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题目整理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客观存在的历史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0.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五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观能动性1.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的增长而减退?2.为什么说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之间的分界限,自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强度和广度,都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变化?3.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实践中能否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第六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3.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第七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1.历史动力探讨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怎样才能摆脱那些困惑?2.怎样理解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4.什么是促成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动因?5.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6.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第二编历史认识过程和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1.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2.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3.为什么说每一项完整的历史认识都包含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样三个层次?4.怎样理解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历史认识的经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1.为什么对历史认识的是非得失的检验要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地进行?2.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3.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非得失?4.通过实践的检验是能够促使历史认识不断地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真理目标推进的,然而对真理的求索又是永无止境的?第三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1.我们是如何认识历史规律的?2.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历史学的借鉴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5.历史和现实有何联系?6.如何全面理解历史学的功用?第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及研究实践1.史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和写作大纲?3.怎样积累和整理史料?4.怎样写读史札记和论文?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确定事实的技术性方法和解释事实的导向性方法?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3.为什么说导向性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理论指导原则?4.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做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做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第三章新史学方法1. 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2. 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3. 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4. 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课程试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第一章客观存在的历史第一节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2.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合理和错误的表现在哪里?3.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第二节1.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2.名词解释:历时性方法、共时性方法3.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4.名词解释: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和原本延伸客体第二章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2.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既相吻合又相背离的关系?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学方法论、历史学认识论2.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3.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形成原因何在?4.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转变为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的客观原因,及其表现。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许多史学书就是‘把散乱无章的史实,集中在一起,再加上整理、推理归纳,共以完备形式表示出来’” ,这是谁的说法?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蒲松龄
D.司马眺
2. 史学要素中,“研究哪些时期、地域、事件”,属于:
A.时空要素
B.历史变迁规律
C.历史研究主题
D.历史发展趋势
3.哪种派别的历史思想认为“历史的根本所在不在上帝的旨意,而在于人对改变环境的努力”?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社会史观
D.唯劳动史观
4.20世纪初期,最为突出的历史学流派是:
A.马克思派
B.凯勒史学
C.实用史学
D.文化史学
5. 极具本土性特色的活跃学者朱元璋的历史编写属于:
A.官方史
B.新史官派
C.民间史官派
D.民间编年派
答案:1.A 2.A 3.A 4.B 5.C
二、主观题:
1.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1)重视实证研究和客观评价;(2)研究要求以实证史学的客观科学方法来挖掘历史;(3)重视历史过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大潮;(4)重视史料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归纳和思想概括功能;(5)力求研究观点客观中立,避免偏执左右。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https://img.taocdn.com/s3/m/2a148b8ed0d233d4b14e6983.png)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A、人本主义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年鉴学派D、人命天定E、存在的都是“文本”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A、饥渴难耐B、猫抓老鼠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D、现代社会阶段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A、孔德B、密尔C、马克思.韦伯D、兰克E、波普尔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A、文德尔班B、李凯尔特C、兰克D、孔德E、波普尔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A、梅林B、普列汉诺夫C、拉法格D、斯大林E、毛泽东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B、人类过去的经历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18、 19、20、 21、22、23、 24、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收集历史资料B. 编纂历史书籍C. 揭示历史规律D. 预测未来趋势2. 史学研究中,哪个阶段被称为“史料学”?A. 史料收集B. 史料整理C. 史料分析D. 史料解释3. 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D. 所有选项都是4. 以下哪个不是历史学研究的分支?A. 古代史B. 近代史C. 世界史D. 地理学5. 史学研究中,什么是“历史解释”?A. 对历史事件的描述B.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C. 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评价D.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和联系。
2. 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 描述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批判”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其对历史学发展的影响。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D5.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在于,历史学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来研究历史,而考古学则侧重于通过挖掘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来复原历史。
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对历史的认识。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 “史料批判”是指在史学研究中,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论述题1. 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过去,为现实提供借鉴;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史学概论》参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意识: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胜过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人类过去的经历:二,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3、兰克学派:十九世纪西方主流史学的突出代表。
它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根本否认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任何规律,否认历史学能够活着应该称为科学。
在史学方法论上,他们强调不能运用任何实证科学方法去理解和揭示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只能运用“移情式领悟方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
4、年鉴学派: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决定普通大众物质和精神状态的“长时段”结构才是决定历史面貌的根本因素,在史学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简答:(1)、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在动物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须向先辈学习,就产生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2)、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后辈既不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生活,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
(3)、人们的历史观点对现实有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人们普遍的需要,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承发展和演变,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在先前隔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
正是人们普遍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简答: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供用或社会功能。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史学概论中,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
A. 收集史料B. 整理史料C. 考证史料D. 解释历史2. 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
A. 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研究方法B. 历史是主观认识,历史学是客观记录C. 历史是过去事件,历史学是未来预测D. 历史是个人记忆,历史学是集体记忆3. 史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主张()。
A. 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B. 历史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C. 历史研究应以假设为出发点D. 历史研究应以预测为目的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5. 历史学研究中,史料的分类不包括()。
A. 原始史料B. 次级史料C. 口述史料D. 虚构史料二、多项选择题6.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比较研究法B. 历史分析法C. 逻辑推理法D. 统计分析法E. 田野调查法7. 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批判性原则E. 创新性原则8. 史学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 来源考证B. 真实性考证C. 可靠性考证D. 完整性考证E. 逻辑性考证三、简答题9. 简述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区别。
10.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11. 论述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2.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3.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比较研究法。
六、材料分析题14.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其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并给出你的评价。
[此处应附上具体的史料材料]七、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你打算研究20世纪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八、结束语通过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概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原则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史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运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首先,历史观是一种对历史总体运动的观点;其次,历史观是一种理论化的历史观点;最后,历史观是对历史运动的本质的认识。
2、历史本体论:也称为历史理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性质及发展过程的理论。
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3、校法四例: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4、历史客观主义:(1)历史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历史认识就是弄清客观历史的“真相”。
(2)真实的历史存在于“史料”中;以“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考辨,让史料自己说话。
(3)史学就是史料学。
5、心理史学方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的行为,对历史现象进行心理学解释的一种史学方法。
7、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8、文化形态论:把人类的历史归结为一些不相干、自成一体的“文明”的兴亡史。
9、历史相对主义:性质:主观唯心论和怀疑主义史学认识论。
历史相对主义的主要观念(1)历史即历史认识:历史事实是相对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不存在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历史。
(2)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一切“历史”都是人们对过去的主观建构;是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记忆、解释、说明。
(3)历史学是解释学:史学就是对历史事实和史料进行解释的一门艺术。
二、简答题1、史料搜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利用工具书,分类搜集,追踪搜寻,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
2、史事考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校法四例、二重证据法、诗文证史法。
3、如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多样性?唯物史观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条件,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必须从人类经济活动中去寻找。
五种社会形态论排列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4、简述德国历史哲学家赫尔德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历史科学概论试卷

历史科学概论试卷历史科学概论历年试题整理:一、名词解释:1.史学理论2.史意3.主体意识结构4.长时段1.历史理论2.史才三长3.二重证据法4.五朵金花1.史德2.良史3.历史认识客体4.校法四例1.史法2.信史3.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4.辨伪十二法2009-2010(二)年A卷:1史法 2史意3主体意识结构4五朵金花B卷1.记注2.撰述3.历史认识客体4.史学革命二、简答题1.刘知幾的史学批评理论。
2.史学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各自特点。
3.陈垣的校法四例。
4.年鉴学派对西方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
1.简述“史”字涵义的演变2.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看法。
3.史料讹误的基本情况与原因。
4.简述兰克史学的特点与缺陷。
1.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说2.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3.历史认识的三种类型4.史料讹误的基本情况与原因。
1.简述《史通》的史学批评成就。
2.简述史料的基本分类。
3.简析历史相对主义。
4.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与原则。
2009-2010年A卷:1.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2.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3.简述毛泽东的史学思想及其影响。
4.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1.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B卷2.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主要变化3.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4.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三、材料分析题1“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
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
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
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
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
”(引自《旧唐书·刘子玄传》)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说。
2“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
史学概论题目整理

史学概论1,谈谈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天命神学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它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阶段(一)古希腊史学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
草创了历史叙述体。
《历史》《希波战争史》)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他注重利用原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历史叙述体。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二)古罗马史学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
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 著称。
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
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
《历史》、《编年史》(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一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
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
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1、简述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3、什么是历史?历史有那些特征?历史:(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科学。
特征:(1)客观性(2)过时性(3)规律性(4)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4、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结构怎样?历史学又称“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学科构成体系包括:①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如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
②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
③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史。
史学概论问答题考试范围

二、名词与命题解释:1、多元折中主义的史学本体体2、天命——神学史观3、技术性方法4、导向性方法5、实物史料6、文献史料7、比较史学方法8、计量史学方法9、历史客观义义10、历史相对主义11、人文主义史学12、历史发展规律13、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14、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5、历史的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16、“理性主义”动力说17、阶级斗争动力说18、“人文主义”动力说19、“利益”、“情欲”动力说20、“绝对精神”动力说21、历史观22、历史学本体论23、历史学方法论24、历史学认识论25、基督教(神学)史学26、历史比较研究法27、历史计量研究法28、历史心理研究法29、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30、历史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31、历史真相是可知的三、问答与论述题1、学习研究历史有何意义(论学习研究历史的意义)?2、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3、怎样认识历史哲学和历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怎样克服这种对立?4、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5、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6、论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7、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8、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9、唯心史观的动力说有哪些?10、唯物史观动力说有哪些?(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11、如何辨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动力?12、史料有哪些类型?(252、255)13、史料的搜集有哪些方法?(255)14、校勘四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65)15、考证有哪些步骤?有哪些主要方法?要注意什么问题?16、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17、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18、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19、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20、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2)21、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8)22、在历史研究中,局限着人们对历史正确认识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主要有哪些?(348)23、历史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4、历史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怎样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26、唯物史观是如何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概论
1,谈谈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天命神学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它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阶段
(一)古希腊史学
1.希腊神话
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
草创了历史叙述体。
《历史》(《希波战争史》)
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劳
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
动成果。
”他注重利用原
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
历史叙述体。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二)古罗马史学
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
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
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 著称。
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
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
《历史》、《编年史》
(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
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一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
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
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四)中世纪史学一基督教史学
1.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 出自 最终救赎人类的一个必然的、进步的过程。
人类历史 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自于上帝的旨意,并通过“上帝之 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斗争及“世俗之城”内部 的斗争来实现。
奥古斯丁的神学历史观提出了古代史 学所缺乏的历史目的论思想,包含了一些较为深刻的 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 攸西比乌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他的《编年史》 把他所知世界各国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和“世 俗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加以记叙,开了基督 教会写史的传统。
综上所述,在整个上古中古时期,无论在中国还是 西方各国,思想家或历史家们致力于思考决定各种各 样的社会历史现象生灭消长或兴废存亡的共通之理或 共同的终极原因时,总是难免把那种共通之理或终极 原因最终归结为天命或神
灵意、
志; 历
史观为其主导思想。
而这种史观和史学的最根本的 来源,则是人们在以人的依附关系为总特征的狭小共 同体内的生活体验。
到十四、五世纪,当西欧许多地 区的人们的社会二帝的安排,是上帝通过若干必要的历史阶段而 二古中古时期的历史著述,也都无不以这种
生活实践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时,人们的社会历史观和与之相应的史学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举例说明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史学新变化。
A.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历史学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否认人们能够和应该认识客观真理,把历史看做语言的虚构,例如海登.怀特。
B.历史思想的转变。
C.微观史学的兴起。
D.提出了话语权问题。
3,举例说明年鉴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现当代西方史学,自引进中国后,对促进历史学的发展、对促进历史学的现代化,特别是促进历史学家开阔视野、深化认识、更新观念、拓展方法,就其总体而言,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第一,年鉴学派第一、二代的整体史观和长时段理论被中国学者用于历史研究。
例如,张广智就使用布罗代尔的三个时段理论,对基督教入华进行了考察。
他以为,《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成了基督教入华史的转折点,这是完全与布罗代尔的短时段含义相吻合的。
第二,社会史成为历史研究的重点内容。
社会史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西方社会史的
发展经验而展开的。
例如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从 多角度、多层面对有清一代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涉及婚姻家庭、 移民社会、名人生活、社会观念、政府指令与妇女行 为方式关系等方面。
第三、心理史学、心态史学的发达。
例如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探讨 政治文化这 种种矛盾斗争,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心态。
例如乔凌宵《明清之际的文化心态与西学传播效应 第四,史学对下层社会的关注。
如马新《两汉乡村社会史》作者主讲乡村社会、 户齐民’、布衣百姓有关或相干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不 管多么重大,只要与乡民相关度不高,一律舍弃。
还 有伊永文的《宋代市民生活》。
第五,多学科方法的使用。
如李学勤主编《中华姓氏谱》[160]内容涉及历史学、 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遗传学、语言学、文化人 类学诸多学科。
在跨学科的方法中,计量方法的使用最为突出。
总之,年鉴学派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已经影响了 中国学者的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其他诸多理念的变中介因素。
展现了从政坛到社会底层的 '编
化,也就是说它已经对中国史学范式或者模式的改变 发生了影响。
当然,这里的考察是初步的。
年鉴学派 对中国史学影响的程度、范围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 的研究,特别是,只有经过进一步的定量与定性的综 合分析后才能得到解决。
4,什么是后现代史学,其主要理论特点是什么,举 例说明它与现代史学的区别。
举例说明史料种类及各自特点。
举例说明史料产生错误的原因。
比较史学方法是如何发展的,论述其应用价值 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论述其应用价值及其在应 用中存在的问题。
9, 20世纪中期后,口述史学在西方发展的原因论述 其作用和缺陷。
10, 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产生的原因及局限。
5 , 6 ,
7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