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一、方法简介图像法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二、典型应用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短=2.5Ω 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 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 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则B站汽车的s-t图线(如图中的直线PQ)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最多可有12个交点,所以B 站汽车在途中最多能遇到12辆车.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例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多少?恒力乙做功等于多少?【解析】这是一道较好的力学综合题,涉及运动、力、功能关系的问题.粗看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题意直接给的条件不多,只能深挖题中隐含的条件.下图表达出了整个物理过程,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图像等多个角度解出,应用图像方法,简单、直观.作出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a所示),位移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依题意,总位移为零,即△0AE的面积与△EBC面积相等,由几何知识可知△ADC的面积与△ADB面积相等,故△0AB的面积与△DCB面积相等(如图b所示).即:(v1×2t0)= v2t0解得:v2=2v1由题意知, mv22=32J,故 mv12=8J,根据动能定理有W1= mv12=8J, W2= m(v22-v12)=24J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例5、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相隔△t时间后又以初速度v0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则△t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两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s-t图像,如图.要A、B在空中相遇,必须使两者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相等,即要求A、B图线必须相交,据此可从图中很快看出:物体B最早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落地时恰好与A相遇;物体B最迟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抛出时恰好与A相遇.故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t应满足的条件为:2v0/g<△t<4v0/g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到,图像的内涵丰富,综合性比较强,而表达却非常简明,是物理学习中数、形、意的完美统一,体现着对物理问题的深刻理解.运用图像解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个感悟物理的简洁美的过程.6.把握图像的物理意义例6、如图所示,一宽40 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 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问变化规律的是【解析】可将切割磁感应线的导体等效为电源按闭合电路来考虑,也可以直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按闭合电路来考虑.当导线框部分进入磁场时,有恒定的感应电流,当整体全部进入磁场时,无感应电流,当导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又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感应电流.所以应选C.。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步骤技巧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步骤技巧要想成功破-解计算题难题,首先要明晰它的本质。
其实,所有的计算难题,看似繁杂凌乱,很难理出头绪,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知识的叠加而已。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步骤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计算题力学综合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1)多体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多过程问题:合分合。
“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运动图景。
“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包括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
“合”:找到子过程之间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3) 隐含条件类问题: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我们有一期是专门关于隐含条件的总结,仍然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再找来看一下。
(4)分类讨论类问题: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数学技巧类问题: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是关键。
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包括:图象法、几何法、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和微元分析法等,在众多数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
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
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
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
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
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
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
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
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得。
(2)交点。
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
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
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如图3的D 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拐点。
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
如图4的P 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
如图5P 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代表另一物理量值。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1.问题:一个球从斜面上下滚动,求滚动过程中球心的加速度。
解题方法:通过绘制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矢量图,可以发现球心的加速度大小恒定为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2.问题:一个火箭垂直向上发射,求其高度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解题方法:绘制高度-时间和速度-时间图像,根据火箭发射时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其运动状态。
3.问题: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其下落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
解题方法:通过绘制速度-时间图,找到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并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4.问题:两个弹簧同时用力拉伸,求弹簧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解题方法:绘制拉伸弹簧的位移-力图,根据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拉伸量求解合力大小和方向。
5.问题:一个半径为R的圆盘在水平桌面上绕自身垂直轴心旋转,求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题方法:通过绘制角速度-时间和角加速度-时间图像,利用旋转的基本关系式求解。
6.问题:一个抛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题方法:绘制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圆周运动的特点求解。
7.问题:一个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边有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求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解题方法:绘制摩擦力-加速度图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摩擦力公式求解。
8.问题:一个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绳子连接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求系统的加速度。
解题方法:绘制受力-加速度图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受力平衡条件求解。
9.问题:一个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与墙面接触,求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和方向。
解题方法:绘制压力-受力图像,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和压力的定义求解。
10.问题:一个电流为I的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F,求导线的长度和磁场的大小。
解题方法:绘制力-电流图像,利用洛伦兹力公式和导线长度的关系求解。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图甲为某电源的U I -图线,图乙为某小灯泡的U I -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的内阻为5ΩB .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减小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的功率约为0.3WD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电路的总功率约为0.4W【答案】D【解析】【详解】A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U E Ir =-可得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图像斜率的大小表示内阻,根据甲图电动势为:1.5V E =内阻为:1.0 1.55ΩΩ0.33r -== A 错误;B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U R I= 可知乙图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所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B 错误;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将甲、乙两图叠加到一起:-曲线的交点即小灯泡的电压、电流,根据图像读数:两U IU≈0.125VI≈0.28A所以,小灯泡的功率为:==⨯≈P UI0.1250.28W0.035WC错误;D.回路中的总功率为:==⨯≈1.50.28W0.42WP EI总D正确。
故选D。
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A项正确;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物理运动图像题求解方法讨论
®I教师手记物理运动图像题求解方法讨论◎吴京在高考物理中,与运动相关的图像题是必考点。
这些图 像题本身,既是对物理过程的直观化描述,又是反映物理动 态变化的逻辑关系,成为研究物理问题重要的参考工具。
本 文结合运动图像题,就其特点、性质、解题方法进行梳理,为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一、 植理主要运动图像形式,把握解题要点万物皆处于运动中,对运动图像题的求解,需要梳理 高中阶段主要的运动形式。
常见形式有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 减速直线运动,前者的速度越来越大,后者的速度越来越 小,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定的。
还有抛体运动形式:如平抛运 动,初速度不为零,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下,整个运动过程 尽受重力作用;斜抛运动中,初速度不为零,速度方向与水 平方向呈一定夹角,且只受重力作用;竖直向上、或向下抛 体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仅受重 力作用。
另外,初速为零,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过程仅受重 力作用。
圆周运动,其轨迹为圆.受合外力恒定,但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简谐运动,整r个运动过程仅受回复力作用,回复力与位移j有关,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以某选择题e为例,-质点做直线运动.速率与位移关系0为沿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0B。
如图所示。
针对该质点的运 动说法正确的是?A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为阍像斜率为质 点加速度;C为四边形AA’B’B的面积表示运动时间;D为四 边形BB’C'C面积为质点时间。
分析该图像,先要观察坐标 轴的物理意义,斜率代表什么,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为何 意?从题设中,该射线表示为丨与x图像.纵轴表示速度的倒数,横轴表示位移X,根据射线斜率,说明丨与x成正比,即斜率为;可知斜率为恒量,速度值v增大,但x却减少,一定不是匀加速运动。
对于围合面积的分析。
从所得面积计 算中可知为从点C到点C•的时间。
二、 分析运动图像的性质,厘清解题思路从运动图像分类来看,主要由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 间两类c前者在高考中,除了考查运动知识外,还会结合做 功、受力等条件,探析整个运动过程某些物理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质量为2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从t=0开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未画出)所决定的光滑水平面内运动.运动过程中,x 方向的x-t 图象如图甲所示,y 方向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m/sB .物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F 的方向垂直C .物体所受外力F 的大小为5ND .2s 末,外力F 的功率大小为25W【答案】CD【解析】【详解】由图甲图得到物体在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0/ 2.5/4x x v m s m s t ==V V =,t=0时刻,y 方向物体的分速度为v y =10m/s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22 x yv v +>10m/s .故A 错误.物体在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y 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力沿-y 轴方向,而物体的初速度不在x 轴方向,所以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和外力的方向并不垂直.故B 错误.由乙图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2100/ 2.5/4v a m s m s t -===V V ,所受外力F 的大小为F=ma=5N .故C 正确.2s 末,外力的功率P=Fv y =5×5W=25W .故D 正确.故选CD .【点睛】 本题知道x 、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运用运动的合成法求解合运动的情况.对于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的斜率意义不同,不能混淆: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而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2.某电场是由平面内两个相同的点电荷产生的,其中一个点电荷固定不动且到P 点的距离为d ,另一个点电荷以恒定的速率在该平面内绕P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AC 段与CE 段关于直线t =t 0对称,若撤去运动点电荷,测得P 点场强大小为E 0,已知E A =E E =E 0,E B =E D =E 0,E C =0,静电力常量为k ,不考虑磁场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dB ..运动电荷的速率为02d t πC .0~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的位移大小为3d π D .0~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的位移大小为d 【答案】BD【解析】由图像可知t=t 0时P 点的场强为零,说明另一点电荷在P 点右侧距离为d 的位置;当t=0和t=2t 0时,P 点的场强为02E ,可知另一电荷在与QP 垂直,且距离P 点d 的位置,则运动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 ,选项A 错误;粒子运动的速率为02dv t π=,选项B错误;0~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运动的弧长002233t d d x vt t ππ==⨯=,转过的角度为3π ,则位移大小为d,选项D 正确,C 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荷的叠加问题,题目的难点在于有一个电荷是运动的,导致p 点的合场强在不断的变化,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来计算场强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3.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小定滑轮O 与小球B 连接,另一端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 连接,杆固定且足够长。
高中物理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大量思考和练习的学科。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物理成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和相关概念。
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和相关概念。
如果题目不太理解,可以尝试通过多次阅读、解释和思考来理解题意。
同时,也可以考虑画图或模拟物理过程来帮助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尝试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物理公式或定理。
在理解题意之后,要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可以尝试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物理公式或定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不知道如何解决,可以尝试从已知量入手,通过推导和分析,逐步求出未知量。
——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来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问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可以尝试分别使用不同的定理或公式来解决问题。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精度,不要出现计算错误。
在计算物理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精度。
不同的物理量往往有不同的单位,必须正确使用。
同时,要注意计算的精度,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不正确。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求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求解。
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逐步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图像和图表等直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时候,使用图像和图表等直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示意图来表示物理过程,使用表格来整理数据,使用图像来分析数据等。
——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如消元、代入、反证等。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消元法来简化方程,使用代入法来避免复杂的计算,使用反证法来证明答案的正确性等。
高中物理秒杀题型技巧
高中物理秒杀题型技巧篇一: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学科,而掌握一些秒杀题型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秒杀题型的技巧。
1. 计算题:高中物理中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到公式的运用和计算的精确性。
为了秒杀这类题型,学生应该熟悉重要的物理公式并理解其应用场景。
记住公式的前提条件以及各个变量的含义是解决计算题的关键。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确性的保证,避免常见的计算错误。
2. 图表题:图表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学生需要能够正确解读图表、图像或数据,并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和推理。
为了应对这类题型,学生需要熟悉不同类型的图表和图像,例如速度-时间图、力-位移图等。
学生还应该理解图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等。
3. 应用题:应用题是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运用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为了应对这类题型,学生需要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善于抽象和建立模型。
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学生需要善于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合适的物理公式进行推理和解答。
4. 推理题:推理题是一种考察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
为了应对这类题型,学生需要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
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推理思路和方法,例如因果关系、逻辑推理、对比分析等。
除了以上的技巧,学生还应该在备考期间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和题目练习。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从而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与同学互动也是提高物理水平和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二: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被称为"秒杀题型"的难题,这些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一、物理图象(一)图象问题解题思路物理图象图型是描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若巧妙运用, 可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题目用常规方法来解,相当繁琐,若能结合图象图型,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的奇效。
下面是图象问题解题思路:1.从图象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
2.由图象展现物理情境,找准各段图线对应的物理过程,挖掘“起点、终点、拐点”等隐含条件。
如由s-t图象和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由提供的物理情境画相应的图象,利用物理图象,增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再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分析。
4.对图像进行转换。
(二)典型例题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例1:如图所示,是从一辆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着的汽车后方拍摄的汽车后轮照片。
从照片来看,汽车此时正在( )A.直线前进B.向右转弯C.向左转弯D.不能判断本题简介:本题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道好题,体现新课改大背景下,物理高考的命题方向,是高考的热点。
解析:从汽车后方拍摄的后轮照片从图2上可以看到汽车的后轮发生变形,汽车不是正在直线前进,而是正在转弯,根据惯性、圆周运动和摩擦力知识,可判断出地面给车轮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所以汽车此时正在向左转弯,应选择答案C。
点拨:本题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体现,是“起点高而落点低”的应用型试题,预测今后高考在这方面会有突破。
2.F-t图像例2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物体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2少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的和前2秒运动相反的运动情况,4秒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D正确。
高中物理高考 第1章 专题强化1 运动图像问题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五
应用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
在物理中,有些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 学公式进行计算比较繁琐或难以解决,我们可以利用图像法使问题直观 明了,从而迅速解决问题.一般解题策略如下: (1)认真审题,根据需要确定纵、横坐标轴对应的物理量. (2)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 作出函数图像. (3)根据图像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正误
1.v-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 )
2.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x-t图像中图
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 ) 3.x-t图像和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 )
方法技巧 提升关键能力
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 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 3.位置坐标x-y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 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
课时精练
必备基础练
1.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4 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0~5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选项 A 正确;
在 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
x=122×2
m
+(-122×2) m=0 m,选项 B 错误;
由题图看出,CE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段对应过程的加速
度最大,选项C错误;
由题图看出,在0~2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邓㊀敏(福建省顺昌县第一中学ꎬ福建南平353200)摘㊀要:物理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ꎬ在高考中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例.物理知识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与抽象性特征ꎬ解题难度较初中阶段也相应地有所提升ꎬ学生在解题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ꎬ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运用常规方法无法有效解题时ꎬ教师可指导学生应用图像法ꎬ帮助他们顺利求得正确答案.本文针对图像法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探讨ꎬ并分享部分个人看法.关键词:图像法ꎻ高中物理解题ꎻ数形结合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1-0106-03收稿日期:2023-08-05作者简介:邓敏(1980.3-)ꎬ女ꎬ福建省南平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有着极大帮助ꎬ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具象化的形式展示出来ꎬ将题目内容变得清晰易懂ꎬ促进更快㊁更好解题效果的实现.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应用图像法ꎬ不仅可以将物理概念变得直观㊁形象ꎬ清晰展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ꎬ还能够准确呈现无法运用语言清晰描述的内容.教师应指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图像法进行解题ꎬ降低解题的难度ꎬ将多变复杂的解题过程变得更为简便ꎬ以此培养他们的物理解题能力.1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图像法的特点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图像法ꎬ就是借助图像更为形象㊁直观地描述和分析题目内容ꎬ把文字叙述的题意通过图像准确地表示出来ꎬ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解题思路ꎬ有效提高他们的解题正确率与速度ꎬ应用图像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构建图像图像法从实质上来看ꎬ就是把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变化㊁极值㊁关系等利用直观化的图像准确㊁清晰地呈现出来.在高中物理题目中ꎬ经常会出现同各类常见函数有关的图像ꎬ每个图像和函数之间都存在着对应关系.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应用图像法ꎬ主要特征是利用题干中文字描述的内容构建图像ꎬ把物理量中的函数关系转变成图像样式ꎬ并精准确定图像坐标轴中的变量数据ꎬ从而为解决题目指明思路.1.2结合图像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通常以生活实际中的客观事物与运用为主要背景ꎬ通过符号或者文字表示出来.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ꎬ思考与分析物理题目时要以阅读文字和符号信息为基础ꎬ结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理解及判断ꎬ继而在脑海中生成物理问题的表象.在高中物理解题实践中采用图像法ꎬ学生应当根据题目信息画出图像与分析关键要素ꎬ准确研究和掌握题目中涉及的物理对象ꎬ据此建立出相应的物理模型ꎬ推动顺利求解.1.3数形结合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图像法ꎬ学生可以利用图像深入思考题目内容ꎬ深层次地理解物理概念㊁定理㊁原理㊁公式等知识ꎬ使其通过图像准确把握物理601量㊁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ꎬ进而更为深刻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同时ꎬ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ꎬ通过对图像法的运用ꎬ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物理题目中文字描述和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ꎬ也就是数与形之间的关系ꎬ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与用法ꎬ使其物理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改善[1].2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图像法的对策2.1转变常规解题思路ꎬ进行图像法解题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ꎬ随着知识难度与深度的提升ꎬ学生遇到难题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大ꎬ假如没有及时处理掉这些难题ꎬ他们将会陷入解题困境中ꎬ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与解题训练.对此ꎬ当学生遇到一些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处理的难题时ꎬ高中物理教师可提示他们转换一种新的思路去重新思考ꎬ特别是在分析部分不需要定量㊁只需定性分析就能够获得结果的题目ꎬ应用图像法通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ꎬ使其顺利突破障碍[2].例1㊀一辆汽车正在马路上行驶ꎬ汽车在恒定功率下状态由静止转变为运动ꎬ在4分钟时间内一共行驶1800米ꎬ那么该辆汽车在4分钟末的速度是(㊀㊀).A.等于7.5米/秒㊀㊀B.大于7.5米/秒C.等于15米/秒D.小于15米/秒.分析㊀在处理这一题目时ꎬ学生可以先进行一个假想ꎬ因为题干中并没有说明这辆汽车是怎么运动的ꎬ这时要对汽车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讨论ꎬ即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或者匀速直线运动ꎬ结合这两种情况画出相应的v-t图像ꎬ如图1所示ꎬ其中曲线表示汽车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ꎬ当两块阴影部分面积一样时ꎬ汽车在4分钟末的速度v1=2xt=2ˑ18004ˑ60m/s=15m/sꎬ由此能够判定出汽车4分钟末的速度比15米/秒小ꎻ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ꎬ能轻松计算出4分钟末时的速度V2=xt=18004ˑ60m/s=7.5m/sꎬ所以说综合起来正确答案是选项A和选项D.图1㊀例1分析示意图2.2巧妙应用斜率知识ꎬ进行图像法解题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ꎬ斜率是一个同函数图象关系十分密切的知识点ꎬ同时斜率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ꎬ能够将函数关系同图像连接起来ꎬ结合相关物理规律与性质在图象中通过斜率将特定的物理指标与概念进行表示.当分析物理函数图象时ꎬ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图像ꎬ高中物理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结合特定的物理性质与规律ꎬ分析图像斜率自身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和含义ꎬ帮助他们简化处理物理题目内容ꎬ使其轻松求得准确结果[3].例2㊀如图2所示ꎬ这是甲㊁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ꎬ已知甲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ꎬ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ꎬ那么在0至t2时间内ꎬ下列说法正确的有(㊀㊀).图2㊀例2图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C.0至t1时间内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是一样的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分析㊀A选项ꎬ结合位移图像的斜率等于速率可知ꎬ甲物体是沿着负方向在做匀速直线运动ꎬ故错误ꎻB选项ꎬ通过观察发现乙物体的图像切线斜率是在不断变大的ꎬ这表明乙物体的运速度是不断增加的ꎬ在做变速直线运动ꎬ故正确ꎻC选项ꎬ结合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指导在0至t1时间内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样ꎬ方向相反ꎬ则平均速度不同ꎬ故错误ꎻ701D选项ꎬ结合斜率知识可知甲物体的速度是负ꎬ乙物体的速度是正ꎬ即两个物体的运算方向相反ꎬD正确.2.3善于运用面积知识ꎬ进行图像法解题物理图像不仅可以反映出两个或者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㊁变化规律和相关性ꎬ还会出现一些图形ꎬ而这些图形围成的面积通常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ꎬ代表着一定的物理量ꎬ这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之一.其实面积是一类极为常见的图像ꎬ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ꎬ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ꎬ要想更好地应用图像法来解题ꎬ教师可引导他们运用面积相关知识分析题目内容ꎬ结合图像法形成清晰㊁明确的解题思路ꎬ迅速获得答案ꎬ提升解题的准确率[4].2.4合理利用截距知识ꎬ进行图像法解题截距一般是出现在直线上ꎬ指的是直线与纵坐标轴交点的纵坐标ꎬ截距是一个数ꎬ有正负之分.在物理学中ꎬ截距也通常同某一特殊状态相对应ꎬ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ꎬv-t图像与纵坐标轴之间形成的截距ꎬ往往表示的就是该物体在运动时的初始速度.当处理一些特殊的高中物理题目时ꎬ教师可依据题干的具体描述和内容ꎬ指导学生利用图像中的截距分析题意ꎬ通常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ꎬ使其打开思路ꎬ有效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5].2.5采用数形结合思想ꎬ进行图像法解题数和形不仅是数学领域研究的两个既古老又基本的对象ꎬ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物理图像同样是数与形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产物ꎬ可体现出具体和抽象的相结合ꎬ这也是应用图像法处理物理试题的切入点之一.因此ꎬ高中物理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可指引学生借助数形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图像法ꎬ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㊁生动地呈现出来ꎬ明确展示变化过程ꎬ这对他们解答试题有着极大帮助ꎬ使其在数形结合思想下快速获取正确答案[6].例3㊀如图3所示ꎬ一根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是kꎬ其中左端同竖直的墙壁相连接ꎬ在右端有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下ꎬ使得这根弹簧从原始状态慢慢拉伸至x0的长度ꎬ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图3㊀例3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4㊀例3分析示意图分析㊀通过阅读题目内容ꎬ学生发现因为这根弹簧的长度在慢慢变大ꎬ所以可理解成水平拉力F全部都用在弹簧的伸长量上面ꎬ结合公式F=kx画出相应的图像ꎬ实现数向形的转变.如图4所示ꎬ在这一图像中ꎬ他们可以结合所学的物理和数学知识知道:图像阴影部分就是水平力F所做的功ꎬ所以W=12kx20.另外ꎬ该做功的数值就是这根弹簧此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总而言之ꎬ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实践中ꎬ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图像法的作用和优势ꎬ要求学生除运用一些常规解题方法以外ꎬ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图像法ꎬ重新分析题目内容㊁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ꎬ并发掘出题干中的隐性条件ꎬ使其学会根据具体题目画出相应的图像ꎬ找到和总结应用图像法的技巧ꎬ助推他们突破解题障碍与困境ꎬ进而轻松求出题目的答案.参考文献:[1]黄承琪.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1(28):96-97.[2]葛俊.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1(06):67-68.[3]连培惠.高中物理解题中如何运用图像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20ꎬ49(18):65-66.[4]朱修懿.高中物理 图像法 解题技巧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ꎬ2019(09):32.[5]钟立梅.高中物理解题对图像法的灵活运用解析[J].考试周刊ꎬ2019(50):172.[6]王金伟.如何巧用图像法开展高中物理解题[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ꎬ2019(04):57.[责任编辑:李㊀璟]801。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2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2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故图象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定性或定量讨论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应用图象比例解析方程求解,会容易、简明得多。
不论是解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都要求1. 认识坐标轴的意义(包括其正、负号的意义),这是认识图象的开始,是区别图象性质的关键。
2. 会写出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会画出已知函数的图象,这是解答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
3. 清楚图象斜率的意义。
4. 知道图象在坐标轴上截距的意义。
5. 理解图线下所围“面积”的意义。
全面理解物理图象的意义,熟练应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一、利用图象解题例1. 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物体共用时间10s,总位移为20m,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解析: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得。
图1即点评:本题还可以运用求解,若引入加速度来分析求解会更麻烦,借助图象,使物体运动过程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简捷明快,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二、利用图象解题例2.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所受恒力F与位移s的关系是,那么,当位移为2m时,物体的速度多大?解析:作出物体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做的功,可知由动能定理得图2点评:本题中物体受力及运动加速度都是变化的,可以利用平均力计算F的功,也可以利用平均加速度来求解,但显然没有利用图象求解来得直接、直观。
三、利用图象解题例3. 质量为50kg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时间的关系是:,已知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当时,物体的速度多大?解析:作出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的冲量,可得:由动量定理得图3点评:本题也可利用F对t的平均值求F的冲量,但利用图象不仅简捷,更体现一种新的思维,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1.理清思路: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时,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问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推理。
2. 熟悉公式:物理学是一门数学基础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要熟悉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能够根据公式推导和计算出答案。
3. 分析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经常涉及到各种图像,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图像,并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
4.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问题不仅需要掌握公式和定理,还需要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例如质量、力、功、能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5. 多做题: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和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多做题,多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
典例:
一道常见的高中物理题目:
小明站在距离墙壁2m处,用一支手电筒向墙壁照射,发现光点的直径为6cm。
请计算手电筒的直径。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
1. 利用光线传播的原理,可以推导出手电筒到墙壁的距离为4m。
2. 在墙壁上形成的光点大小,可以通过逆向推导得到,即手电筒的直径等于光点直径与距离的比值乘以2。
3.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手电筒的直径为0.75cm左右。
通过这道典型的物理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理清思路,进行分析和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中物理解题的思想、方法例析
例 1 “ , 质量 为 m的 A以速度 v滑上在光滑平 面上静止的质量为 M的 B上 ,如右 图所示 。 为 A 和 B之间的动摩擦 因素 。L是物 体 A 在 小 车 B上 的 最 大 相 对 滑 行 距 离 。求 物 体 A在 小 车 B上 相对滑行的时间 。 ” 这是一道典型的高中力学 “ 类子弹打木块 ”问 题 ,常规的解法是物体 A滑上 小车 B后 ,因为受到 摩擦力 的作用,物体 A减速运动,小车 B加速运动 , 再设物体 A和小车 B的共 同速度 是 v舳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 0 (+) # ; v= m M v 根据功能关系 pm L l2 v- / (+ ) ; g = / m 12 m M v共 根据动量定理 m tM ; g = v# 以上 三 个 方 程 联 立得 t 2/ =Lv 可 以看 出上述的解题方法虽然 正确 ,但是会带 来非常繁琐 的计算 ,费时费力,而 且容 易导致计算 错误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解答 ,就会掉进 出题 人 的陷阱当中,难 以保证学生在有 限的时间内完成 相应 的题 目。换一种思路,如果采用 图像法进行解 答 , 么 此 题就 会 非常 省 那 时省力 的解答 出来 , 体 具 见右 图。 用图像 法进行解 答 ,将 v t图像 画出来 — ( 见上 图),相对位移 L 等 于上 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因此 由 L v / ,得 出 =t2 t 2/ 。由此可见 ,采用 图像法省时省力,快速简 =Lv 洁 地 将 这 道 物 理 习题 求 解 出来 。 三 .构建模型法解题例析 模型是较为理想 的物理形态,能够 直观地将物 理 知识表现 出来 。一般情况下 ,物 理学 的理论研 究 常常是 从模 型构建开始 的, 科学家利用类 比、简化 、 理想化等研 究方法开展科学研究,抽象出物 理对象 的本质特征 ,构成概念行 的体系,即模 型。例如 , 物 体 A从屋顶 自由下落 ,就是一个 自由落体模 型。
借用“面积”巧解题--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之一
内阻 力 的 冲 量 。 分 析 :由 题 意 可 知 ,阻 力 与深 度 的
关 系 F--kx,深度 与 时间 的关 系 X=vt,则 阻 力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为 F=Kvt,或 者 F=K z; 变 力 的 冲 量 I--Ft,如 图 4所 示 。“力一 时 问 ”图像 中阴 影 部 分 的 “面 积 ”就 是 变 力 的 冲量 :
常见的方法之一。用图像法解题能 比较 个正 比函数 ,如图 2所示 ,从“弹力—位
形象直观地解 决问题 ,并 且可以利用不 移 ”图像 可得弹性 势能 E。= ,即 阴影 200N 、F2=1000N
同条 件 下 一 些 物理 量 的 变 化特 点 、变 化 部 分 的 “面 积 ”,从 而得 弹 性 势 能 公式
图 1所示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 式来解决 。下面我们来 做“力·位移”图 索 地 错选 为 A。由 于 三个 物 体 的时 间 相
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 ,图像与时间坐 像 ,如 图 3所示 :阴影 部分的 “面积 ”就 等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平均速度:
标及时间 t围成的 阴影部分 的 “面积 ” 是 变 力 做 的 功 。
总位移/总时 问 ,要 比较三 个物体的平
S: 1
哦 ,
可
以推 导 为
S=vt,这 里 可 理解
T
W 1 (F2+F1)S
均速度大小 ,只要 比较 个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的位移 即可 。而 个物体的位移
为高等数学 中“微 元法 ”求解 问题 。
7
W : --(220+200)10=21O J
综 合上述 分析 ,如果物理解题过程 中有 一个物理量 是变量 .可 以根据它的 函 数 关 系作 图 ,利 用 图 像 围 成 的 面 积 求 出另一物理 量,处 理方 式与高等 数学 的 积分相 同。对高 中学生来说 ,这是一 种 直 观 、有 效的解题 方法 ,特别有 利于学 生 思 维 能 力 与解 题 能 力 的培 养 。
高中物理测量中图表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测量中图表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图表分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解答问题,甚至预测未知的结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图表分析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速度-时间图表,如下所示:[插入一个速度-时间图表]根据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关运动的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物体的加速度。
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斜率越小,加速度越小。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斜率的正负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斜率为正表示物体正向运动,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反向运动。
除了斜率,我们还可以通过图表中的曲线形状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果曲线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曲线是一条抛物线,表示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
在解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图表中的面积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根据速度-时间图表的定义,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所以,通过计算图表下方的面积,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位移。
除了速度-时间图表,我们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图表,如位移-时间图表和加速度-时间图表。
对于位移-时间图表,我们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斜率越大,速度变化越快;斜率越小,速度变化越慢。
对于加速度-时间图表,我们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斜率越大,加速度变化越快;斜率越小,加速度变化越慢。
此外,在解题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表中的数据点来推测未知的结果。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速度-时间图表,但是缺少某个时间点的速度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插值法来估算该时间点的速度。
插值法是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来估算未知数据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结果。
综上所述,图表分析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考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解答问题,甚至预测未知的结果。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斜率、曲线形状、面积和数据点等信息来推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未知的结果。
浅谈高中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浅谈高中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作者:杨帆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08期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共有8道不定项的选择题(分值为48分,占整张试卷物理120分的40%),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乎整场考试的成败。
在高考中,如何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考试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1 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例1 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B.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C.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D.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其分子势能越来越大解析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需克服分子间斥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正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B不对;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C正确;物体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无关,故选项D错误.所以应该选择 A、例2 (2007年北京卷)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
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
则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的定义可以直接判断应该选择2 图象法“图”在物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
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需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图线中“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高中物理的图表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图表题解题技巧高中物理中,图表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图表中的数据,从中得出结论或解答问题。
解答图表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图表的含义在解答图表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图表的标题和标注,了解图表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类型。
图表可以是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每种图表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途。
例如,柱状图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或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折线图则常用于显示数据的趋势变化。
只有充分理解了图表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二、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在观察图表数据时,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组别或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
例如,柱状图中不同柱子的高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大小关系;折线图中数据点的连线可以显示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图表中的信息,从而回答问题。
三、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图表题往往需要进行一些计算,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柱状图中给出了不同组别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值来得出结论;折线图中给出了数据点的坐标,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判断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解答图表题时,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单位和精度。
有时候图表中的数据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单位,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和计算。
此外,还要注意数据的精度,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误差。
如果图表中的数据没有给出单位或精度,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估算和取舍。
五、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解答图表题不仅仅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和预测其他相关的情况。
例如,柱状图中给出了不同组别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折线图中给出了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推测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故图象法在物理有广泛的应用,在定性或定量讨论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应用图象比例解析方程求解,会容易、简明得多
不论是解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都要求:
1 认识坐标轴的意义(包括其正、负号的意义),这是认识图象的开始,是区别图象性质的关键
2 会写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会画已知函数的图象,这是解答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
3 清楚图象斜率的意义
4 知道图象在坐标轴上截距的意义
5 理解图线下所围“面积”的意义
全面理解物理图象的意义,熟练应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同们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一、利用图象解题
例1 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物体共用时间10s,总位移为20m,求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解析:作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
位移,可得
图1
即
点评:本题还可以运用求解,若引入加速度分析求解会更麻烦,
借助图象,使物体运动过程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简捷明快,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二、利用图象解题
例2 质量为2g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所受恒力F与
位移s的关系是,那么,当位移为2m时,物体的速度多大?
解析:作物体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做的功,
可知
由动能定理得
图2
点评:本题物体受力及运动加速度都是变化的,可以利用平均力计算F的功,也可以利用平均加速度求解,但显然没有利用图象求解得直接、直观
三、利用图象解题
例3 质量为50g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时间的关系是:,已知时物体的
速度为零,当时,物体的速度多大?
解析:作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的冲量,可得:
由动量定理得
图3
点评:本题也可利用F对t的平均值求F的冲量,但利用图象不仅简捷,更体现一
种新的思维,同们应当高度重视
四、利用图象解题
例4 一个质量为60g的运动员,用12s跑完100m,设他在运动过程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并且在开始运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内则保持在2s末时的瞬时功率值不变,继续做直线运动,最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已知他在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11m/s,求他在跑这100m过程的平均功率和受到的阻力
解析:作人的图象,如图4所示
则人做的功,,
全过程阻力f做的功
图4
当时,且时,
根据动能定理得
人做功的平均功率
运动受到的阻力
点评:本题人的运动有三个过程:匀加、变加、匀速,使人前进的力(牵引力)也有三个情况:恒定(>阻力)、减小、恒定(=阻力),人做功过程比较复杂,二、三过
程可利用确定功,第一过程即使应用,也会陷入困惑,借助图象,便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