设计其内在核心就是“地域性”。
通过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提炼与分析,对于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性元素进行整合应用到乡村民宿之中,在全面概括地域文化的同时又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使得区别于其他乡村民宿。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与区域艺术的关系1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必须用文化做基础。
设计理念,设计创意都与文化底蕴有关,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就不会让设计飞起来,设计本身是文化的具体体现设计元素无时不在透出文化的色彩,所以文化决定了设计的水平和高度。
2设计的行为受文化约束,设计的结果反映文化。
设计行为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功能需求、目标人群、风俗习惯、色彩偏好等等,有了这些文化信息设计才可以进行下去,设计师是人,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某个社会背景下的,其理念、行为方式都来自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因而设计的结果是反映本时代的文化的。
3设计作为结果,影响或创造了时代文化的一部分。
设计作为结果,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汽车不仅改变了人行走方式还开启了个人运输的新纪元。
设计依赖于文化而实现,它作为一种设计结果物化了文化并承载了文化。
4设计是文化的先锋和时代的推动者。
设计对生活中问题十分敏感,他们的社会历史使命会推动他们去解决问题。
文化就是使得设计行为成功的前提条件。
5以设计和文化的关系“看”当下设计。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而我们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
设计和文化相辅相成,设计依赖于文化的背景而产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文化一直被设计界所关注,而我们在今天的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无论是哪一行业的设计师,都需要深刻意识到这种文化和设计的关系。
我们需要本着尊重谦虚的态度对待历史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并且加强我们的文化修养,创造出优秀的设计。
2与区域艺术的关系中国艺术绚丽多彩的宏观长卷是以众多区域艺术为重要基础,区域艺术的研究及成果揭示了区域文化的独特景观和价值,是未来发展新趋势,在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之上形成特有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
/ 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设计的文化特征,不同区域文化塑造出不同品味的人,不同品味的人创造不同的社会价值,区域文化通过挖掘整合实现不同的价值,为区域经济与各项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设计的民族风和人文特色在增加,是人们精神追求提高的结果。
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
建筑工程jian zhu gong cheng166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付叶银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风格的日益趋同,地域文化的逐渐消隐引发了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重新思考。
本文试探讨了建筑地域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经过探究,认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地域性”和“全球化”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应予以平衡;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兼顾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建筑领域内,新技术、新材料,建筑思潮百花齐放。
然而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不断进步的同时,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也渐渐暴露其局限性。
在“传统”与“复兴”正成为又一轮“时髦”的当下,“地域性”更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们不得不多加思考的要素之一。
一、建筑地域性的产生建筑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此时此地”的属性。
当环境相对闭塞,技术相对落后时,建筑的地域性就应运而生。
在人类漫长的聚落发展历史中,不同地域间,自然、社会及人文环境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建筑和聚落也因之具备了不同的形式、风格表现及特征。
如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西南地区为适应潮湿环境而形成了干栏式建筑,在北方地区则形成利于趋避风寒的半地穴式建筑;福建客家土楼,为防止外敌入侵,同时在血缘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下,建造而成的封闭性的“寨堡”形建筑住宅;而北京故宫,为凸显皇权尊贵而形成的严谨对称的建筑布局,这则是建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回顾建筑历史,则会发现建筑的地域性往往是对某一地区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环境的适应或回应。
二、建筑地域性理论的发展建筑的地域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18和19世纪,在英国出现的以哥特复兴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可以认为是早期地域主义的开端。
当时的建筑师们通常直接或抽象地提取历史或传统的建筑元素用在新建筑上,仅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的程式化的模仿和再现。
西哈努克港昊利旅游娱乐综合体项目——建筑与环境、地域文化的思考
西哈努克港昊利旅游娱乐综合体项目——建筑与环境、地域文化的思考摘要:“一带一路”将成为新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指南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合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昊利旅游娱乐综合体项目”,简述建筑设计中大体量酒店建筑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自身外部形象、气候、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建筑环境气候地域图1 酒店夜景效果图1项目背景1.1项目背景过去10多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更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必须变得更具战略性、竞争力和效率,“一带一路”将成为新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指南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湄公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此外地理位置优越。
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东面和东南面与越南交界,北面与老挝毗邻,西面和西北面与泰国相接,濒临泰国湾。
西哈努克市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政策优势突出,柬埔寨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中柬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
近年,随着西哈努克港经济的发展,其原本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西哈努克港目前正处在大开发阶段,百业待兴,具有很多商业机会。
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昊利旅游娱乐综合体项目以旅游度假功能为主导,融合观光、休闲、运动、会议、购物、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在内的“旅游娱乐度假综合体”理念应运而生,将项目打造成旅游度假目的地。
昊利旅游娱乐综合体项目主要功能为酒店、商业、娱乐、餐饮、会议。
项目总建筑面积423714.0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77006.49㎡,占地面积41458.00㎡,客房合计1932间;地下建筑面积:46707.56㎡,共计停车数量:518辆;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30.1m。
图2 酒店鸟瞰图2设计构思体验为上、注重差异、突出主题、塑造风格、关注细节、尊重环境体验为上:在体验经济时代里,人们追求与众不同的感受,人们渴望参与、体验过程并因此历久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标准版)
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
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
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
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与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
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具体而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
(一)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1、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
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
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
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了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
2、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
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力学的、美学的特长。
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二)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
首先,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
其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
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了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习惯、规范、道德、情操、宇宙观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联系交往中也沉淀下了各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并反映在地域性的建设文化上。
再次,由于礼制的不同,各个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礼制文化与礼制建筑。
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如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如欧洲史前的圆环巨石建筑等。
丧葬制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陵墓建筑,官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官场建筑,这些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与文化。
最后,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
如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家庭习惯、村规民俗对宅区、村镇建设的影响就非常典型。
综上所述,建筑地域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
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
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二、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
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1、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
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
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2、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
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3、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最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要保持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
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
为此,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代表我们要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
相反,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有意识地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精神、利用它的科技性,使地域文化上一个台阶,发出新枝新芽,即在发扬自己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吸收外域文化精华,滋养自己,使地域建筑文化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的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精华。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创意过程中,可遵循这样的流程:在现有文化的整体感觉中寻找灵感;在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积淀中寻找胚芽;在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及地域性中寻找芽蘖;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及科技观念拓展建筑设计空间的前瞻性。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