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血栓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04
实验诊断在血栓与止血中 作用和价值
实验诊断方法概述
血栓弹力图
通过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 弹性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凝血
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反映血 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确定凝血 障碍类型和程度。
抗凝物质检测
检测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 白C等,评估抗凝系统功能。
产后出血原因鉴别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等指标,鉴别产后出血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治疗监测
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止血效果,指导输血和抗凝治疗等。
产后出血预防
通过产前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预测产后出血风险,采 取相应预防措施。
05
新型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型检验技术原理和特点介绍
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形成浊度的原理,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推算出待测物 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发光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病理性失衡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栓与止血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易形成血栓。
02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介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试验
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于异 物表面的能力来评价血小 板功能,反映血小板黏附 功能的强弱。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与止血检查精品医学课件.ppt
(2) 抗凝血酶系统:
❖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 → 灭活Ⅱ、Ⅸa、Ⅹa、Ⅺa、Ⅻa;
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血功 能的50%-67%,在肝素介导下起作用。
❖ 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 HCⅡ) →灭活Ⅱ,Ⅹa(肝素和硫酸皮肤素促进,>1000倍)
2、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 [参考值] Duke法 Ivy 法 BT测定器法
1-3 min 2-6min 6.9±2.1min
>4min为延长 >7min为延长 >9min为延长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综合止血功能。
➢[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 MDS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ITP、 SLE、 TTP、 DIC以及 药物、感染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脾亢
•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反应性) :急性大出血、 溶血或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参考值]
• 30min-1h 开始退缩 • 18h-24h 退缩完全: • 析出的血清/全血量 40-50%
30min-1h
18h-24h
➢[意义] • 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 • 退缩不良见于:
a)血小板功能异常或量
t-PA u-PA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检查
止、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 的发病机制
•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 凝血因子质与量异常 •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 • 纤溶系统 • 综合因素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PPT课件
实用文档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a VII
III
Plt------------------ PF3 IIa
X
Xa
Xa
V——————————————Va
.
2.PAdT减低 见于vW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 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服 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 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 尿病、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延长:
1. 因子Ⅷ、Ⅸ、Ⅺ严重减少,如血友病 2. 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如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 3.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DIC、纤溶亢进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如血栓性疾病
.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rothrombin time, PT)
《止血血栓检验》课件
2020/10/17
6
三、止血、凝血的基本原理
2020/10/17
8
血管收缩
血流 缓慢
血小板 黏附 聚集 释放
纤维 蛋白原
血管 损伤
胶原 暴露 内 凝血酶
血小板 血栓
组织 因子
外
纤维 蛋白
抗凝 系统
纤溶 系统
止血 血栓
止血、凝血原理图
止血
本节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三.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20/10/17
1
本节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三.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原理
1. 出血性疾病的概念(Hemorrhagic Disease) 2. 血栓性疾病的概念(Thrombotic Disease) 3.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原理
16
2020/10/17
17
②血小板增多 >400 ×109/L ;
A.原发性增多:
慢性粒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等
B.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等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 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 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 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 病因不明。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 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 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国内报导男多于女。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1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蛋白C/蛋白S系统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15
五大因素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内由 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6-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CT延长、CT缩短病因见APTT 。 35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XII因子 活化剂
Ca++ + 磷脂 (代替PF3)
血浆
[原理与方法] XII因子活化剂 +
特异性抗体:如抗GPIIb-IIIa抗体,见于自身免疫病 (ITP、SLE)
同种抗体:多为反复输血时产生 免疫复合物相关抗体: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产生
29
测定方法:ELISA pAIg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
①自身抗体(最多90%),如ITP、SLE、类风湿; ②同种抗体,如大量输血或血小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
11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12
五大因素
4. 抗凝血机制
防止机体凝血过度,以保证血液畅通。
细胞抗凝机制:
临床意义
增高: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蛋白C/蛋白S系统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15
五大因素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内由 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6-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CT延长、CT缩短病因见APTT 。 35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XII因子 活化剂
Ca++ + 磷脂 (代替PF3)
血浆
[原理与方法] XII因子活化剂 +
特异性抗体:如抗GPIIb-IIIa抗体,见于自身免疫病 (ITP、SLE)
同种抗体:多为反复输血时产生 免疫复合物相关抗体: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产生
29
测定方法:ELISA pAIg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
①自身抗体(最多90%),如ITP、SLE、类风湿; ②同种抗体,如大量输血或血小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
11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12
五大因素
4. 抗凝血机制
防止机体凝血过度,以保证血液畅通。
细胞抗凝机制:
临床意义
增高: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
《止血血栓检验》ppt课件
2021/5/9
3
一、出血性疾病的概念(Hemorrhagic Disease)
是指机体内止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异常情况, 是由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或凝 血机能障碍所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 或内脏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过多出血。
2021/5/9
4
二、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ease)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原理:在被检测血浆中加入Ca2+和APTT试剂,观 察血浆的凝固时间。它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 敏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和正常对照相差10秒以上。
2021/5/9
49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子,即抗血友病球蛋白(AHG)。这是一种遗
传性疾病,都发生在男性,由女性传递;即
患病的父亲将疾病基因传给了健康的女儿,
再由女儿传给她所生的男孩,
2021/5/9
51
病例4:血友病 HA(重型)
男9岁,自幼反复膝关节疼痛肿胀,1周前运动后, 右膝关节疼痛难忍,肿胀。
X示膝关节骨膜囊肿行骨科手术,术中出血不止。 其舅舅有类似病史。 BPC 18.4万 BT 4’ PT 13” APTT 90” Fib 3g/l TT 18” FVIII 1% (103.0±25.7%) FIX 84% FXI 100%
血栓与止血检验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21/5/9
1
本节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三.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课堂PPT
5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6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 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 ITP 等。
34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 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加的、 复杂的酶促反应和分子聚合过程。
35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内源性、外源性)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内源性、外源性)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共同途径)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40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 理]
XII 因子活化剂
Ca2+ 、磷脂(替代PF3) 血浆
[参考值]
手工法 31-43秒
>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41
[意 义]
延长: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60-100%)
[原 理]
筛检试验
[参考值]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手工法:11-13s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1.0±0.05 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 1.0±0.1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6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 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 ITP 等。
34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 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加的、 复杂的酶促反应和分子聚合过程。
35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内源性、外源性)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内源性、外源性)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共同途径)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40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 理]
XII 因子活化剂
Ca2+ 、磷脂(替代PF3) 血浆
[参考值]
手工法 31-43秒
>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41
[意 义]
延长: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60-100%)
[原 理]
筛检试验
[参考值]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手工法:11-13s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1.0±0.05 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 1.0±0.1
血栓与止血检验PPT.
血小板
胶 原 纤 vWF GPⅠb-Ⅸ 维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
血小板 聚集
3.血小板的聚集类型
(1)第一相聚集:指由外源性致聚剂诱导的聚集 反应激。活它血小与板G的PⅡ物质b-称Ⅲ为致a与聚剂Fg或的诱相导剂互。反应有关。
弱:ADP、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第二相血聚管集加压:素指、由5-H血T 小板释放出的内源性致聚
(二)释放促栓物质
1. vWF-激活血小板
2.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VWF
血管进一步收缩
3. TF
启动外源性凝血
4. 基底胶原暴露
FⅫ 启动内源性凝血
(三)释放抗栓物质
抗栓
t-PA u-PA AT-Ⅲ TM PGI2、NO
促栓
vWF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组织因子 血小板活性因子
平滑肌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S)
脂
磷脂酰肌醇 (PI)
胆固醇
溶血卵磷脂
质
糖脂
(二)血小板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
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是指膜内侧的微管 (microtubules)、微丝(microfilaments) 和膜下细丝(submembrane filaments)
(三)血小板α-颗粒、致密颗粒的部分内容物
分析应聘者笔迹时,要依赖笔迹学专家的分析,不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
system,OCS)
三、课堂小结
2、致密管道系统(dense tubular system,DTS) 大部分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紧张,需要面试者帮助,但也有少数应聘者在面试中表现得过分自信甚至是傲慢。与听相比,他们更
喜欢讲,知无不言,好像觉得自己的声音非常动听。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感到自己的条件超过了工作所要求的,或者借助这种行为弥补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9
19
3.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3.1.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
增加
⑴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代 偿功能良好者;
⑵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 的首要表现。
减低
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 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 病患者MPV减低;MPV 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 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 标之一。
一、出血性疾病的概念(Hemorrhagic Disease)
是指机体内止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异常情 况,是由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和/或功能异常 或凝血机能障碍所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为皮肤、 粘膜或内脏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过多出血。
二、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ease)
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活体血管内或心脏内发 生的凝固过程,生成的血凝块称血栓;血栓以 局部脱落的方式进入血循环的称栓子,由栓子 堵塞某一部位的血管,造成栓塞,由此而引发 的疾病,通称血栓性疾病 。
3.2.血小板分布宽度
,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PDW↓: 血小板的均一性
高。
PDW ↑: 血小板大小悬殊, 急性髓性白血病、巨幼细
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脾切除、巨大 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 疾病。
4.1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 time)
原理:在被检测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 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它是外源性凝 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2020/12/29
26
2020/12/29
27
2020/12/29
28
2020/12/29
29
2020/12/29
30
①PAgT ↑: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心绞痛、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妊高症、静脉血栓形成、 肺梗死、口服避孕药、 晚期妊娠、高脂血症等。
②PAgT ↓ :
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 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 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急性白血病、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4.2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栓与止血检验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20/12/29
1
本节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三.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原理
1. 出血性疾病的概念(Hemorrhagic Disease) 2. 血栓性疾病的概念(Thrombotic Disease) 3.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原理
㈠外源性凝血系统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ECP)
㈡内源性凝血系统
(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ICP)
㈢凝血共同途径
(common coagulation pathway,CCP)
2020/12/29
25
(一)外源性凝血系统障碍的检查
2020/12/29
12
1.出血时间测定(BT,bleeding time)
原理: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自然停止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受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参考值:超过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
① 血小板明显减少 ② 血小板功能异常 ③ 严重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④ 血管异常 ⑤ 药物干扰
2.血小板计数(PLT,platelet count)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①血小板减少 < 100 ×109/L ;
表1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原因
常见疾病
生成障碍
破坏或消耗增 多
分布异常
2020/12/29
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 血病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 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 DIC等 脾肿大、血液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 血浆)等
(PAdT, platelet adhesion test)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见于血小板功能减低的疾病。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1.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实验室检查 2. 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查 3. 抗凝系统的实验室检测 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查
2020/12/29
24
二、凝血系统障碍的检查
16
2020/12/29
17
②血小板增多 >400 ×109/L ;
A.原发性增多:
慢性粒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等
B.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等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 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 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 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 病因不明。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 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 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国内报导男多于女。
2020/12/29
10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1.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实验室检查 2. 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查 3. 抗凝系统的实验室检测 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查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检测试验
1.出血时间测定(BT,bleeding time) 2.血小板计数(PLT,platelet count) 3.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4.血小板聚集、粘附试验
2020/12/29
6
三、止血、凝血的基本原理
2020/12/29
8
血管收缩
血流 缓慢
血小板 黏附 聚集 释放
纤维 蛋白原
血管 损伤
胶原 暴露 内 凝血酶
血小板 血栓
组织 因子
外
纤维 蛋白
抗凝 系统
纤溶 系统
止血 血栓
止血、凝血原理图
止血
本节内容
一.基本念及基本原理 二.血栓与止血的试验室检查 三.血栓与止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2020/12/29
3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