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1分)(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把潼关险峻壮美的景色和诗人起伏难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2分)(3)□□□□□□□,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分)(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2分)(5)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4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áng地响。
(2)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 zhòu变形。
(3)jiū zhàn què cháo,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4)皮肤cáng wū nà gòu,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方法指导 第一步,阅读选项,明确要判断的说明方法对应的句(段)。
考点3
第二步,结合句(段),根据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第三步,结合句(段)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并与选项对 比分析。 注意:(1)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如作诠释与下定义。(2)审清题意, 答题方向到底是一种说明方法,还是多种说明方法,或者是主要运用的说 明方法。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特征: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句中通 常会呈现确数、概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数字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 (2018) 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具体的数字给人以准确鲜明 的印象。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时间 顺序
用途: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如说明 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 物成长等。 标志: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年月、 时代、朝代等。 举例: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 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引用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言论、诗词、文献 资料、经典著作等进行说明,一般都有引号。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被说明的 引 事物,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言、格 资 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 料 服力。③引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 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 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都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0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看脊、照壁
高浮雕
人物神仙 刘关张、八仙、三官、寿星等
看脊
高浮雕、立体圆雕
博古杂宝 八宝、暗八仙,三官、寿星
脊座
浅浮雕
这字纹样
吉祥祝语、名家诗句
正脊小品、楹联
浅浮雕
(选自《岭南广府地区灰塑装饰艺术保护研究》)
6
( 1 ) 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 B. 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 C. 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 D. 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
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 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 下联: 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诗句
送
①
,
别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
②
,
批注 真挚友情,跨越千山万水。 马且嘶鸣,人何以堪? 只见马行迹,不见归京人。
出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送友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共3小题,共20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
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灰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世俗文化。灰塑 题材体现了广府民俗趋吉避凶的心理习惯,蕴藏着祈福和教化的意味。灰塑的取材范围有故事传说、祥
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试题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 .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 .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
“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与句中“远远望去”语意不符。
2.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将“探望”改为“探访”)B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
(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C .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在“爱国”前加“是否”)D .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删掉“的原因”)试题第2页,总18页【答案】A【解析】【详解】A.有误。
“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应改成“探望外来工子女,并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情景默写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
(《诗经·关雎》)(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指导
【考点三】 说明方法及作用 (4年3考)(2014、2016、2018年考查)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 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 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
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 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 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 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 则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说 明文阅读指导
文体知识清单
平实性说明文,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
说明文 按语言
明易懂,如:《中国石拱桥》
分类 特点分 生动性说明文,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
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
说明对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具有事
《北斗,国之重器》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中考题)
《北斗,国之重器》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中考题)(三)(10分)北斗,国之重器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
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
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
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
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
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
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
2020年广东省广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1.【答案】D【解析】ABC三项各有不同。
A、粗犷(guǎng)/心旷神怡(kuàng)斗(dǒu)篷/气冲斗(dǒu)牛B、着(zhuó)落/不着(zhuó)痕迹默契(qì)/锲(qiè)而不舍C、瞭(liào)望/眼花缭(liáo)乱拮据(jū)/引经据(jù)典D、应(hè)和/随声附和(hè)炫(xuàn)耀/目眩(xuàn)神迷2.【答案】B【解析】ACD三项各有错别字。
A、云霄娇揉造作分歧重蹈复(覆)辙B、秀颀吹毛求疵遏制名副其实C、蔓延消(销)声匿迹盘桓自出心裁D、遒劲分崩离析漩窝(涡)不屑置辨(辩)3.【答案】A【解析】A、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B、大彻大悟: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的革新。
此处语境使用不当。
C、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
此处对象为师生使用不当。
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此处对象为时间使用不当。
4.【答案】D【解析】ABC皆有语病。
A、缺主语,删去“随着”或“给”任意一词。
B、重复累赘,删去“的原因”。
C、语序不当,“举办”与“策划”位置互换。
5.【答案】C【解析】思路一:根据题目材料中关键词“一年四季”提示对应C项“春夏秋冬”,“水边凭石栏”对应C项“倚玉栏临碧水”。
思路二:根据上联词性句式用排除法推断。
A、“遍赏”与上联“演尽”不对应。
B、“秋月春花”与上联“喜怒哀乐”不对应。
D、最后一字“打”为仄声,不符合对联平仄要求,可直接排除。
6.【答案】(1)唐僧被黄袍怪抓走,向孙悟空求助降服黄袍怪。
(2)①林冲优点是武艺高强,棒打洪教头时轻松胜出;缺点是逆来顺受,误入白虎头被高俅陷害却不作反抗。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1)草色入帘青(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无可奈何花落去(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1)嘹亮(2)褶皱(3)鸠占鹊巢(4)藏污纳垢3.C4.B5.(1)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派、边塞诗派构成别样风貌。
(2)示例①:《竹里馆》描绘悠闲表现隐逸者淡泊心境示例②:《春晓》抒写落花,表达爱花者怜惜之意二、6.A(A.真正,确实;B.志向/记号;C.叫作/认为;D.屈服/屈尊)7.(1)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2)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8.大丈夫的标准:大丈夫应有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有的处事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应有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以仁义道德为本,行事合乎规范,做人不容有缺,且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节操,这是一种铮铮铁骨,这是一种浩然之气。
)(二)9. D10.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11. 孔祯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从他杖杀李明身边欺凌百姓的人可以看出;不畏强权,敢于进谏的人,从他多次劝谏高宗的弟弟李明可以看出。
译文:孔祯,唐高宗时为苏州长史。
曹王李明任州刺史,不遵守法令制度,孔祯常常进行规谏,李明说:“我是皇上的弟弟,哪里就会有失于为王呢!”孔祯说:“恩宠是不能依赖的,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
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有人欺凌虐待老百姓,孔祯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杖打而死,李明后来果然获罪判刑,被贬谪到黔中(今湖南沅陵西),曾对人说:“我愧悔没有听我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三)北斗,国之重器12.定位精度、搜救服务、通信功能13.A14.①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②高精度的“太空灯塔”,实现高精度定位;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④独门绝技的“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说法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1分)(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2分)(4)□□□□,□□□□,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
(4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
扣完小题分为止。
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
(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解析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说明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而说明的内容就是对所说明的对象各方面的介绍。
一般分值2—3分,这类题较简单,并分值不低,所以此类题不可丢分。
常考形式一、此类题常考形式:【考查说明内容题型】例:1.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
2.概括第二段到第四段的说明内容。
3.阅读全文,说说选文的说明内容。
4.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考查说明对象题型】例: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2.说说选文的说明对象。
3.下列表述,不属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什么?【综合题型】例: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内容。
二、根据以上此类题常考形式,可以看出此类题的出题形式很直接,不会出现审题错误的情况,那么针对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补充以下知识点。
【说明对象】1.说明对象的概念: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答题步骤)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松鼠》等。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说明内容】1.说明内容的概念:说明内容是指要说明的主题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它的历史、特点、性质等。
就是你要说明什么事物或者事理,这个事物或事理怎么样。
2. 如何概括说明内容(1)抓住说明对象,找准说明特征;注意: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
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共111张PPT)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 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贻贝中含有1.8个 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 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的危害要 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米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 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 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 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
【解析】由第③段可知:次生微塑料是体积较 大的塑料垃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 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故B项表述不当。C 项,由第⑤段“微塑料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 原微生物的传播”一句可知该项表述有误。D 项,由【链接】可知水产品只是人类食物链中 的微塑料的来源之一。
2020 全新 版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10分)
CONTEN TS
目 录
中考真题聚焦 文体知识储备 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强化训练
中考真题聚焦
(2018)(10分)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李道季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
在“朋友圈”刷屏,据说英国王室将禁用一次 性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 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 球每年有1 000万~2 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 海洋,随着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 料存在于水体中,这些塑料垃圾能够存在数百 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 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 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 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都有它的踪迹。 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 塑料,即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 塑料及在运输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 微珠;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 的塑料垃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 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13分)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②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
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③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④立春节气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
⑤人们观察到,当雷声在天边传遍,万物的精神似乎为之一震,而不妄为,像做好了某种准备,花朵、小草也生机勃勃。
因此古人体会这种现象,会以勤勉应对天时天道,繁育万物,使人间欣欣向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7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对事物进行大概介绍,含有的 词语常有“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具体解释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明白、更容易理解。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⑥段“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作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诠 它们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 释 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 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 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 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 一句是作诠释。)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注意: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见上面分 析),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公元1189到 1192年间)、江东桥(800年前)、长虹大桥(1961年)、双曲拱桥(解放后)。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方法指导 第一步,阅读选项,明确要判断的说明方法对应的句(段)。
考点3
第二步,结合句(段),根据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第三步,结合句(段)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并与选项对 比分析。 注意:(1)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如作诠释与下定义。(2)审清题意, 答题方向到底是一种说明方法,还是多种说明方法,或者是主要运用的说 明方法。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辨析说明顺序(全国常考考点)
考点2
点例剖析
考点3
(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改编)选文先用新闻
考点4
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
理面临的困难,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
考点5
【思路归纳】文章《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中,第①段用一
①朝代、年份:从古到今 ②季节:从春到冬 ③一天:从早到晚……
空间 相对静止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 东南西北、上到下、左到右、 顺序 风景区、工艺品等的结构或布局。 远到近、内到外(外内)……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一般情况下,如判断出文章不是时间、空间顺序,就基本可判断为 逻辑顺序。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用途: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标志: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如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 第三等。 分类:①由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 逻辑 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 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 “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 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 的逻辑顺序,使文章不仅脉络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引用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言论、诗词、文献 资料、经典著作等进行说明,一般都有引号。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被说明的 引 事物,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言、格 资 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 料 服力。③引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 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 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都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点6
则新闻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微塑料;第②③段介绍微塑料的来源、
分布和分类;第④⑤段讲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考点7
第⑥⑦段说明治理微塑料污染所面临的困难,并且呼吁人们一起参与治
考点8
理。据此分析,文章是按照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知识储备
(2)从说明文类别来看,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时间顺序,事理说 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3)无法根据显性标志判断时,可在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后, 把握文章的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说明文语言(全国常考考点)
典例剖析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特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 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表述通常使用“…… 下定义 是……”“这就是……”“……叫(作)……”的判断句式。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第③段“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原创)第⑤段“微塑 料也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中的“也可能”一词,说 明微生物也许会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思路归纳】“也可能”是副词,表示推测或估计,说明了微生物造成 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③由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 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种成就的原因。 逻辑 ④由浅入深。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 顺序 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 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⑤其他: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特 点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时间 顺序
用途: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如说明生 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 长等。 标志: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年月、 时代、朝代等。 举例: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 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知识储备 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特征:列举实际事例或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 事理,句中通常含有的词语有“例如”“比如”“譬如”“据说” 等。 作用:通过……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 举例子 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③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 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 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列举具 体的事例,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特征: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划 分成不同类别,逐一说明,表述通常是“一类(种)是……一类(种) 是……”。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条理性,使不同 分 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类 更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别 举例:2018广东省卷《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中,“根据来 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即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 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在运输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珠;另一 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 作用,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
考点8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 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 空间 标志:文中常会出现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等。 顺序 举例:《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体内容的介绍就采 用了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 将画作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专题三 说明性文本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特征: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句中通 常会呈现确数、概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数字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 (2018) 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举例:《中国石拱桥》第⑤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具体的数字给人以准确鲜明 的印象。
考点7
考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