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杀个案处理
一般来说,咨询师在处理自杀案主时有四个任务:
(1)确认自杀的可能性;
(2)评估衡量其自杀行为的立即性、危险性或致命性;
(3)了解当事人欲自杀的背后动力
(4)拟订治疗计划
●如何确认是否真正要自杀?
询问是否有自杀念头?
例如:“大多数人在某些时候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念头,你
是否也曾想过?”“你最近一次想自杀,是在什么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会让当
事人感到舒解,因为你可以与他开放地谈论自杀而不是大惊小怪或对他发怒的人。

如果当事人说他没有自杀念头,不妨暂且接受其说词,继续晤谈。

但是,这可能是真话,也可能是谎言,因为很多人认为有自杀念头是罪恶或可耻的,他们怕一旦
表露就死不成了。

所以,如果当事人表现出对人生感到绝望,或在精神运动功能方
面呈现迟滞现象(反应迟钝、呈现严重的沮丧抑郁),或者一向抑郁的人呈现不寻
常的愉悦快乐,这些都可能是自杀的潜伏征兆。

当这类当事人否认其自杀念头时,
咨询师最好技巧地在转回这个话题或者换个方式探询之。

●澄清自杀迷思
很多人云亦云的自杀迷思是不正确且会误导判断的。

这些迷思往往让人不注意案主的自杀意图,并让我们在这些刻板印象的障蔽中忽视自杀的可能性。

有关自杀
的迷思可列举以下几点:
(1)说要自杀的人很少会真的要自杀。

有75%的自杀者在行动前说过想要
死或是有企图自杀的举动。

(2)自杀失败过一次,就不会再企图自杀。

事实上,自杀未遂者再度企
图自杀的比例,比未曾有过自杀未遂记录而企图自杀者多达数倍,
尤其自杀未遂后,三个月内再度自杀的情形相当多,而且,自杀行
为的次数越多,情况越严重。

根据研究,采取非致命性手段的自杀
未遂者中,还有10—15%的人终究以自杀来结束生命。

(3)自杀过的人总是再自杀。

事实上,自杀企图常发生于特别有压力的
时期,如果该时期导致自杀的因素能被适当处理,还是能好好活下
去。

(4)自杀的倾向是遗传而来的,会世代承袭。

事实上,自杀并非家族遗
传,不具任何基因遗传特质。

(5)自杀的人执意要死,无挽回的余地。

事实上,自杀的人多半在死与
生之间犹豫不决,常在尝试自杀后立即求救。

(6)每个自杀的人都是抑郁沮丧的。

事实上,并非每个自杀的人都呈现
明显的抑郁,有的人出现的是焦虑、激动、精神异常、功能失调或
逃避人世的现象。

(7)酗酒与自杀几乎没有关联。

事实上,酗酒与自杀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自杀的人也常是酗酒者。

(8)自杀的人是有精神疾病的人。

事实上,自杀的人虽然常是不可理喻、
困扰或抑郁的,但很多自杀的人并非精神疾患。

(9)如果直接问当事人他是否想自杀,将促使他真的自杀。

事实上,直
接询问自杀意念,常能减低其焦虑,而抑制其自杀行为。

(10)自杀常发生于低社会经济阶层。

事实上,自杀遍及所有社会经济阶层,没有所谓的高敏感群体。

(11)自杀的人很少寻求医疗。

事实上,根据自杀的回溯研究,半数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六个月寻求过医疗协助。

●了解自杀危机的特性
(1)自杀的危急时期非常短,通常只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至于长达数周或数月,在这短暂的危急时期有必要施行监视,甚至监禁,当危
机度过后,则可转以较传统或较不那么紧迫盯人的治疗方式。

(2)自杀案主是矛盾冲突、犹豫不决的,咨询师在确认和正视案主想自杀的意念时,也须同时注意其较健康的部分,亦即其求生的意念。

(3)自杀往往是两人事件,亦即通常会牵涉到与案主生活有重大关系的重要他人,因此,案主与其他重要他人的情感部分也是必须加以处
理的,无论是实际请此重要他人参与咨询过程,或是以想象的方式
处理均可。

●评估衡量案主自杀行为的立即危险性或致命性
(1)案主是否已经选好自杀方式?如果他计划采用工具、药物或是从高处往下跳,将比选用较含糊平常的方式来得危险。

(2)其选用的方式是否唾手可得?例如是否真的有枪或是否已囤积药丸?
(3)是否已明确清楚地考虑过要如何行动?
(4)其选用的方式是否有效?有不少人只是希望让别人注意其求助的需要,其选用的方式往往是留有挽救余地的如割腕、服安眠药就不如
从高楼跳下来得容易死。

●危机干预六步骤(重要):
1,确定问题。

确定当事人自杀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自杀原因。

除非百分百确定他不会自杀,一般用事实的态度加以对待。

2,保证当事人安全。

此时保密原则可以打破,必要时必须通知当事人的监护人,这不仅是为了当事人的安全,还出于法律责任上对心理工作
者自身的保护。

3,提供支持。

了解当事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他形成认识到自己的支持系统。

4,检查替代解决办法。

当发现当事人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合理时,要借助替代法帮助他重新建设目标。

5,针对目标制定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

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对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可行的行为步骤。

6,获得承诺。

让当事人承诺出现不能解决的情况时,首先向支持系统求助。

同时让当事人承诺认真地实施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