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合集下载

《人自然社会》三年级

《人自然社会》三年级

人自然社会肖丽丽浙教版 三年级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38人,每周一课时,从自然课的性质来说,我认为:强调学生参加实践、动手、掌握必要的科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本课程更多地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所以必然受到学生的喜欢。

对于上好这门课,我们都很有信心。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内容:浙江名人、浙江风景、浙江工艺、浙江气候、和谐浙江。

三、编排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活动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四、教学目标(参照每课时的目标)五、教学措施根据三年级学生上自然课的要求,根据我对三年级学生的了解,本学期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因为我对自然课不太熟悉,所以首先要做好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2}认真做好科学实验,凡是要求学生会做的科学实验,我要做到事先做一遍,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3}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自然课整合的途径、方法,以求得经验。

{4}上课准备充分,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关心差生,对个别做实验有困难的学生做好辅导。

{6}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7}及时总结教学情况,写好教学反思,求得自然课教学经验。

六、教学进度:16湖笔甲天下教学目标:1、了解湖笔、龙泉宝剑、瓯绣、瓯塑的产地、发展及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这些民间工艺的研究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湖笔、龙泉宝剑、瓯绣、瓯塑的产地、发展及艺术特色。

三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人·自然·社会》。本套教材共5册,每学年1册,供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本套教材力求体现如下特点:
一、凸显浙江特点,培育家国情怀。教材以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感受浙江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目标,内容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
9、通过教材了解什么是官窑以及官窑与贡瓷的区别。通过教材了解南宋官窑的特点;通过链接资料了解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交流浙江还有哪些历史名窑,了解南宋官窑北艺南技结合的特点。通过参观活动体会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或当地的历史名窑,进一步了解陶瓷文化,还可以体验陶艺制作。
10、通过教材分别了解东阳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的特点。仔细观察身边的木雕作品或图片,试着从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交流;通过链接资料了解青田石雕、开化根雕、砖雕的发展历史。通过调查了解东阳木雕的制作工艺流程,体会制作一件木雕作品的不易。实地考察当地木雕作品,了解雕刻内容及象征意义。
5、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第1课 我们需要好环境
2
第1课 我们需要好环境
3
第2课 梅雨季节
中秋节放假
4
第2课 梅雨季节
5
中秋节放假
6
第3课 认识台风
7
第3课 认识台风
8
第4课 家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
9
第4课 家乡物产
10
第5课 浙江绿谷
11
第5课 浙江绿谷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1.2 教学内容: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庭、学校、社区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亲情、友情、公共秩序1.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记录下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我们身体的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到成长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身体的变化:身高、体重、五官、四肢成长的过程:出生、婴儿、幼儿、少年、成年2.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身体,记录下身体的变化。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2 教学内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学习、课间活动、校园环境学习的重要性:知识、能力、品德3.3 教学活动:观察学校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趣事。

第四章:我们的家庭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的良好品质。

4.2 教学内容: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互助、家庭氛围家庭的重要性:温馨、安全、成长4.3 教学活动:观察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动的时刻。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趣事。

第五章:我们的社区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邻居,参与社区活动的良好品质。

5.2 教学内容: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邻里关系、社区设施、社区活动社区的重要性:和谐、温馨、共同成长5.3 教学活动:观察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1课:我们的地球第2课:地形与气候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3课:生物的多样性第4课:生物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1周:我们生活的地球(第1课)第2周:地形与气候(第2课)第3周:生物的多样性(第3课)第4周:生物与环境(第4课)每周安排2课时,共计8课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科书。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教学视频:相关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资料。

4. 实践活动材料:如观察日记、调查问卷等。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5周:实践活动1——走近大自然第6周:实践活动2——保护我们的环境第7周:实践活动3——关爱动植物第8周:实践活动4——和谐社会我参与每周安排2课时,共计8课时。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依赖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

(2) 保护自然: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

(3) 课后作业:制作手抄报,展示保护自然的方法和意义。

二、第二章:了解社会规则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提高社交能力。

2. 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 遵守社会规则的益处:遵守规则能保障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规则的例子,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如过马路、排队等。

(3) 课后作业:讨论家庭、学校中的规则,分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学会尊重他人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的含义: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他人的想法、感受和权利。

(2) 尊重他人的表现:倾听他人意见,不嘲笑、不歧视他人。

3. 教学活动:(1) 讲解尊重他人的故事或例子。

(2) 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分享尊重他人的经历,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3) 课后作业:观察家庭、学校中的尊重他人的表现,进行分析。

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3. 教学活动:(1) 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例子,如早睡早起、合理饮食等。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 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空气、水、土壤等。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观看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发展历程。

2. 讨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工业革命、互联网等。

3. 小组活动,分析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章:家庭与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视家庭和朋友关系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朋友有效沟通。

教学内容:1. 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影响。

3. 如何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场景。

3. 小组活动,分享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关系的技巧。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1. 学校生活对自己的影响。

2. 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分享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方法,如设定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等。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 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要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3. 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课后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举例说明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1.3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1.4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1.5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第二章:人与社会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2.4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5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第三章:环保意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3.2 教学内容:介绍环保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3.4 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年级人、自然和社会教案和教学计划

三年级人、自然和社会教案和教学计划

2008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设计编制了30篇课文,涉及了《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10个模块的内容。

本学期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民间艺术模块:《浙江绿茶》、《江南丝绸》、《浙江木雕》、《青田石雕》、《王星记纸扇》、《湖笔甲天下》;文史与人物模块:《大禹治水》、《秦始皇游会稽》、《卧薪尝胆的故事》、《名人鲁迅》、《贺知章的故事》、《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毕昇和活字印刷》;浙江旅游资源模块:《美丽的浙江》、《避暑胜地莫干山》、《千年古刹》、《诸暨五泄》、《我的家乡》。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学着接触社会,掌握一些与社会打交道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安全、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我们的大家园中。

对于这一册安排的内容,学生一定觉得非常的必要,能切实地指导他们更好地生活。

而且会觉得很有意思,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好每一堂课。

三、教学措施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

同时,由于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学留下了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材中设计的三类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教材中的不少内容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少先队、学校活动等是有紧密关联的,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教学课时基本设计为每课一课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各课的教学时间和进程。

1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主题一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重要水源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

2. 地球上的水源:介绍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等水源,并强调水源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地球上的各种水源,并讲解其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想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地球形状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地球水源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主题二我们的国家教学目标:1. 了解国家的基本特征,如地理位置、国家象征等。

2.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国家的地理位置:介绍国家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哪个大陆、濒临哪些海洋等。

2. 国家象征:介绍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并解释其含义。

教学活动:1.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国家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处的位置。

2. 介绍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并解释其含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国家象征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章:主题三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基本特征,如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介绍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 家庭关系:介绍家庭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图片、故事等资料,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引导学生体验家庭温暖。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我与自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及预防措施。

3. 教学活动:观看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画,并写上对大自然的祝福。

二、第二章:我与社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的概念,分析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介绍不同社会角色及职责。

3. 教学活动:观看社会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社会贡献的作文。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种类,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和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关系的概念,分析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介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

3. 教学活动:观看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间的关爱故事。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家庭成员的温馨画面,并写上对家人的祝福。

四、第四章:学校生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学校生活的概念,分析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介绍校园活动的种类及意义。

3. 教学活动:观看学校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活动。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校内活动的感悟。

五、第五章:人际交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分析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我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类如何依赖自然、如何影响自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

1.4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人与自然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的措施。

第二章:家庭与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如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依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家人沟通、相处,如尊重家人、分享感受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

2.4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家庭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与家人沟通、相处的感觉。

第三章:学校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活动、交往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如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3.4 教学活动:回顾学校生活的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与同学、老师相处的建议。

第四章:我的家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学会了解、传承家乡的文化。

4.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了解、传承家乡的文化。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专题教育《人 自然 社会》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野外安全知多少课件

专题教育《人 自然 社会》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野外安全知多少课件
23 野外安全知多少
浙教版 三年级
新知导入
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里游玩过?回想下
出门前会准备什么东西?需要注意什么?
新知讲解
野外安全知多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在野外游玩时,要穿
一、在野外应该注意些什胶么底鞋或旅游鞋等有防
1.观察下面图片,说说去野滑外条游纹玩的时平,你底会鞋穿。下面哪双鞋子,为什么
新知讲解
情境二: 如果我们捅了 马蜂窝该怎么 办?
新பைடு நூலகம்讲解
如果桶了马蜂窝,要在原地站 着不动,拿一件衣服,盖住身体, 防止蛰伤;比较严重的,必须用沾 了温水的毛巾来敷被马蜂蛰的 伤口。
新知讲解
情境三:如果在森林里不小心起火了,该怎么办?
当火比较小的时候,我 们可以用树枝或者用就近 的水源将火扑灭。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野外安全知多少》,通 过学习,知道了野外安全知识,知道在遇到危险的 时候处理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需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野外自我保护能力。
板书设计
野外安全知多少 1.野外安全知识 2.遇到危险的时候处理的方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溺水他救的方法: (1)先打110或向周围的人大声 呼喊求助。 (2)根据周围环境,看是否有木 板,长杆之类的以便救人。
拓展提高
讨论:你知道野外出门需要带些什么东西?
帐篷
睡袋
手电筒
拓展提高

打火机
哨子
拓展提高
食品
矿泉水
雨具
拓展提高
绳索
必备药品
塑料袋
拓展提高
洗漱 用品
卫生纸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1 大禹治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 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 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 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 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2. 秦始皇游会稽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 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 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

2. 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 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 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 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 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 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1大禹治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2.秦始皇游会稽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学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学习这个故事。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名说说这个故事。

3.投影,出示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吴国和越国所在的位置。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5.还有一些人物在吴越争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来认识他们。

(伍子胥、文种、西施 )三、总结全文1.听配乐故事。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4毕昇和活字印刷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

2、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设计理念: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一、简介毕昇生平。

二、学习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后,先组织交流各自了解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提问,教师补充内容。

2、在师生讨论中,重点指导理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3、活字为什么都做成反向的?4、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泥活字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刻自己的姓名,进行“互赠印章”游戏,刻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进行“欢迎来我家”的游戏,也可刻各种卡通形象等等。

5贺知章的故事〖重新品赏古代诗人的故事〗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

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

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

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1]。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

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2]。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

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

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

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

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

”(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3]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

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

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

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

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

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

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

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

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1]。

而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了。

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

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

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

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

正月五日,将归会稽。

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2]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

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

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

其实,他去没去世也没有人知道。

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只一个两个。

6 名人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2、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优秀事迹,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

教学过程:一、了解鲁迅:1、简介鲁迅:①、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②、鲁迅故居。

兴是鲁迅的故乡。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

三味书屋在纪念馆东侧,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

2、阅读教材文本,进一步了解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二、实践活动:1、独立通过上网和书刊新闻记者,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

2、分组进行专题介绍的设计。

3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实践活动的交流汇报,演讲、讲故事、出小报等形式。

7、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教学目标:1、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2、了解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和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各种桥的图片。

2、了解茅以升的有关生平。

二、阅读课文:1、简介茅以升的概况;①、了解茅以升小时候下决心长大要造最结实的桥的原委;②、了解茅以升长大后果然建成了钱塘江大桥;2、讨论与实践:①、讨论。

茅以升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成就?②、实践。

通过《钱江大桥通车》和《毁桥的故事》,能够进一步了解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感悟茅以升的爱国情感和创造精神。

三、拓展活动:阅读“茅以升爷爷说未来的桥”这一内容,并当一回桥梁设计师,画画心中理想的桥,激发学生热爱桥梁建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能。

8、美丽的浙江教学目标:1、认识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

2、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

3、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4、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浙江的热爱之情,诱发学生参与旅游的愿望。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使用权学生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