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
《孟子》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 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 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 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如果大王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 怕就差不多了!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 多。”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 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 欣赏音乐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 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 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 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课文结构分析理解
中心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第一层:借回答齐宣王问题,提出 论题
第二层:借景公和晏子的对话,来 讲解君民相乐的道理。
本段总结:孟子借景公和晏子对话 阐明君子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的道理。
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与民同乐
这三则材料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对比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 采用对比手法可使“乐以天下,忧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 其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一则
自主学习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 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问题归纳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 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 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 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 好君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1.2 教学内容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第二章:乐民之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的含义。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讲解乐民之乐的含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乐民之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乐民之乐的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乐民之乐。
第三章:忧民之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忧民之忧的含义。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忧民之忧的含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忧民之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忧民之忧的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忧民之忧。
第四章:关爱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关爱的意义。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2 教学内容讲解关爱的意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关爱的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第五章:实践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持续改进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
5.3 教学方法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或社区服务中实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反思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反思实践经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
第六章: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 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 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 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 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 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而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 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zzj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 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 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 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 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 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梁主张的?该主张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 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 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 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 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 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经始勿亟
jí yōu wū
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
於牣鱼跃
yōu rèn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亟:同“急”。 经始勿亟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古之人与民 偕乐,故能 乐也。
《汤誓》曰:时日何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 独乐哉?
• 1.想象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场景 • 梁惠王正在花园中休闲散心,那个劝他不要谈利的‘ 叟’——孟老头又去拜见他了。他一边左顾右盼地观 赏园林池台中的珍禽异兽,一边漫不经心的问:‚你 们这些不言利的贤人先生们觉得这园林风光,这珍禽 异兽怎样啊?你们也会以此为乐吗?‛语辞间满含奚 落的味道。想不到孟老先生聪明人装糊涂,就像没有 觉察出什么来似的,反而将话就话,接过他的话头来 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 此不乐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
《xx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猎:在野外打猎。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1、原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孟子说:“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2、原文: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
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心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3、原文: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译文:孟子说:“年老独身或是死去妻室的男人叫鳏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年迈膝下没儿没女的人叫孤老,年龄小便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儿。
这四种人,是世间最无依无靠的穷苦人民。
”4、原文:孟子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孟子说:“天降祸害,还可以逃得掉;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逃也没法逃脱。
”5、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孟子说:“尊重贤士,使用能者,让才德出众的人各在其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衷心喜悦而愿意到那个朝廷里来做官了。
”6、原文: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习,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孟子说:“任何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别人的心,就称不上是人;没有羞耻的心,也算不了人;没有礼让的心,算不了人;没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
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的心,是义的开端;礼让的心,是礼的开端;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7、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好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 (2)
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继之庄暴,提出话题 齐王变色,话不投机
奉承齐王,借题发挥
齐王有兴,情绪好转 浓化谈资,步步诱导 齐王就范,落入圈套
问题探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 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 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 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王之 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固然是“惭 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 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 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 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 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不融洽。
王语暴以好乐 y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lè má o 独乐乐 yuèlè i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 疾首蹙頞 cù’è ng 则王矣 wà
孰乐
管籥之音 yuè
羽旄
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第一则短文的中心句或能体现孟子思 想的关键短语 2、简单分析本则所表现的思想
与人乐乐 与众乐乐 与民同乐 与百姓同乐
欣赏。后一个“乐” 指快乐。娱乐的快乐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王变色,曰: “寡王非以好先王之乐 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 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 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过了些时候,孟子进见 齐王说:“王曾经把自 己喜欢音乐告诉庄暴, 有这件事吗?”齐王变 了脸色,说:“寡人不 能喜欢古代圣帝明王的 音乐,只不过喜欢世俗 的音乐罢了。”孟子说: “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 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 现在的音乐跟古代的音 乐是一样的。”齐王说: “这道理可以说给我听 听吗?”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8-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译文: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 今天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点评: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 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 下实现“与民同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问题不在于爱好今乐 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同赏。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 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 方面,在齐宣王听到孟子提及“好乐”而“变乎色”时,孟子及时肯定了 好乐有助于治国,以此语来消除齐王的羞惭之心,这样就抓住了对 话进行下去的关键,并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待到合围之势形成,孟子便指挥前后两军,全线出击。“臣请为王 言乐”便是合围成功、全线出击的信号。出击便须势如破竹,不给 敌人以喘息还手之机。《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势如扩弩(张满的 弓),节如发机(触发机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孟子“前军”— —“妻离子散图”,“后军”——“黎庶齐安图”相继发出,前军为阴,后军 为阳,阴阳配合,一举将齐王拿于马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读音 zhuó zhǐ sháo liǎn
-2-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1)王语.暴以好乐 告诉 (2)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测量,度量 (3)庶民攻.之 制造 (4)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非难,责怪 (5)乐以.天下 同,与 (6)遵.海而南 沿着 (7)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法度,标准 (8)景公说,大戒.于国 做准备
-15-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3.用“见”“见„„于„„”表被动
(1)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用介词“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5.动词本身表被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两幅画面:
悲景图: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乐景图:举欣欣然而相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小结
• 这则故事中,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仁 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全章 以音乐为题,说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 心;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治天下。 这「与民同乐」与儒家礼乐治天下的思想 是一致的。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发出“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宣言,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鲁迅曾在诗中 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 达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汶川地 震后的废墟上,温总理苍老、忧心、疲惫的面容 让我们看到一个与老百姓心连心的国家领导人形 象。他们这些人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以百姓的 快乐为快乐,那么这种忧乐思想的源头在哪里? 他就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那儿。今天我们学习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课文,来了解孟子 “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目的的?试着
分析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论辩技巧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布下陷阱 由谈乐(yuè )而言乐(lè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对照说理 形象生动的对照引出与民同乐 水到渠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解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2. 探讨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快乐和痛苦。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快乐和痛苦。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具体含义。
2. 分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三章:关爱他人,快乐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可以带来自身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关爱他人对自身快乐的影响。
2. 探讨如何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法:播放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关爱他人的认识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四章:从身边做起,实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实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的行为。
【教学内容】1. 讲解实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重要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xxxx,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孟子主张性善论,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
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美字体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赏美文走进孟子佚名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但拥有的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抱负,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
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
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的权利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
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
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
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
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但是那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原文及解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原文及解释名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解释: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赏析:孟子主张,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要求统治者推己及人,施恩于民,关心苍生疾苦,达到此般境界,才能实现仁政的最高理想。
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参考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参考译文1齐国大臣庄暴来见孟子说:“我庄暴被王召见,王告诉我说他喜欢音乐,我庄暴没有话回答(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接着问:“喜欢音乐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过了些时候,孟子进见齐王说:“王曾经把自己喜欢音乐告诉庄暴,有这件事吗?”齐王变了脸色,说:“寡人不能喜欢古代圣帝明王的音乐,只不过喜欢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现在的音乐跟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齐王说:“这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子说:“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说:“不如跟众人一起娱乐。
”孟子说:“跟少数人娱乐的快乐,跟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说:“不如跟多数人一起娱乐。
”孟子说:“请让我给王谈谈娱乐的道理:假使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鸣钟击鼓的声音,听到了王这里吹箫奏笛的声音,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奏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妻子东逃西散。
’假如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音,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妻子东逃西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不跟百姓同乐(所谓同乐,即王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以王之乐为乐)。
假如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鸣钟击鼓的声音,听到了王这里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热热闹闹地演奏音乐呢?’假如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音,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跟百姓同乐。
如果王跟百姓同乐,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
”2孟子进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曲池边,环视着鸿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够以此为乐,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也不能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2-人教课标版
教学
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完成背诵。
、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教学
难点
对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的理解。
学法
指导
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读课文,然后自行质疑讨论解决,教师予以点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三)学生自译全文:(结合课下注释)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
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
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
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
,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给:不足。)
③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
④民乃作慝 (慝:邪恶。)
⑤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非:责怪,非难。)
、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②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答后,分别用周文王和夏桀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运用对比,
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有力的揭示了君主贤明,深得人心,
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
学生将
这些字
音齐读
两遍进
行识记
全班齐
声朗读
课文
完成对
应习题
概括
主旨
完成相关文言习 题
学生参照注解自译课文
概括
大意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 方,通“放”,违背 (3)景公说,大戒于国 说,通“悦”,高兴 (4)召大师曰 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 招,同“韶” (6)畜君何尤 畜,通“慉(xù)”,喜欢、爱好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修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动词,从事某种活动)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修饰、修饰礼仪) ⑤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⑥修禊事也(动词,做) (2)非 ①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动词,非难、责怪)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形容词,不对) ③无非事者(副词,不是)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不与民同乐—
1.庄暴 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见孟子 与民同乐—举欣
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2.孟子见梁惠王 周文王与民同乐—民欢乐之 夏桀不与民同乐—民欲与之偕亡
3.齐宣王 孟子—齐宣王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
见孟子于
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
雪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晏子—齐景公—作君臣相说之乐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译文:《汤誓》中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 起灭亡!” 赏析:人们盼望夏桀早些死掉,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痛恨到了极点。 孟子用夏桀作为反面事例,揭示了君主昏庸,失去民心,不能拥有沼 泽苑囿之乐的主旨。 不管什么朝代,作为执政者,如果自己的作为引起百姓的怨愤,失 去民心,政权都将不能长久。夏桀的例子是后世执政者的借鉴,作 为执政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则选文,面对齐宣王的提问, 孟子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之后,顺势提 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接着引用 晏子跟齐景公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孟子在叙述故事时,同样注意古 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
• 1.简要概括本则的主旨。 • 孟子引用齐景公想出去游玩,晏子劝 谏的故事,阐明了君王应“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道理。
孟子的民本思想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 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 ‘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 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 2、与民同乐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 王下〉)
• • • •
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 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 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 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 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 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 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 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 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 》、《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 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
《齐宣王见孟子》 选自《孟子· 梁惠王章句下》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 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 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仁人之心 •它的源头就在—— •孟子
放于琅琊 秋省敛而助不给
fǎng yá
xǐng jǐ juàn tâ zhǐ sháo
睊睊
慝 徵招
《孟子》
• 《孟子》一书七篇, 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 论汇编,记录了孟子 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 辩,对弟子的言传身 教,游说诸侯等内容 ,由孟子及其弟子( 万章等)共同编撰而 成,以议论文为主。
注释 • 1)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 • 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 • 之类)。 • (2)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 (3)非:不对,错误。 • (4)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 • 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 (5)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名婴, • 《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 • (6)转附、朝舞 :均为山名 • (7)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东南。 • (8)豫:义• •
(9)睊(juàn)睊: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 (10)胥:皆,都;谗:毁谤,说坏话。 慝(tè):恶。 (11)方命:违反命令。方,反,违反。 (12)大戒:充分的准备。 (13)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14)《徴招》、《角招》: 与角是古代 五音(宫、商、角、徴、羽)中的两个, 招同“韶”,乐曲名。 (15)畜(xù):爱好,喜爱。尤:错误,过失。
• 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 (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 ……为忧愁。) • ②出舍于郊 •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 • • • • • • •
3.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 助?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 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 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 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 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 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梁惠王上〉)
•2.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 着怎样的特点? • 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 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 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 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 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 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 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 与民同乐也”。
• • • •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 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 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 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 。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 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 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 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 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 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 作为诸侯的法度。”春秋以后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 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 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纪的 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 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 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
1962年4月,周恩来在云 南西双版纳和傣族群众欢 度泼水节。
19
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察看灾情 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的小学 生。温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 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20
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 针对春秋战国朝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 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 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 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 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 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 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 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种思想不过是 空想而已。
•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 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 游玩的快乐吗?” •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 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 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 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 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 翻 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 译 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 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 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 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